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必新讲座

时间:2019-05-13 07:5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必新讲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必新讲座》。

第一篇:江必新讲座

江必新教授讲述完善民事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

6月17日下午两点半在法学院实验法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完善民事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法学院院长蒋建湘教授主持,并代表与会的师生对江必新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法学院师生共计200余人参加了讲座。

江必新教授指出民事诉讼法已经经过了两次的修改,民事诉讼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对民事诉讼法进行再次修改。对此江教授从四个方面,表达了自己对民事诉讼法修改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是要真正确立当事人的主体地位;第二是以实质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第三是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优化民事诉讼程序;第四是以建立公正高效的民事诉讼为目标,科学配置审判权。

讲座最后,蒋院长代表到场的师生对江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真诚的感谢。并表示我们很幸运,能有机会不时地聆听到江必新教授的讲座。作为二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教授会带给我们最新的法学和法制变动信息。大家再次对江教授带来的学术报告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二篇:江必新学术报告

江必新教授讲述社会转型期的法治问题

12月9日晚上七点半在法学院实验法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社会转型期的法治问题”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法学院院长蒋建湘教授主持,并对江必新教授的再次到来表示感谢。法学院师生共计200余人参加了讲座。

江必新教授主要讲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中国转型时期的具体内容及表现,主要从十个方面讲述了这个问题;第二是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总结出“八个不”;第三是转型时期面临的法律冲突,提出了四个主要的冲突;第四是社会转型时期发法制建设的正确应对,主要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讲述了这个问题。江教授对每个问题都分条讲述,条理清楚,明白易懂。最后,江教授留出时间给大家提问。在座的师生们,抓住机会踊跃发言提问。江教授对每个问题都认真倾听,并给予详尽的解答。

讲座最后,蒋院长代表到场的师生对江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真诚的感谢。并表示聆听江必新教授的演讲,就如同倾听一曲优美的古典音乐。大家再次对江教授带来的学术报告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三篇:学习江必新副院长廉政建设工作讲话学习心得

学习江必新副院长廉政建设工作讲话学习心得

办公室 莫缤伦

通过这次学习,还使我清醒的看到,廉政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重道远。我们党员干部要真正树立正确的心态,勤奋学习、自觉实践、修身立德、勤政为民。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处处严于自察,事事严于律己。

近期以来,我认真阅读了《江必新副院长在分管部门2012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使我深深的感到本次活动是对党员干部进行的一次深入的思想教育,十分必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身为一名法院干部,作为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守护者,更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时刻自警、自重、自省,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法官。下面就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廉政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学习,是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在学习中,要把政治学习放在首位,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榜样教育使自己向先进人物看齐,通过警示教育吸取教训规范行为,从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学有所思,学有所用,通过学习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抵挡得住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通过学习在思想上警示自己,行为上约束自己,使自己的廉政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增长学识,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修养加强了,对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就能自觉地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人民服务,不会去计较个人得失,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

二、必须慎用权力,正确履行职责。“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你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人民的功臣,也能使你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成为千古罪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心地无私一心为民,手中的权力才能有牢固的根基。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权力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肩上的胆子也就越重。领导干部应慎重对待手中的权力,时刻牢记它来自人民。切实做到正确行使权力,对岗位负责,对人民负责。要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真正把权力用在为民谋利上。

三、必须克己奉公,努力做到廉洁从政。古人云:“政者正也”,是指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带头执行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凡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正确对待和接受群众监督,将群众监督作为一面镜子,经常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努力在工作中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到廉洁从政。

四、必须严于律己,堂堂正正做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修养的提高最终要通过具体行动来体现,只有自觉去经受各种考验,抵制各种诱惑,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作风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开始的。因此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自省,在政治上把握自己,时刻保持清醒,保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要在思想上把握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要在生活小节上把握自己,绝不因善小而不为,亦不因恶小而为之;要在工作上把握自己,摆正位置,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不断提升精神境界;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带头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慎独慎行,择善而交,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树立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通过这次学习,还使我清醒的看到,廉政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重道远。我们党员干部要真正树立正确的心态,勤奋学习、自觉实践、修身立德、勤政为民。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处处严于自察,事事严于律己,始终保持思想的防线,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真正成为一名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

第四篇:新《行政诉讼法》与法治政府建设(江必新)(共)

新《行政诉讼法》与法治政府建设(江必新)

