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介绍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介绍(含学习顺序)
基础方面:(应该无需解释啦)
⒈ 高等数学
⒉ 线性代数
⒊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⒊ 概率统计
硬件方面:(最终应该达到可以看懂并分析电路图;可以设计专用计算机系统的程度)
⒈ 电路分析基础一切电子方向的基础
⒉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一切电子方向的基础(开始分化方向)
⒊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基础
⒋ 计算机组成原理抽象的数字电子的“可以用来计算的机器”的大原理
⒌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基于8086的PC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原理
⒌ IBM 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086CPU指令系统程序设计
⒌ 计算机系统与结构抽象的数字电子计算机系统(非单指计算机)的原理
⒌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单芯片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
⒍信号与系统从数字电路角度理解的计算机系统的接口与通讯
软件方面:(最终应该达到可以阅读并分析程序(不单指源码);可以设计计算机程序系统)
⒈ 离散数学
⒈ C语言程序设计 或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或 Pascall语言程序设计
⒉ 数据结构 计算机中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启发式,非结论式)
⒊ 计算方法 计算机数值计算提高计算精度的方法
⒋ 操作系统 计算机系统基础管理软件的组成与实现技术
⒌ 编译原理 从源码到可执行代码的翻译过程快速有效的实现方法
⒍ 数据库系统概论 计算机中大批量数据的管理与检索方法
⒍ SQL Server数据库 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⒍ 软件工程 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管理“软件制造业”的方法
其它方向:
(电子)信号与系统
通信原理
计算机网络
TCP/IP技术
分布式应用原理
图形学
多媒体技术基础
★确立学习方向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很多,就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设置来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设计、开发软件能力的软件人才,以满足软件开发、技术管理、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等多层次的社会需要。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各类开发、研究、应用人才。
毕业生适合的工作有: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中小型控制系统的设计实施人员、大型控制系统的应用人员、企业级MIS/ERP建设人员、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多媒体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数字通讯领域各类应用人员、大中型企业及涉外企业IT部门的工作人员。
三、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本专业以并行处理、容错计算等为主要研究方向,所开设的课程反映当前国内外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的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以及熟练的以计算机为手段独立研究与设计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能力。
★如何挑选教材
一、数学
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学好数学是学好计算机专业的关键。高等数学课程主要学习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一般高校通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编的《高等数学》,目前已经有了第五版,也可以使用自考教材——西安交通大学陆庆乐编的《高等数学》,可以买一些配套的辅导书和习题解答。
还有两门重要的数学课程是《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可以分别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济大学编写的《线性代数》和浙江大学编写的《概率统计》。注意:自学一定要多做习题,而且最好一门课有一本习题解答和辅导书。
除了上面数学基础课外,在计算机专业中举足轻重的就是《离散数学》,这门课要多花点力气来学。可以采用左孝凌教授等编的《离散数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也可以用北大、清华的教材,还可以参考左教授编的自学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
其他课程还有《复编函数》、《计算方法》等,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学。
二、专业基础课
1.《程序设计》:学习内容一般为C和C++。C语言可以采用谭浩强教授的《C程序设计》,内容比较浅显,C++方面的书推荐钱能编写的《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比较难,可以采用严蔚敏教授编写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有配套习题册。好好做题,有时间多编几个大的程序。
3.《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这是难度较高的两门课程,选用自考教材相对来说容易些,也可以参考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教材。
三、专业课
1.《计算机组成原理》:推荐白中英主编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科学出版社;黄爱英主编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操作系统》:汤子赢编写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还可以参考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教授编写的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3.《汇编语言》:可以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也可以用自考教材。
4.《数据库原理》:人民大学教授王珊编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施伯乐老师编写的教材也不错。
5.《编译原理》:国防科技大学陈火旺院士编写的教材十分不错,最新版本是2000年出的,国防工业出版社。
四、选修课
包括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软件工程、图形学、人工智能、系统结构、图形学等。此类课程的教材可选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或参考各高校所采用的计算机专科和本科教材及配套辅导书。英文基础好的朋友可以用国外著名大学的影印版教材。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教材,网上有许多相关课堂录像和课件,有条件的朋友要充分利用。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介绍(含学习顺序)
基础方面:(应该无需解释啦)
⒈ 高等数学
⒉ 线性代数
⒊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⒊ 概率统计
硬件方面:(最终应该达到可以看懂并分析电路图;可以设计专用计算机系统的程度)⒈ 电路分析基础 一切电子方向的基础
⒉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一切电子方向的基础(开始分化方向)
⒊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基础
⒋ 计算机组成原理 抽象的数字电子的“可以用来计算的机器”的大原理
⒌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基于8086的PC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原理
⒌ IBM 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8086CPU指令系统程序设计
⒌ 计算机系统与结构 抽象的数字电子计算机系统(非单指计算机)的原理
⒌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 单芯片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
⒍(计算机)信号与系统 从数字电路角度理解的计算机系统的接口与通讯
软件方面:(最终应该达到可以阅读并分析程序(不单指源码);可以设计计算机程序系统)⒈ 离散数学
⒈ C语言程序设计 或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或 Pascall语言程序设计
⒉ 数据结构 计算机中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启发式,非结论式)
⒊ 计算方法 计算机数值计算提高计算精度的方法
⒋ 操作系统 计算机系统基础管理软件的组成与实现技术
⒌ 编译原理 从源码到可执行代码的翻译过程快速有效的实现方法
⒍ 数据库系统概论 计算机中大批量数据的管理与检索方法
