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最需要的心理1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个人的语言影响另一个人,是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另一个人,是一个人的灵魂影响另一个人。”这样的话语让我们每一个做教师都知道了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搞好教学,一定得了解、懂得心理学,就要掌握、应用好心理学。一个真正懂得心理学的教师,定能够洞察学生的心里,感知孩子的心里,让孩子从心底喜欢你。
作为教师,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一味强调风险、责任,相对忽视了我们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这也是造成教师压力增大从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一大原因,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增强职业认同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转的,因此,它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的职业。所谓幸福感,它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培养自身的幸福感,就是要学会多看看身边的快乐满足的事,学会脚踏实地追求切近的目标。
书中对教师应当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做了细致的阐述:
一、正确认识自我,保持乐观心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的职业是“开放”的,要接受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乃至社会的检查和监督。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的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这使得教师的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教师
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确的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推己及人,也能客观的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用微笑面对,以真诚对待,尽量避免正面冲突,改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
二、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1、形成“压力免疫”
在应对压力之前,首先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认识到压力极其反映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的正常心理现象。其次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着手解决,再次,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2、合理宣泄情感
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难免会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反应,但千万不要把不良情绪闷在心里,要及时地宣泄出来,如写日记倾吐、向亲友倾诉,或参加各种文体娱乐活动。
三、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兴趣爱好
教师要认清教育改革的迫切性,了解改革的基本思路,做到“有备无患”而非“措手不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兴趣和爱好与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密切的联系。教师拥有良好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还能使教师获得
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还可以陶冶教师的思想情操,消除疲劳,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四、换个角度思考,做到宽容待人
1、换个角度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件不好的事情,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会觉得并没有那么糟糕,这也是排解烦恼的一剂良方。有了自我安慰的理由,生活就会多些弹性和人性,凡事也就不必钻牛角尖了,由此减轻了生活的压力,换个角度看问题,常能海阔天空。
2、做到宽容待人
宽容待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凡事不用斤斤计较,用尊重与宽容去赢得快乐、赢得健康。
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用最美好而高贵的心灵以及充满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做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让世界充满爱。
第二篇: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为什么教师需要心理学?心理学又能带给教师怎样的启示?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此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明白了,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我们教师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要想真正搞好教学,首先就要了解、懂得心理学,就要掌握、应用好心理学。
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也明白这样的理念:只有学生主动地学、自主地学才最有效。但是教师的指导性、启迪性、激励性作用更为重要,它们是学生学得好、学得有信心的关键。那么怎么才能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性、启迪性、激励性作用呢?这是许许多多老师们心中存在的疑惑和不断思考的难题,特别是在我们学校实行了“4+1”教学模式之后,教师的这种能力显得尤为地重要。
在《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这本书中分四个篇章从四个角度阐述了教师为什么需要心理学和如何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第一篇章,教师自身最需要的心理学。该篇章主要阐述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师你是否能够善于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保健、自我激励、自我积极心理暗示,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呢?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教师的心理和技艺谁重要?第二篇章,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该篇章深入地探讨了教师最关心的有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再到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再到走进学生的心灵。第三篇章,教师教学最需要的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述。第四篇章,教师课堂管理最需要的心理学。
结合“4+1课堂教学模式”我重点阅读了第三篇章,教师教学最需要的心理学。不可否认,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Why?书中给予了我们答案,作者认为是我们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教师教学的准备策略或技术的问题。什么是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准备策略实质上是要求我们教师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知识的目标,一个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其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应是重点。因此“准备”过程中重要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由此看来我们学校提出的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做法是符合心理学的。对于目标的确立文中给予了几点建议,1、目标的设计要简练概况,便于理解和记忆。
