第一篇:双语小学教育教学方案
双语小学教育教学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认真踏实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全面落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等的培训,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自觉性。
二、培训目标
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通过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同时促进教师向现代型教师转变。
1、建立主动参与,开放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机制。
2、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实现从职业型向事业型、经验型向科研型、高学历向高能力、书匠型向学者型的转化。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获取、处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撰写教学反思、博客的能力。
三、校本培训组织管理:
1、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年级组长,各科教研员
2、校本培训指导评价小组
校负责教育教学领导,教研组长代表。
四、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全校所有在职教师。
(二)培训内容:
1、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
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及县局组织的教师读书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随着合格学校的创建,以及专有教师的配备,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设备操作的培训,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培训。全员普及培训电子办公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培训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博客、网页的制作与应用等内容。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4、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为主的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围绕中心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
5、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组织管理能力培训
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者,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老师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优秀的经验能得到推广,促进教师教学组织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班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五、培训方式和方法
每位教师都有权利和义务开展和参加各种校本培训活动。校本培训采取多元培训的办法,注重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走出去、请进来,注意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通过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课题研究、远程教育、等模式开展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校本培训。
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不同,决定了校本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按照自主、开放的原则,运用课题带动法,充分体现人人都是培训者,处处都是培训地,刻刻都是培训时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培训方式。
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积极从网上寻求学习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任课教师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自己博客上,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定期由学校推荐并筛选出一个反映教育教学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的博客,作为学习主题,让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二)基于校园的培训方式。
以专题讲座、课例、实验、研讨、小组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倡导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采用三级培训机制:
1、校际培训:学校经过调查了解,根据教师普遍性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校本培训活动。
2、教研组培训:根据各教研组特点,开展与各教研组专业紧密关联的培训内容。
3、自我培训:老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表,根据自己发展计划,为自己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三)校际之间合作培训形式
与兄弟学校组织开展合作培训活动,共享各校优秀资源,促进共同发展,让我校老师得到更多培训机会,得到更多收获,同时也可以宣传我校优秀的教育人才和资源,提升学校形象。
六、措施:
(一)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加强学习,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办有特色结合起来,切实搞好培训工作。
(二)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做好相关纪录,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三)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指派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在理论与实践两层面都提高,促其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四)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课题研究工作,把每一位一线教师依据任教学科和专业特长编入课题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五)师徒结对,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带、帮、扶”,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小学双语教育
