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简介
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简介
缘起沿革
1986年,为提高教师地位,扩大教师影响,促进教师待遇改善和教师队伍中突出问题的解决,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的李鹏同志提议,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法定简称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
向来重视教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自荐担任首任理事长。王震去世后,理事长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同志担任。霍英东、马万祺、王军、柳斌等社会名流及教育部多位领导都曾任副理事长、秘书长等职。
基金会成立以来,历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基金会理事,关心基金会的建设和发展。
国务院颁布《基金会管理条例》后,根据《条例》规定,基金会制定了新的章程,组建了新的理事会,于2006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完成了注册登记。
基金会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金会秘书处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司局级机构负责基金会日常事务,现任秘书长为杨春茂同志。
奖励性质
199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奖励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授予荣誉称号。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向依法成立的奖励教师的基金组织捐助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
l998年1月8日,原国家教委依据《教师法》的上述规定,制定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奖励‘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全国教育工会、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统一组织领导。”
上述法律法规把单纯从尊师重教角度实施的教师奖励工作,规范、强化为依法实施的政府奖。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依法明确为参与实施政府奖的组织领导机构。
作用影响
自l986年国家建立教师奖励制度和成立基金会以来,共支出奖金和组织奖励性活动经费近亿元,奖励了近5万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全国模范教师。组织了数十次全国性的奖励性质的教师考察、参观、讲学等活动,参加教师约2万余人。资助了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中出现的特殊困难。
在基金会的影响和示范推动下,全国大多数省及一些地(市)县依法相继成立了类似的基金会,拥有基金50多亿元。
基金会成立以来,通过奖励教师,开展教师奖励性质的活动,资助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等,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奖励基金所具有的政府奖性质,其它奖励形式难以替代,规格高,影响大,为全社会所关注。
改革发展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教师奖励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奖励重点由以前的提高教师地位,扩大教师影响,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中突出问题的解决转向重奖、少奖贡献突出的教师,重点奖励在农村和边远贫困
地区工作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教师奖励在加强中国农村教育中的导向作用。
(二)改革基金募集办法。根据国家关于向教育捐赠可减免税的有关规定,研究新的募集办法,增设专项奖励基金,扩大社会捐赠途径,多渠道增加基金数量,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就是其一。
(三)扩大基金的使用功能,除奖励教师外,使基金能够为教育战线的突发事件、教师的特殊需求提供资助,对一些意义重大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提供经费支持。
(四)成立“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顾问委员会”,聘请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我会担任理事的知名人士以及热心教育事业、有社会影响的杰出人士任顾问。
“集八方之力襄赞教育,以奖励和资助这一特殊激励机制为教师队伍建设作贡献”,是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的核心理念。
有教育部、民政部的领导,有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定能再创辉煌!
愿千古红烛永照人间路,助百年桃李长开天下春!
第二篇: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文件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文件
沪教奖基[2009]第005号
关于2009年上海市园丁奖评选奖励工作的实施意见
自1988年以来,本市已开展了十次市园丁奖评选奖励活动,这对于提高中小学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升师资质量,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根据国家教育部评选全国优秀教师工作的统一部署,经市教委、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研究,决定今年教师节表彰一批获“上海市园丁奖”的优秀教师。现对2009年上海市园丁奖评选奖励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奖励名额与分配原则
2009年上海市园丁奖的奖励名额约为1000名。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市教委关于加强教师教育工作,尤其是提升郊区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实施远郊区县薄弱学校师资队伍提高工程的要求,本次奖励名额分配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专任教师占绝大多数的原则,要注意奖励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表率的教师和长期坚持在农村边远地区辛勤耕耘的教师,以及在学校德育工作和人事人才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育工作者。2009年市园丁奖名额分配要向郊区边远地区学校倾斜,崇明、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6个区县按教职工总数的6‰,其他区按5‰下达。其中,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的名额全市260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包括学校校长及其他人员的奖励名额控制在奖励总名额的15%,全市140名左右。学校教育人事人才管理人员的奖励名额,按学校数的2%另 行下达。奖励名额统一分配到区县教育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区县教育局和有关主管部门不直接将名额分配至各学校或基层单位。
二、评选范围、对象与条件
1、评选范围与对象
2009年上海市园丁奖评选范围与对象为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含工读学校)、校外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市教委直属教育单位、经市教委备案的民办学校、教师进修院校和中专校、技工学校、独立建制的成人教育中初等学校、市属厂矿企业及其他部门办的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的教职工。
2、评选条件
上海市园丁奖评选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和本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奖励工作的有关规定精神进行。凡市园丁奖获得者,必须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模范地履行教师职责,努力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光荣形象,从事教育工作5年以上,并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端正,敬业爱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方面有显著成绩。
②认真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积极投身课程教材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严谨治学,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带头作用,并作出显著成绩。
