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新课程阶段总结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新塘镇仙村小学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
在增城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部
署,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把课改实验工作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下去,在总结前几年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了基础教育理论的推广、实验和研究,通过努力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合理整体规划切合实际
1、加强领导,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推进课
程改革工作的身体力行者。学校在课改实施前就成立了课改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和实验教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健全,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并对全校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备课、上课、评价、课题研究、教研活动和学校课程开发等提出指导性意见,有效组织学科指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和各学科教研组的工作,定期组织开展不同范围的学科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深入新课程实验第一线,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推广实验成果,发现、培养实验骨干教师,为实施教师提供工作平台,以点带面、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新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2、学校根据《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试行)》来设置课
程和安排课时,开全科目,开足课时,安排符合课改实验标准,既不压宿某些课的课时,也不随意增加课时,课程结构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为使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加强实验
年级的师资配备。根据学校教师情况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选派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从事课改工作。
4、根据市教育局实施新课程的有关要求,在分析我校教育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仙村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和《校本教研实施方案》,为课改的实施提出了更具体的工作目标。
二.制度健全,规范教学常规
1、为了配合新课程的实施我校重新修订了《新塘镇仙村小学学校章
程》、《新塘镇仙村小学师德考核细则》、《新塘镇仙村小学教师奖惩条例》、《新塘镇仙村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校本培训制度》、《课堂教学评价》、《文明班评比制度》等。
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为了更进一步规范我校的教学工作,今期教研组对教学计划、备课要求、上课要求、作业与辅导、评价考核、学科活动、教学研究、督查指导等教学常规作了重新的规定,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也为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让教师有章可循。
3、为认真贯彻落实“两全”方针深化学校管理和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层次,与时俱进,争先创优,保证我校在改革中快速向前发展,特修订以奖励分数为依据的《教师奖惩条例》。
三.狠抓培训,以研促教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和课程设计的参与者,新的教学里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贯彻落实,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展系列培训,完善培训制度
我校采取通识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上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实验前与实验中的培训相结合,严格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同时非实验教师也进行培训,形成全员参与课改实验意识。目前我校全校教师都参加了增城市举办的新课程培训班。通过学习,全校教师进一步提高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安排,确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1、抓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新课程研讨活动。(1)抓好听课与评课制度的落实。课改实验领导成员深入课堂听课,重视对新课程实验年级指导与调研,实验年级的教师进行互相听、评课,交流教法与心得,取长补短,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2)开展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把课改工作不局限于实验年级,而是以课改为契机,让课改之风吹遍全校,使我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感受课改的气息,深受典范、优秀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正确导引,提高了教材处理能力,培养课堂管理能力和反思评价能力,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2、狠抓备课工作,要求教师在熟悉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按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来备课,同时要求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案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法灵活。同时,我校坚持集体备课,每周定时、定地点,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备课一次。
3、校教师在认真备课、上课的基础上,能积极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
思、经验总结、案例研究和教学论文。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写一篇论文等,全校进行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将优秀作品打印装订成册供学校教师共同研讨。
4、加强课题研究工作,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本校结合实际进行的课题研究与实验,以课题为载体,深化我校教育科研的纵深发展。
5、重视学生的评价考核。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以口头评价为主,坚持正面评价,多用肯定指导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作业、单元练习、定向评比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6、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重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的特点,在不同年级开设了舞蹈、心理辅导、书画、篮球、乒乓球、电脑、科技等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回顾几年来我们的课改实践,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课改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在课改的进程中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存在许多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正视这些问题,是我们搞好后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前提。首先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减轻教师学生的负担,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成长,使我们的教师更加健康快乐地工作。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是很重。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改革中去,是教师们共同的呼声。其次,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学条件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教师也普遍反映,与新教材配套的学具、教具很少,而且,图书馆的适应、多媒体教室及实验教室的配备也亟待调整。办学条件要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面对走过的路,我们有经验,有体会,有思考,有收获,有教训,有展望……我们会不断努力,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为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蕴蓄力量。
第二篇:美术新课程阶段总结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美术新课程阶段总结
美术组 魏春红
我校美术课在高二阶段开设,因此开学以来的两个月时间没有太多经验可谈,只是把我们的一点感受和打算作以汇报。
我觉得课程改革对于我们艺术学科来说是件大好事。在课改之前“高考指挥棒”几乎把艺术刨除在外。由于没有任何“约束”,美术(包括音乐)就成为了可学可不学,学了和不学在实质评价上没有太大区别的不受重视的学科。如今有了新课程,有了学分制,学生对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所以,单从以上这一方面来说课程改革对于我们艺术学科就是一件大好事。
作为美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很多老师对于如何实施美术课改感觉很迷茫,虽然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省级培训,看到、听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做法,但很多老师常常抱怨:人家多有钱,人家硬件设施多好,咱们没那条件,望尘莫及。其实,我大胆说一句:本来课程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那我们就应一起勇敢地相互搀扶着往前走。不管条件如何,能不能在课改中顺利前行,我们都必须大胆地走下去,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我们在新课程起步阶段是这样做的:
一、积极学习和思考,做好课改初期工作。
自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启动之初,我们就根据学校总体部署开始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进行反复研读。(因为我有幸成为全省高中美术新教材的选委会成员,较早拿到了各出版社的整套教材,因此提前接触了选定的新教材)在学习新课标、研读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都有新的转变和提升,同时我们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课改培训,对美术新课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充分发挥备课组作用,统一思想努力工作。