作者: 长沙县法制办 时间: 2015-05-19 [打印] [ 关闭 ] [收藏 ]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胡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列席长沙市第四届人民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就行政诉讼相关问题跟大家研讨,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湖南省的法治建设在全国一直走在前列,我们长沙市的政府法制工作或者法治政府建设在全国也很有名气,做出了很多贡献。胡市长和新一届市政府对法治政府建设非常重视,把法治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过去我们组织过南岳论坛,专门推广过长沙市政府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经验。去年长沙市政府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利用这个时间,我跟大家探讨关于新《行政诉讼法》出台后的法治政府建设问题。我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对政府法治建设及政府机关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第二个问题是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行政机关如何应对新形势。

一、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行政诉讼法》是1989年4月4日通过的,20多年来,总体来说运行的比较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家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保障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原有的《行政诉讼法》远远不能适应国家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的要求,所以从前几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修改行政诉讼法,到去年的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决定。这一次修改后条文共103条,新增加的条文和修改的条文达到了80条,可见修改幅度非常大。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自2015年5月1日开始实行。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对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机关的工作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个法律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不仅要求接受外部监督或者司法监督,而且要求接受更大范围、更高概率、更大强度的外部监督。

三中、四中全会都特别强调权力要受到监督的必要性,并强调要建立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强化执行权、监督权的权力分离,要把权力监督问题形成一个体系。新《行政诉讼法》在这个精神的指导下,强化了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1、司法监督的范围扩大了。主要表现在:第一,把具体行政行为改为行政行为,删去了“具体”两个字,这意味着除了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不能直接成为诉讼对象外,其他介乎于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之间的行政规划、行政计划等等都可能成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第二,过去对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仅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他权利必须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可以向法院请求救济,法院才可以受理,这一次修改,在人身权、财产权后加了“等”字,从立法过程看,立法机关的明确意思表示是除了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法院可以受理的以外,其他的权利类型包括公法上的权利、知情权等权利受到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到法院请求救济;第三,行政协议(又叫行政合同)过去是作为民事案件受理的,但实践中处理难度很大,有些法院没有受理,新《行政诉讼法》明确将这一部分纳入行政诉讼范围;第四,将过去因行政复议法作为终局裁决的事项,涉及到土地、自然资源确认等,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总体来说,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扩大了很多。也就意味着,行政机关的行为接受司法监督的范围也扩大了很多。

2、在更高概率上接受司法监督。主要表现在:第一,起诉期限改变,有一部分行政行为没有单行法作出规定的,过去是3个月,现在放宽到6个月,说明起诉的概率提高了;第二,新行政诉讼法规定可以口头起诉,过去没有把口头起诉法定化,现在起诉更方便,公民起诉的可能性增加;第三,原告资格放宽了,过去能够提起诉讼的当事人要求与被诉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法院能够以“不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予以驳回起诉,新《行政诉讼法》删除了“法律上的”四个字,规定只要有利害关系就可以提起诉讼,就具备原告资格;第四,将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过去立案审查比较偏严,法院更多的是让当事人放弃诉讼,新《行政诉讼法》要求必须做到有诉必立,而且规定应当受理的案件如果法院不受理,要追究院长、庭长和审判人员的责任,并且规定行政机关不得阻碍、干扰法院受理案件,如果有干扰行为,法院必须记录在案,并进行责任追究。这说明当事人起诉的门槛大大降低,行政诉讼案件诉讼概率大大增加。

3、接受监督的强度加大了。表现在:第一,原来的《行政诉讼法》在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除了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外,还要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新《行政诉讼法》删掉了“维护”两字,强调监督职能,弱化维护职能,避免行政诉讼中官官相护的情况;第二,原来的《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只对滥用职权的行为监督、撤销、变更,新《行政诉讼法》增加了法院也可以撤销明显不当的行为或者撤销后让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过去法院只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加了明显不当的审查后,意味着法院对被诉行政行为审查的力度、强度加大了,在一定程度上要审查行政行为是否合理;第三,过去基本由基层法院受理一审案件,大量行政案件不出市就可以终审,新《行政诉讼法》对管辖做了重大调整,以区县政府为被告的,不能由区法院受理,只能由中级法院受理一审,省高院二审,而且法院移送案件时,只能将下面的案件往上移送,不能将上面的案件往下移送,这意味着加大了监督的强度;第四,新《行政诉讼法》特别规定,高级法院经最高法院批准可以指定某些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二)不仅要求行政机关正确地行使权力,而且要求行政机关积极履行职责和义务。

