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教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2009年教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正阳小学是长春市一类一级学校,现在23个教学班,1200余名学生,在岗教职工84名。学校以“名师扬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为办学宗旨,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发展”,走教育创新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来承蒙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同行们的帮助,承载着社会和各位家长的殷切希望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绿色学校、中国科普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大队、吉林省素质教育先进校、吉林省岗位练功优秀校、吉林省科技教育示范校、长春市素质教育研究基地、长春市素质教育开放校、长春市课堂教学开放校、长春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长春市继续教育窗口校、长春市艺术教育特色校、长春市计算机活动先进校、长春市校园文化示范校、长春市花园式学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达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目标。根据区教育重点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中涉及各项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以下四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加强管理
为把正阳小学办成人民满意学校,我们坚持“发展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倡导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注重对师生的人文关怀,确立了“规范化、科学化、量化、细化”的管理目标,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推动教育教学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本着“人能尽其才,才能称其职”的原则合理调配人员,并明确从校长到主任的校务分工及职责,使每位成员认识到自己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双周例会制度,实行“周前布置,周后总结”,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各职能部门统一思想,统一思路,统一步调。在工作中做到制度先行,重视过程,跟踪结果,检查督促及时到位。
领导深入第一线,包学年、包学科,树立为师生服务意识,人人不回避问题,人人想办法解决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有学识懂业务、会管理,讲奉献,能干事的领导班子。
第二、打造教师队伍,立德铸魂,提升教师素质。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所以我校把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放在首位,持之以恒地开展以“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系列活动,让广大教师明确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每学期重温《教育法规》,每年教师节举行教师集体宣誓,并开展“拒收馈赠”活动,开展“教师禁语”活动,学习校内外师德典型事迹,开展征求家长、学生意见活动。通过学习和活动规范教师,激励教师,警醒教师。鼓励广大教师成为学生的“人格示范者、发展促进者、心理支持者”。“俯视自我,仰视学生”,蹲下去,与学生平等交流;走过去,替学生排忧解难;站起来,为学生指路引航。学校组织教师常年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扶助一个贫困生,帮助一个待进生,转变一个困难生,培养一个特长生。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奉献爱心,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影响和教育,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学生中蔚然成风,收到了说教所收不到的良好效果。几年来,我校师德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学校风气正,师爱浓,经常有家长送来感谢信,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在抓师德的同时,强化研究,注重培训,提升素质。本学期将培养一支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深入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作为培训的重点,鼓励教师多看书,学校为教师购买书籍,圈定必读书目,通过理论学习,研讨反思交流,网络获取等学习形式,形成个个有目标,人人有思想,业务有特色行为有引领的教师队伍的格局。
二、立足课堂提高质量
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改为教师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校本教研中学校构建“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树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先进理念,明确“以研促培,以研促教,以研促变”的教研思路,突出“群众性自我反思研究,实践性行动研究,理论性提升教育科研”的研究特点,着力培养学习型教师。
学校通过“领导示范、榜样激励、制度规范”,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制定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与业务学习制度》,并把每周参
加学习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校际互动”等教学教学研讨活动,在参加省、市培训的基础上学校又进行四个专题的新课程培训,收看赵谦祥老师、李元昌老师、魏书生老师讲座,同时有计划地派教师到外校学习、培训,与名师结对,并注重学习的实效,每学期把自己的收获以“教师读书心得交流会”和“教师论坛”等形式进行交流。通过学习不同的专业理论和聆听专家的报告,构建个性化的“专业素质板块”,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持续发展”。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为了使教师所学专业知识与课堂教育有机整合,学校制定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作为会课、上课、评课的纲性指导。组织各学科教师学习、讨论使其了解每一个指标的理论内涵和操作要领。每学期开展“三课”活动(备课、上课、评课)。
会课立足,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克服“以教代学”的倾向。
上课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知识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
评课做好“四个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核心地位是否得到凸显,学习热情是否得到激发,思维是否得到激活。
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校不断构建新的课堂运行机制和对师生的评价体系。
通过教学反思,批改记录,教学经验文章,座谈会等信息建立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通过评价机制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问题。另外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充分开发了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校本课程资源,如今已经开发出《环境教育》、《科技教育》、《陶艺教育》、《信息技术》、《生活化数学》等校本教材。
三、是强化过程管理。
我校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重新明确教学工作考评细则,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量化平时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年终进行考核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1)是集中精力抓“五认真”教学工作
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认真辅导、认真考核,每位领导包保个学年,每月检查一次教案作业,每个单元安排一次测试,每月学校组织一次月考,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查找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
(2)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精品课比例,大大加强培优补差工作,确保优秀率,提高及格率,做到“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四、德育为首,特色育人
1、全程管理全员育人
(1)领导重视,任务明确,计划完善,重点突出。
学校有德育工作长期规划,每学期初,德育处、年级组均根据相关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要点以安排工作。寒暑假均有活动计划。学校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健全,一学期召开两次例会,分析讨论校德育工作的要点、任务、措施。如本学期,我校实行了每月一次的校园联检制度,即由一把校长带队,带领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各学年组长,对各班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项目包括:班级阵地建设、卫生、物品摆放等,及时总结,然后进行综合评价,实施量化考评。通过此项活动,各班的环境大有改善,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2)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全员育人,工作到位。