2、目标的表述要有操作性。避免使用“掌握”、“通过”、“熟悉”等无法操作的抽象词语,应该使用一些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并可以实际检测的行为动词。比如认知目标多使用“说明、观察、记住、书写、辨认、区别等词语。能力目标多使用概括、会做、尝试、比较、表达、感悟等词语,情感目标多使用具有、或得、学会、坚持、树立等词语。
3、目标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4、目标定位要准确。另外在“教学准备策略”中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那就是我们教师自身情感调控的准备。我们教师自身的情感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往往会决定我们教学的成败。“真正的课堂活跃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如果老师一进课堂就板着面孔说教,表情严肃,甚至因为学生的原因言辞还相当刻薄,这怎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整堂课气氛相当压抑,学生的思维如何能活跃起来?读到此处,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在我的课堂上明明该是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可学生们却都死气沉沉的。原来是我的原因,我以为板着脸能够更好地保证课堂秩序,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板着的脸虽然保证了秩序却牺牲了学生们高昂的学习热情。
在“4+1”教学中,对于学习目标的学习常常需要学生们带着几个问题来进行学习,通过问题来对学习的目标进行检测,整节课堂是由问题来贯穿的。那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方法在心理学上有没有要求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伊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趣高效的提问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拨逗着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教学提问是指教师以提问为手段进行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提问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
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那精彩跌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认为课堂提问的意义在于创设情境、催化思考、调控进程。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问“这对吗?”“这样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学生都会很容易的形成定势“对”“好”。因此作为教师最好不要这样提问。提问是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那么教师该如何掌握提问的艺术呢?
1、提问时机的把握。在提问的最佳时机提出问题。如在上课的初期,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多提一些回忆性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是,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由高潮转入低潮阶段时,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的问题,可以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防止学生讲话或打瞌睡等。
2、提问内容的指向和集中。即重难点突出。
3、提问对象的选择。学生分为依存型、独立型、沉思型、冲动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4+1”中的组内互助,组内的“自探”、“展示”和“竞争”三个部分,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面运用了心理暗示的作用,通过这三个部分让学生在心里得到“我能行”的自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说过“心理暗示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它最能激发人达到最佳的状态。”通过实践证明通过暗示手段,能够使受暗示者具备无意识心理倾向,并且指导这种倾向和个人的动机、兴趣、期待、情感、意志等因素有机结合,发挥出受暗示者得积极潜力。
另外我想说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多媒体的问题,正确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宜摒弃以教为主角的设计理念,从服务学生主旨出发,把握好教学性、科学性与艺术性这三个向度,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力求直观生动,做到内容科学,画面简洁,信息量大,调用灵活,并适合辅助课堂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不受课件左右与约束。
书中还有很多对我有帮助的观点,不能一一道来,我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实践来改善我的课堂教学,相信这会对我的课堂教师水平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机会。
r
第三篇: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学》学习心得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教育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心灵的艺术,是以心灵感受心灵、以心灵理解心灵、以心灵感染心灵的艺术。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达到教育的最好效果,就必须拥有美好而高贵的心灵以及充满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就必须不断修炼自我、提升自我,做最好的教师。
课堂教学只有熔铸教师丰富的情感,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真理、完善人格,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
用激情可以驱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指出,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习”,怎样使他们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引起愉快的感觉”?首先是对学科要有“热爱的态度”,教师对学科的热爱会“传导给学生”„„..——《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学》赵国忠
经过一年的教学,自己也觉得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也有几分心得体会。因此在开始拿到《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学》这本书时,自己带有一些疑惑:当老师还要继续加强心理学学习?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学习。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心得: “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