从十八大以来,由于中央落实八项规定,反腐力度越来越大,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缓作为、不作为的消极行为突出,所以立法机关在修法过程中,加大了对不作为的监督。三中、四中全会决定中,把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放在前面,特别强调政府要积极作为。新《行政诉讼法》在这方面有充分的体现,表现在:

1、第十二条列举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时有三项直接涉及行政不作为,增加了对行政不作为的监督。

2、在相关条文中加大法院对不作为行政行为的判决力度,明确规定法院对某些案件不仅可以判决行政机关在多少天内做出行政行为,而且可以直接判决行政机关做出什么样的行政行为。

(三)不仅要求行政行为单向度的合法,而且要求行政行为全方位的合法。

1、要求行政行为权限合法。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时必须有法律、法规明确授权,法无授权不可为,当行政决定损害了公民的法律权益,影响了公民的权利义务时,必须有合法、有效、明确的法律依据。

2、要求行政行为内容合法。主要包括满足法律规定的事实要件、适用法律法规必须正确、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3、要求行政行为程序合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步骤、顺序、时间、方式、形式来行使权力。执法中检查、取证等过程性行为都要符合法律规定和要求。

(四)不仅要求行政行为形式合法,而且要求行政行为实质合法。

1、新《行政诉讼法》明确增加了对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理由。

2、在没有规定法定程序或规定比较笼统抽象时,基本程序必须遵守。比如回避、事先听取意见、说明理由等正当程序,不管法律是否规定都必须遵守。

(五)不仅要求被告方履行积极诉讼义务,而且要求被告方注意履行消极义务。

诉讼义务包括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1、新《行政诉讼法》要求行政机关履行的积极义务有: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必须出庭应诉,不能出庭应诉的必须委托相应工作人员出庭应诉。作出这个规定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对于行政机关来说,真正能够代表行政机关的是行政首长,其他人无权代表;第二,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有利于和人民群众拉近感情;第三,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是调查研究最好的时机和方式;第四,在诉讼中有时需要与当事人协调,首长可以当场拍板,不需要汇报后再开一次庭;第五,树立良好的法治形象。江苏绝大多数案件实行行政首长出庭,效果很好。

2、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积极地提供证据,积极答辩,提供相关规范性文件。让政府承担更多的举证义务,如果不及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视为没有证据。

3、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积极履行执行义务。裁判作出后要积极履行执行义务;对裁判不服的,要提起上诉;加大了拒不履行裁判的制裁力度。

4、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消极义务有:不得干预法院、阻碍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在诉讼过程中,不得随意向原告、第三人收集证据,原告提出的事实和事项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除外;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被法院撤销后,不得再作出相同的行政行为。

(六)违反《行政诉讼法》不仅要追究行政机关的责任,而且要追究个人的责任。

1、不应诉、中途退庭,不仅要行政机关承担败诉责任,还要予以公告。

2、在诉讼中不得有妨碍诉讼的行为,比如对原告威胁、打击报复,对证人威胁,干扰法庭审理秩序。

3、不执行法院裁判,以前罚款是罚行政机关,现在是罚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还可以建议上级行政机关追究其纪律责任。

(七)不仅要求违法行政行为要得到纠正,而且要求实质化解行政争议。

1、把解决行政争议作为重要功能加以明确。

2、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对行政赔偿、行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权的行政行为可以调解。

3、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作出裁决的案件中,当事人可以申请一并解决相关的民事争议。

(八)行政主体不仅要接受审判监督,而且要间接接受行政诉讼程序中的检察监督。

1、强化了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的监督。包括对法院有案不收、官官相护以及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

2、赋予了检察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和抗诉的权力。

3、正在研究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二、政府如何应对新要求

(一)最关键的应对是在思想上认真对待

1、认真对待法治

中央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去中央讲法治是有所保留的,一方面讲法治,另一方面讲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十八大以后中央讲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第一遵循。过去讲法治没有底线要求,现在中央说法律底线不得突破,法律红线不得触碰,而且要求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促进发展和改革稳定。过去讲法治是战

