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利字理论(5篇)

时间:2019-05-13 07:1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利字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利字理论》。

第一篇:读利字理论

评新华网文章《教育: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

-----兼谈我的教育“利字”理论 舒首立

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09年12月29号发表文章《教育: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网址见文章后附。文章分五个部分:第一、第二部分谈的是当今教育中的问题,标题分别是“校园官场化畸变”、“恶性竞争逼死中学生”,第三部分标题是“改革路线图日渐明晰”,第四部分是对甘肃天水民办教师的访谈,标题是“畅想:希望村里的孩子比我强”,第五部分是对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的访谈,标题是“对话: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必须改革”。在文章最后一部分有这样一段话-----问:“你对此有信心吗?”答:“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根据科学计算和预测,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从改革来讲,有数不清的方面,有很多不可预见的东西,但我觉得可以持乐观的态度。这种信心来源于十七大报告,来源于国家比较亲民务实的政策、整个执政方式的转变,也来源于《纲要》制订过程中所体现的政府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这个王烽看起来很有信心,可惜我一点信心都没有。因为我没有看到任何一次以改革名义进行的教育折腾成功了。每一次折腾,都是把老师折腾得七上八下,每一次折腾都是让学生负担更重。

“科学的计算和预测”,“国家比较亲民务实的政策、整个执政方式的转变”,“政府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这些是什么东东,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政府执政要为民,即使不能在承认执政权力来自于百姓的赋予和默认的基础上做到做百姓的仆人,但是既然是共产党,就会明白一点,《资本论》和整个马克思的理论都是以利益为逻辑起点、以满足百姓利益需求为宗旨,最终的目的是让百姓能够从“无产”变为“有产”,而不是把所有人都变成无产,甚至剥夺人们有产的希望。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推论到教育改革是为了什么、该怎么改了,因为家长送孩子上学无非是为了一个利字---孩子的生存和生活,教师从教也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应试教育之所以不好也不过是损害了大多数孩子的利益,校园官场化畸变也不过是在校园里衍生出与普通教师争利进而损害学生利益和大众利益的利益集团,而历次所谓的“教育改革”也正因为没能促成对学生成长之利和对教师之益而宣告失败。在无视这个基本道理的基础上,有哪一次教育改革成功过?在无视这个基本道理的基础上,有哪个教育改革可以成功?当然,有人会说我太肤浅了,只知道谈利,我想说,利是大众熟知之词,也是基本追逐所在,古人云,如果这个利都没有了,你还能谈什么?其实我自己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也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不是得利忘义之徒,但是我更愿意以利晓理字。利,即物质利益,即大学毕业了要谋个职位以求衣食无忧、做老师的有饭吃、能养家糊口。这其实就是权利,但是我不想用权利这个字眼,因为我不想让有些人用所谓的精神利益来替代物质利益,以此来让学生、家长、教师“被幸福”。我更愿意赤裸裸地谈利。

王烽说:“大学办不出特色,跟统一招生的方式有直接关系,高校连学生都不能自主选择,要统一划线排队,到毕业时用人单位也就主要看你是来自什么学校,特色就出不来了。靠统一招生维持的公平实际上是靠不住的,必须向基于自主招生的公平过渡。”自主招生,我看更不妥。为什么?因为自主招生更有漏洞可钻。卷子自己出、卷子自己批改、面试规则自己设计和解释、面试自己打分,还能保证公平么?这样下去,穷人家的孩子、农村的孩子,还有日子过么?再说了,这就能培养出人才?大学教学的特色是没招到有特色的学生?自己有问题还怪人家?还有,不能因为钱学森的一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就认为我们教育没培养出人才,不然大家岂不是都是白痴了?让一群由此前教育造就的、被认定不是人才的人去培养人才,你不认为可笑么?难道撤换所有的教师?我认为我们的老师是可敬的,不是白痴,他们培养了很多人才,依靠他们完全可以把教育搞的更好,关

