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是学生的镜子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油田教育中心第三小学吕兵
虽然做一名教师已经二十年了,但每每谈到“师德”时,都不免惊醒端坐,如芒刺在背,不敢有些许懈怠。二十年来,我愈发地感到这一词语的深重,师德——她赋于教师一个神圣的使命。
不断地扪心自问,总觉得没有比“良心如枕”来形容教师的境界更为恰当的了。清白的良心如同一方温柔的枕头,陪伴我们教书,育人„„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方包含情感的空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他们时时将老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的成长标尺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就成为他们争相模仿的对象。高尚而富于魅力的教师人格是学生模仿学习的生动榜样,性格懦弱的孩子能从教师身上学会勇敢坚韧;脾气急躁的孩子能从教师身上学会忍耐自制;自由散漫的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学会执著敬业;孤僻封闭的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学会乐观开朗„„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纯洁的镜子,教师的言行随时随地地照在他们心灵的镜子上,留下抹不去的印记。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事的重要参照物,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多不能代替的一种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在教育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感悟到了教师示范作用的魅力。几年前,我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我发现班级纪律不尽人意,于是在开学第二周上课铃声响后,我故意在教室外站了一分钟,并站在学生看不到我的地方,而我却能把学生上课铃声响以后的所作所为看个明明白白。我以此为据,对学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但当我再次去上课时,发现情况并没有太大的的改观。正正在我苦苦寻找教育良策的时候,我在《人民教育》上看到了大连市甘中小区周水子小学办学经验的文章,他们成功的办学经验中有这么一条——构建教师成长的动力机制,而他们工作的切入点之一,居然是要求每位教师“站预铃”,任课教师必须在课前两分钟站到教室门口,等候上课。每到上课前,不用督促,教师们都整整齐齐站在自己的教室门口,就象等候发车的列车员。
读后我如获之宝,第二天上课前我早早来到教室,挨个儿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铃声响时,同学们已作好了上课的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那一堂课,师生之间的交流甭提有多默契啦!
初次尝试,便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我如法炮制,结果每一堂课都让我充满了好心情!我终于体会到了“站预铃”所包含的教育内涵!我们常说,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我们要求学生课前要及时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而做教师的如果总是踏着铃声匆匆走进教室,甚至铃声响后才能到达自己的岗位,这又何能做学生的表率呢?
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会则从,其身不正,虽会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二十年来,我钟爱自己的事业,我热爱自己的学生。我不断的对自己说:“当一名小学教师,只有耐得住寂寞与清贫,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因为有了这种爱,我便拥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孩子们真诚的感情;拥有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礼物——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拥有了世界上最不容易忽视的领域——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我,让青春岁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正是凭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我带出了一个个“先进班集体”,治理了一个个乱班,转化了一个个后进生。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每每看到学生取得了一个个成绩,获得一次次进步时,一种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荣感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我常常欣慰地想: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对自己所付出心血的最好回报。“高止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躬耕在南阳油田教育园地这片热土上,愿与各位同行共勉!
第二篇:教师——学生的镜子
教师——学生的镜子
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握一支粉笔,传孔孟老庄学问;站三尺讲台,授李杜韩柳诗文。如果说,我们我伟大祖国的教育事业,是那壮阔美丽的大海,而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就是那无数的涓涓溪流;正是有了那么多教师不辞辛苦、无怨无悔的默默奉献,孩子们的笑脸,才像早晨的太阳那样灿烂。我要感谢我所有的老师,是他们的谆谆教诲和辛勤劳动,才让我成长,才使我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古人尚修德,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把师德放在首位。但是坦白说,刚刚看到“师德”这个主题的时候,有些犯难。因为,对于我,一个刚上任的年轻老师来说,不过是刚刚开垦了自己的一片田地,还没有收获桃李。所以,今天我想讲的仅仅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以及我这些时间来的体会和感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小学到大学到研究生,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好的老师可能会使人受益一生,这一点我感触比较深,也是我想当老师的出发点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很知足,知足于拥有这份高尚的职业,我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哪怕很小的力量去为学生亮起一盏指路的明灯。我的老师们每一个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宁静致远,潜心育人。而各位老师这样的工作态度也在深深的影响着我、教育着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告诉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这句话便也成了我的师德宣言,同时更是我毕生所追求的目标。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把讲台当成“舞台”,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像工人的 “工地”或者农民的“菜园”。