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医学论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时间:2019-05-13 06:3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与医学论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与医学论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第一篇:教育与医学论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教育与医学论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余柏青

近期,笔者有机会参加一个民办学校高三教师座谈会。校方认为,学生模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没有尽心尽力,因此会议的主题是要教师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搞好高三教学。教师们的发言立场却出奇的一致。

一位教师说:我们的生源是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

一位教师说: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有时真是对牛弹琴。一位教师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高考无动于衷,皇帝不急,倒把太监急死;生子的不急,抱腰的急。

这样的座谈会不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为学校、教师都找到了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校方认为责任在于教师,教师则认为责任在于学生,最终的结论还是学生的错。这时,我脑海里突然闯进一个词:医院。医院没有把病人治好,医生没有治好病人的病,难道是病人的责任吗?

医院没有治好病人的病,说明这家医院管理水平低,医疗技术差。同样,学校得不到社会认可,揽不到优质生源,责任在于学校领导,在于学校教师,而不在于学生。况且,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校的基本职责,学生不可能完美无缺;正因为他有瑕疵才来上学校。每个学校都希望招收完美无缺的优秀生源,犹如医院要求身体健康的人来住院一样,都是不现实的。

学校有问题是正常现象;没有问题的学校倒不正常。问题的关键是学校对出现问题的处理态度。医院出了问题,他们一般会及时处理,积极地去面对所出现的问题,尽量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学校一般不愿主动承担理应由学校承担的责任,而往往把责任推向社会。其原因是病人能较好地掌握医院证据,而学生,如心灵受到伤害,则难以真正掌握学校应负责任的确凿证据。学校就按照惯例静守着自己那方乐土,教育部门则继续高唱素质教育的赞歌。我们认为,教育界要向医学界学习,不要再捂着眼睛耍鼻子,老是躺在过去功劳薄上睡觉,而要正视教育面临的许多危机,勇于承担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

作为学校,要积极营造一种学校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精神的乐园。当前的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框架,升学率基本上还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指挥棒。由于学生升学压力大,学生对上学容易产生厌恶情绪。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文学社、兴趣小组或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班会及主题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愿意上学,乐于学习,并且能各取所长,各得其所。

作为校长,要有一种科学的评价模式,为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课改氛围。有些老师讲,他们想教改,但是在对教师、学生评价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之前,他们不敢改。由此观之,校长能否掌握新课程新理念所要求的评价模式,直接关系着第八轮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多校长能挺立潮头担重任,能与时俱进,成为教改的急先锋。但是,还是有部分校长对教改持怀疑态度,有少数老校长仍抱残守缺,少数年轻校长又急功近利,这些状况客观上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作为教师,要用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在教学教育中要具有反思的勇气。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反常行为和举止,不加思考地把责任推给学生。其实,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仇,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学生敢对老师发难,肯定是教师先有过失,只不过是教师没有自我反思而已。如教师语言偏激、行为过分,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孟子云:一日三省吾身。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多扪心自问,师生关系一定会更融洽、和谐。

第二篇:中学历史园地

中学历史园地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是历史学科门户网站,资料丰富、原创性强,日点击数超过一万。网站主要有高一新课标、历史flash、历史视频、历史课件、教师论文、历史教案、试题交流、高考中考、学生园地、历史百科、活动探究课等栏目。

现在网站注册量、访问量、文章总数用户排行等指标均排在全国历史教师个人网站的前2位。教育部主办的《信息技术教育》、全国教育核心期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期刊对网站做过专题介绍。网站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主题网站网站展评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

第三篇:《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读后感

“授之以渔”的技巧与艺术

-----读聂幼犁的《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有感

作为工作在一线岗位上近十年的中学历史教师而言,“忙耕耘,等收获”成了我的常态,忘记了“停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近来,有意识的放慢了追逐的脚步,静一静,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得以有时间重读了聂幼犁先生的《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一书。时隔几年,再次拜读,融合自己多了一些的教学经验,读书的收获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从第一次阅读时的猎奇心理,随便翻翻,到第二次阅读的工具书定位,有教学困境了来找找,到这第三次的阅读,则是收获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新思考,想着对未来教学的帮助,深为这次的“反思之旅”欣慰。