我校的德育管理制度,主要实行以分管校长、中层领导加年级组长为核心,对各年级实行以年级教导会为主要形式的管理机制。每学期初,分管校长、中层领导都要明确自己负责的某一年级的目标、任务,然后与年级组长一起讨论制定完成任务目标的措施、方法,这样的管理制度,符合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效果很好。同时也使每个教师岗位明确、责任明确。
2、特色育人,提升品位
(1)以环境特色课程为载体,加强德育教育
实践告诉我们,教育的主渠道是课程,为此,我们将开发实施特色校本课程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走上了一条务实而艰辛的探索尝试之路。
一是努力发掘潜在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校从实际出发,努力发掘学校的潜在资源,开发了校本课程,并将环境课时纳入到地方课时当中。编制了校本教材,在环境课上使用。激发学生爱护校园,爱护周边环境,亲自感受大自然。同时还采用国家环保局宣教中心编写的教材《环境教育读本》,对学生进行有关节约能源、保护水资源、减少大气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环境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环境状况及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二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我校要求教师把教材中凡是能涉及环境教育的渗透点挖掘出来,在课堂上做到有机结合,适时适度。各科教师都将提高环保意识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小学语文中《鸟的天堂》、《可爱的草塘》、《趵突泉》、《蛇与庄稼》等课文都能有机渗透生态平衡、食物链等一系列环保知识。如教学《趵突泉》一课时,一位学生质疑,说旅游所见与课文描写有矛盾,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分析“趵突泉”变枯泉这个景观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恢复景观。虽然只是三言两语,既为学生解疑,又有机地渗透了环境教育。为保证“渗透”不走过场,要求学科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筛选出环境教育的知识点,形成该学科环境教学系列。教师们还写了大量的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环境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多方请环保专家指导,注意教师培养和学习。
3、以环境特色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体验。
开展环境教育,只局限于校园、课堂是不够的,要增强环境教育的实效性,还要靠学生的亲身实践。几年来,我们把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确定为环境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和发展点,力争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做实做好。近几年,我校把环境教育逐步从学校推广到家庭、社区,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2005年我校以“营造绿色家庭”为主题在学生中、家长中广泛宣传环境教育,学生们根据实际状况撰写了调查报告并组织开展了家庭环保倡议活动,向家长提出“争做环保家庭”的建议。前年4月22日地球日,我校召开了“营造绿色家庭,共建美好家园”主题活动,利用回收废品所得的资金2000余元,为全校师生购买了环保布袋,用于学习、清洁和购物。学生通过自己环
保的一言一行,带动了一个个家庭的环保行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推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发展。去年我校把4月16日——4月22日作为“地球周”,结合地球日的宣传主题开展了“追求绿色生活,争做环保市民”的主题教育;今年开展“小手拉大手”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家庭组合,通过初赛(笔试),选拔出前几名家庭参加6月5日的复赛;还在此期间环保小分队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使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校内,通过“六个一”系列活动,切合实际向学生进行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教育。在校外,学生们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进行了向市民发环保传单、讲解环保知识、大型签名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社区,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培养社区居民和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的品质。在宣传教育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水平和知识水平,还锻炼了与人的交流能力,而且,吉林新闻、吉林日报等媒体也给予了相关报道,此项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以特色课题为抓手,提升德育层次
“发展特色,科研先导。”要把环境教育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必须以教育科研为指导。只有在正确的理论引导下的学校特色才会有强劲的生命力,我们非常注重对科技教学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导引,让一些优秀的经验形成文字,总结出来。学校教师写的文章多次在市区级以上获奖,教学研究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2003年我校承担了“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小学环境教育的研究”这一省级课题,于2005年11月结题,并滚动为“十五”国家教科研重点课题。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加强了环境教育科研的力度,坚持“以环境教育和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改之路。
回忆一年工作,所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是在局领导关怀和各科研指导与大力支持下和同志们辛勤不懈努力下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正阳小学
2009年10月
第二篇:2016秋季开学重点工作落实汇报
2016XX第二小学
秋季开学暨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在2016年秋季开学工作中,我校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秋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秋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做到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开学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得到落实。现将我校开学工作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学条件保障情况
1、开学当日,全校师生均全部到位,无一缺勤。
2、贫困学生自助情况。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对贫困生的“一补”资助政策,层层严格把关,多年来未出现任何违规现象,把资助款发放到真正贫困生手中,我校不存在因家庭经济困难、生活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的情况
3.学生学习教材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要求,坚持“一科一辅”的原则,无强购、乱订等问题,教材已经发放学生。
4、学校对饮食、住宿、用水、用电等后勤保障情况进行细致检查自查,保证每项工作无带病运行。学校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运行良好。
5、学校利用开学第一课或班会形式在开学首日积极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活动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主题教育,进行了安全及文明礼仪教育。
二、党建和思想整治工作
1、班子建设落实。
我校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制定党员学习计划,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定期召开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查找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促进工作,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2.开学之初我校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专题学习活动暨“三严三实”民主生活会。
3、学校召开了安保人员工作会议,对学校及学生的安保工作做了详细部署,安排安全检查小组对学校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以保证在开学后不会存在校园暴力、欺凌事件。
三、规范办学行为情况
学校办学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学思路清晰,能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德育目标、德育计划,并注重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有序有效,每位老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1、我校依法治校,依法办学,不存在违规办学、乱收费、乱补课现象,不向学生征订校服,对学生的成绩不排名、不公示。
2、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制度
我校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对于学校各种重大活动进行公示,接受家长、社会监督。
