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的幸福来自哪里
教师的幸福来自哪里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县骨干教师预备会上推荐了一本好书《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我一看书名就有些不屑,这肯定是哪个无病呻吟的作家瞎编的,教师如此苦、烦、累的生活,还能谈何诗意?可当我静下心品读书中的内容时,我却被肖川博士通俗而深刻的观点、精辟而简洁的语言深深吸引。
尤其是第三章第九节的《给老师的建议》部分,对我很有启发。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养,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不断追求幸福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加强学习,提高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因为只有丰富了文化底蕴,才能提高理解教材、驾驭教材、课程开发的能力,也才能创造真诚、深刻和丰富课堂,从而带给学生更广博的文化浸染,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正如“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 另外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工作,如果专业素养很高,就会举重若轻;反之专业素养差,就会感到非常吃力,别人干的很愉快的事情,自己则感到很吃力。而且如果你专业素养很高,你就更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正如肖教授说的那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诗意生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也更有可能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快乐地工作。
态度决定成败,心情决定幸福。书中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就决定了明天事业的成败。”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那样的人生注定是黯淡无光的;反之,如果我们时时刻刻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那你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充满自信!这样一来,在教学工作中,即使疲惫写在脸上,我们也会感觉到幸福如午后的阳光懒散而宁静。只要带着爱心走进课堂,那么再调皮的学生也会是可爱的;只要带着快乐走进课堂,那么再枯燥的课堂也会变得快乐。
三、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真诚的鼓励。一个喜欢观察并擅长发现学生闪光点,给予更多真诚鼓励的老师是快乐的,而他的学生也必定是幸福的。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第四辑第三节中的一段话。读着这一节,使我想起了我班一名女生的转变过程。
我班的一名女生张芳,我刚上教上她时,上课老是走神。做作业时容易做的习题她马马虎虎地做,难一点的习题她不愿动脑筋思考,又不敢问老师和同学。当老师发现她遇到难题问她,她就怯生生地说:“我不会做。”有一次上课时,我发现她竟然蹲在地上,背对着我趴在椅子上做作业。我走过去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还是怯生生地说:““我不会做。”我把她扶起来,叫她转过身趴在课桌上,耐心地一题一题辅导她。课后我又找她谈话,告诉她要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害怕,要大胆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老师和同学不会笑话她或责怪她的。和她谈话以后,她的胆子大一些了,作业中遇到不会做的也敢问同学了,可上课时还是不敢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更别说主动和老师交流沟通了。
不过,后来她在一节音乐课上的表现令我对她刮目相看。那节音乐课上教了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学生们学会读歌词后我播放了歌曲录音,没有想到她居然非常投入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很快她就学会了这首歌。而且更出乎意料的是她还自告奋勇上台唱给大家听。当她唱完后,同学们都很惊讶:这个平时胆小,其它学科学得不咋样的女同学,歌学得这么快,唱得这么好!我当众表扬了她,还带头为她鼓掌。她大受鼓舞,笑嘻嘻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在接下来的舞蹈学习过程中她显得非常自信,每一个动作都轻松地学会了。下课以后我拉着她的手鼓励她以后上其他课也要像上音乐课这样自信,她笑着点头应允。
后来,她真的能自信地对待其它学科,上课认真多了,不再避开老师的目光,也敢举手发言了,上下学能主动和我以及任课老师打招呼了。现在她读六年级了,语文和数学两门功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上学期末,语文考到了A。不仅如此,她还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的舞蹈兴趣小组、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并连续两届获得女子200米跑第二名。
从张芳的转变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和家长如果缺乏耐心,对待后进生持冷淡的态度,甚至经常呵斥他们,将导致他们逐渐失去信心,没有目标,也没有能力,只能垂头丧气或破罐子破摔,消极地对待学习。
有时候我倒是从心底里佩服一些后进生,他们常常因为学习差而要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严厉批评,甚至是被一些同学瞧不起,但他们还是每天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按时上学。每天上好多课,尽管听不懂,他们还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坚持下来。试想,哪位成年人如果常挨批评,或是被别人瞧不起的话,是否能受得了呢?是否还能每天都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呢?是否还能自信地工作呢?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学会等待,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要会换位思考,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着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宽松、和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耐心地辅导他们完成各科作业,使后进生逐步树立自信。要把对后进生的自信心教育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