最主要的启示与思考,仍然是围绕“鱼渔之辩”展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教学理念早已渗透到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想和理念中,但思考不应就此停止,弄清楚“怎样授渔”,“授怎样的渔”,才是我们更应该追求的境界。简单说“怎样授渔”就是教师角度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授怎样的渔”则是从学生角度去思考,也就是学生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培养时代要求的并适应时代的人才。我们可以从《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得到答案和启示。

首先来说说“鱼渔之辨”的历史演变。正如人类社会的演进,离不开历史知识的奠基一样,不回顾过去,则不可能健康前行。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当然也要对由古至今历史教学的发展历程及概况有所了解。《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在开篇第一章回眸中做了详细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学历史教学经历了漫长的“授之鱼”的重知识传授阶段,这种存在也是合理的。在人类社会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启民智”的第一阶段,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无疑是必要和重要的,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变化,渐渐的“授之鱼”的理念,使教育落在了时代的后面。本应位于时代之先,担当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滞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一批教育理论家致力于教学的研究,国内外教育的比较,逐渐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育理念。经过几次大型的课程改革,特别是跨世纪以来的这次课程改革从全新的角度,以多层次的教育视角,彻底推行新课改,最终形成以“授之鱼”为主的知识识记、“授之渔”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为特点的新课程目标,相应的教师培训也逐层展开,更多的一线工作者开始从学情、教材、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全方位的视角更新理念,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可以预见我们的教育事业真正的在走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境界。

其次关于怎样授渔,我以为应从教师角度去深入挖掘。在《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进行了详尽的多角度的阐释。书中第三章目标---知道过去,理解现任,懂得社会,认识自己、第四章教材---望远镜与显微镜中的史海、第五章教学模式---行云流水,以无招胜有招、第六章教学艺术---梅兰竹菊满园春,这几个章节,分别从课程目标、教材演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艺术等四方面,以历史过程性的角度阐释了新时代教师应该了解、理解、内化的理念和经验,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指导性意义最强,也是我受益最多的章节。

其中第五章的教学模式中介绍了基于教育理论上的四种模式,分别是教学认知逻辑模式、教学组织方式模式、教学媒体模式、历史知识获得与保持方法的模式。对于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可能勤勤恳恳的处于“低头走路”的忙碌中,很少会“抬头看天”,对于模式问题,或多或少的在实践中运用过,但这样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的模式分类,却真是极为缺少的。比如,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到的讲述、情景复现、角色扮演、导读自学、问题研讨等这些教学手段都是基于教育认知理论。就中学历史学科内部而言,不同的认知逻辑也有各自的适应条件,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而组织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人际活动,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组织方式是教学认知逻辑的人际关系形式,它受制于认知逻辑,又反过来促进认知逻辑的正常进行。最经常进行的应该是课堂组织模式。其中有具体分为全班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还应掌握各种组织形式的要领。此外还有图书信息资料收集组织模式、博物馆教学组织模式、社会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知识竞赛教学组织模式等。针对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而言,这几种组织模式应该交替运用,才能实现历史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时代重任。而在教学媒体模式中,板书、挂图、纲要信号图示、投影等手段的具体科学使用,也为我们历史教师增强历史课堂的实效性提供有益借鉴。本章的最后历史知识的获得与保持,从科学和实用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建设性的几种方法,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既科学又实用,值得广大同行借鉴。

在第六章中,聂教授将教学称之为“梅兰竹菊满园春”的艺术,非常的触动我。中学历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这不仅是因为艺术化、审美化了的逻辑更有利于被学生接受和历史教学必须孕育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道德;而且是因为艺术比科学更注重交流的对象。在这一点上,其与“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掌握而教”的现代教学理念是非常接近的。同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忽略了由不同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所创造的不同的风格流派、应变策略、处理技巧等教学的“艺术”因素,就可能低估了教学的人文内涵。因此,无论教学活动中看来是“信手拈来”、“随意挥洒”,还是“行云流水”“挖萝卜填坑”的举动,实则是基于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机智把握、对教学科学与艺术的有机整合,基于教师深厚的教学底蕴和个人素养。这样看来,第五章的教学模式与第六章的教学艺术实则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阐释与融合,升华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意境,更提升了历史教师的个人境界与素养。如此,在给学生“授之以渔”之前,教师便很明确了“怎样授渔”,而这,正是“授渔”这一教学活动的大前提。