键是制度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师能享受更好的进修、如果我们基础教育一个班只有三十个人、如果没有那么多的评估要应付、如果我们的教师能享受高一点的工资、如果我们能吸引最好的人才来做教师、如果城乡教师能有偿交流、如果高校教师高质量教学就能享受高工资、如果大学校长由教师和学生来选举和评价,我们还愁没好教育么?关键是政府不愿意给教师加工资,关键是基础教育的教师没有享受很好的进修,关键是高校教师不能得到跟教学努力相匹配的工资,关键是校长是一定级别的行政官员不能只为教师和学生着想,关键是教学人员办事、申请基金、要设备要看学校行政楼里人的脸色......我个人认为,如果中小学教师的来源是好的----通过优厚的工资待遇吸引人才,如果中小学教师可以享受带薪脱产进修,如果中小学教师愿意且有能力改进教学策略,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很高,学生成绩也很好,他们也就不必周末、寒暑假补课,学生也不至于因为繁重的课业负担而丧失学业兴趣(很多学生本来喜欢某门课,但是上完课就再也不想学了,繁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他们求学的兴趣。大学里也一样),同时也能有广泛的阅读和广阔的知识面,也不至于被认为素质不全面不高了。大学教师如果教学付出和工资收入成正比,他们还会照本宣科、小声上课不管你是否听得见听得懂么?很多老师是努力教学却养不活自己才放弃自己的教育理想的。关键是一个利字。

为了阐述我的 “利字理论”。首先要看一下一个教师需要承担哪些压力,其次要看一下一个教师要想做一个好教师要付出多少努力,这样才能得出“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的结论。

首先,教师承担的压力,跟别人都一样,那就是要养活自己,要能给家人带来生活必需品,要能养活孩子,要能买房子,当然也希望能买车子。关键是,这么点钱,能做到吗?一个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这么点钱,能做什么?就拿一个男人来说,这点钱,能给老婆添置几件衣裳?这点钱能拿多少去孝敬父母、丈母娘?别人做别的,可以寄希望于以后挣大钱,做教师的,他能在这方面寄予多大的希望?工资,一年涨多少?实在没什么希望。香港教师说内地教师工资低的可耻,我不知道是不是可耻,但是教师工资绝对是中等水平甚至以下的。所以,做教师都是很多人无奈之举,男孩子尽量避免做教师,女孩子做教师就是看中了寒暑假和工作稳定。至于寒暑假是不是真的很悠闲,我们后面再说。有人说,你享受了精神利益嘛!我想说,我自己一个人过日子倒不要紧,总不能连累一家人都受苦吧?难不成吃饭的时候拿本中学语文教材放在空着的盘子里跟孩子说这个是东坡肘子、清蒸鳜鱼?到丈母娘家贺寿的时候还拿着这本中学语文教材去当贺礼?教师的经济地位如何,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和管理积极性。地位是相对的,现在教师不会揭不开锅,但是总不能让他们奋斗一辈子连房子、车子都买不起吧?当奋斗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时候,谁会去努力?当努力只能源自个人的道德理想的时候,有几个人及其家属能坚持到最后?关键是制度问题、激励制度的问题。做生意的赚不了钱、当官的升不了官,还有人做生意、还有人升官吗?既然做生意的能赚钱、当官的能升官,当老师的为什么不能涨工资?我们并不要求起点工资很高,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提高我们的工资。我们在为这个国家的教育打工,我们承担如此多的责任,在甚至范跑跑因为敢于承认做不到最后一个撤离的而被全民指责的时候,我们要声明一点,我们是打工者,我们需要涨工资。我们连一个打工者的待遇都得不到,凭什么要求我们走在最后?我们壮烈了,我们家中的老母亲、老婆孩子谁来照顾?我们自己的生命谁来补偿?

