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推荐)
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
我校现有教师17人,大专学历2人,本科15人,学历达标率100%。都是小学高级职称,共有3名专职教师(2名体育、1名音乐)。其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在我校的教师专业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创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环境,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内涵。
我校长期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适时举办师德典型事迹报告会和暑期师德集中培训会,开展师德“教育月”、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表彰师德标兵等活动;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定期召开家长会,印发《告家长书》,广泛听取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师德建设的意见。我校严格治理“三乱”现象发生,坚决杜绝乱收费、乱办班、乱订资料现象,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侮辱学生现象发生。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引领,现身说法,向专业化发展。我校多次请区教研员及名师来我校“现身说法”,对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每次教研活动及时安排有关教师全程学习——观摩课例,听取专家对课的精彩评析。通过活动,我校教师在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授课理念以及课上教师关注视角等方面都有了眼界开阔之感。专家近距离地与老师互动交流,给老师们以细致的指导和引领,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全面提升。
(2)、骨干引领,全方位互动,加快教师同步发展。学校成立帮扶结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以经验交流、示范课、集体备课、常规听评课等形式,通过名师的传授、交流、示范、指导、帮助其他教师发展提高,做到整体学科的同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梯队建设,真正实现教师同步发展。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在省、市组织的讲课、论文评比等活动中,都取得斐然的成绩。
(3)、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我校校本教研形成“三线,四化,五环节”,“三线”即教研的研究方向围绕“课标、课堂、学生”三条主线开展;“四化”即教研形成“中心化”(每学期指定一个研究中心)、主题化、系列化(研究主题形成系列)、“精细化”的特色;“五环节”即教研的流程经过理论学习,教研组研讨,课例实践,评课反思,成果推广五个环节,教师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课题引领,激励提高,使教师向专家型发展。学校鼓励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尽快突破自身发展的“高原期”,学校支持基于自己课改教学开展课题研究。近年来,各学科承担的课题都在有序进行研究,其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深入教师心灵,引领着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水平提升。
二、科学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出更出色的“优秀教师”
1、学校在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引导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作全面自我诊断,剖析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和优势点,从而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点,制定出个人专业成长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短期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各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围绕个人目标,每学期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就
个人制订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落实完成情况,做到分步实施,自查自纠。
2、积极倡导教师通过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在自我教育中要求教师完成“双五一”工程,即在教育理论方面:每位教师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或一份教育教学刊物(并读书笔记一本),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在教学技能方面:每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每学期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都有一次高水平的主题发言或评课发言,每学期制一份试题,每学期制作一个课件,每周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通过“双五一”工程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提升和课堂教学能力提高。
3、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4、学中干,干中学培训“优秀教师”
学校有丰富多彩的培养方式,总结为一句话即在“学中干,干中学”。
(1)赛课:
对能认真钻研业务,热心工作且有一定成效的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一是压担子,鼓励他们承担重点班和实验班的教学工作;二是多指导,多给他们上公开课和比赛课的机会,同行及领导多听课,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在近年内成长为青年教师骨干。
(2)教学观摩:
选派骨干教师献优质课,邀请教研室领导及各学科教研员指导点评,并组织好全校教师听课、评课,写心得体会。
(3)创造科研氛围 实现课题引领。
教育科研是引领教师思考教育、研究教学、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选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做到细而实、小而精,从教师教学实践中筛选,指向教师个体本身,适合教师发展实际,使其研究的真正目的在于发展教师,解决问题。学校教导处从教师能力与潜力入手,指导教师做小课题。
(4)评选各类优秀:
在抓好常规课堂的基础上,评选各级各类优秀、先进,总结推广其经验、风格,在思想上关心、业务上支持帮助他们,巩固已取得的培养成果,使他们在各方面更趋成熟,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样楷模,成为“优秀教师”。
(5)建立科学实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各类教师健康成长
①学校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教务处和政教处从学生、教师、教务三个方面分别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进行评估。
②对在业务上能虚心听取老教师成功教学经验,认真钻研教材、大纲,进行教改实验,取得了较好成绩的青年,学校予以重点培养,教务处领导和学校分管领导多听他们的课,会同政教处进行指导,争取在教育和教学两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尽可能成为 “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等实绩称号的教师。