③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并积极推广和运用科研成果,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以及办学效益方面作出显著成绩。
④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管理、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育资源开发、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后勤服务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人事人才工作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实践,并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⑤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德育工作者的评选条件可参照市教委2009年评选表彰通知中《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评选标准》。
三、评选原则及办法
1、上海市园丁奖评选必须按照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好中选优、宁缺不滥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健全以重贡献、重能力、重实绩为主的组织推荐和群众互荐相结合的评优机制。
2、各区县教育局要组织各校向全体教职工公布评选实施意见,公开奖励名额和评选范围、条件、程序及评选结果,增强透明度,确保评选工作顺利进行。
3、各学校根据评选条件,可采取领导提名、部门推荐或群众互荐的方法推出候选人。候选人所在学校核实情况后,公布候选人事迹并听取意见,然后确定上报人选,并提交组织推荐意见和群众意见的书面记录材料上报区县教育局评选办。区县教育局评选办审核材料后,组成由党政工青妇和基金会负责人参加的评委会,确定人选,经主管领导审定,并在其所在单位张榜公示一周后,报市评选办。
4、参评人员一般逐级升层,原则上不跳级。市园丁奖获得者应从区县园丁奖和市教委的单项奖及相应的称号获得者中产生。对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确有突出表现和贡献,特别是在师德和职业道德方面起到表率和楷模的人员也可破格参评,但须由区县教育局评选办报市评选办核定。破格获奖人员总数不得超过区县获奖名额的10%。
5、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的市园丁奖评选依照上述原则和办法进行。
四、评选工作组织领导
评选市园丁奖是本市教育系统2009年表彰奖励优秀教师的主要活动之一。市园丁奖评选工作在市教委统一领导下,组成由市教委、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市教育工会参加的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区县教育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好评选奖励的各项具体工作。
市属中专校、非教育部门办的成人教育中初等学校和市技工学校,由市教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负责名额核定、评选审核、协调平衡工作。具体获奖者审核把关由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
五、审批程序与奖励形式
1、获奖名单由区县教育局及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评选的原则负责审核,并将评审结果报市评选办公室,经市评选办综合平衡、复审同意后,送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2、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由主办单位向获奖者颁发上海市园丁奖荣誉证书并给予奖励。
六、评选工作中要注意和强调的几个问题
1、按照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的宗旨和奖励先进的目的,市园丁奖评选要坚持广泛性与代表性相结合,更要注重先进性,使评选奖励更好地发挥发扬先进、激励广大教师的作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要创新评选方法,注重评选过程。可通过论坛、演讲、展示等形式把评选过程作为学习、弘扬先进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评选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加强对获奖教师先进思想和事迹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优秀教师的荣誉感和社会知晓度。
3、要重视对作出优异成绩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奖励,各区县教育局及有关主管部门在上报获市园丁奖的人选时,小学30岁以下、中学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教师原则上不应低于奖励总名额的15%。特别要注重表彰在落实课程教材改革任务、实施素质教育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教育教学取得明显成效的优秀青年教师。
4、上次获市园丁奖的人员本次评选申报者,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新的突出的成绩。对辛勤耕耘在郊区边远地区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各区县教育局要按市里下达的奖励名额数上报。
5、市园丁奖评选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各区县教育局和有关主管部门要领导亲自负责,精心安排,加强检查,各学校和基层单位要认真做好推荐、核实、申报等工作,切忌草率从事和弄虚作假。市、区县评选办公室对评审程序或被推荐人情况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经抽样检查或群众举报,发现有弄虚作假或不符合条件的现象,应及时给予处理。
七、评选工作日程安排
5月下旬:市教委、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统一部署2009 年评选奖励工作,下达表彰名额。
6月中旬:各区县教育局和有关主管部门上报评选工作机构组成人员和日常工作联系人名单及联系电话。
6月下旬:市、区县评选办组织检查。
7月20日前:各区县教育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将市园丁奖评选工作综合情况和获奖人选的申报材料、市园丁奖登记册(包括电子表格),一式三份,加盖公章后送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秘书处。
7月下旬:市评选办将市园丁奖评选的综合情况向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
2009年5月31日
第三篇:中国初保基金会简介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简介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是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发起创办,以资助和发展基层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初级卫生保健事业为宗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组织。基金会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同志的亲切关怀以及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1996年12月30日经民政部批准成立。基金会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办,卫生部业务主管。基金会首任理事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名誉主席卢嘉锡同志。2005年4月,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蒋正华同志担任理事长、法定代表人。2011年6月25日,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农工党中央驻会副主席汪纪戎担任理事长兼法定代表人。
健康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受到当今世界广泛关注。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卫生组织就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并指出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关键。中国政府对此作出庄严承诺。所谓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享有的,人民群众和政府能够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中国政府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事业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制订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尚属发展中国家,政府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基金会的主要任务是,呼吁和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中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为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逐步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争取道义、资金和物质上的支持。