硬件是基础,软件更重要。集体备课中我们共同研究由于课时原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因,哪些课程合并,哪些课程略讲,哪些祥讲;每课教学流程如何设置,甚至某一节课如何导入,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哪节课,如何深入浅出引领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哪些课堂提问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等都是我们备课中反复探讨的问题。在以老带新的情况下集体备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热情教学、严谨评价。
我觉得既然都是起步阶段,那也就给了我们更多尝试和创新的机会。比如,对于欣赏课来说,既然是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那我们就可以根据校情和学情进行课程的自主筛选、删节或扩展,自由组合教材内容,根据需要安排课时和教法,应该更灵活、更自如了。
同样对于下学期即将开设的选修课来说,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不可能广泛而全面地掌握某个模块的全部内容,那我们是否可以根据教师特长或学生喜好在模块中把学习内容具体化。比如绘画模块,种类太多(素描、水彩、水粉、国画、油画、版画„„)怎么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是否可以缩小“包围圈”专攻其一。假设开设国画,就只选择或是工笔或是写意、或是山水或是花鸟。这样学生就可以较为深入扎实地掌握一技之长,好教也好学。
根据具体情况及课程整体部署我校在高二阶段的上学期开设必修的《鉴赏课》,高二下学期开设《选修课》和《校本课》,根据师资及学校具体情况选修模块暂定开设绘画、书法和美术字。我们将课时定为每周两节连上是为了更加符合学生动手操作的自然规律,给学生较为充分的实践时间,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高二上学期开设的美术鉴赏必修模块,评价方式采取“考试(考核)成绩+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也就是以学生期中的鉴赏论文和期末的综合试卷成绩结合平时课堂表现(科代表和老师共同记录)及出勤情况综合评价作为获得1学分(满学分)的依据(现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期中的“鉴赏论文”考核)评价分为4个档次:A优秀(8
5—100分)、B良好(74—84分)、C合格(60—73分)、D需努力(60分以下);高二下学期开设选修课,评价方式以作业(作品)成绩结合平时表现及出勤情况为依据,评价分档与必修课相同。在期末阶段还将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或拍卖会,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并进一步激发下一届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由于艺体馆暂时没有投入使用,美术课没有专门的教室。必修课只能暂时在班级上,多媒体课件不能应用,教材图片有限,虽能突出重点,但是广度不够,且部分学生看书有惰性,课堂效果不甚理想。望学校能尽快在艺体馆设置两个多媒体美术鉴赏课教室,4位美术老师2人一组交替使用(课程时间要串开),还需至少3个选修课教室,并尽力配齐教学设施。相信学校会给与大力支持,在此提前感谢。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阶段总结
新课程改革阶段总结
我校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在县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全校教师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三年来的实践,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工作
1、重视宣传。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方方面面,新课程改革没有全社会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为了使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争取家长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家长宣传新课程。从2006年至今,我们充分利用《吉林教育》、《新课程改革》、《省教育学院报》等载体,撰写专题文章宣传课改;充分利用教育网站等现代化媒体,传播课改工作;学校通过墙报、宣传标语、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学生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学生、教职员工,向社会广泛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特点,创设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
2、狠抓培训。培训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都要通过培训来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我校老教师较多,抓好培训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第一是狠抓知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每年寒暑假,学校都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同时,我们还要求
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巩固扩大培训的效果。第二是抓住机会外出学习。几年来,凡是县及县级以上组织的各种培训,我们都尽可能组织教师参加,使实验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第三是邀请课程专家来我校讲学,指导课改。几年来,我们分别奔赴全国各地听取教育专家讲座,并通过播放光碟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收到了良好效果。第四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了搞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我们制度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保证了各种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3、悉心指导。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骨干教师深入课堂、走入教师和学生中去,与实验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在课改刚启动阶段,没有现成模式,我们就把实验教师组织起来开展研讨,进行观摩、座谈、交流。组织在课改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深入课堂现场听课、召开座谈会,并定期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把好的做法和经验向全县推广。
4、借助科研。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推进课改策略研究为重点,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目前,学校已取得了省级科研成果达五项之多,我校正在参与的国家课题组《名师教学法研究》已经在实施研究中,其他两个国家级课题和几个市级研究课题也在结题过程中。
二、主要成效
1、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初步实现。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与高年级学生相比,其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了,实验年级的学生厌学情绪明显减少。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课堂发言积极。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课改三年来,我校学生在辉南县以及省、市活动中获奖达70多人次。
2、教师的专业成长迈开了步伐。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丰富了理论知识。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很多老师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三是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四是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路子。新课改几年来,我校有4名教师先后在省、市、县教学中获奖,于金江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3、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首先是从创建优美校园环境入手来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已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校园的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的环境都给人以人性化的体贴和美好的心灵感受。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都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理念。我校建设了以“三个面向”为主导思想的文化长廊、艺术长廊、科技长廊、行为规范宣传长廊、安全教育宣传等长廊。内容涵盖了“三个面向”、“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训校规。其次是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俗语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约之以规”。实践证明,严格的校规校纪,可以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
4、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1)构建了“四、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2)成功召开了新课程改革课堂研讨现场会。
三、问题与思考
新课程实施近三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
1、实施效果离新课程目标还有差距。一是对新课改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彻底,巩固不牢,有畏难情绪或抱无所谓态度,少数教师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问题。二是教育资源的不足,束缚了学校的手脚,限制了师生的发展空间。三是新的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师既有的教学价值观难以扬弃,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手抓课改,一手抓应试的局面。四是课改发展不平衡,新课程改革还存在一些薄弱学科。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校近55名教师中,有一半是40岁以上教师,观念陈旧,知识老化,难以胜任新课程教学。这是制约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一个瓶颈。
3、新课程倡导活动化教学,课程的实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但在大班额情况下要把新课程的理念要落实在教学当中难度相当大,学生活了,课堂火了,但往往容易流于乱,如何在大班额的班级学生在课堂上“活而不乱”,一时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四、今后打算