以人才培养为起点,以素质提高为重点,以激活用人机制为突破口,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华松(中学高级教师 成都市学科带头人)21世纪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以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就需要在基础教育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变革,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呼唤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现在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性职业,其职业专业化要求不高,培训时间也不长,因而工资待遇较低;一类是半(准)专业化职业,对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有一定要求,培训时间较长,因而工资待遇中等;另一类是专业性职业,它对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有较高要求,培训的时间长,一般以数年计,因而工资待遇比较高,在国家和社会的地位较高,其特点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权威性,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是这种专业性职业。但是当前我国的现状却是教师这一职业存在着替代性和非权威性,我们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具有不可替代性、权威性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专业化水平包括:专业知识(即有教育的实践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专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能力(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精神(即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情感(即对工作岗位有感情,事业心强)。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就学校这一层面上讲,必须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根据学校多年的办学实践经验,我认为作为学校要对教师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合格――优秀――名师――专家”的培训模式。
即:一年上路,尽快在业务上站住脚,三年教学合格;教学合格后,逐步熟练班主任工作,六年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在校内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优秀教师;六――九年达到能“教育、教学、科研”三肩挑,在彭州市和成都市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名
1师”;对特别突出的名师,通过压担子和进修培训,逐步成长为教育专家。,具体做法:
1、学校在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引导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作全面自我诊断,剖析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和优势点,从而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点,制定出个人专业成长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选择,对各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围绕个人目标,每学期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就个人制订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落实完成情况,做到分步实施,自查自纠。
2、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的教育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确立已成为制约和影响一所学校办学、育人质量和档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课堂教学实践,走的是一种实践性专业发展路径,侧重于教学经验性的自我总结,缺乏的是理论的指导与引领。教师对于专业问题往往从感性经验上加以认识,而没有上升为一种理论的高度。没有高度牵引的教师专业发展,很难自我突破,实现专业的跨越与提升。
因而,寻求专家的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的指导,是学校管理者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的问题。管理者应当与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建立稳固的联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智力的支持,帮助教师明晰发展的方向,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目前,我们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总结自身办学经验教训,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逐步确立现代的基础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观,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尽快完成由近代学校向现代学校、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双重转变。
3、师带徒培养“合格教师”
为了加强新教师队伍建设,使新教师能够以最快速度适应学校教学实际,成为合格教师,学校采取了“师带徒”,具体规定如下:领导和青年教师多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对他们的积极方面,予以及时肯定、鼓励。指定各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其指导教师,并在适当时候安排其担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学校要确定每学期的集中培训内容,经过集中系统学习和经验交流,使他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方面都能迅速成长进来。
4、学中干,干中学培训“优秀教师”
学校有丰富多彩的培养方式,总结为一句话即在“学中干,干中学”。
(1)赛课:
对能认真钻研业务,热心工作且有一定成效的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一是压担子,鼓励他们承担重点班和实验班的教学工作;二是多指导,多给他们上公开课和比赛课的机会,同行及领导多听课,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在近年内成长为青年教师骨干。
(2)教学观摩:
选派骨干教师献优质课,邀请成都市教科院的学科专家和彭州市教研室领导及各学科教研员到会指导点评,并组织好全校教师听课、评课,写心得体会。
(3)创造科研氛围 实现课题引领。
教育科研是引领教师思考教育、研究教学、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中小学并不缺少课题研究,但课题的研究却没有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学校的课题研究被功利性所充斥,研究内容大而空,研究过程浮而虚,课题研究过多关注的是形式,而忽略其实际作用与内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需要细而实、小而精,应当从教师教学实践中筛选,应当指向教师个体本身,适合教师发展实际,而研究的真正目的则在于发展教师,解决问题,而非装点门面。学校管理者应当从教师能力与潜力入手,指导教师做小课题。
(4)评选各类优秀:
在抓好常规课堂的基础上,评选各级各类优秀、先进,总结推广其经验、风格,在思想上关心、业务上支持帮助他们,巩固已取得的培养成果,使他们在各方面更趋成熟,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楷模,成为“优秀教师”。
5、抓好继续教育培训出“名师”
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班主任及管理队伍的建设,使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1)大力鼓励教师紧密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撰写论文,出版著述;
(2)鼓励更多的教师进行高学历,双学位专进修,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
(3)加强教师现代化课堂教学手段等业务培训;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四个一”工程。即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教学案例及反思报告,上一堂观摩课或示范课,作一次教育专题讲座,带一名徒弟,使他们在引领别人进步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5)以评选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有效激励方式,推广其教育教学经验、关心其生活,为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培训出校外知名教师――“名师”。
6、建立科学实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各类教师健康成长
(1)学校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教务处和政教处从学生、教师、教务三个方面分别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进行评估。