总之,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加强学习,提高素养,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快乐地工作。在工作中,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真诚的鼓励,不断追求师生共同的幸福人生。
第二篇:最幸福国家芬兰的幸福来自哪里
最幸福国家芬兰的幸福来自哪里
http://.cn 2011年03月16日 09:26 国际先驱导报
芬兰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度,为何这里的人们却有世界上最高的“幸福感”?“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体制,不仅为所有公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也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长春发自赫尔辛基
芬兰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度,为何这里的人们却有世界上最高的“幸福感”?据记者在芬兰工作多年的了解和体会,除了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为所有公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较大满足外,心态平和的芬兰人的幸福感,更多地来源于对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知足常乐。
稳定的橄榄形社会
芬兰是典型的北欧福利国家,社会福利保障体制相对完善。新生儿从出生直到年满17岁,每月可领取儿童补贴;所有公民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国家对药品实行补贴;残疾人也受到很好照顾,年满16岁的残疾人享受抚恤金和家庭服务;年满65岁的公民都可领取养老金,没有退休金收入的老人可领取国家提供的最低养老金——国民养老金;社会福利部门向在家中安享晚年的老人提供各种上门家庭服务和卫生保健服务。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体制不仅为所有公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也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与此同时,芬兰也是目前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芬兰实行高收入者高税收政策,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趋于合理均衡。政府利用征收个人税收的方法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使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在强有力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下,芬兰形成了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稳定的社会结构,社会财富趋向平均化。据国际权威研究机构统计,芬兰是全球中产阶级比例最高的国家,这一比例高达80%以上,形成了典型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社会结构。这是当今社会经济学领域公认的较为稳定的社会模式,从而促进社会平等、和谐与稳定。
知足长乐的生活态度
富足而安宁的生活是芬兰中产阶级的人生目标。他们在勤奋工作的同时,注重个人修养,尽情休闲,享受生活。他们非常看重生活的本质,心态平和,知足安稳。每年夏季的六、七月间,多数芬兰人都计划安排休假,尽情享受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但别以为他们因为追求休闲和适意而出手阔绰,在消费方面,他们相当理性。大多数人注重收支平衡,量入而出,且不追求超前消费。可以说,一方面讲究生活品位,另一方面则蔑视奢侈和挥霍。
富裕而安稳的生活造就了芬兰中产阶级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知足常乐”是他们心态的真实写照,而这正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恬淡知足的生活态度,使他们乐于用生活之余的钱财来帮助弱势群体。当世界任何地区发生灾难时,芬兰中产阶级通常都友善地伸出援助之手。优美的自然环境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曾评选出全球十大最适宜居住的绿色环保国家,其中芬兰名列前茅,其原因是由于空气和水源质量好。的确,位于北欧的“千湖之国”芬兰,同时也享有“绿色金库”的美誉。这个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被郁郁葱葱森林所覆盖的国家,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从空中俯瞰,不论是在蜿蜒的海滨和湖畔,还是在起伏的丘陵和星罗密布的岛屿上,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在英国《经济学家》2010年世界最宜居城市调查中,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排名第六。除了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等因素外,这座海滨城市又以融入自然的花园城市著称。没有围墙和栅栏的公园与周围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常年对公众免费开放。位于海滨的卡伊沃公园大树参天,绿
草茵茵,空气清新,成为市民进行户外运动和休闲散步的理想之地。一位老年妇女告诉记者:“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有空就到这里来散步。”即使是在市中心主要大街旁的德勒湾公园,每天从早到晚也有许多人进行健身锻炼或放松休息。人们在无障碍道路上骑车、跑步、遛狗;也有人喜欢在草坪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读书,或邀朋友一起聚会野餐。
赫尔辛基还有一条从北到南贯穿整个市区的“绿色森林长廊”,长达11公里的森林一直延伸到市中心。这里保留着大森林的原有自然风貌,居住在闹市区的人们可以十分方便地来到大自然中,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各种各样的休闲健身活动。
别墅村里享受人生
夏季,到别墅度假是绝大部分芬兰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已成为芬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独特的别墅休闲文化。在仅有530万人口的芬兰,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别墅超过48万个,其中三分之二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边、湖边或河边。几乎所有别墅都有桑拿浴房,80%的别墅还有游艇或小船。