我们不仅在要“台上”挥洒自如,在“台下”的生活中处处也要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不仅得到崇高的赞誉,更重要的也被赋予过更多的要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要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学生迷茫疑惑的时候给他们指引方向。老师在我求学生涯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了今天的我。我受恩于老师,受恩与社会,所以今天我要用能力去回馈社会,同样如我的老师们一样滋润下一代的同学们。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上的大亨是不可能的,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就会无功而返。只有跳出物欲的幸福才是真幸福。真幸福从来不是依靠物质刺激产生的,就像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凭借钻戒与项链产生一样。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当你第一天上班,走进课堂,见到学生,同学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候你,那眼神就支付了一切。当你投入的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年轻的我们在面对名利金钱时,或许有那么一刻有些许浮躁,面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身为老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去履行我们的职责呢?我想“宁静致远,潜心育人”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除了教书育人,还利用业余时间共同学习,苦钻业务,勇于创新,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昂首阔步。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些老师,他们学识渊博,教学严谨,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写好每一页教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撒播知识和道德的种子;他们是平凡的,普通的,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就像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和真理,最后擦去的是功利。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教师的职业注定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才能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就永远不会成功与快乐。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爱岗敬业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要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教师必须先完善自己。那些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忠心留给教育,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的教师正闪烁着人格的巨大魅力。作为身负重任的社会一员,教师更应该积极地自我教育,在人格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肩负的使命崇高,并且责任重大。虽然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平平凡凡,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连着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把心沉下心来,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三篇:心理学是面镜子
心理学是面镜子:遇见未知的自己
“认识你自己”,告诫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你真的认识你自己吗?
中国古代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军事家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古希腊哲人的智慧遥相呼应,不谋而合。从古到今,我们对于自己的认识始终处于无尽的探索之中:“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一生会如何” 如此的问题会随时随地在我们的脑海中迸发出来。
如何知道你自己是不是人才?如何判断你的性格类型?你适合做什么工作?你对自己的职业是否满意?你善于管理吗?你的领导风格是什么?你善于社交吗?你需要心理辅导吗?你觉得自己是否会成功?
一个人若能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就可以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望,并因此产生强大的力量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无论你现在正做什么,或是打算做什么,对于事业刚刚起步或者将要起步的你,寻找到自己人生的潜力区,对你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造物主创造了我们人类,创造了每一个不同的人,所以,寻找自己,认识自己,是我们事业开始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只有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你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生。
知人之智与自知之明:巴纳姆效应
1948年,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了巴纳姆效应的存在。巴纳姆效应是指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这反映了他自己的人格面貌。
如何才能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呢?有以下几种途径。
2.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明智的判断力。很少有人天生就拥有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没有相当的信息收集,很难作出明智的决断。有一个替人割草的孩子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这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孩子便挂了电话。孩子的哥哥在一旁问他:“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孩子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可以说这个孩子十分注重收集关于自己的信息,因此,我们就可以推测他的未来以及可能取得的成就绝非一般小孩子能比。
人无完人,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对自己说长道短、指指点点的人,相信也没有谁会喜欢这种人。但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喜欢说长道短的人,我们才会在别人挑剔的目光中慢慢地修正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成熟而坚强。
有一句谚语:“一个人的事业,总在流言中成功,在沉默中消亡。”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是一个人克服缺点、不断进步的开始。所以,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别人总是对我们指指点点,千万不要失去理性,与他人去作无谓的争辩。我们要学会虚心的接受,并以此来完善自己。
从众心理 你会独立思考吗?