其次,我们看一下教师成长需要付出的努力。一个中小学教师,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开始两到三年主要是学习教学方法,这时候他需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备课,用来学习教学经验,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用来重新学习专业知识。每一个立志于做一个好老师的人,都应该首先熟悉教学内容,课前要写讲稿,课上要能脱稿、要能把有难度的东西化解成通俗的话语、要能利用幽默等手段促进学生的理解、时刻巡视教室的各个角落、时刻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生心中的疑问,课后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教学经验,要探讨所教学科的教学策略、适合当前学生基础和智力水平的学习策略,要促进学生社会交往技能的习得,要促进学生对待各种不良社会习气的正确态度的养成,要让学生形成适合个人情况的人生目标,要注意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的结合,要注意普遍教育和个别指导的结合,要注重学业教育与社会技能教育、人格教育的结合,这些都是一个好老师的职责,也是一个教师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向书本学,可以向前辈学。我们认为,一个好老师,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学科知识、教育方面的知识都不过分;我们认为,一个好老师,课前备课应该花功夫,一堂课至少要花几倍的时间来备课,课堂上要忘记一切心中只有教学只有学生,上完课应该是总结经验,继续学习各种知识,还需安排时间了解学生的想法做思想工作,如果可能,手机短信聊天、QQ聊天都应该利用起来。一个好老师,他会觉得自己时刻都需要学习,会觉得时刻都应该在工作,学期之内在学习,寒暑假更要抓紧时间学习。教师看起来清闲,实际上是没有固定的学习和工作界限,时刻都需要学习。但是现在,我想反过来问你一下,我们这样的打工者,应不应该涨一点工资?如果不涨工资,又有几个人愿意如此辛苦?中小学教师由于课程任务太重,每个班那么多人,一个人又上几个班的课,作业那么多,还经常要批改卷子,回家还要做家务、甚至面对家属的抱怨,时间一长,他们都辛苦得麻木了,对学生也麻木了,最后就是被人们指责不关注学生了。大学教师,更不愿意钻研教学和课堂管理,更别说课外对学生的学业辅导、思想指导了。原因很简单,这些都不能让他们获得工资上的收入。不要把老师说的那么高尚,高尚能解决每天的吃穿吗?就这么点工资,你愿意为教学付出那么多吗?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作为中国教育的打工者,教学任务那么重,就给那么点工资,你还能希望他们刻苦钻研教育吗?如果不是迫于生计,如果不是去不了别的地方工作,他们还会呆在这个位置上吗?说到底,就是为了一个利字,就是一个打工者,如果只把他们当做廉价的打工者,你就不要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

在我看来,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改教师,第一,如果改革调动不了教师的积极性,你改革有个屁用?第二,如果改革不能让教师有以学生为本、重视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社会技能和人格成长的思想观念和实际本领,你能希望改什么?你能怎么改?第三,前几次改革,每次都以改教材为手段,除了折腾教师和学生之外,还获得了什么?我的观点很简单,“钥匙不来,锁不开”,你就得拿利这把钥匙来开“教育民工”这把锁。当然,关于利,我这里就要扩展一下了。利,首先是工资收入,这是最重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老婆孩子丈母娘,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利,其次是休息权利,其实就是学习发展权。中小学教师天天疲于上课、批改作业和试卷,哪来的时间和精力思考一些脱离教学具体情境的抽象问题?没有抽象的理论思考,他们就不能考虑到学生的社会技能、人格的发展,就不能考虑到学生长远的发展。班级规模要小一点,教学任务要轻一点。要一个人既做民工又做软件工程师,一边搅拌水泥一边做程序设计,你做得了么?利,再次是带薪脱产进修权。没有继续学习,教师就不能提高思想修养,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不带薪,谁敢进修,老婆孩子不吃饭了?不脱产,让教师寒暑假去进修,人家不休息?利,还是教学权力的提高。教学人员办个事,简直要给各个学校的行政楼磕头了。教学人员经常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和评估,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除了让各个学校多建几栋房子、图书馆新进一批书之外,还有什么实际性效果?劳民伤财,还养肥了一帮评估检查人员,各个专家组成员因此而富得流油。反过来说,如果教学人员真的有权力,至于要这些评估来压迫各个学校增加图书馆藏书量吗?说到底是教学人员没地位,教学是行政的附庸。至于说教育均衡发展,我想很简单,增加农村教师、落后地区教师工资,让他们比当地城区教师还高,让他们有宽带网可上,还愁没好的师资力量去这些地方吗?说到底,就是国家舍不得给这些打工者钱。打工嘛,哪里工资高就往哪里去喽!你舍不得给钱,还说人家只知道惦记钱。

在我看来,教育改革,首先要征求教师的意见,要关注教师的利益,要关注教师的实际困难,要增进教师教学和研究教育问题的积极性,要让教师在学习中转变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本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大批量的培养人才,才能够让大多数学生成才。而想做到这一点,多久可以做到?我不敢说很快就行,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个世世代代的工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至于指错了方向、以折腾为手段的改革,就更不要抱什么希望了。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9-12/29/content_12722062.htm

