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的智慧来自哪里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来自哪里?
——读《99个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有感
近来,我认真阅读了《99个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一书,读后感触很深。99个班主任精英用大爱和大智教育学生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如为学生保留自由发展的空间;心理“补钙”使孩子获得独立;宽容对待学生“可爱的缺点”等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其中部分案例反复学习并反思总结,在感动、感慨之余是认同和佩服,他们的教育艺术是何等高超,他们的胸襟是何等宽广,他们的教育是高瞻远瞩、春风化雨。在感动敬佩之余,我陷入了沉思: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来自哪里?
来自对教育的倾心付出而无怨无悔。关爱学生,深入浅出。只有真挚的爱,真诚的心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理解学生的体验,宽容学生的差错,担当起学生的教诲之责,用思想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用博大的胸怀温暖学生的心灵。
来自持续不断的静心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学习的班主任才能与时俱进,永远站在教育发展的最前沿,把握着教育改革的脉搏。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教育理念,不断完善个人修养和品行。善于学习也包括善于反思总结实践中的问题,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用心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来自对教育实践的潜心研究。班主任只有立足教育实践,亲近学生,不断探索,才能迸发思想火花,拓展教育境界。班主任工作是门艺术,我们应当不断探索,降低班主任工作的“随意性”,弱化“经验性”,减少“盲目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智慧性。努力实现由单纯的班级管理者向主要的精神关怀者、人生引领者、潜能发掘者、智慧拓展者转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材的肯定,成人的激励,成长的鞭策。
第二篇:教师的幸福来自哪里
教师的幸福来自哪里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县骨干教师预备会上推荐了一本好书《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我一看书名就有些不屑,这肯定是哪个无病呻吟的作家瞎编的,教师如此苦、烦、累的生活,还能谈何诗意?可当我静下心品读书中的内容时,我却被肖川博士通俗而深刻的观点、精辟而简洁的语言深深吸引。
尤其是第三章第九节的《给老师的建议》部分,对我很有启发。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养,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不断追求幸福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加强学习,提高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因为只有丰富了文化底蕴,才能提高理解教材、驾驭教材、课程开发的能力,也才能创造真诚、深刻和丰富课堂,从而带给学生更广博的文化浸染,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正如“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 另外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工作,如果专业素养很高,就会举重若轻;反之专业素养差,就会感到非常吃力,别人干的很愉快的事情,自己则感到很吃力。而且如果你专业素养很高,你就更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正如肖教授说的那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诗意生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也更有可能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快乐地工作。
态度决定成败,心情决定幸福。书中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就决定了明天事业的成败。”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那样的人生注定是黯淡无光的;反之,如果我们时时刻刻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那你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充满自信!这样一来,在教学工作中,即使疲惫写在脸上,我们也会感觉到幸福如午后的阳光懒散而宁静。只要带着爱心走进课堂,那么再调皮的学生也会是可爱的;只要带着快乐走进课堂,那么再枯燥的课堂也会变得快乐。
三、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真诚的鼓励。一个喜欢观察并擅长发现学生闪光点,给予更多真诚鼓励的老师是快乐的,而他的学生也必定是幸福的。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第四辑第三节中的一段话。读着这一节,使我想起了我班一名女生的转变过程。
我班的一名女生张芳,我刚上教上她时,上课老是走神。做作业时容易做的习题她马马虎虎地做,难一点的习题她不愿动脑筋思考,又不敢问老师和同学。当老师发现她遇到难题问她,她就怯生生地说:“我不会做。”有一次上课时,我发现她竟然蹲在地上,背对着我趴在椅子上做作业。我走过去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还是怯生生地说:““我不会做。”我把她扶起来,叫她转过身趴在课桌上,耐心地一题一题辅导她。课后我又找她谈话,告诉她要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害怕,要大胆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老师和同学不会笑话她或责怪她的。和她谈话以后,她的胆子大一些了,作业中遇到不会做的也敢问同学了,可上课时还是不敢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更别说主动和老师交流沟通了。
不过,后来她在一节音乐课上的表现令我对她刮目相看。那节音乐课上教了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学生们学会读歌词后我播放了歌曲录音,没有想到她居然非常投入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很快她就学会了这首歌。而且更出乎意料的是她还自告奋勇上台唱给大家听。当她唱完后,同学们都很惊讶:这个平时胆小,其它学科学得不咋样的女同学,歌学得这么快,唱得这么好!我当众表扬了她,还带头为她鼓掌。她大受鼓舞,笑嘻嘻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在接下来的舞蹈学习过程中她显得非常自信,每一个动作都轻松地学会了。下课以后我拉着她的手鼓励她以后上其他课也要像上音乐课这样自信,她笑着点头应允。
后来,她真的能自信地对待其它学科,上课认真多了,不再避开老师的目光,也敢举手发言了,上下学能主动和我以及任课老师打招呼了。现在她读六年级了,语文和数学两门功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上学期末,语文考到了A。不仅如此,她还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的舞蹈兴趣小组、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并连续两届获得女子200米跑第二名。
从张芳的转变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和家长如果缺乏耐心,对待后进生持冷淡的态度,甚至经常呵斥他们,将导致他们逐渐失去信心,没有目标,也没有能力,只能垂头丧气或破罐子破摔,消极地对待学习。
有时候我倒是从心底里佩服一些后进生,他们常常因为学习差而要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严厉批评,甚至是被一些同学瞧不起,但他们还是每天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按时上学。每天上好多课,尽管听不懂,他们还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坚持下来。试想,哪位成年人如果常挨批评,或是被别人瞧不起的话,是否能受得了呢?是否还能每天都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呢?是否还能自信地工作呢?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学会等待,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要会换位思考,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着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宽松、和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耐心地辅导他们完成各科作业,使后进生逐步树立自信。要把对后进生的自信心教育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
总之,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加强学习,提高素养,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快乐地工作。在工作中,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真诚的鼓励,不断追求师生共同的幸福人生。
第三篇:满满的自信来自哪里
满满的自信来自哪里
又是一个新的年头。金蛇回朝复命,御马登临人间。
与马相连,多是好意。因为马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就与神相连,好马不是有神驹之称吗?!因为马总是有着吉祥如意的感觉,不是常讲马到成功吗?!我们甚至一下子找不到一个与马相连的寓意不好的词来。即使是《黔之驴》的故事都没有将之写成马。
这样一个好的年头,马的自信来自哪里?应该是力量和速度。包括现在的奥运会比赛,马术都还是唯一的动物参加的比赛。足以见世人对马的崇敬和依赖。因为马可以驮着一个骑士优雅地穿越种种障碍,把肌肉的力量和运动的美感充分结合,那种飞一样的线条,就是一种征服的自信!
