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第四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

时间:2019-05-13 07:5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转载 第四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转载 第四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

第一篇:转载 第四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

[转载] 第四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Thu Oct 25 17:58:48 2012)

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哈佛-燕京学社、悉 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弗莱堡大学汉学系共同主办的第四届“ 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10月27-28日在新落成南大仙林校区社会学 院河仁楼举办,海内外学者近百人莅临,欢迎旁听。

会议日程如下:

2012年10月27日

9:00-9:50 大会开幕式

地点:河仁楼•孙本文-潘菽讲演厅

主席:周晓虹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致辞:

陈骏教授(南京大学校长)

宋林飞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李友梅教授(上海大学副校长)

园田茂人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洋学研究情报中心副主任)

布朗教授(悉尼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行政主任)

黄仁伟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石之瑜教授(台湾大学政治学系)

吕大乐教授(香港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谢寿光先生(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10:10-12:00 主题讲演(1)

地点:河仁楼•孙本文-潘菽讲演厅

主席:史明教授(弗莱堡大学汉学系主任)

讲演人:

裴宜理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

主题:Cultural Govern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陈谦平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

主题: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黄光国教授(台湾大学心理学系)

主题:泛文化向度vs.文化系统:研究华人心理的两种途径

郑杭生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

主题:中国社会研究与中国社会学学派——以社会运行学派为例

10月28日

14:00-16:00 主题讲演(2)

地点:河仁楼•孙本文-潘菽讲演厅

主席:古德曼教授

(悉尼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学术主任、中国教育部“海外名师”)

讲演人:

景军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主题:生命赠与的未预结局

罗卡教授(巴黎政治大学国际研究所)

主题:Governing China by the Middle?How to Understand the Rising of theChinese Middle Classes

黄树民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

主题:Gauging the Chinese Reality: 40 Years of Research in Rural China 周大鸣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主题:都市化中的文化转型

16:15-17:00 闭幕式

主席:张文宏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致辞:

塔尼•巴罗教授(美国莱斯大学)

高承恕教授(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

梁在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

马戎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答谢词:

成伯清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

还有各种分论坛主题讨论,欢迎大家围观!!

第二篇:第七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七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前言 7月16日-20日,青海

民族大学和中国社会语言学会联合召开第七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日本、荷兰、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150余名学者会聚青海民族大学,深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等问题。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语言的多样性”。在四天的会议期间,国内外

与会学者就语言状况、语言规划与政策、语言选择与认同、语言变异、语言教育

等问题开展专题学术报告和深入研讨。大会主旨发言人、上海复旦大学游汝杰教

授纵横古今,描述了中国的语言多样性,预测了语言多样性的未来,指出调查和

记录濒危语言和方言是急迫的任务。宾西法尼亚大学南茜.霍恩贝格 Nancy

Hornberger 教授提出在语言政策民族志研究中,应挖掘“方法论的丰富点”。荷

兰蒂尔堡大学扬.布鲁马特 Jan Blommaert 教授和博士后董洁在共同报告中,提

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流动的”社会语言学新范式。北京大学高一虹教授在大会

总结时指出:在全球化的影响不断扩大的当代社会,如何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

保护语言文化资源特别是濒危语言和方言,如何制定适当的语言政策,是少数民

族地区、多语多方言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与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副会长青海

民族大学谷晓恒教授合影 缘分:同年同月同日

生,与我母同姓 与前任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会长 北京大学高一虹教授合影 下

届社会语言学国际会议主办方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田海龙教授(右一)国家语言立法与社会发展研究

吉林大学廖正刚等提要:国家应尽快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明确各种语言的法律地位,加强各种语言的权

利保护。鉴于语言是一个生态系统,应颁布《濒危方言保护法》和《濒危少数民

族语言文字保护法》。同时,鉴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又提出了《双语教育法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话与方言;普通话与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与外语,特别是普