看完了你的评论,感觉在一些方面颇有同感,但没有你的评论,我的感触只是一朵浮云,若隐若现,透过你的评论,我看到了你对教育深刻的理解,最有共鸣的就是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工资待遇的问题,我认为国家一切政策的出台更多的是从当政者或政策制定者的利益角度出发,农村有那个当政者的亲属在辛勤工作呢?在偌大一个中国,农村教师比城市教师少吗? 即使在偏远山区的农村教师很少很少,那更应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扶弱济贫的特色和为民谋利的本质,但事实上,一切的政策出台之后,往往被淡忘的就是没有权势做出呼应的群体。都说是市场经济时代了,政府还试图用精神的褒奖取代市场等价交换原则,我相信政府是最懂市场规律的,我认为,农村没有人去,是最正常的,在同等待遇下,如果都想去农村才不正常了。即使百万富翁也想在繁华都市独享其乐,大凡要出台一些政策,提高教师工资,为什么不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呢?还来一个理由,城市消费高,城市教师应该享有比农村教师多的待遇,同等的工资待遇下,谁想去农村呢?即使农村走出来的人也不想去,其实古人早已告诫:“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这句古训现在可以这样理解:做为动物的鸟儿,终生只为食忙,也终将为食而亡,其一生的奋斗即为所食,而人作为高等动物,固然离不开食,但利是包括食之类的一切之本质,所以人为财死,可以说死的其所,古人更是明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充分说明人是为利而生的,当然,在今天来看,这个利不仅仅是金钱,而是包括金钱在内的财之利与权益之利(这一点我很赞同你的观点)。因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利就是其根本所在,而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权利是其本质的体现。所以抛开利,就不要谈人。因为利是民生之本,而利之权益才是民生发展的更高追求。没有民之生,何谈民之进。我也认为中国历来有很强的愚民政治思想的因子积淀,这种愚民的政治操守,越到基层越能体现,并且各种花样都有。用一个响当当的称谓就可以把无奈当做甘愿以示大众,真是极度的可耻。借用教师们惯用的教育学生之法来说,我们的政府行政人员往往也就扮演了一个这样的角色,连哄带吓教学生。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行政管理正由粗暴型向精明型转变。其次关于教育改革,我赞同教育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即如何改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并做好教师成长性改革的制度保障。也用教师的行业之语“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因此,可以说没有不好的教师,只有不好的领导和决策者。可见,管理学生需要方略,管理教师,引领教育仍需方略或制度保障。都说教育一个良心活,但是关键是拿什么衡量这个良心的轻重呢?所以还是制度。其实在科学人性的规章制度下,良心不算是什么东西,良心显得很不靠谱,只有科学的量度才是有效的激励。尽管,教育中的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量化是一个方向。应该是有度可量,无量则评。比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用细则量度的,而教师的师德则是细则无法度量的,所以需要评价。

再次,就是教师培训的问题,就我亲历的来说,目前的教师培训走形式,完任务,无效果。教师培训没有成为教师的激进与成长过程,反倒成了教师的负担与应付。一句话,评价机制失效。当然,原因有二,一是评价制度本身有缺陷,不好;二是评价执行过程不公,或不力。

最后,关于提倡教师做研究,写论文,实际流于形式不解决问题。如果进行一次逆向的追问,问题就很明显了,教师搞研究做什么?教师做研究有利于理论结合实践,发现问题,指导或提高教学。那写论文做什么?写论文可以将既得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与人分享,以利于大家的教学活动。关键疑问一,老师发表论文了,谁食读过,困怕连他本人都没有看第二遍;那么耗费的研究有意义吗?疑问二,你的教学论文,是自己花时间研究的吗?如果是花时间了,那你用多长时间,你是否是工作之余研究的呢?如果不是,那你如何保障教学时间呢?那么荒废了教学的研究价值何在,或者没有足够时间保证的研究又有何真实性?疑问三,你做了研究,发表了论文,解决问题了吗?或者引发了别人的关注吗?如果没有,那更没有意义了,如果有意义,你如何评价其意义所在?疑问四,你做研究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是改进方法,提高教学吗?除了自己研究和发表之外,就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提高你的教学吗?如果有,那么很有必要自己去研究,结果发现其他人早已研究且比你透彻。如果能大量阅读已有的论文,对自己的教学会没有帮助吗?很显然,搞教研,写论文,前提是要发现问题。我想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可能发现问题的机会更多,但他们没有时间去搞研究,写论文的。而应交给那些专门的研究人,和学者专家。毕竟研究是需要方法和手段的。写论文也是需要时间和书写水平的。能发现小问题的人可能很多,能做出小研究的却不多。而现实是,搞研究的长时不在一线,在一线的没时间搞研究。