3、按省颁课程安排课程表,每天定时定点进行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作息时间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进行。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全校教师配备齐全,老、中、青教师结构合理,学校始终把《上级八项规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落到实处,全体教师没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教师队伍稳定。
2、学校相继组织老师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学习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做到学习有安排,人人有笔记。辖区在职教师无有偿家教情况。
3.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教师工资和班主任津贴及时发放,城乡补贴及时足额发放。
五、学校安全管理情况
1.学校每学期均对校舍等设备设施进行排查,校舍管理有相关制度并能够进行落实,建立有相应的固定资产档案可供查询。
2.消防安全方面:学校建立有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工作档案,并能够认真落实执行,已安装消防安全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快到期设施正准备提前更换,计划经常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和消防安全演练,经常利用多媒体等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3.学校实行上学时间内封闭式管理,日常校外人员进入校园有登记记录,校园
重点部位如校门、教学楼、食堂、寝室等均安装有视频监控,并运行良好,宿舍等学生日常生活区安排有专职管理人员。学校正常授课期间,在课间有专职人员轮岗值日,以确保安全措施无死角,无疏漏。4.学校计划本学期进行消防应急安全疏散演练,并通过班会、《致家长一封信》、发放安全知识手册、短信等方式宣讲安全知识,并制定了诸如:火灾、地震、食物中毒、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演练。
5.为将安全知识教育常态化,学校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讲座,并将每学期的第一个月设为安全教育月,每月的第一周设为安全教育周,每周的第一日设为安全教育日,我们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至今为止,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全体教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秩序井然。学校开学工作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为本学期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对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充满信心。
XXX小学
。。年。。月。。日
第三篇:乡镇政府2009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
**乡人民政府2009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
为确保我乡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9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彝政发〔2009〕9号)文件要求,我乡召开了全体乡村干部会议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现将我乡2009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农业农村工作
(一)农业产业。今年我乡把农民增收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来抓。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和加强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今年农民增收工作的主要途径,以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特色种植等,确保今年人均增收目标的实现。坚持“稳定粮畜调结构,兴牧增效促增收”的方针,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标,依靠科技,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全面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科技水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农业科技。到目前为止,已完成马铃薯种植8000亩,玉米良种配套种植规划5000亩,目前已从县种子公司购进玉米良种1.1万斤。
我乡今年将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支农信贷资金加大农业投入,扩大芸豆、魔芋、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种植来调整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0%,农民纯收入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二)畜牧工作。重点抓好食草牲畜的发展及以人工授精点和引进优质种畜相结合畜种改良工作。争取县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今年力争扩建1个黄牛冻改点;加强草山草场建设,力争启动1个草场建设项目;选择群众积极性高、具有一定养殖基础和条件的社建设2—3个养殖示范小区;积极扶持发展养殖大户,在全乡范围内力争扶持发展饲养5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50户,年出栏1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50户;充分利用现行的能繁母猪补助、能繁母猪保险、规模养殖户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的激励作用,扶持母猪养殖大户200户。强化动物疫病的防治,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新农村及村容村貌整治建设。我乡准备把管坝村上坝社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建设,把管坝村中坝社作为村容村貌整治点进行建设。
(四)节能改灶。截止2009年3月1日,我乡已筹资400920.00元,购买1542个节能灶。目前,我乡已拉来节能灶1387个,解决了1387户农户,还差155个,在3月底前全部运来解决到农户。
(五)农村劳动力培训及务工输出。今年来,我乡组织了农村劳动力培训了四期,共有320人参加参加培训,主要培训外出务工的基本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培训后,准备新增输出剩余劳动力300人。
(六)扶贫工作。2008年第二批整村推进项目,我乡树林村的摸乐、石板、林口村的花红等三处整村推进建设点,所有建设工程已全面结束。2009年我乡的第一批整村推进建设点在树林村的鹰山村民组和碗厂村石格村民组,补助资金虽未到位,但我乡已组织群众启动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二、固定资产投资
(一)交通建设。去冬今春,我乡投资156万元的树林至海子、树林至贵州四方、管坝大煤洞至林口共3条15.6公里的通达工程将在3月底全面完成;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乡级自筹资金52.7万元(不含群众自筹部分),新修、维修村社公路13条37公里。下半年我乡将发动群众进行建设,力争年内实现社社通公路目标。
(二)水利建设。我乡今年已对饮水不安全社进行了规划,将利用农闲时间组织群众建设。
(三)电力建设。我乡已成立了农网改造领导组和工作小组,开展了宣传和规划,目前,农网改造工程已进入了施工设计阶段。
(四)社会事业。
1、抓好树林中学教学综合楼的修建;
2、乡卫生院住院大楼已启动建设;
3、切实抓好乡文化站的修建,现地基已落实,项目资金到位后就开始建设;
4、配合搞好乡集镇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工作。
三、改革工作
1、继续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2、抓好行政和事业单位机构、工资和人事制度改革;
3、全面配合完成电力体制改革;
4、启动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养护管理制度;
5、配合搞好农、林、水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6、我乡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已即将打证结束,进入发证阶段
7、以“三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全乡教育综合改革;
8、建立乡村服务网络,推进卫生体制改革。
四、社会事业
(一)教育。我乡已全部免除中小学生的书、杂费,并为部分家庭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发动流失学生入学,做好“普九”的各项工作,全面巩固“普九”成果。
(二)计划生育工作。为继续巩固基本无多孩乡,各村都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开展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宣传力度,转变那种“多子多福”“儿子才是传后人
”等旧思想观念,增强人口意识。加大执行力度,对隐瞒不报的超生户进行严格的清理,严格按“一放二扎,三胎必须扎又交社会抚养费”的工作原则。切实控制人口增长。其次是搞好“奖、优、免、补”政策的宣传和兑现工作。提倡优生、优教,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加大对“一法两条例”的宣传力度,继续实行乡村干部包片负责制,适时开展计划生育
台账抽查工作,以抽查促进台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从源头上堵住计划外生育。做好关爱女童行动和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到目前为止,我乡共完成了结扎77例,共完成了县半年下达任务的154%,其中二扎43例,完成一放67例,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11.7%,补救措施共完成3例。
(三)卫生。
1、制定了相关制度,加强了卫生院和卫生队伍的建设,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理顺了报账程序,切实让参合群众受益。2009年县安排我乡参合人数为20765人,实际参合人数为20774人,占全乡应参合人数的90%,占县分任务的100.04%;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我乡每月都组织人员对集镇餐饮业、中小学食堂、个体食品销售点、售药点进行检查整治,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4、加强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并做好婚前体检工作。