十八大以后讲法治是方式。过去中央讲法治只停留在要求层面,没有建立评估体系。过去中央讲法治水平跟晋升、职位没有关系,现在强调把法治作为考核考察的标准。

中央下决心搞法治的原因是:第一,不讲规则的现象比较普遍;第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过去经济发展的优势正在减少甚至消失,法治环境成为经济增长点;第三,大国需要法治形象;第四,长期发展的需要。

2、认真对待权利

自从基本人权入宪以后,国家对公民的权利越来越关注,保护人权的意识逐渐增加。过去笼统地强调执政为民、司法为民,其界限不清楚,有时候容易让人误读,容易让老百姓产生错误的理解,也让工作人员产生误解,所以有时候该做的没有做,不该做的做了很多,结果带来了很多问题。执政为民、司法为民这个理念是对的,但如何科学地落实这个理念,实际上最终落实到权利义务上;落实到必须保护公民权利,必须保障它的实现,不是公民权利的我们可以缓做,可以逐步地来,权利必须优先保护,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落实到在执政过程中分清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义务。

3、认真对待权力

权力越大风险越大,权力不受监督就会被滥用,这是一条万古不移的经验。权力要加强监督。

4、认真对待监督

特别是认真对待来自外部的监督。要看到行政诉讼是在不断化解矛盾,避免官民冲突。要提高行政机关的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监控机制。

做到这四个认真对待,我们从思想上就能真正地重视起来。

(二)最现实的应对是在当被告时有效应诉

正确认识行政机关当被告的问题。当被告并不一定不光彩。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从诉讼结果来看,绝大部分还是行政机关胜诉的,原告胜诉的机率在20%以下。当了被告以后如何应对:

1、依法争取当事人撤诉或法院驳回起诉。法院不应该受理的案件有:当事人不具有利害关系、被告不适格、应当复议未复议、超过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提起诉讼、诉讼请求不明确或超过诉讼范围等。发现自身行政行为有问题可以主动更正行政行为,与当事人协商补偿方案。

2、充分有效行使被告权利,积极履行被告义务。

3、尽量缩短诉讼周期。第一,作出行政行为时一定要告诉当事人起诉期限,叮嘱当事人尽早提起行政诉讼;第二,在作出决定前征求当事人意见;第三,引导当事人提出异议,决定作出后让当事人向作出决定的机关提出异议;第四,准备材料配合法院及时开庭。

4、依法争取合法有效的行政行为得到支持。通过举证、法律适用、认真积极出庭应诉来证实行政行为合法性。

5、理性选择裁判救济途径。对裁判不服的,及时提起上诉;对二审裁判不服,积极申请再审;对再审裁判不服,申请检察机关提出建议或抗诉。

6、主动及时有效地履行生效判决。

(三)最根本的应对是在平时坚持依法行政

真正有效的应对是在平时坚持依法行政。仅仅靠行政诉讼中的应对,空间非常有限。应诉中的功夫做的越多,往往适得其反。政府在诉讼中尽量弃智弃术,不要玩花样。要树立政府法治形象,错了就错了,正确就正确。在诉讼过程中过多玩弄技巧来胜诉是不明智的,因为现在所有的法律裁判文书都要上网,接受公众监督。

1、要依法履行义务,防止违法不作为、缓作为和不适当的作为。必须按人民的意志、法律规定积极地履职。要注意:第一,法律明确规定应该做、必须做的,应该做;第二,法律未规定必须做的也应该做,包括签订合同时承诺要做的、公开向社会承诺要做的、先前行为带来的义务;第三,职责和义务不仅要履行,还要及时有效适当地履行。

2、依法客观公正适当地行使职权,防止越权和权力滥用。所谓依法必须有法律规定、法律授权、按照法律规定的实施条件来行使职权;所谓客观就是一定要把查清事实,在事实不清楚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作出行政决定;所谓公正就是要有一套公正的程序来处理问题;所谓适当就是要在实体上做到合理正当。

3、要建立合法科学理性公平的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第一,评价体系的建立,任何一个单向的指标都有局限性,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要使一个评价体系能够科学全面,一定要有指标群,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来评价一个事项,指标群力度越大越丰富,越接近公平公正。第二,责任追究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追究不到位,另一个是追究过度。理性追责的关键是故意和重大过失,故意违反法律肯定要承担责任;但过失违反法律规定造成损害的,要区分情节。追究责任必须是故意和重大过失。一般过失、轻微过失最好轻微处理,不宜采取重的处理方法。

