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教学管理 发展艺术特色
强化教学管理 发展艺术特色--蓟县城关小学 董雅静
2005-12-20 作者:董雅静 已有2169位阅
蓟县城关小学董雅静
蓟县城关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2463人。教职员工152人。小中高级教师10人,小学高级教师 9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4人,市级教改能手3人,市级优秀班主任5人,市级师德标兵3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达20多人。学校根据师资队伍的总体情况,确定了学校总体目标:强化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即,以教学为中心,从“为了一切孩子的”教学思想出发,提高全体学生全科合格率,重点是以德兴教,加强师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师德水平,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范的良好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管理思想前位 措施方法得当
(一)确定思路
为了创建模范小学,打造品牌学校,学校领导班子达成共识,确定了学校总体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落脚点,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教科研为载体;创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全面加特长人才。
(二)分析现状
1、教师状况:
学校80%以上的教师是置身老校多年的中老年教师,(平均年龄41岁)最近三年调入教师31人。教师队伍处于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状态。针对此现状,领导班子成员敏锐的寻到了学校持续发展的再生点——开发中老年教师资源,更新老教师观念,带动学生家长,引领学生走向全面加特长。
2、学生状况:
学生生源复杂,有的来自边远的乡下农村家庭,有的来自学校附近的城镇及个体户家庭,有的来自城内双职工家庭。学生的文化基础、思想基础参差不齐。学校本着“一切为孩子的发展服务”,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不强求化一的思想,打造多种规格,多种型号的特长人才。
(三)健全制度
学校为了使教师明确职责,编制了《责任》一书,文章从“制度篇、领导篇、组长篇、教师篇、后勤篇”五个板块编写的。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编制了《规范》一书。使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有约束。
(四)合理评价
1、教师评价:
学校对教师进行两个多(元、员)相结合评价,即:评价的标准多元化,参与评价的成员多元化。(1)多元评价。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唯一标准。采取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对教师进行综合量评价,为此,学校拟订了教师量化细则,学期末计算出每位教师的综合量化成绩,依据教师量化成绩给予奖励。(2)多员评价。学校考核领导小组对教师进行评价打分(校长、主任们参与);以学科组为单位教师之间相互评价打分;教师个人自评打分;开展家长评教,让学生家长参与对教师的评价。
2、学生评价:
采取“多元评价、多员评价、多次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1)多元评价。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而是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去评价学生。(2)多员评价。学期末学生的评语已不再是以往教师给学生写那几句全国通用话,而是自己设计的学生评价表,上面列有“老师对你说、同学对你说、家长对你说、我想对自己说”等项目,人人参与对学生的评价。(3)多次评价。当学生感到各位成员对自己的评价不满意时,教师可用新表,给学生复评。
二、管理过程落实,艺术特色明显
学校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努力创设艺术视角下的素质教育,编制了《艺术视角下的素质教育》一书,此书获天津市一等奖。自学校被认定为“天津市艺术特色学校”并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后,学校一直在不断地巩固并发展此特色。
(一)落实课程计划 贯穿艺术教育
为了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目标,学校把落实课程计划上升到执法的高度,开足开齐课程,做到高度重视优化学科课程,规范活动类课程,做到课课有人教,落实在人头。此外,学校还规定了“三不准”:考试学科不准占用考查学科,不准占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不准自行调课。
1、把握学科课程 渗透艺术教育
注意在教师中树起“质量兴校”的意识,引导教师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上来,落实到学科教学这个中心任务上,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通过学科教学这个“主阵地”渗透艺术教育。
2、扩大活动课程,强化艺术教育
学校除了认真开设了劳技、研究性学习,天津与世界、语文实践、数学实践等活动课程外,还根据校
情,自己开设了1—4年级信息课,1—2年级英语口语课,所有教材全部是自己编制的校本教材。除此之外,学校还注意“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等课程资源的开发。曾请交警大队蒋学军为六年级学生上“安全教育”课;请二中退休校长杨淑芬老师为高年级学生讲心理健康教育课;主抓学生德育工作的郭秀岭主任为高年级全体女生讲青春期教育课;还通过广播讲了“口腔卫生”,“预防传染病及常见病”等大课。学校还利用周六日开设了拉丁舞、台拳道、航模、小主持人、儿童画等多种兴趣活动小组,并聘请天津华夏未来教师、外教亲自担任辅导工作。为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搭建了发展的平台。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德育处组织的去天津华夏、海河,蓟县长城、盘山等地参观活动;各年级组织了“红领巾街”清扫、“拾白色垃圾”“慰问老教师”等活动;有的班自发组织了“采访下岗职工”、“环保小调查”、“街头找错别字”等活动。每一个活动,都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他们的人格素养和艺术素质。由于学校把握了学科课,拓展活动课程,使学生艺术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在2005年市信息奥赛中,有 44人获奖;在全国“星星河”书画大赛中,获特等奖1人,一等奖3人,二三等奖31人;中国少年儿童杂志社举办的“艺术之星”全国少儿美术书法大赛中,获特等奖4名,一等奖9名,二三等奖59名。在天津市“爱眼知识竞赛”中获市级一等奖,六年级三名学生在县安全避险知识竞赛中获团体第二名,我校艺术团参加天津市全民健身中小学健美操比赛中获小学组第七名,多人次多学生参加了各级各类才艺展示。(去天津参加拉丁舞表演,小交警表演、县挂月综艺献艺小歌手、舞蹈、书画等)用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家长话来说:“城关小学的学生全面发展”。
(二)夯实教科研促进新发展
学校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和支撑点,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引导教师“真教真研”。为了避免教研流于形式。主抓教学的领导先领着教研,隔周一教研(每周三下午三节课后),教务处布置教研专题,或提供教研内容,然后包年级主任下组参加并指导,教研活动结束,立即上交活动记录。通过领着教师进行专题化教研,增强了教师真教真研的意识。而后放手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开展创造性教研活动。提前下发教研活动方案表,由教研组长拟好方案上交教务处,避免教研盲目性。为了树立典型教研组,促进各组间的交流,学期中期举办教研组教研观摩活动。学期末各教研组进行总结交流评出优秀教研组。(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组,五年级数学组,综合学科英语组)为了树起个人典型,教导处随时对教研活动表现积极的教师给予表扬,对教师撰写的有价值的个人教学反思、教学体会等,利用教师会前三五分钟面向全体教师交流。
