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乡村教师系列调研
聚焦乡村教育 关注乡村教师系列调研
打通合格教师进入乡村通道
—— 关于特岗教师的调查与分析
于海波 于冰
《 光明日报 》 2014 年 8 月 5 日 11 版 开 栏 的 话
乡村教师,这个中国基层社会曾经的精英群体,如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所言,已经跌出乡村的精英圈,沦为乡村社会“边缘化的打工者”,成了“弱者中的弱者”。而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1亿多人、专任教师620万名,均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教师总数的70%,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发展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的现实处境与承担责任之间,存在巨大的错位,此种景象,令人感慨,刺人心痛。
近年来,通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活动的开展和报道,乡村教师动人的职业坚守、朴素的心灵之美打动了无数国人的心。但对乡村教师的关注,只停留在感动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用一笔笔的捐助、一次次的支教、一个个的政策利好,去切实改善他们的境况和命运。为此,《光明调查》从本期起陆续推出系列调研报告,深入调查乡村教师的职业现状、教学环境、待遇情势,以及大学生支教乡村教育、担当乡村教师情况,深入了解乡村教育的现实处境和面临的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期切实改善乡村教师境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农村教育地位举足轻重,但却是这个系统中最薄弱的部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仅关乎公平正义,也关系到塑造人口红利,提升我国的全球竞争力。农村教育,师资是一个关键瓶颈。为了给农村学校补充高质量师资,2006年我国启动了“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支持,公开招聘录用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从教,解决了农村教师紧缺而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去不了、合格教师补充不上的两难困境,一举打通了合格人才进入农村学校的通道。
“特岗计划”的实施,对于充实、壮大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队伍力量,促进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发挥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特岗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他们聘任期满后的去向等问题,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特岗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现状,总结“特岗计划”实施的成功经验,分析其中的不足与问题,更好地推动和优化“特岗计划”的实施,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研究团队在2012年10-11月,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6个县为样本,对特岗教师做了深入调查研究。
1、谁在做特岗教师
2006—2012年,共有52.3万名特岗教师加入“特岗计划”。“特岗计划”实施八年来,大批高校毕业生成为特岗教师,奔赴全国20多个省区的农村学校任教。特岗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为我国农村教师队伍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并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骨干力量。
1.特岗教师年龄多在25周岁左右,女教师居多
“特岗计划”的招聘对象是高校毕业生,并且要求年龄在30周岁以下。因此,特岗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调查显示,特岗教师的年龄大都集中在25周岁左右,基本呈正态分布。这样一支年轻的特岗教师队伍,为农村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为农村学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其中,男、女教师分别占特岗教师总人数的35.6%和64.4%,女特岗教师人数明显多于男特岗教师。
2.特岗教师主要来自本省普通本科及专科院校
从学历来看,在我们调查的特岗教师中,没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本科、专科学历的教师分别占61.6%和38.4%,初中特岗教师中有本科学历的比例明显高于小学。
特岗教师大部分毕业于省属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其比例分别为65.5%和29.4%。特岗教师中,“985”院校、“211”院校和部属院校的比例仅为1.7%,这反映出对于我国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来说,特岗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85%的特岗教师所学专业为师范类专业,所学专业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
3.特岗教师大多来自本省经济水平一般的农村家庭
调查显示,37.9%的特岗教师的生源地为村屯,30.5%的特岗教师的生源地为乡镇,这说明超过三分之二的特岗教师的生源地为农村。特岗教师来源也具有本地化的特征,96.2%的特岗教师都来自于本省。其中,特岗教师工作学校与家乡的最小行政区划关系为同一个乡镇、同一个县(县级市/区)、同一个地级市、同一个省的比例分别为11.3%、30.5%、26%和28.2%。总体上,特岗教师家庭经济情况处于一般水平。其中,74.6%的特岗教师家庭经济情况在其家乡处于一般水平,12.4%的特岗教师的家庭经济情况比较不好,9.0%的特岗教师的家庭经济情况很不好,4.0%的特岗教师的家庭经济情况较好。
4.工作稳定性是吸引特岗教师的最主要原因
特岗教师的入岗动机不仅关系到特岗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关系到他们职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也关系到他们服务期满后的去留选择。统计分析发现,人们选择做特岗教师最主要的四个原因依次为找一份稳定工作、为了支援农村教育、锻炼提高自己、通过这种方式转为正式教师。其他选择较多的原因选项是工作地点离家近、先工作在寻找其他机会、家里人的要求、没有找到其他满意工作。
5.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多数为1501—2500元