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农工民主党中央、卫生部、文化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邮政局等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2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推出了为期十年的大型公益活动—“中国健康扶贫工程”,旨在通过开展系列化公益服务项目,推动中国基层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居民的健康差距,改善弱势人群的生存质量。截至2008年底,我会开展的“社区疾病防治”、“基层卫生管理和业务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等公益项目已覆盖全国29省,100余地市,800余县(市)区;惠泽人口6000余万人;实现公益规模10多亿元人民币。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建立严格的资金募集、管理和使用制度,合理、规范、科学、有效地开展公益活动,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四篇:基金会简介
基金会简介
本基金会的名称是内蒙古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金会。英文译名为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Foundation for Inner Mongolia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缩写为:PDFIMTCH。本基金会是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和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发起的省级非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的宗旨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保护与发展蒙古族传承文化,促进蒙古学发展,提高内蒙古知名度,提高国家的国际学术地位,提倡国内国际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为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服务。本基金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本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200万元,来源于捐赠。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业务主管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本基金会的会址为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区四卫路2号)。
基金会组织机构及其负责人
基金会荣誉会长:
雷·额尔德尼 自治区人大常务副主任
刘新乐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
娜 仁 内蒙古政协副主席
基金
会
名
誉
会
长
:
阿迪雅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共内蒙古党委统战部副部长 曹中建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 朝戈金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 毕力夫 中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明 锐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文
化
厅
副
厅
长
包崇明 鄂尔多斯市副市长
名誉理事长: 王建华 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监事会主席: 夏 日 全国政协十届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 陈瑞清 全国政协十届委员、内蒙古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监 事: 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捐赠单位委派,共3人。理
事
会
:
理 事 长:郝力维(伊拉图)内蒙古新科蒙古文化信息研究中心理事长 鄂尔多斯旅游文化艺术品有
限副理事长:
金 峰 廉 信
李星宇
闫·那音太
侯 波 监
秘 书 长:
奇·呼毕斯哈拉图 副秘书长:
其其格花 召·呼毕斯哈图 谢永梅 理 事
:丁新民
马庆生
巴义尔
云 峰
包明德
永儒布
吉日嘎拉图 吉尔格楞
吴占有
纳 森
公
司
总
经
理
全国政协九届委员、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员、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退休教授
内蒙古文化厅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作词
鄂尔多斯市丰田4S店董事长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教育局局长 鄂尔多斯旅游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艺术总内蒙古新科蒙古文化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鄂尔多斯旅游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蒙古文化信息研究中心
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职业中学副校长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室研究所副教授、博士(按
姓
氏
笔
画
排
列)
鄂尔多斯市东方路桥集团董事长
内蒙古文史研究馆业务处处长
民族画报社主任记者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社长、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
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局老干处
成吉思汗陵管委会主任
腾格里塔拉艺术总监 著名画家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研究员
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新闻编辑部主任
内蒙古新科
克 明
中央电视台著名词曲作家 那仁巴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退休教授
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副会长
李兴武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特职教授、中国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会会长 其木德·道尔吉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学院院长 奇禄义
内蒙政联投资集团董事长 周宝峰
(兼法律顾问)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 胡雪峰
北京雍和宫副主持 哈斯朝鲁
蒙语专科学院副校长 秦戈尔
内蒙古自治区总教头服务中心 温·达瓦
北京雍和宫管理处副主任 朝 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 斯琴毕力格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副研究员 路 旺
内蒙古阿拉善盟云峰道桥集团公司董事长 赛吉拉夫 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科研处处长
内蒙古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金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基金会的名称是内蒙古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基金会。英文译名为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Foundation for Inner Mongolia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缩写为:PDFIMTCH。
第二条 本基金会是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和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发起的省级非公募基金会。
