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社会角色

时间:2019-05-13 06:5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教师的社会角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教师的社会角色》。

第一篇:论教师的社会角色

论教师的社会角色

论教师的社会角色

豆豆

一、前言

作为社会的成员,任何一名教师在社会生活中都拥有多种社会身份与地位,同时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但是,在学校生活与教育情景中,教师的主导与基本的角色是教育者。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明确而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角色意识,担负教育、指导、管理等角色职责,表现出与角色相适应的行

为方式,形成与角色作用相适应的角色技能。由于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变性,学校教育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如果教师不能在教育活动中很好地适应角色,或难以在不同的教育情景中顺利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就会在心理上体验到角色冲突。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只有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应答其挑战,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才能成为现代社会中合格的新型教师。

二、教师的社会表现角色: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1934年米德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后,角色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每种社会身份都伴随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时便充当了角色。

1、教书育人的角色教学角色──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教育角色──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讲,教育教学过程是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培养新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社会有计划地使其新成员社会化的过程。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行使着不同的行为。这其中主要有两种角色,即教师和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社会文化的代言人,是作为社会的代表而被“派”到课堂上来的。教师与学生的这种社会文化规定性,决定了教师和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就是知识的授受关系。所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比较单一的。教师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在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教师的基本职责主要限于阐明事理,监督学生;而学生的主要职责当然就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东西。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言传身教在于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言行影响,有学习、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有知识有教养的人,是宣传伦理道德、社会政治原则的人,教师时常是以一个榜样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是为人师表的楷模,由此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更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身教来激励学生健康地成长。

2、管理的角色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代言人,扮演“教育教学管理者”的角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接受一定社会的委托,以知识信息传播为中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全面影响,把他们培养、塑造成社会所期望的合格公民。扮演“教育教学管理者”的角色,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

学生在学校里通过相互交往,形成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群体。班级集体是学校里最主要的正式群体。由于教师的地位、知识、年龄等原因,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就是学生班级集体的领导者。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领导职能具体表现在:从集体中选拔学生干部,培养积极分子,正确地分配集体的职务,形成以积极分子为核心的班级集体;造成良好的集体气氛和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面貌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和教育活动(包括社会活动和劳动),形成优秀的班集体。当班集体形成后,学生追随教师,对教师的要求言听计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指导的教育。此外,要看到学生中还存在许多文艺的、体育的、学习的非正式小群体,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常常自觉地充当这些小群体的领导和顾问。即使班内有一些落后的非正式群体,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职责。二是纪律的执行者。

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要充当课堂纪律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学习情境,制定必要的规则和程序,判断学生行为的正确与否,并施以奖励或惩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使每一个学生都遵守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最终能在班级里形成自觉的纪律。如果教师对课堂纪律问题处理不当,学生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去。要成为一个最佳的课堂纪律的管理者,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自觉地控制和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和习惯,而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纪律的控制上。不要为学生的纪律问题唠叨不完,或者无情地训斥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教师似乎成了无情的教育警察。教师扮演的纪律执行者的角色超过了学习指导者的角色,这无疑是无成效教学的前兆。在课堂管理中,教师的自信心,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是维持好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

3、心理辅导的角色

在促进学生的一般身心发展方面,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管理者,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等传统角色仍然会起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情境的改变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这些角色的内涵会发生巨大变化,而最大的变化是教师将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朋友和学习的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学习的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日益紧张,各种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的流行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能,以担当起这方面的责任。当然,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者,师生关系也不应当变成医患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不是要求教师要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进行咨询和治疗,而是要求教师应该具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氛围:为学生提供理解和宽容,维护其自尊心;减少学生对学习和考试的过度紧张;满足其心理需要,予以情感支持等等。

4、学者与学习者的角色

教师应是某一学科的行家或专家,是文人应该具有学者的风度和气质。学者是要不断学习的,所以教师又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孔子曾要求教师是“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的人。教师的知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的,要教好知识,就得不断的学习,只有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其次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这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关键。再次要学习相关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渊博,知识面宽广,这是增强教学效果,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的学习,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科学中吸收更多的营养,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者。

教师角色的另一个重要转变是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教师角色而言,这里的研究主要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而非专业性的学术研究。教师要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教师如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照搬理论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无数事实已经证明,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最佳途径。传统的“教书匠”已不能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未来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既要有教育教学技能,又要有理论修养,同时还要具备研究能力,能够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通过不断的观察、反思、研究、实践,作出各种教学决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励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则会更愿意去思考教育教学理论,对新问题会更敏感,更有创见。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学效果也必将随之提高。

5、学生家长的代理者

教师在一定意义上是家长的代理人,尤其对于年幼学生来讲。但是家长和教师的角色毕竟不一样,教师应像家长一样关爱和呵护学生的成长,而不应像保姆般包揽一切,或给予娇纵或失之严厉。与管理者这一传统角色比较,未来教育更加强调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伙伴。一是由于朋友之间心理上的接受度更大,更容易达到心理的融合,体现真正的平等。二是未来的教学在形式上也将更倾向于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和合作。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做中学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发现导向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等,教师将更多地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作为学习的同伴共同进行意义的建构。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作为朋友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私人朋友,私人朋友完全受个人情感支配,而教师的这种朋友的身份,是有社会规定性的,即是以达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成长为目的的,“是以公务情感为基础的朋友”,不能为追求情感的和谐而放弃原则,忘记自己的教育职责,以致对错误过于宽容,甚至纵容。