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首先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培训、考核,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其次是加大培训力度。以课改培训、教科研活动为载体,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中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新课改的内涵质量。本学期,我校除积极参加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及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之外,我校还将积极与兄弟学校开展各种教学联谊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和学习的舞台。我校还将与新教育实验相结合,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倡导教师自主学习,努力敦促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潜心读书,丰厚理论底蕴,捧读课程论专著,了解当前先进的课程理论及实施的方向。同时,引导教师撰写个人的教学反思。通过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间的差距,反思理性的课堂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成为新课程自觉的实践者。
通过几年来的课改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新课程并不难,只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必将成为教育事业腾飞的平台。
第四篇:关于实施新课程的阶段总结
关于实施新课程的阶段总结
泰山现代中学
为了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市于2004年秋季起在全市部署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
随着本学期的即将结束,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也已经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回顾一年来的实验工作感慨颇多,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改革的艰辛。
一、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现状
语文
第一,新课程突出了必修篇目的学习,现代文重整体感悟,重发散联想和能力的培养,重深层阅读体验的展示,重个人阅读灵气与作家文本的碰撞,重探究性延伸阅读,重单元话题的补充性阅读。文言文主要让学生推动字词句的内涵,突出合作探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点面结合,古今结合,话题与文本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第二,课文阅读教学,利用自习课或周末辅导时间让学生读千字文、名著,提倡学生买品位高的杂志,提倡写读书笔记,提倡摘录有文采、有个性、有思想的句子。
第三,写作教学,这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我们根据高考动向,制定了“五个一”计划和话题作文系列训练方案,通过课前3分钟的演讲活动,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努力,通过写日记和随笔,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练习中得到提升。
数学
新教材在组织教学中注重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热情,注意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在内容设置上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设置了“思考”、“探究”等新形式栏目。
通过一年来的使用,感到新教材有这样几个特点:
1.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自然,水到渠成,让学生感到教科书具有亲和力,增加了可读性、趣味性。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新教材在学习中能够较好地发挥师生的双边作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放给了学生。
一 3.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数学的结合越来越密切。
4.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教学中充分显现出来。新教材在每一个知识点的介绍引例中都充分体现出了其应用性。
英语
现已经完成必修本四个模块的教学,进入复习阶段。教材使用情况:我校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由于高一学生层次较多,故分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英才班:课堂教学注重用英语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在消除生词障碍后组织学生讨论本单元主题内容,然后示例进行语法现象剖析,跟进练习巩固,提示语言点并适当扩展。
第二,重点班:没有按人教版教参中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结构,而是按照生词词组―――话题讨论―――课文教学―――语言点―――语法结构的程序组织教学。
第三,普通班:课堂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掌握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指示语言点和句型,课堂容量相对较小,但求精求会。
物理
从一年来的使用看,新教材体现了如下优点:
1.新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和热情。
2.从总体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3.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使课本体现多样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课程。一共设置了两必修模块,八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自主选择。
4.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可选择性。5.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性。(1)注重了自主学习,设置了很多的思考讨论、阅读教材、新材料、新科学等内容。(2)在新规律的学习上,注重探究、体现规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
6.在评价上更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行模块评价学分制。文科学生完成了两个必修模块;已经完成了两个必修模块;理科学生在完成了两个必修模块的同时,又完成了选修3-1中的两章内容。
化学
已经完成了化学必修Ⅰ、Ⅱ和选修有机化学基础三个模块。总体感觉新教材的优点是:
二 1.注意了学生探索的空间和力度。
2.加大了信息量,增加了部分新知识。
3.注意了知识给出过程,让学生先回顾以前的旧知识,经过思考,从新旧知识的联系給予新知识。即:联想质疑――活动探索――迁移应用――概括整合。
政治
使用新教材后的总体感觉是:第一,材料新颖,时代感强,能够符合政治学科的特点,表现出了很强的时效性,对于理解教材内容有很大帮助,使教材变得通俗易懂。第二,理论性强。教材与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紧密相连,体现了学科的理论性,有利于对学生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第三,贴近生活,易于接受。虽然理论性很强,但新教材深入浅出,说理明确,让学生易于接受。
历史
通过一年的教学,已经完成了高中历史必修Ⅰ、Ⅱ、Ⅲ的前四个单元。
地理
高一年级已经完成了地理必修课程Ⅰ、Ⅱ、Ⅲ三个模块。文科考生在以后的两个学年中还要完成七个选修模块的学习,并对整个高中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迎接高考;理科考生在高二完成必修Ⅲ,结束整个高中阶段地理的学习。
音乐
1.由于学生分了英才班、重点班、普通班几个层次。在教学中我们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授知识的深浅、难以程度上給予了不同的侧重。由于教材到位太迟(推迟了大约两个月),至今还有两章内容未完成。
2.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曾试行过月考笔试的形式,从考试情况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弱,对歌曲等音响方面的知识的掌握较好,整体素质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提高。
美术
通过一年来的教学,整体感觉新课改之后的教材,知识面加宽了,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论,非常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已经完成必修课中的美术鉴赏部分的教学。
体育
通过一年来新课程实施,感觉特别突出的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了如下明显的变化:
1.新体育课程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提出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三 有助于学生通过有限学时的学习,掌握无限的知识和技能。
2.新体育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是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学习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如: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课程标准》提倡新型学习方式并没有全盘否定接受性学习。无论在什么时代,何种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接受性学习均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中,还是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接受性学习。
3.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选用时要根据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方式的相互结合。在实践中,既要注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又要防止其绝对化、片面化。
4.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新体育课程的教学确实“活”起来了,只有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活泼地发展。如果课堂气氛过分严肃、沉闷,教师满脸严肃,满堂课扮演主角,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循规蹈矩、单一陈旧,学生就不可能有欢声笑语,就不可能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
教材特点是:
1.以人为本,体现信息时代精神,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2.以工作需求为核心。既有文化价值的提炼(应用),又有教育价值的重塑(基础)。
3.适应差异,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分别提供活动任务,给老师和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权。
4.突出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避免了单纯“讲菜单,练命令”的技能操作式教学。
5.价值渗透,重视学术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法律法规的教育。
6.有效衔接,本教材内容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能形成一个连通的整体。
目前,我校高一学生已经完成了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
二、实施新课程后的变化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课改顺利发展的需要,学校以课程为研究内容,以培训、学习、探究、交流、反思等为主要手段和方法,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使全校教师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教学行为上都带来了可
四 喜的变化。
1.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程度地转变
