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与学生交往行为的发展》读后感:你确定真的看到了吗
吉光片羽——《教师与学生交往行为的发展》 一本《教师与学生交往行为的发展》漂到手中,颇有意思。作者们认为,行为观察很重要性,但教师观察学生行为时,往往缺少一个有效的、可操作的、科学的学生行为观察和分析框架。这本书就是要给出这个有效的、可操作的、科学的学生行为观察和分析框架。
其中包括,“学生行为交往观察、分析记录表”,“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分析比较表”、“全班学生行为表现一览表”、“学生行为观察校本研修计划表”,还有研究人员、教研队伍和一线教师如何组成学习共同体等等。
最好的是,附录了5个真实案例,“小学高年级班级同伴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小学生同伴交往障碍的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同伴交往水平的现状掉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提升‘不受欢迎学生’交往能力的行动研究”、“关于小学教师间沟通与合作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怎么样?都是有料有趣的。
摘录一二观点,以飨众客。
1、作为教师还必须明确对学生行为进行观察不能仅仅是对
某个学生学习状态和个体品质表现的观察。这样往往不能深入学生会的精神生活领域,无法把握学生的某些内在倾向和隐蔽的感情。实际上,一些调查也表明,教师
并不像他们自己想象的那样了解学生,他们往往过高或
过低估计学生生之间交往关系的发展程度。
评:看到这里,心中一凛,我可是一贯自以为很了解学生的。
2、“看只是一个动作,而看见则是一种结果。”教师必须通过
“集中精力去看,来发展我们的看和看到的能力。”——《教
师行动研究-教师发现之旅》
评:呃……这个嘛,我很久以前就知道了。不管什么事情,没有理解力,看了也白看。
3、《透视课堂》:“除非教师和课堂观察者知道自己在找寻什
么行为,知道怎样准确地收集信息,并有一个概念框架
可以用来分析自己的观察结果,否则他们都不可能真正
理解课堂行为。”
评:理解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不仅仅是个心态问题或者道德问题,其实也是一个技术问题。不过我好像还没有掌握这门技术,以前师范老师也没有教过诶。
4、在职前教师培养中,是否受过专业的训练极大影响着教
师观察水平的高低。调查发现,由于幼儿教师所面对受
教育群体的特殊性,相比小学和中学教师而言,对其职
业观察能力的要求较高,在职前培养阶段,师范院校会
系统开设“学生社会性发展”、“学生行为观察”等相关课程,这就使得他们在学生行为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方面明
显强于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在对学生交往行为的把握
方面,也显得较为系统和专业。
评:听说儿科医生的诊断能力也高于其它医生。
5、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要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
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评:如今还是笔纸考试独霸天下啊。
6、学生人际交往发展水平标准(具体内容略,作者分出了
交往态度、沟通技巧和合作水平三类,每一类有三个等
级,5分的、3分的、1分的。)
评:我大概能得一个5分,两个3分。从小到大,这方面受的教育少,还曾经把不善交际,看成是纯朴品质的表现呢。⊙﹏⊙b汗
7、教师在观察上出现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正确的推论;
二、先判断再观察;
三、期望的影响;
四、刻板效应;
五、教育理论或原则的套用;
六、观察
工具的误用。
评:照这么看,能准确观察的教师,寥寥无几哦。六个大坑在等着咱呢。
8、影响教师观察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教师的家庭背景,教师早期所受教育的经历及其职前教育中的专业训练,个人的特质、能力和技巧以及动机和信念。影响教师观察的外部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除了教育环境
和教育教学内容外,学生现有的基础和身心发展状况是
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在教师对学生交往行为实
时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生综合的作用,形成其固有的个人
价值观和偏见,出现思维定式。
评:怎么破除偏见和定式?自己从里面突破,或者别人从外面打破。你喜欢哪一种?前一种比较难,后一种比较痛。
9、《透视课堂》:“我们的信念、过去的经验和成见,会使我们错误解释所看到的一切,而不是客观地看、描述和分
析课堂历实际在发生的一切。“
评:最常见的例子是拖堂,学生明明已经又累又烦,教师却还兴致勃勃、滔滔不绝。这也是我常犯的毛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犯贱诶。
10、尤其是,在观察某一类学生时(如有天分、能力强、善
于学习语言的学生,实际能力差的学生等),由于他们已
经在教师心目中被归类或被贴上了标签,教师往往不再
考虑这样的问题:这些归类是由教师随意作出的,还是
有学校正式认定的?所以这些归类并不一定准确或适
当,其中不少都是陈词滥调式的主观臆断。
评:这类话经常充斥在办公室中,比如:好孩子做什么事都好,孬孩子不管什么事都不照。笨嘛。懒得要死。家里谬人管咯。学习不好,哪个跟他玩呢?一天到晚闷着头,也不晓得在做么事。我们班就是孬子多,搞死着,也搞不起来……其实大家也知道说这些话没用,但忍不住又要说,说了又破坏心情。唉,全部都是负能量……
11、尽管教师的工作决定着他与学生每天都在发生着深度接
触,对学生发生的事情也许“知道”很多,但行动研究中的观察应该是一种带有主观目的的客观信息的集中。它要
求教师必须从介入中略微抽身后退,具有独立意识,成为一个“参与型观察者”。它要求教师“放弃一些原有的信
念,因为这些信念可能会遮住我的眼睛,使我们只能看
到整个图画的一角。”
评:话说现今社会上,有好多人貌似知识分子,其实是“知道分子“。教师是知道学生,还是理解学生?当我们评价学生,教育学生,谈论学生时,到底能不能解开行为的表皮,理出里面的经络来?
