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培训心得 秦文娟
2012年“解读新课标·推进新课改”
小学语文示范课之感想
9月21日,我们在学校的安排下,赴西安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在短暂的1天培训中,我们听了专家的3堂课,感触颇深。
第一堂课是黄亢美老师的《台湾的蝴蝶谷》,这堂课给人的感觉是自然亲切,灵活有趣。黄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他创设了字理教学,字理教学贯穿了黄老师课堂的始终。在这堂课的导入上,黄老师利用读课题的重音,让学生理解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以及蝴蝶谷在台湾。这样的方法就很好,能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到内容。在出示生字,读词语时,黄老师都启发学生从字中发现这个字的意思,弄清这个字的构字原理。
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解字、词语的意思。在理解时也不像我们平时教学时让学生直接参考资料说出准确意思,而是启发学生在观察字的偏旁部首中和引导学生理解字的演变过程中来理解它们的意思。黄老师还很注重换词训练。在同一个句子中,让学生用不同的相近的词去替换,比较有什么不同,最终确定用哪个词语更好,从而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黄老师的课堂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把歌曲穿插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中的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可是黄老师却
认为: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而这根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方块字。想要在语文教学中留住根,就必须加强字理识字析词教学。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必须注重字词教学。小学阶段,学生错别字多是普遍的问题,可是老师们却束手无策。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认为高年级同学自学生字没有任何问题,总是把教学生字的时间挪作它用,或直接用课文的讲解代替生字的指导和强调。在听了黄老师的课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不是我以前所理解的简单的让学生读一读,组词就不了了之。如果每节课都能把识字析词贯穿始终,学生的错别字肯定会大大减少,在作文中也不会随便乱用词语而不解其意。
通过学习,我知道语文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给学生怎么掌握课本中的字词。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把课本上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要用思想教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功底教学,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知识的养分,成为一个文学底蕴厚重,文字功夫扎实,口语表达能力出众的教师,从而综合的应用到课堂中;用智慧教学,体现在课堂的设计和突发情况的处理上;用教材教学,课前努力钻研,抓住课堂主线,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
老师说,草草将课文读两三遍就进行教学的课堂不可能成功。许多优秀的教师在课前用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查找,文本的研读,然后才会有一堂精彩的课。据说一位特级教师在准备一堂课之前,仅对课文的理解就写了10万字。是啊,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如果我们都能下足够的功夫,相信我们在教学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秦文娟
二〇一二年十月
第二篇:新课程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训给我的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得到了许多启迪,心灵得到了洗礼。
首先,培训要求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师要眼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极力服务于学生,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师生是平等的,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通过互动促进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多读书。学习语文离不开读书,不读书是不可能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直以来,学生忙于练习,应付考试,无暇也不屑于读书,造成语文学习效率低下,收获甚微。我们要改变这一中局面,必须从抓学生读书入手,引导鼓励学生读书,读好书,尤其是经典作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梳理。要想提高语文成绩,知识积累是必需的。怎样积累知识,在方法上要给学生以指导,并且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还要及时对积累的知识进行梳理。梳理很关键,这有利于复习巩固知识,更是运用知识的前提。梳理要掌握方法,这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指导,一定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做。
第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学语文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要树立大的语文观,语文即生活。要鼓励学生走向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因为“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不仅要留心学习,还要学会应用,把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才会成为自己的知识。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用知识,在课堂上,在课余时间,在校外,要有意识的去用,不要怕错,错了可以改。知识在使用中才有价值,也只有在使用中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在学习中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对教师而言更是如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不断完善自己。不仅要向专家学习,还要向同事学习,尤其要向学生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培训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看到前进的方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第三篇:2015新课程培训心得
2015新课程培训心得