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使人做出勇敢之举;消极的从众效应则会互相壮胆干坏事。有人正是利用从众效应骗人,最生动的例子是玩“三张牌”,让人押宝,猜红桃A在哪里,可押50元、100元、200元。此时总有三五个人抢着参与,而不明真相的人不知道他们是“托儿”,也参加押宝。当然,结果肯定要输 因为最初参与的三五人同庄家是一伙的。
摘去面具,做回真正的自己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都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不践踏他人权利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成长与发展。这才是生命的本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为了符合别人的期望,有时会否认或改变自己的愿望,但实际上这并不符合你本来的愿望。倘若一心追求被别人接受,把其他人认为重要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东西,扮演着其他人要求的角色,在戴着面具与欺骗自己中生活,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一种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方法。
例如,一个女孩,从小母亲就告诉她“男人大多都不怀好意,少和男孩子来往”。于是,她就只和女孩交往,并得到了母亲的称赞。而到了高中,她对班上的一位男生产生了模糊的好感,但她一方面认为母亲说得有道理,一方面又觉得愿意接近那个男生,心里很矛盾,出现了焦虑、失眠等心理症状。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的宗旨就是,由心理医生帮助创造一种充满关怀与信任的氛围,使患者原已被扭曲的自我得到自然的恢复,充分发挥自我完善的潜能,深化自我认识、回归本我,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的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能更好地适应生活。所以,人本主义心理疗法并没有什么特殊手段,只是要求能够创造一个和谐、融洽、宽松的氛围以及深入了解他人的“移情” 能够进入到病人的精神世界中,设身处地地理解病人的问题,感受病人的感受,体验病人的生活,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各种各样的挫折而备感压抑、苦闷,或者,你的亲人、朋友因为身处逆境而产生心理障碍。这时候,他们往往最需要的就是你的帮助。作为帮助者,你需要做的,不是代替他们作决定或乱出主意,而是要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试着去体会以他们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仔细倾听和准确重述来访者的话,这是一种基本的移情。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想法,会令患者感到温暖和尊重。理解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甚至有时沉默也表达了理解。坦诚的交。
人性本善,只要顺其自然,给予引导,一定能够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人们能够感受到坦诚、关注和深刻的被理解时,他们也会开始关注和接受自己,开始卸下虚假的面具,并且更加开放地体验到他们自己,奋力找回失去的自我,从而作出更好的选择。
从人本主义心理疗法的原理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能对自己的状态及所作所为负责。当人对自己认识更多的时候,才会作出更好的选择,使自己的生活、身心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如何发现自己的人格缺陷(1)
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或是说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郁、怯懦、孤僻、冷漠、悲观、依赖、敏感、多疑、焦虑或对人敌视、暴躁冲动、破坏欲强等。
人格缺陷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行为模式,因人而异。简单的诊断方法是:性格偏激、孤僻,行为异常、乖张,情绪控制能力差,话语真假混淆等现象均可以认为是人格缺陷。其具体表现可以分为:
反社会性人格缺陷。例如:不断地违反法律法规;以欺诈言行谋取利益;行为冲动,不计后果;好斗易怒,有打架或攻击他人的历史;因行为鲁莽而使自己或他人陷入危险的境地;对工作、学习、经济状况和家庭不负责任;缺乏自责,当自己给他人造成危害时,表现出漠不关心或认为是合理的;从青春期开始就有反社会行为;等等。
回避性人格缺陷。例如:由于害怕批评、不满意或被拒绝而回避他人;>>>11不与别人保持密切的关系,除非确定对方喜欢自己;很害怕在亲密关系中被羞辱和嘲笑;对批评和拒绝极其恐惧;由于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在人际关系中,总是很沉默;认为自己不行、社交能力差;由于害怕尴尬而拒绝参加各种活动;等等。
边缘性人格缺陷。例如:拼命努力以求不被抛弃;人际关系既密切又不稳定,常常不是把别人理想化,就是诋毁别人;自我意识和自我意象长期不稳定;行为冲突,具有毁灭特性,如乱花钱、吸毒、性乱;频繁表现出自杀的倾向,或威胁,或自伤;情绪极度不稳定,如短期内出现抑郁、焦虑、易激怒;持续地感到空虚;容易生气或发怒;在压力作用下,会变得偏执、抑郁或有分裂症状;等等。
一些人在人际关系当中,往往由于自身的人格缺陷而影响交往的质量和层次,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那么,应如何克服这些缺陷呢?