驾驭课程教材能力是搞好试验的基础。通过抓好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使用和评价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基本掌握了新课程。如对新大纲,一要做到正确理解新大纲各部分的内容、特点和要求;二要对新大纲的重点内容要用“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去理解和把握,进而会运用新大纲的要求和精神理解教材、指导教学,明确本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要做到深刻理解教材,正确分析教材和科学处理教材,使之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
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推进课程实施的关键。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为此,于2004年7月以“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学习方式的变革、课程资源的意义„„”等内容为重点进行了多次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指导、观摩、学习等多种途径,使老师老师们不仅认识到课改的意义、核心、任务、必然性等,而且,重新认识了各学科的特点,增强了实施课改的信心。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新理念,不断克服功利主义思想,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方式。这正是新的观念不断战胜旧的观念的过程和表现。
2.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根本性转变 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正在被“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更有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更快的发展”的理念取而代之;为学生终生幸福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传统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在新课程中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灌输变为知识探求的引导;课堂中教师提问的语气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命令式变为商量式。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特点,钻研教材,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实行课堂教育的创新。
现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老师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出发(即从学生共性特征出发),并有一些老师能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以及本班学生中的个别学生情况出发(即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把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知识的本身。
3.教学设计的突破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用这个“预”字来诠释教学,就是做好课前准备,即编写教案。教案是一个清楚的、细节分明的文字方案,这个方案如何设计才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呢?新课程对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清楚,教学设计的
五 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没有有效的教学系统,就不能保证持续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那么,如何设计好课堂教学?在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不少老师都能够按新理念、新方法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基本上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4.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效显著
好课不是做出来的。我们提倡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不论是示范课、研讨课还是竞赛课,“常态课”。虽然带有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一向注重课的研究价值,宁可是一堂存在着某种问题或缺陷的课,也不追求那种千辛万苦“做”出来、好看而不实用的“完美课”。
通过一年来的课改,我校高一年级课堂教学的气氛,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师总是认为学生不懂事,尤其是高一的新生,主体意识差,所以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这样直接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
现在的教学,老师们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现在的课堂,师生关系得到较大改善,民主、和谐成为师生关系主旋律。(突出表现在两个变化: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身子站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讨论激烈了,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了;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跟学生谈话腰弯下来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来了,教师已善于倾听、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多起来了,对学生的评价是鼓励性的、肯定性的、协商性的对话。教师给学生学习的机会多了,教师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阅读、操作、思考、想象、观察、实验,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感悟的多了,从而实现了从传统的“学会”向现代的“会学”转变。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自己提问题、探索性的学习内容多了,课堂讨论多了,合作学习小组逐渐形成并在不断深化,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发表自己“学说”的机会。
5.教师角色转换
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原则,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我们针对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定“① 如何设计作业?② 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话题?③ 如何设计训练题?”等为研究课题,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促使教师学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会了认真对待教学中遇到的每一个细节问题,使新课程实施
六 日趋完善化,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
6.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得到不同程度体现,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的能力显著提高,正在经历着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7.学生的艺术素养有所提高
按新课程计划开设了艺术课程,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学生反映,过去欣赏音乐,只不过是官能欣赏,满足于悦耳罢了,现在知道,还应从音乐要素、音乐风格、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等角度来欣赏,达到理智的欣赏,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这种艺术欣赏价值的变化,说明高中生的艺术修养正在逐步提高。)
8.教学管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学校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定了《教学五认真细则》,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处理、辅导和考试规范的考核。并做到了全面铺开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学校建立了行政人员随机听课的制度,获得第一手资料,及时对听课的情况分析汇总,加强了与教师的联系。
坚持分年级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制度,及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要求。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对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监控,提高了实验成效。
加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电脑教室、劳技教室等专用教室的使用和管理,明确图书室、阅览室、电化教育资料室等部门的资料借还登记措施,责任到人,做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
学科组、备课组活动坚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定作业量”的“五定”制度,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学校年终“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三、重过程、抓落实、全面提高质量
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是一项综合工程,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加强课改实验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课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编差,使课程改革始终朝着预期的目标健康发展,这是保证本次课改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各学科研究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对本学科实施进行全程监控;二是要求级部主任及时报告实验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三是对全校课改工作进行督查。四是加强教学研究,尤其是校本教研,以“研”促“改”。
(在加强校本教研方面,我们的总体策略是:教研下移——将教学
七 研究深入到学科教研室开展;中心转移——从研究教师为主向研究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转移;研究前移——教学研究先于教学实验的进程。自始至终,我们的教研把握6个字:跳出来——要求教师跳出教材用教材,把握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实际,以建设者的姿态,对教材进行处理和重构;沉下去——要求教师沉下心来,走进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发现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认真撰写教学反思记录,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发展。)