有一点不同意你的观点,就是关于高校自主招生的问题,我想这里应该有这样一个假设,就是你提到的制度健全的话,高校自主招生是一个很好的措施,可以培养更有特色的人才。而不是百害无一利的,只是现实中可能出现种种的暗箱操作,导致不良后果,这些都可以通过具体制度来解决。毕竟国外早已流行高校自主招生。这里再额外扩展一下,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弊端还在于国家行政力的过多干预,高校没有尽显其学术与职业的特色,而只是政治的附庸。所以在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看不到国外名牌大学的那种学术活跃氛围。而真正的人才就是在一种积极活跃的氛围中熏染而成的。

也许,借用深谙事实的一些中国人的话来说,在中国很多问题不是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关键在于中国人。简单的来说,在中国只有人才是最大的问题。也许,这正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人连自己都没有搞懂,所以很多问题是难上加难。

自私,从众,钻营,虚伪,攀比,窝里斗,惟命是从,阿谀逢迎,欺软怕硬,说白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不是日本的工厂里的,也不是德国土地上的,更不是移民美国的孔乙己,而恰恰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必然,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都隐约可见其龌龊,虚伪,自私,攀比之迹。如果说中国人是最善于嘲讽的,那么这样的嘲讽就首起于对自己的嘲讽。

当中国人很习惯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在人的方面,很多问题真的不算问题,但毕竟有些大问题会变成难题,这就是因人而异的事情难以化解。当很多西方人很习惯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在问题本身,并不懈寻求解决之道中,问题自然化解了,无所谓问题的大小,他们能一一解决,尤其是大问题。由此在我脑海中出现了一副关于人与事的漫画,中国人是骑在问题上而行的姿态,而西方人是驮着问题激进的姿态。可想,骑在问题上的人,看似胜券在握,但速度不在人所控制,驮着问题而行的人看似负重前行,但他可以驾驭速度。中国人更热切于凌驾于问题之上而寻求解决之道,而西方人则更务实于俯首问题本身寻求解决。结果是,很多中国人都会谈论或试驾问题,而很多西方人则耐心的入手或托举问题。很有意思的是如果一再加入人手,那么场景让人惊讶,很多人都可能坐骑在问题之上,问题本身没有解决而是被众人掩盖了,而当很多西方人加入之后,即使再大的问题只会越变越小,因为很多人都托付在问题之下,支撑并分解问题的分量。

第二篇:利路灯党风廉政报告字

利路灯党字[2011]14号

利川市路灯管理所

关于党风廉政民主生活会的情况报告

市城管局党组:

根据年初安排,我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于8月24日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对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班子成员路灯管理所发展和工作实际,重点查找了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广泛征

求了干部群众对班子及成员意见和建议,认真地开展了批评和自

我批评,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努力

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我所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但离《廉政准则》和

城管局党风廉政文件精神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班子成员以实事求

是的态度,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剖析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上还有待加

强;二是创新精神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一抓到底和

深入一线的工作作风有待增强。

二、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更加认识到在工作中要

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统一了

思想认识,以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一)树立争当先进的思想观念。继续坚持善于学习、善于

思考的良好习惯,积极对比先进找差距,自我加压求突破,不断

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通过创新思路,解放思想,全速推进路灯管理建设,全力打造学习型单位。

(三)进一步以更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工作

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树立不见成效、无功便是过的思想观念。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下一步,我所将针对社会意见和自身查找出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按照

我所党风廉政要求,确立更高的目标和更扎实的工作态度,抓紧

落实整改,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扎实措施,加快路灯管理建设

发展。

(一)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继续抓好党的十七大和十七

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各级党委重要会议、讲话等精神的学习,进一步增强政策理论素质,并以机关作风建设为抓手,端正风气,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努力把各种影响发展的隐患消灭在萌

芽状态,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城市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提高

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树立不见成效、无功

便是过的思想观念,努力提高工作能力、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超常工作,全力加快功能区建设。

(三)切实增强工作执行力。坚定不移地贯彻市安安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结合实际,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