通过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唤起了教师的科研情趣,一些教师争着承担课题研究,同时取得可喜成绩。学校承担的《艺术教育对小学生影响机制的研究》课题在天津市通过市级鉴定并获一等奖,并出版了《艺术教育视角下的素质教育》一书。2005年9月此书在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市级一等奖。承担的教育部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策略研究》完成了资料撰写工作,已基本结题。国家级课题《小学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和谐教育实验》正筹备结题当中,承担的县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品质策略的研究》《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的实验资料整理上报,学校上学期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基地”,申报的课题正在完善当中。2005年先后有多名教师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其中,国家级获奖论文27篇,市级获奖论文26篇。县级获奖论文67 篇。国家级课5节,市级课4节,县级课24节。国家级课件1件,市级课件1件,县级课件6件。
三、校本培训到位师资队伍优化
(一)走出去学请进来教
先后派刘建英去英国剑桥学习一个月,董雅静去天津实验小学挂职锻炼半年,郭秀岭去黄山,杨翠琴去西安、青岛,刘磊去湖南等地培训学习;先后请天津教科院肖凤祥、心理专家张嫦、蒋慧芳来学校指导工作。
(二)赛课展示 以课促“训”
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展示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赛课活动。
1、创新创优课
为了给青年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把他们推向课改的“前沿”,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创新创优课活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其中董国丽、李艳鹏、陈学红三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市“双优课说课 ”比赛。青年教师李艳军、薛连敏在县教学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县举办的教师擂台赛中有7位青年教师获一等奖。
2、研讨课
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结构特点,80%的教师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这些教师大多应试思想严重,创新意识相对较弱,但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正处厚积薄发的时候,因此学校把开发中老年教师资源看成是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开展了全校教师参与的中老年教师研讨课活动。通过研讨,中老年教师驾驭
第二篇:发展艺术教育特色
发展艺术教育特色,打造特色高中
作者: 课题组 来源: 本站原创 录入时间:2011年11月07日
株洲市四中建校于1957年,位于株洲市荷塘区新华东路80号。1997年2月,学校成为株洲市首批规范化完全中学之一。2003年6月,省教育厅发文确认学校为“湖南省重点中学”,2004年9月,改授“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牌匾。学校占地118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29人。2009年学校被评为省“模范职工之家”,2007、2008、2009连续三年被株洲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株洲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作为株洲市教育系统唯一代表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2009年9月,学校申报的课题《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特色可持续发展实践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教育部规划课题,学校成为“全国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校”。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湖南省优秀事业单位法人”、“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株洲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株洲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称号。
课题引领,发展学校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教育选择多元化特点愈益明显。高中教育长期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与人才个性化发展趋向、人才类别多样化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失败的学校、失败的教育的现象就难以避免。建设特色学校,发展特色教育,给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为学校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要求。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重视。90年代初美国把艺术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并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提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艺术可以使多种智能得到同时和协调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对艺术教育的培育目标、功能和具体的教学形式等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直到本世纪初在素质教育大改革背景下才逐步繁荣。
从目前国外艺术教育研究的成果和现状来看,主要重视理论上的整体构建和研究,重视对艺术教育共性问题的探究和研究;对学校具体艺术教育过程中的微观研究较少,特别是在不同条件下的学校如何开展艺术教育,落实教育功能等研究相对缺乏。就国内研究而言,主要集中在一些艺术教育学科建设和特色培育及艺术教育实施途径、方式的策略等具体问题上。
国内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研究比较注意已经形成的学校特色,而往往忽视学校教育特色的发展过程;注重对特色的培育探究研究,缺乏对已有特色从理论上进行论证以及现有特色今后再创性提升研究,艺术教育特色“短命化”现象较为突出;研究内容肤浅化、片面化,强调实用艺术技术教育和“特长生”培养研究,忽略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研究;研究局部性特征明显,研究对象以城市中优质高中为主,农村学校极少,城乡结合部高中几乎没有。
株洲市四中创办于1957年,地处株洲市明照乡八角亭,办学之初仅有6个初中班,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全体四中师生52年的风雨兼程,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36人,学生2454人,校园面积77981.77㎡,教育教学质量稳居株洲市前三。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学校地理位置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校目前地处城乡结合部,东临明照乡,北接龙头铺乡、云田乡,西、南面为株洲市市区。学生来源于城市和农村(目前仍有近1/3的学生来自周边农村)。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城市边缘地区。
