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好恶对政治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个人好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浅探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部分教师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时间的长短、授课节奏的快慢、讲授程度的深浅、讲授力度的轻重的现象,即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欣赏的、擅长的、赞同的内容就多讲、详讲、重讲、深讲、用心讲、用情讲,讲得激情投入、讲得清楚明白、讲得深刻透彻。反之,就少讲、略讲、轻讲、浅讲,讲得主观随意、讲得敷衍应付、讲得轻描淡写,严重者甚至不讲,只叫学生自学。本来,对于授课内容、授课时间,课程标准都有严格的规定,是不存在教师轻易取舍,随意安排,任意决定的,但现实不容我们回避和掩盖。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货币、纸币、价值、价格、消费、生产、投资理财等内容重讲深讲,对股票、信用工具、汇率、保险、增值税、公司、依法纳税、科学发展观等内容却少讲浅讲甚至不讲。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对公民行使政治权利与自由,对政府进行监督,政府的职能、责任、国际社会,宗教等内容详讲深讲,而对政党制度、党的领导、人代制、国家性质等内容则浅讲略讲。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对第三单元辩证法的相关内容讲得投入、讲得精彩,而对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则讲得不太专注、不太投入。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等内容的讲解情有独钟,充分讲授,而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等内容的讲授则不屑于顾,草率处理,等等。一般而言,课本中的哪些内容该主讲多讲、重讲深讲,哪些内容该略讲少讲、轻讲浅讲,应由该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和相关的教学要求来确定,终究不应该由教师个人的好恶来定。所以,教师根据个人好恶来决定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倾向是不对的。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内部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编排,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讲,来自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总是第一位的,是首要的、最主要的。来自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又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政治立场、知识水平、个性性格等方面。有鉴于此,要克服这种现象,从教师个人来看,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大力气、用狠功夫。
首先,提高思想觉悟、坚定政治立场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学科内容决定了政治教师应该有比其他学科教师更高的思想觉悟,更坚定的政治立场。如果一个政治教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暧昧,怎么能够讲得好《政治生活》中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责任、人代制、我国的政党制度等有关的内容呢?如果一个政治教师缺乏科学的“三观”,怎么能够讲得好《生活与哲学》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相关的内容呢?如果一个政治教师道德品行欠佳、生活消极,愤世嫉俗,冷漠乏情,怎么能够讲得好《文化生活》中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等内容呢?所以,提高思想觉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科学的“三观”是政治教师的必备条件和起码要求。没有这个前提基础,是不配担任思想政治教师的,是不能胜任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因此,每位政治教师尤其是思想觉悟不高、政治立场不稳、政治方向不正的教师都要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学习,端正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自觉树立科学“三观”,以不愧思想政治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和思想政治教学这一崇高的使命。
其次,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在教师少讲略讲、轻讲浅讲,讲得随意、讲得应付的内容中,除上述思想觉悟、政治立场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不硬、业务水平不高,对相关知识掌握得单一狭窄、浮浅生疏,无法轻松驾驭、无法旁征博引,无法讲得深入浅出,无法讲得透彻明白。要解决这一问题,别无他法,唯一的、根本的途径就是教师加强学习、加强自修。为此,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途径,努力学习,坚持学习,掌握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同时善于学习新知识,勇于接受新信息,不断用本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来完善充实自我并用于指导引领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想讲好讲不了、想讲深深不了、想讲多无法讲、想讲清讲不清的尴尬局面,也才能适应课程改革与形势发展的现实要求。