(四)文体、广电。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建设,集中整治网吧等公共场所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配合搞好乡集镇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工作,争取架通林口集镇的闭路电视。
(五)土地项目。实施好管坝村土地整理项目,预计在7月份全面完成。
(六)环境保护。抓好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加强生态建设,确保能耗下降。
(七)其它。按要求继续发放困难群众燃煤补贴,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困难。
五、平安创建
(一)加强“三项”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做好禁毒工作巩固平安创建成果。在春播期间,深入村社地块进行宣传,认真搞好大麻禁种工作,并利用各种场合宣传法律法规。加强各种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和疏导,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积极预防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
(二)做好普法工作。认真抓好“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工作,严格按照村民自治的相关规定,坚持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引导村民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加强村民自治。
(三)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各类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确保全乡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四)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乡各村、各部门都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包片到人,切实抓好我乡安全生产工作,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意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全面落实整改措施,着力预防,强化管理,为创建“平安树林”打下良好基础。
六、政府自身建设
继续加强对云南省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学习,把学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学习,转变职能,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优化服务,营造最优发展环境;从严治政,维护政府良好环境。
七、采取措施
(一)要求各单位、各村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重点工作任务,亲自抓、负总责,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全乡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要求各村、各单位要加强沟通与协调,认真研究,精心组织,确保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完成;各单位、各村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工作。
(三)乡党政综合办公室对分解落实的各项工作要每月督办一次,并将督办及工作落实情况书面向政府领导报告,乡政府将每季度专题听取和研究一次。
(四)要求各村、各部门要对分解落实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有明确时限要求的工作任务,于每月月底将本月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书面报乡党政综合办公室,对不按时报送工作情况或工作开展不认真、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和部门,通报全乡。
**乡人民政府
2009年3月3日
第四篇:乡镇政府2009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
**乡人民政府2009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
为确保我乡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9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彝政发〔2009〕9号)文件要求,我乡召开了全体乡村干部会议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现将我乡2009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农业农村工作
(一)农业产业。今年我乡把农民增收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来抓。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和加强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今年农民增收工作的主要途径,以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特色种植等,确保今年人均增收目标的实现。坚持“稳定粮畜调结构,兴牧增效促增收”的方针,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标,依靠科技,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全面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科技水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农业科技。到目前为止,已完成马铃薯种植8000亩,玉米良种配套种植规划5000亩,目前已从县种子公司购进玉米良种1.1万斤。
(三)新农村及村容村貌整治建设。我乡准备把管坝村上坝社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建设,把管坝村中坝社作为村容村貌整治点进行建设。
(五)农村劳动力培训及务工输出。今年来,我乡组织了农村劳动力培训了四期,共有320人参加参加培训,主要培训外出务工的基本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培训后,准备新增输出剩余劳动力300人。
(六)扶贫工作。2008年第二批整村推进项目,我乡树林村的摸乐、石板、林口村的花红等三处整村推进建设点,所有建设工程已全面结束。2009年我乡的第一批整村推进建设点在树林村的鹰山村民组和碗厂村石格村民组,补助资金虽未到位,但我乡已组织群众启动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二、固定资产投资
(二)水利建设。我乡今年已对饮水不安全社进行了规划,将利用农闲时间组织群众建设。
(三)电力建设。我乡已成立了农网改造领导组和工作小组,开展了宣传和规划,目前,农网改造工程已进入了施工设计阶段。
三、改革工作
1、继续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2、抓好行政和事业单位机构、工资和人事制度改革;
3、全面配合完成电力体制改革;
4、启动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养护管理制度;
5、配合搞好农、林、水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6、我乡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已即将打证结束,进入发证阶段
7、以“三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全乡教育综合改革;
8、建立乡村服务网络,推进卫生体制改革。
四、社会事业
(一)教育。我乡已全部免除中小学生的书、杂费,并为部分家庭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发动流失学生入学,做好“普九”的各项工作,全面巩固“普九”成果。
(二)计划生育工作。为继续巩固基本无多孩乡,各村都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开展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宣传力度,转变那种“多子多福”“儿子才是传后人”等旧思想观念,增强人口意识。加大执行力度,对隐瞒不报的超生户进行严格的清理,严格按“一放二扎,三胎必须扎又交社会抚养费”的工作原则。切实控制人口增长。其次是搞好“奖、优、免、补”政策的宣传和兑现工作。提倡优生、优教,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合理控制人口
增长。加大对“一法两条例”的宣传力度,继续实行乡村干部包片负责制,适时开展计划生育台账抽查工作,以抽查促进台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从源头上堵住计划外生育。做好关爱女童行动和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到目前为止,我乡共完成了结扎77例,共完成了县半年下达任务的154%,其中二扎43例,完成一放67例,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11.7%,补救措施共完成3例。(四)文体、广电。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建设,集中整治网吧等公共场所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配合搞好乡集镇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工作,争取架通林口集镇的闭路电视。
(五)土地项目。实施好管坝村土地整理项目,预计在7月份全面完成。
(六)环境保护。抓好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加强生态建设,确保能耗下降。
(七)其它。按要求继续发放困难群众燃煤补贴,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困难。
五、平安创建