⒍ SQL Server数据库 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⒍ 软件工程 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管理“软件制造业”的方法
其它方向:
(电子)信号与系统
通信原理
计算机网络
TCP/IP技术
分布式应用原理
图形学
多媒体技术基础
计算机专业课程自学参考
有人说,计算机专业的人编的程序要比非计算机专业的人编的要好.也许这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适用的,但是并不是绝对的.你在这个方面经验比别人多,研究的比别人深入,那你就比别人专业,所以要相信自己.我本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但是本专业也学过许多计算机课程.准备把没学的补补.下面是计算
机专业课程,供大家自学参考,当然这些都是基础.一: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技术,数据通信 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验,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线性代数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普通物理B,电路电子学
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光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Internet与web编程,Cisio/Solaris网络体系设计与实现,综合布线系统
编译原理,数字系统设计VHDL,信号与系统,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工程,IT项目管理,七号信令系统,电子商务概论,多媒体技术,UNIX操作系统,计算机信息安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
二:
第三篇:计算机课程体系
计算机课程体系结构
学习一门课程,你要首先知道这门课程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哪些知识点,有没有选择的可能性等等,也就是说要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我们这门课程采用了一种叫作模块化的体系结构,什么叫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呢?看过下面的图,你就明白了。
图中绿色框中的是基础模块,也就是说必须学习的内容;黄色框中的是任选模块,也就是说可以选择的学习内容(比如,你是理工/财经类的,可以选Excel,文学/教育类的可以选Power Point,计算机类的可以选FrontPage);蓝色框中的是以后将要添加的模块。
基础模块加上任选模块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以组合成符合课程要求的一种类型,也就是说目前已有的知识模块可以有3种组合。不过,哪种组合类型更适合你,最好听听老师和学校的意见再作决定。
当然,如果你只是对其中的一个模块感兴趣,也可以单独学习这个模块的内容,因为每个模块(包括基础模块中的2个部分)的文字教材、录像教材、CAI课件和自我测试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
第四篇: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定稿)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摘要:在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计算机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骨干专业,其改革的必然性是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新的认识,改革就成了我们职业教育人当前的使命,就要求我们重新用新职业教育理念来指导专业教学改革,让职业教育出人才出成绩,让职业教育受到尊重。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中要求我们以市场为导向,重视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要求以需求为向导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以能力为基础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使用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贯穿动中学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学途径。
计算机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骨干专业,其教学改革也是必然和必须的。为此结合我们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探索,总结了几点改革的思路:
一、以需求为导向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新标准
以需求为导向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它提供了满足行业需求的教学和培训。我们的学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如果说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以升学作为他们的目标,那么,进入中职后他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如果学的知识技术与就业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学生将失去学习信心,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了解本专业相应的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其变化,因而他们可能十分关注自己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动机与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说需求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源泉,那么,动机就是推动这种活动的最直接的力量。我们要进行计算机课程设置改革就应从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等几步进行,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并经过这几年运行,不断修改调整,逐步使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1)根据职业标准指导的能力本位原则按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职业标准反映了目前情况下该职业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课程改革中我们的课程首先要体现“职业性”,即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围绕职业标准考虑满足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反应的需求,培养企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比如可以将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专业基础课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适当压缩,仅仅将其引入门而不做深入的研究,也可将其作为限选课(也要考虑照顾部分升学的学生)。同时重点开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如 3DMAX、网页制作,这些课程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做到精通,并能够举一反三,自学与之类似的其他课程。同时我们仍应根据学生就业的实际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常用计算机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数码设备的基本使用》等增加到学生的知识技能中去。
(2)根据职业能力系统化原则建立中职学校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联系,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并可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教学计划。这样可以从职教课程中清晰地看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同时兼顾学生的其它素质培养,并使学校教育的课程在打破学科系统化课程与模块组合的经验课程后,形成新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
(3)根据行业技术标准指导下的先进性原则及计算机专业发展迅猛的特点,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计算机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适应