6、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育的唯一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学习是学习者心理倾向和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学习者自身的变化,从这一意义上讲,所有的学习都是“自学”。诚如学生的角色要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向主动建构、参与者一样,教师的职责不在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在于怎样促使学生的学习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这些传统角色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传统的以完成“教”为核心而展开,而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教师在教学的实际进程中要给学生以帮助,促进其真正的学习的发生,即能力的持久变化,而不是教以死的信息,让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授人以鱼,可解一餐之饥,授之以渔,则可终身享用”。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的传统教学活动,即一支粉笔,一张嘴,独自一个人在讲台上坐而论道式的单向讲授将大大减少,而学生的自主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大大增加甚或成为主导,比如“做中学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发现导向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等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主流。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只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精心设计和整体控制,而具体的教学活动,则会有极大的灵活性、可变性和情境性,学生的各种不确定的随机的反应会被及时地、艺术地融入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产生和创造性的培养上。形式上,教师甚至可以“退居二线”,充当配角,完全让学生来唱主角,而只是在整个活动进程中产生方向性错误或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才出现在活动的中心。比如,在未来教学中,就某一具体知识或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而言,学生教老师很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就完全是一个配角。未来教学对教师的挑战不仅在于如何阐述知识,更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控制。

三、教师社会角色的可能冲突

4、教学内容的价值标准、学生价值观与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不一致

面向主体即关注普及,强调把每一个学生首先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课堂教学必须首先实现这一基本的价值趋向。课堂教学应该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潜能,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要求;课堂教学要创设环境,要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尊重学生这其中蕴含了三层含义:尊重个性,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包括意识、思维、精神和能力;尊重兴趣,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尤其是相对稳定的、具有发展潜能的兴趣,善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兴趣,逐步形成其优秀的品质和健康的个性;尊重情感,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

保障权利即把尝试成功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实现创新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发现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情感体验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会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尝试失败的权利还给学生。

转换角色教师角色转换,这是成功构建学生主体的基本保障,而角色转换的核心是要变“主宰”为“主导”,以实现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

四、教师的社会角色学习

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只有顺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应答其挑战,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才能成为现代社会中合格的新型教师。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以下业务素质:

1.完善教师的知能结构,成为职业型的专家教师。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日益融合,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能力结构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内教育界的研究表明,一个专家型的教师须具有四方面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一是自我知识,即具有较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善于自知、自我评论的知识;二是普通知识,即基本的科学人文知识,这样才能开阔视野;三是专业知识,精通自己所从事学科领域的知识,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与掌握;四是教育科学知识,把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随着计算机媒体和网络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掌握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环境下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软件开发设计的能力,成为现代教育中真正的行为主体。同时,教师应具有有效把握教学情境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不仅能预期自己的教学行为,还能根据学生的行为及时调整并最终导致教学目标的完成;能从多个角度创造性地陈述问题,引起学生各种思考,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获知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推论学生知识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的建构。

2.完善教师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代教育学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研究,揭示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最具教育意义的,不是客观的知识,而是教师自身,是教师的人格,只有具有和谐人格的教师才能造就一代人才。教师经由宁静的沉恩,潜心的创造,爱心的奉献,执著的追求,从容的表达,启迪智慧,张扬道义和公正,创获一种触及心灵的影响,使认知、交往和审美真正地培养人的精神,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生活准则的象征。信息时代是创新的时代,主体创造性的勃发使创新教育成为时代主旋律。现代教师极为重要的品质,是将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学生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小心呵护学生即使很幼稚的想法,撤除人为设置的禁区限制,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一个能唤醒学生创新潜能的教师,必然自身也具有超越意识和创造能力。他能够自我判断,自我发展,自我觉察新事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出创造性教育智慧。

3.注重人文关怀,回归教师教育的本质教育面对人也关怀人,教师的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关照,目的在于培育出“真正的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一方面又加重了人的精神困惑,对生存意义的理解无法取代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教师应成为传递情感关怀的使者,用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等文明成果武装学生,浸润学生,以期使之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从而使其人性在深度与广度上真正展现。人不仅要生存,还要发展。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现有的生存状态,从中寻找发展趋势,促进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塑造别人的灵魂中净化自己的灵魂,教师在为每个学生铺垫人生大厦的基石时,学生的人生价值中包含着教师的价值!