(一)加强“三项”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做好禁毒工作巩固平安创建成果。在春播期间,深入村社地块进行宣传,认真搞好大麻禁种工作,并利用各种场合宣传法律法规。加强各种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和疏导,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积极预防各类突发
事件保障公共安全。(二)做好普法工作。认真抓好“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工作,严格按照村民自治的相关规定,坚持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引导村民学法、守法、用法,切实加强村民自治。
(三)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各类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确保全乡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四)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乡各村、各部门都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包片到人,切实抓好我乡安全生产工作,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意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全面落实整改措施,着力预防,强化管理,为创建“平安树林”打下良好基础。
六、政府自身建设
继续加强对云南省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学习,把学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学习,转变职能,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优化服务,营造最优发展环境;从严治政,维护政府良好环境。
七、采取措施
(一)要求各单位、各村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重点工作任务,亲自抓、负总责,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全乡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要求各村、各单位要加强沟通与协调,认真研究,精心组织,确保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完成;各单位、各村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工作。
(三)乡党政综合办公室对分解落实的各项工作要每月督办一次,并将督办及工作落实情况书面向政府领导报告,乡政府将每季度专题听取和研究一次。
(四)要求各村、各部门要对分解落实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有明确时限要求的工作任务,于每月月底将本月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书面报乡党政综合办公室,对不按时报送工作情况或工作开展不认真、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和部门,通报全乡。
**乡人民政府
2009年3月3日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第五篇:2011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汇报材料
2011教育重点工作目标 管理责任制完成情况的汇报
2011年,我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实践的德育”体系,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优化。今年,我们较好地完成了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所确定的各项目标,推动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全区教育持续均衡发展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月23日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到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行动中,切实做到“四个优先”,即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各项政策优先向教育倾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区财政 支出的比例,确保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规定的指标。年初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育重大项目经费需求。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基础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省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区财政匹配相应的资金,在校园校舍建设、“四室”建设、音体美器材和卫生室器材等方面要有新突破。为推动全区各类教育的优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召开了江源区七届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江源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源区学前三年教育发展规划》,确立了“十二五”教育基本建设项目。区领导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研究落实白山市第十七中学、新开小学、车站小学等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投资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教育联系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程,全面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转发了《吉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2010-2012)规划》、《吉林省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评估细则》、《白山市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印发 了《江源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2010-2012)规划》、《江源区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6月3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动员培训会,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工作进行部署。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转发了《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细则》、《白山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实施方案》,7月18日在大石人中心学校召开了达标校建设工作现场会,于9月13日至24日对10所计划达标校进行评估验收,经评估有9所学校达标。
加大特殊教育工作力度,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转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吉林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下发了,《江源区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区现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13人,全部在学校随班就读,入学率达100%,其中一人在白山逸夫学校就读。
重视幼儿教育,大力推进幼儿教育优质、健康发展。转发了《吉林省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江源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江源区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规划》。落实《吉林省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评估实施方案》,3所独立国办园标准化建设有序进行。加大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力度,制定了《江源区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对民办园进行管理。2011年全区幼儿园(班)47个(其中国办21个),在园人数2671人,学前一年受教育儿童1179人,学前一年教育率96.4%,政府所在地学前三年受教育儿童579人,学前三年教育率98%。
加大“控辍”工作力度,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一是建立了完善“控辍” 机制,下发了《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源区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办法的通知》、《关于控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流失工作的意见》、《关于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的几项规定》、转发了白山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白山市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暂行细则〉的通知》,通过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的建立,使全区“控流”工作进入了制度化、常规化管理的轨道。落实“控辍” 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二是规范招生和学生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有效控制学生辍学。下发了《江源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学区划分的通知》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工作的意见》,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加强了学籍的规范管理,实行 “学籍月报表”制度,使全区的学生变动情况、流失情况得到监控,避免了学生季节性大面积流失。三是开展“评创”、“评比”等活动,营造良好“控辍”氛围。继续开展“评选和创建无流失生学校活动”和“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先进学校检查评比活动”,开展 “控流活动月”活动,开展贫困学生包保献爱 心活动,由于管理机制和措施到位,“控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全区有初中生4636人,流失46人,年辍学率为0.98%。