调查发现,5.1%的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12%的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在1001—1500元之间,48.6%的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在1501—2000元之间,33.1%的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在2001—2500元之间,0.6%的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在2501—3000元之间,0.6%的特岗教师每月工资收入在3001—3500元之间。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特岗教师每月的工资收入在1501—2500元之间。
在本科学历毕业的特岗教师中,工作收入水平在2000元以上的占42.6%。在专科学历毕业的特岗教师中,工作收入水平在2000元以上的占20.7%。对比当地居民收入,特岗教师认为明显高于、稍微高于、基本持平、稍微低于、明显低于当地居民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12.7%、35.8%、19.1%、31.2%,超过一半的特岗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比当地居民低。
此外,工资能否及时发放也深为特岗教师关注。调查显示,27.3%的特岗教师认为工资完全能及时发放,33.5%的特岗教师认为工资基本能及时发放,25%的特岗教师认为工资不太能及时发放,14.2%的特岗教师认为工资完全不能及时发放。
6.大部分特岗教师聘任期满后拟继续留在本校任教
为了了解特岗教师的未来去向,我们调查了特岗教师在聘任期满后的打算。调查显示,71.5%的特岗教师打算继续留在本校任教,12.2%的特岗教师打算参加公务员或事业编制考试,6.5%的特岗教师打算调到其他学校工作,4.1%的特岗教师打算考研究生,3.3%的特岗教师打算回到家乡工作。可以看出,大部分
特岗教师打算在聘任期满后继续留在本校任教。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能对转正的时间和标准做出明确的说明,学校等相关部门为特岗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打算留下来的特岗教师的比例会更高。
调查发现,特岗教师离职最主要的原因依次为:
考公务员、考公职教师、婚恋问题、自主创业、不
适应当地生活等。特岗教师更愿意回到自己家乡工
作,83.9%的特岗教师认为如果条件允许更希望报
考家乡的特岗教师。
2、特岗教师面临哪些困难
特岗教师的到来,解了很多农村学校的燃眉之急。但特岗教师在工作、生活、学习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正视和解决特岗教师面临的这些困难,才能在激情渐渐退去,梦想逐渐回归现实生活后,真正让特岗教师坚持下来。
1.部分特岗教师教学上面临经验不足和方言障碍等问题
教学经验不足是特岗教师进行教学时遇到的最大困难。特岗教师基本上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普遍缺乏教学经验,教学基本功也有待于加强。在农村中小学校,尤其是较落后的地方,虽然有普及普通话的规定,但运用方言进行教学仍然是普遍现象。学生主要接触的是方言,习惯的是方言,运用的也是方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从知识讲授、课堂气氛调动、教学互动,还是师生交流,不会方言都会有一定的障碍。特岗教师不会方言,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教师教起来也很吃力,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
2.特岗教师参加培训的愿望强烈,但培训机会少
特岗教师主要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但他们素质好,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培训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显示,2011年参加1次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培训的特岗教师占32.2%,参加2次培训的特岗教师占25.4%,参加3次培训的特岗教师占21.5%,参加4次培训的特岗教师占4%,参加5次培训的特岗教师占2.8%。可见,大部分特岗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比较少。调查发现,特岗教师对进修学习、参加培训的愿望非常强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更高的期待。
3.特岗教师工资的后续保障面临困难
实施“特岗计划”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西部农村地区,尤其是特殊困难地区的师资建设困境。在3年聘任期内,特岗教师的工资主要由中央财政拨付。当聘任期满后,特岗教师工资的支付主体由中央财政转入地方财政,转正特岗教师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这给贫困地区带来了一定的财政压力,他们承担聘任期满后转正特岗教师的工资发放有很大的困难。
4.部分特岗教师工作负担偏重
调查显示,平均每位特岗教师任教1.9门学科,其中,平均每位村小特岗教师任教4门学科。20.9%的特岗教师每周课节数在20节以上,61.0%的特岗教师任教一个年级,26.0%的特岗教师任教两个年级,13.0%的特岗教师任教3个及以上年级。可见,部分特岗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特岗教师在农村学校很受重视,但特岗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研究和继续学习,这不利于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容易使特岗教师难以承受而产生离开的意愿。
5.特岗教师的婚恋尤其是女特岗教师婚恋问题突出
特岗教师多数在20—
32周岁之间,处于婚恋的高峰期。调查发现,特岗教
师已婚和未婚的比例分别为35.6%和64.4%,大部分特岗教师还没有结婚成家。由于特岗教师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来到农村学校后,人际交往的范围相对狭小,主要交往对象是本校特岗教师和其他教师。而在特岗教师群体中,女教师人数明显多于男教师人数。女教师普遍希望嫁一个学历比较高、家庭条件强于自己的人,但这样的人在农村很少。相对而言,特岗教师之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共同语言比较多,更容易成为婚恋对象。因此,已经结婚的特岗教师,很多配偶也为特岗教师。调查显示,在已婚的特岗教师中,配偶也为特岗教师的占31%。
6.部分特岗教师对编制落实问题存在担忧
调查显示,特岗教师最关心聘任期满后的问题就是工资待遇和编制。如果三年聘任期满后,特岗教师能够转入地方编制,就意味着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和工资得到了进一步保障。聘任期结束后,特岗教师若想留在任教学校成为一名有编制的正式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考查和审核过程。特岗教师的转正需要多个行政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当多方协调存在问题时,特岗教师的去留就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的调查发现,部分特岗教师对于自己在聘任期满后落实编制存在担忧,认为聘任期满后的编制落实有很大不确定性,这直接关系到他们长期扎根农村教育的决心。