1.发现自己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之后,应正视自己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承担起克服心理问题的主要责任,通过自我调节加以解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能够更快、更好地得到恢复。
社会上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机构很多,概括地讲有心理咨询热线、各大学开办的心理咨询中心、综合性医院的心理门诊和精神专科医院等。一般说来,紧急的日常心理危机,比如,自杀、家庭纠纷和一般性的心理烦恼,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热线暂时得到缓解;学习障碍、轻度社会适应不良,适合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各种情绪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心身疾病和人格障碍等发病时间较长、有一定人格障碍基础的心理问题,适合去心理门诊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而精神分裂症或躁狂抑郁症等重症精神障碍,在发作期适合到精神病院接受以药物为主的专业治疗。
2.个人需要了解自己的状况,并制订详细的心理调整计划。本人要有心理咨询的愿望,咨
询的意愿要建立在患者对医生信任和自愿的基础上,自愿地谈及真实的自我,否则咨询效果会受到影响。治疗过程中不必担心谈话的内容外泄,心理医生工作的原则之一就是为对方保密,隐藏问题不利于医生作出诊断和提供帮助。
第四篇:老师是镜子教育随笔
老师是镜子教育随笔集合
老师是镜子教育随笔集合1
早上活动开始前,我们进行点名啦。我要求在点名的时候,小朋友保持安静,眼睛要看字卡宝宝,看看谁能认出自己的名字来,又能认识哪些小朋友的名字。
只见教室里一片静悄悄,我拿出字卡,按顺序的念着一个个幼儿的名字,小朋友们也静静地看着,看看别的小朋友的`字卡宝宝是啥样,当我念到“犇犇”的名字时,没有人应,我接着又念了两遍,只听到小培小朋友说:“犇犇,叫你呢,你耳朵聋啦!”我的嘴巴定在那,眼睛也呆了,没想到这样的话从一个四岁多点的孩子口中说出,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原来犇犇正在专注地玩着他手中的卡片,根本没听见老师点他的名字。我赶紧说:“犇犇,老师叫了你的名字,看看自己的字卡长啥样。”犇犇站了起来说到。点名结束了。我想趁这个机会好好告诉孩子怎样才能跟伙伴友好地相处。小朋友说了许多。有的说小伙伴没有的东西我就给他借,由于好吃的一起吃。我及时肯定了幼儿的回答:“对,朋友在一起相处要和睦,友好,说话也要好听,不要讲一些粗话,这样大家在一起就能玩得特开心。”我又说:“小培真的很棒,能认识别的小朋友的名字,好厉害哦,如果小培刚刚对犇犇这样说'犇犇,老师在叫你呢'这就更棒了。”小培歪着头,羞答答地说:“老师我以后不会这样说了。”
通过这件事,我不由地想到自己平时的言语,我何尝没说过这样的话呢。是啊,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着幼儿,老师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举止,都照射在他们的脑海里,伴随着他们成长。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幼儿教师,自己的仪表,言行举止,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幼儿的榜样。
老师是镜子教育随笔集合2
为了让小班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减少和家人的分离焦虑,利用最短的时间和教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每一天入园时我总会开展“抱抱新朋友”活动,我总是微笑着蹲下身子,说:“xxx,你是教师的新朋友,来,抱抱新朋友”,没想到,这个活动的效果十分的显著,几天之后,孩子就都能快快入园了,并且一入园就纷纷抢着跑过来说:“我要抱抱我的教师新朋友”,欢乐之声充斥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接下来我又利用各种活动在小朋友之间开展“抱抱新朋友”活动,让孩子之间尽快的熟悉,充分建立起感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都成了最好的朋友。
都说孩子是上帝牵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孩子的世界里体验他们的欢乐是幸福的,我想没有任何一样的'东西能代替孩子们天真无暇的笑容的,我的欢乐将与孩子同在。
一天早上,我若有所思的走在路上,孩子们一声声甜甜的问候声,时时从我耳边飘过。而我只是机械的应付式的回答。突然,涵涵小朋友,拦在我面前说;“教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没有”。我从沉思中醒过来,“那为什么我喊你,你只是嗯了一声呢?”我连忙道歉,教师错了,因为刚才教师正在想问题,没来得及和你说话,真对不起。涵涵相信了,到一边玩去了。这事对我的感触很大,对孩子不能应付。不管多小的事,都要认真对待。就是一个平常的抚摸,可能影响一个孩子一天甚至一生的心境。
老师是镜子教育随笔集合3
老师要时常观察幼儿,在这面镜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发现污点,不要怕孩子笑话,主动承认不足之处,及时擦掉污点,擦亮镜子,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影响下,个个成为老师的小影子,成为有礼貌、有能力的好孩子。这是一件发生在午睡室里的一件事情,当我说:'小朋友们,下午好!起床了。'孩子们一个个都起来了,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去帮一些动作稍微慢的小朋友穿衣服,就匆忙的从果果的身边走了过去,身体没把握好平衡,差点摔跤,就听惜筠宝贝说了一句:'康老师,你要小心呀,下次走路的时候要看好,别摔跤!那样会很疼的。看着孩子半是责备,半是担心的样子,心里头温暖极了。这些幼儿在班级虽然才一个多学期,有时还会不肯来上学,有时还会哭哭闹闹,但他们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关心老师,就像老师关爱他们一样。孩子说的这句话,不就跟我们平时教育、嘱咐孩子差不多嘛。
模仿是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爸爸妈妈都来学一学。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好的。
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
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老师要三思而后行!