大多数芬兰人通常在家乡或湖边修建简单朴素的木制别墅。普通百姓也可以在市政修建的别墅村度假。为了使赫尔辛基的普通市民,特别使产业工人以及多子女的家庭能拥有一个小型别墅度假和消夏,赫尔辛基市政府上世纪20年代先后专门在市区周围划出一些地段,修建了别墅村。
距离赫尔辛基市中心仅5公里的黑尔托涅米别墅村是其中之一。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往返于市区和别墅村。这座依林傍水绿荫环抱的别墅村共有182个带花园的小别墅。别墅村不远处便是森林和海湾,是个颇为理想的度假和消夏的好地方。
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小别墅里,记者看到一家三口人一起采摘草莓和鲜花。女主人说:“我们在别墅里过得很愉快。每天收拾花园,在院中烧烤,玩游戏,晚上看电视,睡眠也非常好。”在阳光明媚的夏日,除了别墅中的园艺劳动外,人们喜欢驾驶游艇在水中游弋,或在岸边垂钓。夏末,人们还可以到附近的森林中采摘浆果和蘑菇。忙碌一天之后,人们痛痛快快洗个桑拿浴,并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烧烤和别墅里自产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全球“最幸福国家”排行榜
“幸福国家”意味着什么?按照美国《新闻周刊》的解释,它是能为你提供诸如健康、安全、合理财富以及美好生活的最好机会。
去年,《新闻周刊》历时数月调查,在请教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多位学者后,推出了全球100个国家“幸福排行榜”。榜单对各国在教育、健康、生活质量、经济竞争力和政治环境等五个方面的综合幸福感进行打分排名。结果芬兰、瑞士、瑞典分列前3名,美国排名第11位,中国位列第59位。
“最幸福国家”前10位
排名 国家 总得分芬兰 89.40瑞士 89.31瑞典 88.93澳大利亚 87.94卢森堡 87.45挪威 87.35加拿大 87.29荷兰 86.1日本 85.99丹麦 85.89
“最幸福国家”后10位
排名 国家 总得分
塞内加尔 46.15
也门 44.17
坦桑尼亚 43.6
埃塞俄比亚 41.61
莫桑比克 40.77、96 乌干达 40.67、97 赞比亚 40.50
喀麦隆 38.63
尼日利亚 38.26
布基纳法索 33.59
网友幸福造句
幸福不是GDP,而是CPI;幸福不是表面的歌舞升平,而是居者有其屋里的酒足饭饱。(打着伞晒太阳)
幸福不是赚了很多钱但是不快乐,而是快乐但不一定要有很多钱。(繁祁)
幸福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当你开心或不开心时,转过头,爸爸妈妈就在那里。(独小誓)幸福不是做了好事而受表扬,而是做了好人才知道自己还有良心。(新浪手机网友)
幸福不是什么都据为己有,而是只要一想起某些事还是会有酸有甜的滋味。(新浪手机网友)
幸福不是很渴时喝到甘泉,而是不怎么渴时看到满满冰箱的各式饮料。(方太初)
幸福不是眼睁睁地看着各种会的举办,而是在我们遥望的那片土地,有我们安居的那几十个平米。(Aska_鱿鱼)
幸福不仅仅是物欲的满足,而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及不断提升的空间。(骆冬宾)
根本就没有幸福这样东西,有的话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的过程。(高健)
谁动了我们的幸福?
【作者】叶海林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如何提高民众的“幸福感”,如何解决从薪金、住房、教育、医疗到社会保障的民生问题,显然是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话题。
可以预料,两会之后,民生和幸福感这两个概念出现在政府文件中的频率还将出现一轮从省部到县乡的提升,“幸福感”已经成为了各级政府考察政绩的重要参数之一,可以说已经和GDP一样成为了具有“政治正确性”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合理的幸福指数衡量标准?
GDP的提升往往可以被直观感知。人们可以从商场是门庭冷落还是人头攒动直观体会到当地经济的活跃程度,无需事先阅读政府工作报告。而幸福指数的衡量就完全不同了,“直观感受”之类的衡量标准完全不靠谱——一位老人或者一名儿童的笑脸可以很灿烂,可以很有象征意义,但如果说用这种以及类似画面来形成代表性甚至作为幸福指数提高的证据,就太缺乏科学精神了。可是,问题在于“幸福指数”恰恰就是要反映出一个社会单位内有多少人会面露笑容有多少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幸福指数衡量标准的制定,应该尽量减少主观调查,增大可计量可核查的客观统计参数。如人均住房面积、人均税赋负担、人均医疗支出、人均教育成本、消费者物价指数。倘若一定要将主观参数纳入统计的话,更应该问的是“您对官员的廉洁程度是否满意”、“您对政府的办事效率是否满意”等等,而不是“您的精神状况如何如何”、“您的人际关系怎样怎样”!
当然,和设计一份具有科学性的幸福指数衡量标准比起来,更为重要的是,找到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的大多数成员幸福感差强人意,是什么约束了我们的幸福感得到提升?
首先,也是现阶段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应该是政策约束,也就是我们在很多问题上的政策导向抑制了民生,限制了幸福感提升的空间。比如说将住房、医疗、教育等涉及民众基本福祉的项目交给远远谈不上规范的市场,逃避政府作为公共产品主要提供方的责任;比如说让少数几家巨无霸公司把持水电煤气油讯等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供给,和政府共享定价权以及由此衍生出巨大利润。这些政策以及政策匮乏导致的约束不破除,民众的幸福感根本无从谈起。其次,老百姓要安享幸福,先决条件是需要由政府为人们提供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空间。对比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或许不富足但大多数人感觉很满足;为什么现在腰包鼓了却有人反觉得不那么幸福?有观点认为,原因之一在于今天的财富是三个“高度集中”:向中央财政集中,向大城市集中,向有钱人手上集中。这个说法或许有点偏激,但现实是,公平和正义的缺失的确带来了幸福感的缺憾。有“背景”的人巧取豪夺轻易敛财;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力遭到侵害却投诉无门——分配不公、司法不公等等现象的存在,使得人们即使物质生活再优裕,也在幸福感上大打折扣。
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确,只有当公平和正义的阳光具有晒透官员的家产、照进弱势群体的心灵、普照无论贫者和富者的能力,人们才会感到由衷的幸福。
最后,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归纳的人的五大需求中,安全感仅次于人的本能生理需求,成为幸福的基本元素。中国人如今的安全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吃饱饭和人身安全得到保障,还尤其体现在和民生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旅游出行等“公共安全”方面。饮食没有安全感,看病没有安全感,劳动环境没有安全感,小上不起学老则无所依,这一切都很难令人感到幸福。而这些公共安全的有无和质量从根本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能。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成为人民安全感的保障者、和谐安定环境的塑造者,成为幸福基本元素的提供者。而如果说,政策导向、公平正义是政府为民众幸福提供的大环境、体现政府的执政方针;那么确保社会的安全感更考验政府在具体政策执行落实的细节上为民众幸福做出的点点滴滴、更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公民幸福既是政府责无旁代的职责所在,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追求和预期。说到底,影响幸福感的参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欲望(预期),另一个则是效用(实际所得),预期可以是无限的,但实际所得在任何时候都存在最大值的限制。