4.驾驭网络技术进行导学的能力。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结构已经重新置换,课堂和教室已经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只要有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学习在时时处处皆可进行。因此,作为教师,主动迎接挑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是最起码的素质。在现代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多媒体运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只有通晓和掌握现代教学要素的全部并做到科学组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掌握电话答疑、电子信箱、参加网上教师联盟、网上讨论、CAI课件等网络技术,并能够运用这些手段来进行交互式的导学,使自己成为教育资源传输专家和教学过程组织专家。

参考文献:

2、《教育心理学》,章永生著,河北出版社

3、《中国教育报》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项目研究》有关文件

5、郝克明《我的教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23).6、靖国平.从《“仓库”理论到“蜜蜂”理论——知识教学观的变革.中国》教育学刊.2000.(4).33.7、苏霍姆林斯基.人民出版社.2002.(30).

第二篇:论教师的角色

论教师的角色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实施,那么新课改应该怎样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将怎样定位?教师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就将教师定位于知识的权威者。在我们眼中最经典的教师形象就是一位满腹经纶的长者。课堂上这位长者总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学生要么凝神倾听,要么低头记录。教室里除了教师的声音之外,一片肃静„„尽管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讲实施素质教育。但常常是教师们一面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一面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教师角色定位和课堂模式。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要求教师在新一轮课改中快速地转变观念,进行角色的转换。

首先,教师首先应当是学习者。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是每一个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增长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现今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如果教师抱着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以及陈旧的专业知识而不加以更新,势必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由此可见教师的再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能够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前提。因此,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将是教师必须扮演的角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书本”的观念,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到学生中间去,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去开发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再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应该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地“旁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或经历行为与道德体验形成经验,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再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审视反思、收集信息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评价。总之,教师要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就必须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就不能很好地担任这一角色。

最后,教师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它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尤其是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要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一改“教书匠”式的教师形象,学会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这一新的角色的转变将有利于确定教师的研究地位,树立新的教师形象,它必将对教育教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第三篇:秘书角色论

秘书角色论

摘 要:不同的岗位赋予了工作者不同的岗位职责,不同的岗位职责限制了工作者不同的工作范围。秘书的地位是从属于领导的,其职责是服务于领导,辅佐领导决策。如何把握好

秘书角色的分寸,为秘书工作定好位、定准位,是秘书开展好工作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秘书角色定位

社会是个大舞台,领导也好,秘书也好,大家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在“剧”中有不同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领导的运筹帷幄,决策千里,秘书的鞠躬

尽瘁,辅佐决策,不同的角色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工作职能。研究秘书角色的分寸,指的是作

为一名秘书人员应明确自己所处的角色、地位,知道与自己角色、地位相符的身份,以此决

定自己在处理与其他角色(比如领导)关系时的行为。

一.秘书沟通艺术

《孙子兵法》 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处理好与领导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对领导有一

个全面的了解.一般说来,秘书能够和领导相处愉快,大多是秘书了解领导的管理风格、工作作

风以及性格等方面,从来都是秘书配合领导工作,鲜有领导被秘书“牵着鼻子走的”.只有明白

这些,秘书才能察言观色,投其所好。秘书职责上主要在于与领导沟通以及和同事之间的沟通。一)与领导沟通时要学会未雨绸缪

无论何时何地,秘书人员要切记自己是领导的助手,属于份内的事情要认真做好,除此以

外不能擅做主张。要维护好管理层内部的团结,在向领导汇报、请示、反映问题时,不发表有

关领导个人的议论,不当传话筒,不说不利用于团结的话。

领导每天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事情很多,为了提高沟通的质量,秘书人员要提前把沟通的目的以及表达的方式思考成熟,对领导的工作日程也要有个清晰的了解 还要对领导的心情

做个大致的揣摩。这样既能节省时间,也能使沟通更为有效。倘若在领导日程排得很满、心

情又很糟糕的时候去与之沟通,往往会事倍功半,不但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反而会使领导对秘

书人员产生反感。

二)要学会把领导的“脉”

秘书平时在与领导的接触中,要学会观察,学会总结。针对不同性格的领导,找出适合与

之沟通的方法,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如与冷静型的领导相处时,秘书人员

可能会觉得对方难以捉摸,这就需要秘书人员善于观察,从领导日常的工作中去了解他的喜

好。在与领导沟通的过程中,多聆昕他的意见和建议,切勿自作主张;凡是领导交办的事务,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对一些细微之处做到一丝不苟。这样相处→段时间后,就会取得冷静型

领导的信任。雷厉风行、有魄力的领导通常性格爽快,很欣赏有才能的人。因此在与他相处

时,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他到好处地施展自己各方面的才能。由于这类领导相

当有魄力,所以只要你的建议可行,他都会支持你。在和这类领导相处时,除了要扎实稳妥地

办事之外,还要注意在领导面前把握好一个表现的“度”,尽管他爱才惜才,但是如果表现过头,会让这类领导认为你是在故意卖弄,反倒弄巧成拙。虽然我们接触的领导性格各异,但是只要

秘书人员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多思考、勤学习,加上巧妙使用沟通的技巧,那么我们就能从容

面对。当然如果遇到那种极端自私、脾气暴躁或品质有问题的领导,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离