第五篇: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孩子来到人世间最先认识的人是爸爸妈妈,孩子最早学会说的词汇是“爸爸妈妈”,孩子出门在外最想念的是爸爸妈妈。孩子是看着爸爸妈妈的脊背长大的。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第一次啼哭,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吃饭,第一次穿衣服,第一次上学„„都会使爸爸妈妈由衷地高兴。在这无数个“第一次”中,孩子小手拉着爸爸妈妈的大手走进了人生世界。所以孩子的最直观的榜样也是爸爸妈妈。
家庭教育,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有意的和无意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家长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四川人说四川方言,河南人说河南方言一样,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作用大得多的本质教育。意志、胸怀、品德、习惯的形成,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一个好人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位好的长辈给过他终生受益的教诲;一个坏人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位不称职的长辈给过他终生难以摆脱的误导。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会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之路;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会使父母留下终生的遗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道染缸;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
家长自身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不要以为只有家长有目的的同孩子谈话时才是教育孩子。家长在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孩子。家长在上班前怎样检查自己的 着装,迎送客人时怎样和来客握手,怎样对待朋友和坏人,在客厅里以怎样的姿势跟别人谈话、说话时的表情和举止,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不过我们自己不注意罢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的言谈举止反映的正是家长的形象。
有些父母亲,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却深得孩子的敬重,那是因为他们那种正直、忠厚的为人,勤劳勇敢的行动,勇于牺牲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孩子,教育了孩子。这正是人格的力量。伟大的父母正是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孩子的。那些讲究公德、富有教养、心胸豁达、处事公道、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充满爱心的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成长的航标。
优质的家庭教育,不是优在“说”,而是优在“做”。家长对的人格感染和习惯影响,这是家庭教育的上乘境界。
马宇歌同学是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小记者,在学校她乐于助人、关心集体是出了名的。老师们都说:“这孩子小小年纪为什么这么懂事,这么优秀?”后来人们知道了他的父亲马弘毅送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的故事,大家心里就明白了: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马弘毅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散会以后,其他父母领着孩子走了,马弘毅却让马宇歌留下来,父女俩一起把开会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孩子上了入学后的第一课。
过去,农民的儿子看到父母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洒大地,自己便学会了吃苦耐劳;老百姓的女儿每天看到母亲缝补浆洗,日夜操劳,便学会了关心体贴,勤俭持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这样“润物细无声”。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每天都在自己的眼中留下父母的形象。拿出孩子用心灵拍摄的“照片”看一看,有些父母的形象是光辉的,高大的;但是,有些父母的照片却不那么“光辉”,不那么“高大”。
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了什么呢?一些年轻的父母,一下班回家便只想着疯狂地娱乐,有的甚至每晚把饭桌当牌桌,把客厅当赌场,全然不顾在一旁做作业的孩子。难怪有些孩子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不想学习,不思进取。这些能都怪孩子吗?当我们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喝“你给我看书去,不许看电视”时,自己却靠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不时发出开怀的大笑,这能让孩子安心看书吗?
当你自己一边玩着麻将一边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你想没想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有的孩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半躺在沙发上,两脚放在茶几上。你注意观察一下,这很可能就是他爸爸坐沙发的姿势。
有的孩子爱说脏话,出口成脏,或许那些刺耳的字眼就是父母的“口头禅”,孩子还以为说起来很酷。
你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
诚然,教育需要一种智慧,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讲大道理充其量是一种知识,大道理讲多了,孩子便充耳不闻了,更糟糕的是在孩子心目中,你成了一个罗嗦爸爸或罗嗦妈妈。
爱讲大道理的父母,若自己与这些大道理背道而驰,比如,你要求孩子刻苦学习,而自己却整天在麻将桌上混日子;要求孩子大公无私,而自己却爱占小便宜,那最后的结局便会有两种:一种是孩子瞧不起你,另一种便是接受你言行不一的“身教”。
言谈举止的行为习惯也是很容易被“世袭”的。
父母身上不良的品行,诸如懒散、粗鲁、急躁、狭隘、势利、缺乏善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容易被继承,因为“坏品质”总是更有活力和传染性。
孩子的眼睛是一架照相机,它会把看到的一切都拍摄下来,留在大脑的底片上。或许大家都记得前几年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一则公益广告,给人印象深刻:一个年轻妈妈,在床前给自己已经年老的妈妈洗脚,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傍边看着。一会儿,这个孩子也端着一盆水,喊道:“妈妈——洗脚——”
它告诉人们,家风是代代传递的。父母的行为,每天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引导着孩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在生活中真正做好一个榜样。家庭教育的理想境界是:让每位爸爸成为孩子敬仰的英雄;让每位妈妈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
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1、教养方式
(1)父母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2)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3)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4)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5)父母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6)父母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2、家庭气氛:
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