再次,优化个人性格、培养良好品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而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又与教师个人的性格秉性、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息息相关。性格脾气好、个人品行优,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心态健康、心境坦荡,开朗活泼、豁达大度,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定是富有生气,充满激情、精力充沛、信心十足,专注投入、宠辱皆忘,讲的课也自然是生动活泼、精彩纷呈,不仅能给学生以感染、给学生以感动,而且还能够在实现和达到最完美教学效果的基础上,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为此,每位教师特别是具有性格缺陷,具有不良习性而又喜欢将这些不良表现带进政治课堂的教师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勇于正视和改正自己的不足,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优良自身的个性性格,以切实克服这个容易被忽视,看起来不重要而实际上又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最后,遵照课程标准,完成应有任务按照道理讲,不管是政治思想,还是业务知识,还是性格脾气,无论哪个方面出了问题,是不会出现“贪污”教学内容的问题的。既然出现了,是客观事实,我们就要勇于面对,更要设法解决。因而,不管是哪个方面出了问题,每位教师都要“超脱”于这些问题之外,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学校的安排,守时守责,认真备课上课,不随意扩充缩减或弱化淡化某一教学内容,上好该上的课,讲好应讲的内容,引导学生圆满完成学业,让学生学到应有的政治知识和学习能力,这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职责,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一份职业、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一份追求。我们每位政治教师没有理由因个人好恶、个人情感、个人意志、个人志趣来左右教学内容,这不仅是学生不允许、学校不允许的,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不允许的,更是我们的道德,我们的事业不允许的。
第二篇:初探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初探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赖天锦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吸收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工具,已经步入寻常老百姓的生活,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就信息技术对中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进行有益的探索,希望本文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
影响
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社会己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上海揭幕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公布的数据称,截至到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其中网络游戏用户达到3.3亿人,占网民人数六成以上。手机首次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达到3.88亿,超过电脑上网用户的3.86亿人;而农村网民数量达到1.46亿人,占中国网民人数的21.7%,而且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仅今年上半年就增加了1463万。(摘自《中新网》)网络正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调查显示,现在有超过
六成的学生经常上网。因此,信息技术正改变我们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并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教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对学生学习字词的影响。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由于信息技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学生对社会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因而很多新潮的,与传统大相径庭的思想、认识、做法就会层出不穷。特别是现在的qq,微博等等的出现,致使在学生作文里使用的网络语言让人看不明白。例如“886”(再见)“5555”(呜呜呜呜呜.....)“酱紫(这样子);共眠(共勉);幽香(邮箱);竹叶(主页);偶(我),潜水艇(没水平)偶来乐(我来了)等等。这些网络语言的出现,更多地体现对传统教材的规范语言的冲击,跟传统教材中语言要规范是格格不入的。在身边,也经常听一些老师感叹,例如:“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炉主(倒数第一名)”“楼主刚从火星归来?(指不懂你的意思)”“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我不是美女,我是恐龙)”“介素虾米东东?(这是什么东西)”“伊妹儿(电子邮件)”;“美眉(妹妹、美女)”;随着信息技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普及,网络语言已渗透到青少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学生的话语方式、生活习惯、情感特征也正悄悄地发生改变......诸多的变化将给我们从事语言教学工作者带来许多思考和认识。
二、对学生阅读的影响。信息技术给阅读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现在电脑和手机成为学生网络阅读的最常用工具。网络阅读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资源种类全面,内容新奇形象而吸引了大量的学生
群体。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陈旧,手段单一,信息量小,吸引力本就不强,在信息网络的强大“攻势”面前,相当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自然就更不重视语文学习,有的甚至认为听语文课还不如网上阅读学习语文。自1999年起,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每两年组织实施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工程,结果表明:6年来,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其中2005年首次低于50%。而与图书阅读率相反,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摘自《中国新闻网》)。网上阅读已成为中学生常态,有调查显示每周进行网络阅读的时间为1-3小时的学生占了44%,1小时以内的占了42%,3小时以上的占了14%。这表明,网上阅读已为中学生广泛接受。但中学生网络阅读以休闲娱乐和了解资讯为主要目的,并且网络上的书良莠不齐,有时开卷不但无益,反而影响自己的阅读品位。信息杂乱,判断困难,耗费时间,效率低下,成为网络阅读的弊病,因此网络阅读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帮助不但甚少,甚至还是有害!