要是集中说明在中小学的问题。
请提供的详细些。
我急需写论文。
请注明出处、时间、地点、作者。。谢谢!
没有最佳答案
论双语教学_英语论文自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在小学逐渐普及外语课以来。
我国已成了举世无双的外语教学大国。
仅中小学生学习外语的人数就将超过两亿。但由于我们对外语教学研究不够深入。以致于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热门”现象。
盲目追求双语教学即为其一。比如。
有的学校正以“实行双语教学”吸引众多的家长和学生;有的研究者打算进行英汉对比研究以推进双语教学;也有学校正在进行双语教学实验。但是究竟什么是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能否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中小学校实行双语教学的条件是否具备?诸如此类的问题却较少有人探究。此文将就双语教学的特点、条件和应用等问题表述笔者的一孔之见。希望能引起同行对双语教学的关注。
使我们的外语教学少走弯路。
一、双语教学的界定双语教学源白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双语现象指个人或某个语言社区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有许多类型。例如。
我国少数民族同胞兼会自己的本族语和汉语。
有异族血统的孩子能说父母双方的本族语等。从语言学角度看。
双语现象的成因主要是接触。
即指操不同语言的人经常交流而引起的语言上的相互影响。双语现象必然产生于能够经常接触双语的环境里。
这种环境主要是历史形成的。例如。
加拿大魁北克省用英语和法语。
英美华侨家庭说汉语和英语。双语现象自然产生操双语者(bilinguist)。
即会讲两种语言的人或语言社区。比如。
会讲法语和佛兰芒语的比利时人。除此之外。
深入持久的外语教育也能使人掌握一门外语。
从而成为操双语者。不过深入持久的外语教育采用双语教育的现象并不多。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指在—个国家或地区里用两种语言上课。这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本族语/母语。
另——种是学生所在地区的通用语言(第二语言)或学生所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双语教育是通过双语教学去实施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对bilingual education词条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可见。
正如有时外语教学也泛指外语教育一样。
双语教学就是实施双语教育的手段。
也泛指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牵涉学生所学习的第二语言/外语以及他们的本族语/母语。在运用水平上。
第二语言/外语是学生的弱势语言。
本族语/母语是强势语言;双语教育关注的主要是“保强扶弱”。根据这——特点。我们不妨把双语教育分为甲、乙两类。甲类双语教育是为了实施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政策而实施的双语教育。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学生都讲两种语言:一种是本族语。
一种是主流社会的通用语。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学生所属族群与主流社会的融汇关系。为了继承、发展种族文化和保持本国或本地区文化的多样性而避免弱势种群文化的消失。
也为了受教育者的机会平等。
在全部学校或部分学校实行双语教学。
即把两种语言都作为学习不同科目的教学语言和学习科目。但是。
并非全部课程都用双语。
而是一些课程用一种语言教学。
另一些课程用另——种语言教学。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科目则主要是学习文学、文化或语文(因为学生已会说两种语言)。比如。
美国—些州政府在公立中小学都为本族语非英语的学生实施双语教育计划:一方面开英语课和本族语课;一方面用英语和本族语分别教授不同的科目。因此。
甲类双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保强”。
即保护学生的本族语/母语不被主流社会的通用语(对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排挤。实施甲类双语教育也可以采用另一种形式。
即在—些学校用—种语言教学。
在另一些学校用另—种语言教学。比如。
在新加坡。
有的学校用英语教学。
有的学校用华语教学;虽然就—所学校而言属非双语教学。
而就整个国家而言。
还是实行了双语教育。不管采用哪种形式。
实行甲类双语教育的语言课教师一般都是以教学语言为本族语的人。
其他课程的教师—般都是操双语者。若使用某种语言教学则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课本、作业等都要使用该种语言。甲类双语教育中的第二语言/外语还是学生所在地的主流社会所使用的语言。
比如。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社区中。
汉语是该社区的主流社会所使用的语言。
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
汉语就是其第二语言。所以这种“单语教学”仍属双语教育。
不宜只看作一种教学方法的变化。乙类双语教育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所学第二语言/外语的接触机会而实施的。
其目的在于优化目的语的学习环境。其具体做法是:用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目的语以外的部分课程或全部课程。当前国内许多学校追求的双语教学应届这——类。比如。
为了优化英语学习环境。
有些学校用英语教授全部或部分非英语课程。至于用英语教授英语课。
以及学校里开设两种语言课(比如。
英语课和汉语课)。
都不属于双语教育。乙类双语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所学的外语/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职业性语言。
它不同于交际语言。
而又是交际语言的变体。既然用作教学语言。
则一切教学活动都只能使用这种语言。如果在—门课上:使用两种语言。
或者课本用——种语言。
授课等教学活动用另—种语言。
都不能称其为双语教育或双语教学。因此。
从教学语言的角度看。
双语教学实际是恤语教学。但宏观地看。
这种单语教学强化了学生的弱势语言。
扩大了学生的弱势语言族群的接触。而弱势语言族群却可能是学生将与之交往的外国民族。比如。
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与英语国家中的英语本族语者交往和交流。
二、双语教学的模式与要求甲、乙两类双语教育都落实于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
1.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me)。此种模式要求用学生所学第二语言/外语进行教学。
本族语/母语不用于教学之中。
乃至校内也不使用本族语/母语。