12、法国社会心理学家里尔提出了现代交际的第一法则,即
“交往以对方为中心“法则。贯彻这一法则表现出的交往策
略有:摆正位置,端正心态;尊重对象,善待对象;设
身处地,将心比心;有效倾听,积极反馈;全情投入,实现互动。
评:这不正是现在学生越来越缺少的吗?
13、教师对学生交往行为指导的方法,有认知训练法、情感
训练法、行为训练法和角色扮演法。(详情不赘)
评:前些日子的心理咨询师培训中也有这些技术,学会了这几招,回去教育自家娃也用得上啊。
14、不同年龄的教师在沟通与合作技巧的掌握方面存在着差
异。
年龄在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9.4%的人能掌握好技巧,50.0%的人能掌握一部分,还有40.6%的认为很难掌握。
年龄在31~35岁的教师,有20.4%的人能掌握好技巧,62.9%能掌握一部分,只有16.7%认为很难掌握。
年龄在36~45岁的教师,33.3%的人技巧掌握能力比较
好,41.7%的人能掌握一部分技巧,25.0%的人认为很难掌握。
年龄在45岁以上的教师,没有一人能掌握好技巧,所有
人都只能掌握一部分技巧。
评:没想到在教师中也有这么多人困于沟通合作。作者们认为可能因为现在的小学教师在合作沟通方面缺少培训和指导。
还有一个没想到:难道不是年龄越大,越善于人际交往吗?作者们认为,一部分老教师还没有更新观念,传统的工作观念即习惯根深蒂固,一下子还未改变。
再一次感叹:这年头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连沟通合作也成了一门专业课。
以上只是吉光片羽,欲窥全貌,请读全书。
第二篇:《课堂教学教师不当行为与纠正》读后感
读《课堂教学教师不当行为与纠正》有感
李彦福教授主编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当行为与纠正》一书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际出发,对教师课堂教学不当行为寻找原因,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细心分析并总结得失,并提出纠正建议,为一线教师不再犯此类不当之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书中列举了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不少问题:有教师的师德问题,如语言暴力问题,对学生的偏爱问题,惩戒无度问题,不给学生自信心问题,对学生无亲和力问题,有偿补课问题等等;有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而造成的问题,如为教教材而不用教材教,“三维目标”严重脱节(或生硬结合),课堂教学设计不科学,课堂教学不真实、花哨作秀,不注重学生个性、兴趣和特长,无差异化教学,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不注重转换教学活动,提不起学生的注意力,合作学习走过场,重“文本”轻“人本”等等。
掩卷后,我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现主要列举以下三个:
1.拖堂。有时,因为教材内容多,我在备课时没有做好剪裁取会,怕学生不会,于是非抓紧时间说完不可;有时,对课堂节奏、时间调控把握不足,不得不拖个三、五分钟„„完全不顾学生想利用短短十分钟休息一下或去厕所放松。其实是完全不把学生的感受放在心上,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喜欢上海一中学的“三段式铃声”治拖堂奇招,“预警(15秒)——缓冲(20秒)——下课(25秒)”,15秒的预警铃声是一段柔和舒缓的舞曲,接下来,则是一段20秒的空白间歇,最后的25秒由颇具气派的进行曲来收尾,节奏急促、强烈,仿佛在向老师传递信号:“现在必须下课了!”“三段式铃声”既留给老师弹性的收尾空间,又提醒老师要准时下课。
2.不懂得问题设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改指出,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问题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用精巧的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发散学生思维,融洽师生感情。可是,由于
我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把学生估计得过高或者过低,造成设计的问题不当。问题的难度过大时,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使全场沉默无言,不得不把问题分解,显得总是非常琐碎;而有时为了保证教学顺畅,我把教学内容肢解成许多小问题,师生一问一答,表面上看,我问得从容,学生答得流畅,实质上很多问题没有思维价值。而这些虚假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维,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书中,张媚芳老师提出问题要难易适度,要能启发学生思考,既不能过于浅白,又不能太艰深。太浅白,没有思考的空间,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学生无从学到新知识,只能“原地踏步”;太艰深,新旧知识无法找到衔接点,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使学生通过努力从“已有的经验区”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到桃子”。
3.作业布置无自己设计的探究性作业。作业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我布置作业存在以下问题:(1)作业单一化。有时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抄生字词多遍,现在想想,这样的作业有什么意义呢?(2)作业布置笼统。如在复习时,我布置学生自己复习第几课到第几课,准备测试,既没有具体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内容,这样的作业布置了等同于没有作业,学生无从下手,干脆就不做了。(3)作业布置绝对化。全班学生一样的作业,一样的标准,不分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分学生的接受能力,造成的结果是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无动力,学困生吃不下。由此可见,我常布置着无效作业,学生们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师生都痛苦不堪,疲惫无比,做着无用功,大大降低了教与学的效率。那么,如何设计探究性的作业呢?第一,作业趣味多样性,让学生乐于研究。第二,作业探索性,给学生锻炼提升的机会。第三,作业层次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今后,我将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化水平,坚决克服知识本位的课程观、应试本位的教学观和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教者教得愉悦,学者学得快乐。让课堂方向、课堂行为、课堂道德、课堂生命和课堂文化更加健康,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
第三篇:《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读后感
《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读后感----------------三官小学
宁辉
这本书的作者叫姜荣奎,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会到一个应该怎么去和学生沟通,作者在本书中一直以“老姜”的名字出现,在学生们的心里,她多了一分老者般慈祥少了一分年轻教师常有的浮躁;正是这样一位老师用慧眼识得了每一位学生独特的亮点,用幽默风趣而又发人深省的语言引导学生们走出一次次困境,用宽容和爱鼓励学生追寻自己的人生梦想。
可能自己也是教师的原故吧,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反思自己在与学生沟通时的问题,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被“老姜”的幽默、所感染,每当那时,我便想象何时自己也修炼成那样一位老师。因为我在读书的时候也会与作者就某些问题产生共鸣,更会被书中一些有深意的语言所触动,所以我很快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读书时,我一方面从“老姜”切身的教育案例中汲取处理学生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也不断回味书中那些饱含人生及教育哲理的话语,有时甚至觉得书中的有些道理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未必能体会得那么透彻,因此,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学习。
我无法用多么好听好看的话语来说明这本书中的思想,所以,在此我仅想就我所读到的一些发人深省的语言来谈谈自我的感受。多读书,勤思考总会帮助我们更有深度地理解别人理解生活吧。