4、要切实发挥行政异议、行政复议、行政监察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减少行政诉讼案件。

http://

第五篇:江必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进一步深化司法理念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6月19日至20日在河南法院调研时强调,各级法院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积极稳妥地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在法律的范围内实现最大的社会效果。

调研期间,江必新认真听取了河南高院以及商丘中院的工作汇报,对河南法院在行政审判、国家赔偿、审判监督、执行工作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探索给予积极评价;对商丘市两级法院积极开展巡回审判、认真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司法便民等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江必新还到商丘芒山人民法庭看望了基层一线审判人员。

江必新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任务,做好人民法院工作,必须要有正确的理念指导,各级法院领导和广大法官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认识,要结合实际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明辨方向,分清本末,贯彻到各项审判和执行工作中。在当前的工作中,特别要强调以下几个观点:一是要坚持司法的人民性。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司法的根本属性。建国以来我们就始终强调司法的人民性,但在不同的时期,人民的含义和范围不同,司法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强调人民性的侧重点和工作重心也不一样。当前,强调司法人民性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把维护好人民群众权益作为司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强调实质法治。实质法治强调法治和正义的高度结合,强调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统一,强调实现法律的目的。实质法治要求司法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要正当。三是要树立能动司法理念。“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人民法院和法官能动作用的发挥,法律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贯彻执行,法律的目的很难得到正确的实现。能动司法也是司法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坚持能动司法,也要符合司法的基本规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坚守司法的底线。四是要高度重视司法的可接受性。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法律实施从来都不是一个根本的办法,只有提高司法的可接受性,才是保障法律实施的真正强大的内在力量;只有被人民群众广泛认可和遵从,司法才能赢得公信,司法才有权威,二者相辅相成。当前,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积极倡导调解、开展巡回审判等方式,就是让人民群众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司法裁判。因此,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扩大司法的可接受性,另一方面,必须高度强调司法的权威性、规范性。五是要追求司法效果的最大化。司法效果包括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二者是有机的统一,密不可分。法律本身就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律本身就包含着对社会效果的综合考量,依法裁判本身也是社会效果的要求。因此,必须坚持在法律的范围内实现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江必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转型、整个社会结构在转型、人民的生活方式在转型、社会观念在转型,新情况、新问题大量出现,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如果不进行改革创新,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很难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就很难做好司法审判工作。改革创新就是兴利除弊,尤其要着眼于“除弊”,只有着眼于“除弊”,改革创新才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改革创新要事先把可能导致的弊端考虑清楚,并制定

应对措施。改革创新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来推动改革创新,确保改革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改革创新还要善于在法律之内寻求支撑点,以确保改革措施的可持续性和连续性。

下载江必新讲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必新讲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必新在审判监督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讲话

    深化审判监督理论研究 推动审判监督工作科学发展 ——在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 审判监督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上的讲话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江必新 (2010年8......

    入学讲座(新)

    了解变化,充分准备,帮助孩子顺利成为优秀的小学生入学在即,孩子们将从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换位”成一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他们的角色发生了改变,这对其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

    新江社区简介

    新江社区简介 新江社区居委会,位于吴中区城南街道,东至迎春南路、南至澄湖路、西至东吴南路、北至碧波街。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设有9个居民小组三个自然村(罗盛里、朱家上、迎......

    新江先进事迹材料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中共党员,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97年参加教育工作,2000年2月至2003年7月担任木桐中心小学校长,2003年9月调入木桐中学先后担任德育主任、教务主......

    楚江亭讲座培训心得体会

    楚江亭讲座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我收获颇多,尤其是楚江亭教授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让我感觉到我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他的讲座,虽然理论层次高,但并不令人感到乏味......

    听刘文江讲座心得体会

    《借助先进理念 实现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中界完小 辜贤东 4月19日中国教育报刊社刘文江教授为我们做一场《点燃每个孩子的智慧之光》的讲座,刘主任用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

    江家骏教授讲座策划书

    江家骏教授讲座策划书 一、 活动目的 为了展示我院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反映我院响应重庆工商大学号召,建设“学习校园、文化校园、礼仪校园、诚信校园”的情况,展现我院学生良......

    听江帆老师讲座体会-

    义务教育学校服务标准“中国梦·教师梦”----做孩子们喜爱的教师——聆听江帆老师讲座体会蓟 县 第 一 小 学刘学民2013年10月27日“中国梦·教师梦”----做孩子们喜爱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