在实施课改的教研中,我们把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作为教研的立足点;把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作为教研的着眼点;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作为教研的切入点;把提倡教师改革创新出精品,作为教研工作的生长点。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做到“六个尽量”。(即: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实践操作,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达,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尽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为了实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要求所有管理干部深入课堂听课与实验教师一起研究新的教法、学法,无特殊情况每人每周至少听6节随堂课;重点督促老师们解决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即:①观念与行为的关系。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围绕一个核心观念: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②传统经验与课改新要求的关系。要改掉的是与新东西不相适应,格格不入的旧东西,并不是“统统另起炉灶”;③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和时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④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堂教学要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有效思维活动,让学生能够愉快地享受酣畅淋漓的思维快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认真组织校内的研讨课;发动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校级教研课、评优课。
四、很抓科研、扎扎实实地进行实践探究
根据我校课改总体思路中“研究推动”的精神,我们坚持把课改实验建立在教育科研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以课题实验深化课改,以课改促进课题实验”的口号。各学科根据课改中的关键点、困惑点,确立了若干研究课题,并积极向市里申报。目前已经申报立项的省市级课题有:①“主体分层,探索创新”;②“实施激励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实验研究”;③“公办民助学校内部管理探索”;④“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⑤“小班化教育实验与研究”;正在开展的校级课题有:作文教学中“知、情、理、趣”;“说、议、修、写”四笔作文教学法;新教数学教材比较;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生主体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现;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政、八 史、地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自然学科渗透教学初探;生活垃圾污染调查;高中物理探究课教学的研究;化学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研究;开发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会学习---学习潜能的研究;自主与合作、师生地位及相互作用;青少年篮球技术训练策略;关于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与输送;新形势下美术专业学生培养输送研究;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等等,基本做到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研究。为了避免单调的科研活动,半年来,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编辑下发了两期《教育科研培训资料》,组织过2次课题实施方案研讨会,1次优秀科研成果展示,1次科研方法培训,1次 “课堂教学创新课说课”比赛,1次“优秀教育教研论文“评选活动,数次教育教学案例评比。并有计划分批地组织教师到苏州、南京、济南、青岛、烟台等地考察学习,外出人数多达100人次以上,基本形成了一个浓厚的科研范围。至今已有数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20余篇论文获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
为了落实好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在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指示精神,扎扎实实地进行实践探究,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着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研组和年级组围绕新课程开展活动
教研组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深刻领会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内涵,掌握《课程标准》的精髓,对新课程的主旋律--自主、探究、合作有了深刻的领会,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备课组针对新课程如何组织教学进行了研究,重视教师协作能力。加强学科组、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要求备课组活动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定作业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可以说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担当起课改实验教学。
2.转变教学科研方式,以科研促课改
新课程实施中,为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我校的课题研究一改过去先学理论,再做研究的做法,避免复述理论和重复研究,主张从教育现象、教育行为和教育问题等方面入手,做由实践---理论的教育教学。要求经验与理论的创新,当然这里的理论不同于专家的理论、行而上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而是活的理论,对症下药的、能直接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教学研究必须做到边实践边总结,使得教学科研真正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服务,为新课程改革服务。教师的研究成果以案例和教育教学故事的形式体现。目前,我校一线教师人人参与课改研究、人人写作研究个案,完全丢弃了以前写花架子论文时的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的习惯。)
学校教研领导小组改变职能,不摆架子、不唱高调,不搞形式主义,九 积极为课改工作开展服务,密切关注实践活动的进展,参加实践组的教研活动,解决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每周都进课堂听课,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保证了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3.创设课程校本特色
在课程设置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我校通过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和校本的课程开发相结合,学会两条腿走路。将研究性学习,校本学习渗透到历史、地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等学科中,同时也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已形成了三大板块:人文精神与基础知识、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物化实验与生活应用。完成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
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感。配套的校本教材有《道德指南》(高一年级使用),教育基地有泰安解放纪念碑、冯玉祥墓、泰安日报社等。通过英雄风范与时代精神、基础写作与文学创新、人文景观与假日活动等专题学习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地方民俗,继承中华文化精华,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植根于具体的本校文化之中,同时也培养学生广泛了解、深刻认识和正确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人文修养。
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配套的校本教材有《科学家的故事》(高一年级使用)。我校依托得天独厚的社区基地:繁荫秀木、奇彩异葩的东湖公园、泰山植物园、虎山生态园,热闹非凡、人流如织的红门路,商贾云集、经济繁华的商业区域等。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保常识、经济持续发展等为主题的知识学习,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经济发展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物化实验与生活应用。配套的校本教材有《家电使用与维护常识》(高二年级使用)。我校充分利用毗邻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的地缘优势,和本校配备齐全的实验设施,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亲身实验活动、指导并解决实践操作和生活应用等问题。在充分理解科学技术知识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培养劳动的意识,提高动手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学习观,更有积极主动的创新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之间的教育功能。
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要使任何一个课程资源都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发挥人的最大功能是最核心、最根本的。无论素材性资源还是条件性资源,其都是通过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的有效劳动,通过学生的有效学习来开发和运用的。其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队伍,又是发挥课程资源最大功能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生命载体。因此,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课程设计尊重人、课程内容体现人、课程评价判断人。
我们尝试着在学生和教师中征求第一批校本课程的内容,得到了很
十 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经过研究之后,我们在高
一、高二年级分别开设了科学家故事、道德指南和家电使用和维护常识的课程,并且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这些课程的开设旨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道德素养。
今后我校计划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向先进学校取经,逐步开发我校校本课程超市,实现教师、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帮助教师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丰富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调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五、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
1.语文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假如老师手中无风筝线,风筝就有可能随风云游,我们应如何处理风筝与线的关系?