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是指地处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城市边缘地区,生源为城市与乡村混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艺术教育特色:在本课题中主要是指我校经过长期积累和发展而成集理念、机制、评价等为一体的我校独有的艺术教育风格、形式。
可持续发展:在本课题中主要是指传承弘扬我校长期以来形成的艺术教育特色,结合时代变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实际,进行再创造,实现现有特色的拓展、延伸和深化。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对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现状及问题成因的调查与分析,探索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开展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以“学校为中心,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学校、家庭与社区相结合,普及艺术素养与培养专业特长相结合”的艺术教育实施体系;创新艺术课程教学模式和课外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师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营造良好艺术氛围和学校文化,提高师生的生活品质、文化品位和幸福指数;夯实我校传统艺术教育特色,塑造艺术教育品牌,促使艺术教育特色与学校整体健康、和谐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形成较为鲜明的艺术教育办学特色,创建特色学校。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成因调查研究。
2、构建以“学校为中心,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学校、家庭与社区相结合,普及艺术素养与培养专业特长相结合”的艺术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3、艺术教育与师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研究。
4、艺术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5、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创新研究。
6、艺术教育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五、课题实施的主要工作
1、因才分工,实现项目负责制
姜野军(课题总负责人):负责课题方案、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导课题组其他成员完成相关研究任务;侧重于新课程背景下艺术教育特色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艺术教育特色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的研究、学校文化促特色发展的研究等)。
章帆(课题项目负责人):潘民华:负责艺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并进行分析提炼。汪瀛: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熊景明: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研究工作的安排、活动记录、资料积累和整理,并协助课题组组长做好课题方案、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贺新民、张波:负责音乐、美术课程教学创新研究。包括课堂教学艺术,教师与学生评价机制,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张军红(课题项目负责人):艺术班的建设与学生素质的发展。官孟琼、欧阳敏:重点进行构建以“学校为中心,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普及艺术素养与培养专业特长相结合”的艺术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肖向晖、姜婷:负责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成因调查研究。郭克勤、刘芳:负责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创新研究。
胡新铭(课题项目负责人):吕国祎负责教师队伍的艺术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育研究。赵中华、贺志华:负责艺术教育特色成果的宣传和艺术教育特色网站的建设。
2、对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进行培训。
为了保证研究的质量,课题组对参加课题的成员进行了多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把握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研究方法的介绍;如何进行个案研究;如何对结果进行分析等。培训形式包括聘请省市课题专家来校培训、派课题主要成员外出学习、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课题组成员相互研讨交流等。提高培训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研究的实践能力。
3、以我校为重点,对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成因进行问卷调查。
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源、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都有其区别于城市高中和农村高中的实情,因而在艺术教育工作中不能生搬硬套不同类型学校的经验和模式。只有在充分了解自身现状实情,明确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实施应对策略,确保工作的实效。基于上述考虑,我校课题组研究人员决定对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成因进行问卷调查,他们精心编制问卷,通过现场调查和网上调查的形式,对我省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近20所进行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
4、全面开展艺术教育具体实施策略实践探索。
首先精心开设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开足开齐艺术欣赏课,为学生奠定一定的艺术素养;开设专业基础课,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其次改革现有的分班培训模式,逐步实行分类培训、分层选择的策略,使培训指导更加精细化,更好的适应学生的个体需求。完善艺术班专业培训模式,提升艺术类竞技水平,建立艺术人才培养机制,完成专业培养模式向高端化的转型。第三建立专业教学质量测控体系及标准,完善艺术专业成绩数据库的建设。第四大力发展校外艺术培训,逐步建立艺术生源的初中基地,改善艺术生源质量。
5、以艺术课堂为中心,创新课堂教学。
学生享受美、体验美的艺术素养的培育是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由于传统艺术教学以简单的唱唱、画画为主,教学内容简单、肤浅,教学方式重说教,轻实践体验,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艺术教育在艺术素养养成的教育功能缺失。我校对艺术教育课堂进行改革。以“学科能力”提升为导向,以 “精致课堂”、“高效课堂”为目标,全面探索“四导一评”教学模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尝试生活化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艺术形象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临摹教学与创造教育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和创作的能力;