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从中,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文字的交流,它首先是心灵的教育。我们想要真正的理解学生,教育好学生,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进行心灵的沟通。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具有自己的思维,拥有情感。我们教育的职责不仅仅体现为传授知识,它更重要的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我们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尽量实现素质教育,使之不仅仅停留在书面。在日常教学中,自己也忽视了同学生的心灵沟通,只要求他们多写、多背,努力提高成绩。这种思想缺乏时代性,发展性。一个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只用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的标准,他们也必须自己的课外时间。由此看来,我们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就是势在必行的。联系到学校的四步导学思想,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寻找学习的乐趣,在相互交流探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作为备课老师必须吃透教材,花费较多的时间来思考课程的价值点和障碍点,善于选择设问角度和设问方法,从而使学生快捷高效的进入有价值的知识的思考中。在这一过程中,虽说我们的备课时间会加大,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减负。这对于他们自主高效的学习,素质教育的培养是大为有利的。在后面的教学工作中,我自身还要加强教学知识的学习,经验的积累,加强四步导学方法的贯彻实施。相信在逐步落实四步导学法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知识,也会拥有更多的自由的时间。这会让我们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心灵的交流,真正做到“教育之本”。在学习这本书的过程,还有一段话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只有熔铸教师丰富的情感,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真理、完善人格,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
在课下,我们在进行相互交流时,上课累,备课多,作业批改量大,学生上课没精神,老师上课没激情常常是我们的话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由此可见,教学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
纵观名师们讲课,哪一个不是激情满怀、有声有色、娓娓道来?像于漪、魏书生等,都能把课讲得高潮迭起,富有魅力。教师富有情趣地引导学生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事实说明,激情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实现的”,“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激情的活动”。“激情课堂”来源于教师的激情,归结于学生的激情。教师的激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真爱。只有热爱,才可能在备课时将那本教案当作艺术品来细心雕琢、仔细玩味;只有热爱,才可以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发掘学生优点,树立学生成功的信心。因此,我们要积
极行动起来,营造激情课堂。要创设开放、探索、合作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创新实践的机会,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
第四篇:《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杨君君
对这本书感兴趣,是被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所打动:“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突然觉得教育原来也是一件很诗意的事,很想做那“摇动树的树”、“推动云的云”、“唤醒灵魂的灵魂”.所以我开始读这本书。这本书有四个篇章,54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编者收集的各种案例,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将实践与理论融会贯通。每一个篇章读后都让我觉得豁然开朗。
我自己把对这本书的感触总结为三组关键词。
0
1:幸福与快乐
书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教师一种全新的心情,那就是幸福和快乐!长期工作在一线,往往会出现倦怠,心胸也逐渐狭隘。书中的第一章就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做一名快乐的教师。书中第4章节中所说的教师幸福的“加减乘除”法则让我感触特别深刻:加法,就是在每次忧患中都看到机会。减法,就是要学会给自己减压。乘法,就是要不断的读书和学习。除法,把每一个小步都看成目标。的确,做好教育的每一件小事,才能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布置好一个整洁明亮的教室,是一种快乐;上一堂令自己和学生满意的好课是一种快乐;帮助办公室的同事也是一种快乐……只为一份薪水毫不情愿的工作着,只会让我们偏离教育的幸福,更会使自己一颗年轻的心越来越快的走向衰老。所以,我也真心的呼吁所有的同事们:做一个幸福和快乐的教师吧!
0
2:沟通与互动
书中从“让学生学会触摸幸福”, “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走出焦虑的深谷”,“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等18个小章节来阐述教师该怎样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生进行沟通。走进孩子心灵除了要有师爱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多和孩子沟通,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孩子就会信任你,而你就会不仅是他的良师,更是他的益友。平时,我们应该注意我们与学生们沟通的细节,如沟通的距离,是站在高高讲台上大声喝斥,还是常常与他们坐下来促膝长谈,又如,沟通时的方式,有时候孩子们正在为自己辩解的时候,老师们往往是先入为主,不给于解释的机会,武断的认为他又做坏事了。其实,就是真的发现孩子做错了,也要允许他们申辩。这样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反之,会他们滋长一种抵触情绪。沟通是架起心灵的桥梁,请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耐心地多和孩子沟通吧。
书中还从 “教师需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让幽默唤起课堂教学的活力”、“课堂教学需师生互动”、“课堂中需把握好心理激励的契机”等32个章节来阐述教师教学和课堂管理中最需要的心理学。一个孩子有所收获的活动一定是个充满激情的互动的过程,书中说到“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充满爱的激情。”如果教学活动中你总是泛泛而谈,那么它就是死水一潭。如果老师充满了激情,用心的投入,学生在活动中就会有情感的起伏,这样才能让课堂真正的互动起来。所以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渊博的,更应该是阳光的、活力的、风趣的、幽默的,在互动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把握好心理激励,它可以让课堂互动散发出奇异的光彩。
0
3:反思与成长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老师,再成功的教学,也会有瑕疵。反思是对自己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一件事。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读了书中第四十六章节“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受益匪浅。反思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境界。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育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我也非常希望自己在今后不断的反思中迅速的成长起来,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一本好书,愿与大家共同分享!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第五篇:2018特岗教师教育心理1
心理学第四天 学习——反选
个体:人 动物 机器
练习或反复经验:后天的行为 行为:外显行为+内隐行为
改变:相对过程的和相对结果的 持久的:生理的改变-短暂的
———————————————————
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最本质的区别是人靠语言进行
2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 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下进行的——正规学习
偶然偶发的-非正规学习
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而且还是学习的主体
例题:以下哪些是学习现象?