三、对写作带来巨大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难教,作文就更难教。有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学生不喜欢作文,更有学生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大多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写出来的作文要不字不通句不顺,错字病句一大堆;要不“四不像”——记叙文不是记叙文,说明文不是说明文,小说不是小说!而信息技术如此发达,对作文教学提出更大的挑战,网络信息有隐蔽的特点,网络资源中充斥着许多垃圾文化,例如色情、暴力等等,这些垃圾文化会使学生的思想受影响,走向畸形,写出思想不健康的作文。
网络信息又是完全开放的,信息的发布也很随意,因而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老师布置的作文所需要的资料简直是易如反掌,甚至是干脆抄一篇应付了事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网络文化滋养了学生作文的懒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的思考与创新。网络文化使学生的作文形式变得随意。网上的聊天是盲目的,随意性很大,受其影响,作文写作也是盲目的,毫无章法可言。还有就是文章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例如“杯具”(悲剧)“偶非常稀饭的”(我非常喜欢的)等等,长此下去,必然影响学生用语的规范。
四、网络对教师教学的影响。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但是在网络信息的影响下,网络上的教材分析、教案、课件等等多如牛毛,只要鼠标一点,你要什么有什么。于是,部分教师出现了惰性,需要的时候就上网去找,就算是教案、上课都是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根本就不理会实际效果,只是想完成任务了事。不思考、不分析,更不会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这样下去,不单是教师在混日子,而且对学生贻害无穷,误人子弟!
因此不可否认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革命性地改变教学的模式。但是信息技术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对我们教育教学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在拓展选择空间、提供便捷手段、优化学习环境、实现了资源共享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因势利导,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教育教学服务。试提出以下对策。
1、要提高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让学生佩服你,你在语文教学中才会得心应手,学生才会听从你的教导。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此外语文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关注社会上的一些语言文化现象,用自己的言语、行动来影响学生,用我们的思考、研究来解答语言文字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积极因素,增强学生热爱语文、学好语文的信心。如经常组织一些与语言文字有关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培养学生运用规范语言的意识和习惯。还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多阅读经典的规范文本,使他们在学习、模仿、借鉴的过程中的逐渐规范自己的语言。
2、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一直以来语文课堂都存低效的现象,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我们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条件。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如能巧妙、灵活、正确地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形象的优势,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就可以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达到好学、乐学的目的。例如教学《变色龙》时制作两组对比鲜明的幻灯片,移情入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创
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总之,恰当利用现代电教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能够全方位的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彩多姿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的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产物,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它对学生的诱惑更是难以抵御的。我们应该对此加以研究,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积极因素并限制其消极影响。信息技术只提供信息,不提供思想;信息技术只是强有力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信息技术与心灵无关,而传统语文教学关注人文、关注心灵的做法正可以作为对信息技术挑战的回应。信息技术不可能代替语文教师,知识、能力、思想、精神、人格、信念不会改变的,信息技术仅仅是服务生活的一种手段,只改变生活方式,而不会改变生活的质量。
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位语文教学服务。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学生喜欢上网,我们何不利用q群,博客来开展讨论,辩论呢?甚至来个定时作文,网上做作业呢?这样做既可满足中学生求新求异的需求,又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何乐而不为?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规范学生的语言。如经常组织语言文字知识竞赛、写规范字比赛,演讲比赛以及最近云浮市举办的“读国学,诵经典”主题活动等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吸引到这些优秀的文化之中,让学生在规范的文本和经典的阅读得到熏陶,让他们逐步养成写规范汉字、运用规范语言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6、应加强中学语文教材的创新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学语文教材既要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要增加童心童趣,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学教育,让孩子们能真正领悟中国博大精深的学问。总之,信息技术正以迅猛发展对汉语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革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影响,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用辩证眼光看待,既要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其对汉语的发展创新,又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语文为生活服务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臧博平主编,《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1——5期。
2、李白坚编著,《走向素质教育》,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3、《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
4、李镇西《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2005.1
5、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6、刘海燕《网络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第三篇: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推荐)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内容摘要