(2)对在业务上能虚心听取老教师成功教学经验,认真钻研教材、大纲,进行教改实验,取得了较好成绩的青年,学校予以重点培养,教务处领导和学校分管领导应多听他们的课,会同政教处进行指导,争取在教育和教学两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尽可能成为成都市“优青”,“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四川省“特级教师”等实绩称号的教师。
以人才培养为起点,以素质提高为重点,以激活用人机制为突破口,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篇: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义县)
2005-01-28 锦州教育网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窗口
义县教育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完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教育部在《实施意见》中也把班主任队伍建设列为重要内容。要求制定《班主任工作条例》,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而班主任工作的优劣与其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密切相关,与行政的管理体制和环境密切相连。为此,我县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上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培训为主线、以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为载体、以科学评价为激励机制,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尝试,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建立立体化的培训机制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学生的福佑,家长的期盼,更是社会的召唤。而任何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表现在时间上,更表现在持续学习和提高的经历上。因此建立一种富有激励作用,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培训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为构建系统、科学的培训体系,促进班主任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我县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1.自我培训
自我培训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在班主任自我培训过程中,义县针对1500名班主任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责成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每学年进行一次班主任队伍现状调查分析。指导班主任剖析自己,既明确自身优势,又要找到不足,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自我发展计划,并为完成不同阶段的目标而努力。同时注重引导班主任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树立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理念。我们在各基层学校广泛开展新老班主任结对子,向身边的优秀班主任学习,为班主任建立成长记录袋等活动,鼓励班主任大胆尝试,在“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升华”不断回顾、反思、总结中创新。我们还要求班主任每学期针对自己的工作至少写出两篇案例分析,两篇教育随笔、一篇成功的班主任经验论文。这种自我培训的模式,对班主任专业化素质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2.校本培训
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专业水平不断强化,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外部推动力和内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我们要求全县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校自己特点的班主任培训计划,并在三个方面对班主任进行培训。
(1)岗前培训。既学年初对新任职的班主任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有关的政策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班级管理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班务工作的基本功等。通过岗前培训,使班主任在上岗前就对班主任工作有所了解掌握,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辅导——经验介绍——参观学习——岗位练功”的培训模式。组织教师学习《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实施纲要》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聘请专家讲学,优秀班主任作经验介绍;组织教师观摩优秀主题班(队)会、活动课、晨夕会等活动。然后再以班主任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有关条例、日常开展的有关工作进行岗位练功活动。通过以上内容的培训为他们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岗位培训。岗位培训是指在岗的所有班主任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有组织的培训。我们要求各基层学校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组织班主任集中学习,研讨班主任工作。每月对班主任工作做一次总结,指出优点,提出不足,指明下一步工作方向。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彼此取长补短。另外,每学期至少开展两项班主任练功的评比活动,如:主题班(队)会、班级文化建设、教育个案随笔等。在培训过程中,各校都有专人负责,每项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在专题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求学校领导、优秀班主任做主讲。主讲人必须认真备课,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确保班主任教师在培训后能够学以致用,专业素质能力水平有所提高。经过多年的运作,我们感受到我县的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呈现出了可喜的变化。
一是新型的育人理念逐渐形成。通过培训在班主任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评价观。促进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实现从“保姆型”向“导师型”转变,从“威严型”向“民主型”的转变。
二是职业道德修养得到增强。“教师的职业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如果说工人师傅做坏了一批零件,还可以回炉重塑。可是,如果我们耽误了一批学生,那这种错误是一次性的,我们连悔改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请带着你的一颗心来,带着你的一腔热情来,带着你的奉献精神来。”这是一所基层学校的一位班主任在开展的“展师风、树师德、铸师魂”活动后所写的感悟。的确通过岗位培训活动,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了,涌现出许多师德标兵,如国家级师德标兵我县留龙沟小学复式班班主任涂九贺老师便是其中的代表。
三是班主任专业知识底蕴增厚。通过学习《班主任学》、《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的政策法规,通过学习魏书生、斯霞、窦桂梅等众多教育家、先进班主任的感人事迹和工作经验。我县的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逐步走上正轨,并涌现出许多具有自己管理特色优秀班主任,如回族小学的刘云霞,文昌宫小学的支艳茹,罗家屯中学的马丽等,他们的工作经验已分别汇入到“锦州市百名优秀班主任研究工程”的资料汇编中。
(3)典型班主任培训。对于典型班主任,我们主要采取读书、研究、反思、创新的培训模式,组织他们承担德育科研课题。定期组织研讨会,研讨他们在工作中的新发现,新感悟,新设想。通过彼此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同时要求他们对承担的课题定期写出总结报告。由此促进他们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
3.集中培训