以便让学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之中。2.过渡性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此种模式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
部分科目或全部科日使用本族语/母语教学;但一段时间之后。
则使用所学外语/第二二语言进行教学。因此。
过渡性双语教学即指开始前有—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
以避免学生„进校就因不适应有接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
而其目的仍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3.保留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此种模式要求学生刚进校时用本族语教学。
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语/第二语言。
部分科目仍用本族语教学。根据双语教学模式的结构。
我们可以看出。
双语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各科教师或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师除了要具有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外。
还要精通用作教学语言的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又称teacher-talk或language for educational purpose。
它具有规范性、教育性、分解性、生成性、贫信息性、冗余性、选择性、控制性、趣味性和表演性等十大特点;可以表现为标准语、简化语、扩展语、重复语、回避语、问题语、提示语、注释语、无声语和混合语等十种不同形式。实行双语教学则要求教师能够把这些形式灵活、得体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因此。
不是能够读懂外语教材的教师就能用该种外语进行教学。
理想的双语教学的教师应是以教学语言为本族语/母语的各学科专家。
至少也应是掌握了教学语言的各学科专家。
三、双语教学的功能与应用1.双语教学的功能(1)正面功能1)促进民族间的融洽与互补。
促使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双语教育的正面功能主要是融汇一个国家/地区之内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互补。因为很少有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
许多地区也存在多民族共处;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长短互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理解与互补集中体现于文化。
而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
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因此。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十—分珍视自己的语言。
把使用自己的语言看作自尊的体现。所以。
多民族的国家/地区进行双语教育是完全必要的。比如。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中小学实行双语教学就能发挥它的厅面功能。2)培养高水平的外语专门人材。双语教学将全部科目或部分科目的教学活动沉浸于作为教学语言的外语或第二语言之中。
造成人为的双语现象。
改善了外语/第二语言学习的目的语环境。
有利于培养高级专业外语人才。(2)负面功能1)排挤学生本族语的使用。
剥蚀学生所属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在双语教学中。
从掌握双语的水平来说。
学生的本族语/母语本是他的强势语言。
外语/第二语言则是他的弱势语言。甲类双语教育重视保护学生本族语的学习与使用。它在中小学开设用少数民族语讲授的课程。
供少数民族的学生和自愿学习少数民族语的学生选学。
从而保证少数民族语言在教育中的运用。
保护学生的强势语言不被排挤和剥蚀与此相应。
乙类双语教育以外语/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
其目的是扶持学生的弱势语言;但如果过于夸大外语的价值。
则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理上也会排挤和剥蚀本族语的价值空间。
那就会背离我国当前基础外语教育的宗旨。因此。
实施乙类双语教育。
在扶助学生弱势语言的同时也应保护他们的强势语言。2)对学生掌握本族语/母语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双语教学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外语专门人材。
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这种专门人才的高水平突出体现于能按外语民族的思维逻辑和行为习惯去运用外语。但是。
这就可能对学生母语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即把—些外语的思维、习俗和词语不恰当地引入本族语。
造成本族语的混杂与不纯。此外。
我们还须注意。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
由于两种语言之间变换的技巧必须分别学习和掌握。
所以依靠双语教育培养出的高水平的外语人材有可能只是—个难得的、会讲两种语言的人(ambilingual)。
而不一定是合格的翻译人材。
因为他(她)很可能把本族语/母语用得不规范。因此。
乙类双语教学对掌握本族语/母语的消极影响是存在的。2.双语教学在我国的应用(1)我国于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开设英语专业课。
当时是上午学中文学科。
下午学外语;外语由“洋教师”执教。
中国教师助教。
这当然并不是双语教学。20世纪初。
外国教会在我国办起了学校。
自接法也逐渐引入;在一些教会学校陆续推行了双语教学。
最早似乎在湖南的雅礼中学。
其后少数名牌教会大学及其附中、附小也实行双语教学。其中自小学到大学均实行双语教学。
且成效显著的学校是圣约翰大学及其附中和附小。这些学校只有国文(汉语文)和中国史两门课程用汉语教学。
其他课程以及校内外活动一律用英语。但从双语教学模式看。
还不能算作全浸式。圣约翰之外运用双语教学并取得成效者仅有金陵大学及其附中等屈指可数的几所学校。其他一些教会学校以及非教会学校也有引用双语教学的。
但一般都欠规范且无显著成效。、比如。
采用外国教材却用汉语讲授。事实卜。
自辛亥革命至1949年建国之后近半个多世纪里。
我国许多精通外语的学者、教师都是通过常规外语教育培养出来的。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了双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材。因此。
从历史上看。
常规外语教育所主张的力学不倦、勤学苦练是掌握外语的必由之路。(2)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中学实行双语教学。在这种学校里。
汉语作为主流社会的通用语言有排挤学生本族语/母语学习与运用的倾向。
应当通过甲类双语教育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能用本族语学习一定的科目。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混血学生或汉族学生也可通过甲类双语教育去精通少数民族语言。此外。