3、如何让特岗教师更好扎根乡村
特岗教师所面临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学校共同参与。
1.加大实施力度,把“特岗计划”建设成农村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
建议延长“特岗计划”实施年限,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可以把农村教师问题突出的其它省份纳入计划,实施范围可以逐步扩大到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随着“特岗计划”的实施、转入地方编制特岗教师人数的增加,贫困县的财政压力逐渐凸显。建议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缓解贫困地区的财政压力。特岗教师的工资保障要充分考虑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分担问题,对于特别贫困地区中央可以延长特岗教师工资转移支付年限或者由国家省市按比例分担,以缓解贫困地区的财政压力,促进“特岗计划”的实施。
2.优化特岗教师招聘结构,提高特岗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特岗教师男女比例差距过大、教非所学等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重新考虑特岗教师招聘结构的布局。特岗教师中男女教师比例差距过大,一方面与我国师范生招生的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与特岗教师岗位对男性毕业生吸引力不足有关。为了提高男性教师在特岗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可以采取加强政策宣传、制定优惠政策等办法吸引更多的男性毕业生报考“特岗计划”。在招聘特岗教师时,要考虑特岗教师所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是否一致、特岗教师所学专业与农村学校所需专业是否一致。在制定特岗教师招聘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学科需求情况,尤其是紧缺学科需求情况,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少数民族地区招聘特岗教师可以适当放宽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双语教师等。
3.加强特岗教师日常管理和培训,促进特岗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特岗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学校首先应该根据这些教师在大学的所学专业,安排其讲授与其专业相一致的课程,减少其他副科的教学,使年轻的教师们有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其专业学科,在注重“量”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质”的提高,让这些特岗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最大发挥。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特岗教师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提升特岗教师的教学
能力。可以将省教育厅委托高校对特岗教师的集中培训和各县(市)教育局负责的单独培训相结合。为了使特岗教师的培训名额不被挤占、给特岗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可以设立专门针对特岗教师的培训计划。学校应当为特岗教师的交流、研讨、互助创造条件。例如,可以实行“师徒结对”的方式,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4.完善特岗教师工资福利制度,为特岗教师生活提供保障
特岗教师的工资收入是影响“特岗计划”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特岗教师生活质量及去留意愿的重要因素。为了吸引和稳定特岗教师,必须严格执行特岗教师工资的相关规定,防止工资发放不及时现象的发生,逐步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水平。交通、住宿、社会保险等都是特岗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特岗教师工作地点的偏远、艰苦程度也各不相同,可以设立偏远艰苦地区岗位津贴、交通费用补助等,增加特殊地区、特殊岗位的吸引力。政府及学校要扩建特岗教师周转房,改造危房,多方面改善特岗教师的住房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从教。要将特岗教师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为特岗教师的生活提供保障。
5.继续创新特岗计划相关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任教
“特岗计划”相关政策的设计,要兼顾特岗教师个体需要和特岗计划整体需要,实现科学化和人性化的融合和统一。如尽可能地将夫妻双方均为特岗教师的安排在相距较近的地点工作。在特岗教师聘任期满后,交换特岗教师回到各自家乡工作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聘期与编制问题是影响特岗教师去留选择的关键因素。在特岗教师入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特岗教师的转正标准和转正时间做出说明,使特岗教师明确了解转正的相关政策,增强特岗教师扎根于农村教育的信心。在三年聘期结束后要落实好“特岗计划”的相关政策,做好特岗教师的人事、工资等转接工作。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执笔人:于海波、于冰)
第二篇:关注乡村教师
关注乡村教师,就是关注乡村教育
5月5日刊登的《乡村教师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一文,让我感到惊喜。中国的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由于工资待遇、自然条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反差,带来了教师分配的不平衡。许多教师凭借各种关系由乡村走向城市,城市的教师严重失调的环境下,于是就出现了一批新的教师队伍:“支教”教师。乡村与城市两重天,哪个城市的教师愿意到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乡村去教书呢?无奈之下,“支教”成了城市部分教师“晋升职称,评优表模”的硬性条件。在这样的形势下去支教,大部分教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对乡村教育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乡村的教育不能永远落后下去。这使得乡村教师的责任超乎寻常地重要: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力向经济发达地区大迁徒,绝大部分学生都成了“留守儿童”,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教师的肩上。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以外,他们还得充当保姆、父母、心理医生等多重角色。