1事故后体会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疲劳时记忆能力下降-短暂的 3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先天的 4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短暂的 例题: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1杯弓蛇影 2蜜蜂采蜜 3望梅止渴 4老马识途 例题:
1儿童从不会使用筷子到学会使用筷子 2人从暗的地方走到阳光下,视力要过一会儿才能恢复正常 ——视觉适应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勾股定理 4儿童大约在一岁的时候就可以行走
——生理变化 例题:
1幼儿进入托儿所的时候害怕生人,几天后不怕了 个体 行为 改变 ——学习(态度学习)
2服用兴奋剂之后,运动能力提升-短暂的 3成人每天阅读报纸
个体 行为 改变(内隐行为)持久的——学习
4学生每天练习广播体操
个体 行为 改变-没有
改变 ——不是学习
例题:小红练习举重数小时之后,举重的成绩越来越差。
——不是属于 个体 后天行为 改变 学习准备:那些促进或妨碍学生学习的生理或心理的水平
1根据桑代克的准备律提出
加涅根据 学习结果 1言语信息学习
1)处理的“是什么” 2)所有事实类的信息
3)必须侧重于理解的基础上,用语言表达出来
2智慧技能的学习1)解决“怎么做”
1辨别学习:区分异同
2概念学习:从同类事物所抽出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用来和其他事物相区分 3规则学习;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4高级规则=解决问题 :多个规则的关系 例题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二倍——规则学习
例题:梯形的面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个正方形的面积 ——高级规则的学习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乘以高/2 ——规则学习
3认知策略——调控它的认知过程(感知觉 记忆思维 想象)
智慧技能:外显的操作行为
认知策略:内隐的加工行为(加工的是认知)
4态度学习——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和行为倾向性
5动作技能——必须借助骨骼肌肉
例题:个体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
——智慧技能
例题: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定义?
——言语信息
例题:一个小孩两岁半可以背诵古诗床前明月光 —— 动作技能
例题: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字词也能造出主谓一致的句子,但就是写不出来作文? ——认知策略(头脑的构思)
例题 实质是学生能在体现规则变化的情境中去适当的使用规则? ——智慧技能
例题:根据加涅对技能的分类,将主动句风吹倒了大树,改为大树被风吹倒了? ——智慧
加涅 学习水平信号学习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2 刺激——反应 刺激-反应学习
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2 刺激——反应 强化 连锁学习
1多个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2动作技能 言语联想学习
1言语的连锁化(翻译文章)
例题:学会对同一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 概念学习
例题: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定理进行的是什么学习? ——辨别学习
例题:每次给孩子喂奶都说宝贝乖,以后孩子饿了哭闹,他说宝贝乖就会安静下来?
喂奶——安静 宝贝乖——无
喂奶+宝贝乖——安静
宝贝乖——安静 ——信号学习条件反应——
例题:小红从不和老师主动打招呼,有一次主动给老师打招呼之后,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之后每次见到老师都主动打招呼? ——刺激 反应 打招呼——表扬
老师——打招呼 刺激——反应(表扬-强化作用)
内隐学习——无意识参与 外显学习——意识参与
奥苏贝尔 学习方式
1发现学习:非定论的形式 2接受学习:定论的形式 新旧知识的关系
机械学习-新旧知识无联系 孤立死记硬背
意义学习-新旧知识有联系 旧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理解 布鲁纳——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小学生低年级发现学习/机械学习)
例题:不讲学习主要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而是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由学习者独立操作而习得知识属于什么学习?
