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德修身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以德修身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额尔格图中学
张伟东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关键是塑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教师能否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谓,不仅仅靠的是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靠师德形象的教育影响和感召力。
党中央提出了“以德治国”方略,足以说明了德治的重要性。“以德治国”就是以道德教育、精神感化为手段,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从而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达到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目的。对学校而言,贯彻“以德治国”首先是要提高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在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教育事业是关系民族兴衰、国家成败的最根本的事业,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建设。教师的师德水平状况如何,关系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影响到我国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只有教师队伍的整体道德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贯彻依法治教,与时俱进,更好地以德育人。可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师德形象,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争做人民满意教师,对教育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学校落实“以德治国”的具体表现就是以德治校、以德修己、以德育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站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建设,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争做人民满意教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身修养,才能让人民满意呢?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教师要以德修身,修成正果。“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有了“从善如流、与人为善”的崇高心灵和境界,才能从思想灵魂深处认识到道德在人们生存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在理论上认识,指导工作实践,也就是说人有了好的道德,才具备了立身资格,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我们必须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民忘我”的思想,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和大局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纪,盟局规定的“八规范”、“八不准”和“额中师德建设十不准”,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不论是校内校外,均要以“铸师魂、展师风、重师能、树形象”为宗旨,以“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等精神为师德建设的核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努力塑造人民满意教师的良好形象。在正身养德的同时,切实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做好学习型教师,不断充电,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使教师工作更具有专业意义。因此作为人民教师,要想正人,必先正己。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就在其中。
第二,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德育人是教师对社会应尽的职业道德义务,也是教师对社会做贡献的主要内容。能否自觉地做到以德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通过教书育人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如何以德育人?依据江泽民同志为讲话精神,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用素质教育的灵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首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要爱护和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努力克服重业务轻政治,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轻文,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质量轻教育质量,德育没我事,有事找班任,平时只教书不育人,出了事找德育等种种不良倾向。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教育应从人的发展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人的发展,首先应是德性的提高,这一点,不仅教师要明确,也应让学生晓得。人生两件事:学做人,学做事。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是学校工作中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工作。这也正是我们平时常讲的“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所以必须明确,师德建设首先要明确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什么。第三,将守师德同遵纪守法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在学校里有师德,而且还应该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的模范践行者,作一名合格的公民,是教师在家庭、社会领域中的基本体现,只有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才能更好地守师德,才会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四,加强师德建设,要不断创新。创新必须是与时俱进的。我们不仅要首先从思想去创新,也就是要用先进的现代的或前卫的师德理念去武装头脑,还要在实践工作中去探索,去发掘,去创造,做前人所不及之事,大胆尝试,因为时代在前进,教育要发展,所以师德建设也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局面。
一句职业道德中的“一个都不能少”格言可以作为我们师德建设的阐释:
如同对于生命,阳光、空气、水、养料,一个都不能少一样,做一个好的建设者,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好的职业理想、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作风,一个都不能少;优良的职业技能、职业义务、职业良心、职业荣誉,一个都不能少;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一个都不能少;服务工作中,微笑、规范、标准、程序、周到,一个都不能少;效率、务实、科学、实际,一个都不能少。
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同行们,让我们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去创造师德兴、教育兴、民族兴的美好明天吧!
第二篇:争做人民满意教师
立德树人,做人民满意教师
任广娟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的演讲题目是《立德树人,争做人民满意教师》。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众所周知,做一名教师容易,但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就不那么简单了!让“人民”满意,这是对教师的一种严格要求,也是对教师的一种充分信任与社会认可,更是教师的一个终身奋斗目标。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我认为首先让自己满意。要让自己满意就要有一颗健康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态,立足现实而高于现实的心态。雨果说得好“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应该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期盼着硕果累累的丰收!