近年来,谈到国际电子商务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它的含义是运用电子话手段作为交易方式的国际贸易业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格局,国际电子商务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全球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对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体制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简单介绍电子商务的含义
其次,阐述和分析国际贸易领域中应用电子商务能增加收益,并讨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其他影响。
最后,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对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目录
1.引言
2.电子商务的含义
3.电子商务的优势
降低交易成本
减少原料库存
缩短生产周期
增加商机
减少中间环节
4.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分析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收益的影响及分析
外贸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后成本降低,使收益增加
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创造了更多贸易机会,使收益增加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其他影响及分析
服务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增长热点
更新国际贸易手段
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出新型的贸易形式—国际信息贸易
5.我国发展国际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外部环境问题
自身发展问题
促进我国国际电子所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宏观措施建议
微观措施建议
6. 结束语
7.参考文献及致谢
第四篇: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提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也正因此,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就成了不仅事关个人和家庭,甚至关系到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以及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关注这个问题,首先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相长、现代意识、素质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阐述了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之后从网络和青少年本身入手,联系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引导、监管情况,深入剖析了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双重影响的复杂成因,在改进措施方面,又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分别提出了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和克服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对策
建议。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影响;对策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有必要进行探索性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本文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开放的、资源共享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是德育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使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机遇。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得到了新的扩展。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一群专职的德育工作者,以及有限的德育工作形式,以此去引导无限潜能的学生,无疑有力不从心之忧。德育工作者的素质,虽然被人们以近乎完美的目光期待着,但这是不切实际的。教师自身的局限性无庸置疑,且工作延续的时间长,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感反馈慢,从而增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网校,能把世界上所有著名图书馆的图书搬到每一个学生的面前,供他们自由检索和选择。极其丰富的空间,吸引了学生也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证性。教师不必再摊上“唇焦口燥呼不得”的尴尬局面。在网上,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参与、整合、创新,很快地便有所获。这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现代科技的热情都大有裨益。无疑,网络技术的支撑,提高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内容的存量。
第二、使教学相长有了新的诠释。
身处网络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之类的古训。这让因闻道在先,有一定专长而为人师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危机四伏。面对网络,我们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抒胸意,表达他们的见解、意见和建议。这种交流,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它让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重现“亲其师,信其道”的和谐,更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正如肖伯纳所言: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仍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至少有两种思想。
第三、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就是新生活。它融合了多种传播媒体的物质,使得教育手段丰富多彩,现代化意识甚浓,其内容更是不分国界,精彩纷呈,是一个自由、开放、共享、个性化的广褒平台。它能使学生更详尽、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文明及发展现状;感觉到他们所处社会的各种意识、潮流;有机会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们可以找到一些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第四、网络教育的互动、开放、活泼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的个性化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络极大地动摇了传统教育(当然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模式。一种教学双方(甚至多方)彼此互动,高度开放的全面教育模式诞生了。它还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形态,轻而易举地超越了时空阻碍,使教育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延伸;其形式也达到了一个高度丰富,多姿多彩的新境界。
教育事业的数字化革命恰恰符合我国的教育改革原则。以“素质教育”取代传统“应试教育”,这是我国当前教育界上上下下努力实现的目标。而网络化教学,正是强调了教学双方的互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灌输对象变成了主导力量。网络的精彩,使得学生真正能从思维上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开阔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素质。
2.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一、互联网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的威胁。
