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材 证明材料
教材证明材料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从目前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等。
编辑本段组织编排
(1)教材的组织方法
其一,逻辑式组织。按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
其二,心理式组织。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作为教材组织的出发点,逐步扩大教材的内容范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而较少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其三,折衷式组织。兼顾学科与学生两方面的需要和情况,择采两者之长。不过在兼顾学科与学生这两方面时,在不同的学科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又有所侧重。
(2)教材的编排方式
教材的编排是决定一个年级中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将按照怎样的次序组成,或这门学科内容在几个年级中的排列次序。教材的编排方式一般有三种:
其一,直线式排列。这种排列方式是对一科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也就是说,在教材的内容排列中,后面不重复前面已讲过的内容。
其二,螺旋式排列。它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编辑本段中文解释
教材的中文解释
基本解释
注释拼音教材jiàocái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
详细解释
1.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主要有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
茅盾《童年·父亲的抱负》:“他有些新的教材要我学习。”
2.泛指对人有教育作用的材料。
浩然《艳阳天》第一○三章:“那个从苦难岁月里挣扎过来的老人,亲身经历就是对晚辈人最有效的教材。”
教材的分类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分主教材、导学教材和专题教材。
2.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有录像教材和录音教材。
编辑本段基本理念
1.文学色彩。本教材编写者认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对母语----汉语言的热爱。基于此,“五四”时期提出的“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胡适)的看法,至今仍然是有道理的。中国语文必须建立在中国文学的基础上,以文学带动语文教学,通过文学与语言的互动,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文学作品中,一切最生动、活泼、简洁和优美的语言也在文学作品中。并且,只有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过程中,以及受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激发的真诚而富有情感的表达与交流活动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汉语的热爱;同时,优美的文学篇章也是学生领略语言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觉所必不可少的“情境”。
2.阅读欣赏与表达交流有机融合。以往的教材无论是读写合编型还是读写分编型,都存在着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的弊端,致使写作知识变成只在岸上教游泳动作的空道理,既枯燥又机械,也因此使语文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鉴于此,本教材不单独编写系统的写作知识和理论,而是强调阅读欣赏与表达交流的有机融合。这种融合旨在强化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与欣赏,强调感悟与领会,并由此而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因此,写作首先意味着与课文内涵的相结合,注重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体悟,在此基础上体现写作的人文性。
3.发现新经典。经典不是凝固不变的的。经典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是会生长的。在尊重传统经典篇目的同时,力图发现新的经典,增加既富有时代气息、人文精神,又能充分体现民族语言特有的美质,诗意浓郁,能够滋养一个民族精神生长、发展的优秀作品,其中也包括外国作品,如:鲁迅的《论睁了眼看》,梁遇春的《观火》,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汪曾祺《金岳霖先生》。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外国作品有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恩格斯的《自然界与社会》(节选)、伊瓦什凯维奇的《草莓》,美国著名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节选),还有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等等。
第二篇:教材使用情况证明
教材使用情况证明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艳主编的大学计算机教材《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程》,于2001年1月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印数40000多册。该教材已在我校2000~2008级连续九届学生中使用,以及徐海学院、成教学院中使用,受到教学单位和读者的好评。
该教材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取材合适,深度适宜,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突出知识的先进性,以及相互关联性,体系结构合理,论述正确、系统性强。读者普遍反映该教材质量好。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提出“计算机技术基幢这一层次教学要求、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VisualBasic考试要求”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来制定本书编写大纲的。全书分VisualBasic语言知识篇和实验篇两篇。兼顾系统性和实用性,突出知识点和技术点的关系,具有如下特色:
(1)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体现该课程学习要求和学科新进展
(2)教材内容涵盖教学大纲全部内容,适合等级考试要求
(3)内容取材新,体系科学,突出知识点
(4)教材内容组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构严谨
(5)教材中文字及图表的使用规范,叙述简明扼要
(6)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和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适应多媒体教学需要
2材料标题请写成:关于×××(同志、学生姓名)的××(称谓)×××(被调查人姓名)的证明材料。一般一位被调查人形成一份证明材料。
2、请用16开书信纸或B5纸书写,左边应留出2—2.5厘米的装订边。
3、请用碳素(或蓝黑)墨水书写,不要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及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字迹清楚,不要涂改。
3、不要在证明材料上批注“仅供参考”等之类词句。
4、此材料必须加盖党组织公章,如系两页以上的证明材料请在材料纸的右侧加盖骑缝章。
