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一线教师的辛勤努力,农村中小学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办学条件改善、教学管理加强、普及程度提高。但是,不少农村学校的制度建设、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教研教改仍处在一种较低水平。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笔者就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情况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做简要汇报:
总结现状,分析原因
一、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教师缺乏,制约教学改革。
近年来,教师的师德师风虽有较大转变,但教师数量不足、区域分布、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等方面不合理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长线学科教师基本满足,但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特别是音、体、美等学科的专业教师极为紧缺。严重制约学校教科研的发展。
二、教育理念落后,应试教育迫害,抵触教学改革。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发现考试成绩越来越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大瓶颈。一方面,自上而下,人们过分重视成绩,以成绩来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效益,来评价一个教师,形成一种畸形的评价制度。迫于这种评价压力,学校不敢轻言教学改革,教师更不敢轻易进行教学
改革,唯恐影响升学率,影响成绩,因为这会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自然希望稳一点,还是按照老办法,规规矩矩地教书。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青年教师在上学时曾受到新课改的熏陶,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能适当地改革创新,所以这部分教师就成了教学公开课、各级各类赛教、各种学习培训的首要人选。而大多数中老年教师一是长期受老一套教育方式的影响,已习惯于原来教学活动的条条框框,机械地进行知识囤积教育活动,不愿进行教学改革;二是受应试教育威胁,考虑个人利益,不敢进行教学改革。
三、学生基础太差,教改流于形式,影响教学改革。
一是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较低,无法自主学习。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达60%以上,这部分同学往往由爷爷奶奶看管,或是亲戚照看,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导致他们在学习自主性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要落后于其他同学,使得班级同学两极分化严重,整体学习较差。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时就会出现不小的障碍。
二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熏陶下,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思路出现排斥心理,下意识拒绝新的教学方法;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主动去探索、追求知识及方法。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问什么就答什么,布置什么就做什么,长期的机械学习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
结合实际,大力改革
为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加快教学改革步伐,结合
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
优质教育资源是教学改革的前提。现阶段要想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现象,必须制定学校建设标准的法规规定,让政府的投入合理分配,使每一所农村中小学都能按照相关规定的标准,实现基础教育规范化办学,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撤、合、并、建,将边远的农村中小学校建成寄宿制学校,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规模效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办学效益,还可以让留守儿童集中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可以让一些师资力量较雄厚的城市学校通过支教下乡,帮扶支持农村学校,让薄弱学科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彻底改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学科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从而为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评价制度。
1、先进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我国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固然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不小成绩,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创造力和创新力。新课改倡导 “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能否真正贯彻创新理念、素质培养思维,以学生为中心,将决定着课堂
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
2、合理评价制度是教学改革的保障。教学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于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因此,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已是刻不容缓。一个合理的教育制度总是需要一个合理、完善的教育评价制度来支撑,而正确的教育评价制度应当为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服务。我国当前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大批量、多层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为了选拔精英、教出几个高考状元。因此,各级政府应转变观念,不能把能否考上几个本科、重点大学生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效益的决定性依据;学校也不能以此作为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成果的唯一依据。而应为教育教学改革“松绑”、“开绿灯”,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改革环境。
三、加强软件建设,奠定改革基础。
1、教师自身素质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有主见、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教出的学生总是思维敏捷、富有创造精神;反之,学生只能是唯唯诺诺、枯燥无味的应声虫,毫无主见,更谈不上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搞好课堂教学改革,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进修等形式学习和借鉴当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和动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以培养开拓进取的创造型人才为宗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当然,帮助教师摆正自己位置,转变教学观念,放下“权威”,“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为学
生的自主学习服务,致力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思维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再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是教学改革的目的。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变主要学习知识为既学习知识,又掌握基本学习方法,以自我为中心,自主学习、主动质疑、主动探索,把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参与集体研究、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兼收并蓄,主动出击,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制定多种计划,大力进行改革。
面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农村中小学校实际情况,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现阶段各学校需做好以下几点:
1、解放思想,彻底改变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即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师由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向课程引导者转变。所以教学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让一线教师明白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大胆改变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
教学中应加强教学情感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
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理解新课程精神,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课改。
2、实事求是,立足校情做出特色。
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进行教学改革是最简捷的途径,但在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实事求是,立足校情,立足县域特色,切忌照搬,好高骛远的进行改革。坚持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谋求学校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从战略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断用新的教育理论,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态度尝试改革。
学校要以发展为基础,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把新课程学习、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研究氛围,使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展示、交流自己的才能。根据每个教师的实际,规定学习研修时间,确定研究主题,夯实研究任务,分层细化,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教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问题入手,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通过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构建多元化的教研体系,实施校本教研,对于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课程改革,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与时俱进,努力学习争创名校。
近年来,各种富有现代气息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的层出不穷,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五环节教学、循环大课堂、后茶馆儿式教学法。仔细分析各种方法模式,实质上都有相同之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各种方法模式又各有其特色,认真实施的学校在教学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俨然这些改革已成功的学校已成为名校,老师也是名师、专家。而作为一名山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克服眼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结合实际,大胆改革,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也会成为名校里的名师。
4、求真务实,制定计划分步实施。
教学改革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老师的未来,学校的未来,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所以说教改不是一项简单短期的工作,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完成好的工作,更不能看成一个简单的教研活动。所以教学改革,不是谁宣传的好就改革的好,不要搞太多的花架子,应求真务实,举全校师生之力,通力合作,制定多种计划措施,分步实施。
1、成立学校教研教改领导小组和教研教改研究办公室,可由校长任组长,部分学校领导和各学科带头人组成。
2、领导小组在制定学校教研教改计划前多听课,多和老师交流,并将每个老师的上课情况和思想状况及时反馈给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后制定适合本校的教研教改计划。
3、计划大致可分为短期计划、中期计划、长期计划。
(1)短期计划为时一个月,一是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了解改革的紧
迫性和必要性,使老师全身心参与此项活动;二是给学生做足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新型课堂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我们需要怎么做?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能否按照要求做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
(2)中期计划为一学期或一年,领导小组带领老师探索出一套初步成型的并适合本校师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和老师拥有不凡的毅力和自信力。
(3)长期计划为时三年,这是一个反复试验和完善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反馈三年成绩的过程。三年后的教学方法已走向成熟。总之,教育教学改革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老师的未来、民族教育的未来。要真正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有待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共同努力,为教育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自己身上的重任,明确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阻力,知难而进,逆流而上,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师范院校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师范院校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领地,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师范院校数学教学课程进行了调整,不论是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对师范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笔者结师范院校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师范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小学数学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进行进一步调整,不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要进行创新。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升,加强对他们的在职培训是一种有效措施,但是不少教师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要改变他们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困难,而在师范学校学习的师范生,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但是由于还没有落实实际工作,不存在较重的思想负担,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改革工作中更容易受到启发,督促他们在今后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完成任务。所以,当前,加强对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才能在今后走向就业岗位更好的为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做贡献。
师范院校可以说是培养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场所,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迫切要求师范院校数学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希望能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教师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在师范院校内,数学课程几乎在大多数专业中都能出现,只是每个专业的数学要求不同,学习时间也不一样。师范院校数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教学的规律,明确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熟悉运用与数学专业相关的业务,了解数学教学的日常流程,能够编写和实施数学教案,具备一定的数学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师范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多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中小学生?κ?学的学习兴趣,适应现代化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在师范院校中,数学教学一直是一项难点。在课程改革的变动下,社会各界对师范院校的人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希望师范院校可以吸取课程改革的精髓,总结现在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当前的教学问题和有效解决办法。这是当前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师范院校的数学课程改革与中小学数学的实际需求要紧密结合