少数民族学生因自己必须要学本族语和汉语。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自然具有与非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学生不同的特点。但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
少数民族地区的英/外语教学从大纲到教学方法仍与汉族学校要求相同。
这是—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乙类双语教育的实验去寻求解决的办法。(3)确实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行乙类双语教育。
即用学生所学的外语讲授部分科日。所谓“具有条件”主要是指具有用外语教授非外语科目的教师。这些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
而且其外语水平不仅可以用来自由交流。
还能讲解、辨析、例证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开展相关的实验、实践以及课外活动;决不是能看英语专业书或大学英语过了六级者就能胜任双语教学。东北某大学的附中曾在数学课中实验用英语教学。
实验教师看英语书没有困难。
英语口语能力也尚可;加之数学的文字结构不深。
实验无疑会成功。但事实却相反。因为用英语读懂数学问题不难。
而用英语论证或答疑困难却很大。现在北大、清华等名校选用国外教材。
但据说有些教师尚不能自如地用外语讲授。因此。
教师条件并不是能够容易解决的。如果聘请外教则须对其专业能力加以考核。不要误以为外教都能进行双语教学。这样。
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学校可能就是风毛麟角了。我国中小学进行双语教学—般只能采用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或保留性双语教学模式。因为。
采用外语授课之前必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当然。
也可以把学校“组装”成一个微型的以外语为本族语的社会。
招收处于语言学习敏感期的低龄学生。
从小学一年级起封闭在学校里像外国小孩在自己国家里学习一样。
经过小学到中学的学习。
到大学可以采用全浸式的双语教学。
从而培养出高级外语人材。但是。
中国人学会了外语。
既要吸收国外有益的文化。
也要传播中国文化。
因而即使能“组装”成上述微型的外国社会去进行双语教学。
也不可松懈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学。
从而避免双语教学容易产生的第二个负面作用。(4)一般的中小学校、外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即使外语师资条件较好也不宜提出双语教学的计划。因为办好外语教育的途径很多。
不是非要借助双语教育不可。如果不具备双语教学条件的学校也要盲目追求搞双语教育。
学校则需投人大量的物力和精力。
反而会分散搞好外语教学的力量。
甚至会走弯路。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家长和学生快速学好外语的心理而搞欺世盗名的“双语教学”。
那就会误人子弟。
甚至产生职业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参考文献hartmann。
r.r.k.等二人著黄长著等四人译:《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richards。
j.。
j.plait and h.webber 1985.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longman.seaton。
d.1982.a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the macmillan press ltd.陆效用:“质疑双语教育”。
《文汇报》。
2002年4月30日。杨振常:“论英语教学语言”。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
科学出版社。
1999年。(西南师范大学 张正东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8期)
第三篇:双语教育教学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学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双语教学普及进程的不断加速使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语教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将全疆教育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全面建成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双语教育的深入推进,一些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政策措施逐渐暴露出其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双语教学主导模式的选择存在简单化倾向,引发突出问题
语言和文化多样性是新疆各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财富,多语环境构成了新疆文化生态的基本特征。从国家文化利益的角度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对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吸引力,弘扬国家文化多样性,增加国家文化影响力的战略资源储备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新疆大力推行的双语教育主导模式却会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活力的弱化。根据在《新疆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语发展规划(2010—2020年)》(新政发[2011]30号),新一轮双语教育推进过程中将采用两种双语教育模式。模式一是指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模式二是指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尽管这一文件中对全区各地小学采用模式一或模式二做出了较为灵活的规定,但模式二依然是主导性和导向性的目标模式。这意味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双语教育体系设置中依然是“加授课程”。从教学语言到“加授课程”的改变,不仅会减少少数民族语言在课堂上的运用,而且会全面减少少数民族语言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使少数民族语言从区域性社会交际语言向社区交际语言、族群交际语言和家庭交流语言转化。这种功能上的转型必然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大量减少,从严重影响到少数民族语言的现代化转型。这样的后果既不符合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心理期待,也不符合中华民族长远的文化利益和政治利益。在新疆一些较早推行“以汉语授课,加授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模式的地方,某些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少数民族语言地位的弱化不利于新疆社会的和谐发展。