我们不能追求GDP跃进,我们也不应该任由着一些地方搞幸福感跃进。我们要享有幸福,但不要搞幸福感跃进——这种跃进也是一种不应被提倡的“政绩工程”,最终肯定是要以多数民众的不幸福为代价的。
第三篇:教师的幸福在哪里
一位教师说过:教师要做“蜡烛”、“人梯”、“春蚕”,但不能仅仅是奉献,还要从中获得一种生命成长的体验,一种生命的意义感。也就是说,教师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照亮自己,发展自己。教师职业的崇高之处,也是其他任何职业无法比拟之处,就在于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已经不能用人的自然生命来衡量其生命的价值。教师的生命在千万名学生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在民族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和发展。甘于奉献固然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总而言之,都是以教师的奉献为前提
案例:杨瑞清是这样看待教师的奉献与成长的关系:
我终于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回报了关心我的人,我相信对于这种回报他们会满意的。抓住这份感觉,我很开心很幸福。用成长来感激,要拼命地成长。
我喜欢用三个词描绘自己的状态,自己的样子:第一个词是“坚持”,第二个词是“感激”,第三个词是“成长”。
人们对我有不少夸奖,也有不少非议,有人说“高尚”,有人说“勤奋”,有人说“聪明”,有人说“能吃苦”,也有人说“虚荣,爱出风头”,也有人说“走运”。其实,对我的这些描述都不够准确,谈不上“高尚”也谈不上“虚荣”。我给自己找了一个感觉最能描述我的状态的词,就是“坚持”。我在乡村小学20多年没挪过步子,一直坚持走行知之路,所以就使得我所做的事情似乎有了一个好的局面。我坚信任何一个人只要肯把10年、20年的生命集中起来做一件事,都一定会有一个大气象。一心坚持,使我在行知之路上找到了人生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实际是生命的根基,你把这个根基扎在事业上面,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源不断的滋养,从而生长出自信心来。
诚心感激,使我在行知之路上找到了人生的平衡点。找到了这种平衡点之后,就不会再自负了,再自以为是了。人既不自卑又不自负,就真的很轻松,很快乐了。因为感激而快乐,因为快乐而感激,不是为感激而感激,不是好像欠人家的才感激,所以这种感激是真诚的,是从内心深处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全心成长,使我在行知之路上找到了人生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不是一定跟别人相比,主要是对自己的生命而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拓展生命的空间,就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制高点。而且,这个制高点是没有限高的,成长是没有止境的。
坚持、感激、成长要处理好几对关系: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才能够坚持;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才能够感激;处理好行与知的关系,才能够成长。坚持、感激、成长三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不可以割裂开来去对待。我是在坚持、感激、成长的状态中走过来的,我还将弘扬行知精神,在坚持、感激、成长的状态中走向未来。
三、在敬业中感悟教师的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职业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显然,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也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教师所追求的职业目标应该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或者幸福地做一个教师。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或者幸福地做一个教师呢?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叶澜教授是这样说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奉献,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
第一,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奉献。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过:教育是没有物质实惠的神圣事业,有物质欲望的人压根儿就不能成为教育者。教师的工作是清苦的,既无显赫的地位,也没有丰厚的物质待遇。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也没有举世皆知的辉煌业绩。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课上课下,白天夜晚,总是默默地向学生倾洒着心血和汗水。可以说,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吃苦。当然,教育事业是一项永恒性的事业。不论社会如何变化,教师都应具有“超越”时代的不变的价值,即永恒的价值,甘于奉献的无私忘我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位教师只有把为别人作出贡献视为自己的最高享受,他才能成为共产主义信念的真正培养者。一个人为他人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光源。是的,教师在物质上也许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老师拥有教不完的学生,当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感情投入教育事业中并为之奋斗,从中体味学生成长的快乐,享有“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找到个人的幸福与快乐,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被周总理称为“国宝教师”的霍懋征,一干就是60年。霍懋征老师为什么在小学教师的岗位无怨无悔地奉献60年?