第三条 本基金会的宗旨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保护与发展蒙古族传承文化,促进蒙古学发展,提高内蒙古知名度,提高国家的国际学术地位,提倡国内国际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为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服务。本基金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
第四条 本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200万元,来源于捐赠。
第五条 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业务主管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第六条 本基金会的会址为 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区四卫路2号)。
第二章 业务范围 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一)募集、管理和使用基金;
(二)接受国内外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赠;
(三)挖掘、抢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四)资助培养奖励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和民族文艺拔尖人才;
(五)开展影视、音像、多媒体传媒、编辑出版、教学培训、海内外学术交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大型专题文艺表演等相关系列文化传播活动;
(六)法律、法规允许的其它相关活动。
第三章 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八条 本基金会由5--25名理事组成理事会。
本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5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九条 理事的资格:
(一)认同本基金会的宗旨、目标、并志愿服务于理事会;
(二)具有在某一领域从事研究或管理工作的经历、拥有较好的个人声望;
(三)具有较强的公共利益责任意识,能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独立、客观、谨慎的参与议事决策;
(四)具有较强的议事决策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第十条 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由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捐赠人、发起人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
(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业务主管单位、理事会、主要捐赠人共同提名候选人并组织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
(三)罢免、增补理事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四)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第十一条 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享受本基金会的选举、被选举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基金会举办的活动;
(三)对本基金会工作的批评、监督和建议权;
(四)遵守本基金会章程,维护本基金会合法权益;
(五)执行本基金会决议;
(六)完成本基金会交办的工作;
(七)向本基金会反映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第十二条 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四)收支预算及决算审定;
(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七)决定由理事长提名的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听取、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
(九)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1~2次会议。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如有1/3理事提议,必须召开理事会会议。如理事长不能召集,提议副理事长或理事可推选召集人。
召开理事会会议,理事长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体理事、监事。
第十四条 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表决,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
(四)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第十五条 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当场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基金会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 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第十六条 本基金会设监事5~7名。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第十七条 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会人员不得任监事。第十八条 监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监事由主要捐赠人、业务主管单位分别选派;
(二)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选派;
(三)监事的变更依照其产生程序。第十九条 监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监事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
(二)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三)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忠实履行职责。
第二十条 在本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监事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
第二十一条 本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基金会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第二十二条 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从理事中选举产生。第二十三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二)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秘书长为专职。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一)属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
(二)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四)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
第二十五条 担任本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以及外国人,每年在中国内地居留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第二十六条 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超届连任的,须经理事会特殊程序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七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为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中国内地居民担任。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间,基金会发生违反《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的行为,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基金会发生违法行为或基金会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在副理事长的协助下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审核由秘书长提交理事会讨论的重大活动计划;
(四)代表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
(五)审核由秘书长提交的收支预算和决算报告;