师范院校的教师在数学范畴内的造诣一般比较高,实力也比较强,既要培养专业的数学研究人员,又要向中小学输送优秀的数学教师,任务比较繁重,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少教师脱离了实际情况的需求,片面追求数学的学术性,却对数学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师范生作为新生入学以后,就被学长学姐或者教师们鼓励要多学习,正确考研究生,虽然学历的提升能够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但这并不是师范学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数学专业是师范生的难点,在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既要求教师们能够大胆尝试,又要保持冷静和谨慎,尤其是数学系数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人群,不论怎么顺应课改的要求,都不能脱离中小学数学的要求。例如,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除了要鼓励学生追求更高研究方向,还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数学建模,将中小学数学的教研工作也要深入到日常学习中去。
二、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除了要重视理论基础,还要重视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理论是多边缘的理论学科,加强对师范生的数学理论教学,可以为他们今后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材料。在数学课程改革中,除了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还要引进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补充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足,帮师范生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学生通过多研究中小学数学理论,不但可以开拓视野,还能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另外,数学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师范生将来要担任中小学数学的重要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他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教学能力。所以,师范生在学校期间,要培养自身的教学基本功,能够写出正确且整齐的板书和教案,还要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让中小学数学知识与现代信息结束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师范生必须有处理教材的能力,把握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培养目标,培养他们的教研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让他们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前能够对中小学数学的发展史和教学流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师范院校要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适应课改的发展要求
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师范要针对课程改革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上,在保证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要求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实际生活相联系,要重视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数学素养,在保证自己教育学理论、数学理论扎实的同时,还要延伸到现代化知识、建模意识和实践意识,除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教学模式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要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师范院校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教学方式。
总之,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师范人才的培养方向,结合当前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良好条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相互探讨,共同探索知识。这样,师范生毕业后才能更好的适应中小学的讲台,为中小学数学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波.师范院校中学数学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的几点尝试[J].课程.教材.教法.2006(05).[2] 曲元海,王春燕.师范院校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构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08).[3] 韦程东,师轶,廖克杰,成冬元,黎福庆,李碧荣,张桂芳,农学宁,陈敦元,邹循东,梁宇,潘文理.创建大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4] 周双双,孙惠.地方非师范院校《数学分析》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5(24).[5] 阿吉木?优力达西.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如何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第三篇:关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胡伟 来源:庄里镇坛山中学 发表时间:2008-10-23 21:27:49
【摘 要】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针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提高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看法。
【关键词】美术教育 误区 对策 兴趣
【正
文】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就有“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著名论断。这充分表明古人已认识到绘画对人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培养必要的技能,发扬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
但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对美术教育存在一些误区,本文拟就这些误区及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对策献笑于大方之家。
一、美术教育的一些误区
现阶段,我们用的美术教材,已逐渐贴近学生,改国画为水墨情趣,改素描为明暗关系,立体感和空间感等。这样做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小学美术课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兴趣保持一致,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美术教学成效并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是由于在美术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它成为制约美术教育的严重障碍。
1.美术学习兴趣缺乏
当前中小学均开设了美术课,但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致力于语、数、外的学习中,无暇顾及美术这一学科,而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的美术活动相对于初中而言虽比较丰富,但教学活动及内容单
一、形式单调,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果,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教材内容的难度又逐步提高,学生美术能力提高偏慢,难以跟上进度,逐渐拉大距离,兴趣明显减退。教师的教学仅限于教材,知识拓展不够,而学生感兴趣的卡通、水彩、作品欣赏等内容单一,涉及较少,在教学中又以平淡的口述专业技能技巧为主,能刺激学生感观的实物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的兴趣也没有了,审美判断更谈不上,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难度过高