第1篇:新课程培训心得范文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2)学生地位的转变;(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第2篇: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转变教师角色,关注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在培训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音乐教育的同行,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在以后更好的搞好音乐教学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课改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新审视。要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
二:如何上好音乐课;
如何上好音乐课?怎样才能把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到音乐课堂中去?音乐课堂该注意哪些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真的还不少,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能够放在学习者的视角,围绕本课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需要。音乐审美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贯穿着浓郁的教学情境,清晰的展示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体现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发展的特征。同时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对教材人文教育的内化和发扬。
首先,这次我们音乐教师的培训对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如罗文忠老师讲的电脑多媒体制作软件。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学生了,对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更加清楚了音乐课应该怎样教。我们以往的照本宣科确实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内容与方法;要正确把握学生唱会与唱好的关系,唱会是目标,唱好则是过程;对于音乐作品,我们音乐老师要做出艺术化的设计与诠释;我们音乐教师要强化示范作用,音乐教学部需要捉迷藏;在对音乐的表现,往往教师的一手势更胜过于教师的说教;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旋律永远比歌词更重要;而我们平时的检测,不仅只在于期末进行;我们音乐老师一定要要教会学生聆听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三、重视音乐实践,深化学生体验
《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师应该认真地贯彻上述原则,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全体学生提供接触、表现音乐的机会。通过培训发现,音乐课若仅依靠每一节课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 是很难达到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合唱团、舞蹈队只能使部分学生得到锻炼,校级歌咏比赛、艺术节虽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时间较短,仍属短期性活动,不能满足多数学生对艺术的强烈需求。课堂教学,仅仅是引起学生喜欢,亲近音乐的动机,使此动机更积极地加以升华.而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更应该让音乐走出教室,增加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促成更多的音乐氛围环境,寓教于乐.在课堂上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灵活而自然地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爱乐风,增加爱乐人口.让音乐走进各班教室.走进每个家庭.甚至走进社会.与生活结合,从而进入每个人的心灵.在教学上,能引导学生更多.更大的思考创作的空间,并赋予更多更大的弹性,让学生在自由生活中自我成长,懂得关怀自己.包容别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四、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第3篇: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
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进步教学质量的途径。必须进步自身专业素质。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的能力的进步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不断进步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长大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三、深入学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谐课堂
有时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这时要与学生沟通,及时转变其思想,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生成绩不良、有过错、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还特别要尊重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学生,又赞赏他,学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培养下,孩子们的学业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第4篇: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有幸搭上课改头班车,参加了暑期数学新课程培训。几天下来,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我个人感觉新课程有这它突出优点: 主要体现在:第一,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习题可以看到,数学中有物理,数学中有化学,数学中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及科技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第二,培养目标的要求上,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诚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学好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强调知识更新与技能,而忽视了其它的需求,学生变成了读书的机器,没有创新的能力,社会就难以发展。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印象中的恩师之所以成为恩师,不是他教给了我们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人。这就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新课程中,无论是哪一个概念的形成、哪一个性质、定理的获取,都设置了情景,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的形成过程,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做到“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体也会问”。