长期以来,在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催化下,新疆一些少数民族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对本民族语言在新疆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极为看重。这是在全疆推进双语时无法回避、也无法绕行的现实。目前在全疆推行的“汉语授课,加授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却透露出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受到弱化的消极信息。这使不少民族群众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前景产生担忧。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愿意甚至是不能够公开表明内心的担忧。这就为“双语教学是对少数民族推行文化同化”等言论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心理空间。我们必须认识到,以目前的方式推动双语教学的快速普及,表面上并没遇到有多少阻力,但实际上却可能使某些不满情绪不断积聚,严重影响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二)双语师资“一缺两低”情况严重,教学质量堪忧
长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兼通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双语的少数各级各类教师十分短缺。随着双语教学加速推进,双语教师“一缺两低”(数量缺少,汉语水平低,双语教学能力低)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我们调研的伊犁州、伊宁县、尼勒克县、和田市、墨玉县、喀什市、泽普县、乌恰县等地,当地教育部门都反映双语教师严重短缺。在维吾尔族占本地总人口比例高达97%的和田地区,据教育部门估计,目前全地区双语教师缺口高达1万人。目前已经完成培训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是少数民族语言教师转型而来,这些老师大多是通过为期一年或两年的汉语学习培训成为双语教师的。由于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时间有限,多数双语老师的汉语水平或使用汉语教学的能力比较低,汉语讲授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为满足双语教学推进的总体部署,全疆各地还采取了多种方式增加双语教师数量,如招收县聘教师、发动师范学院学生支教、动员部分政府机关人员到学校进行阶段性任教等。但这些办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燃眉之急。全疆范围内,双语教师“一缺两低”的现象正在随着双语教学的新一轮加速推进而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重大因素。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新政办发[2009]40号)提供的数字,到2012年,全区学前“双语”教师缺额约1.15万人,到2014年,全区小学“双语”教师缺额约5.6万人,初中缺额约1.3万人。如果考虑到高中阶段双语教学教师的缺口,2012—2014年全疆需要新增加的各类合格的双语教师的数量可能高达8万人以上,平均每年需要新增加2.6万人以上。从近年来新疆双语教师培养的实际进展来看,每年新增加2.6万以上合格的双语教师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
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双语老师是新疆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建设的根本前提。不顾师资力量的现实状况,一味加快推进双语教学普及的进程,不仅会使双语教育的质量难以保障,而且会削弱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接受和认同。一些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担忧,在双语师资条件还很不充分的条件下,大规模快速推进双语教学,将会使整整一代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少数民族语言学不好、汉语学不好、知识和文化学不好的“准文盲”。这种担忧值得高度重视。
(三)大量不具汉语听课能力的学生进入以汉语教学为主的教育体系,加剧了双语教学质量问题
双语教学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样是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全疆小学到高中阶段在少数民族语言学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中,大多数人由于缺乏学习、使用汉语的社会环境,实际上不完全具备用汉语听课、学习的能力。这类原本接受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学生,突然转入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后,很多人学习成绩在低水平徘徊,提高缓慢。从双语教育的规律来看,对于缺乏汉语应用环境的少数民族学生完全使用汉语进行授课、只保留少量母语课程的做法,一方面会使学生的母语思维能力和心智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的汉语思维和理解能力长期处于紧张和不足状态,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伊宁县一位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反映,没有经过学前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后很难适应汉语授课,有的班级40%的学生跟不上课程,老师的压力很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和知识分子对这种不顾教师实际状况、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意见很大。
(四)教材及辅助学习材料开发滞后,增加了教、学双方的困难,造成双语教学无法进入良性循环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双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能够熟练应用两种语言进行教授,学生具备相应的使用汉语听课学习的语言能力,还需要科学的、适应母语文化背景的、易懂的专用教材,并有丰富的配套辅助教材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料。由于缺少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编写的汉语教材,新疆各地双语教学中采用全国通用的汉语教材。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与知识背景,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如古文和古代诗歌)在理解上普遍存在较大困难。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汉语教材内容的动漫、语音等辅助性学习资料也非常缺乏。这些问题加剧了双语教学中已经存在的其他矛盾,使双语教学难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五)配套环节缺失,导致多重负面效应