再次,“授怎样的渔”则是要从学生应该具备和需要具备的素养角度出发来思考。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因材施教”,而后“教学相长”,最终达到“学会知识,学会做人”的目的。在《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一书的第七章学习方法---学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第八章研究性学习---从采猎、耕牧到纵横捭阖、第九章信息技术---让逝去的历史重现“信手拈来”等章节,都找到从学生角度挖掘配合历史教学的有效信息。例如,第七章学习方法中指出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无疑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对于解决现在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喜欢听历史故事,不会答历史题”的现象给以很好解决。第八章的研究性学习和第九章的信息技术,看似由历史教师组织和布置,实际更注重学生的操作与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它体现了历史教育本性的回归和历史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搜集技术的掌握带给学生知识含量的广度、深度及探究历史的本领是对课堂组织模式的有益补充。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历史教学“鱼渔之辩”的哲学性思考。从什么是“鱼渔之辩”,到“怎样授渔”,再到“授什么样的渔”,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教育理论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体系。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实在是必备的好书。其深邃的理论需要结合自我的教学经验不断揣摩,并在实践中运用,再经过教学反思而得到升华,中学历史教学才能逐步摆脱“喜欢历史,不喜欢历史课”的尴尬,实现历史课无可替代的价值。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相信终有一天中学历史教学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四篇:中学历史教学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扮演模式

2、历史知识

3、历史事实

4、教学内容优化

5、教学内容过程化

6、教学方法

7、探究教学法

8、、备课

9、教学反思

10、说课

11、评课

12、板书

13、图画式板书

14、上课

15、过渡

16、教师风格

17、课程资源

18、乡土教材、19、多媒体教学、20、教育实习

二、简答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方法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2、按照历史教学的新理念,如何转变教学评价?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4、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5、简述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6、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内容的布局调整?

7、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8、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9、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备课有哪些新的含义?

10、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11、简述教后记的基本内容。

12、简述说课的要求。

13、试述导入新课的功能和要求。

14、有效提问的技巧有哪些?

15、简述历史教学中结束技能的作用。

16、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17、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试述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素质。

三、论述题

1、请结合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论述历史教学的新理念。

2、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请分别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4、试论述备课环节中备学生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意义。

5、听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试论述如何提高听课水平?

6、试论述历史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第五篇:中学历史教学论答案

名词解释

1.教案

教案是教师上课前,在深刻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可以称作课时授课计划或备课笔记。对克服教学的盲目性、游移性,加强目的性与计划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说课

就是让教师以语言的为主要的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的课程的内容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达自己的执教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简言之,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3.导入

导入指教师在一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从非学习状态逐渐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效果,都与教师的导入有很大关系。一段精彩的导入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渴望探求知识所以然的心理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

4.课堂组织技能

一般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一系列组织管理和调节控制措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并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行为方式成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5.课堂结束技能

是指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强化,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行为的技能。

6.备课

备课是对教师职业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实习工作的学生,在新课改教学实施过程中,备课尤为重要。认真备课是历史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历史教堂效果的起点和基石,也是保证历史课堂效果的关键性环节。

7历史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理解。而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也可以分为材料兴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紧密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标准的实现。(53)

8.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因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屏幕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的过程。”而中学历史学科是由鲜活的人物、时间组成的,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进一步凸显历史课生动有趣的一面,有效减少历史课“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距离感和朦胧色彩。

9.中学历史教材

中学历史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新课程下的教材倡导广泛意义上的大教材观,认为中学历史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各种历史教学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教辅材料

等。其中教科书、讲义和讲授提纲是历史教材的主体部分。历史教科书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教学材料。辅助教材包括教师教学用书、教学挂图、课外读物、练习册、历史地理图册等。

10.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方法是指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是历史整体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因素之一。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立意识、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等优秀品质。

11.讲解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常需要运用分析、总和、比较等方法对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发展概况、自然环境、民族分布、科学技术等进行一定的解释和说明,这种对历史概念和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方法就是讲解法。讲解法的特点是针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如概念、规律原理等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和科学论证。如果教学能把讲解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合理的结合,就能推动其他教学活动的展开。(123)

12.讨论式提问

讨论是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最民主的方法。大家围绕教学内容各抒己见,创造课堂高潮。讨论式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听取并总结多方面的意见对扩大其思维宽度有很大帮助。此外,还能在学生体验被关注的喜悦之时培养其尊重他人、礼貌倾听的好习惯,这对其人格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简答题:

1.课标的使用。(70)历史课程标准是确定历史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评级的标尺。