在今天城乡教育严重失衡的历史条件下,要解决教育失衡,发展农村教育,除了教育设施,教育资金的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关注那些长期坚守在乡村教育岗位,尤其那些为乡村教育奋斗一生的“乡村教师”,他们才是发展乡村教育的生力军。应该大力倡导和鼓励更多的教师热爱乡村,扎根乡村,真正建立起一支长期的,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这才是发展乡村教育的希望所在。
第三篇:2016两会热点解读:关注乡村教师
2016两会热点解读:关注乡村教师
背景介绍
2016年3月9日,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副主任李卫红提到虽然15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乡村教师支持力度比较大,但建议下一步对乡村教师给予更大更必要的倾斜政策。3月10日,从农村走出的教育部长袁贵仁10日在回答记者“愿不愿意回去当乡村教师”问题时说,当年他以中学教师身份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曾做好充分准备学成后继续在农村中学任教。尽管最终进入教育部工作,但他一直关注农村教育,愿为中国的农村教育,特别是中国的农村教师,尽最大努力补足短板。
这些年,有关乡村教师艰难“留守乡村”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所披露的细节常令人唏嘘落泪。如不久前曝出的山西省陵川县代课教师宋玉兰任教40年,教出千余名山村学生,但她月薪仅150元,事件曝光后才升至900元。又如湖南一位乡村教师是村里收入最低的人,为贴补家用,他“白天上课,晚上搬砖”。类似报道每每激起舆论的强烈反响。
我国乡村教师有330万之众,是非常庞大的群体。这可能还不包括许多无编制的代课教师等。他们分布在广阔的山村乡野,有的是语、数、音、体、美等“全能教师”,有的则是教师、厨师、保姆等“一肩挑”,有的还要翻山越岭接送学生。
公考角度分析 中公分析
客观地说,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改善农村教育,如免费师范生教育、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这些年乡村教师的待遇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巨大,乡村教师问题呈现出异常复杂一面。譬如受地方财政和编制所限,许多乡村教师是“编外人员”,无法享受正规教师待遇;又如缺少进修培训机会,严重制约乡村教师的业务水平。而由于工作艰辛和待遇低下等原因,不少地方乡村教师奇缺、无人接班。这些都制约着乡村教育,使其成为整个教育的“短板”。
乡村教育是千百万农村孩子的出路和希望所在。而能否补齐乡村教育的“短板”,关键取决于乡村教师。因此,对于乡村教师,不仅要在社会地位、薪资待
遇等方面予以重视,更应在编制、投入等方面有打破常规的思路,甚至可考虑将一些特殊地区的乡村教师纳入专项“国家计划”,特岗特助,展现出政府的责任担当。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这些乡村教师仿佛“不灭的蜡烛”,照亮着穷乡僻壤泥泞的小路,引导一批批学生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而他们自己则年复一年与清贫和操劳为伴,固守着三尺讲台。他们用辛勤劳作夯筑着农村教育的根基,但其薪资待遇等诸多问题却常被忽视,以至本应受人尊重的“乡贤”许多都在生活底层艰难生存。
对策措施
加强农村教育,关键要把农村教师队伍建好,而建好的根本是农村的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这涉及农村教师的补充、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农村教师的水平等诸多问题。
解决乡村教师编制问题,首先要统一城乡编制标准。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过去城市的生师比编制标准高,然而农村的生师比标准普遍偏低。要结合农村教育的特点,使得农村学校逐渐拥有和城市一样的生师比。除了生师比之外,推行统一标准的过程中还需要照顾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和村小,同时还要参照班师比。
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袁贵仁介绍,要对所有的乡村教师都进行生活补助。同时也要拓展农村乡村教师的来源渠道,多方面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教师充实新生力量。
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要让教师留在基层一线工作,需要充分激发内生动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素质和师德水平,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各地教育部门还要推进和推广乡村教师县聘校用,使他们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发展通道。
人们常赞美“最美乡村教师”的坚守,但仅凭坚守难以撑起乡村教育的蓝天。乡村教育要上档次,缩小与城镇的差距,并进而提升全社会教育的水平,还需靠几百万乡村教师充分焕发潜能、展现活力。
第四篇: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关注乡村教师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模拟题范文:关注乡村教师
事件概述
2012 年8月28日上午,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人,而穷人中最多的又是农民。农民最需要学校、最需要教育。我们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这就是我之所以选在张北和你们谈心的原因。”温家宝的一席话,道出了这堂“农民教育学”课的主旨。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温家宝娓娓道来,讲问题切中要害,谈措施实实在在。教师们屏气凝神,倾心静听,听到动心处就响起一阵阵掌声。
当谈到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这一问题时,温家宝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逐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待遇差距;不让一名儿童因贫困而失学;国家将安排资金,在中西部贫困地区为农村中小学提供营养补助,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有条件的地方,要把校车制度建立起来,配备最好的车辆和最好的司机,为孩子们建起安全的“绿色通道”„„
相关评论