通话与英语之间的关系。颁布《双语教育法案》,明确国内双语和国际双语的法

律地位和权力义务关系,目的是为了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以及国际影响力。高

水平专家 参加人 1.徐大明,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教授。2曹逢甫,台湾清华大学 教授 3邹家彦,香港城市大学 教授 4劲松,中国人民大学 教

授 5丁思志,香港大学教授 高水平专家 6王配光 香港城市大学 教授 7郭

龙生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研究员 8王世凯 渤海大学 教授 9蔡永良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 10高陆洋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11。。12。。我做分组发言时的部分照片(1)宣读论文分组发言(2)讨论 分组发言照片(3)辩论 分组发言照片(4)答疑 国家语言立法与社会发展研究 复印件 随笔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的语言学研究,在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方面与国内外接轨。吉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院校。借助吉林大学这个平台,使吉林大学语言学研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共外语教育学院教师的自信心,“公外教师的科研非常优秀”。

语言学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郭熙教授(右一)合影树立吉林大学公与新任社会* *

第三篇:第四届中韩财税法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韩财税法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10月18日 浏览:

1152013年10月11日,古城太原,山西财经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第四届中韩财税法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聚焦“中韩房产税法比较研究”主题,由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韩国税法学会主办,山西财经大学承办,山西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陕西省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山西协天成律师事务所、山西谦诚律师事务所、山西金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七彩云南翡翠太原旗舰店等单位协办。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剑文教授,韩国税法学会会长、梨花女子大学玉武锡教授,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葛克昌教授,台湾大学法律学院黄茂荣教授、台湾东吴大学法律学院陈清秀教授,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马培生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汤贡亮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陈少英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朱大旗教授,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阎立宏教授等中韩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学术研讨会。

上午八时半,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郗伟明副院长主持开幕式。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阎立宏教授,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马培生教授,韩国税法学会会长、梨花女子大学玉武锡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剑文教授等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上午第一单元,研讨会关注“中韩房产税改革新动向”。由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汤贡亮教授和韩国国税公务员教育院白钟韩教授担任联合主持人。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玉武锡教授就“韩国不动产税制的租税政策”发表了主题发言,检讨和审视了韩国在价格走势转换期为设计心得不动产税制的租税政策;扬州税务学院涂龙力教授就“房地产税制改革与立法若干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认为房地产短期内不太可能成为主体税种,但在深化体制改革之后则完全可能成为地方主体税。厦门大学法学院朱炎生教授、釜山高等检察院郑盛允部长检察官、山西财经大学郗伟明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席晓娟副教授等就主题发言分别结合“房产税制改革的现实选择”、“韩国不动产相关税制的最新动态”、“中国房产税的制度发展与征收”、“中国房产税改革法律问题”等议题进行回应性评论和阐释。此后,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剑文教授和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葛克昌教授就上述发言和回应进行了归纳和点评,并分析比较了大陆、台湾和韩国之间房产税异同。下午第二单元,研讨会聚焦“房产税保有阶段税收规制比较”。由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薛建兰教授和韩国首尔地方国税厅征收管理处安玉子处长担任联合主持人。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葛克昌教授就“台湾房地产税奢侈税立法及其宪法界限”进行了主题发言,探讨和剖析了台湾地区奢侈税立法的相关背景及其正当性法理;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许建业副教授就“中国房地产制改革的思考”展开了主题发言,梳理和论证了中国房地产税改革的方向。韩国地方税研究院金泰浩研究员、韩国租税研究所金雄熙研究员、湖南大学法学院宋槿篱副教授、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张巧珍副教授等分别就“韩国的不动产保有税制”、“税收法定还是宏观调控”、“小产权房的可税性”等议题进行了回应性评论和解析。此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朱大旗教授、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刘永伟教授就上述发言和评论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阐述了各自对此问题的观点,认为加强房产税法制建设非常紧迫而重要。下午第三单元,研讨会围绕“房产税其他相关法律问题”展开。由台湾大学法律学院黄茂荣教授和世宗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处崔容远律师担任联合主持人。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陈清秀教授就“台湾房屋税法律体系”进行了主题发言,就房屋税的正当性依据和相关要素及程序进行了详细解读;韩国首尔市立大学税务学院卞慧正教授就“全球金融危机后韩国房地产税制变化趋势”作了主题发言,就韩国房地产市场、税制和改革方向进行了梳理和评析。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邢树东教授、韩国首尔地方国税厅金完镒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李瑟博士生(韩国籍)就“房产税降低房价的约束条件”、“不动产转让所得课税”、“中国房产税改革试点合法性”等议题进行了回应性点评和小结。此后,华东政法大学陈少英教授、山西大学法学院董玉明教授就上述发言和评论进行了点评和分析,认为当前房地产税改革应遵循尊重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寻求正当性法理基础。