6、创新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拓展艺术教育空间。
课外活动则是艺术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它是将课堂内外与社会相连接的纽带,能有效加强学生回归社会主流的原望,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学校以提升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品牌的辐射度和知名度为指导,广泛开展书法、美术、舞蹈、声乐、器乐、摄影等艺术活动,使学校的艺术教育渠道得以拓宽,使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参加艺术特长教育,提高艺术教育的普及率;除单项艺术活动外,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的艺术节,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艺术活动。做好“春之声”音乐会的提质改版和“金画笔”美术节的改进创新工作,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艺术活动。
7、挖掘校本资源,总结艺教经验,开发、编写艺术教育系列校本课程。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受到关注的程度日益突出,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课改的一个重大热点和亮点。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精心对校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具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依靠各方力量,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结构,有计划地开发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艺术教材。最终建立艺术教育精品课程。在学校现有音乐、美术必修课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艺术教育形式,逐步形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联系,特长生培养和社团活动相结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交叉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统一思想,牢固树立“一个思想二个保障三个平台四个品牌”的艺术教育工作思路。
一个思想是“让高雅艺术走进学生,让高雅艺术伴学生成长”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两个保障是建立株洲市四中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组织机构保障;制定《株洲市四中艺术教育工作章程》,有制度保障。三个平台是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的场所,成立了艺术教育部、艺术班和系列艺术团体(春之声”民乐队、合唱团、舞蹈队、“金鸣”音乐培训班、“尚艺”画室)。四个品牌是在校内和社会都广有声誉的活动节目: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春之声音乐节、金画笔美术节和对外交流活动。
2、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序列化、生活化、群众化,艺术教育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每年,学校都要组织三大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春之声音乐节和金画笔美术节。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进行班级合唱比赛,举行元旦文艺汇演,这些活动让师生们尽情地享受一道道精神大餐,沉浸在艺术与文化的浓浓熏陶中。每年4、5月份举行的“春之声”音乐晚会面向社会公演,引起了教育部门、社会各界、家长、各新闻媒体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已成为株洲市民文化生活中的一大亮点。金笔画美术节里的学生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美术教师的创作作品展、校园现场书法赛已成为师生展示艺术才华的重要舞台。学校的三个艺术社团活动红红火火。管弦乐团、舞蹈团、合唱团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株洲市的大小舞台上,参加过很多重要的赛事活动,一直获得市级最高奖励。舞蹈团曾受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和央视之邀晋京参加全国第四届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株洲市春之声学生管弦乐团曾接受市教育局领导的亲自授牌;合唱团代表株洲市参加过全省的第二届艺术展演比赛。
3、艺术师资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初步打造了一支进取心强,敬业精神强、专业水准高的艺术教育团队。
我校艺术组老师以这次课题研究为契机,充分利用学校专门搭建的艺术教师工作室这一平台,扎实开展校本教研,积极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与培训,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和教研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不少老师的教学论文、艺术作品在评比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在各级各种教学比赛中艺术组的老师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张波等3名艺术教师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5名教师成为省市级骨干教师,4名教师进入了省市专业学会担任领导工作,8名教师获得省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6位老师的作品参加过全国美展。
4、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我校学生广泛接触了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拓宽了艺术视野,增加了对优秀文化的理解,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大多数学生自主参加了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学会用艺术的方式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高校提供了优质生源,为社会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艺术专业考生本课录取率保持在70%以上。近年来,向高校输送二本以上艺术专业生900多人,有18名艺术专业生被中央美院、中国音乐学院录取,在省、市三独比赛中,100多人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300多人参加美术书法作品比赛中获市级三等奖以上奖励。
5、编写出适应新课改要求的艺术选修课校本教材,精品艺术教育课程初步成形。
紧扣“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特色可持续发展实践研究”这一研究主题;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以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科学制定了《株洲市第四中学“艺术特色学校建设”校本课程系列教材开发方案》,科学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创新能力。目前《装饰剪贴画》(美术)、《合唱指挥》(音乐)、《舞动人生》(音乐)等校本课程经过专家论证和教学实践验证,几修其稿,即将出版。