2.前一段时间有人说语文教学老师不用讲,就应完全放给学生去思考、去发挥,我们曾坦言,假如没有广泛地参考资料,老师又能解读到何种程度?讲的“度”实在难以把握。
3.文言文与现代文交叉编排师生在时间的隧道中穿行,思想认识上如何转接?
数学
1.师生负担重。新教材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模块多、系列杂、时间紧、内容量大,严重加大了师生的教与学的负担。
2.在数学知识的安排上难点过于集中。在高中数学中,函数、数列、三角、不等式是数学内容的重中之重,需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事实上该部分内容连在一起,使学生忙于应付新内容的学习,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地学习。
3.习题难度大。在练习和习题的布局上有缺陷有些练习和习题的综合性强,涉猎知识面广、深度大,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些问题时很难把握。
4.书本印刷错误多。既有知识性错误,又有因刷方面的错误,误导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很大困难。
英语
第一,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有点混乱。文章的选择注重了信息化的东西,而东方文化、本国文化却介绍的不多,文化渗透不够。
第二,新教材中听、说、多、写,面面俱到,这使教师们在重点内容的把握上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
第三、课文内容的新闻性较强,这表面上能加强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实际上对基本知识还不够扎实的高一学生来说是白费功夫,而且课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英文经典文章。第四,在新课本指导
十一 性的新教材词汇量增多,确实加大了难度,而现在仍用可改前的相同时间完成近1.8倍的教学任务。目前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物理
1.新教材在思维灵活性上对学生的要求高,但和学生的实际物理水平相比,要求过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主要表现在课文中出现的思考讨论过难、课后体数量少且难度大。
2.有些探究实验、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少数学生完不成。3.教材的知识体系很散乱,连贯性差。例如:课标没有要求,科本内容没有涉及,但课后练习题中却出现这样的知识。
4.课本中多处出现错误或不当之处。如选修3-1中(42页)的阿伏伽德罗常数;第52页的R表达式中的电压;第70页练习题中的多用表的表盘刻度等。
5.原有的实验仪器是按旧教材配置的,与新教材的要求相差很大,有些仪器不能用了,有些仪器需要抓紧配置。
化学
1.知识的系统性不强,给人感觉知识点散乱。
2.因为班额过大,上课时活动探究往往是教师集体演示,失去了新教材原有的本意。
3.课后习题难度过大,有些习题脱离了课本上的知识,尤其不适合文科倾向的学生学习。
4.某些知识块介绍的深度让师生难于把握。如:原电池,介绍了原理、电极以后,应给于电极反应式,以及两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应让学生思考后得出。
5.有机化学中,乙醇、乙酸、油脂等知识间的联系没有体现,因为初中初步介绍过了,而单纯加深学习,知识点中物质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这是知识的系统性上一个很大的欠缺。
政治
1.整体理论体系不够完整,模块与模块之间联系不大,不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整册书的框架结构。
2.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动手动口操作能力,与学生现状仍然有一定差距。
3.新旧教材仍然相混,导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大部分题目的答案语言,仍然是旧教材的原话,按旧教材的思路来进行,严重扰乱了新教材的课程实施。
历史
1.新教材的内容是大学教材的缩本,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致使学生只能了解其表面或补充内容,加之时间紧迫,对许多问题是不求甚解。
十二 2.新教材小字内容较多,小字内容一方面起到了衔接作用,但由于有的作为考试内容,重点不甚突出,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课本中无关紧要的插图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4.有些新课程培训仍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对于已经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老师帮助不大。
5.由于有的学生课前参与不积极,课中参与不主动,课后延伸不用功,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上两极分化。
地理
1.在课后活动问题中,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在教材中都为讲述,对这部分知识的补充,势必影响到教学进度。
2.部分单元活动课实践性强,在课堂上很难完成,这类课究竟如何上心中没数。
3.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普遍欠缺。音乐
1.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普遍认为音乐鉴赏课可有可无,只想听歌曲,不愿欣赏器乐曲,不愿学习理论知识。
2.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有欠缺。例如:由于有些曲目篇幅太长,以至于一节课教师串讲太少。有些经典曲目太少,曲目较偏,以及对中国古代音乐的介绍太少等。
美术
就美术鉴赏而言,每一课只是一个框架,内容不够充实,不够系统,选修模块中的实践课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辅导不容易做到细致充分。增设的选修模块绘画、雕塑、篆刻需要设立活动室和雕塑制作间。
体育
1.由于体育课程与学生的升学、就业等没有必然的联系,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对运动没有兴趣,学生就可能不主动地学和练。
2.学生的兴趣是各不相同的,如何满足?