研讨会闭幕式由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闫立宏教授主持。韩国梨

花女子大学玉武锡教授作总结发言。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汤贡亮教授致闭幕词。

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财税行政机关和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其中,韩国代表团由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玉武锡教授、韩国釜山高等检察厅郑盛允部长检察官、韩国地方税研究院金泰浩研究员、韩国租税研究所金雄熙研究员、首尔市立大学税务学院卞慧正教授、首尔地方国税厅金完镒博士、韩国国税公务员教育院教授、世宗律师事务所驻北京代表崔容远首席代表,首尔地方国税厅征税管理处安玉子处长等覆盖韩国理论及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组成,具有广泛而全面的代表性。

第四篇:第三届中国-韩国行政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中国-韩国行政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 宏观调控与政府职能 ” 论文邀请函

2010 年 10 月 16 日 - 17 日 中国 · 北京

主办单位:

■中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韩国 光云大学

承办单位:

■中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韩国 光云大学行政学科

协办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研讨会主题:中韩行政改革与发展、制度创新与政府治理创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公共财政和预算管理研究、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现阶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调控手段的标准分析、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与思考、冲突与应急管理研究、海关管理与公共利益、现阶段非营利组织管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决策信息学与电子政务、其它

荣誉顾问:

■ 施建军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 李大熙 韩国行政学会会长(2008 年)

组委会主席:

■郑俊田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程序委员会主席:

■李柱国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学术委员会主席:

■崔鑫生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组委会执行主席:

■宋衍涛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

特邀嘉宾:

■ 韩国行政安全部、中国中编办、发改委、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等单位领导

会议注意事项:

参会嘉宾交通费和食宿费用自理,会议主办方提供会议期间的餐饮费用 , 会务费 600 元。

如需组委会接机、预定返程票,请提前与组委会联系。

论文摘要截止时间 : 2010 年 8 月 15 日

论文全文截止时间 : 2010 年 9 月 15 日

论文入选通知时间: 2010 年 9 月 30 日

论文(需以 Microsoft Word 格式)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至: 196901488@sina.com

196901588@sina.com.com

联系人:高穗芳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 北京市,邮编: 100029

Tel: 86-10-64497149

Fax: 86-10-6449340

1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潘晓 1521085431

4电子邮件: 196901488@sina.com

电话: 86-10-64497149

传真: 86-10-64493401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 10 号

邮 编: 100029

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论文以论坛主题和分论坛议题为主要内容,也可以讨论与之相关的内容。论文应具有理论前瞻性和重要现实意义。

论文字数以 5000-10000 字为宜。

请确保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及原创性,勿涉及保密内容。审稿专家组保有对论文进行文字加工及必要删改的权利。

会议论文将集结出版,并根据论文完成质量选择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与网络媒体上,均享受学术成果待遇。

请做主旨发言的嘉宾积极踊跃投稿,并请于 9 月 30 日前 将演讲发言稿交给组委会办公室。

如在截稿日期内未能提交全稿论文需与组委会联系,可酌情在截稿日期前先提交论文摘要。

第五篇: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中华文化与传播学的开拓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中华文化与传播学的开拓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

“中华文化与传播学的开拓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12月13日-14日

主办: 中国传播学会(CAC)