——发现学习
例题:科学家合作探索卫星——发现学习
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来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机械学习
小明背诵十遍概念 ——机械学习
儿童尝试操作走迷宫——发现学习机械学习
例题: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结构图来弄清概念直接的关系
——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
第二节 一般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 :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强化 二认知主义:头脑的内在加工(头脑参与)
三人本主义:注重人的情感层面
四建构主义:主动建构性 社会互动性 情境性
例题 以下是行为主义观点的是 1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建构主义
2发动全班同学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鼓掌并说你真棒 ——行为主义
3在作文课上发挥大胆想象——认知主义 4在播放最强大脑之后,发现学生学习劲头很足——观察学习——行为主义
一行为主义理论 1桑代克的猫,巴甫洛夫的狗 斯金纳的小白鼠,班杜拉的小宝宝
桑代克的实验
1猫学到的是一看到鱼就开门 环境中的刺激 —— 反应 学到的是刺激——反应
S-R 桑代克创造了最早的联结学派 2通过什么过程学到的?
1)猫通过反复的尝试错误最后习得了行为
——试误说
3学习曲线:随着练习次数增多,开门所用的时间减少 一准备律-前 1对应实验:猫是一只饿猫 ——说明具备了生理准备 教学启示: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生理或心理准备 例:复习预习或不能搞突袭 二练习律-中
1对应实验:猫是通过练习从而加强了联结
2教学启示: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练习(加强了知识点和问题的联结)三效果律-后
1对应实验:猫一次成功逃出获得食物的行为会被保留,无关行为会被淘汰。2教学启示:教师要给予反馈(好的行为被表扬了会被保留。)
3效果律会影响后继的行为——最重要的定律
4练习律作为效果律的附律的是因为关有练习而无奖励不能导致学生的进步。——————————————————
例题:小李在全国数学比赛获得第二名,老师在班上点名予以表扬,从此以后小李更加努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好
——效果律(表扬-影响后继行为)
例题:每次上课前,教师都会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符合?
——准备律(心理准备)
例题 试误说是指在学习前,不断尝试错
误,从而形成正确的反应。——学习过程当中的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1 实验中有几个联结 骨头——流口水 铃声——流口水
首次刺激有反应的——无条件反应 引起无条件反应的刺激——无条件刺激
多次刺激有反应的——条件反应 引起条件反应的刺激——条件刺激 2狗学到的是? 铃声——流口水
1)学习的结果是形成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第一信号:具体的信号-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 抽象的信号,语言意义或联想意义的——人特有的
例题:尝梅生津-无条件 例题 :望梅生津-第一
例题:望梅止渴-第二 第一 ——经典性条件作用
例题:杯弓蛇影-第一信号 例题:画饼充饥-第二信号 例题:谈虎色变-第二
例题:听到铃声就下课-第二 例题:一想到考试就害怕-第二 例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第一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理
论
1获得——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2消退——条件反应消失的过程 “记忆痕迹衰退说=消退说”
3泛化——对相类似的刺激 分不清 4分化——对相类次的刺激 分的清
例题:学生分不清在和再——区分不开音
泛化
例题:教学中讲到重难点的时候放慢语速,提高音调 这是利用了?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刺激泛化 4刺激分化
——————————————————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实验:小白鼠偶然的碰触到杠杆弹出来个肉丸,多次反复进行之后,发现小白鼠一看到杠杆就按压。
按压杠杆行为——肉丸 杠杆——按压杠杆行为
按压杠杆行为——操作性行为(自发行为)
按压杠杆行为——应答性行为(引发行为)
肉丸使操作性行为被保留下来,肉丸起到强化作用——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改变行为频率 正强化 给+ + 负强化 拿掉-+ 正惩罚 给-消退 无刺激负强化
2通过没收小说来改掉课堂不认真听讲的习惯-负惩罚
不好—— 惩罚或消退
小说—— 好的刺激 负惩罚
3员工因为上班时间在办公室玩游戏,被领导发现,结果扣了他的钱,后来员工再也不敢在上班时间玩游戏了 正惩罚 行为 惩罚 或消退
刺激物 钱-好的 负惩罚
4妈妈为了激励小明提高成绩,提出如果他期末进了全班前十名,就免去他每周洗碗的任务
行为——学习考10 强化 刺激 ——洗碗 负强化