开,因为和这种类型的领导相处,不仅会感到沟通是件异常困难的事情,而且工作上也会带来

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三)与同事的沟通技巧

(一)。如何与人相处之怎么样待人

在一个单位里面,秘书除了要面对领导,更多的时候是要面对各个科室的同事。为了使

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秘书人员在与同事相处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也就等于尊重自己。所以,在与同事的接触中,秘书人员要牢记:不做不能做的,不说不该说的。对每一位同事都平等相待,千万不要因为对某个人有意见或看不惯,就不屑于与其说话,这样很不利于团结。和平团结更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秘书人员在与同事相处时,要树立“诚信第一”的观念,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做到,也要诚恳地向对方说明,取得对方的谅解。对于同事的一些小缺点和小毛病,不能挖苦讽刺;对于听到的一些关于议论自己的言论,也用不着去追根问底,凡事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在工作中我们难免会和同事有一些磕磕绊绊,这样问题就来了。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秘书人员要做到的是如何去解决而不是拼狠斗强,要做到与人友善。与人以渔,人必与之以鱼。

(二)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很多人认为秘书是领导身边的人,不好接近。作为秘书想要消除同事的这种误会,就必须在和同事的相处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情,不高高在上,更不要到处炫耀自己的成绩,要保 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

二.秘书工作者的定位

秘书所在的办公室是一个单位联系上下、协调左右的枢纽部门。工作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倘若牵不住“牛鼻子”就会被任务拖着走而疲于应付。而要提高办文、办会、办事效率,把繁杂的工作任务梳理整齐,分理清楚,按时完成,真正为领导分忧、为基层服务、为同级助力,角色的定位非常重要。正确的角色定位就是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先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如何“补位”。

秘书是一种职务的名称,指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人员,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秘书既是参谋也是助手,秘书在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地位。

一、现实生活中秘书定位的误区角色定位分为社会定位和血缘定位。而社会定位又可分为职责定位和交际定位。这里所指的角色定位是指社会定位中的前者,即个体对自身在某个社会单位中所担任的职位及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具体而言就是秘书对自己在本单位和本部门担当的角色及所有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定位。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许多工作是通过秘书来完成„

秘书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是秘书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决定秘书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每个秘书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环境和愉快的工作氛围,但现实工作中很多时候领导们的意见是不一致的,这就导致秘书经常处于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夹缝”中进退维谷的局面,处理得不好,就会将两方都冒犯。那么,在工作中秘书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呢?求同存异,统筹兼顾

领导分工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就不同,即使都是为了搞好工作,意见也不一定全都一致。另外,当一项工作涉及各个相关方面时,往往不同方面的分管领导人都会关注这项工作。如果各领导人分别从自己的职能角度,对这项工作做出了看法不同的指示时,就出现了使秘书左右为难的多头指示,秘书就可能被“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对此,秘书一定要认清楚领导意见的相同之处,做到求同存异。因为这样做,一则两个领导的意见都符合,二则领导也希望团结一致,不讲团结的毕竟是少数。这样就可避免两头受气了。领会精神 ,维护大局

从管理科学化的角度来说,多头指示是不利于工作有序进行的。但从秘书工作头绪多,要与各个方面打交通的实际情况来看,多头指示往往是难以避免的。面对这种情况,作为领导人,应主动会商,讨论出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来,不要使下级为难。作为秘书,应主动寻求领导人意见的共同点,灵活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使工作陷于混乱,而且会影响秘书与领导甚至影响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常说,秘书执行领导指示,必须抓住“精神实质”,这就是强调正确

领会领导意图。不同领导的指示尽管在许多具体细节上各有所异,但在大的方面精神实质是一致的,有时秘书之所以会出现被领导之间“夹”住的现象,往往是由于理解有误,人为造成矛盾,从而自己把自己给“夹”住了。所以,秘书在执行领导命令时,一定要对上级的命令仔细分析一下,抓住了精髓再干。力争协调,融洽关系

按理说,领导人之间的工作意见不一致,确有领导层本身协调不够的原因,但作为被“夹”者,秘书多从好处着眼,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造条件争取让领导意见统一起来,才能改善被动局面。秘书应主动与领导们沟通或促进领导之间的沟通,共同商讨出一个妥善的办法。若各分管领导人各持已见,相持不下,秘书要请示主要领导人,由主要领导出面协调或裁决。掌握特点,灵活运用

任何领导者都有一套具体的领导方法,其安排工作都存在着一定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又常常体现在每个领导的性格、习惯、作风等特点中。因此,要想避免被领导之间的“夹板”夹住,平时就要注意摸清并掌握不同领导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将影响工作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比如对爱说过头话的领导,理解时就要防止“过头”,对说话“欠火”的领导,理解时就不能总“欠”着应该到的“火”。只有摸清不同领导的喜好,才能采取灵活机变的措施,防止生搬硬套而制造的“夹板”,从而避免自己“夹住”自己