其次要让学生满意。要让学生满意,就要求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快乐的,愉悦的,进而快乐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学生,多一些耐心摆事实,讲道理,还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让学生做的,教师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
再次,让家长和社会满意。一个学生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我们要坚持教育为民的思想,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适应这个社会。积极争取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我们说,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我会一直以“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航标,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为动力,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我坚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同仁的支持下,在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将会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论陶行知的师德观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启示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身体力行、以身垂范的同时,对于师德建设也有许多精辟、深刻的论述,体现了他鲜明的师德观。我们应大力弘扬陶行知的师德观,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关键词:陶行知师德观
一、陶行知师德观的主要内涵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陶行知指出:“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 纯属服务的机会, 贡献的机会。”“教师的服务精神, 系教育的命脉。”在他看来, 教师的职业精神不是来自金钱,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教师只有敬业爱教, 才能忠于职守;只有不计名利, 才能有所作为。敬业爱教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 每个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总观陶行知的一生, 可以说正是时时处处寻找机会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一生。作为一个留学美国,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育家, 陶行知不贪图任何特殊待遇, 毅然投身到振兴祖国教育的伟大事业中来。他脱下西装革履, 穿上布衣草鞋,放弃高师校长、教育厅长职务等优厚待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提倡和推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平民教育运动,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在办学的日子里,陶行知经常处在“人人呼我老夫子,生活不如老妈子”的困苦境地。然而,他说:“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从洋博士到乡村教师,从繁华的都市到偏僻的山村,陶行知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不被艰难困苦吓倒,为了中国之“了不得”付出了毕生精力,用实际行动真正履行了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念。
2、“爱满天下”的爱心精神
在重庆管家巷2 8 号,陶先生在自己的住所门相上写了一条小横幅“爱满天下”。这句格言可以说是他毕生做人的基本精神。他有一颗伟大的爱心。这种爱心的奉献,首先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他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其间遇到无数的困难挫折,他都坚定教育的信念而不改初衷。对教师以及未来的教师一一师范生,他也要求他们必须有一颗真挚的爱心,要以心投入教育。这种爱心表现为热爱教育对象,即热爱人民,热爱穷苦农民、热爱学生。他为了让他们能受到教育,学到知识,亲自离开城市,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睡地铺,住牛栏,和农民交朋友,完全与农民结合在一起办教育。陶先生要求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他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了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舍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起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对孩子、对学生,陶先生更是倾注着一片真挚的爱心。他爱“天下像蜜桃一样的小孩。”他特别爱那些穷苦的儿童,爱那些失去父母爱护并受人摧残的儿童,他为苦孩、难童想出许多办法,尽力帮助他们,解放他们小小的心灵,让他们自由快乐地成长。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陶行知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也教育人们去追求真理,做“真人”。在主持育才学校工作时,他要求教师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实际上也是他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他所倡导的“真人”主要应具备下列条件:第一,追求真理,讲真话,为真理而献身;第二,做来自于人民而又服务于人民的“人中人”,而不是做骑在人民头上的官僚或精神贵族;第三,做有理想、有责任心、有信仰心的人;第四,做立志改革,敢于开辟、试验和创造的人;第五,做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健康卫生、劳动美育和谐发展的人。陶行知先生还强调“真人”的塑造离不开社会实践和生活,也有赖于教师的培养。他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对真正的好教师提出了独特见解,认为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向民众学习、跟小孩学习等方面的素质和情操。师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同甘共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生活上,而且要贯彻到学校生活的所有方面,特别是教学上。真正的好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学,使学生乐意学,而且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自律精神
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在思想品德、学识造诣、文化修养、生活作风、言谈举止、求知精神等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信服,他才能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先生正是以他光辉的师表形象长远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陶 行知认为“要人敬必先自敬”。陶行知主张教师必须力求长进,“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正是集言教与身教于一身的人民教育家。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二、陶行知的师德观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启示
1、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是服务意识的核心理念,也是当代社会师德建设的新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提倡回归教育的本源,回归到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师德,体现了关心、发展学生为本和教师要树立服务的理念,前者包含了新的全面的学生发展观,后者则体现了教育工作的宗旨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服务。那么,在具体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关爱学生。“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在他的教育理念中,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也才可能学着去爱别人;其次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学生。对学生来说,师爱除了关心和爱护,还有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不压制他们的兴趣和个性。这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善于发现他们在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想方设法积极帮助解决,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在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以爱作为出发点,在充分理解、信任、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活动本身的要求,也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特别强调的师德新内涵,是教师自我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代表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2、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专业成长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一个不与时俱进,没有不断更新的“源头活水”的教师,哪能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学生“一杯水”呢?一个没有精深的学识、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艺的教师,又怎能够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呢?所以,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1)勤于学习。“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我们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就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充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及时汲取新的知识,“研 究新的学问”,促进知识的整合,以求得新的进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2)善于反思。教师的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一环,反思的能力和水平终将决定一个人本质意义上的素质层次。教师要把学习理论和自身实践反思结合起来,把学习的理论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在“学习—实践—反思”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中,使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教育智慧随之不断增长。(3)勇于创新。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的劳动并非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全新的创造过程。要求教师一面总结经验,一面要改革创新。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3、民主管理