3.体育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4.新课程把评价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然而有些体育教师却无意于这样的“权利”,反而心甘情愿地期望被统一的体育学习评价所束缚。
5.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陈旧和不足影响《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6.体育教师的素质不能适应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同时他们又缺乏相关的资料和培训机会。
信息技术
1.教学内容多且跨度大,课时设置不足。
十三 2.教材内容过分强调实用,给人教材像“软件说明书”、课堂像“短期培训班”的感觉。
3.缺乏考核评价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有效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必要”。有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把这门课的考试和学习运用理解为是上级主管部门为乱收费寻找的一种借口。
六、继续做好新课程实施及教学改革工作的建议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老师们都在积极的参与、投入到这场教育改革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
在新课程课堂上两种明显的新倾向一是形式化,二是绝对化。(形式化就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这种形式化的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胡猜乱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而要解决课堂有效性的问题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绝对化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课程改革上的具体体现就是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例,明显地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绝对化的倾向,不管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都用这种学习方式。凡是都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应生而教。任何改革都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摆正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同样有创新也有继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是最基本、最基础、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由于新课程课堂中的“形式化”和“绝对化”的倾向,表现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为了有效地避免或解决这些新问题,特向参与新课
十四 程实验的老师们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反对合作上的“有形无实”。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改变。(具体表现是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流与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忽视了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逐步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建议二:不要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化。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但是,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景化,为了创设情景可谓是“苦思冥想”,好象脱离了情景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乎逢课必是从生活、生产中的肤浅实例引入。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学生习以为常,根本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必须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有时代气息的情景;情景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问题情景、活动情景、故事情景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要从情景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景的教学内容,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
建议三:预防探究的泛化。本次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有的教师不管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一开课就要学生探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忽视了传统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实际上,(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的知识就不需要学生化时间去探究,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我们说,设计的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课堂中不能截然分开,更多的应该交替应用,在接受中有探究,在探究中有接受。将探究泛化,只能降低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观
十五 念的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是效益,而非“探究”。
建议四:莫把“自主”变成“自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讲,很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于是乎,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则。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自主”,玩“捉迷藏”。认为这样避了“灌输”、“填鸭”之嫌。于是乎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有的教师不知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生活动时,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者看看教案、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去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好象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实际上,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过程要必要的指导,切不可放任自流,使学生能真正的自立。
建议五:在反对“满堂灌”的同时,更要避免“满堂问”。教学只求“表面热闹”,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分异常活跃,盲目追求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课堂参与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另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有的教师的课堂中,有活动体验,学生忙这忙那,教室里乱哄哄,活动的目的性差,活动后无体验和反思,应该说这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
建议六: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而且学生一放开,十六 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其实,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策略。有的教师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究的环节,分小组活动,只要是新课程倡导的方法都要一一展示,这样的面面具到,就把有效的教学时间浪费了,怎么能完成教学任务呢?)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具有不确定性,对教师来说,要敢于暴露学生的困难,体现自己解惑的水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不会的问题,应该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轻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有不同意见吗?”“谁想说?请大胆的站起来!”“你的想法比老师的还好。”这些具有亲和力的话语,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调节教学方案。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深,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没有很好定位。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建议七:摒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机械化。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些困惑,出现了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教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其次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也有的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样还没有理解。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建议八:反对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有的教师似乎不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
十七 先进,就不是新课程。为此,教师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代替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起,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学生大饱眼福,可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他任何痕迹;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造成课上到中途无法进行,只好在旁边配个“助教“;有的课件因制作粗糙,链接不好,弄得讲课教师手足无措,致使课件只能成为一种点缀,甚至成为累赘。以上事实说明,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不能搞花拳绣腿,要注重实效。)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育思想。屏幕不能代表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教师只能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就是我校实施新开出一年来的情况总结,尽管已经成功地迈开了新课程实施的第一步,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还是不少,有待于我们继续努力和探讨!改革是痛苦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抓住世纪之初进行的这一次符合国情的教育调整改革,迅速地适应新世纪的教育要求,将要面临的是更大的痛苦。
2005年6月30日
十八
第五篇: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阶段总结
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阶段总结
为了尽可能全面反映我区中学外语教学研究实际情况,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真实、可靠信息,为各教研机构、各中学开展中学外语教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我们通过调查、座谈、教学视导、问卷调查、网上征集,结合平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和多年工作积累,撰写本《初中课改阶段总结》。
一、学科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我区各级中学都能严格按课程计划的要求开设初中外语课程。主要语种是英语。在本《初中课改阶段总结》。中主要是对英语学科进行调研。英语学科使用的教材版本情况是:初中教材基本上是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标准)》我区初中英语学科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25—45岁年龄段的教师人数占全体教师人数的60%以上。学历达标率较高。
全区教研机构都配备了专职英语教研员,且年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二)发展现状 1.教师发展
(1)敬业精神不断升华。