首先,来自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价值的深刻认识:“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霍懋征认为,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当记者问起霍老师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放弃了那么多“高升”的机会,后悔不后悔时,霍老师坚定地说:“不后悔,因为我喜欢小孩子。”
其次,来自于她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霍懋征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教育是一项事业,不是一种职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好教师的标准”,在霍懋征看来,只有深沉的四个字:“敬业”,“爱生”。
再次,来自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自觉地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而进行行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霍懋征一生扑在基础教育事业上,经历几番打击都未放弃:1962年6月,霍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时,二女儿病逝;1966年6月,她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能回家,孩子们丢在家里无人照管,13岁的儿子被人轧死,15岁的小女儿吓傻了;在一年零九个月的“牛棚”生活后,她没有屈服,依然坚持着基础教育事业。组织上希望她能出任北京市实验二小校长,霍懋征的态度无比坚决:“不!我的生命在课堂上,我的事业在课堂上,我要重新回到课堂中去,而且,我要教语文。”
从“职业”到“事业”,这也许是一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信念的支撑。也只有这样的支撑,一个人才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内排除万难取得成就,忠诚地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道德义务。
这是霍懋征的座右铭:“当教师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光荣的,最幸福的。当你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时候,你获得的欣慰是任何人也理解不了的。”霍懋征对自己从事基础教育工作60年感到无悔。1993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霍懋征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上,霍懋征老人将自己的感受归结为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她说:“做一名教师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这也是霍懋征优秀的个体道德品质最充分的体现。
(选自《特级教师家园》)第二,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
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创造的过程,教师每一天创造者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育场景,面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孩子,他巧妙地施展因材施教的艺术,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性格阳光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光明起来。而教师从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教师还每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课程,把“干瘪”的教材丰盈起来,把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鲜活起来,当他们在课堂上词采飞扬,诗情洋溢时,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效果的突破,都能给教师带来成就感,令教师幸福不已。当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传递爱与自信,以自己的真情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时,作为教师伴随着热情和激动,感受着幸福,体会着幸福。相反,一个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人,每天都是机械的重复,没有刑期的劳役,那么,他只有痛苦和绝望。所以,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快乐。”
第三,教师的幸福来源与学生的成长。
学生活泼、健康、全面地成长、发展是教师劳动的根本指向,也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全国特级教师张学钊老师说;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的成功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超过自己。对教师而言,学生的成长进步,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他们全部付出的价值所在,更是他们的最大的快乐与幸福。学生是教师幸福的源泉。学生快乐成长的过程正是教师生命增值的过程,是教师灵魂的延续,是教师价值的实现,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教师由于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爱的回报,这就是教师拥有的最大的幸福。
全国师德标兵黄静华曾经深有体会的说:“33 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教育工作是一项幸福的事业,我们的幸福来自于学生。有一年年年底,我感冒发烧,但医生误诊通知我立即住院,我的学生听说后都急哭了。傍晚,全班 50 个孩子谁也不愿回家。没有人讲话,没有人做作业,大家都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焦急地等待消息。六点多钟,我回到了学校。当班长冲进教室,向大家报告 “黄老师一切平安” 的好消息时,同学们都欢呼起来。第二天,孩子们自发组织的 “师生情” 主题班会召开了。在 “祝你平安” 的歌声中,孩子们把一束象征着纯洁、健康、幸福的百合花和一张有全班同学签名的贺卡送到了我的手中,我激动得哭了,我又一次感受到一个教师的 “富有” 和幸福。
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与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铺就了一条学生成才之路。为了学生早日成才,优秀的教师总是呕心沥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作,岁月消逝了他们的青春,劳累熬白了他们的鬓发。他们不企望成为显赫的名人,但当他们看到学生一批批成才时,却感到无限的喜悦。因为他们从成才的学生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看到了事业的兴旺发达,看到了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
总之,时代对教育寄以厚望,对教师赋予重任,教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己任,珍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爱岗敬业,乐于为之奉献自己的宝贵年华。
教师的幸福在哪里
一起参加工作的老师转行了,在政界干得风生水起;一个办公室的同行下海了,几年时间便赚得盆满钵满。而我呢?还在这里!十年如一日,领着微薄的工资,每天紧张忙碌的工作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
面对这样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我不禁苦苦的思索,教师的幸福在哪里?
是的,教师在物质上也许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同事们成功的案例让我曾经动摇过,可我选择了坚守。因为每天看着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像一群小燕子一样围拢在你身边,感受着孩子们对你的爱,幸福感油然而生。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我们。由于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爱的回报,这就是教师拥有的最大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还体现在学生的成长进步。从每一个学生踏入校门开始,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教师辛苦的努力和付出,因此对教师而言,学生的成长进步就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教师全部付出的价值所在,更是教师的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对于一个没有追求,没有梦想,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人,每天都是机械的重复,没有刑期的劳役。那么,他只有痛苦和绝望。相反,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工作,创造性的去完成工作,才能懂得工作的意义,才能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
也许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不一样,而我认为,身体健康,知足常乐也是一种幸福;有人说,当你无法走路的时候,你才知道双腿的重要;当你失去光明的时候,你才知道眼睛的可贵。当我们看见那些由于意外伤害而导致身体残疾的人,真是心如刀绞,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并学会珍惜和爱护它,这也是一种幸福。当我们看到街边上,涵洞里某个角落出现的流浪的乞讨者的时候,我们除了怜悯和送上爱心之外,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还会有这些可怜和不幸的人呢?和他们相比,我们是否在幸福之中呢!