第一,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

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课程实施的依据。从这一点上说,教材是服从于课程标准的。在关于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当教材与课程标准不相符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其二,在分析教材

时,应首先分析课程标准。

第二,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因为该部分通过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把

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次的内容作了不同水平的划分,这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第三,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第四,注重课程标准的弹性。历史教师要使用“标准”,就必须吃透标准,在领会其

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2.板书的设计要求包括哪些方面?(176-177)

教学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它的设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板书的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教师首先要

考虑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写入板书中,尽量使用大小标题,或者用重点符号加以突出。

第二,板书应该井然有序,独立构成完整的历史线索。可以把各种史实按发生的先后,或

按事件的前因后果关系,注意排列下来,构成逻辑性强,阐明事理发展经纬的独立完整的历史线索。

第三,板书既要强化历史基础知识,有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历史课的任务就是通过讲授

历史知识,培养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精神。有些历史知识要多次强调才能巩固,有些历史概念古今中外又有所不同;另外,历史课要上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第四,半数的语言要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半数是归纳史实的提纲,是一本浓

缩的教科书。

第五,发挥板书的多功能作用。板书是教师对教材分析归纳总结的结果,通过抄写板书使

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208)

第一,不重视教科书,一昧地追求课外史料的堆积。从而忽视教科书上本来就有一些

重要的史料。

第二,不顾忌重点,盲目加大课堂教学容量。重点难点也没有突破,大容量导致了低

效益。

第三,缺乏时效性,课件过于华丽。一个好的CAI课件,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

提下,应该文字取舍精当,动画清晰和谐,音乐优美,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而有些课件便脱离了这些,使得整堂课下来学生注意力分散,重点不突出。

第四,只重视课件的形象直观性,忽视了对演示内容的概括。因此,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完全抛弃传统教学。多媒体技术只是起着辅导的作用。

而适当的板书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六,重视演示课件,忽视对学生思维的点拨。

4.列举几个历史教学方法。(37-49)

历史教学法多种多样,简单地列举一下几种。

⑴移花接木法:即启发学生从相关、相近的学科中找出类似的内容。

⑵百家争鸣法:在实际教学中,对待同一件事情、同一人物总会产生许多不同看法、见解和评价。作为教师,应当给学生打造能激发出潜能的平台,最终使学生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做出思考、判断并使其思想条理化。

⑶蚂蚁搬家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对于一个较大的问题,学生单凭自身的力量很难独自解决问题,而用“蚂蚁搬家法”可以集思广益,分组探讨,得出比较全面的答案。

⑷动感地带法: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们要培养学生大胆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人以遨游历史海洋的机会。

⑸拿来主义法:新课程中高中历史学科的教育已经远远超越课堂、课本,已经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⑹历史故事演讲法。

⑺辩论对抗赛法。

⑻历史“发现教学模式”:是以通过学生的发现获取知识为主要特征。比如历史概念的获得;历史规律的获得;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对历史的价值判断。

⑼“问题中心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学课堂中,一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贯穿其中。⑽“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⑾历史比较教学法:就是在历史教学中对某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对比,找出区别与联系。比较法主要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事实比较和反事实比较;一般比较与特殊比较。

⑿历史讨论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5.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129-131)

组织课堂提问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不可背离科学规律进行主观想象,随意发挥,信口发问,否则将使严肃的教学流于庸俗,造成学生学习的负迁移,导致教学的失败。

(一)针对性原则 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疑难设计和提出问题,做

到有的放矢。

(二)可接受性原则 课堂提问首先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

个性、不同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

不同深度的问题。

(三)循序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师按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

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地设计提问。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单纯的记

忆性问题;识别性问题;推理性问题;评价性问题。

(四)学生主体性原则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作

用。可以分为三种:引导学生探索真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

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五)趣味性原则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需要注意遵循以下一些原

则:提问要选择最佳时机;提问的语言要具有激趣性;化难为易,保持兴

趣。

6.教案的功能(83-84)

写好教案是教师备好课的重要前提,教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帮助教师理清思路,因为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参考资料时,获得的知

识是杂乱无章的,如何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则需要教师编写教案,从而使只是条理化、系统化。

第二,指导教学实施,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教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益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的过程。从而为教师不断改进工

作,提高业务素质打下基础。

第四,编写教案可以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以及有关部门的检查与指导提供依据。从这