罗曼罗兰说过:“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堙(yin)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如此看来交流很重要。从当当网上买了几本有关和孩子交流的书,《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这本书我爱不释手。作者是山大附中的姜荣奎,我听过姜老师的讲座,这一次又要和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觉是极好的。本书分为五章,我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折纸,标记,写感想。时而感觉我是学生在倾听姜老师的教诲,时而感觉是初登讲台的老师在分享前辈的经验,时而假设如果做是我,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我也懂得了海明威的话“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需要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我也理解了卡森的话“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收了上海的儿童的心会萎缩成这样,一辈子都想核桃一样坚硬,一样布满深沟”,也明白了卢梭说的: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本书无用论是将为人处世,还是讲学习读书,都记录着与学生一个一个心灵交织与相融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沟通的核心:真诚是心灵的开放。
一、重视育人,轻视说教。是啊,我们每一位老师最应该重视的不是教而是育,这个育字其实就是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在与孩子接触时一定要本着爱而不溺,碰而不伤,痛并能思,设身处地以心换心的原则。他们很敏感又很脆弱,内心世界的丰富不亚于成年人。在面对他们遇到的困惑与烦恼时,我们玩玩不可将其随意化,简单化,甚至避重就轻,故意化大为小,化小为零,那样不但不能很好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容易伤害到他们的心灵。
二、用心攻心,迂回解决。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越,敢说敢做,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异。我相信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加以适当的训练,是可以成为骏马的。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可以造就的生命,如果我们用艺术教育的眼光对待他们,用赏识的眼光发现他们身上的可塑之处,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拥有自信,都会成人。
三、灵活机智,幽默解决。
每位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遇到过,在初一这一年里,只有一位学生和我顶过嘴,华建宇,很个性的孩子。考试的时候晚交试卷,还强词夺理。我是针锋相对的解决的问题,抓到他漏洞,及时反驳,事后在好好谈心。我们是爱学生的,我也一直坚信自己是本着尊重的原则与学生相处的,可是依然会出现突发事件。我也知道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更细心,更有耐心,更深入的从学生的心理角度考虑问题你,这样才能圆满地实现教育理念。
总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有意味的言说追求的是“约而答,微而藏,罕譬而喻”的境界,这需要教师有自身底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藏千秋腹有底蕴,需要 又隐形的丰富来支撑。《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在烧烤模式下的盛夏能让我的心灵得到滋润,《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在都市的喧嚣中让我感到乡村的宁静,《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让我想要放弃知道了坚持的力量。
第四篇:《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读后感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读后感
时
间:2014年2月20日
在学习了由叶澜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后,本人对新教材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由于师生关系单一,教师的角色也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作为文化传承执行者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教师的角色却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不再是以往具有权威身份的单纯的传递者,而应该同时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等等。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好创新教育,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应以”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这一主要目标,也就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全面贯彻落实。笔者根据从事英语教研工作的实际,结合当前形势,就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转换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教师应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新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发挥主体性作用,不能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而就摒弃“惟书”、“惟师”的“盲从”与“偏见”,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能从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时,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应在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上下功夫,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锻炼并具有开放校本化课程的能力。教师通过课程开发,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使学生从充满操作性、探索性、创造性、愉悦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既强化了学生对英语的体验,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就是生活,英语就在身边。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信息技太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课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了,“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教师的唯一角色了。好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学,怎 样去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是教师要努力当好学生自学成才的组织者和促进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较大的运作空间和时间,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新课程的特点。教师作为组织者和促进者的关键,就是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如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汇报和交流,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等途径和方式,当好课程与学生之间连接的纽带动,做促进两者沟通的桥梁。真正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不照搬教材的前提下,以学生的立场、眼光和角度,缩小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好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如在学生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并在学生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时可能碰到的一些问题或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下,增强学生主动向教师录求信息的信心;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到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廉洁会让教师的支技逐渐减少。二是教师要努力当好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新课程中所指出的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孩子们在自主探险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英语的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语言活动经验,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的最终目的。