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庞大群体——目前我国共有846万乡村教师承担着6600万乡村学生的教育培养任务,占全国中小学教师人数的八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系列公益活动组委会名誉主任严隽琪在启动仪式上说:“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农村教育的投入和师资配备,加强了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广大乡村教师靠着满腔的热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农村教育事业付出心血和汗水。但我们同时要承认这样的现实:跟城市教师相比,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还比较艰苦,待遇不高,学习深造机会很少,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一些农村边远地区甚至教师数量不足、补充困难。”
严隽琪副委员长指出,农村教育和乡村教师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光明日报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就是一次可贵的努力。”
——光明日报《寻找最美的乡村教师》
范文:
关注乡村教师
2013年8月28日上午,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指出“农民最需要学校、最需要教育。我们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这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对乡村教师的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依然是我国教育的“短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较为落后。农村条件艰苦,难以吸引到较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使得农村的观念就是走出农门,走向城市,脱离苦海。
第二,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总体上,农村校舍简陋,教育的必备设施缺少,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信息化设施等明显赶不上城市。
第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以及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等。留守儿童,无人关爱教育,造成了成长中的很大问题,随迁子女入学教育遇到困境。这些都造成了农村教育相对于城镇教育的落后。
第四,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资源投入不足,农村农民的教育观念落后。
因此,为了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第一,推进农村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推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学校撤并引起的少量孩子辍学问题等,所以,这就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第二,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既要改善办学条件,又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改革等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第三,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投入问题是制约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保证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教育发展。
第四,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切实增加学校办学活力,要逐步改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运用立法、政策指导、规划、拨款、信息服务等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直接干预;改进教育编制管理,支持农村民办教育发展。
第五,造就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一要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重点为农村学校培养大批骨干教师,支持到农村学校任教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专业成长和长远发展。二要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国培计划”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特别要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三要健全农村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在完善“特岗计划”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村学校补充大批高校毕业生。四要建立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定期轮岗交流。五要鼓励各地建立健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并将其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抓好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和农村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六要完善教师准入退出制度,严格按照编制正常补充合格的新教师,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健全农村教师正常退出机制,解决既超编又缺人的突出矛盾。七要完善激励机制。
第五篇:2015河南选调生考试热点解析-关注乡村教师
ha.huatu.com
2015河南选调生考试热点解析-关注乡村教师(教师节领导人和乡村
教师座谈)
事件概述
2011年8月28日上午,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人,而穷人中最多的又是农民。农民最需要学校、最需要教育。我们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这就是我之所以选在张北和你们谈心的原因。”温家宝的一席话,道出了这堂“农民教育学”课的主旨。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温家宝娓娓道来,讲问题切中要害,谈措施实实在在。教师们屏气凝神,倾心静听,听到动心处就响起一阵阵掌声。