一角度看,对于教师自身成长与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论述题

1.历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23-24)

历史课程是对国民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通过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初中历史课程体现的是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一步接收高级教育打下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学习化社会打下基础。而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的普及,是为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发展的规律。

关于历史课程的特点,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时空的确定性 历史知识既然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这就决定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曾经是特定时间和空间下发生和存在的,而现在则不存在或只

留下痕迹。要对历史上的客观事物进行认识,都要在一定的时空观念下进行,这是历史认识的首要特点,脱离实践和空间都是错的。对于过去发生的,我们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进行间接的认识,这就是历史课程的时空确定性。

第二,相对的系统性,历史知识所反映的对象时广泛的,涉及人类历史的各个领域和

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具有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在认识上

必然有一定的系统性,才能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要逻辑和内在关系。当然也

要注意它的系统性的相对性。

第三,广泛的社会性,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在正常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知

识具有认识上的社会性特点,是源于社会历史,反映社会历史,认识社会历

史,并且受着社会现实存在和发展的影响。

第四,潜在的发展性。虽然过往的历史是特定的,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发

展之中的。历史知识就其内容和形式上说,都不是完全封闭和绝对的,而是

具有潜在的发展性。

2.怎样开发历史课程资源(55-56)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综合。

关于怎样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开发和利用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科书

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是基本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教材,成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主体。

第二,教师与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的利用者,更是

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实现教学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促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学生是教学资源在于学生是教学的主题之一,这一方面指学生的存在是教学存在的依据,另一方面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学生创造着课程。

第三,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的课程资源。家庭、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

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他们能在不同的层面,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第四,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第五,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第六,重视利用学生自身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

3.说课与教案的关系(192-193)

说课与教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学概念,但两者有着极其紧密的相互联系,也存在许多共同点,我们有时往往分不清他们的区别,甚至有的教师把教案拿来读一遍,就以为是说课,这是不正确的。

从目的上讲,说课与教案都是为了上好一堂课,说课与教案都要求教师掌握和吃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都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并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正确的传授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内容上讲,说课与教案都离不开教材,但是他们的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教案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实施过程的安排和某种手段的实现,而说课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的理论依据的说明,说课要求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上阐述对某一教学目标安排的理由。

从对象上讲,说课与教案截然不同,说课的听众主要是为教育工作者,说课者的“说课”本身,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的性质,对教师的理论要求比较高,而教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则要求教师能通俗易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向学生讲解教育学、心理学等于教育目标不相关的理论知识。

4.历史课程的意义和功能。(24-29)

历史课程是对国民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通过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历史知识具有时空的确定性,相对的系统性,广泛的社会性以及潜在地发展性。

学习历史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第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是不可分割的。而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搜集、查阅、处理信息资料,实现问题的解决,就是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历史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与现实的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贪渎与价值观”三维度的教学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一是知识层次的学习方法,即用识读、记忆、体验、比较等;二是技能层次的学习方法,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真确识别历史地图等;三是史识和运用层次的学习方法,即怎样看待现实中的问题。而高中也包括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维学习法。

第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这方面功能的开发在21世纪显得尤为重要。对个人而言,要求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世界和人类而言,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5.对中学历史教学论这一课程的看法。

下载教育与医学论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与医学论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我跨入教师这个职业已经10年了。回顾这10年的工作真是忙碌而又充实的,这段时间里,我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成就产生的同时,我也进步不少,我无悔,我......

    多一点表扬 少一点批评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合集)

    多一点表扬 少一点批评 常熟外国语学校 杨建亚 叶明 哲人詹姆士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可见,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对学生优点、努......

    中学历史教学与研究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重点 1、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师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又指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对自己 在教学行为的思考和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

    “贞观之治”教案设计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

    “贞观之治”教案设计 课题:“贞观之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初一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史实;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第1~12期目录 第1、2期 2007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优化设计 主编:朱世光朱可戴加平专题一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朱世光//01-02—04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是国内中学历史教学圈内公认的四大学术刊物之一(陕西师大的中史参和天津的《历史教学》排头两名,华南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和苏大的《中学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全年目录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目录 ◆笔随心舞◆ 不觉春风换柳条 新年我们新设想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1) ●环境与课程 ◆专家视......

    中学历史教育叙事

    我对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进行的反思 榆中一中 郭子森 史地组 关键词 反思 感悟 内容提要 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不知不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