互联网丰富却庞杂,良莠并存,许多以黄色、暴力、政治反动等为内容的灰色信息,完全暴露在青少年学生面前,由于青少年的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因此有的学生上了黄色网站之后,对一些不堪入目的图片想入非非,甚至产生真实体验的迫切愿望;有的学生看了暴力内容之后,就产生在校内校外试一试的想法并付诸实施;有的学生进了政治反动网站之后,就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偏激、反叛的看法。长此以往,对于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第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是最渴望能与同龄伙伴交流。然而,现实社会对这一渴求的供给与满足非常不够,一旦接触网络,他们就可以任意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真实生活中的缺憾通过上网制造出来的虚拟来弥补,从而造成他们人格社会化的严重不足。更由于不能有效地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从而极易形成心理错位以及行动失调等问题,甚至失去与现实社会的亲和力.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第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者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及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
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二、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双重影响的复杂成因
网络之所以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有着极其复杂的成因。
1.网络自身特点的两面性
互联网具有新颖性,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超时空性,信息传播的高速性,无限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这些特点既可成为优点,又可成为缺点。如互联网的新颖性深深地吸引着青少年,甚至使他们沉迷其中;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使人类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在网络世界发布、传播、接受和使用都变得极为随意和便捷,但也容易带来无序、混乱、危机;互联网的虚拟性给人们提供了隐身的平台,在互联网中人们的身份、活动的工具等等都是数字化的符号标志,鲜有真实性的意义,但互联网的虚拟化导致了网络犯罪感的虚无化,进而使互联网犯罪增加迅速;互联网的超时空性使用户有更多的自主性,也使互联网犯罪手段更隐蔽,更难以控制。互联网是前所未有最大的信息库,丰富的互联网信息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但伴随着信息爆炸,信息污染,各种冗余信息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性,互联网上黄毒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2.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性
青少年好奇心极强而自制力较弱,往往会在网络上通过各种途径观看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的暴力、色情信息等来满足他们好奇心及对刺激的渴望,也会沉迷于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中流连忘返。
青少年个体意识逐步形成,竭力想摆脱家长、教师的管教,自己管理自己,但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看问题常常带有明显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逆反心理强烈,家庭、学校讳莫如深的信息常常会成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黄、暴、邪”是当今网络亚文化中对青少年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青少年追求时髦,在青少年中流传着“没进过聊天室就是老土。没有一两个网上情人也会被人瞧不起”,网络精英也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青少年网络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网上鱼龙混杂的复杂状况及危险性认识不足,容易上当受骗。
3.网络对人的需要满足的多层次性
由于社会道德的约束,性欲、攻击欲等这些人的本能,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充分实现的机会和空间,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人们却可以很轻松地释放自己的这些本能欲望。黄色、暴力信息之所以泛滥,不能不说与此有关。网络上黑客猖獗,也是人的攻击本能欲望的一种发泄。
社会交往的需要是比较高级的需求。网络大大拓展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给人们提供了倾诉的空间和对象,提供了一种毫无顾及的交流方式。有些人正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工作压力大,为了发泄心中的郁闷与苦恼,成了病毒的制造、传播者。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现实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但人们却可以到网络中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达到实现自我的需求。⑩有的青少年在现实中老师不重视,家长不关心,学习也不好,但在网络世界中却表现得相当高明,甚至成为黑客,以获得成就感。
网络满足人多层次的需要适合于任何人,只不过对于求知欲极强、身心都不太成熟的青少年来讲更强烈罢了。
4.家庭、学校教育引导不力
家庭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但当前面对网络,家庭和学校教育引导不力的问题却严重存在着。
许多家长对网络一无所知,却错误地认为上网是学知识,比看电视、玩好多了,而不加任何限制。当出现问题时,家长又强行将孩子与计算机分开,以为那样可以保护孩子免受网络的影响,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现行教育无论在内容、手段、方式上与滚滚而来的网络浪潮相比都存在滞后性或不足。有的教师对网络知之甚少,对上网行为深恶痛绝,被学生称为“从未上过网的古董老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他们强行制止学生上网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强烈逆反心理。还有的教师对学习差和调皮的学生有偏见,容易让这些孩子脱离正常的生活环境而沉溺于网络中。
6.网络控制手段不健全
网络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全球性、瞬时性、异地性等特点,对网络社会问题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在我国,现实社会中常用且有效的道德、法制、管理等手段,在网络社会中也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对传统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挑战。青少年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对于是非的认识处在懵懂阶段,在缺乏必要、正确的引导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下,往往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和行为,如网络盗窃、网络传毒、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等。
网络所产生的许多问题,使传统的法律制度显得无能为力。随着网络的发展,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国制定了一些法规,但从总体上讲,网络立法还相对滞后,人们的网络法制观念也还很薄弱。
三、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
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因此,我们必须紧跟世界进步潮流,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普及力度
首先,搞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 “三驾马车”的作用,全面规划,统一建设标准,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实现网络由单点应用向“相互共享、共同应用、互联互动”多点应用的根本转变。
其次,加强大中小学校园网建设。青少年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摄取知识、学习做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我们要为他们在校园里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高质量的校园网。为此,要保证大中小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数量;解决好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建设问题;正确处理好硬件、软件和潜件的关系,立足于功能与效益的发挥,在“用”字上下功夫;认真实施“校校通”工程。