中华传播学会(CCS)

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CA)

暨南大学

承办: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如有变动,以会议当日公布的议程为准。

开幕式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上午8:30—12:00

地点:暨南大学科学馆

8:30-9:00 开幕式

主持人:董天策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致辞(每人5分钟)

校领导 暨南大学校领导,教授

胡正荣 中国传播学会会长,教授

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陈韬文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特聘长江学者

9:00-9:15 合影

9:15-10:45 主题发言(每人15分钟)

主持人:林如鹏 暨南大学副校长,教授

李瞻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

胡正荣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Fritz Cropp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副教授

张国良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董天策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10:45-11:00 茶歇

11:00-12:00 主题讨论“中华传播研究的国际化”

郝晓鸣(引言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陈韬文 香港中文大学

洪浚浩 纽约州立大学

吴枚 澳门大学

刘幼琍 台湾政治大学

专场讨论一:传媒制度与传媒政策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下午14:00—15:30

地点:分会场一(暨南大学行政楼323室)

主持人:申启武

评议人:刘幼琍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陈韬文

冯应谦

陈怀林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

《When the Invisible Hand Fails: The Economic Basis of an

Emergent Supportive Film Policy in Hong Kong》

庄春发

柯舜智 景文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系

玄奘大学大众传播系

《有线电视产业竞争政策研究——台湾经验分析》

陈纯纯

Cinzia Colapinto 瑞士卢加诺大学

《Ownership Changes of Chinese Newspapers Listed? The Case of Beijing Media Corporation》

田秋生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市场背景下制约党报新闻生产的三重逻辑》

张品良 江西财经大学传播学院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政策创新的思考》

陈洪波 中国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转型迷思》

陆高峰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体制为王: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分析》

专场讨论二:新闻史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下午14:00—15:30

地点:分会场二(暨南大学行政楼629室)

主持人:蒋建国

评议人:黄 旦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张 焮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从《观察》周刊看储安平的公共意识》

路鹏程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万国公报》与洋务运动》

王贵斌 长安大学新闻传播系

《全球新闻史:研究本体与内容新探》

张 杰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时评应然功能及当代时评症结——兼论三次时评热社会背景》

沈松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试论中国传统沉默观》

专场讨论三:危机事件与大众传媒——以“5•12汶川地震”为核心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下午14:00—15:30

地点:分会场三(暨南大学行政楼725室)

主持人:白贵

评议人:曾建雄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张 宁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国家媒体在抗震救灾中的议题设置功能和效果分析--以CCTV抗震救灾新闻直播节目为例》

郭建良 青岛农业大学传媒学院

《川震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良知——由海外报纸汶川地震新闻摄影说起》

曾海芳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突发性公共危机中信息预警和公开的重要性——以三鹿集团“问题奶粉”事件为例》

邓利平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重大自然灾害中新闻传播的正向功能效应——从中央电视台汶川地震报道说起》

李 景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政府与民间组织场内博弈中的媒体角色——以《南方周末》

“5•12地震”时期NGO报道为例》

朱春阳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央视汶川地震直播的新闻框架选择之动因分析》

杨状振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

《论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的修辞敏感——兼谈四川汶川地震灾情报道的修辞策略》

专场讨论四: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13号下午)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下午14:00—15:30

地点:分会场四(暨南大学行政楼826室)

主持人: 张新华

评议人: 戴元光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Wenrui Chen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Database, Narrative and the Self: A Cultural Study of Taobao.com

李 苓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西部出版事业——关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个案调查》

杜圣聪 玄奘大学大众传播学系

《唤起群众:孙中山说故事的力量》

叶 虎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规训与控制:大众文化中的身体再现》

刘 果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试论中国印的信息媒介身份》

梁广寒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当现代传媒遇上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艺术传播模式探析》

曾一果 苏州大学

《大众传媒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问题》

任雅仙

蒋晓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传媒文化的瞭望者——论新闻在传媒文化建构中的特殊功能》

