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紧密联系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⒈紧密联系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从分析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现象入手,认识小学课程与教学活动本质与教育规律。
⒉坚持教学的开放性与生成性。要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与动态,注意通过研讨交流丰富教学内容。
⒊从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实现教学价值。
⒋在学习方式上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二篇:中小学教学改革作业
我“看”杜郎口
早就听说过杜郎口教学模式,可惜一直无缘亲得一见。学校也有人去参观过,带回了一些资料和感受,从其他渠道也看到不少关于杜郎口的资料、报道及各式各样的看法。肯定得多,否定的少。尽管自己没有亲身体验,但是不妨碍我“看”杜郎口。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基本模式(“三三六”或“10+35”模式)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课堂模式:“三三六”或“10+35”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
10分钟:教师讲解≤10(分钟)35分钟:学生自主≥35(分钟)
杜郎口教学模式带给人们的惊奇是很大的,不管是专家还是普通的教师都从中看到了自己所未见的东西,在谈到杜郎口教学改革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专家们各有说辞:
杜郎口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现实意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成功让我们真正思考究竟应该如何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改革应该怎么做。
杜郎口中学的教改还提醒我们,要重新估量学生的潜能。
这是一场课堂教学模式的革命性的变革,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具有原生原创意义的教育改革的典型!它在某些方面提供了一条在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
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孩子,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们在谈到杜郎口的时候,表述的大同小异。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会给学生。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小组合作更有利于互相学习,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研究性的探索性的学习,从而会感受到真正的学习兴趣逐渐养成一种不由自主的习惯。
学会参与 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学会竞争,在团结合作中求个性的张扬。
从我所了解的信息中,我感觉杜郎口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可值得借鉴的有:首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贯彻三不讲原则:即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通过学生讨论能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预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师生共同明确目标;提出预习要求和方法;出示预习提纲,作好预习指导;
灵活运用杜郎口教学模式,主要思路是把课堂会给学生,具体做法是
学生学习形式是以学案为依托、全员参与的自练兵与兵教兵;教师的角色是由原来讲解者转化为学生自学的指导者、管理者;把语文课堂变为容量大,学生动手、动口,学习效果明显的课堂;注重对学习习惯的培养,最终是语文能力的提高。
我的看法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改革,总有它的可取之处,哪怕它是为应试教育而存在。杜郎口也是如此。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杜郎口的升学率名列前茅,恐怕也热不起来。尽管如此,它带给我们的思考也许远远大于对它的简单地学习和效仿。这么多年来,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提倡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却依然坚如磐石。应试能力也是能力之一,当它成为唯一的时候,就不正常了。我不敢断言杜郎口教学改革是为应试教育而生,但是从众多对他的介绍中,不难看出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它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为我们复制和粘贴提供了一个母本,而是一个可供我们思考和借鉴的方向。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提出了“拿来主义”,对杜郎口,我们也不妨“拿来”!
第三篇: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范文]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南宁市教科所
邓雅学
一、“南有洋思,北有杜郎口”——教育界风靡一时的“追捧”现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传遍全国,演变成当代教育史的神话传说。
杜郎口中学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对原有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被誉为“农村教育的先进典型”。
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咸鱼翻身”让许多中小学校长为之神往: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
教学改革被推上了学校教育的风口浪尖,中小学教师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二、“盛世英雄起四方”——几种成功的教学改革模式
(一)“三三六”模式
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自主学习三模块、课堂展示六环节。
1.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A.立体式的教学目标。
B.大容量的课堂教学。
C.快节奏的教学互动。
2.课堂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A.预习:(1)学生根据预习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创设学习目标;(2)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3)学生自己找出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新的学习目标。
B.展示:(1)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分配学习任务;(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自己或小组的最佳解答方案;(3)分小组展示解答方案,其他组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允许提出不同意见,探讨更好的解答方法。
C.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进行总结,对预设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2)关注后进生,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3)采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
3.课堂操作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A.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B.分组合作:教师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原则上每个小组完成一项。
C.展现提升:各小组分头讨论,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形成解答方案后在全班展示。
D.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别组展示情况,对本组以外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E.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即时点评,加深理解。
(二)“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1.预习。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初步确定学习策略。学生交流预习情况,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2.展示。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内合作学习,将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其教学步骤为:
(1)分组合作:教师将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分配到各小组,原则上每组都有一项具体的任务。小组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和分工。(2)精彩展示:各小组根据组内合作学习的情况,对本组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组内或对全班进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包括“说、谈、演、写、赛”等。
(3)评价反馈:学生和教师对各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点评、质疑、补充、提炼等。
(4)总结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各组展示的内容进行小结、汇总,形成共识,加深印象。
3.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给出搭桥性的帮助或解答,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炼的讲解,归纳方法,提供规律。
4.当堂测评。
教师通过口头检查、书面检查或板书演示等方式,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南宁市隆安中学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三年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学改革激活了学校的生命力,促进了教学管理;
教学改革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能力;
教学改革激发起学习兴趣,开启了学生的心智;
教学改革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了教育质量。
△教学改革需要一种悲天悯人的精神;不能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学改革的成败。
(三)EEPO有效教育的教学模式
△提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学生的水平上;
2.科学不等于复杂;教学改革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教学方法和评估办法尽量易于操作。
三、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有效课堂的三项指标
1.学习速度。
2.学习结果。
3.学习体验。
(二)有效课堂的三个要件
1.设计和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应该始终如一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例如七年级语文《春》的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重点句。
教师: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小草 怎么长出来的呢? 学生:钻出来……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教师:作者为什么用“偷偷地”这个词? 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答案,经教师点拨、归纳后形成共识。)
教师:作者写小草从土里长出来,用了一个“钻”字。这个词用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明确重点词在句子表达中的意义,要求学生学习小草不怕困难、顽强进取的精神。)
【教学点评】该教学片段分析文章的重点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了解重点词在句子表达中的含义,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主要为了激活学习气氛,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例如高中物理课《电场》的5分钟情境创设:
上课铃响了。教师拎着一个金丝鸟笼、一支电棒走进教室,打开多媒体,屏幕上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教师:假设你身处旷野中,天降暴雨,电闪雷鸣,有三个地方可以躲避(屏幕上出现一辆公交车、一棵大树、一间小屋),你躲到哪里最安全?