第三,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可否认,课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维下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首先,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义教”时期所用课程多以传统课程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进入高中后,突然地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难以适从,而教师又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在赶进度,未给学生留以缓冲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次,在知识的衔接上,“义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可能与新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断层,新课程很多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在旧的初中教材中没有,或未能真正地讲透。学生在运用到相关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吃力,从而出现了编书者认为学生能完成而学生却无法完成的练习、习题,给学生留下了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题都不会做的感觉,欠人性化,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建议在高一数学①的编写过程中,先介绍简单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在闭区间内的最大(小)值的求法等知识的学习。作为初、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的过渡。同时也对集合知识的学习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函数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次新课程的培训中,我们听了王尚志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老师的辛苦讲解,使得自己对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下面是我参加培训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怎样作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积极源于兴趣,我认为,在新课改条件下,要上好高中数学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氛围中学习。因为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
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部分大学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2.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
第四篇:培训心得 崔慧娟
“学课标,通教材”
学习培训
心
得
体
会
冯村博爱学校:崔慧娟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六日
明确方向,落实行动
本次培训由县教育局组织举行,各中心校参与,来自晋城市教研室的刘文军和冀静老师为我们进行培训。培训围绕新课标要求以及近年中考的特点,并对比平时的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变我们平时教学的方向以及策略。
刘老师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专题教学以及评价四个方面以问题、课标再现、教学反思为线索进行了深刻的讲解。在教学理念方面,刘老师运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河流为什么是弯曲的? 因为弯曲可以加大容量。同样我们怎么能让课堂丰富起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才能,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就在于我们要像河流一样懂得迂回,懂得在课堂上变换情境,让学生感受知识,内化知识,运用知识,而不是直接性的灌输。在这里刘老师还讲了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兴趣,初中的的兴趣点不再是游戏、奖励等一些简单短期的刺激,初中生需要的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初中生的兴趣点是成就感和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语境的创设和注重语言的运用。在教学策略方面,刘老师讲到了分层教学、教材的处理以及课堂知识、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等问题。在这些里面我感受深的有两点,一是教材的处理。上初中以后我们明显感觉课本内容增多,课时少,课堂任务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且符合我们各自的学情,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补充、删减、替换、调整顺序等动作,而且为了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拓展教学活动,延伸原有活动。在专题教学方面,刘老师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多让学生听。而且强调词汇的学习要在与片中进行,检验单词是否牢记的标志是看是否能在不同环境中认识单词。对于评价方面刘老师特别强调了形成性评价,并指出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除此以外刘老师还针对近年的中考特点提出了教学建议。刘老师指出近年中考英语呈现出五大特点: 强调基础,强调能力立意;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卷面语言灵活、丰富、复杂。理解难度大;贴近生活,并将教学过程纳入考查范围。针对中考的特点刘老师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我从中学到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单词要在语境中学习,而且强调认识单词而不是背写单词,而这里的认识单词是指在不同语境中认识单词,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记忆单词的办法,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在阅读中学习单词,理解单词的意义和用法。第二阅读课注重思维的培养,中考的阅读除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好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等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设计这样的一些题目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除此,阅读教学还要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如刘老师讲到2013年的中考完形“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告诉学生看问答题的角度;2014年的完形教育学生怎样看待错误,2014年的词语运用折射的是一种多元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精心设计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题,还要给予学生人文素养德育方面的引导,让英语学习成为德育的载体。第三,由于中考语言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灵活。因此脱离学生的生活脱离时代只教授课本知识远远不够,要善于利用报刊、电视媒体等多种教学资源,大量输入语言,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应对中考,才能培养具有个性特点的人才。