当谈到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这一问题时,温家宝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逐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待遇差距;不让一名儿童因贫困而失学;国家将安排资金,在中西部贫困地区为农村中小学提供营养补助,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有条件的地方,要把校车制度建立起来,配备最好的车辆和最好的司机,为孩子们建起安全的“绿色通道”„„
相关评论
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庞大群体——目前我国共有846万乡村教师承担着6600万乡村学生的教育培养任务,占全国中小学教师人数的八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系列公益活动组委会名誉主任严隽琪在启动仪式上说:“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农村教育的投入和师资配备,加强了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广大乡村教师靠着满腔的热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农村教育事业付出心血和汗水。但我们同时要承认这样的现实:跟城市教师相比,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还比较艰苦,待遇不高,学习深造机会很少,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一些农村边远地区甚至教师数量不足、补充困难。”
严隽琪副委员长指出,农村教育和乡村教师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光明日报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就是一次可贵的努力。”
ha.huatu.com
——光明日报《寻找最美的乡村教师》
模拟题
你怎样看待温总理在第27个教师节前,到达张北县三中,并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
参考解析
2011年8月28日上午,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指出“农民最需要学校、最需要教育。我们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这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对乡村教师的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依然是我国教育的“短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较为落后。农村条件艰苦,难以吸引到较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使得农村的观念就是走出农门,走向城市,脱离苦海。
第二,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总体上,农村校舍简陋,教育的必备设施缺少,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信息化设施等明显赶不上城市。
第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以及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等。留守儿童,无人关爱教育,造成了成长中的很大问题,随迁子女入学教育遇到困境。这些都造成了农村教育相对于城镇教育的落后。
第四,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资源投入不足,农村农民的教育观念落后。
因此,为了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第一,推进农村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推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学校撤并引起的少量孩子辍学问题等,所以,这就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第二,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既要改善办学条件,又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学校
ha.huatu.com
课程教学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改革等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第三,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投入问题是制约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保证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教育发展。
第四,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切实增加学校办学活力,要逐步改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运用立法、政策指导、规划、拨款、信息服务等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直接干预;改进教育编制管理,支持农村民办教育发展。
第五,造就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一要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重点为农村学校培养大批骨干教师,支持到农村学校任教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专业成长和长远发展。二要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国培计划”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特别要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三要健全农村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在完善“特岗计划”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村学校补充大批高校毕业生。四要建立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定期轮岗交流。五要鼓励各地建立健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并将其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抓好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和农村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六要完善教师准入退出制度,严格按照编制正常补充合格的新教师,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健全农村教师正常退出机制,解决既超编又缺人的突出矛盾。七要完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