学生:小屋、汽车……(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小屋)
教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 ——
教师接通电源,用电棒敲打金丝笼,霎时电光四溅,笼里的小鸟却安然无恙。
教师:这根电棒的电压有220伏,足以击倒一个成年人,为什么笼中的小鸟却毫发无损?
(学生经过观察发现,鸟笼放置在木制的讲台上,与地面绝缘,电流无法对小鸟造成伤害。因而恍然大悟,只有躲进汽车才是最安全。)
【教学点评】作为课堂的“导入”部分,该教学片段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使学生对电流和电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学习的欲望。
(3)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范例】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第一步: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第二步: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
第三步:讨论。学生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
第四步:答疑。立足于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
第五步: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提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拟一组自测题,由全班同学回答,当堂评分,检查学习效果。
第六步:总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获得的信息及时得到强化。
(三)有效课堂的三条“铁律”
铁律一:先学后教
1.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
2.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先学”是立足于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现有发展区”是指儿童能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成人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解决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
3.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不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阶段,也不论学生怎样的依靠教师,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应该具有独立性。铁律二:先教后学
1.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在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的时候,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
2.学生的学习具有依赖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需要不断培养才能形成。
3.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授之于渔”,致力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陶行知: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铁律三:温故知新
1.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进行教学。
2.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
3.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语)
结束语:当我们走进教学改革领域,我们就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教师的职业,注定我们要穷尽毕生之力,在教学改革的路途中艰难跋涉。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不可能完美;教学更是一种技巧,技巧可以掌握、熟练、得心应手。教师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才能享受到职业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第四篇: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这门课程,谈谈在“探索有效课堂”的教改之路上,自己应该怎么做。
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增长能力,获得发展的学科学习活动。这里的“有效”包含有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课堂教学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教学目标预设的知识、技能,这是有效能的最基本要求,增长能力、获得发展是高一级的学习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有效能的基础上的高要求,强调教学要讲效率和效益。学生的发展就其内涵,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发展就其层次,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有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新课程在注重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发展的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不可预知的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新课程既注重即时的可测性和量化的当下发展,更关注面向未来、着眼于可持续和发展后劲与潜力的终身发展。
在“探索有效课堂”的教改之路上,我应该做到:
1、培养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或任务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的自主定向;小组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和互助问题解决学习;问题解决本身的探究学习;学生听讲、读书、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入有效学习的环境。
2、创造有效学习条件,已有知识经验的价值研究。贮存于学生记忆中的原有知识、技能是学生新的学习的重要的内部条件,新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增长和改造,因此,学习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新知识之前,首先必须激活学生长时记忆中相关的原有知识。让学生学会联系、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学习。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单凭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而且信息技术发展又非常迅猛,其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也在不断变化。网络时代的教师只有互相协作,经常交流,共同解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时碰到的问题,才能有利于教学改革。而且,教师还应具有与外校同行以及外界专家学者的协作能力,经常开展网络文化交流与合作,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与其他教师正确理解网络文化,也可扩大网
络文化研究影响,同时,也加强了教育部门和社会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研究的队伍建设,使当代教育与网络文化研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要想成为网络时代一名合格的教师,则还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我们未来社会的创造者,承担着培养他们、正确引导他们发展的重担。当今世界育中,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所以,网络时代的教师应该具有创造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思想开明,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当好学生学习的顾问、学习的参与者和积极的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白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 /陈小洪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通过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我校逐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逐步成为“基础扎实、个性鲜明、适应未来”的农村一流特色学校。
三、具体措施