2.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
信息素养是处在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在青少年信息素养培育方面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和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进展缓慢。能否切实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关系到青少年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青少年教育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应注重培养五种能力:一是快捷、高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科学认识、评价信息的能力;三是吸收、积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四是驾驭信息和创新的能力;五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能力。
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必须应让青少年有机会接触电脑和网络,还要做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并要注重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3.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众多原因,目前青少年上网寻求信息资源陷入了两大困境:一是“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却要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在网上找不到很多为自己所用的东西;二是“不能够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准确、及时、有效地找到与自身信息需求相关的、适合的信息”,可谓是老虎吃天,不知从哪里下手。青少年网上信息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
为了青少年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在网络社会中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切实把青少年网上信息资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投入大成本搞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综合多媒体、数据库、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中国教育信息资源的“航母”。与此同时,要充分发动广大教师开发青少年的学习资源。对任何人而言,要完全掌握网络的信息资源都是十分困难的,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必须熟练掌握综合性网络通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4.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队伍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这给青少年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挑战。怎样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的“摇篮”中健康成长,成为网络时代我们必须认真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首先,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适应网络时代的意识和能力。为此,一要树立加强自身信息素养培育的意识,积极学习网络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网络技能;二要多从网上搜索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站和信息资料,并定期推荐给他们;三要对网络思想渗透保持高度警惕,提高防范意识,找到对策,提前给青少年“免疫”;四要培养自己敏捷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思维力。
其次,政府、社会、学校要为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二是采用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作讲座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三是各级师范类学校要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四、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面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坐等事态的自然发展,而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地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毋庸质疑,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作。为此,要坚持宏观导向和微观监管并举、宣传教育和技术监控并举、德治和法治并举、网上交流与网下社会实践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第一、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设置青少年喜爱的栏目,用声、光、色、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以高雅的文化、优秀的寓教寓乐的内容引导青少年远离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不仅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而且还对他们实践所学的知识提供机会。
第二、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青少年在五光十色的互联网面前保持良知、坚定信念、把握方向,提高筛选信息的自觉性.第三、在信息时代,传统的道德规范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对青少年德育发展的需要,引发了大量道德失衡的行为。因此,实施互联网道德规范至关重要。学校应当制定适合本学校的《青少年互联网道德规范》“要求青少年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健康信息,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骗他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
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使青少年自觉地履行互联网规范,培养出自觉的互联网意志,道德责任。
第四、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引导帮助孩子利用互联网媒体,使它变成一个学习的工具和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要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将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
第五、学校和公共图书馆提供只用于青少年上网的场所,进行内容分级、以年龄为基础的内容分级,这样既保证了成年人接近的权利,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青少年与不适合他们的内容相隔绝。网络是双刃剑,绝对不能因噎废食,由于互联网有消极的一面就拒绝一代人,放弃一代人,这个后果是很可怕的。
第六、政府有关部门要引导加强互联网建设,软件开发与市场管理,满足青年对互联网的需要的同时积极做好防范措施,内容分级过滤势在必行,建立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人们对青少年上网的恐惧主要是担心网上不良的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为了解决网络上有害信息的问题,应尽快指定和完善互联网法律,用以规范网络行为。