卜巧莹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两性身份在广告中的建构与流变——兼及对传统女性主义广告批判的反思》

专场讨论五: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13号下午)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下午14:00—15:30

地点:分会场五(暨南大学行政楼929室)

主持人:关世杰

评议人:陈嬿如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辛 欣 英国西敏寺大学中国媒介中心

《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与中国的软实力》

关世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美新闻导语写作教育比较:差异及原因初探——以两本畅销新闻写作教材为例》

安 然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华裔学生的身份认同与沟通模式》

谭 天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论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策略创新》

许 燕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异质空间镶嵌:网络时代的海外华文报纸新景观》

肖云帆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

《媒体力量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中的应用——汉诺威、爱知与上海世博会实证分析》

尉天骄 河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系

《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传播——以网络传播为例》

何其亮 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院

《对外传播视野下地方台电视英语节目的建设》

孙晓青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留学生眼中的北京奥运文化——以奥运会徽、吉祥物为例的跨文化传播效果调研》

周根红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文化境遇》

专场讨论六:传播学史与传播理论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下午15:50—17:20

地点:分会场一(暨南大学行政楼323室)

主持人:冯应谦

评议人:张国良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隋 岩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符号传播意义的机制——对自然化和普遍化的深度阐释》

赵建国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物质产品实物信息传播的特征》

刘 燕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后现代宗教认同的蜕变:媒介技术层面的反思与质疑》

陈沛芹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媒介即讯息?——论技术的使用之于媒介内容影响》

石力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传播学视域中的人类学研究方法》

王君超、秦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传播科技批评与网络时代——源流、理论及进展》

李洁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技术民族主义”的悖论——加拿大传播技术思想传统》

郑越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从格拉斯哥学派看新闻传播研究的话语转向》

韩丛耀 南京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

《视觉信息传播的三种形态组构研究》

胡翼青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传播学科的兴起:一段重新阐释的历史》

张 卓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从“效果”到“影响”—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专场讨论七:传播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下午15:50—17:20

地点:分会场二(暨南大学行政楼629室)

主持人:马秋枫

评议人:段京肃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陈怀林

张延 澳门大学

《接触多元信息对公众议程的影响——比较分析上海和广州奥运前后的传媒议程和公众议程》

朱 军 纽约大学访问学者

《网络民族主义的传播病理学》

赵 菁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大陆现当代民族主义话语分析——基于历史情境的现象学视角》

谢 毅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马来西亚广告女性形象分析》

张文瑜 澳门大学传播学院

《购买行为中的沟通形式和语言正确性使用研究--观察澳门传统市集》

薛 可

梁 海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传播学系

《基于刻板思维的符号认知——以《纽约时报》的“西藏事件”报道为例》

贺建平、吕夺印

常 烨、刘 娟

何露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城中村”中“农转非”居民身份认同与人际传播分析——以重庆渝北回兴“城中村”为个案》

禹卫华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第三人效果的本土化研究初探——以大陆涉案影视剧为例》

姚 慧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系

《媒介、第三人受到影响的认知与女性瘦身态度和行为倾向之关联研究》

朱 杰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甘肃蒙古族地区大众传播现状调查与思考——以甘肃省肃北县为例》

陈婷玉 南华大学传播管理学系

《媒体素养V.S.媒体迷思:艾滋病新闻的阅听人解读研究》

王 静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学院

《人际传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专场讨论八:大众传媒与消费文化研究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下午15:50—17:20

地点:分会场三(暨南大学行政楼725室)

主持人:刘卫东

评议人:吴予敏

发言人

戴元光

邱宝林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文化传播:关于后现代文化消费主义》

杨 魁

高海霞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取向》

蒋建国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媒介消费文化:学科视野与研究进路》

李 丽 中国传媒大学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社会新闻研究——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

耿 璐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

《试论成人绘本现象的视觉文化逻辑》

郭 晴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

《贝克汉姆现象: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偶像崇拜与媒介制造》

郭小平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消费主义视野下的阅读分层与高端杂志的中产阶层定位》

