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课总结
异彩纷呈彰显个性
—— 参加2014年山东省历史优质课评选听课的感受丁娜在各级领导的安排与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山东省历史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在此期间,我亲身参加了二十多位教师讲课的观摩学习,做了大量的笔记,照了上百张照片。虽然每天都在紧张着,劳累着,但同时也在收获着,感悟着。
我的收获:
(一)丰富多彩———思路新
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他们打破了教材内容的常规编排体制,依据自己教学的需要重新组合,然后采用多种方式个性化地将之呈现出来。
1、小标题的方式。这种方式很受讲课者们的青睐。有的教师在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小标题“风云起——民族政权并立”“先战后和——化干戈为玉帛”。这样的设计思路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将教材内容传授给了学生;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时也使用了诸如“追根溯源询原因”“稻花香里说丰年”“丝棉瓷瓦话兴旺”“内外贸易叙繁华”等小标题,分别概括两宋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兴旺发达的表现。这些小标题高度凝练而又言简意赅地彰显出宋代各行各业繁荣昌盛的景象,让人不能不油然对那个时代产生美好的向往,正如作家余秋雨所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2、以典型的历史人物活动为线索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将一个个零散的历史知识串珠成线,连线成面,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位老师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老严的生活变迁做为讲解《改革开放》一课的主要线索,设计了“穷则生变”、“收获喜悦”、“打破铁饭碗”、“见证奇迹”、“触摸幸福”等五个生活片段,形象的反映出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转变。还有老师以讲课所在地——章丘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李清照的一次出访做为《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的线索,通过人物活动来展现宋代衣、食、住、行、娱乐生活的各个场景。这样的课堂设计赋予历史以生活的气息,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有的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电视连续剧,以一个导演的身份来掌控课堂的进程。
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都要本着这样的原则:既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又可以帮助老师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以达到双赢的课堂效果。
(二)八仙过海——神通大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其史料可谓浩如烟海,各种图片也让人应接不暇。即便如此,在讲解同一个课题的时候,也经常会发生“材料撞车”的现象。对相同课题的不同解读,对相同材料的不同处理则更能体现教师的个性与风采。
1、导入方式新颖我连续听了四位教师讲授的《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一课,有两位老师的导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
中一位是这样导入的:假如时光机真的可以带着你穿越时空,你最想去哪个朝代?接下来她说:中外的许多学者都把眼光指向同一个朝代,并出示了余秋雨、袁腾飞、汤因比等人描述宋代的名言,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宋代让人流连忘返的社会生活中去了。另一位老师颇具才气和胆识,她别出心裁的张贴了自己手写的一幅对联“文登古风犹存,章丘名人辈出”,既道出了自己的来历,又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并且她还当场书写了横批“文章天下”。且不说她的书法的确出色,光是这种勇气就是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哪个学生还不愿上好她的课呢?
2、同图异用
几位参加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讲课的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元朝的统一形势图》,但是他们的用法各不相同:有的让学生指图叙述,有的边讲解边染色,也有的直接打出地图,照图叙说。不同的使用方法显示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尽相同。
(三)众说纷纭——语言美
如果把历史课上成单纯的知识传授,那一定会是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加之历史学科在中考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很多学生是难以对这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的。因此,授课教师本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有着非常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凝练的语言、恰当的表扬、适时的点拨,有时会拨云见日,有时会画龙点睛,有时会引人深思。更有个别教师特别博闻强记,在讲课过程中,诗词警句、乡俚俗语,出口成章,随心所欲。他们的精彩表演让原本单薄的历史
课堂丰满起来,真正把历史学科变成一门广罗古今,兼容并包的学科。
(四)兼收并蓄——学生忙
一堂出彩的历史课必定是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课堂,讲课的每一位教师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位教师设计了历史短剧《群臣议政》,在学生们分角色的讨论中将元世祖的治国举措一一道出;有的教师让学生参与板书的补充;还有的教师让学生当即唱了一首与自己所学内容相关的歌曲......这些别具匠心的手段必然会调动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他们在听讲时积极思考,在互动中踊跃发言。这样的课堂是知识传授与艺术享受共存的殿堂,也是释放激情收获喜悦的地方。
当然了,每一位参加讲课的教师都会有自己出彩的表现,真可谓眼花缭乱、不胜枚举。他们在这方三尺讲台上挥洒着青春,展示着风采,张扬着个性,收获着期望。
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有学习有收获,也有疑惑有茫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参加讲课的教师都非常注重课件的制作与展示,而忽略板书的设计与使用,甚至有人直接没有板书。在汉语言文字越来越受到国人重视的今天,学生的错白字现象却着实让人头疼。如果作为教育者本身的教师都不注重汉字的书写与运用,又怎能起到身体力行、耳濡目染的效果呢?