当遇到领导的意见是不一致时,秘书决不能偏向一方,擅作主张;或者搬弄是非,投机讨好;或者按照秘书个人意愿取其所需。秘书应竭尽全力,使之协调统一,避免酿成领导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若发现个别领导的指示有明显的错误,将会带来不良后果时,应把事实和情况向该领导人汇报清楚,提出参谋建议,分析利弊得失,帮助修正决策。若该领导人固执已见,秘书可按照程序和原则,向上报告情况。对于事关几个分管领导职权范围内的问题,各分管领导人的意见难以统一时,最好在适当的场合,向领导班子请示,由领导班子的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这样,秘书就能不被领导们的“夹板”夹住。

找准自己的定位,演好自己的角色。与领导配成搭档,努力成为他的好伙伴、好助手,提他担责分忧,随时随地抓住时机表示自己对他的忠心,永远站在领导这一边,以你的态度说明一个事实:我是你的好朋友,我会尽自己所能为你做事。以你的力量使上司更有光彩,其终极结果你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秘书角色意识秘书角色及秘书角色意识

“角色”,原本是戏剧、电影等表演艺术中的概念。上世纪初,由乔治•米德引入到社会心理学的领域中,意指“人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上所具有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那么,套用这一概念,“秘书角色”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当一个人处于秘书这一社会地位上时所具有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因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经常需要扮演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家庭中可以是儿女、父母、夫妻,在社会交往中可以是朋友、敌人、陌生人。在这里,我们所强调的是当一个选择了“秘书”一职作为自己的职业时,他在工作时所应具备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角色意识”则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对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由地位所规定的社会职责的感知和认识、自己对周围人的种种角色关系的理解与协调。相应的,秘书的角色意识也就是秘书人员对自己所担任的“秘书”这一角色的社会地位以及由社会地位所规定的社会职责的感知和认识。正确认识秘书角色,是成为称职秘书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脚踏实地做好秘书工作的保证,更是促进秘书职业化进程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化剂”。秘书角色意识的培养

形成正确的职业角色认知,即摆正自我在工作中的位置,认清自己在职业生活中扮演的角

色。秘书在职业生活中,一般扮演着三种角色:在组织单位内部,秘书只是所有职工中的普通一员,他和其他所有职工一样,都是为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除职务不同和分工不同外,并无任何特殊之处;在和领导相处时,秘书人员是下级、是配角、是辅助者和服务者,应该接受领导的指挥和安排,协助领导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当秘书受到领导和单位的委派,作为领导或组织的代表参加一些活动时或从事工作时,秘书人员又成为了单位的代表,可以在领导授权范围内做出决定,同时应该注意建立和维护组织在公众心目中良好的形象。

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还应该注意摆脱错误的角色认知造成的误导。目前,在我国,很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都是从秘书岗位上提拔起来的,这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今天的秘书就是明天的领导。再加上我国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更是让一些人为了升官而选择了秘书职业。这种错误认识在非秘书人员中也普遍存在,以至于形成了一个“错误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秘书人员形成正确认识带来了影响。做秘书是为做官打基础、做准备,秘书是“准领导”,一旦产生了这种错误认知,在工作中难免会无法认清、摆正自己的地位,无法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工作和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开展。这种错误认知同时也影响和阻碍了秘书职业化发展的道路,即,秘书,应该被看作是和教师、医生等一样的一种职业,而不只是一个职位,更不是一个通向仕途的跳板。许多领导人从事过秘书工作,这是事实,但走向领导岗位不是选择秘书职业的目的更不是秘书工作的本质和目标。

我们无意否定有些人走仕途的理想,固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身为士兵却不首先正确认识士兵的职责,这就更不是好士兵。一个士兵首先要考虑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做一个优秀的士兵。

所以,培养正确的秘书角色意识首先应该培养正确的职业角色认知。

虽然“认知”与“认同”仅一字之差,但职业角色认同却比职业角色认知更进一步。如果说“认知”还只是从客观上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那么“认同”则是从主观上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

许多秘书人员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常常不愿意用“秘书”两个字,似乎这两个字给人的感觉是琐碎、平凡,甚至低等,而换用“助理”、“文员”等看似更专业、更上档次的名称。的确,秘书的工作可以用琐碎、平凡来概括,但绝不低等。秘书工作可以分为三大类:办文、办事、办会。仅就办事一项,就包含了许多琐碎而复杂的内容:接打电话、收发文件、打印复印、替上司安排日程,甚至端茶倒水……这些事情看似简单并不复杂,更看不出对于一个决策的制订、一个组织的运营会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许多秘书人员觉得自己的工作“技术含量太低”,“随便换个人都能做”,“好似勤杂工”,成就感很低。因为自己所做的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可能都是一些不起眼的琐事,而自己在单位中也只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有了成绩是领导指挥有方,失误了却是自己的失职,甚至要背负骂名,时间久了,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其实,作为秘书人员,应该看到自己在一个组织中所发挥的作用,应该自己首先认同自己的作用、肯定自己的价值。秘书人员在一个组织中就像一颗螺丝钉,虽然很小,很不起眼,容易被人忽略,但是作用却是不容替代更不能缺少。试想一下,一部正常运转的机器如果忽然掉了一只螺丝钉,是不是得出故障呢?这些看似小事,却代表了一个组织的形象,一个没有经历过秘书职业培训的人想把这么一项简单的工作做得完美无可挑剔还真不容易。这仅仅是初级秘书,中级(新标准四级)秘书主要负责起草文稿、办理公文、信息调查研究和整理。高级秘书则需要参与政务和管理事务,他们不仅是领导得力的左右手,更有可能是领导中枢的成员,工作的综合性更强,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高,在组织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就更不容小觑了。所以,秘书从业人员大可不必自我轻视,应该对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同。