俗话说,知足常乐,教师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心里,淡泊明其志,宁静致其远;我坚信,一群又一群小燕子会踩着我的肩膀从这里起飞,在祖国的蓝天上自由翱翔。因此甘为人梯,默默奉献也是一种幸福,虽然每个人的信仰不同,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理解不同,但是人生不能没有追求,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幸福的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追求。也同样可以实现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二,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
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创造的过程,教师每一天创造者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育场景,面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孩子,他巧妙地施展因材施教的艺术,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性格阳光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光明起来。而教师从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教师还每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课程,把“干瘪”的教材丰盈起来,把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鲜活起来,当他们在课堂上词采飞扬,诗情洋溢时,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效果的突破,都能给教师带来成就感,令教师幸福不已。当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传递爱与自信,以自己的真情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时,作为教师伴随着热情和激动,感受着幸福,体会着幸福。相反,一个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人,每天都是机械的重复,没有刑期的劳役,那么,他只有痛苦和绝望。所以,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快乐。”
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与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铺就了一条学生成才之路。为了学生早日成才,优秀的教师总是呕心沥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作,岁月消逝了他们的青春,劳累熬白了他们的鬓发。他们不企望成为显赫的名人,但当他们看到学生一批批成才时,却感到无限的喜悦。因为他们从成才的学生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看到了事业的兴旺发达,看到了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
是的,教师在物质上也许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老师拥有教不完的学生,当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感情投入教育事业中并为之奋斗,从中体味学生成长的快乐,享有“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找到个人的幸福与快乐,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的成功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超过自己。对教师而言,学生的成长进步,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他们全部付出的价值所在,更是他们的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学生的成长进步,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他们全部付出的价值所在,更是他们的最大的快乐与幸福。学生是教师幸福的源泉。学生快乐成长的过程正是教师生命增值的过程,是教师灵魂的延续,是教师价值的实现,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教师由于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爱的回报,这就是教师拥有的最大的幸福。
第四篇:教师的幸福在哪里
教师的幸福在哪里
——写在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又一个教师节来临,又一圈年轮长成。日复一日,当时间从夜晚备课的灯光里溜走,从上下课清脆的铃声中溜走,从批改作业的笔尖下溜走„„忙忙碌碌的你,有没有感到幸福?教师是人生的指导者,教师是灵魂的塑造者。站在这崇高的荣誉下,你是否想过,教师的幸福究竟在哪里?
(一)教师的幸福,一定不仅仅取决于自身。我们期盼政府重教的政策越来越实,我们期盼社会尊师的氛围越来越浓,我们期盼学校的管理更加民主,我们期盼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所有这些,都可能让你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
但是,反观自身,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教师自己能做什么?又需要做什么?
或许,繁杂的工作根本就让你无暇思考幸福与否,只是日复一日匆匆向前。在偶然闪过的瞬间,你会略带伤感地自问:生活在哪里?我又在哪里?低头走路的我,拿什么面对每天的雾霭、阳光和孩子时有困惑的脸?
我们一起听一个域外的故事。31岁的美国数学教师肯特每年都会亲近大自然,在过去数年间,他深入大自然近距离记录了约19公里的门登豪尔冰川下冰穴里连续消融和结冻的奇观,并绘制它们日益变化的过程。
肯特不是一个乏味的人,他有着自己的兴趣和业余生活的焦点。冰川下洞穴美景舒缓了他的压力,激发了他的灵感。一个可能和你我同样倦怠的肯特走出去,一个充满活力的肯特从冰穴里回来,站在学生面前。而且,不只是活力,还有阅历、视野、对生命更深沉的体悟与理解。这些生活的印记,不仅丰富教师的人生,也会变成滋养学生的雨露。
跳出单调、庸常的生活,敢于改变自己,给自己生命更多惊喜,从生活中积淀教育的智慧与财富,你才可能获得更为幸福的职业生涯,更有底气把这种惊喜带给学生。很难想象,一个个人生活失败的教师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的教育生涯。懂得追求生活诗意与幸福的教师,才能给学生充满希望的未来。
或许你会问,我们这么忙,时间从哪儿找?
时间是从热爱开始变得充裕的。不要给自己太多借口,你的时间和生活由你决定。“长三角”名校长、杭州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校长骆玲芳,一人管3所学校时也不忘去野外探险,在旷野的徒步中清空自己的头脑。她说,路上是她思考教育最好的时间。她还是一个茶艺师,每到春天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从大地而来的茶香。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这里,有生活的激情,有教育的乐趣。一切都在教育之外,一切又在教育之中。幸福的个人生活与教育生活的幸福水乳交融。我们在生活中思考着、示范着我们的教育观念,在教育中寻找着、实践着我们幸福的职业生活。
热爱教育,热爱生活,这是教师幸福的起点。
(二)对幸福的不同理解,使得每位教师感受到的幸福都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只满足于照本宣科,对于教书育人的专业,不想也不愿有所建树,那么,你便很难在工作中感受到持久的幸福。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相信步入教坛之时,你也曾鞭策自己,不仅要学高为师,更要身正为范。然而,时移世易,今天
教育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复杂。社会转型期阶层的分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学生主体意识的日益增强,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个时代,做“经师”或者为“人师”,已经完全超越教师以往所有经验的总和。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最高占有者,你用什么应对课堂上学生的挑战?