美术教师都是大中专毕业的专业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技巧并不适应中小学学生。如画素描、先临摹后写生,临摹还可以,可写生就差远了,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图形画不准,明暗关系搞不清,实际上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是我们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要求过高,试想一下,我们作为美术教师,从学画到走上讲台,尚且需要二三年,画好素描,专业训练也得几个月,但要求没有任何绘画功底的学生,通过每周一至两节美术课成为画家,岂不很可笑。美术教师单纯以主观意识来要求学生,不能贴近教材,领会教材的新理念、新概念、新内容,以训练专业人员的要求训练学生,使美术教学不出成绩,效果不尽人意。
3.作业形式单
一、评价机制落后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不够,教学设施投入不足,新教学手段无法应用,极大地制约着美术教育的成效。学生的美术作业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而且没地方展示,不能刺激学生。在对美术教学的考核上,以美术专业学校招考模式进行,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美术学科基础性较强的事实,使师生疲于专业技能的训练,无力搞鉴赏、手工等其他形式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美术教育的对策
1.培养美术兴趣,促进教育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20世纪,英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有过精辟的论断:“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的自由表现”,里德认为少年儿童绘画和游戏一样,是自发的,应该允许他们自由地创作绘画来表达自己,人类在幼儿时,受内在动机的驱使,开始在纸上或地上涂鸦,以其自身的创作符号来表现自己,满足自身的需要。这种创造活动虽没有社会功利性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但肯定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应该把这种思想贯穿起来。不能一味强调专业技术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学生上课是在一种单
一、枯燥的氛围中进行的,成绩可想而知。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表现。
如学画动物变形,教师举例示范,画小白兔,突出两个长耳朵,画猪突出肥胖,画熊猫把它人性化等。这些东西,学生比较喜欢,教师的示范更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作业让学生自己创作几个,学生会把积蕴在心中的绘画欲望全部释放出来尽全力设计,教师适当指点,有优点指出来,加以表扬,进一步刺激学生的绘画欲望,连续设计几个,学生就会掌握一定的技巧。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这样上课,学生饶有兴趣,满足了他们自由表现的欲望,也表达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独特的艺术感受,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很有效。学生在绘画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从而健全人格,在技能、技巧上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此法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美术教育中,鉴赏教学也担当了重要角色,它涉及内容广泛,不仅有艺术技巧、时代背景、作者、还有人物、风情等。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鉴赏罗中立的《父亲》,从中分析出形象特征、历史背景、表现手法等,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吸引力。又如教师拿一张写意牡丹作品,让学生分析感受。等学生蓄积了很强的绘画欲望后,再让他们动手去画,通过适时点拨,自然水到渠成。生活中到处是美,美的东西积累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在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搞一些收藏,如邮票、火花、精美图片、书法作品等,这些东西收藏成册,就是一种资料,也是一种爱好,收藏的过程,本身就能练就学生的审美能力,适当的时候,再组织一些收藏展览,进一步激励学生,坚持下去,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情操。
2.钻研教学,勇于尝试
长期以来,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美术教师的授课基本上停滞在一张嘴、一只笔的传统方式中,教师主动性差,教研教改更是一纸空文,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如何改变,给这潭死水注入活力,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之余深挖教材,认真备课,锐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多准备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教具,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有意识降低作业的难度,教学中,把该掌握的内容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依,切勿好高骛远、劳而无功。再次,教师要多接触有关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理论,要敢于尝试、善于学习,解决农村学校美术教研教改跟不上的问题。
3.作业新颖、评价合理
学生观察世界,满眼都是奇妙的事物,他们以极大的兴趣观察着一切。学生的美术作业是学生应用简单的工具,富有创造性地把看到的人和事及其心灵中美好的愿望或情感表现在画纸上。可是目前的教学中却违背了这一规律,学生所画内容均来自课本,且有种种限制,哪来情感,何来表现欲。例如我们的静物教学,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选好衬布和静物,按预先设计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好,学生画的时候,只要把眼前的静物抄下来就行了,对构图的变化、静物的取舍、色彩的选择等因素不需要考虑,怎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呢?结果,作业构图雷同、表现手法单
一、色调大同小异,这就是按部就班的套路和纯客观的描摹给我们种下的恶果,艺术表现无从谈起,更不必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抹杀了个体的创造力。如果让学生从眼前的静物中找出认为合适的组合、构图、表现、着色,不是能刺激学生的作业兴趣吗?而且这样的作业有激情、有活力、不雷同、个人感受明显。
在作业评价中脱去教师冷面判官的外袍,先让学生自己评分,教师复评。这样要求学生,学生会想,分高了会让老师认为是虚伪,分低了自尊心又受不了。想评个高分就得尽力画,最不行也要评中等偏上一些的分。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评低分的学生很少,评高分的同样少,但作业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个同学为了画好一头牛,竞找了很多资料,为了表现奶牛,不仅在牛身上画了黑白斑,还在旁边画上草和水桶,写上了鲜奶的字样,但他只给自己评了中等偏上的分,说明学生在动脑筋画画,努力把画画好,也说明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高了。教师复评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如果学生尽力做了,效果一般,评分不高,教师则给个良好,再找一些优点表扬一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分评高了,教师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找出不足把评分降一下,让他再接再厉。这样的作业批改法,改变了教师冷面判官的形象,帮学生树立自信,增强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好感,培养了美术兴趣。
学校在对美术教学成绩的考核中应该灵活一些,可以让教师组织展览,以展览的成功与否,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让他们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同时,也促进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
“笔墨当随时代”是绘画理论。美术教育也要不断创新,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大胆创新改革。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尤其是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学》,高师《美术教育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通过艺术的教育》,[英]赫伯特·里德,湖南美术出版社。
3.《中国古代画论选读》。
第四篇:中小学教学改革作业
我“看”杜郎口
早就听说过杜郎口教学模式,可惜一直无缘亲得一见。学校也有人去参观过,带回了一些资料和感受,从其他渠道也看到不少关于杜郎口的资料、报道及各式各样的看法。肯定得多,否定的少。尽管自己没有亲身体验,但是不妨碍我“看”杜郎口。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基本模式(“三三六”或“10+35”模式)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课堂模式:“三三六”或“10+35”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