2000年,我县在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的组织下,对班主任进行了全员性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及班主任工作方法等。同时,我们还针对中小学分布的区域特点经常开展片教研活动,依据校型的大小,德育工作的薄弱,每学年开展一次蹲点教研,送教下乡活动。我们每学年都要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观摩、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师德演讲、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等活动。通过这些以会带训、以赛带训活动,为全县班主任搭建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从而促使一些新知识、新经验得到交流。
二、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形成特色
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的灵魂。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并寻找最佳切入点。通过尝试,回顾,反思,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将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作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载体,此种做法是很有成效的。从94年至今,我县在中学成功地举办了十四届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在小学成功地举办了八届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如今,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得到了我县广大班主任的关注和兴趣,已成为我县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一大特色,为使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成为我县德育工作的精品工程,多年来,在擂台赛的内容及形式上我们都进行了不断的创新。
1.擂台赛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从98年起,随着电化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开始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擂台赛中。通过尝试我们感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德育工作中的有机结合,不仅为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活力,更为擂台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首先,它改变过去主持人当场读题耗时费力的弊端,同时引进生动形象的画面,使选手们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去体味,去思考,这样扩展了选手们的思维想象空间,更使选手们的能力素质得到充分锻炼与展示。如:第五届中学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二中的白云霞老师面对大屏幕所展示的电影《美丽的大脚》中张、夏二位老师围绕千里迢迢,“迢”字读音而引发的故事。沉着冷静,客观分析,见解独到。第四届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上,站前小学的刘朝老师结合画面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所做的操行评语极富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再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也改变了过去选手们单纯的口头讲述。课件展示与网页制作比赛,促进了选手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面对全县中小学领导老师关注的目光,一中的郑百川老师,实验中学的于书新老师神态自若、动作娴熟、内容丰富又有动感的“班级网页”制作7分钟立就,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2.在内容上与班主任专业化的有机衔接
首先,通过理论测试题比赛,促进了班主任对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通过理论测试也促进班主任重新捧起《教育学》、《心理学》、《班主任学》认真拜读,通过比赛调动了班主任虚心的拿起各地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经验,认真的吸取他人之长。通过学习,丰富了班主任的专业知识,为班主任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其次,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不仅为班主任教师在日后的工作中提供宝贵经验教训,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如:99年中学的擂台赛上,我们将“陶行知三块糖巧妙教育玩童”的案例引进擂台赛中,选手们在对案例分析中领悟到身为教育大家的陶行知老先生寓批语于奖赏之中的教育艺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位选手在分析中还说道:“我不仅为陶老先生高超的育人技巧所折服,更为他那宽容大度的胸怀而赞叹不已。他不愧为我们为师者的典范,也是我们对照自己的一面镜子。”另外,在2001年中学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上,我们将《人民教育》上刊登的“今天你真勇敢”一文中班主任的做法在选手们间展开辩论。有的赞成班主任的做法对付胆小懦弱的眭军在心理上会起到一种激励作用,而有的认为这种做法无疑在鼓励同学间使用这种法西式暴行,这样对年幼的同学来说是一种误导,实不可取。尽管双方争论不可开交,但是从选手的争论中我们感受到了班主任们在思想上却得到了一次洗礼。
第三,在实际操作题比赛中,班主任的工作素质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今设计新颖、寓意深刻、富有激励性的班徽、班报、班训、班歌已成为我县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道风景;另外,让广大师生望而却步的经典之作,通过与主题班会的有机结合,引领广大师生走进了名著、名诗词、名曲、名画、名书法,同时引领广大师生走进了大家们的内心世界。正如班主任看过班会后所说,其实生活中我们教育的素材很多,教育的形式很多,只是我们缺少了一双聪慧的眼睛,思想被课堂教学牢牢的束缚住了。再有通过各种材料评比,也促进了班主任们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为自己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区域性的普及与推广
从94年至今,我县先后有387人参加“点上立擂”的县级大赛,580人参加“面上验收”基本功检查评估,全县1500名班主任全部接受了各校以校为本,灵活多样的基本功训练。通过擂台赛使全县班主任道德素养、专业理论、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2002年锦州市举办的中小学首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我县中小学均获得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2004年我县二中的白云霞老师、二高中的马吉星老师将分别代表锦州市参加辽宁省首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
三、科学评价,激励发展,促其提高
1.确定评价内容,建立评价标准
设置评价内容,建立评价标准是实施科学评价的前提,如何使评价的内容全面,使评价的标准合理,经过多年的运作及不断修改完善,最后,我们将对班主任评价的内容确定为“十大类”。即:(1)计划总结类;(2)集会比赛活动类;(3)备品保管公物类;(4)纪律卫生常规类;(5)参观访问三结合教育实践类;(6)思想品德评定类;(7)主题班会评比类;(8)干部培养,差生转化,特长生培养类;(9)班级“四率”成绩评比类;(10)个人素质专业水平提高类。
针对班主任评价的具体内容,我们要求各基层学校结合本校班主任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确定各项的权重系数。根据每月不同项目、内容,每月进行量化考核。在考核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各校要树立发展性评价思想,以此充分调动广大班主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建立公正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公正合理评价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各校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即:将考核与评选先进挂钩,表彰奖励与晋级、晋职挂钩,充分体现出当不当班主任不一样,当好与当不好不一样,同时积极探索,以目标激励、情感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