3是不是在申请中国驰名商标?我曾经做过的。1.商标最早使用的证明材料——.你可以找到最早使用过该商标的包装盒、信笺、产品销售发票、甚至是照片或广告样等等都可以的(当然时间你可以自己写)。.你可以到财务部找到有关商标的原始发票。2.商标连续使用的证明材料——更好找到,把各个年份的包装盒、信笺、产品销售发票、甚至是照片或广告样,越多越好。其实我认为这些不是太重要的,关键还是商标的申请书、受理通知书以及注册证书。希望能顺利完成。
第三篇:教材应用证明
教材应用证明
7月26日,来自北京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的IT教育专家济济一堂,在清华大学召开了“IT职业培训与教材开发专家研讨会”。据悉,此次会议主要针对目前中国IT职业培训存在的教材问题,与专家们一起探讨如何开发有效教材,加强清华“应用型”教材的推广,警惕盲目追风的证书“炒作热”,从而探索与建设本土化的IT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印度的“软件蓝领”模式主导了中国IT培训业。据统计,仅印度ApTECH系认证在中国就占据1/4以上的份额。由于印度IT培训业相对成熟,其模式和教材也迅速在国内得到推广。然而,由于当初是靠着“拿来主义”进入中国,该模式对中国IT产业缺乏了解,它所倡导的人才理念,所采用的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完全是从印度直接“复制”到中国,只不过证书发的是国内的。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模式“秉政”中国IT培训业,必然造成不少社会问题。首先,它倡导“软件蓝领”培养出大量“技术工人”,造成基础性人才过剩,人才的供需结构失衡。其次,在人才的技能培养上,它倡导“木桶理论”使学员只掌握某几种语言,不能满足企业对IT人才“基础+技能+实践”的综合性要求,引发了就业问题,等等。
“IT职业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应是教材。不管你强调师资多么强,证书多么权威,学费多么低,就业出口多么丰富,都要以教材为核心。没有真正有用的教材,就教不出真正有用的人才。”著名教育专家、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吴文虎教授认为。
所以,要想在战略上要解决模式问题,首先就要在战术上解决教材问题。通过多年研究,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IT教育培训中心开发出了全新的“T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一套“应用型”培训教材。据该中心孙元凯主任介绍,“清华IT工程师”课程所采用的教材由主导教材、辅助教材、案例教材三部分构成,是依据“T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设置的,是从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的三个阶段出发所采取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培训方法。
与外来教材不同的是,“以应用为主、实用性强”是这套教材的显著特征。这套教材采用“逆向工程式”开发,在开发初期,清华通过企业发布的大量人才招聘信息进行研究,先分析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明确岗位设置和职责要求,再提炼出每一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点,然后根据这些点去组织课程,再补充上职业素质训练和实践训练,最后才形成一整套培训教材。
据介绍,这套应用型教材提出来以后,实际上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人才的技能问题,通过主导教材强化专业技能,辅助教材补充基础理论,案例教材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IT工程师。技能全面了,就业矛盾也就更加容易得到改善,从而逐步改善我国IT人才的供需矛盾,最终打造一个真正本土化的IT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篇:教材使用证明
教材使用情况证明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主编的大学环境保护教材《环境概论》,于2006年6月由中国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印数5500多册。该教材已在我校2007~2010级连续四届学生中使用,以及**学院中使用,受到教学单位和读者的好评。
该教材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取材合适,深度适宜,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突出知识的先进性,以及相互关联性,体系结构合理,论述正确、系统性强。读者普遍反映该教材质量好。
全书阐述了地球环境的形成与演变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变化规律,简述了地球生态系统特征与保护,论述了大气、水体、固体废气物及噪声环境的污染背景、特征和防治措施等。具有如下特色:
(1)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体现该课程学习要求和学科新进展
(2)教材内容涵盖教学大纲全部内容,适合环境、非环境类专业环境保护类教学要求
(3)内容取材新,体系科学,突出知识点
(4)教材内容组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构严谨
(5)教材中文字及图表的使用规范,叙述简明扼要
2011-11-18
第五篇:教研组优秀教材
中职文化课教学全面渗透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沙湾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组先进材料
文化教研组,是我校教学教研和德育工作最出色的教研组之一。这个教学团队,对人民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整体素质高,工作干劲足,教育教学效果好,在学校历次教学检查中都赢得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师生们的交口称赞,是我校教育教学的模范。团结协作,勇于实践,开创中职文化教学新路子是文化组教研的一大特色。我校改为中职学校才短短几年,文化课教学尚没有现成的样板可供参考,教育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
二十一世纪是开放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融合的世纪,二十一世纪也是包容的世纪。综观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无不与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和经济复苏等一系列的名词联系起来,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因素,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人,确切地说是“技术工人”。而这里所说的“技术工人”是指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相关的专业技能,从事或提供一线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推广、咨询等工种的人员。这类人员在整个产业发展的链条中人数是最庞大的,处于最基础层,他们整体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与之相关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优劣。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产业门类的优化升级,各行各业对各自所需“技术工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技术智能化、操作程序化、服务层次化已越来越成为了今后的主流。随着各类技术研发的深入,各行业分工的细致性和专业性,对一线人员上岗前的专门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淡化,而更多的是对他们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这其中包括基本文化素质(如识字、书写、计算等)、社会责任感、语言表达、组织协调、遵章守纪(或服从)、奉献精神等方面。如果说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高低一方面依赖技术的硬实力的话,那上述几个方面就是决定质量高低的软实力。硬实力的好坏可以用定量(产量、指标、次品率、返修率、投诉率等)的标准来衡量,那么软实力该怎样来衡量呢?与之相配套的中职阶段的文化课教学又该怎样来进行呢?