人是需要自信的!因为人都有一种天性叫征服。征服是对别人的,征服很多时候不愿意是自己。被征服往往是一种耻辱。要想征服别人,需要比别人更强大的力量。只有力量足够才能保证速度足够。
一年前,陪着儿子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那是一个下了雪的地方,寒冷让我们体会到了严冬的开始。以他平时的成绩是不足以征服这次考试的,但唯一的动力就是不愿放弃机会的愿望。然而事实终究证明,这样的一所驰名高等学府聚集了全国的优秀分子,是不容许带着机会主义自信的人来碰运气的。每一场考试下来,儿子的回答都一再的让我心碎,虽然鼓励一句一句从口而出,但是内心的虚弱还是无法让我感到实在。当然,结果可想而知。由是在那一年的结尾,我想通了一个道理:自信不是挂在嘴上,而是体现在结果上。嘴上的自信往往是一种吹嘘。那一次经历让我体会到:自信是幸福的基石和源泉。不论什么事,缺乏成熟的自信都可能走向盲目和误区。事业有成,除机遇因素,培养和锻造一种什么样的自信,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你的幸福指数。不过这一次的打击似乎给了他一点点的动力,他在年终的考试中考得了他高中以来的最好成绩。当第二次参加另一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时,我就放松了要求,带着试试看的心理。然而可能是他提前有所准备的缘故,这一次很特殊的考试方式,居然通过了。不知道是他适合这样的考试方式,还是运气。当我把通过的消息告诉他时,他也很高兴。但谁又能想到,一个已经装到口袋里的通知书,竟然以高考成绩一分之差而莫名飞走!痛苦当然不可名状。反思仍在缺乏自信。
真正的自信应该是保证目标实现万无一失。真正的自信应该是饱满的,而不是有缝隙的。针眼大的缝隙都可能进来斗大的风!
满满的自信来自哪里?答案其实很简单,来自平时的用功。业精于勤荒于嬉。古人的教诲从来都是在为子孙负责。而我们有多少人在接受教诲的同时在用行动作出诠释。然而那些经常说得少而行得多的人,都收获了自信,都在真正的自信中享受了幸福!
过去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刻在心里的是什么?新的一年又开始,马上的日子如何飞起来,除了抓紧缰绳,踹稳脚蹬,更应该掌握的是与速度需要的那种力量!
第四篇:八来自佛学的智慧
八来自佛学的智慧
一0
九、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一一0、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一一
一、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一一
二、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一一
三、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一一
四、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一一
五、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一一
六、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一一
七、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一一
八、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一一
九、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一二0、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第五篇:来自名师教育智慧读后感
《为什么是他们:来自名师的教育智慧》读后感海之韵小学于学宁
很早就听说《为什么是他们:来自名师的教育智慧》这是本好书,读完整本书受益匪浅,其中对魏书生更是由衷敬佩。2012年暑假,我在辽宁师范大学有幸参加魏老师的讲座,亲眼目睹了这位名师的风采,而且之前也拜读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魏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深深吸引着我。
魏老师说:“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魏老师特别强调:“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魏老师说:“教师尊重了学生人格,就等于尊重了教育。”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才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关于管理,魏老师提倡学生自主管理。魏老师说“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你老师就不要去替代。如果你替代了,你就是剥夺人家的权利,压抑人家的才能,助长人家的依赖思想”。魏老师管理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令人称道。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老师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老师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魏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管理,给学生订计划、订目标,让他按照这个目标努力。让学生形成互助的关系,有困难互相帮助解决,有成果相互分享。充分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我们要撩拨学生的真善美的神经,如让学生轮流当班长,教会学生自己留作业,教会学生自己批作文,教会学生自己出测试卷等。有事情与学生商量共同解决,让学生觉得老师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自己的或者是班级的问题。建立学生监督检查的机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负责的事情,互相监督,共同管理好班级。建立总结反馈系统,把每个同学的表现和班级的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反馈,进一步完善。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民主作用又体现了科学管理的优势。
魏老师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另外,除课堂教学,魏老师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魏老师让我深刻理解:所谓班级管理,并非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其实,施教与求知的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魏老师讲座中提到的的每天坚持一小点让我记忆深刻:松、静、匀、乐。松是每天身体放松,静是心灵宁静,匀是呼吸均匀,乐是情绪快乐。只要我们坚持了这一小点,每天都能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的走进教室,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你就
会享受到教学的快乐。
虽然,魏老师的思想我还不能全部领悟,有的即使领悟了,实践中也未必能全部运用。但我想教育是相通的,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至少可以把他的教育思想当作自己工作的信念,长期学习下去,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取得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