双语教学的全面推行是一项影响新疆社会长期发展的重大基础性文化工程。随着双语教学的全面推行,新疆的教育体系,以及相关的师资结构,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认知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推进双语教学尤其需要谨慎细致,做好各项配套工作,以缓释少数民族群众的心理压力。目前,新疆双语教学在配套支持方面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双语教学的整体推进造成了影响。
首先是少数民族语言教师的转岗和安置工作中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当前,双语教学的推行需要大批少数民族语言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转型为双语教师。但是,一些少数民族老师由于年龄和其他原因,无法完成向双语教师的转型。对这类少数民族语言教师,教育部门通常安排提前退休、转到教辅岗位或安排其他工作。但无论是提前退休或转岗,都会带来收入降低,社会地位下降等问题,使教师个人利益受到损害。这引起一些少数民族语言老师的不满。教师是少数民族中的文化精英,在少数民族群众心目中通常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他们个人利益受损、社会地位下降以及对双语教学的不满情绪都会影响到少数民族群众,造成新的不满情绪,从而不利于双语教学的推进。其次是双语教学的经费保障依然不够充分。全面普及学前双语教学是推动双语教学整体顺利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自治区专门出台了《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新财教[2010]118号),对“七地州及九县市”学前双语教学的经费保障进行了全面部署,但学前双语教学在保障经费方面仍然不够充分。以伊宁县为例,至2010年9月,全县已经建成68所学前双语幼儿园,占当地幼儿园总数的70—80%,但由于经费和编制缺乏,大多数双语幼儿园一个班级只配1 个双语老师,没有经费聘请厨师、保育员和勤杂工,教师实施包班教学,还兼任保育、勤杂等工作,负担很重,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按照自治区提出的标准,进入双语幼儿园的少数民族儿童每人每年生活补助1000元,每人每年共用经费300元。但民汉混合编班后,汉族儿童没有这笔经费,既造成各族学生生活待遇上的不平等,事实上也拉低了幼儿的生活补助水平,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都不满意。
双语教育推进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当下制约着双语教学的质量提升和顺利推进,远期则影响着新疆双语教学体系建设的最终成功,影响着新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高度重视。
三 完善新疆双语教学相关环节的政策建议
双语教学的发展是深刻改变新疆语言生态与文化格局的重大文化事件,事关新疆各少数民族群众长远利益和国家根本利益。我们认为,针对新疆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完善新疆双语教学目标和相关政策,使之更加符合新疆实际,让双语教学真正回归双语的本质
要确定新疆双语教学的合理目标,首要问题是从认识上解决少数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的关系问题。从国家文化战略层面,特别是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战略来看,新疆双语教学中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来自两个战略性维度的交集: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的合法性、正义性和紧迫性;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传承发展的合理性、正当性和必要性。相对于新疆短期内经济社会环境和政治气候的波动,这一战略性交集的内容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特点。只有从这一战略交集出发,新疆双语教学中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两种语言的比例关系问题、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体系向双语教学体系转型的速度和节奏问题、双语教学的模式构建问题、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前景问题才有可能得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合理解答。
当前新疆正在加快推行的“汉语授课,加授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政策目标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出台的,有其历史合理性,对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一政策在出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新疆阶段性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应急色彩。随着双语教育在新疆各地的深入推进,隐藏在这一政策设计中的深层问题也日益暴露。如果不加反思地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将会对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发展带来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最终损害国家根本利益。
建议由中央政府授权,组成包括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新疆教育部门等部门参加的双语教学政策评估和研究组,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双语教师和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新疆的双语教学政策和推进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新疆实际、更加符合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真正回归双语的本质。
在提出更为完善的双语教学目标模式和推进规划以前,应当允许新疆各地区根据双语教师培训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课能力的状况,因地制宜,灵活执行现行的双语教学政策,以减轻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不利影响。