当教师的威严在学生、家长对教育民主的诉求面前日渐消减,你该怎样引领学生的成长?
当“慕课”为学习者提供几乎不逊色于真实课堂的体验,有人预言“大学已死”、大部分教师会被取代,你又如何顺应这一教育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化?
从长远来看,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仍然充满着光明的前景,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已然发生重大变化。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将会很快遭到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多元互动、相互切磋的教学模式,师生将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找到创新的钥匙。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习者,是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互动中引领、启发学生将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
与此同时,在这样一个纷繁芜杂的时代,“教书”和“育人”的职责咬合得又是如此紧密,“为人师表,立德树人”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分量。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相互唤醒,谈何容易?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都值得尊重,都需要关心。只有爱,才能让心灵影响心灵,灵魂唤醒灵魂;只有爱,才能真正呵护学生的成长。
特级教师于漪教过的一届学生中,有4个有口吃的毛病。经于漪调查发现,4个人的“病因”实际上各不相同。一个是舌头稍短;一个是父母娇惯,语言不规范;一个是小时候模仿口吃者说话;一个是思维迟钝。她分别为4个学生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使他们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于漪的经历告诉我们,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个性特质各不相同,你要通过悉心体察,在千差万别中,发现并研究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然后加以尊重、关心、教育。
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心弦。你只有将自己的心弦,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才有可能与孩子的心产生共鸣。
在这个变化了的时代,你能游刃有余与孩子共同成长,这就是幸福的源泉。
(三)与学生在一起,是幸福的。然而,今时今日,职业倦怠正在悄然侵蚀教师的职业快乐,外在的压力不断消解教师的成就感。当工作时间被无限延长,肩上责任成倍增加,当辛勤的付出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当日复一日的工作变得机械而毫无生气时,你又靠什么来支撑自己的职业幸福?
陶行知说,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教师的岗位很平凡,但教师又是干大事的。开启民智,传播道义,延续文脉,培养人才,做这样的大事,能不感到快乐和幸福吗?“壮乡活雷锋”韦造祥看到村里学校没教师愿意教,辞去村支书不干,甘愿当孩子王,有人说他吃错药,问他图什么,韦造祥却说:“不图钱、不图官,就图我们的下一代有文化、有知识。”
是的,教师的幸福就蕴含在对这份职业价值的认可,以及这种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坚守山乡,清贫寂寞,却延续山乡文脉,放飞孩子希望;加班加点,疲惫不堪,却换来了孩子的成长。当你意识到这些成就和光荣时,你就会体会到,教师这份职业多么不简单,又是如此快乐。
教师整天与学生在一起,是一份让人年轻的职业。“十年浩劫”结束后,斯霞已年过花甲,不顾领导的挽留,坚持从教研岗位返回讲台,大家都为她的身体能否吃得消而担忧时,斯霞乐呵呵地说:“工作再重我也不怕,我喜欢孩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感到自己永远年轻。”当你找到师生相长的职业乐趣,再艰苦的环境,再繁杂的工作,再恼人的偏见,也无法动摇你对三尺讲台的依恋,对教书育人的坚定信念。
学生是教师职业认同的基础。为人师者,看到学生“天天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犹如看到花草萌芽、果木生枝,从中能够体验到职业的价值和成就学生的快乐。如果你去爱学生,跟他们交朋友,你就不会觉得现在的独生子女难管、家长挑剔;相反,你会像斯霞那样,从学生身上找到青春,获得尊重。
教师还是智慧的追求者。四川宜宾特级教师陈亚梅出身教师之家,30多年前,她遵从父母之命、极不情愿地走上教师岗位;30多年后,她已与讲台“融为一体”,丈夫几次许以高薪让她跳槽,她都不愿离开。49岁的她,甚至正在读教育硕士。是什么让她如此执着?陈亚梅说:“是当教师的快乐,跟学生在一起的快乐,不断学习、研究的快乐。”
学习、研究、反思和创新,正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爱上阅读,注重学习新知;一日三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关注教育问题,潜心研究钻研,你就能摆脱教师低水平重复劳动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感,在创新求索之中,体验到研究乐趣和幸福,收获职业成长。
发现职业的价值,享受职业的乐趣,感悟职业的魅力,这是教师幸福的钥匙。
(四)除了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教师还应该有点什么追求?这不是一个形而上的哲学考题,如果不认清这个问题,倦怠啊、苦闷啊、彷徨啊,就会接踵而来,幸福就会离我们远去。在令人生畏的麻风病世界里,云南省广南县教师农加贵坚守了整整27年。他战胜了对疾病的恐惧、对困境的逃避,一个人支撑起一所学校,帮助被歧视的孩子赢回尊严。农加贵的精神贵在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坚守的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他让我们相信,教师职业的背后一定蕴藏着一种伟力,它是点燃教师职业热情的持久动力,也是通向个人幸福的不二法门。
古今中外,教师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他们是一群有精神追求的人。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维度审视教师,就会发现教师的角色从来都不只是“教书匠”,传递知识、开启民智、赓续文明、坚守良心,教师挥洒的舞台比三尺讲台要广得多。