在认同和肯定了自己的作用与价值,给了自己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之后,还应该进一步以自己的职业而骄傲与自豪,树立一个“我是秘书我自豪”的自信形象和坚定信念。

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里都有一个团结高效的秘书的团体在协同合作,每一位成功的领导背后都有一个得力的秘书充当他的助手。比尔•盖茨曾经在公开场合说过:“我和微软的成功因为有露宝。”(注:露宝是微软总裁秘书)

秘书人员应该自豪地肯定而不是否定自己价值。秘书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从本质的角度还是从其最终的目的看,都取决于他的艰苦工作和他对别人、对社会的实际贡献。尽管秘书人员不直接做决策,也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秘书人员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文字工作、会议筹办、活动策划、信息搜集、协调沟通,都在创造价值,都在间接地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就这一点而言,秘书的作用是不容轻视更不容忽视的。秘书人员应该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为荣,以自己为组织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而自豪。

3.秘书人员工作意识

自我意识

秘书的自我意识是指秘书人员对自身和所处环境关系的认识和感受,它是秘书人员现代意识的内容之一。虽然秘书工作具有很强的服从性、服务性特点,但秘书人员又都是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秘书人员一方面受开放环境的影响,应该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今天的秘书人员多半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他们更应有思考的独立性。如果没有自我意识,何言“参与政务”?又何言“管理事务”?因此,作为一个秘书人员,应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当一面的能力 ,以便在领导决策前为之提供有效的依据,在领导决策后正确领会并执行其意图。

责任意识

秘书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的作风建设。只有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秘书人员才能随时随地注意维护单位的形象和声誉,才能做到工作认真、态度端正、处事果断,在任何人面前、在处理任何事上,都表现出良好的思想文化和职业道德素养,才能真正提高秘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图大业中,各行各业、各级党政机关需要有大批精明能干的秘书,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的管理。尽管秘书人员级别不同,行业各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其秘书意识与气质不能不具备,不能不深化。有较高的秘书意识与气质的修养,秘书功能才能得到最佳发挥,秘书职能才会高效运转。因此,秘书人员在不断扩充理论、应用知识、提高各种办事能力的同时,必须自觉加强秘书意识与气质的修养。

四、秘书工作的参谋之道

工作得法,事半功倍。有参谋之心,不得参谋之法,会南辕北辙,劳而无功。因此,当参谋,拟对策,出谋略,务要熟悉参谋之道。

1.重在调查研究。在参谋工作中,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掌握信息,先人所知。信息是谋略的基础,谋略以信息为根据。因此,事关谋略的调查研究应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特别讲究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它要求调研讲究实效出成果;应从宏观、政策、对策上想全局,议大事,求上策,使自己的谋略进入领导的决策圈。

2.学会谋略比较。根据需要与可能、目标与信息,拟个方案并不难。难的是拟定几套方案,并掌握不同方案的比较方法,从比较中找出优劣,加以论证,向领导者提出更为可靠的参谋意见与依据。有经验的参谋人员,遇事常思多种可能,准备好方案。参谋方案应多而好,当然要多得适当,好得可取。“两利相交从其重,两害相交趁其轻,利害相交取其利”。有利无害者最佳,利大害小者可用,利小害大者必舍。不同方案,孰优孰劣,不能妄加评说,要靠计算分析取得根据。古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不算乎!”(《孙子兵法·计篇》)因此,设计和比较方案,要多做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做到多算于前,少失于后。

3.掌握参谋时机。信息科学证明,信息接受者对某一信息最需要时吸收它的可能性最大。一般来说,某一问题迫在眉睫,或决策者正在考虑这一问题,或这个问题解决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我们出谋献策就容易引起重视。参谋工作的这种规律性要求提供参谋意见,要

把握好时机,做到言当其时,不失良机。所谓“机”,通常是指人们对事物所呈现的某种特殊状态的认识和利用。在参谋活动中,如能有效地察机、识机、握机、用机,会以较少的劳动获得较大的参谋成果。如对“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或不懂用机,就会丧失良机,前功尽弃。“机”,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之中。高明的参谋人员,总是无机时寻机,弱机时强机,有机时乘机,见机时借机,得先机之利参谋人员不可忘记,“见而不决,人将先发;发而不繁,人将先收;难得者时,易失者机,迅而行之,速哉!”(见《兵经百篇·速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及时谋划,相机参谋!