曾 理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消费者自主媒体(CGM)崛起与消费者强势》

鲍 金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消费主义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现代消费文化的商业化传播方式研究》

专场讨论九:中华传播研究的反思及其国际化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下午15:50—17:20

地点:分会场四(暨南大学行政楼826室)

主持人:吴文虎

评议人:陈韬文

发言人

陈嬿如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传播学研究与中国人信仰的重建》

黄国富 台湾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

《「人」在哪里?中华传播学的基础反思》

张 健 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真问题”的积淀与堆积:中国传播学30年的“路径依赖”现象简析》

许 建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

《中国传播学研究者学术旨趣分析——研究选题、学群及其存在的问题》

董天策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于“传播交叉领域”的研究——对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的思考》

专场讨论十:传媒法规与媒介伦理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下午15:50—17:20

地点:分会场五(暨南大学行政楼929室)

主持人:林爱珺

评议人:洪浚浩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牛 静 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

《媒体采访权及其可行性法律规定探讨》

李苗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告传播中的媒体责任》

刘俭云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对数字时代下著作权法和版权产业边界的讨论》

陶 楠 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试析知识产权基础上美国音像产业的发展》

胡菡菡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媒介、“受众权利沟”与媒介社会责任》

唐建英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视听媒体服务指令》与欧盟新媒体内容规制初探》

郑贵月

朱秋萍 台湾国立交通大学传播研究所

《探讨台湾网络著作权之合理使用》

专场讨论十一:新媒体与社会1

时间:2008年12月13日下午14:00—15:30

地点:分会场一(暨南大学行政楼323室)

主持人:章于炎

评议人:熊澄宇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曹 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传播新技术、社会性别与阶级:以流移上海的家政钟点女工的手机使用分析为例》

赵长雁 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文化传播系

《反思:RSS服务的尴尬处境与原因分析》

梁炎鑫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人肉搜索——网络暴民的“新闻”事件调查》

孙 燕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传播系

《关于网络拍客群体的解读与思考》

陈燕玲 中国文化大学广告学系

《探讨网络沟通的语言符号混杂现象:网络语言的产生情境与特性》

张建军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虚拟空间的赋权与集体行动——互联网在中国社会的影响》

许超众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公民主体性的大众化建构——“草英社区”的文化传播分析》

叶慧珏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网络公益新的可能性:个体参与和历史建构——以“易助网”为出发点看网络公益传播方式的发展》

汤浔芳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媒介情境论下的手机传播》

专场讨论十二:广告研究、媒介市场营销

时间:2008年12月14日上午8:30—10:00

地点:分会场二(暨南大学行政楼629室)

主持人:商娜红

评议人:杨先顺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张殿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失衡的权力:国际广告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吴俐瑶 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

《广告表现与品牌长期管理之关系-黑松沙士电视广告内容分析》

顾 亮 澳门大学传播系

《大陆学术期刊中的广告研究形势》

朱磊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效果研究——以“邀约指数”为中心》

阳翼

万木春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

《两岸三地广告教育之比较》

黄奇玮 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系

《解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传媒的整合营销传播》

潘俐婷 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

《整合营销传播(IMC)在台湾歌唱选秀节目之应用研究-以中视《超级星光大道》节目为例》

夏名慧 国立中正大学电讯传播研究所

《纸娃娃商品需求动机、游戏忠诚度及愿付价格研究-以休闲舞蹈型在线游戏为例》

罗 漪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An Analysis of Disney’s Marketing of Animated Feature Films In China》

黄耀纬 台北市中华软件协会

《功能性认知与网络使用行为之关联:科技接受模型(TAM)之验证》

王天权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国内有线数字电视推广困境管窥》

陈桂琴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

《从文化的角度看二战后日本电视广告的历史》

专场讨论十三:传媒产业与组织管理

时间:2008年12月14日上午8:30—10:00

地点:分会场三(暨南大学行政楼725室)