(六)协调各机构开展工作;
(七)提议聘任或解聘副秘书长,由理事会决定;
(八)提议聘任或解聘机构主要负责人,由理事会决定。
本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在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长在副秘书长的协助下行使下列职权:
(一)负责基金会日常运转,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向理事会提出基金会重大活动计划建议;
(三)提出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四)拟订基金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报经理事会审批;
(五)提出收支预算和决算报告;
(六)对基金会本工作提出总结报告,并对下一的主要工作提出建议;
(七)决定各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聘用;
(八)提议聘任或解聘财会人员,由理事会决定;
(九)本基金会目前设办公室和联络部,办公室由秘书长、副秘书长兼管,联络部由副理事长负责。
第四章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 本基金会为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其收入来源于:
(一)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自愿捐赠;
(二)利息收益;
(三)政府的资助、拨款或由政府委托管理的资金;
(四)其他合法收入。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接受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时,向社会公布募得资金后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重大募捐活动报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备案。本基金会组织募捐,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摊派及变相摊派。
第三十条 本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一条 本基金会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财产;捐赠协议明确了具体使用方式的捐赠,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
接受捐赠的物资无法用于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捐赠目的。
第三十二条 本基金会财产主要用于:
(一)抢救、挖掘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搜集、收购民族文物文献图书资料;
(三)修复信教群众要求的并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的佛教寺院和萨满教遗址;
(四)培养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和民族文艺拔尖人才;
(五)建立民间民族历史文化传播基地、蒙古学信息库、蒙古学网站;
(六)组织编辑出版蒙古学《文献库》、《普及读物》、《少儿读物》和《学术动态》;
(七)抢救出版年老或已故蒙古学学者的名著;
(八)对蒙古学研究、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给予奖励或赠送文献图书资料;
(九)支持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三小少数民族的文化研究;
(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召开国内国际蒙古学及佛学研讨会;
(十一)资助符合本章程宗旨和业务范围的其它活动;
(十二)基金会的日常运转、管理及筹资费用;
(十三)理事会通过的其它费用。
第三十三条 本基金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是指:
(一)在国内外接受500万元(含)以上的募捐活动;
(二)对外投资额500万元(含)以上的投资活动。
第三十四条 本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第三十五条 本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第三十六条 本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所开展的公益资助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第三十七条 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会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
本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基金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
第三十八条 本基金会可以与受助人签订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式。
本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受助人未按协议约定使用资助或者有其他违反协议情形的,本基金会有权解除资助协议。
第三十九条 本基金会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基金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
第四十条 本基金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一条 本基金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每年3月31日前,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上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决算;
(二)本业务计划及经费收支预算;
(三)财产清册(当捐赠者名册及有关资料)。
第四十二条 本基金会进行年检、换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应当进行财务审计。
第四十二条 本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检查。
第四十四条 本基金会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检查后,将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第五章 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
第四十五条 本基金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基金会发生分立、合并的;
第四十六条 本基金会终止,应在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15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四十七条 本基金会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本基金会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八条 本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通过以下方式用于公益目的:
(一)捐赠给与本基金会宗旨相关的其他社会公益组织;
(二)直接交给登记管理机关,由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国家规定处分。
无法按照上述方式处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捐赠给与本基金会性质、宗旨相同的社会公益组织,并向社会公告。第六章 章程修改
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章程经2008年7月20日理事会表决通过。第五十一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理事会。
第五十二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第五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简介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简介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是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领导下的为全国老年人服务的民间慈善组织,是独立的社会法人。它的前身是中国老年基金会,成立于1986年5月。第二届理事会于2003年10月选举产生。本届理事会于2009年1月15日选举产生,理事长由民政部原副部长、第二届理事长李宝库连任。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行动宗旨是:“孝行天下,共建和谐”。基金会以老年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并呼吁社会共同尊重、关心和帮助老年人。基金会的工作任务是:以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中心,以为健康的老年人锦上添花、为有困难的老年人雪中送炭为重点,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2007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在民政部首次进行的基金会评估工作中,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被评为4A等级的基金会。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主要业务范围是:
一、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接受海内外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的捐赠。建立、管理和使用用于支持和发展中国老龄事业的各项基金。
二、根据社会发展和老年群体的需求,创办和资助老年社会福利、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等项目。投资设立或合作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爱心护理院、老年病医院、老年大学、老年人才交流中心、老年艺术团等企业和民办非企业机构。
三、组织开展和资助开展推动老龄事业发展、有益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各项活动。
四、资助城乡特困老人。
五、奖励为老龄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老年杰出人物和优秀人才。
六、开展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友好团体和人士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筹集善款,为老年人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和善事。六年中,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中国老年艺术团《红叶风采》文艺晚会”、“爱心护理工程”、“东方银龄远程教育普及工程”和“老年心理关爱工程”等品牌,并先后建立了19个专项基金。通过各项活动的广泛开展,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老年人的心中。具体是:
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从2003年开始,基金会承办了由全国老龄办、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七部门联合主办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并于2004年、2006年和2008年先后三次举办了评选全国敬老模范的活动。三届共评出“中华孝亲敬老楷模”30名,“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116名,“孝亲敬老之星”7939名。“敬老好文章”242篇和“主题教育优秀组织者”133名。为使中华孝道深入人心,编辑出版了《中国敬老故事精华》和《中华孝道故事》等书籍,印数达近百万册,赠送大中小学校和基层社区群众,倡导广大青少年“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当敬老人”;编排了讴歌母爱的话剧《疯娘》,在全国24个省区市演出140多场,观众达30万人;开展孝心进社区活动,为社区配送敬老书籍、健康资料、康复教材,使全国2000多个社区、200多万名老年人受益;还通过撰写《敬老心语》、创作适合少年儿童歌唱的《孝亲敬老歌》、在海内外举办孝道论坛和专题讲座等,大力弘扬中华孝道。
二、倡导并积极推动实施“爱心护理工程”,为我国养老服务业探索新路子。为应对城市高龄老人护理面临的困难,基金会理事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李宝库联合40多名政协委员向国务院建议实施以养医结合和临终关怀为核心的“爱心护理工程”。这个建议得到了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作出批示,并将“爱心护理工程”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为贯彻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和总理批示精神,基金会积极推动“爱心护理工程”的实施,目标是先在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都搞一个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基金会及时制定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工作规程》,对其服务宗旨、做法、运行机制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为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护理人员,基金会与香港理工大学、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培训班;与江苏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民政学校、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等单位合作,建立了“爱心护理工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爱心护理工程研究发展中心”。受民政部委托,基金会每年都要召开“爱心护理工程”工作会议。2008年,基金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爱心护理院院长、护士长和护理员分别授予“敬老功臣杯”、“敬老奉献杯”和“敬老服务杯”,以树立榜样,激励先进。目前,“爱心护理工程”已在全国27个省(区、市)、80多个大中城市迅速开展起来,参加的爱心护理院已达到200家。
三、积极组织全国性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满足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老龄办的指导下,代管“中国老年艺术团”,推出了《红叶风采》独特的老年艺术品牌。自2003年开始,每年的重阳节期间,中国老年艺术团都将一台主题鲜明,展示当代老年人风貌的《红叶风采》大型文艺晚会奉献给广大观众。节目全部来自基层。艺术团的保留节目唐山皮影舞蹈《俏夕阳》,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选出的最佳节目之一。
中国老年艺术团除在国内演出之外,还先后到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匈牙利以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和演出。艺术团的成功演出,极大地推动了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近年来,基金会把每周日几千老年人在景山公园大唱革命歌曲的“景山现象”介绍给全国各地,推动了全国群众性老年歌咏活动的开展。2004年,基金会在全国老龄办、广电总局、全国妇联等11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举办了以“最佳健康”、“最佳才艺”、“最佳时尚”等为内容的“珍奥杯全国银龄美大赛”活动。共有6000多名各民族老年人参加,81名老年人获奖。之后,又分别举办了主题为“和谐、绿色、健康、生命”的第一届中老年书画艺术大赛;由老红军、老将军、老专家、老劳模等参加的“迎新春—遐龄风采团拜会”,成立了“给后代留下一本书”编委会,积极创造条件,为老同志编辑出版了21部对后代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
四、多方筹集善款,尽最大努力为老年人办实事。基金会先后建立了“爱心护理基金”、“贫困老人援助基金”、“老年健康基金”、“慈航基金”和“国际发展事业基金”等19个专项基金。所筹款物,遵照捐赠者的意愿,及时地送到了老年人手中。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基金会迅速承担起募捐援助灾区孤寡老人的责任。在北京举办了“心系抗震灾区·情系孤寡老人”慈善认养捐赠仪式。全国各地39家护理院积极报名认养地震中失去儿女的孤老,并愿为他们养老送终。全国各地老年基金会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上千万元,捐书画作品600多余幅。同时,基金会还先后向甘肃庆阳、安徽六安、四川绵阳和宁夏、广西等20多个省(区、市)贫困地区的老年人捐赠了资金、棉被、衣物和药物等
我会开展了“东方银龄普及教育工程”,通过网络使老年人在当地就能学习到高水平、高质量的老年课程。我们还把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作为重点工作,从2008年起,每年召开一次全国老年心理关爱研讨会,并先后在南京、北京成立了老年人心理关爱研究基地。
卓有成效的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上级领导机关的充分肯定,获得了社会以及海内外人士的称赞与支持,也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欢迎。
新一届理事会的成立,站在了基金会发展的新起点。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筹募资金的新路子,加强基金会实力;进一步扎实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参与老龄事业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扩大国内外交流,积极稳定地拓宽合作渠道;进一步贴近老人,深入基层,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公信力,跃上工作新台阶,为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