高中段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完成了白山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2011年初中毕业生1899人,升入职业学校(中专、技校)619人,升入普高1041人,升学总数1660人,升学率为87.4%。
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配套文件精神,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确保我区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根据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会议精神,以2010-2011学在校生为基数,按初中600元/生/年、小学400元/生/年为标准,落实国家、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2011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资金已经到位267.93万元,其中国家和省230.97万元,地方36.96万元,现资金已全部发放到校。继续完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2011年发放高中贫困学生补助资金45.52万元,补助学生607人。2011年全区教育系统、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款物合计25.6997万元。
校舍建设、维修改造力度大、效果好。校舍安全工程进展顺利。2011年我区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学校3所,投资54 万元新建石人镇车站小学教室306平方;投资180万元建设新开小学教学楼1290平方米;投资850万元,新建白山市第十七中学教学楼5400平方米。校舍维修改造工作力度大,投资442万元对白山市第十三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二中学、江源区实验幼儿园等17所学校(园)的校园、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预计投入56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37万元;区财政投入19万元)为实验小学、大石人镇中心校、六中、三中、大阳岔中心校、松树二小、湾沟小学7所学校补充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配套资金正在协调中;实施江源区农村义务学校图书装备项目,投入资金34.9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24.8万元;区财政投入10.1万元),为实验小学、六中、二十中、松树二小、大石人中心校5所学校补充图书131080册,配套资金正在协调中;投入28万元为实验小学、三中、六中、二十中学4所解决体、音、美、卫生室器材的配备,配套资金正在协调中;投入资金32万元,为白山市第三中、白山市第五中学、白山市第六中学、白山市第十三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二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五中学、白山市第二十六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七中学、大阳岔中心校、大石人中心校、实验小学等十二所学校购置计算机、投影、电动幕、中控系统、多媒体展台、音响设备、电子讲台及其 他设备,此项资金即将到位;投入资金12万元,对白山市第五中学、白山市第十三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二中学、白山市第二十五中学等4所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的地面、上下水、墙壁、通风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造,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教学环境;投入资金10万元,为白山市第五中学、白山市第十三中学增添了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投入资金4万元,为西川小学、平川小学、四平小学等3所村小购置了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实验仪器,白山市第二十中学自筹资金共计投入6万元,购置图书1000册和更新部分物、化、生实验仪器,白山市第五中学自筹资金2万元,添加了部分体、音、美器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校管理规范。2011年6月组织学校教师参加了市装备处主办的远程教育管理教师培训班,各项目校均组织了有关远程教育设备硬件操作与软件使用的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全区学校信息技术课按每校每班每周两节纳入授课计划并严格执行,确保项目校设备使用平均每周不少于20学时。
加强教育信息网站建设。建立了江源区教育信息网和江源区教育督导信息网。各中小学建立了校园信息网,由专人负责管理与维护。吉林教育电视台江源记者站工作见实效,今年报送吉林省教育电视台、白山教育信息中心、江源电视台等媒体单位新闻14篇。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有突破,“三创建”活动效果好。实 践基地总校基本建成。继续开展“三创建”活动,以“三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和后勤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展校园经济,在学校现有的闲置操场、花池、校舍上挖潜力,在校园绿化、美化的立体开发上下功夫,推动学校 “绿色校园”、“示范性食堂”、“示范性宿舍” 的创建工作,带动学校整个后勤管理工作,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使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更科学、规范。白山市第三中学、江源区大石人镇中心学校通过了省“绿色校园”检查验收,基本达到吉林省绿色校园标准;白山市第七中学通过了省“示范性食堂”和“示范性宿舍”检查验收,基本达到吉林省“示范性食堂”和“示范性宿舍”标准。
三、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继续开展教育“五项工程”把选拔名校长、名教师作为重点,旨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
师德建设成效显著。开展了“十心立师德”、教师读书、师德标兵巡回演讲活动。涌现了一批教书育人的典型。2011年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区标兵教师10人,区优秀教师36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7人。
完成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工作。根据省编办、人事厅、教育厅、财政厅《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深化改革实施意见》(吉政办[2004]65号)文件精神,原地方中 小学核定编制1319名。2010年江源区编委经过认真核实及分析后下发了《关于区教育局调整学校编制的批复》(江源编发[2010]15号)文件,将1319名编制全部核定到校,保证了学校教学编制的要求。2011年4月,区编委和教育局共同就2004年和2006年接收的破产企业学校及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管理学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区编委已将普查结果上报省编委,等待企业人员的编制审批。
完善落实教师补充机制,逐步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问题。根据吉林省农村特岗教师招聘计划,2011年,招聘特岗教师共45人,根据省“三支一扶”相关政策,招聘英语教师1名,以上46名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并及时为特岗教师发放工资,在晋职、评优、教育科研等方面均与地方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了教师资源的分布合理。
落实校长、教师校际间定期交流制度。我区实行校长任期制,一个聘期为三年,2009年以来,共合理交流校长6人,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发了《白山市江源区教育局关于2010年教育系统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教师校际交流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2010年,5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一对一帮扶。2011年,白山七中教师李艳波到大阳岔中心学校任初三语文教师,湾沟小学英语教师到湾沟镇平川学 校任英语教师。
创新培训模式,完成教师各级各类培训任务。区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充分发挥了培训、教育科研功能。为提高我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探索我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新机制。2011年7月15日、16日在江源区青少年宫举办了全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研训班,聘请了山东杜郎口的两名校长和五名学科教师分别做了专题讲座和5节学科示范课,较好地完成了本的教师全员培训任务;依据吉林省“国培计划”的通知要求,全员参加了国家组织的各项培训;加大中小学校长网络培训工作力度,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校长网络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意见》和《校长校本网络研修评估细则》;为全区285位校长和中小学后备干部建立起了中小学校长网络邮箱群组、QQ群组,并将全区校长网络校本研修资源汇总成册,每位校级领导(含中层、后备干部)人手一册,形成了校长学习交流网络体系;落实《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指导方案》、制定了2011年江源区幼儿教师培训计划,并对全区三所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有3名幼儿园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