主持人:林如鹏

评议人:李本乾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吴赟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传媒经济学的理论支撑点在哪里?——经济学说史上的相关理论寻踪与延伸思考》

谢 静

徐小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

《媒介的组织传播模式及其与新闻生产的关系——上海与新加坡报纸的比较研究》

巫喜玲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项目,网络,关系――传媒产业基于项目的生产组织网络化的研究梳理》

王文锋 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

《论报刊发行经营的信息不对称性》

曾凡斌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国外传媒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以新闻集团、纽约时报集团、甘奈特公司三家为例》

金雪涛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

《产业融合背景下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特征分析》

侯迎忠

姚 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吉卜力工作室的运营模式及其给中国动画产业的启示》

齐 济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论Web2.0阶段的互联网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

专场讨论十四:传媒教育与媒介素养(安排在14号)

时间:2008年12月14日上午8:30—10:00

地点:分会场四(暨南大学行政楼826室)

主持人:刘家林

评议人:吴枚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Panel:

沈慧声

周庆祥

王毓莉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暨传播所

《服务学习导入传播专业课程之研究:以中国文化大学新传学院推动服务学习课程为例》

姬德强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当代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话语分析》

张志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理性认知、频繁接触、适度参与——知识精英的媒介素养现状初探》

彭伟步 广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未来新闻工作者敬业精神下滑令人忧虑--以2008年暨南大学新闻学院学生问卷调查为例》

周庆祥 文化大学新传学院新闻系

《数字多媒体教材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以采访写作课程为例》

赵芷莹 台湾南华大学传播管理所

《巧连智幼儿视听教材的语艺视野分析》

郑智斌

许依寒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系

《大学生媒介近用与媒介认知状况分析――以互联网为例兼谈传媒素养教育》

曹 丹

杨 清 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

《大学生与手机互联网-福州市大学生手机上网行为与素养调查报告》

专场讨论十五:政府传播(14号)

时间:2008年12月14日上午8:30—10:00

地点:分会场五(暨南大学行政楼929室)

主持人:沈慧声

评议人:陈怀林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吴 垠

史晓慧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基于熵值法的公共危机事件政府行政传播管理评价》

李异平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论媒介与政治的研究范畴》

林爱珺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在信息公开中建构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陈 璞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奥运传播中的话语缺失现象分析——以央视北京奥运报道为例》

汤敏慧、劳彦儿、刘 娜、王健美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2008年广州火车站春运雪灾危机政府信息传播分析》

贾奎林 廊坊师范学院新闻系

《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传媒使命》

骆正林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官员媒介素养的提高与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

专场讨论十六:广播电视研究

时间:2008年12月14日上午10:20—11:50

地点:分会场一(暨南大学行政楼323室)

主持人:石义彬

评议人:谭 天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曾志华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角色冲突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价值取向》

陈婷玉

林静君,唐志豪 南华大学传播学系暨研究所

《真人版v.s.卡通版:女性A片解读与文本偏好研究》

申启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08广播发展面面观》

吕 鹏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话语转变与广播电视编辑理念》

王玉玮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城市形象传播与当代中国电视剧》

刘红梅 中国传媒大学

《问题与对策——我国电视媒体自律研究》

徐 帆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中国文献纪录片的解读与被解读:〈大国崛起〉再思》

陈 婷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政论片﹑影像书写与国家意识形态——从《河殇》到《大国崛起》看政论片的演进》

曾 致 湖南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论孔孟思想对播音主持理念的启示》

张 斌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

《《广播业务》与中国早期电视研究》

专场讨论十七:新媒体与社会2

时间:2008年12月14日上午10:20—11:50

地点:分会场二(暨南大学行政楼629室)

主持人:余瑞祥

评议人:杨尚鸿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纪 莉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在两极权力中冲撞与协商―――论媒介融合中的融合文化》