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二、以能力为基础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打破传统课程的界限,逐步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课程改革应以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逐步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改革,打破传统课程的界限,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实现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所谓整合,不是把有关内容机械地拼接,而是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水平以及中职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1)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进行整合。例如,我们现在就把原来的《计算机中英文录入技术》、《计算机文字表格处理》等几门课程进行整合,增加《电子表格(EXCEL2003)》、《幻灯片制作(Powerpoint2003)》和《WPS2003》等内容,把以前《计算机中英文录入技术》中单纯的汉字录入技术与常用文字表格处理融为一体,既可让学生利用录入软件练习汉字录入,又可让学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等进行汉字录入排版,让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杜绝了学生练习汉字录入技术中的枯燥感觉,也让学生知道汉字录入在文字处理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2)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这一类的课程整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关键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实际任务来驱动教学,把单纯的理论和实作有机结合,把相关相邻课程进行合理整合。例如《局域网基础教程》以某种局域网为项目,通过讲授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理解网络传输的协议;掌握在不同环境下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线材的设计、安装、铺设的原则及方法;学会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如何配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与安装;网络管理、资源分配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具备网络组建和维护的基本技能。这样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的目的和内容,能将多种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兼顾学生能力差异,实现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期望值高、起点却参差不齐,学生存在的潜质和个性也有差异,例如,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强,理论学习效果较好;有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由于成功的刺激来源不一样,反作用于学习动机,不仅学生之间学习动机强弱有差异、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方面其学习动机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学生的不均衡发展。如果仍吃大锅饭,则就会出现“吃不饱”和“不够吃”的现象。
实行分层施教,即让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能力相近,目标相同,教师的教学就能兼顾大多数学生求知的需要,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职的培养目标不同于中学,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大,中职没有高考的压力,给我们实行个性化教学留有很大的空间,只要我们认真去发掘每一个人的潜能,因人施教,就存在着通过中职的教育把他们塑造成才的可能。我们现在就已经把计算机专业学生分为两大模块教学:高考升学班和技能训练班,学生进校时就对学生及家长介绍两个不同模块的培养方向、区别、适宜人群、出路等,让学生自己认清自己和自己未来的方向后作出明智的选择。这样就兼顾了学生能力差异,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在高考升学班中,除了要掌握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外,还加强了文化学科、专业理论学科的教学力度。这样就扩大了计算机专业中部分较好学生的发展空间,为升学铺平道路;在技能训练班中我们则加强了动手性强的学科的教学,让稍差或很差的学生都能从中学到知识和技术,为就业打下基础。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替代传统教学,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鉴定评价方式
新职业教育理念中,灵活的教学方法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贯穿动中学的理念为前提,利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
板,用计算机教“计算机”。在教学中,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手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那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总结。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
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层层递进、分段分项目测试”和“因人施考、重测法”是非常有效的。
1、层层递进、分段分项目测试即对部分学科特别是技能学科系统地划分成若干个可行的项目,然后在教学中针对各个项目进行层层递进、分阶段训练并测试,让学生在各项目的训练和测试中逐步提高,综合运用,最后行成这门学科的综合技能。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摸底,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动手能力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提出新的要求,制订阶段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接着,当堂鉴定验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努力的新台阶,“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前走,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进一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2、因人施考、重测法即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人施考,对每次测验不合格的学生在组织他们补课后进行重测,直到达标,不放过任何差生。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鉴定中,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人施考。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另外选择一至二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进行发展,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这样可以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不过关是不行的,差生也不会因一次的“失败”,影响自信而放弃,绝大部分学生会在激励机制中努力。总之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热起来,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计算机专业作为决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基础专业、骨干专业,其教学改革更是迫在眉睫。如何应用职业教育的新理念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特点来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
小结:本文是在学习了新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改革实践探索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从新职业教育理念的角度提出应以需求为向导、以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使用灵活的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思路。
改革只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相互配合。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中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只有我们认识了自己,认识的市场,认识了学生,我们才会给自己找到一条成功之路,才能让我们的计算机专业也真正的热起来。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冯巩湖南省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面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后,毕业生难就业的问题。探讨了在课程设置、师资投入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几点措施。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专业现状;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然而当前中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困难,专业与市场需要脱节等问题。当前中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学生综合素质不够高,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一、中职教育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专业课缺少实用性