6、初步了解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成因,明确了艺术教育发展方向。
课题组通过现场和网络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座谈会和实地考查的形式,就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艺术教育课程开设、课堂教学、师资建设、组织管理、课内外艺术活动开展、学生艺术素养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对调研资料的初步统计、分析后,课题组总结了各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的一些好的、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代表性的共性问题。集中表现有: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艺术教育边缘化;艺术教育缺乏必要的思想指导和制度保障;艺术教育课堂组织松散,教学效率低下;热衷于少数专业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群众性、普及性艺术教育严重缺乏;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缓慢,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
7、初步总结出效果明显、操作性强艺术教育实施策略。
学校不是校长个人的学校,而是全体教师的学校;学校不仅是全体教师的学校,更应该是学生的学校;学校不仅是师生的学校,还应该是社会的学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要取得实质性的可持续发展,学生艺术素养要取得群体性的提升,光靠几节课的时间,几个专业艺术教师的努力和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想办法让广大教师和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其中,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和学生家庭的教学资源,必须拓宽艺术教育渠道、拓展学生艺术实践空间。学校从问题入手,从实际出发,从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着想,科学构建了以“学校为中心,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学校、家庭与社区相结合,普及艺术素养与培养专业特长相结合”的艺术教育实施策略。
整体筹划 创建特色学校
有了学校特色不等于就成为了特色学校,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学校特色指的是学校工作的某个方面形成特色,是局部特色,称之为特色项目或优势项目,而特色学校则是特色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独特的整体风貌。学校特色可以发展为特色学校,但是一个由局部向整体推进的漫长的艰辛的过程。为贯彻落实“打造成全省一流的优质高中和国家级特色高中”的发展目标,扎实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对学校各项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划和安排。
一、统一思想,整体规划。
科学制定《株洲市四中2011—2013年中期发展规划》,对学校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作出实事求是的回顾、总结和反思,对学校未来发展作出清晰的规划和设计,提出“建设国家级特色高中”的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以特色高中建设为中心,对学校管理、德育、教学、教师队伍教师、校本课程建设、校园建设等具体工作作出安排。并组织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分项规划,即《株洲市四中2011-2013年中期德育实施规划》、《株洲市四中学科及教师中期发展工作方案》、《株洲市四中基础设施建设及校园提质攻坚计划》、《株洲市四中教育装备建设规划》。
二、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1、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强化人文关怀,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的人文化和效能化,切实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和生活品位。探索“基于全面发展理念的全员参与式学校管理”模式。坚持上级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学校党政工团、德智体美、人事劳资、总务后勤等工作制度,坚持按制度按程序办事。实施科部室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专项工作项目管理制。
2创新方式,增强德育实效。加快工作型、引导型德育转型,全面提升德育水平,实现德育工作艺术化,以美育德、以美养心。抓好正面教育,培养示范群体。建立健全特色班级的管理体制,完善特色班级建设的组织形式、评价方式,以德育“创新案例”“精品工程”评比为抓手开展特色班级建设,打造具有校本德育特色、专题德育特色的德育品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塑造正、善、慧、美的四中学生形象,创建多个学生示范性群体,实现德育艺术化、课程化、序列化、生活化,进一步强化四中德育特色。
3、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学科中人文精神、艺术精神和科学精神,建设研究型、发展型学科组,打造品牌学科,提升教学水平,实现教学艺术化。教研组和备课组要在不同层次上开展工作,通过“压担子,指路子”培养年轻教师,通过提升备课组在教学中的责任意识,提高集体备课内涵和质量。着力课程建设,挖掘、整合、完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落实学校文、理、艺学科三年教学实施方案,提高校本化实施水平。加大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建设精品校本课程,初步构建科学、文化、艺术系列校本课程框架,形成高质量的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全国特色学校建设课题引领下,推进“特色班级建设”课题研究,开展“学科分层教学”课题研究,并获得“十二•五”课题的申报立项成果。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全面实施“四导一评”教学模式,创设以教促学,以教助学,以学提教,以学富教的动态生成性课堂,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素质全面发展。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学校发展基础。教师队伍“数量基本稳定,结构更加优化,素质显著提高”。塑造勤、和、智、艺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本校名优特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引导教职工积极投身课程改革,成长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型教师。
5、营造艺术教育氛围,加强艺术品牌建设。更加重视群众性艺术活动与艺术素养提高培训工作,保持和发展现有的艺术常规活动、赛事,继续办好春之声音乐会、金画笔美术节、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春之声音乐广场秀活动,建立经典艺术团队,形成特色艺术活动模式。认真抓好艺术班的专业教学管理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推进与国际艺术高校和国内艺术院校的联系,将高校重点学科项目引进学校挂牌教学;充分利用本土艺术教育资源实行交流合作,多途径、多形式地建设校外艺术生源基地。塑造艺术团队品牌,通过做好艺术模块的校本课程开发,不断提升艺术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档次,探索并实施美术、音乐教师工作室制度,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管理的需要,引进优秀艺术专业教师。