总之,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由于班主任专业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我县德育工作的蓬勃发展。1998年义县被评为辽宁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县;1998——2004年先后两次承办省级现场会,多次市级现场会;九五国家级课题顺利通过验收,2003年获得了国家级课题实验先进实验区;2002年在锦州市举办的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分别获得团体一等奖;2004年又被辽宁省教育厅命名为德育工作先进县;被锦州市教育局评为德育课题先进单位。当然,成绩的取得只能代表过去。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道路上,我们还将一如既往、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突破。
(注:此文在锦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上交流)
2004年11月
第四篇: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网络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逐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和律师、医生一样,有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养和训练,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水准等保障机制,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因此,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下面我就把自己在这方面的粗浅认识,与老师们分享。
一、积极的心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积极的心态,就是一份对工作的热情和热爱。就以我们国家一些教育专家或比较知名的校长为例,像魏书生、任小艾、李烈等,当然还有好多在教育方面有巨大成就的教育专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没有把教书单纯地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把教书当作一种乐趣,把工作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凭着对工作执着的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在写工作总结时,都会这样写: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做到的。但是如果要说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工作,我想就廖廖无几了。如果,教师能把每一节课,当成是检验自己教学能力的场所,或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原来讲课也会变得有趣起来。你就不会再抱怨:今天的课怎么这么多?你也不会再抱怨:××同学怎么这么笨?你会走近他,寻找他的长处和闪光点,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和他一起成长。
二、学习借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变“一桶水”为“常流水”,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
“没有时间啊!”有的教师可能会这样说。是啊,教师跟所有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记得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以致于听课的教师竟忘了做记录。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请教这位历史教师: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段答话为我们开启了一个窗口,使我们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那么,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我们也要像教育专家那样,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政治思想理论,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其它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就像跳棋那样,双方互相利用,让自己趋于完美。除此还要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而我们的许多教师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太愿意进行教育反思,总觉得写反思是一种负担,教案中强调教师要写课后反思,但真正用心去写的不多;无论是写论文还是总结,也都是敷衍了事,总不想认真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反思的过程实际是对问题本质的追问,反思是校本研究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是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趋完美。
总之,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有积极的心态,有扎实的学习,有深刻的反思,我们就能达到“职业有认同感,事业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念境界。愿广大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矫健的步伐,让脚下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第五篇: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万隆初中
1994年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尽管我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县“课改再启航”工程的推进和质量。
迈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社会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进步,科技进步的重担自然就落在教育和教育人的肩上,这就要求教育人(特别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要求教师的这一职业必须告别“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由普通职业步入“需要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自主权、专业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时代,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莱西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三个重要目标的实现:即实现教师个人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实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注重教师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孔子十分注重教师的为人师表的作用,他曾说过:“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使任何东西都不可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师德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就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充分认识教师职业,培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德之魂。师德修养决定一个教师的价值取向,师德修养高的教师,其敬业精神强,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个人专业成长迅速;反之,则把其职业作为一种副业或累赘,庸庸碌碌,不思进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层层深化,人们的意思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教师的经济意思也越来越浓厚,不少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逐渐淡化甚至缺失,成为教师提升师德修养的最大绊脚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专业化发展。我认为要教师正确认识所在岗位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不为“物流”所动摇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在工作中勤奋刻苦,勇挑重担,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深钻业务,大胆实践,需从几个方面努力。