四、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实践的德育”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深化德育研究,以学 生社团为载体,在活动中突出德育的实践性,显现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活力,下发了《关于贯彻〈“实践的德育”指导纲要〉的意见》、《关于印发〈江源区2011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的通知》、《江源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意见》、《江源区中小学生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关于组织参加白山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的通知》、《关于组织全区青少年参加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四项活动的通知》等文件。举办大型德育活动14次,获省市级证书1000余个。以“评选十佳少年”“擦亮一条街”“告别陋习做文明学生”等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等主题活动,围绕建党90周年,开展系列活动,征文50余篇,绘画700余幅,并于6月17日在白山市第三中学举办教育系统“忆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红歌唱响校园”大型红歌演唱会,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活动在吉林教育新闻联播播出。德育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我区共有德育基地61处,校外活动站156个,其中江源区博物馆被授牌为江源区中小学生科普实验基地,白山市第二十七中学、白山市第三中学、白山市第七中学三所学校被授牌为“江源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德育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青少年宫艺术活动的龙头带动作用和三中满族学堂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示范作用,取得良好实际效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通过参加上级专题培训、班主任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德育教师素质。各学校围绕德育工作体系认真组织创建德育特色活动品牌,如三中的德育基地教育(满文化教育活动基地和“山里红”劳动实践基地)、七中的责任教育和诚信教育、大石人的红色教育已形成区域特色品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实施“家庭教育援助行动”,努力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水平。通过召开德育工作会的形式研究制定新型家长学校标准,贯彻落实《白山市市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点》,制定下发《江源区2011年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点》、《江源区“首届家庭教育宣传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全区中小学家长学校首期开课备课及上课的要求》等文件,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家长学校组织机构、教学计划、教材、教师、考评制度“五有”的落实。普及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一步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方法,全区2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了“首届家庭教育宣传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各学校通过悬挂条幅、制作展板、专题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并积极开展“5.25”心理健康日“关注心灵,健康成长”主题签名活动,目前全区2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共有近18000名学生、教师、家长参加了活动,活动报道于6月10日在《吉林教育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社会反响极好。抓实体育艺术教育,开展好系列活动。我们及时下发了江源区关于《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关于《江源区第十一届中小学生(幼儿)田径运动会》通知、下发了江源区201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的通知、下发了2011年白山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关于做好《江源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各校通过“体育、艺术2+1”、大课间和学生每年的健康体检与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机结合,保证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2010-2011学学生体质优秀率14.8%,良好率49.1%,及格率98%。近视率28%,肥胖率0.56%。2011年5月17日、18日举办了江源区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下发了2011年江源区关于印发《全区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学党史、唱红歌、颂党恩、跟党走”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6月17日在白山市第三中学成功举办了红歌演唱会,使广大师生受到了爱党、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发了《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关于下发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通知》、《白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工作意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意见》,加大实施和检查力度,保证了学校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减少课时偏差率。牢固树立 质量意识,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制定实施了《江源区中小学教学工作评估细则》,对全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6月对全区所有学校进行了教学常规检查,对240名教师进行了教学常规随机抽测。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发展性评价机制。学校在学籍中增加了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逐步完善学生评价机制。严格执行《2011-2012学白山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下发江源区《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和2011年江源区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生分配办法。在今年全区三所普通高中招生中,按照《关于2011年全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江源区指标生占统招生65%的原则,计划白山市七中录取指标生325人,白山市十四中学录取指标生168人,白山市十九中录取指标生80人,并把这些指标生在录取完统招生后,按学生报考自愿和考试分数,采取分配到班、到校的办法,合理的分配到全区14所初中。
加大教育科研工作力度。制定了全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十二五”规划和工作计划。全区申报“十二五”科研课题59项。其中省级46项,市级13项,较好的完成了省、市落实的各项科研工作任务。及时完成省、市教育报刊杂志的征订和发行任务,并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我区共征订各级教育刊物9种。《吉林教育》508份;《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55份;《现代教育科学.中小学教师》39份;《新教育》43份;《中国教育学刊》26份;《白山教育》591份;《教育简报》62份;《青年教师》54份。鼓励全区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实际,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积极向国家、省、市教育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2011年有448篇科研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
五、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自主创新