6、以“教育化、标准化、精致化”为目标,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校园文化设施,进一步改善师生生活条件,启动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的标准化建设,维护设施设备完好,塑造美丽校园、精致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
第三篇:幼儿园教学管理强化
幼儿园教学管理强化
1、创造良好的幼儿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教室内部和户外活动场所两个方面,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才能使得孩子们在幼儿园当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教室内部是幼儿每天时间内所处最长的场所,大部分的日常学习和活动都是在教室中进行开展的,所以温馨舒适、安全的教室环境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幼教老师以及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对如何营造良好的室内学习环境进行全面考虑,结合幼儿园现有条件划分不同的空间区域,同时对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个性装修和科学布局,以供孩子们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户外活动锻炼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样十分重要,加强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个方面就是安排好幼儿户外环境场所,确定户外场所的布局和活动器材的摆放安置、活动场所适应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参加活动的孩子们的数量以及必备的安全措施等事宜。总之,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成长关系密切,需要高度重视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工作。
2、提高幼教老师综合素质
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基础要素就是幼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这直接影响到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幼教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才能较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管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水平与教学建设水平和实施成效密切相关,幼儿园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对幼教老师的培训,从而提高幼教老师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对幼教老师的日常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幼教老师的科学文化素养,这也是全方位加强幼儿园教学管理革新发展的客观需要;二是引进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借鉴成熟的教学研究成果,转变幼教老师的教学管理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与其他幼教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并且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议,通过多种渠道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
3、创新教学管理考核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科研管理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不仅要建立健全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制度,还要对教学管理考核机制进行科学有效地创新和发展,从而不断增强和提高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各项功能。幼儿园教学管理者必须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适应现阶段幼儿园教学管理的新模式,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评价激励机制,尽一切努力来引导和调动幼教工作者的教学管理积极性。幼儿园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幼儿园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加强幼儿园教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科研探讨活动加深了幼教老师的沟通和工作经验的交流分享,这对于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多视角全方位加强幼儿园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核心就是教学管理内容,二十一世纪的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幼儿园教学管理模式,同时要对教学手段和管理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使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需要幼儿园教学管理者从不同角度考虑如何全方位地加强幼儿园教学管理,从而保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质量,使孩子们可以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学到知识,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教学管理特色报告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学管理特色报告
(提纲)
一、确定“能做、会教、善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李潇负责)
(一)理清“能做、会教、善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
(二)按照“能做、会教、善学”目标的需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探索构建适合职师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李潇容华负责)
(一)广泛建立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
1、校内基地建设情况;(红波副院长负责提供材料)
2、校外基地建设情况;(李潇负责)
(二)加大学生的实践、实训教学力度;
1、到相关企业进行实操教学(观光酒店等)(容华提供材料;次数、时间、人次等);
2、学生平时到企业实训(容华提供材料;次数、时间、人次等))
(三)加强考证培训;(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提供材料)
(四)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
三、探索校校合作办学的学科、专业建设新路子(李潇负责提供材料)
四、课程建设(各教研室主任提供材料)
五、依托职业教育科研,促进职师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陶波提供材料)
六、教学、学工工作密切配合,共育职师人才(该部分烦请伍副书记提供材料)
1、入学教育(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体验,包括各专业到何企业、人次、时间等)
2、飞扬职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情况;
3、创新杯、大学生创新课题立项情况等。
第五篇:强化办学特色 推进内涵发展
强化办学特色
推进内涵发展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好!