标,狠抓项目建设,全速推进功能区建设发展,将责任分解、责

任落实、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个环节落实到位,对工作实行“每日汇报、每周督查、每月通报”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之制度,完善考评制度,将工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有力有效增强工作执

行力。

(四)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紧密联系城管建设发展实际,继续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治

庸治懒,勤勤恳恳,诚心诚意,任劳任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超常工作,强化服务体系,为市民提

供优质高效服务。

(五)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各项规定。按照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度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各项规定,搞好廉

洁自律,并结合工作实际,时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善,措施更加得力,为加速推进城市管理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党风廉洁民主生活会情况报告利川市路灯管理所2011年8月25日

第三篇: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培养孩子具有O(秩序)C(专心)C(手眼协调)I(独立)这四种能力,这是蒙氏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蒙氏教育的四个发现:

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2、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什么?

蒙特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3岁前,主要是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举例:以语言的敏感期为例,它出现在孩子生命的头四年,而孩子也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征服学习语言的棘手问题,其所流露出的坚持、精力和智能令人讶异,但这些状态将不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再次出现。换言之,一个已经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当他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绝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间学习母语时那般地容易。错过了这种敏感期很难弥补。

3、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4、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要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活动。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二)蒙氏教育的特点 5320ce0e1、让儿童自己做,不“教”的教育

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自发学习,自己构建完善的人格。一般父母和家人什么都帮孩子做的好好的,看起来是很爱孩子的表现,其实却抹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所以要让孩子多锻炼学习自己独立。

2、把握幼儿的敏感期

我们的梦是教师,不是只提供给孩子一个玩耍的地方,是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利用孩子在2.5—6岁的这段敏感的年龄,能从丰富的环境中吸收讯息的特性儿设计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会觉得单调、枯燥、辛苦或受到挫折,而且可按个人的兴趣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组化教学,孩子很早就对学习产生热爱,也是自发性学习的关键。

3、丰富的教具提供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每一种蒙特梭利教具都是感官导向的教具;它们均依循同一个设计原则:带领孩子不自觉地从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地学习。所有教具的设计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中自我检查错误;因此,当错误产生时,孩子不但可以自我察觉到,还可以完全不需要他人帮助而改正过来,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可确保孩子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的成功。这种「能力产生信心、信心再产生能力」的循环,将会推动孩子不断的求知欲及工作欲望。然后的教具回想大家展示。

4、教师居于协助引导的地位

通常情况,成人的习惯怕孩子犯错,总是以自己为主体,告诉孩子怎样做,或者当孩子犯错时就大声的提醒,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没自信,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只是被迫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而蒙氏的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手动脑,自主的操作教具而获得发展。

“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三)五大工作内容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以感官训练为主,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通过感觉、行走、触摸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感觉训练能够让孩子的感觉器官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专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体功能协调和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我们说的要让脑子变得聪明,应该多动手去操作。

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以教具的种类来分,分为五大领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科学文化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照顾自己、维护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等,锻炼孩子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小肌肉的发展,为将来书写作进一步的准备,而且形成孩子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习性,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培养孩子敏锐的感官,锻炼孩子辨别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数学教育:包括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字,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他把抽象的数字及加减乘除运算用量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理解其含义,有助于孩子今后对数学的学习。所以说它是蒙氏教育的精髓。

语文教育进行听说训练,培养孩子听说能力、早期阅读能力,科学文化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自然等教育,引导孩子接触身边的世界,形成对形状和色彩的认知,教孩子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多层次”“全方位”“重个性”重和谐“"重实践”的教育活动

(四)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而且还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重要的是家庭,从出生到三岁,孩子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孩子模仿力强最多的还是从父母的身上习得,幼儿家长认为到了学校或幼儿园,有老师教育,自己就撒手不管了,这种想法不太正确,而家长在家中的教育才更加重要,所以,我建议家与园应更好的合作,有一些问题及时的提出,家长应该与教师更好的配合。

◎父母应该要了解蒙特梭利的教学理念。蒙特梭利说:「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爱孩子就是放手让孩子动手做其能力所及的事。

◎尊重孩子而不是伺候孩子,例如:来子可以自己喂食,就让他自己动手吃;在家里可以让孩子自己穿着及整理衣物、收拾玩具放回固定位置。

◎耐心接受及爱心的等待孩子学习的时间与方法。如:孩子的手眼协调尚未发展完全,不要急于让孩子用笔练习写字。

◎用心感受孩子的成长,欣赏孩子的优缺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优缺点,不要用自己孩子的短处也他人孩子的长处比较,应多鼓励孩子!《赏识教育》