在缺少直接指导的情况下,全组教师精诚团结,大胆实践,摸索总结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课教学基本途径。她们坚持以课程教学形式为主导,以学生的技能活动为辅助的原则,不断改进创新,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应用能力。在文化知识之外,尤为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即行为习惯、工作态度、责任心、主动性、协作与团队精神、人际沟通能力、角色转换能力、法律知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从90年代末期至今,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再反思,探索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案,并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中职文化课教学的组织方案
相对于中职学生的“双向出口”,中职文化课教学承担着双重职能,即服务于专业教学、打造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服务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因此,“分步分层,集中分流”的教学组织策略不失为一个选择。
第一期,各专业大类学生同时进行,主要以适应中职文化课教学要求、方式、方法为主,重在重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通过第一年的学习,尽力使大多数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第二期至第三期,根据学生的毕业后去向意愿及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对部分确实学有余力又有升学意向的同学在正常课内学习的同时,组织课外提高班,重点对于升学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进行提高复习,使这些学生打好升学的基础。
第四期,根据学生毕业去向进行集中分流,毕业后就业的同学继续进行专业拓展学习,而毕业后有升学意向的同学则集中组织升学考前复习班,集中进行升学复习。
(二)文化课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文化课教学面向所有学生,这在客观上为教学质量的考核提供了便利条件。该体系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学生的知识现状: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考核难度、广度上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现实。
2、班级的差异性:中职学生进校时,学业成绩参差不齐,成绩较好的和不太理想的中间跨度极大,客观上会给学生分班造成一定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分班后,由于班主任的能力、水平、责任心等的差异,会给班级的整个学习面貌产生较大的影响。
3、教师的自主性:中职文化课教学在使学生习得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求在文化课程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文化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主权,大胆创新,通过教师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能。因此,在学业评价上给予任课教师一定的自主权是十分必要的。
(三)建立学生文化课学习的能力展示平台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更好的展示学科学习的成果,相关文化课教研组积极地为同学们搭建相应的能力展示平台,如语文表达能力竞赛、英语阅读能力竞赛、数学应用能力竞赛、时事知识或辩论赛、各类体育竞赛等等,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机会。在第八届全国职业院校文明风采竞赛中全校有100多位学生获奖,其中何香香“成长历程”演讲比赛自治区级一等奖,并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自治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长历程”大赛巡回演讲,张冰《感谢有你,我亲爱的妈妈》自治区级征文类一等奖,王潇《火星来客》自治区级动漫类二等奖,李丽《沙湾景区解说》自治区级展示类二等奖,张竞芝同学《难不倒我》全国摄影类二等奖,巴〃衣吉尼木同学《请勿酒后驾车》全国动漫类优秀奖。在2012年沙湾县首届全民创业大赛中,我校11幼2班的孙玉洁、10幼2周继莹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孙玉洁同学将代表沙湾县参加地区级大赛;在2012沙湾县“民族团结”征文中董星娥同学《手拉手〃心连心》全县征文类一等奖……这一张张奖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大量的毕业生,凭借文化课成绩的优势,在从业的岗位上脱颖而出,成为建设家乡的骨干力量。
工作勤奋,勇挑重担,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是文化组教师坚定的信念。近年来,我校发展规模较快,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文化教研组的教师有70%是科任、班主任“双肩挑”,尽管很累,但她们无怨无悔,乐此不疲。高级教师刘涛、董建国,青年教师田欣荣、丁建华等优秀骨干教师,不仅是学科的带头人,更是班主任工作的行家能手。她们以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独特的教育艺术,给学生以深切的栽培与呵护,塑造出一批批新型人才。刘春华、唐泓欣、刘淑萍老师参加工作二十几年,年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年年被评为“先进班级集体”。凭借不可动摇的理想信念和刻苦精神,文化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为文化组的进步,为学校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近几年,何瑛、陈红、杨军等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迅速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她们继承发扬文化组爱岗敬业的精神,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关注问题学生的身心健康,已光荣地成为共产党员。
勤于学习,善于总结,笔耕不辍是文化组进步的主要原因。在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组开展了多项教学专题学习研讨,有:“英语情景教学法”教学实验、《诵经典、塑美德》、《中职文化课的定位与改革》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健康职业人格》的研究课题。课题《中职文化课的定位与改革》通过局县教育教研室立项为地区级级德育课题,《诵经典、塑美德》立项自治区区级德育课
题。组里的教师每年每人都要举行校性公开课,听课评课,取长补短,自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施教能力,组员教师教研水平大大提高,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丁建华老师现任教研组长、2011年曾在新疆教育报连续发表两篇题为《开展多层次愉快英语教学》《让中专英语课堂活起来》的论文;杨军老师的论文《如何应对中职生网瘾策略》获 “优秀成果二等奖”;唐泓欣老师被评为 “沙湾县优秀班主任”;刘春华、刘淑萍老师国家级“优秀辅导老师”;刘涛老师作为一名老党员,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被评为“优秀党员”;在学校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活动中,文化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全力以赴,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可,得到了校领导及家长的好评。在工会、团委与德育处联合举办的“师生情,民族谊”文艺汇演中,邀请南疆少数民族学生同台演出三句半《夸夸我们好学校》,赢得了全场热烈而又真诚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