2010—2011学,是我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年。办学资金相对匮乏、生源数量明显不足、生源质量大幅下降等一系列因素严重制约着学校发展,使学校面临生存的困境。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风雨同舟,共度难关,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拼搏,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及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学校声誉有了较大提升,拓宽了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现将本学学校开展的工作向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以管理工作为突破点,从根本上扭转学校工作的被动局面。
在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总有一种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着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学校工作也不例外。这种主要矛盾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诸多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要扭转学校工作的被动局面,就要找到这一根本问题,并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在我们二中,造成学校声誉连年下降、办学路子越来越窄的根本问题,不是生源质量的下降,也不是高考升学人数的减少,而是我们学校管理工作的混乱。因此,从根本上扭转学校工作被动局面的突破点只能是强化管理工作。
为了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我们分别落实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者,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我们制订了《单县二中考勤制度》《单县二中教职工请假制度》、《领导干部督查值班制度》、《单县二中教职工量化考评方案》等,为教职工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据。教师工作状态的优劣,学生最有发言权,据此,我们还健全了教师满意度测评制度,并在本学年进行了两次教师满意度测评。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使我校教师队伍的管理上了一个台阶。
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怎样的素质、修养,最能直接反应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对学生的管理体现为对学生学习上的管理和生活上的管理。在学习上,我们加强了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这些具体细致的工作,课堂教学要求得到认真落实, 课堂教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秩序明显改善,迟到、早退的现象不见了,上课随意外出的现象杜绝了,课堂上闹哄哄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学生的自习课秩序井然了。对学生生活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习惯养成、素养提高的重要保障。为了强化对学生生活的管理,我们加强了学生宿舍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了午休、晚修检查制度,实行班主任陪宿制度,对学生的就餐等日常生活细节管理也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这些管理措施的落实,为我校下一步实行封闭式管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加强对校园的管理。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校容校貌直观地体现着一个学校形象的优劣。环境育人,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加强校园管理,我们从门岗入手,严格管理,重塑一个展示二中良好形象的窗口;我们实行了学生轮流值周制度,既让学生在值周中得到参与学校管理的锻炼,又使校园环境得到彻底的改观;我们还克服了资金短缺的困难,对校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美化,对学校的一些影响校容校貌的建筑做了一些适度的整修。
管理工作的加强,使我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为彻底扭转学校工作的被动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高三工作为着力点,探索拓宽学校发展空间的新途径。
教育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高三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三能否在2011年高考中打一个翻身仗,直接关系着我们学校扭转被动局面的工作目标是否初见成效,直接关系着我们学校在探索新的发展途径方面是否取得一定进展。
学年伊始,学校领导班子就定下了“举全校之力、集全员之智”支持高三工作,积极动员协调全校各处室全力服务高三,工作重心向高三倾斜。在高三具体工作中,韩书记、秀堂主任、孟然主任等一班人,带领高三全体人员,凝心聚力、团结协调,从大处着想,从小事抓起,对各项工作抓得细,抓得实,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查不足,摆问题,强措施,求实效,动员全体高三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使高三的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展开。他们强化集体备课;深化对考纲、考试说明研究,准确把握复习方向;细化考题研究,把握高考趋势;加强训练,注重规范,向训练要成绩,向规范要分数;进一步落实有效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硬化管理,切实树立管理增效意识。他们咬定目标不放松,消除畏难情绪,不气馁,不懈怠,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敢拼敢博,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出计谋,真正体现出了事事为学校发展着想,时时为学校发展尽力的工作精神。耕耘总有收获,付出就有回报。高三在抓好文化课考生的同时,大力开展艺、体特色生的培养,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新路子。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战,我校2011年高考成绩有了重大突破:本科上线共达278人,其中体育考生上线10人,实际录取6人;书法考生上线12人,实际录取6人;摄影考生上线27人,实际录取6人;文管考生上线63人,实际录取40人;美术考生上线147人,实际录取120人;截止到目前,今年我校高考本科录取人数已达180多人,最终本科突破200人大关,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我们充满期待。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高三全体教师辛勤耕耘、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突出特色办学的一大成果。成绩增长了我们振兴二中的信心和决心,拓宽了学校发展的空间,同时,令人鼓舞的收获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二中要振兴,就要走发展特色教育的新途径,这一发展战略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不会改变,而且,我们还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探索二中发展的新思路!