最后刘老师重点讲解了对于初中阅读课的教学指导。我感受最深的是刘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策略的指导。我们都知道阅读课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但是如何让这些活动切实有效我们还有待研究,本次刘老师指出了各个活动的目的。读前活动就是为了激活背景,做好知识准备,做好情绪准备,做好活动准备。所谓的知识准备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处理文章中的生词难句,并且要对词汇进行分层处理,以不影响阅读为准的单词处理适合于读前活动,而需要深层次理解的则需要课后处理。读中活动重点是对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里强调技能的训练决不能灌输,而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去用去体验,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阅读习惯,一种无意识的做法,这样才会形成真正的技能。在这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部课拘泥于课本,不可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关于读后活动,刘老师强调可以运用把文本转化为表格或者是图片、关键词提示、重点句子的汉译英来让学生复述课文,并在词基础上延伸到写作的训练。
除了刘老师晋中教研室的冀静老师也给我们进行了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感受最深的冀静老师的一句话“不要以学生差为借口,那不能掩饰老师的懒惰,日过我们坚持懒惰的做法,那么我们只能教这样的学生。所以,做为老师我们不要一味地顺应学生而要引领学生。
总之,本次学习给了我们有效的指导,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我们初三的老师来说是一次方向性的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希望县里能多举行这样的培训,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走的更远。
第五篇:凤娟班主任培训心得
班主任培训心得
“舍,得”是我参加十月二十二号,二十三号班主任培训的第一感觉。
舍弃了周末的休息时间,带着一周工作的疲惫我们一路颠簸来到青云学府,心情总有那么一点抑郁。培训结束,小雨淅沥,我们的心境却晴朗高远。满载而归,不虚此行。人生就是这样,有“舍”才有“得”。
感谢教育局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能走近专家,聆听他们的教育理想,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他们精彩的报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斑斓的窗,窗外天很高很蓝,丛丛绿树,鸟语花香,欣赏着空灵的景致,让人憧憬至高至美的教育境界,又如一滴甘露滋润着我们几近干涸的心田。他们的教育事实向我们昭示,我们闭塞的心灵可以更开通,我们狭隘的心胸可以更宽广。我们固守的头脑可以更灵活,用我们的大爱去包容我们的学生,去拥抱我们的教育理想,去投入我们的教育事业。
第一个做报告的是安丘一中的李东主任,他是我曾经的老师,也是我永远的恩师。他的讲解还是那么娓娓动听,生动感人,富有生活气息。老师别出心裁制作的影响圈让人感受深刻,一个箭头向外,为积极主动的影响周围的人,一个箭头指向里,为消极被动的渴望别人的关注。积极主动的去影响别人你就会进入左右逢源的教育境界,反之就会步履维艰。只有心里健康的老师才会教育心里健康的学生。
第二个做报告的是深圳市光明中学的高级教师钟杰老师。她的报告“一线班主任如何获取职业幸福感”内容精彩,引人入胜。我特别认同钟杰老师的幸福观。她的报告的开篇名言“人类一部煌煌文明发展史,唯一的动力和目的即是——追求幸福。”首先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幸福地变老,幸福的做老师,幸福的做母亲,幸福的成长。要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就要学做一个沟通高手。还要有一支善管理的班干团队。她建设班干团队的八个方面值得我们反复学习。第二天我们看了魏书生局长关于“班级管理民主化”的报告视频,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向我们讲述了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千万要让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助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其中我特别欣赏他的一个观点“凡是普通百姓能干的,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班长不干。”魏书生老师不乏幽默的精彩演讲让大家折服。
对于于伟丽老师,我们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据大会主持人介绍,于伟丽老师曾获得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十佳班主任、山东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齐鲁名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全国优秀实验教师、全国德育科研名师、中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国家级骨干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获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我在想头顶这无数耀眼光环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下午一见第一感觉:优雅、自信。谁能想到取得如此多的成绩的于伟丽老师才35岁。她站在我们面前就是一种鼓励和启迪。
听着她的报告,我深切的感觉到什么叫名不虚传。几个小时的报告,于伟丽老师始终一个姿势,双手托举着本来可以放在讲桌上的话筒,亭亭玉立,滔滔不绝。
于伟丽老师的报告如一缕春风吹开了我们疲惫的心灵,眼前一亮的同时心灵震颤,唤起了我们对教育的至高境界的向往和期待。其中我特别欣赏她的12字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就是这12字原则吹起了她的教育理想,用五彩斑斓的教育设计来拥抱她绿草茵茵、花香弥漫的班主任生命。“特殊家长会”就是她“人无我有”的教育智慧。谈起家长会,很多很多的孩子都有一种“恐惧症”:怕老师当着家长的面指出他的不足;怕老师在父母面前告状;怕老师说出自己的成绩不如其他同学;怕平时留在班主任老师那儿的“罪证”让父母知晓;怕爸爸、妈妈了解更多的“秘密”……但是孩子还必须胆战心惊地告诉父母按时来开家长会,父母也是提心吊胆地来接受各位老师的“教育”。可是于老师的家长会只请五位学生的家长来跟同学们一同开班会。家长开班会,得靠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民主选举产生。如:最乐于助人、考试成绩优异、为班级出点子最多、学习进步最快、作业由潦草变认真……学生只要具备其中的一项优点,便会被学生推选他们的家长来参加特殊家长会。并且,家长还有五分钟的发言机会,同学们纷纷拍手赞成。这大大提高了家长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家校的沟通交流。于老师用她独到的教育智慧告诉我们教育的奇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听了专家的报告,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心中忐忑不安。在这些专家的面前我就是一棵卑微的小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断汲取营养,争取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
辉渠小学
李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