参考文献:

1.《如何把握好秘书的角色》 作者:谢晓聪 ;

2.来源http://office.hnist.cn/onews.asp?id=302 <浅谈秘书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3.周春彦、鞠琳、盛恩泽:《如何当好参谋》物资出版社;

4.王育.秘书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蔡超,杨锋主编.现代秘书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6.《秘书工作的参谋之道》作者:佚名。

第四篇:论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论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一、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新时期教师角色转换的必然选择

1、“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作出的决定,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集中反映了学生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制约着教育活动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与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发展。

2、基础教育现行课程存在许多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诸多弊端

■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必将发生巨大变化,引起人们许多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教育观念、特别是教师在教育理念方面将面临重大挑战。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要创新人才是关键。人才的关键是教育。教育必须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学习社会化。学习社会化,要求学会学习。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学习不再是学生的权利,教育也不再是教师的特权。教师是学习者,学习者必须终身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期越来越短,社会需要的知识和学校的教学内容都要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面临挑战。要求的教育各个方面必须全面创新,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要求我们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法、适应学习时代要求。

□审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比照新形势发展对人的高素质的要求,现行课程存在的弊端十分明显:

§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

§课程实施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学生主体性高度压抑,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观念落后,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于单一,且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程管理高度集中,课程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课程评价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挥。

■现行课程弊端和其它综合因素造就了“教师是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

§教师讲,学生听。信息交流单向传输;

§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被动学习;

§教学以知识传输为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教师关注不够;

§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由教师决定,学生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彻底“应试”和接受评定;

现行课程弊端的革除为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了现实背景,也为教师角色的转换提奠定了现实基础。

3、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其总目标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一总目标决定了教师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现代性。教材内容和课程编制依据教育心理学统整教学内容,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和增加新内容;教育手段吸纳、采用新技术;§基础性。保证和满足每一个学生生存和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人类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评价标准体现差异性;

§创新性。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要。

素质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总目标的确定为教师角色的转换奠定了理念基础。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体现课程改革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领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时作了如下阐述: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是新课程的亮点,其主要目标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对自己周围生活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同时,注重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性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教师转换角色奠定了课程基础。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促进自我发展的学习者

1、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同时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的生活,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基础的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但这并非意味着与教师无关。必须坚持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是学生兴趣体现、个性发展、探究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从指导内容而言,教师的指导从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从指导方式而言,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

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专门从事从和实践活动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教师即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并非不需要知识传授,它需要的是新课程条件下新意义的知识传授,主要体现为:

◇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由只重“结果”向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既是新角色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主要表现为:

◇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识能力;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思考;

◇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

◇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2、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的实施,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大量增加并变得非常复杂,因此“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科学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从事教育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索和研究内容主要表现为:

◇素质教育观念的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为教育实践和研究寻找理论依据;

◇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新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协同组织、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

◇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新课程目标整合研究;

◇教育科研方法特别是教育行动研究法的运用与研究。

教师由传统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多元化转变特别是向“教师即研究者”这一创新型角色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次性整体完成,而是一个不断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研究方法本身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而言,教师行动研究法是比较适合教师发展与富有成效的研究方法。其主要过程及*作程序包括:

◇寻找探究的起点:

§从教师自身的兴趣出发;

§从教学的困难出发;

§从教学中一种不明情况出发。

◇收集资料

§收集已有资料;

§观察和记录情境;

§在师生的交流中寻找必要的信息;

§通过内省激发自己的隐含知识;

§教师间交流与合作。

◇分析资料

§阅读、选择资料;

§分析、解释资料及做结论。

◇形成行动策略

§不要只满足于一个构想;

§不要过多的受到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干扰;

§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多种资源和力量。

◇实施与检验行动策略

§行动策略的实施,真正将行动策略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行动策略成果的标准:收到了改善情境的效果、未产生副作用、改善能较

长期的保持下去;

§行动策略检验时可能发现的问题:在执行的方法上、在行动策略的构想上、在教学情境的分析上、在收集资料的全面上、在问题的界定上等。

明确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研究内容和掌握切实有效的研究方法是教师进行“教师即研究者”角色转变的关键。在新形势下,教师缺乏对教育教学的探究,是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的。

3、教师是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者和开发者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社区,学习内容的载体也必须从教科书转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社区实际。因此,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外的,蕴藏与社会、社区生活之中的课程资源,直接影响到这一课程的有效实施,这对教师课堂讲授的传统角色提出了挑战。教师是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实质上的开发者,没有教师创造性的利用和开发,社会生活这一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就会枯竭,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就会流于形式。这一角色是教师的全新体验,也是一种考验。为此,教师必须明确认识三个问题:①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②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③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的计划。因此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

§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强迫学生或把学生束缚在书本、课堂的圈子里;

§善于挖掘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重视积累相关资料,不仅能根据课程实施指南执行课程,而且能结合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发和设计、利用教育资源。

§善于把本学科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改善能力结构,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4、教师不仅是与时俱进的学习者,也是新知识的创造者