三、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奠定二中长远发展的基石。
一个学校是否具有一支作风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领导团队和师资队伍,直接关系着一个学校能否稳定持续发展,是否能够长期保持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制定本学年工作计划时,我们就把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列为工作的重心之一。
(一)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着重强化了领导队伍作风建设。圣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必须自身作风正、形象好、有威信,才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在本学年第二学期的工作要点中,我们反复强调全体领导干部及年级管委会成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把“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领导干部工作重心要下移,要走出办公室,走近教师、走近学生、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要虚心听取师生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要真诚帮助师生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要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维护教职工切身利益;只有校长心里装着教师,教师心里才能装着学生;领导干部工作中要亲历亲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干,干给大家看,同时又要敢于管理、勇于担责,勤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我校广大领导干部积极响应、落实学校关于强化作风建设的工作精神,使工作作风有了较大改观。我们实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学校规定:领导干部要“深入课堂,参与教学研究,常听课,会评课,进的课堂,说出名堂”。中层以上干部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有的同志一周听课达十几节,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又密切了干群关系,了解了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想法。在常规管理上,我校认真落实校级领导全天值班和巡查制度,做到天天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对领导干部队伍做了适当调整与充实,对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重新予以明确,使所有的干部都能够明确职责,明确任务,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努力方向。由于上述措施的落实,学校全体干部都能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开拓创新、乐于奉献,使学校工作井井有条,在教职工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鼓励教师强化学习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积极引导教师深化对新时期的教育、新时期的教师职业的认识,使之真正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并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和岗位培训,为教师参加这类培训活动创造和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促使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自我进修,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个人的专业化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好坏、业务水平的高低事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我校青年教师多,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年里,学校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搭台子、压担子、出点子、树样子,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各年级、各学科的公开课,观摩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一系列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帮助他们早日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本学年,学校共安排48节校级公开课和示范课,举行了青年教师汇报课,开展了教坛新秀评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活动,鼓励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的成长主要表现为教学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教科研能力的不断增强。为此,学校大力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活动,大力支持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本,我校有一位老师获得省优质课二等奖,有8位老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14位教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10位教师被评为县教学能手,4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县教坛精英和县师德标兵。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本我校共有22位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2篇。这些成绩,充分说明了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在这一学年里是卓有成效的。
4、积极优化、充实教师队伍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发展,我们的教师队伍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为了使我校的师资队伍能够跟上时代大潮和我校发展的新形势,在这一年里我们对师资队伍进行了优化和充实。动员了一批年老、多病的老教师内退,从外校选择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调入我校,并在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应届硕士毕业生中招聘25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6人,硕士研究生9人,为我校师资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我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为我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师资基础。
四、强化教学常规落实,推动学校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教学常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教学常规的落实是推动学校工作全面有序展开的基本前提。在本学期的工作要点中我们提出:“全体教师要自觉遵守教学常规、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教务处要加大教学常规的检查力度,做好‘五查’工作,即:查备课笔记、查集体备课记录、查听课记录、查学习笔记、查作业批阅。对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并将检查情况作为教师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一年来的工作证明我们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落实教学常规具体体现在对集体备课制度的坚持上。一年来,我们较好地坚持并完善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发挥备课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做到优势互补,提高全体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把集体备课与听评课有机结合起来,在听评课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就是教研的课题,将其纳入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的范围,真正实现了教研服务于教学的要求与目标。
落实教学常规具体体现在对听评课制度的坚持上。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要求不代课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5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代课的中层领导和年级管委会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5年教龄以上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 特别提出教龄不足3年的青年教师和第一年上高三的教师,要坚持先听课再上课,不听课不上课。各教研组要认真做好听课后的评课反思,通过听课、评课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听评课制度的深入开展,为教研提供了最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不仅为教学常规的深入落实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而且也对教学常规的全面落实起到督促和推动作用。
落实教学常规具体体现在继续加强作业教学管理上。一年来,我们继续加强作业教学管理,做到“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本学期出台的《单县二中作业教学规范化要求》,针对作业教学的内容、作业教学的量度、作业的批改、作业纠错功能的落实等诸多方面做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对我们细化作业教学、用好错题、思考错处、探究错因、及时指导学生纠错、注重纠错实效等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落实教学常规还具体体现在对有效课堂的探索上。根据《单县二中课堂教学新定位》中“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立足学情、立足基础、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指导原则,我们大力提倡有效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改变现状必须结合校情,根据我校生源基础的现状,我们强调重视课堂效率,深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不搞华而不实的东西,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现在一些时髦的提法是“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不盲目跟风,我们坚决反对“低效课堂”,坚决杜绝“无效课堂”,进而努力打造“有效课堂”。灵活运用教学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是我们目前落实教学常规的重点之一。
对教学常规的强化落实,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行为,做到课堂教学有序,基本杜绝了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和课堂教学组织的无序性,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
五、积极参加、举办、承办各种活动,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加强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既为了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也为了加强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一年来我们积极参加、举办、承办了各级各类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丰富广大师生的精神生活,在活动中宣传二中,为二中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年里,我校先后组织参加了省第二十五届中学生科技创新赛、市中学生排球赛、县青少年“辉煌六十年”征文演讲比赛、县教工篮球、排球和全县老干部歌咏比赛等,共有130余名师生在上述各项比赛中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为二中争了光、添了彩。也是在这一年里,我们先后成功承办了全县教育系统乒乓球大奖赛和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赢得上级领导的赞赏和社会各界好评。
各位老师,2010—2011学年,是我校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步走出困境,重塑学校形象的重要一年。这一年里,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使我校得以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进步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我们要认真寻找自身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努力转变观念,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二中历史性的突破。我坚信,我们的二中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和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来回报社会、回报各级领导对我校的厚爱。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