第七、丰富青少年的网外文体活动。现代传播学认为,电子媒介本身就具有一种麻醉功能,用它的工具理性改变着受众.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外的生活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网上育人与网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一要大力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二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总之,网络与其他一切科学技术一样,是把双刃剑,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江泽民同志2001年7月针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提出的“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基本方针,为网络建设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这个方针,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积极预防和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就一定能够应对信息时代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黄荣怀《直面网络教育》 《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25日
郝克明《跨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5日
张力《素质教育理论和政策的重大创新》1999年7月
李爱琴程景章《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於罗英《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2001年4月出版第300-302页
李春光《网络信息污染与技术恐惧的行为调控》 《现代情报》2005年第2期 王格芳《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
赖荣昌《信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第五篇: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2013级水工三班 张志威 1302010334 摘要:众所周知,水电工程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本文概要介绍了现阶段水电站对环境影响的内容,包括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对陆生生态影响的重点是对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的影响,对水环境影响包括对水文泥沙情势的影响,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移民安置产生的影响等,并对这些主要环境影响扼要介绍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水电站;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污染防治 正文:
水电站的建设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水电站在给我们带来一定收益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愈发引人关注。那么,水电站的建设具体会对环境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租出应对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陆生生态影响及对策措施
陆生生态影响一般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二是生态敏感区问题;三是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目前,备受瞩目的是前两项影响。
根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三层含义。工程上最为关心的是物种多样性。决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大多是系统中的顶级物种,这些物种基本上都是国家级保护物种,或者被CITES、I2UCN列为珍稀濒危的中国物种。当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区或者永久占地区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分布,或者在上述区域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时,必须详细阐述工程建设对保护动、植物可能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水电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生态敏感区主要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而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区、上述地区时,如果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一般需要开展专题研究,详细阐述工程建设可能对这些地区的结构、功能、保护目标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或替代措施。
生态完整性是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两个方面,主要是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回答水电工程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生态图件包括土地利用图、水土流失图、植被类型图、保护动植物分布图、景观结构图等。一般而言,由于生态评价图件范围的确定难以规范化,评价结论都认为工程建设不会影响评价区域的生态完整性。当水电工程建设遇到需要保护的动、植物时,提出的保护措施包括:对于保护植物一般采取工程避让就地保护(如道路绕行、施工场地位置调整)、异地移植(一般应移植到业主永久生活区或工程永久征地区内、当地的植物园)、采集种子播种、基因库保存等措施。对于保护动物一般采取禁止捕猎、异地建栖息地等措施加以保护;而对于极其敏感的保护动物,则可能需要采取调整工程规模、工程避让等措施。
对于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首要的工作是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保护区的范围或功能进行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如果调整区内有保护动、植物等敏感对象分布时,则须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所有涉及生态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均应取得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意函后,方可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
2对鱼类的影响及对策措施
水电工程建设对水生生态尤其是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是现阶段我国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头号重点。
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水文情势的改变使土著鱼类难以在库区生存。由于拦河筑坝改变了河流水文情势,河流天然的水文状况如流量、流速、水位、水温、洪水过程、水流含沙量等都将改变,而河流的天然水文情势是土著鱼类长期适应的生境,生境的改变,使土著鱼类尤其是喜激流鱼类被迫向库区支流及库尾迁移。二是拦河坝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从而使鱼类的生境破碎化、片断化,一些长距离洄游鱼类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甚至失去生存空间。三是水库蓄水将淹没鱼类原有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四是高坝大库下泄的低温水影响下游可能长达数十甚至数百公里的鱼类产卵和育肥,从而影响渔业资源。五是水库泄洪时可 水生态影响。
水电站的建设一般会伴有鱼道。鱼道主要为保护洄游性鱼类而设,但由于受流速、鱼的洄游能力及洄游习性等的影响,一种鱼道只能对个别鱼类有效果,而且效果不明显;加之,鱼道大多在低坝条件下使用,高坝大库难以建设鱼道。鱼道的建设必须在深入研究洄游鱼类的生态习性基础上方可设计、建设,从而使鱼道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增殖站的适用条件则很宽松,对任何需要增殖保护的鱼类都可适用,包括洄游鱼类、国家保护鱼类、特有鱼类等,而且不受大坝高低的限制,是目前水电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鱼类保护措施。增殖保护需要确定增殖种类、规格、规模等内容。
支流鱼类保护区的建设主要是针对大型水电站而言。如果库区支流中有保护鱼类或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特有鱼类比较集中的栖息地,则可以根据需要在支流中设鱼类保护区。设置支流鱼类保护区需要地方政府多个部门的配合、协调,工作有一定的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对策措施