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打造高效课堂。为了近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江源区开展了“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提出“远学杜郎口乐陵,近学市八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强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全区共分三个批次选派了31名中小学校长(业务副校长)、46名骨干教师到上海建平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乐陵小学参观考察,教育局适时召开了两次学习杜郎口经验汇报研讨会。白山市第六中学和白山市第八中学结成了区域“学习研究型共同体”,向全区400多名中学教师展示了语文、数学、历史三节“同课异构”课;苇塘小学、白山市第三中学向全区300余名教师展示了小学语文、数学、外语和初中语文学习杜郎口课改经验研讨课。在此基础上,江源区制定了《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推进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方案(试行)》,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做出了具体安排。3月19日在白山市第六中学举办了“深化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推进会”。会上,白山市第六中学、第二十五中学、第二十七中学做了经验汇报。教育局局长胡日勇同志对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创建高效课堂进行了深入动员部署,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进程。2011 年4月18日,苇塘小学召开课堂改革家长联系会,得到了家长认可和好评。7月份,我们聘请了杜朗口的专家教师,对全区各中小学校长、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各校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了课改实验年级,制定了课改方案。目前,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已在江源区各学校全面铺开。
做好民族文化传承教育。2009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满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教学基地设在江源区中国松花石艺术馆,江源区满族学堂正式成立,9月16日在白山市第三中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投资200万元装修满族学堂,改造屋顶,学堂现设有多媒体教室、满族文化特色教室、办公室和图书室,区政府还为162名满族学生和24名满族教师做了满族服装,整个学堂优雅洁净、具有浓郁的满族民族风格。2011年9月在原满族学堂的基础上成立满语文教研室,开展满语文研究工作,共编写小学生满语教材两本。历经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区满语教学初步形成了“以教育行政为保障,以教学研究为支撑,以师大满语中心为依托,以满语教师为主力,以白山市第三中学三、四年级学生为主体”的满语教学体系,满语文教学已经实现“师资、课时、计划”三落实,满语文教学在如何备课、上课、构建教学模式、体现课改理念、发扬民族精神等方面有了阶段性的成果;满语教师的知识储备、教研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满语,能用简单的日常满语对话。2011年8月5日-7日我区66名师生参加“东北师范大学首届满文书法笔会”,参展书法作品165幅,现场书写比赛学生16人、教师9人,全部获奖。现场表演满文化文艺节目3个,得到参会领导及专家的称赞。
六、依法治教、治校,推进教育法制化进程
按照《江源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六五”普法的工作要求,年初,我局制定并下发了《江源区教育局2011年教育法制工作要点》,召开书记例会,对全区教育系统普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做好“五五”普法的总结表彰工作,我局被省教育厅评为“五五”普法先进集体,江源区实验小学、白山市第二十七中学等3个单位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白山市第二十中学被省教育厅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 白山市第七中学等5所学校受到区政府的表彰。继续推进中小学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与区综治办、区公安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重新聘请中小学、幼儿园法制副校(园)长、法制辅导员的通知》,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重新聘请了51名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与区检察院开展“检校对接”,成立“江源区青少 年法制教育基地”,为城区7所学校增聘检察院法官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并召开校长与检察院法官的座谈会,共同研究青少年法制教育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及教师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教育法制工作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年初对全区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而在“六五”普法开局之年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给予指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体机关干部、教师中围绕有关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选题调研,全区上报优秀调研报告23篇。落实《江源区教育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行政执法人员办理执法证,做到持证执法;对教育局现有行政审批项目进行精减,整合,进一步优化了行政审批流程,压缩了审批时限,提高了服务质量。落实“学校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区域内村级以上中小学有37 所,参加中小学“学校风险管理服务体系”的学校有37 所,其比例达到100 %。学生 14254人,占 100 %。覆盖率达到100 %。
贯彻《教育督导条例》,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及时调整督导人员,培训督导队伍,2名督学参加省督导培训,完善督导制度,建立了督导责任区制度和督导人员学习制度等。全面完成省对县教育工作整改任务,5月23日通过省复检验收,9月7日 接受市督导室随机督导检查。积极组织实施教 育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工作,开展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工作、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工作,建江源区教育督导网一个,完成信息报送和督导科研论文撰写任务。
七、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教育系统稳定与安全 切实做好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安全工作。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学校安全稳定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坚决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我们始终把教育系统稳定与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常抓不懈。建立健全了以教育局、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机构。教育局设立了安全办公室,配编3人,具体负责全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工作,区政府与教育局、教育局与各学校层层落实责任制,签定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使全系统稳定与安全工作形成网络,齐抓共管;全区各学校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应急预案,使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遵,突发事件有应急处理办法,确保了全区各校的稳定与安全。各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自检,并认真整改。教育局安全办对各学校疾病防控、校园校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饮用水安全、治安、学校周边环境管理、消防安全等进行大型安全检查4次,经常对学校进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检查记录完备,整改办法完善。2011年开展了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组织 开展了安全疏散演练活动,使全区各校学生提高了安全防护意识,各校通过聘请的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对师生进行交通知识、消防知识、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和讲座,开展防震、消防等疏散演练,提高了师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各学校安全设施配备比较齐全。2011年政府投资22750元为学校购买了钢叉、防刺背心、防爆器、金属探测仪、防割手套等安保器材,投资17550元为学校购买警服,为两所学校建警务室投资18000元,投资142156.67元为19所学校维修警务室及装修警务室内外墙。投资144万对11所学校进行电路改造,投资104万排除8所学校消防隐患。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校园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校园周边200米内无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场所,公安机关在各校门口安装了减速带,更新了斑马线,设立了警务室,确保了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由于我们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全区教育系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八、找准问题,反思整改,确保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教育技术装备严重滞后,历史欠账多,部分学校设备陈旧,急需更换,影响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进程,上述问题有待于我们近快解决。
总之,我区的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不断强化政府行为,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抓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做文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江源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