例题:张老师在班主任例会上谈到现在的学生管理时说,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声的严厉批评,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属于? 增加 —— 强化
刺激 ——严厉批评 好的刺激 ——正强化
例题:一批学教育心理学的大学生发现,如果他们合上笔记本看教室后面的钟表教授就会停止授课,从此学生们开始每天提前一点收好,因为知道可以让教师提前下课。
行为-合上笔记本 强化
刺激——上课 不好 负强化
普雷马克效应 先做不爱做的,在做爱做的
例题:先吃完蔬菜,再吃肉
+ + ——正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 负强化 刺激物在眼前 回避条件作用 负强化 刺激无不在眼前
例题:小明下雨了跑着回去没有淋湿太多,下次他还是跑着回去、——刺激 下雨 ——逃避作用
例题:小明在路边听到了车的鸣笛声迅速跑回了屋子
——刺激 车—— 回避条件作用
例题:小明违章骑车看到了警察非常害怕。
——刺激 被罚 ——回避条件作用
程序教学 根据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理论
主动行为 反馈 把一本书拆成几个单元,学生自定步调,开始学习,每学习完一单元之后马上进行反馈,反馈好的继续下一阶段学习,不好的重复学习直到学完为止 小步子原则 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反馈,低错误率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
1交互决定论
环境(刺激)行为 认知 ——用宝宝(研究的是宝宝外显的打娃娃的行为)2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促使自己行为的塑造或改变。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实现的
直接的观察学习:行为——行为
抽象性的观察学习行为——行为规则 创造性的观察学习加入自己的特点
例题:教师演示几道例题之后,总结出定律,并按教师方式去解题
行为——行为规则 抽象性的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过程 一注意——看
二保持——保持在自己的头脑中
三复制=再现=生成——用自己的外显行为去再现脑中的行为
四动机——决定做还是不做
直接强化 ——行为-行为
替代性强化 ——行为结果——行为 自我强化 ——自我标准
例题:我们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不仅可以激励优秀学生也可以激励一般学生 ——替代性强化
例题:同桌小李偷吃零食,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吓得同桌小红把自己的零食马上收了起来。
——替代性强化
例题:小刚看到别的同学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于是在心理告诫自己也要好好学习
——替代性强化
例题:陈老师是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近期陈老师发现有部分学生热衷观看一部卡通片而且模仿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
果导致学生中口角和打架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为了避免该卡通片的消极影响老师应该?——观察学习
4陈老师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替代性强化(做出坏的行为-惩罚 不会做)
最核心的是替代性强化
认知学习理论 靠头脑的参与 ——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信息加工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大猩猩摘香蕉的实验
2格式塔学派——认知学习理论 想怎么摘香蕉-想出来在笼子里有很多事物和摘香蕉有关系 观点:对 整体 情境中事物关系=完形的认识 学习是顿悟的过程 ——和桑代克的试误说相对立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认知目的说)1小白鼠走迷宫实验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是期望的获得——走出迷宫,吃到食物
3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小白鼠在第一次走完迷宫之后,把原本的地图转化为头脑里的认知地图 S-------0—————R
食物 头脑里的地图 走迷宫行为 5潜伏学习:预期的证实是一种内部强化 ——————————————————
例题:即时不给于强化或奖励学生也能学习
1潜伏2替代 3试误 4意义
三布鲁纳认知结构
1学生学习的是学科的基本结构
2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态度 和基本方法 强调把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头脑里的认知结构 学科结构应该按照螺旋上升的顺序去编订 ——(内容重复,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顺序)
5“三个任何” 6 学习过程:
1)获得:知识或经验的习得
2)转化:用自己的理解去内化知识,以适合新任务。(理解 +运用)3)评价: 对知识转化的检查
例题:小明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力图使之能够指导自己的工作属于布鲁纳的哪个过程?