◎落实亲子活动。带孩子出去玩,欣赏风景,观察动植物,并陪孩子做运动,爬山、游泳、走路,陪孩子阅读、聊天、分享心得。

◎不要过分注重结果,应更多的关注过程。在蒙氏的教学中孩子的教学效果是以螺旋状的爆发教学效果展现,所以孩子不可能立刻表现出来让家长看到,儿在今后上学后才能更好的看到。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反复摆弄,我们家长或许不理解,但孩子是以自己的心智和感觉去享受工作的过程,会比最后呈现出的作品更加重要。

展示教具的操作

感官:粉红塔构成三角形

数学:二项式三项式

第四篇:读《现代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教师这职业还是深得社会人士的尊敬的。家长们将孩子送进学校,便将自己的期待也一起送了进来。对方赋予信任,校方便赋予责任。做为教师,该怎样面对自己这类特殊而平凡的职业?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看了这本《现代教育理论》后,我以为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自学、合作、探究、增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把差异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充分熟悉到学生的很多题目实在都是成长中的易出现的小题目而非道德题目,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有过很多不足与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但我的学生恰恰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了我精心预备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澹然,没有爱好。因而我也曾困惑,也曾大惑不解;我的工作怎样了?我究其缘由是我自我感觉太好。作为一位教育者,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改变学生在原本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构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题目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益于毕生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当今社会赋予未来的教育、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们应细细地去品读《现代教育理论》,领悟它的精华所在,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认清改革的方向,与时俱进。

第五篇:读《多元智能理论》心得体会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对实现三个发展,特别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实施民主性、主体性、创造性、***性的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因材施教中受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人的各种智能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智能的组合与操纵方式也各有特点。教师应留意个体能力偏向的差异,重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客观事实,分析学生的需求,组织展开能够展现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特长的活动,消除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隔阂,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对多种智能,假如说哪种智能重要,哪种不重要,片面地练习或发展某一种智能是不可取的。各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处于同等的地位。智能的普遍性特点意味着智能多元化,客观上要请教师应展开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中设计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活动,比方视(图画或文字)、听(录音)、唱(英文歌曲)活动相交替,说(口语)与(角色)表演活动相结合,以练习不同的智能;根据学习的内容,创设相干的情形,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把游戏引入课堂,摹拟生活,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英语与交换英语;根据学习的阶段,把语言学习与智力开发相联系,通过作业、小组研究项目和讨论,练习学生的语言技能、合作能力、自我熟悉等各方面智能;应用各种评价工具,评估学生的智力表现,增进他们综合地应用多种智能,帮助他们选择合适其智能特点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

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有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由于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究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一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群策群力,上风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下载读利字理论(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利字理论(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大树理论》有感

    谈新民警成长"五"要——读《大树理论》有感供稿:福建省福清监狱办公室 戴德仙随着近几年,监狱系统连年招录新公务员,录用了大量的"80后、90后"年轻民警,使得新民警的比例在不断......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五篇)

    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生平( 1870-1952) 1870.8.31生于意大利,父亲是军人,贵族后裔。母亲博学多识。 1886毕业于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 1892年基尼如罗马大学医学院就读,是意大利历......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自从我想关心一下早期教育的问题,就发现蒙台梭利这个名字几乎出现在所有和早期教育有关的地方,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蒙台梭利到底说了些什么?我担心由于各人、各机构的目的不同......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摘自《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

    语文教学读字当先

    语文教学读字当先 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为主的......

    读字的优美散文

    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细节让我感动,如珍珠般永远藏在内心深处。如炭火般时时温暖着我,如花香般处处芳香着我,让我感到人生的珍贵和美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邻居家的侄子到千里之......

    八荣八耻演讲稿:“利”字当前,诚信价值多少

    “利”字当前,诚信价值多少各位评委、朋友们:大家好!前段时间,胡锦涛总书记作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其中一点是“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可在“利”字当前时......

    读张斌利报告有感

    读《论语》打造精神特区 寨头堡闫芙蓉小学 张丹 读了张斌利校长的《读论语打造精神特区》演讲稿之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张校长的许多话,萦绕我的耳边挥之不去:“我们的教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