冯恩大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传播系

《实名博客:个人崛起与社会变迁——以“范美忠争议”为例》

吴忠勋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所

《虚拟社区意识与社群线下互动之关联性研究─ 以信息分享类虚拟社区为例》

雷蔚真

王天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新媒体消费与散居者(Diaspora)的身份建构》

严功军 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新媒体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再思考》

张蕾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网络信息传播中的身份话语强权》

陈长松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信息传播与技术系

《论网络空间中主体的自由切换及其影响》

吴璟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公共知识分子博客环境分析》

周 怡

王 俊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

《浅析网络传播对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作用和影响》

邹 军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协商民主视野中的网络参与——以2007中国公众假期调整的网络协商为例》

张予 台湾世新大学口语传播研究所

《谈台湾新兴另类在线社会支持——「集气」初探》

专场讨论十八:新闻传播实践

时间:2008年12月14日上午10:20—11:50

地点:分会场三(暨南大学行政楼725室)

主持人:喻季欣

评议人:郝晓鸣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汪明慧

赵靳秋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漫画与负面社会现实的建构:以《中国日报》为例》

章于炎 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美国奥运新闻报道经验的“创新扩散”:对中国记者报道北京奥运是否有用?》

周萱 前香港《東方日報》集團採訪主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席教授

《香港报业现状及异象》

颜道靖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数字技术时代的影像文化特征——兼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李 义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

《试论医患形象的媒体建构——对一份都市报医疗纠纷报道的新闻分析》

刘 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

《199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里的中国传媒研究--以李金铨主编的“中国传播研究系列”(1990-2003)为视角》

黄 榕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

《《时代》建构的中国国族景观:2005-2008近三年来《时代》对华报道分析》

陈 娟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的转变》

褚悦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女足的媒介再现:“适时而现”的铿锵玫瑰》

刘利群

张敬婕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报纸报道涉老新闻的社会性别分析——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的数据为例》

张 杰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时评应然功能及当代时评症结——兼论三次时评热社会背景》

专场讨论十九:大众传播与公共领域

时间:2008年12月14日上午10:20—11:50

地点:分会场四(暨南大学行政楼826室)

主持人:项国雄

评议人:董天策

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

徐桂权

王锦东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社会生产”语境下传媒的公共呈现与意见表达——基于两个经验研究的思考》

侯东阳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评论对公民社会的构建》

毛 勇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传播核心的转换)伦理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新世界——新兴公共领域在互联网的崛起》

谭汪洋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试论网络媒介对公共领域的重构——以华南虎事件为例》

吴献举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公民新闻的发展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贺建平

常 烨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检视2008年舆论监督研究—兼与2006年研究比较》

张晓静 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网络与新闻传播系统的互动研究》

孙 莉 四川大学广播影视文艺专业

《和谐社会与传媒“公共领域”构建———从政治哲学角度反思“新闻自由”》

章 彦 大连外国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以公共领域为视角——对大众传媒现存问题的反思》

下载转载 第四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载 第四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有感 ---荒唐的霸道 张之洞曾经说过:世运之明晦,人才指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是时,国运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入,中华现代学术的转......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范文大全)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主要从家族、婚姻,社会阶级、宗教与巫术等几个方面较为详尽得描写了吾国传统社会的现实形态,在终章则着重于意思形态上的......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

    法学基础理论LAWS120001.02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 施嘉恒11300740008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写于1939年瞿同祖在云南大学执教期间。这本书运用社会学的方......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主要从家族、婚姻,社会阶级、宗教与巫术等几个方面较为详尽得描写了吾国传统社会的现实形态,在终章则着重于意思形态上的讨论从礼与法、徳与刑、......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后感 古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法律作为一种调整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自古有之,其目的决定了其注定要追随着社会生活形态的变......

    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2007-1-9 9:58:33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

    _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_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解读

    “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 ”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0年 11月 19至 21日 , 由 《 外国文学研究 》 编辑部 、 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和中南财经 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

    中国消防协会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国消防协会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 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01期 2013年11月16日~2013年11月17日,2013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