而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既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和学生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又使学生感觉到课堂学习氛围的舒适,感受到完成学习任务并不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如何做人的引导者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现在的池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形成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一切以围绕自我为中心,这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还要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以高尚的品格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并善于从“人是一个世界”的角度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总之,新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随着对课程改革进一步的理解和不断深入,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应不断自发报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真正从课堂上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向学科学习活动的组结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使教和学始终朝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读后感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心得体会
泉水镇旧州小学 宋 莹
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而人才资源主要取决于教育的水平、教师的水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社会的发展强烈地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的专业结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们面临着新挑战。这是我读完傅道春主编的《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后最大的感受。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于是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结合此书,我对于新时期下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有内涵的教师有几点见解:
一、做学习型老师
我们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的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仅靠原来的教育是不可能支持个体顺利度过一生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持续性、多元化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变迁。怎样成为“学习型”教师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读书与学习需要的是心态和毅力,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研究,将是我们所选择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理智选择。所以有人说生命是在学习中成长,是在付出中完成的。将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我们如果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
二、做反思型老师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自我引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书中的第三章谈到了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学反思,我认为这是种自我的反思,是自我管理中最有效的方式。书中说:“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就给我以启示,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应在平时工作、研究时,要善于捕捉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要注意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反思,乃至对自己成长历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诊断失误,调整方向和目标。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学习工程”、行动研究等,都让我对自身专业工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撰写教学日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记录、描述,用于改善工作、引发思考等。
三、做实干型教师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那么,“实干”从何而来?首先要敬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好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作为一名教师,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其次要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教学能熟练自如,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渴望,是每一个教师对自身定位的理性态度。对自身准确定位的最基本要求是对自己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
四、以学生为本
对教师来说,就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生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师要把爱心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里的蹲下并非身体蹲下这种外在姿态,而是“心灵的蹲下”,可这并不容易做到。自古以来,中国有根深蒂固的潜意识——教师应高高在上,学生要尊敬老师,服从老师等。现实中有几个老师能真正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平等关系呢?但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很多棘手问题会应刃而解,可能你体罚都解决不了的事情通过深入的谈心,师生彼此理解,不但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交心还令师生关系更近一步。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三样宝贝走进教室,就是爱心、激情、与微笑。缺乏爱学生如自己亲生子女之情的教师,很难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缺乏激情的教师,不可能带来充满激情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缺乏微笑的教师,不会有让学生快乐的课堂生活。五、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做一位成功教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统领教学,一切工作都要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全体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品德教育;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全面检测和科学评价;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为了学生的技能发展,安排各种实验操作、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总之,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设计,为了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展开,出发点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落脚点也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各项工作。塌实做人,用心做事,当好教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
期工作的特点,加强自身修养,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并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优秀有内涵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