2、过于注重活动的设计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很少有自主支配的时间。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也很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但
是经反复的检查提问,学生仍然一脸茫然不知所答,这大概是对课本内容无从熟悉的原因吧。
3、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些教师大约是为了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表扬往往夸大其词,名不副实。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明明出现了极大的失误,教师竟然都还说“你回答得非常正确”,或者“你的表现真棒”。这样的“表扬”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吗?会不会适得其反呢?
几天紧张的学习行程弹指而过,我在学习、在思考、在收获、在感悟。身为有着近二十年历史教学经历的一线教师,边学边教,教学相长仍然是今后教学生涯中必经之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期待自己会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第二篇:听课总结
璧山县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活动听课总结
定林小学
2009年6月11日,我有幸聆听了渝中区的张莉,大渡口区的汤秋艳、武汉阳光哦集团教育集团的赵老师献课以及下午渝中区教科所王小毅的专题讲座《课堂 生命成长的地方》,课课精彩,让我学习、思考的东西太多。
三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个地区的先进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语言精练,这些优质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王小毅的专题讲座使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提升,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新的解读,有了新的想法,激起了我进一步探索教学的愿望。
综合各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及王小毅的讲座,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借鉴:
一、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上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沟通,一堂课的效果将是不会很好的。我所听的三节课的开始,都有一项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而且有的渗透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情感。如我听到的渝中区张莉老师在课前交流时询问孩子们,你最喜欢看什么书?学生大多说了自己喜欢的书。但老师话锋一转,语重心长的说“□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歌,但老师喜欢的这首歌和大家喜欢的风格不一样,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眼前总是浮现那惬意的画面。同时播放歌曲《乡间小路》直接引入《乡下人家》的学习。我想,学生们听了这首歌,肯定会在后面的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交流。而赵老师跟学生的交流更令感到几分快乐: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学生们愕然。然后,刘老师笑道:“你们没有带耳朵来呀?刚才不是介绍我了吗?你们没听见吗?看来你们没有带耳朵来。”同学们听了以后因自己的粗心而感到内疚,同时又感觉到赵老师的幽默。正是这一个个课前的“热身”活动,让学生们熟悉了原先还非常陌生的老师,使后面的课堂师生活动更加流畅、和谐。
二、为评价的有效而评价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奢望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能准确、全面,甚至有创新,但也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指出错在哪里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以往的授课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尽情发挥,而我们的回答却经常是千篇
一律,都是“很好”,不能指出学生答案的不足,不能给学生指明应向哪个方面努力,甚至根本不顾学生的回答,
第三篇:听课总结
2011绿城之秋听课总结
这次去观摩绿城之秋我主要关注的是老师的导课,下面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导课:
一、用大脑保健操导入
老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一个“b”,请你展开想象,它像什么,给大家思考一会儿,想好的学生举手。学生回答的答案后面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同学的答案,并到黑板上画出自己想象到的东西。其次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H”,它像什么,这次学生反应要快,然后是在黑板上画“.”学生反应要快。这个就是在2011绿城之秋中李白坚老师的大脑保健操的导入。大脑保健操主要是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如果长期训练下来,就会对孩子逻辑推断能力的培养以及写议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孩子心智、情感以及能力的发展,贡献巨大:
(一)起到思维热身、放松的作用。
上完“大脑保健操”,发现孩子眼睛里都泛着光,思维极其活跃,这对接下来的训练打好了情感和思维准备的基础。
(二)培养了“求异思维”。
因为这个环节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别人说过的你都不能再说,长期训练,会发现孩子考虑问题往往具备了“求异思维”,想得跟别人不一样,而且想得多。思维活跃,办法多,能力也自然会增强。
(三)培养“我也能行”的心理认定。
在“大脑保健操”这个环节,班里就没有“好生”、“差生”的区别了。即使写作能力稍弱的孩子,在这个环节里也能想出很多奇思妙想,这就容易给孩子一种“我也能行”“我也不差”的心理认定。
(四)容易生成教学资源。
因为针对一个图形,全班同学进行想象,就容易培养孩子“由此及彼”的思
维,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同时更有利于孩子们将这种想象能力应用到作文上。李白坚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的写作文。“大脑保健操”好处很多,形式活泼,一直是“快乐大作文”教学实践中闪光点。而在后来的学生猜测并写故事的内容这一环节也体现了大脑保健操导入的作用。每一位学生都展开想象,来猜写故事是如何发展的。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主要是看学生的想象,以及如何组织语言来表达。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图、像形式等导入
在2011绿城之秋张祖庆的《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的作文点评课中,张老师首先出示图片(企鹅),问学生大家想到什么。大部分学生都会联想到QQ宠物,老师又出示QQ宠物让学生区别男女。紧接着是出示QQ中好友对张老师的印象,然后学生说说看哪个是说张老师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老师总结从而导入主题“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老师联系实际生活导入,QQ是现在常用的聊天工具,学生经常用。老师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说张老师的,这个就很贴近主题,其实就是让学生说一下对老师印象最深刻是什么。QQ学生常用,所以学生都很了解,大家都有话说,这个涉及的面很广。同时老师用QQ中好友的印象导入,新颖并具有时代性。