教育专家指出,作为专业化发展的教师,不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一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应该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其中体验理性释放的愉悦和创造性冲动所浸透着的欣喜。教学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性和偶然性的联系在教师那里不断形成新的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创新的潜力主要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具有挑战性教学情境的探究。创造是唤起教师内在尊严和欢乐的原动力。教师具有创新潜力,素质教育具有把教师创新潜力外显的内在要求。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实践是创新的重要途径。传统知识传授者角色的教师显然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学习,由职业教育者成为教育学习研究者,从他人成果的消费者,变成为自身成果和新知识的创造者,从为获取从教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一位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是学生中的学生。”如前所述,素质教育观念和先进教育理论要学习,新课程理念需要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自身同时学习,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学习,教育研究方法需要学习……,可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没有学习,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没有终身学习,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主要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07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9

第五篇:论教师的社会责任

论教师的社会责任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历来教师都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一提到教师脑海中浮现的总是一群高素质智者。这不仅仅是因为社会对教师自身素质和素养的要求高于常人,更是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一名教师,所要承担的不仅是一名国家公民的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重大的社会责任。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教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社会对师范生的要求。作为一名准教师,教师必须要做到“学高”“身正”,“学高”是为了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而“身正”本应是人对自身的要求,怎么能算做社会责任呢?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自身素养应成为教师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学生在学校中所受的最大的影响不是学到了很多知识,而是受教师人格魅力影响下所形成的自身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

小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在小学生心目中,老师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仅听老师的话,而且常常模仿老师的言行与习惯。班主任的举止、态度对全体学生起着示范作用。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言行一致,说得在理,做出榜样,时时处处给学生以好的影响。例如当学生发现老师的缺点并提出意见时,就应 当敢于承认检讨,并以实际改正的行动来给学生作出示范。这样做,就能使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诚实谦虚,勇于认错的品质,或留下印象,或引起仿效,从而有助于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教师取得资格证的标准中也规定教师必须在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从自身做起,首先做到“身正”,用自己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培育学生。

二、学高

在我看来,学高是教师的社会责任之二。教师在学校中所作的工作就是教书,不管是思想品格还是行为方式,都是渗透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的。教师只有学高,才能交出博学的学生,才能培育出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教师有责任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教师首先需要自己所教领域的大量知识储备和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加,他们经常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教师虽不能做到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但也需要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文科教师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理科教师则应具备一定的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每一个教师来说,科学、技术、宗教、艺术、哲学等等,都应在他的视野之内。必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必须统观全局、博采众长,多方面吸取新知识。

为了传授知识,教师有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经常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来提高自身的水平。这是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也是从事教师行业的基本责任。

三、关爱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博爱无私的爱中包含的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多的是一种宽容、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教师的关爱正如温暖大地的一缕阳光,可以温暖每个孩子的内心。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教师的关爱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师爱,是教师之灵魂。这种爱要求是一种崇高的爱。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也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但是,这种爱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父母的爱:我们不能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要把学生装在心里,对他们倾注着全部的心血,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生病时嘘寒问暖,困惑时解疑答惑,颓丧时鼓舞激励,迷茫时指点方向„„ 关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的指导、鼓励、赞美、欣赏和支持,永远是学生最好的礼物。透过爱的鼓励和安慰,让他们祛除心中的不安,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担负起我们肩上的责任。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岗位,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同时,教师还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关爱学生„„归根结底,教师的社会责任为教书——教学生所需的知识,教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育人——将学生培育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让我们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老师,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实际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让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绽放光彩。

下载论教师的社会角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教师的社会角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五章社会角色读后感

    大学生如何对自己社会角色正确定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在其剧本《皆大欢喜》中写道:“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进口与出口,一......

    教师角色塑造

    教师角色塑造 ——瑞吉欧教育方式中国化的关键 【摘要】瑞吉欧教育方式在中国走过十年的推介之后,如若真正成为改革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它山之石,必须注重教师这一教育发展过程......

    如何理解教师角色

    如何理解教师角色的丰富内涵 教师,是众多职业中的普通一种,却也是一种重要的一种。从古到今,教师群体发挥着教化、传承等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新课改的全面推广,对教师......

    教师角色答案

    单元一 1、举例说明你在处理师生矛盾冲突时,如何有效的防止消极情感出现,处逆境而坦然,遇挫折而志坚。 答:(1)私下与这位学生交流,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件事的态度,从而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教师角色转换

    参与到幼儿的“工作”当中去,帮助、引导幼儿发现、解决问题。 教师注重观察,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

    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角色转变 知识的转变。教师要打破学科知识界限,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综合知识,做到驾驭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观的转变。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尊重学......

    关于教师的角色大全

    关于教师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世界各国都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决不再仅仅是“教书育人”,那么,......

    教师角色比喻评析

    教师角色比喻评析 人们总是喜欢用比喻来说明一些事情,因为比喻总是比事物的本身更加浅显易懂。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因此,人们也给了教师诸如:“蜡烛”、“春蚕”、园丁等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