(二)充分准备双语教学的各项条件,有序推进双语教学普及的进程 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师资准备,把培养数量充分、质量合格双语教师作为推进双语教学的第一要务和第一条件。为此,应该加大投入,加大双语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规模,扩大现有的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大量培养从学前教育体系到终身教育体系的双语教师,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充分的合格师资。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双语教学的推进宁可从缓,也要避免拔苗助长、盲目冒进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要从培养学生汉语听课、学习的能力着手,稳步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推进,应该与学生的汉语能力相适应。要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汉语听课和学习能力后,再使他们进入汉语与少数民族课程比例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环境中。要避免为追求“双语教学普及指数”而将大量不具备汉语听讲能力的少数民族学生“投入”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中。
第三,要组织力量,迅速开发新疆双语教学所急需的教材和教辅体系。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知识和文化背景双语教材和教辅资料对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针对新疆双语教学的需要,大量开发具有新疆地方文化特色、丰富生动、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双语教材以及相关的音像和图册等教学辅导资料,为双语教学的顺利推进提供教材保障。
第四,要从新疆各地实际出发,实施差别化双语教学模式。以增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和母语两种语言能力为目标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总体性的目标模式。由于新疆各地民族分布、地域性历史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各地在实施这一总体模式的过程,还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等原则,实施差别化的教学模式。只有真正落实好这些原则,一个寓多样于统一的双语教学政策才能落地生根,得到新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衷心拥护。
第五,要做好从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体系向双语教学体系转型的整体性设计。双语教学的全面推行,使原有的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体系被打破,新的双语教学体系逐渐建立。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尽可能使转型过程柔性化,弹性化,人性化,为少数民族师生和学生家长提供认知转型、心理转型的空间,并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新旧两种体系转换对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的冲击。二是要用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理念指导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各个阶段的教学体系转型,形成覆盖各个教育阶段、各种教育类型的相互连通的双语教学体系。三是要努力打通新的双语教学体系与汉语教学体系的连接,使双语教学体系与汉语教育体系之间形成日益紧密的双向交流,充分共享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丰富的教学资源,推动全疆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全面强化双语教学配套措施,为双语教学的成功推进提供强力支撑 双语教学是一项牵涉面极广的系统工程,其顺利推进需要强力支撑。为此,需要强化教育体系改革、就业、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等领域的配套措施。
在教育体系改革领域,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保障工作。一是妥善安排教育体系转型后的少数民族语言教师的工作岗位,使他们收入不降低,地位有保障,心理无负担,赢得他们对双语教学政策的拥护。二是要落实好双语教学的经费保障,使少数民族群众充分感受双语教学的好处。在实行民、汉学生混合编班的各级各类学校中,一定要全面贯彻各族学生一律平等的原则,实行各类经费和补贴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避免以民族身份确定资助对象或受惠对象的做法。三是做好双语教学的激励性政策设计。建议改革高考中按民族身份进行加分的设计,调整为按双语或多语能力加分,并在高考和其他人才选拔考试中,赋予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英语等语言科目以同等地位,激励全疆各族学生积极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
在就业领域,要逐渐建立针对双语能力的激励机制。要把双语老师视为具有两种专业技能的双技能专业人员,从工资待遇上进行激励,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热爱双语教学、投身双语教学。同时,在公务员考试和其他就业选拔中,将双语能力作为优先录取的条件,营造双语学习的社会环境。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要办好各类少数民族语言报刊、电台、电视频道、出版社、网站,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公共文化产品和少数民族特色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加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提振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
在社会领域,要适当增加少数民族语文翻译人员的数量,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工作,形成尊重少数民族语文的社会氛围。
第四篇:双语教学方案
墨玉县喀尔赛乡小学实行“双语教学”
喀尔赛乡小学 2011年8月25日
计划
墨玉县喀尔赛乡小学实行“双语教学”
计划
我们喀尔赛小学有16所分校,141个班级,共有4406名学生。6岁学前幼儿有22个班,661名学生。5岁学前幼儿有22个班,774名学生,全校共有教师250名。2006年我校开办了“双语班”,现在我校双语班有37个班,1401名学生,我们为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采取以下措施:
1、我校与乡镇府做出“双语教学”的广大宣传,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有力支持。
2、我校将有经验的教师,并安排“双语班”班主任工作。
3、我校落实教师专业化,教师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分别在多个学校授课。
4、对于双语教师考核、职称考核和各种总结考核等方面,双语教师优先。
5、我校为双语教师提供全面参考资料,以便教师授课之用。
6、抓好幼儿入学率、学前教学质量,为双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7、为提高双语班教学质量,我校为每个班发放电视机、DVD和学习语言机器等。