全区广大英语教师敬岗爱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展示了现代英语教师风范,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敬重,平等、民主、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形成。(2)教学观念逐步更新。
广大英语教师正在逐步改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从强调语言结构的教学转向强调语言功能的教学;从重视单项技能的培养转向重视为交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教学方法日趋改进。
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广大外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各层次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2.学科发展
(1)教学科研蔚然成风。
随着新课程逐步实施,各级英语教研机构和学校坚持不懈地结合教学的实际开展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在常规教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体制、鼓励创办英语特色学校、加快推进网络教研、务实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教学手段极大丰富。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在被先进的电脑、网络及多媒体教学模式所代替。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给现代英语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它的直观、交互、虚拟等特点给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更广阔的平台,使以往可望而不可即的英语环境部分地成为现实。英语教学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如制作多媒体课件、电子备课、网上学习辅导,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3)评价体系初见雏形。
初中英语考试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落实《英语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的考试指导思想,并从考试内容、题型选择、素材选用、试卷设计和评分标准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考试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健康发展。(4)英语教学备受关注。
在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教学理所当然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使之在政策制定、经费投入、设备添置和人员配备等方面为英语学科发展提供了保证。许多领导经常参加英语教研会议,深入课堂听课,讨论课改等问题,并就课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不少学校校长把英语教学放到学校的重要位置,让英语教师享受与语文、数学教师一样的待遇。
3.学生发展
(1)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从“为了考试”向“为了交际”转变。很多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交际。现在,学生不仅重视语言知识学习,同时在语言实践中努力提高听说读写等运用能力。(2)学习态度明显端正。
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从过去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过渡。以往大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越学越难,学英语是一件苦差事。而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能用到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东西不会遗忘,因此就越学越容易,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爱学。
(3)学习方式逐步转变。
越来越多的学生努力尝试将接受式与发现式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正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之中,有些学校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4)学用渠道不断拓展。
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很多学生已经养成在课后学英语和用英语的习惯。部分示范中学开设了课后课外活动,学生在“英语活动中”用英语谈天说地,热闹非凡。很多学生订阅英语报纸,收看英语电视节目,阅读一些英文简易读物。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晚会和各种英语竞赛活动。部分学校统一播放英语电视节目、英语广播节目,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学习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主要教研工作 1.新课程新评价
围绕“新课程新评价”主题.建立科学的中学英语终结性评价标准,认真学习新课程评价体系。
为了指导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中考工作,我们拟定“新课程新评价”为全区2005到2009年 中学英语教研工作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们组织动员广大英语教师、教研员认真学习钻研新课程评价体系,认识到: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主要是评价目标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性,以测试为评价的唯一形式,注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重结果,重成绩,重甄别与淘汰,进而形成日常大量的教学活动以考试为中心,使本应是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变得僵化,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与伤害。
大家进而明确了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评价的多元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让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重点一是引入评价机制与方法,二是改革终结性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重点与方式以及操作模式。新课程评价提出了符合素质教育的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标的评价理念,确立了学生在各类评价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的主体地位,否定了以学科为目标的评价思路,理顺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极大地扩充了评价的内涵。完整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既包括对学生的阶段成绩和发展状态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自身素质等方面的评价,还包括对学校教育教学项目等办学情况的评价。新课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力求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特别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就,即评价要体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参与程度、学习能力发展和整体语言能力水平的全面评价。评价的方式也应该灵活多样,可采用自我评估、同伴评估、能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初中英语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基本上达到了满足大多数学生毕业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双重目标。2.新课程培训
05年暑假静海市级培训,共18名区英语骨干教师参加。06年寒假在天津四中同一批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
07年暑假在天津师范大学也是同一批师参加市级新课程培训。
05年暑假期间在天津24中进行三天的区级全体初中英语任课教师新课程培训。
(1)理论培训:学习、落实市级培训精神。
(2)教材培训:教材解读和教材分析。
主讲人:骨干校的骨干教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上册共10个学习模块2个复习模块。
第一模块《 Nice to meet you 》
由天慈中学的周玉新老师主讲。
第二模块《 Me, my parents and my friends 》 由天士力中学的姜键老师主讲。第三模块《 My new school 》 由双建中学的王玉秀老师主讲。第四模块《 My family 》 由扶轮中学的李莉老师主讲。第五模块《 Healthy food 》 由外院附校中学的顾泰老师主讲。
第六模块《 an invitation to the cinema 》 由四十八中学的李秀萍老师主讲。
后期再由以上这些骨干教师为全区新下一年级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教材培训。
(3)校本校研培训:
各校以英语学科为主体,由05年新课程任教的骨干教师为新七年级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教材培训,作到传、帮、带。
3.学校特色开设校本课程,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正在各校开展。总之,以校为本的教研体制正逐步建立、日趋完善,并不断发挥作用。
(1)加强英语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英语教研活动主要有理论学习、公开课观摩与讨论,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堡垒 作用;以将专家请进来,老师派出去,承担省市级观摩课、课题研究,加强业务 新课程校本校研基地的指导与服务。
(1)校本教研基地校:天慈中学、天士力中学和正华中学。
(2)主要被听课的教师: 四十八中学的李秀萍老师,《英语(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上册第9模块《 A Trip to the Zoo 》。
正华中学的赵军老师,《英语(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五模块《 Healthy Food 》 《英语(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上册第9模块《 A Trip to the Zoo 》
天士力中学的姜键老师《英语(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第5模块《 Western Music 》 《英语(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上册第四模块《 My family 》
扶轮中学的张桂凤老师《英语(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第10模块《Lao She’s Teahouse》 外院附校中学的李蕊老师《英语(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第10模块《Lao She’s Teahouse》 河北外语中学的孙书琴老师,《英语(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上册第10模块《 Computers 》 4.新课程改革成果:
(1)天士力中学的姜健老师在天津师范大学初中教师新课程培训中做说课演示,受到了很好的效果。(2)论文获奖
获市外语学会论文二等奖:
天慈中学的周玉新老师的论文《我的作业我做主》
天津扶轮中学的李莉老师的论文《以学生为本的英语课程改革》
外院附校的王兴老师的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活动教学模式实施的研究》 获市外语学会论文三等奖:
93中的李静老师的论文《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反思》
新开中学的杨爱玲老师的论文《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参与与素质教育》(3)新课程优秀课件
河北外中孙书琴老师《英语(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上册第10模块《 Computers 》 外院附校中学的李蕊老师《英语(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第10模块《Lao She’s Teahouse》 扶轮中学的张桂凤老师《英语(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第10模块《Lao She’s Teahouse》 正华中学的赵军老师,《英语(新标准)》初中一年级上册第9模块《 A Trip to the Zoo 》(4)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天士力中学的姜健老师《利用英语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外院附校《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研究》
天士力中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双建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重点研究课题——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五十三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