——知识的转化 固定原则 口诀:冻结城墙 四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定义——反选(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实质的——深层理解 非人为——新旧知识有内在的联系
例题:小李利用口诀记住了各个历史朝代的顺序?
——机械学习意义记忆
例题:8乘以9=9乘以8这两者只是表述方式上有区别,但是两者是等值的? 非人为 理解 ——有意义学习
例题:地球的深层是熔岩,在地下挖1000英尺,是热的还是凉的学生不知所答。——实质性 ——不是有意义学习方法
机械记忆-死记硬背
意义记忆-理解,或用知识经验去解释或运用记忆术
五加涅的信息加工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非孤立的内容)——新知识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理解的意识)——人
3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适当的知识——旧知识 起到的是固定点的作用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表征学习=符号学习=代表学习1用符号代表具有真实事物意义的姓名 天气预报 路线图 九一八
概念学习——核心 1同类事物得来的 2 反应事物本质属性
3用来和其他事物相区分的
命题学习——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规则学习
例题:如果儿童听到鸟或看到文字的鸟就知道他代表实际的鸟,及时此时未看到真实的鸟,儿童也能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在大脑中形成关于鸟的形象这属于()文字——鸟的形象 符号学习
例题: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命题学习
北京是一个城市 ——符号学习
例题:直角三角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概念学习(本质属性)
例题:鸟是前肢有翼,无齿有喙的动物 ——概念学习(本质属性)
例题:从 狗 猫 猪——得到了动物 ——概念学习(同类事物)
例题:婴幼儿在成年人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属于?
——概念学习(区分)
意义的同化: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使新知识赋予新的意义。
水果 苹果 ——苹果是一种水果
一逐渐分化的原则:先讲大的再讲小的 二整合协作的原则:
三先行组织者原则:先于学习任务本身所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必须比新任务的范围要大。
旧知识-新知识 ——不需要 旧知识 ——先行-新知识 先行组织者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梯形 两组 一组 陈述性组织者:上位关系(先行大 新知识小)
比较性组织者:为了区分相类似的材料 例题: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一样,都是越练习越熟练,所不同的是前者为内化动作,后者为外化动作。先行组织者是动作 智力-内化 动作-外化
例题: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是先行组织者吗? 不是 没有联系旧知识 旧知识 作者生平——新知识 课文
内容 课文
古诗 情境 古诗
信息加工理论 1加涅
观点: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学习的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 教学阶段完全与学生的学习阶段对应
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进程的
口诀:东邻活宝会做盖饭 动机阶段——激发动机
领会阶段=了解阶段——注意/看 获得阶段 ——短时记忆 保持阶段——长时记忆 回忆阶段——检索阶段 概括阶段——迁移 操作阶段——应用
反馈阶段——检查和评价
建构主义-许多理论的统称(认知 行为 人本)
2当代的一场革命
3皮亚杰 维果斯基 卡茨 斯滕伯格
一知识观
1认知主义-客观恒久性 建构主义-不是绝对的正确 认知主义-应用的普遍性 建构主义-动态的 认知主义-客观性 建构主义-主观性
二学生观 1学生是有丰富经验的 2学生的经验是有差异的 3需要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去生长知识
三学习观 主动建构性 自主 社会互动性 合作 情境性 探究
四教学观 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随机进入式教学:通过试图转变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多种角度去掌握一个知识点,达到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师徒式教学 社会学习共同体
人本主义
马斯洛
1强调学习是内在学习人有学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中
3学生又有自我价值和自我潜能就会推动学生去学习。
罗杰斯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完整的人
注重了情感体验而且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感兴趣的,有用的有情感的
3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助产士或催化剂)4 真诚一致
无条件积极关注
同理心 开放式课堂模式的理论是人本主义(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中自由从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