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平台。细分专业课程,不断推出与计算机专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课程,是专业建设重要的途径。
(二)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教师没有认真研究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不同,没有认真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却昏昏欲睡。有的教师备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学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
(三)缺少高素质专业课教师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许多专业教师其知识储备也大多来自前些年甚至更早的计算机书籍,因而使得其知识显得相对陈旧。对教师专业培训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或没有机会和外界同行交流,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少教师教学靠自学或吃专业老本,教师更新知识备感吃力。
(四)硬件建设滞后,教学设施不完善
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这是当今社会的要求,各个学校为此也都建设了计算机机房。有些学校认为,既然有机房,就可以开设计算机专业,于是不少学校计算机专业仓促上马,不分析现有的硬件条件能否满足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能否顺利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以致出现不少问题。
(五)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环节教学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目前许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硬件并未达到相应的条件,却仓促开设计算机专业。结果学生是招来了,但是实训条件达不到要求,于是让学生“纸上谈兵”式的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或者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偏少,通过理论与实训课的非合理设置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想应该综合分析,认真研究,从改革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等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工作,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具体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
(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技能人才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想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中职学生就业的岗位群,确定技能教学体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技能人才,职业定位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员、录入员、计算机维护员、网络维护员、电脑美工、网站维护员、电脑动画工等。
(二)改革课程设置完善教学模式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应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实际应用获取知识。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但通过实践证明,对于技术性较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一门课程中选择若干个任务(或项目),在实现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讲解如何把任务分解成许多简单的子任务,从应用各种的顺序关系来组织相关知识点的讲授,而不从学科的角度系统讲授知识。从某种意义来讲,需要在透彻了解整个知识结构之后才能掌握好这种教学法。应提倡做大作业,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作业和考试中的题型如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作用,但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动手做大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有更好的作用。特别是在完成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精神。要重视上机实践环节教学,提倡教师面对面直接对学生辅导。只通过看书本、听讲课是学不会计算机的,必须重视面对面的辅导环节,特别强调在实验课中教师对学生的直接辅导作用。
(四)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做好上机实验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是学不会、学不好计算机课的。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和学习的平台建设,创建良好的、能调动教学双方积极互动教学平台,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应注重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依靠每一位热爱职教的同行们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力争让学生真正学有所长,这才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走向市场的真正出路。
参考文献:
[1]聂津.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2009-1-9;
[2]孙宝发.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2008-6-26;
[3]罗静.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J].科学咨询,2009,(6).
第五篇:计算机专业介绍
计算机专业介绍
计算机专业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重点建设专业,龙山县第一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始建于1993年,现为我校骨干专业,迄今已为社会培养了2000余名优秀的计算机技能人才。
计算机专业部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2名,全部为本科学历。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验实训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拥有四个计算机房,200多台计算机,7个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一个。充足的实验实训设备使学生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在省计算机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计算机专业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现开设专业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平面设计专业。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能力的人才
专业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FLASH动画设计、常用工具软件、网页制作等课程。
就业方向:电脑公司、企事业单位等。
平面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以广告设计为依托的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能在相关部门、学校、相关科研单位,从事平面设计、广告整体策
划和教学科研与专业管理工作。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设计适应能力,德才兼备,应用型设计人才。
专业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素描、色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Photoshop CS、IIIustrator CS、Coreldraw等课程。
就业方向:工业设计类(产品设计、产品包装、广告设计、平面设计、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展示设计等)、产品研发、大型生产企业研究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