8、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我校专门安排全乡讲公开课活动,推广先进教学经验。
9、为了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汉语水平,我校实行每周学习
10节汉语课。
10、为了培养我校“优等生”,我们每学期实行一次智力竞赛考试。
11、我校每学期举办 “双语演讲比赛”活动,展示双语教学成绩,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的平台,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
12、为了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每月实行月考,成绩较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以资鼓励。相反,成绩较低的给予正确指导。
我校通过以上措施,得到以下的成绩:
1、我校双语班到校率,一直达99%以上。
2、将2011年期间,23名学生考入疆内初中班。
3、双语班学生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巩固两年的学前教育,提高双语班学生的知识水平。
喀尔赛乡小学
2011年8月25日
喀尔塞小学双语教学领导小组
工作分配
克迪尔旦 马合苏提
支部书记
负责全体工作库热西 沙迪克
凯优木 巴拉提
热孜万古丽 土孙
杰利力 克拉木
杰利力 阿塔拉
买买提阿不拉 肉
吾拉木 吾加不拉
钱利
校长
副校长
副校长
教务主任
会计
教师
教师
教师
负责全体工作
负责专业工作
负责学前班工作
负责专业工作
负责后勤工作负责远程教育工作
成员
成员
第五篇:哈密第十一小学双语教学方案
板房沟学校“双语”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和哈密市“十一五”期间“双语”教育教学规划文件精神,哈密市教育系统“双语”教学管理办法,加强我校“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我校“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我校“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加强对“双语”培训教师,“双语”任课教师管理,实现“双语”教学工作目标,特定符合我校实际的“双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一、“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我校“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了“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艾克拜尔。阿不拉
成员:托合塔西古丽·斯玛伊
二、我校“双语”教学现状
学校教职工总数是19人,其中专任教师14名,汉语水平达4级以上19 名,汉语教师共2 名,汉语水平达到标准,有的教师受训时内容多,时间短,学以及用的方面有难度;有的老师汉语理论文化水平高,实际教学能力不高;还有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强,但汉语文化素质较低,个别老师对新课改观念转变较慢;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等等。以上诸多原因,使我校“双语”教学工作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但由于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全力克服困难,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三、“双语”教学实施目标
1.总体目标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各民族之间语言不通,就会障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实施双语教学要立足于为学生,创造良好语言学习环境,培养他们运用汉语的能力,提高他们参与社会沟通、交流与竞争的能力。
2.具体目标
⑴ 2007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学前班进入“双语”教学模式,数学课使用汉语授课。
⑵ 2010年学校两个学前班和一年级全部进入双语教学模式,除了母语外,其于学科采用汉语授课的教学模式。
四、双语教学实施方案
1.成立领导小组,兼职双语教学工作,人员要齐心协力,合理计划详细安排,找准立足点,制定具体可行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方案。
2.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和家长双语教学工作的认识。双语工作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持续深入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宣传动员,让家长、教师、社会真正转变观念,认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努力营造和谐的学校双语教育环境。3.继续加强双语教师的有效的培训力度。对参加培训回校后,在具体岗位上不能任务其工作的,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4.抓好幼儿的学前教育,0至6岁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提早对孩子实施双语教育,能有利于语言学习,因此,要做好双语教学的基础工作。
5.以小学一年级和学前双语教学为起点,逐年增加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科,尽快实现真正意义的“民汉兼通”。
五、保障措施与管理办法
1.为双语班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高素质、高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无私奉献的教师,担任汉语、数学等学科的课程。
2.抓好对外培训的管理工作
⑴ 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定培训协议,严格考核,对学生成绩,汉语强化培训成绩不合格的教师,由其个人承担培训费用30%。
⑵ 强化对参加培训后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
a.要求他们必须用汉语备课、汉文板书、汉语授课,用汉语记笔记。
b.如发现用母语文备课、母语文板书、母语文授课的老师,要提出严重警告,并在学校教学会议上通报,并纳入年终考核。
c.每周不定期的检查这些教师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确保学校切实把双语教学工作抓好抓实。
3.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考核管理力度。建立专项考核细则,明确奖惩办法。对在双语教学中,做出贡献的教师在评职称、评先进、派外考察、奖金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
4.继续派遵守宪法、法律和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教师参加双语培训学习,以便进一步,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板房沟学校
2008年9月1日
板房沟学校“双语”教学
实施方案
板房沟学校 2008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