10分钟:教师讲解≤10(分钟)35分钟:学生自主≥35(分钟)
杜郎口教学模式带给人们的惊奇是很大的,不管是专家还是普通的教师都从中看到了自己所未见的东西,在谈到杜郎口教学改革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专家们各有说辞:
杜郎口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现实意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成功让我们真正思考究竟应该如何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改革应该怎么做。
杜郎口中学的教改还提醒我们,要重新估量学生的潜能。
这是一场课堂教学模式的革命性的变革,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具有原生原创意义的教育改革的典型!它在某些方面提供了一条在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
杜郎口中学把课堂还给孩子,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们在谈到杜郎口的时候,表述的大同小异。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会给学生。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小组合作更有利于互相学习,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研究性的探索性的学习,从而会感受到真正的学习兴趣逐渐养成一种不由自主的习惯。
学会参与 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学会竞争,在团结合作中求个性的张扬。
从我所了解的信息中,我感觉杜郎口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可值得借鉴的有:首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贯彻三不讲原则:即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通过学生讨论能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预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师生共同明确目标;提出预习要求和方法;出示预习提纲,作好预习指导;
灵活运用杜郎口教学模式,主要思路是把课堂会给学生,具体做法是
学生学习形式是以学案为依托、全员参与的自练兵与兵教兵;教师的角色是由原来讲解者转化为学生自学的指导者、管理者;把语文课堂变为容量大,学生动手、动口,学习效果明显的课堂;注重对学习习惯的培养,最终是语文能力的提高。
我的看法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改革,总有它的可取之处,哪怕它是为应试教育而存在。杜郎口也是如此。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杜郎口的升学率名列前茅,恐怕也热不起来。尽管如此,它带给我们的思考也许远远大于对它的简单地学习和效仿。这么多年来,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提倡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却依然坚如磐石。应试能力也是能力之一,当它成为唯一的时候,就不正常了。我不敢断言杜郎口教学改革是为应试教育而生,但是从众多对他的介绍中,不难看出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它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为我们复制和粘贴提供了一个母本,而是一个可供我们思考和借鉴的方向。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提出了“拿来主义”,对杜郎口,我们也不妨“拿来”!
第五篇:农村初中美术学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美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体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和直接保证。
【关键词】初中美术有效教学;教师专业素养;教学理念;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当前初中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要落在有效教学上,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示范、有效互动、有效训练、有效评价,以及有效说课、有效听课、有效评课、有效利用媒体等问题,引起了广大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一、有效备课的策略
目标的有效明晰。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教师要尊重学生艺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枉加评判,增加评价的多元性及针对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个性的发展。
学情的有效把握。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美术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在教学活动中,如对依存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冲动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外,在组织研究学习小组时,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情况,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去研究分析问题,相互取长补短。
教材的有效利用。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系。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了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要用新课标理念,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才能用好新教材。
资源的有效准备。美术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我们应联系生活,积极开发、挖掘有利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新的课程资源,实施优质美术教育,充分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思想、健康审美、艺术方式和人格完善的不可替代的特殊魅力,为促进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作出贡献。
预设的有效审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预设的要求,是真正把握教材文本的重点难点,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预设能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关键看教师在课前有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应从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已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客观、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通过个案调查、座谈问答及出预习题等方式予以实施。
二、有效上课策略
1、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
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3、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4、利用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习美术有很多课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七年级在上画向日葵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
兴的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
5、利用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身处穷乡僻壤,没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可供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七年级开办卡通画展览,特色手工剪纸展览,在八年级开办国画展览,装饰画展览,看到同学的作品,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览之列,每个学生都美滋滋的。在学生展出作品的同时,也将教师的作品一并展出。通过此举,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让校园增添了一些艺术的氛围。
6、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实践中搭起过渡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总之,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
七年级美术教科书 八年级美术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