三、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他们对猜谜语都有浓厚的兴趣,用猜谜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愉悦的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2011绿城之秋钟老师的“中年级活动作文课”中,老师让学生猜字谜才出老师的姓,谜语是这样的: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老师一说完就有一部分学生反应过来了,老师姓“钟”。我觉得老师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让学生从字谜中了解老师姓什么的同时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上课内容作准备。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英国的艾米尔说过: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导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虽然它所占的时间很短,但好的导课设计如同一座桥梁,练习着旧课和新知;如同开幕式,预示着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好的导课不仅是教师上课的“开场白”,更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因此教师要巧妙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动手、动脑、洞口、动眼,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而导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新课导入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在“懂”“透”“化”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运用教育艺术,精心设计,努力优化课堂导入环节,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篇:听课总结
听课总结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到几所学校听课,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我亲身领略着老师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也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通过听课,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中收获颇多。
一、以生为本,主动探究
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老师们有耐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柳艺老师讲《商的近似值》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从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二、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因生而异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年龄不同,思维方式和接受程度也有显著变化,因此创设教学情境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固然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预设教学时都有自己的思路与目标,但学生作为受体,他们的特点不容忽视。在听小学和初中的课时,感受是不同的。例如柳艺老师的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课题是《认识8、9》,面对童言稚语的孩子,老师用了很多种教学方法:直观的图画,拟人化的尺子,老朋友点子图,做游戏,小动物的卡片,涂色,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物„„用与生活贴近的知识、故事化的情节和游戏,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 1
就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很容易就懂得了老师教授的知识。小学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而中学教学则注重理性思考,虽然也运用多种方式辅助教学,也需要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总体还是以方法的教授为主,而在创设情境时也更多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不再让他们只接受老师的思路,老师的引导性更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展现。
三、领悟教师的教学素养对教学的重要,不断积累充实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体现其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而教师的教学理念能转化为自身的教学素养,逐步形成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教学行为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于教学实践,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需要不断的积累与充实。在听课过程中,感到好老师很多,但是也有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力不从心。一个老师是否优秀,端看一个老师能否娴熟的驾驭课堂,能不能一直保持良好的教态,应对课堂突发状况能否得宜。而能做到这样的优秀需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书本的知识,前辈的经验,营养的汲取不容忽视。
四、增加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之间的交流
有幸听了一节思路非常严谨、条例十分清晰,而且讲解到位的熟悉数学课,课题是《商的近似值》,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老师没有用很花哨的教具来吸引人,只有为增充课堂容量使用的小黑板,但缜密的逻辑、细致的讲解引领着所有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整堂课用语精炼,显示了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深刻理解,没有一个全局观是很难做到的。在偶然的机会得知这位老师曾是一个初中老师,这才恍然。初中的教师到小学教授高年级相关学科的教学,对这一学科在更高层次的学习已经有一个系统的认识,那么在教学中能够少走许多弯路,更能省却很多的无用功,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引发一个大胆的想法,固然让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混编授课很难做到,但如果能有一个适当的制度允许他们互相听课,互相交流,让老师对这三个阶段不再只是听说,而是有着深刻的认知。知道学生前面学什么怎么学,后面学什么怎
么学,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那么从小的方面说,使学生的知识得以连贯,使教师本身的教学素质得以提高;从大的方面说,能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对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应该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听课中,感受着老师们的教学热情,更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言诚真,一定借鉴好的方法、好的经验为我所用。
第五篇:听课总结
听课总结
通过上周四去海青小学听课,我感触颇多。
我们听的那堂课课堂纪律不是很好,老师向学生提问时学生不怎么配合,课堂也很闹。之所以这样,我觉得有一下几点原因:一,老师没有威慑力,所以学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二,老师讲的内容不是很吸引学生,即趣味性不强;三,老师上课时经常冷场,即讲课的时候经常有一大段时间老师都不说话……
所以,我们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趣味性,要迎合小朋友的口味。而且课堂上要严肃,纪律性很重要。总之,要管好课堂纪律,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
潘虹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