1、教师理念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不转变,教法不转变,即使用新教材,也可能走老路。
在培训形式上,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为依托,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以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实现全员培训为目标。坚持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3、课堂分组教学
从目前看,各课改班学生的分组方式往往采用的异质分组,即按学生的整体水平(含学习成绩、自我约束能力、组织管理水平等),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遵照“上、中、下”搭配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这样的分组有它的好处,如各组之间的综合水平相当,便于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处于下游层次的学生可以接受该组上游层次学生的帮助。但是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上游层次的学生不仅需要管理全组,还要帮助下游层次的学生,往往“孤军奋战”,力不从心;处于中上游和中游层次的学生稍有不慎,会有被下游层次学生同化的“危险”。
如果四人一组,则一个班级就要被分成10来个组,头绪较多,老师难以照应众多的组,1组织小组汇报时,小组太多,耗时也增多;组织小组之间的竞争也比较麻烦;另外,四人一组,似乎没必要让学生的课桌与黑板呈90度,因为按秧田式就座,遇到讨论时,只要第一、三、五排学生一转身,就可与第二、四、六排学生进行四人一组的讨论。
如果六人一组,那么三三相对而坐,一方面“战线”较长,组长(上游层次的学生担任)难以组织全组学生,一方面坐在中间的学生,被左右“牵制”,实在难受!难怪有老师反映:分组而坐之后,学生变得爱随便讲话、不太遵守纪律了。
“T”形排座。即六人小组中,其中四位(下图中的生
三、生五与生
四、生六)两两相对,座位和讲台呈90度,另两位(下图中的生一和生二)的课桌臵于离黑板较远的一端,与黑板平行,六张课桌呈“T
生一和生二都是上游层次的学生,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实现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与生一和生二相邻的生三和生四,都是下游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与课堂纪律方面,可随时接受生一和生二的帮助与督促。生五和生六都是中游层次的学生。这样安排还有一些好处,如组长和副组长正对组员,随时和关注到组员的动态,并予以调控;生三和生四被分隔开,纪律方面不再互相干扰。
4、课堂教学三步走
【课前】
A、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根据学科特点来设臵,格式统一。要按照“三步六段”的要求来编写,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臵等相应内容要考虑A、B、C、D四个层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作业要设臵选做题。
B、个人备课(1)备内容:结合教材把已印制好的导学案再通备一遍,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备一题多法、一法多题、归纳知识、总结规律。(2)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预测课堂将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互助、组组竞争的调控方案。(3)备标准:教学法课堂评价标准准备。
C、学生预习。预习是实现“两个前臵”(学习前臵,问题前臵)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能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1)预习资料。预习要有两种材料,一是课本;二是导学案。(2)预习形式。预习要先独立,后合作。独立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预习效果。(3)预习方法。预习要先全面,后侧重。学生先独立
阅读一遍课本,然后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解决A级内容,B、C级内容尽量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形成问题,这些问题以及D级内容带入学习小组,利用合作学习时间,按照老师的分工有侧重地进行研讨学习。
【课中】
A、重申目标:上课时,老师重申学习目标,学生对已预习过的导学案作简略快速的浏览。
B、学情调查:【调查学生】老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调查,用提问、竞答、查看、问卷等形式进行。A级问题提问检查,要求学生独立回答。B级内容可先让学生独立回答,解决不了的本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探讨,争取解决。C级内容可采取查看、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解决情况。【学生质疑】让学生把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提出来。
C、问题汇总: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将问题归纳汇总,快速设计出解决方案。
D、精讲点拨
E、当堂检测。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一般六分钟左右,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出成绩,老师可对各组成绩汇总进行比较,给出评价。
F、小结作业。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强调重点、归纳归律、总结方法。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活动,结合自己预习的情况,把导学案落实、完成好(D级问题可选作),下课时老师将导学案收齐、批改。
【课后】
A、教师(1)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加深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2)教师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全面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3)形成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
B、学生(1)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在课堂上参与多少,展示怎样,提出几个问题,主动解决多少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作了多少努力。(2)对本课的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3)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纠错本是学生的“知识囊包”,是复习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等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
5、教育科研
(1)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走科研兴校之路,抓好“校本教材”和“校本教研”的研究,要认真积累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实验中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以研促教、以研促改。行政、教研、科研紧密配合,齐抓共管。
(3)公开教学。上好观摩课、实验课、示范课,充分发挥学科教改带头人的示范、辐
射作用。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评比。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比活动。
6、制度管理
(1)课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1次工作会议,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例会采用课改情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制订严格的教研制度,确保教研质量。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要具体落实到人,做到不拖拉,不流于形式。教案形式要不拘一格,内容要常写常新,要求因师而异,如经验比较丰富的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应写详案等。学科教研组每两周组织1次实验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校级实验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1次以上,确保课题实验健康发展。
(3)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对课改实验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对新课程的研究和探讨是无止境的。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保持对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和开发力度,在对新课程的实施研究中走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