苏格拉底一生都在找寻智慧、追求真理,被誉为“雅典的良心”。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与几个弟子被困于匡地,在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协之时,孔子仍坚信“天之未丧斯文”,维持和延续“斯文”,已成为他生命价值的全部。
哪怕就是教学生也不简单。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生理学家罗伯茨一生都忘不了一位叫布鲁克斯的小学老师。不管罗伯茨回答问题正确与否,布鲁克斯都要发出愉快的叫喊:“好极了!”这种发自内心的叫喊,让罗伯茨铭记一生。因为他从中感受到了巨大的乐趣——学习的乐趣、克服困难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布鲁克斯显然是把“人的培育”看作是自己的精神追求。
换一个诗意的表达,教师,就是要带人到有光的地方。这就是教师的精神追求。有了这种追求,人类的精神和生命在文明层面上就能代代传承,教师自己也找到了通向幸福大门的路径。
(五)有追求就有动力。
有了精神追求,教师就会不断推动自己学习、探索、创造,不断地向自己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每一天都是全新的,自己的生命和才智能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
如何才能带人到有光的地方?这是个源远流长又被赋予时代内涵的命题。“师者,人之模范也”。霍懋征说,有什么样素质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素质的学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师的工作从来都是用心去做,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不断提升学识素养、完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影响人,不断唤醒、激活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智慧、勇气、自信心,如此才能把人引到有光的地方。
崇高的精神追求,无论是对社会、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教师有了精神追求,并矢志不渝地坚持,就找到了连接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桥梁,找到了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融合的幸福体验。
不难想象,当一个调皮的孩子因你而成为国之栋梁,当一所学校因你而声名鹊起,当一个小村庄因你而走出封闭,当一个濒临灭绝的文化形式因你而得以传承,你会有多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源自教师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却成就了教师的个人价值。说到底,教师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但只有教师将“人的培育”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尽育之”是“人生三乐”之一。得高徒、育英才无疑很快乐,但如果能将普通学生、问题学生、有缺陷的学生培育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这该有多幸福?全国优秀教师、四川树德中学冯蓉老师曾讲:“当教师很苦很累,我也经常被调皮的学生气晕,但我看到他们一个个长大成人,变得越来越懂事,我很高兴。当他们来看我时,我觉得我很幸福,所以,下辈子我还是选择当教师。”
教师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和更幸福的职业。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成就自己,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师的幸福,就在不懈的追求中。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言,对精神的追求,必然通向幸福。(2013-09-09中国教育报,作者:钟曜平)
第五篇:《幸福在哪里》教师感受
《幸福在哪里》教师感受
听了张老师的《幸福在哪里》的讲座,我深有体会。我们总是在寻找幸福,觉得身边没有幸福,自己不幸福,但其实幸福总是围绕着你,只是你没有发现它。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
记得上学时老师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早上睡起来后,发现自己还能醒过来,他就很幸福.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些非洲难民,他们一个个瘦骨如柴,有的还因为没得吃,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再看我们,一个个白白嫩嫩,早上起来,可以喝一杯温温的牛奶;中午和晚上还有丰盛的饭菜.跟他们比,我们很幸福.可有人不珍惜,当幸福出现时,没有好好地抓住,让它们流失掉.等到了失去,才后悔.我拥有过许多幸福.当我的妈妈冒雨前来接我,我哭了,是幸福的眼泪.当我生病时,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我,顿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学校,大家同学在一起玩耍,我为我们之间纯真的友谊感高幸福.因为有了大家,让我感受到自己也拥有幸福.走在路上,我看到一个男孩.他脸脏兮兮的,头发蓬乱,衣服上打着补丁.我从以前就看见过他,每天都在靠捡垃圾维持生计.当他看见我们用异样的眼光注视着他,他脸色变得不自然,立马飞快地跑.我们和他相比,实在是幸福.一株小草,虽被人踏碎,但它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维持它那一片生命的天堂.我为它感到幸福.当那一朵美丽的野菊花还没被小女孩摘去时,我为它感到幸福。
清洁工人们打扫卫生,使地球更干净,我们很幸福。老师将毕生的知识奉献给我们,我们很幸福。生活条件优越,我们很幸福。我们生活在这片阳光下,更幸福。
幸福不用刻意追求,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幸福就会悄然降临在你身上。幸福很简单,要看你如何看待,如何去拥有。幸福长着一双翅膀,随时随地都会与你擦肩而过。所以,我们要把握幸福,即使它多停留一秒钟也好!
何欢欢
2011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