对水土流失的研究是水电工程建设可恢复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内容。水土流失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损坏的原地貌分析、工程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分析、工程土石方平衡及弃渣量分析、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分析、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工程水土保持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案,包括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
对于工程损坏的原地貌要求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确定,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荒坡等地貌类型。工程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和水土保持植物设施,一般而言,都是植物设施,也就是林草地否合理,根本原则,比选。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分析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基础,一般要求采用类比法进行分析,但目前水土流失量的预测在理论上、方法上尚有不完善之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监测措施、管理措施等内容,其中防治的重点是施工道路两侧区域、取土场、采石场、弃渣场。目前,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的薄弱环节是施工期施工场地的临时防护措施落实不够到位。水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水电工程建成后,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库区和下游水文情势发生变化;二是库区水质变化;三是下游河道水质变化。
水库建成后,库区水文情势的变化主要包括:库区水位不同程度升高,水面面积扩大,从而水面蒸发加大,对库区两岸区域小气候产生影响,如湿度和降水增加、无霜期延长等;水库水流流速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使入库泥沙大量沉积,改变下垫面条件,也使库区水体透明度增加等;受坝前水位顶托影响,在洪水情况下,从而改变库尾天。,与天然状况相;,水库调洪运行也会改变下游。出库水流含沙量降低也会对下游两岸形成冲刷,可能使库岸失稳;而水库排沙运行时又会使下游水流含沙量过饱和,在河道内形成淤积。库区和下游水文情势的种种变化是水电工程对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产生显著影响的根本生态学非生物因素。
库区水质变化主要包括:流速减缓,有机物降解能力减弱,在库区有大量有机物汇入时,可能在库区局部库段尤其是库湾、库叉处,使水质恶化,甚至出现富营养化;而沉降作用的增强,又会使重金属和部分有机物随大颗粒的泥沙一起沉积到库底而使水质变好。在库区没有大量有机物汇入的情况下,库区的水质将比天然河流更好。水库调节性能较好的高坝大库将出现水温分层现象;水温分层也给水质带来复杂的影响。
下游河道水质变化主要受库区水质变化的影响,如低温水影响,主要是由水库下泄低温水造成的。不同于水库的是在引水式电站的脱水河段,由于水量大量减少甚至断流,将出现水质变差的现象,如果区间有水污染源,还可能出现水质恶化。在水库采用挑流消能时,下游河道还可能出现气体过饱和现象。在水库降水冲沙时,出库水流水质受水库底质的影响,也可能使重金属或者有机物浓度含量升高而使水质变差。
库区水质保护的关键是加强库区水污染源的管理,而这需要库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为降低低温水对下游鱼类及其它用水户的影响,采取的必要措施是分层取水;为保护引水式电站减、脱水河段的水域功能,通常采取的措施是泄放生态流量,泄放生态流量的多少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才能最终确定。
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将开发改造部分土地、新建移民新村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受淹的专项设施也需要复建、改建,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对库区及安置区原有的自然环境,包括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水土流失、人群健康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协调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出发,需针对工程建设及移民安置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以保证电站建设征地区及移民安置区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防治移民安置工程对自然和社会环境造成破坏,协调安置区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需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做好: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管理、做好移民安置的社会组织与保障等工作。
6社会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二是移民产生的影响。水电工程对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应该说是有目共睹的,一是水电作为绿色清洁能源为国家和地方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二是道路、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三是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如建材、服务业、旅游业等;四是许多大型水电工程除发电外,还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养殖、通航等综合效益。
水电工程移民产生的社会影响相对较为复杂,一方面,移民会从基础设施的改善中受益;而另一方面,移民也会产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
7其它影响
其他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期的施工机械、施工生活、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问题等。这些问题对环境的影响都是短期的,一般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自行消失,而且这些影响在施工期也相对好治理。一般施工期产生的废污水大多能做到处理后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大型工程对生活垃圾一般都采取设置专门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水电工程一般都地处偏远的山区,人口稀少,声环境、大气环境的影响问题不突出;人群健康问题,主要由水库淹没和移民搬迁引起,一般采取保护饮用水源、加强安置区和施工区环境管理等措施解决;对景观和文物的影响问题,一般而言,水库建成后,基本都会成为一处新的人文景观,但水库蓄水也可能影响部分原有的景观或文物。
此外,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2月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该办法要求在大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中都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工程的相关信息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信息均需要向社会公布。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将更多地受到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结论
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较大的,也是很复杂的。有些影响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减免或消除,如施工期的影响等;而有的影响是建设水电站必须付出的代价,主要是水库淹没影响。总之,在开展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对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免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福。
参考文献: [1] 方子云.水利建设的环境效应分析与量化[M]1北京:中国环境 科学出版社,1993.[2] 王祝安,牛天祥.从碧口水库环境效应预测宝珠寺建库后局地 气候及水质变化趋势[J].水能技术经济,1985,(1).[3] 雷震宇,张瑞佟.黄河龙—青段水质现状评价[A].大中型水电 站规划[C].南京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