民主精神是陶先生师德观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他主张“民主的教师”要做到思想民主、教学民主、作风民主、管理民主。他认为教师“要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他十分重视教师“要跟小孩子学习。”“唯独肯拜人民与小孩为老师的人,才能把自己造成民主的教师,也只有肯拜人民与小孩为老师的,那民主作风才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他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这里,我们还应该特别提到陶先生在民主管理方面的观点和做法一提倡学生自治。他说:“智育要往重自学”,“体育要注重自强”,“德育要注重自治”。“所以,学生自治问题,是自动主义贯彻德育的结果。”
4、具备改革的精神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改革需要人才,人才出自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更应具有改革的精神和善于创新的能力,站在改革的潮头,做改革的先锋。教师必须具有创造精神,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陶行知先生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也反对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他要求教师不要做“教书匠”,应该做“第一流的教育家”。他提出一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不要只是乞灵古人”,二要“敢人未开化的边疆”,不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做个边疆的先锋”。若具有这两种要素之一的人,才算得上是第一流的人物。他号召要做有胆有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去开辟创造第一流的教育。只有每个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勇于创新,善于改革,我们所需要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才会成批地现出来。就这个意义,改革、创新,也构成教师的必备品德之一。一个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的几种品质:一,不断革新观念;二,要有信心;三,要不畏艰难;四,认真求实、一 丝不苟。改革就必须实事求是,而不是否定一切。
今天, 我们重温陶行知的师德观, 学习和继承陶行知的崇高师德,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得榜样的力量。我们应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 不断提高自己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以德修身,言传身教
“太和县教子有方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以德修身,言传身教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宫保中
2015年5月8日
以德修身,言传身教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宫保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共同的期盼!如何培养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广大家长最为揪心的事。教无定法,教育有法。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谈。本人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亲身经历,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言传身教,重视孩子品德的培养
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我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孩子崇拜的偶像,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在学校,我会尽心尽力地把本职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在家庭,我会主动承担家庭事务,孝敬父母,与妻子和睦相处。这样,孩子就会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自己的事是自己份内的事,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另外,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我会结合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品德培养。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我主要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看名人成长的视频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孩子的品德已初具雏形,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在同学、老师、邻里的心目中印象很好,口碑不错。这样,父母就不会为子女的品德而担忧,不会担心孩子在外惹是生非,这也是我教育孩子方面最为欣慰的。
二、理解沟通是关键
《孙子兵法》指出:“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培养孩子也是如此。要想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有所成就,了解孩子至为关键。这就需要家长利用闲暇之际,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动态,以便作为家长的及时纠正孩子的不正确行为。其实,家长就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方向非常关键。每天在吃饭时我都会主动与孩子交流沟通,让他说说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这一天我在学校有什么收获,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我会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出解决方案,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做到是非分明。即使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我也不会大发雷霆,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孩子,做家长的要理解
孩子,要有耐心。
三、学会做人,与人为善
一个“人”字好写难做,如何培养孩子做人做事是多数家长最为头疼的事。我在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做事方面,也花费了不少心思。我认为做人的本质是善。一个人只要心地善良,他就会友好地对待周围的人。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的同学和他乱着玩,对方把他刚买的体恤衫划破了。回到家里,我看到儿子的脸色不对,就问:“儿子,怎么啦?”儿子气愤地回答:“你看,我今天才穿的体恤衫,被我的同学划破了,下午上学,我一定让他给我重新买一个!”我说:“都是同学关系,你好意思吗?回来我让你妈给你补一下不就行了吗?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斤斤计较!你不是知道将相和的故事吗?你何不做一次蔺相如呢?以后你的同学会更加敬重你。假如你的同学给你买个新的体恤衫,你穿着也不会高兴的。”在我的耐心劝说下,儿子终于消气了。我笑着说:“过去的事就让它永远过去吧!要开心的度过每一天!来,让我们一起共进午餐!”就这样,一切风平浪静了。此时我为儿子的行为竖起了大拇指!
四、家校联手,齐抓共管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至于孩子在校表现如何,家长不一定了如指掌。因此作为家长一定多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多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平时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参加家长学校培训,主动学习和掌握教育孩子的一些知识经验,主动到学校进行校访,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只要家校联手,齐抓共管,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会尽心尽力做好一个家长该做的事,指引孩子扬帆远航,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同时也衷心祝愿各位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愿他们早日成人成才!
第五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争做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我们怎样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我有如下的浅见。
一、满腔赤诚以身作则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师德建设的加强,关系到教师形象的树立、教育风气的纯化、社会舆论的褒奖。要严格执行师德建设,模范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净化言语,规范言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严于律己、热爱学生,具有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道德观念;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及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兢兢业业工作,老老实实做人,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学校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一方面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通过教书、传授知识来育人,另一方面通过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不能只教书不育人,或只育人不教书,也要纠正只重教书,不重育人的错误倾向。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还要教给他们学会健身、学会思维、学会创新、学会审美、学会劳动等全面的知识,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三、积极教学善待学生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教师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和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也无法整齐划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严厉并不是苛刻,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情感是教书育人的催化剂,教师的情感是教育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重任,体现着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