1.强化学习,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学校坚持每周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明确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要求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坚持督促检查,教师理论学习常态化、自觉化,使法律、规范内容入脑随心,起到时时处处惊醒教师的作用。
2、挖掘、塑造先进典型,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学校要充分利用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组织教师学习,深入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努力营造良好的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和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3、完善制度,充分发挥管理的约束作用。学校要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人为本,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用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规范教师言行,使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成为教师完善自我的一种需要和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一个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优秀教师,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其个人修养、文化底蕴、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积极看待社会的观点。一是要为教师提供和创造学习的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激励教师自觉进行业务学习,丰富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成为有渊博知识的教师。二是要对教师的为人原则、处事方法加以引导,教育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善于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三是建立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愉悦教师心情,为教师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形成看待社会的积极、健康的观点。
二、注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学主体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情境相契合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与理念的综合体现。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个人内在修为的提高和个人对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需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探讨,需要加强学校行政手段的督促和引导。教学实践能力形成的形式很多, 其中最为基本的形式有: 参与集体备课→课例研究→进行教学反思的完整过程。
参与集体备课是基础,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的过程。集体备课中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是中心发言人个人的意见,需要备课组长引导、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它也不仅仅是集中讨论,需要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因此,教师个人必须首先钻研、熟透教材和大纲,在参与中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最终完成对课堂教学高质量的构思和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课例研究可以说是教师教学能力生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课例研究为其最佳形式。通过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转变和教
学行为的转变。但在实际工作中,课例研究重形式、走过场的较多,为此学校要扮演督察者、引导者的角色,要求参研教师应做好个人研讨的记录,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在“研”上做工夫,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积极主动地分担起参研者的责任,并努力将研讨建立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上,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收获快乐,收获成功,收获经验,收获成长。
教学反思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是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实践需要,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环节。因此,自我反思应当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态度和组成部分,应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促使自己教学活动更为深刻的理解,对教学中存在的利与弊、成功与不足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缺乏自觉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甚至不能把提高该项能力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学校采取一定的方法加强督促、引导。学校需要完善考评制度,制定《教师专业成长方案》,认真落实《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长效机制,采取鼓励措施,激励优秀、刺激后进,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注重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有人把教师按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高低分为五类:A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俱低;B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高,教育科研能力低;C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都一般;D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低,教育科研能力高;E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都高。显然,E类教师是我们所期盼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所在。
教育科研有别于普通的校本教研,它源于校本教研又高于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应该是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一线教师为主体,按一定的研究程序开展的研究活动。它依赖于教师本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科研意识。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除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校一是要为教师科研创造条件,要打破仅在校内开展教研的框框,增加校际之间的联教活动,特别要加强与名校之间的联教活动,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开阔本校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免做井底之蛙。二是要为教师科研提供经济支持,学校可从供应经费中专门提出教育科研经费,保证教师在教育科研活动中经费开销,奖励取得教研成果的教师,激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
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多手段对教师进行培养和督促,教师的敬业精神必将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必将得到很大提升,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自然促成教师由教书型教师转化成专家型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