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2005——2007年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工作计划
太和二小2005——2007年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指导思想:以《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内容,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打造学习型教师组织,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小学2005——2007年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完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构建继续教育科学体系,夯实继续教育基础,增强教师工作能力,实现教师职业需要和个人成长需要的统一。工作思路: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两个必须”,突出“四个结合”。一个核心——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两个必须——必须以素质观、超前观、殴邸⑹导畚绦逃呐Ψ较颍槐匦胍孕吕砟睢⑿驴纬獭⑿轮丁⑿录际跷绦逃闹匾谌荨?/SpAN>五个结合——
1、继续教育与教师过去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2、继续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3、继续教育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4、继续教育与教育科研相结合;
5、继续教育与教师的学历提高相结合。三大措施:
一、丰富培训内容通过政策法规的学习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学科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新知识的补充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通过选修文史知识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
二、创新培训模式培训方式从实际出发,从教师需要出发,以新颖性吸引教师乐于参与,以灵活性让教师轻松参与,体现个人自学、教研组合作、统一培训相结合的培训特点。培训主要有自学理论、合作探讨、小组研究、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考察调研、教师论坛、经验交流等模式。
三、保障培训经费学校每年预计投入培训经费贰万元,用于外出学习,添置培训设备,购置图书和音像资料,奖励继续教育成绩优秀的教师等。重点工作:
一、基础性工作
(一)完善两个机制
1、领导机制成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加强继续教育的领导、管理和指导。组长:郭传金(负责继续教育的统筹和协调工作)副组长:张德才(负责继续教育的组织安排)· 钱 敬(负责继续教育的理论指导)组员:郑泽辉 杨俊西(重点负责数学科的师培工作)陈建新 李 春(重点负责语文科的师培工作)罗中权(重点负责师德方面的教育工作)陈斌昌(重点负责常科的师培工作)
2、激励机制完善的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建立《太和二小教师基本功考核制度》、《太和二小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太和二小集体备课制度》、《太和二小校本教研制度》、《太和二小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太和二小继续教育奖励条例》、《太和二小青年教师成长管理意见》等管理措施。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人事改革制度结合起来,与教师资格证书再认证和职务评聘相结合,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转变两个观念
1、师德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对教师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变“唯我独尊”为“服务第一”,密切师生关系,密切家校关系。
2、教育观强化新理念的传播学习,内化先进教育理念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需要,变“经验主义”为“终身学习”,变抱残守缺为改革创新,变教书为育人,实现教学相长,小学工作计划《×小学2005——2007年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工作计划》。
(三)开展“三三练功”在教师中大力提倡“三三练功法”,即:读好一本书,做好一份读书笔记,写好一篇读书心得;钻研好一册教材,上好一堂课,说好一份教案;讲好一口普通话,写好一手字,用好一种信息技术。
(四)开展好校本教研突出一个主体,开展好五项工作。
1、校本教研要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眼光去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2、开展好这五项工作:(1)课堂教学反思是教学六认真检查的重要内容;(2)优秀案例评析是教师反思性工作的重要表现;(3)变问题为课题是教师用研究的眼光对待自己工作的结晶;(4)资源共有,经验分享是打造学习型、合作型团队的重要保证。(5)教师论坛是教师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
二、提高性工作
(一)以两个“坚持”引导继续教育的正确方向
1、坚持以新知识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地引进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教学思想、儿童心理、大脑潜能、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人性化、高效化。如美国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珍妮特.沃斯和戈登.德莱顿合著的《学习的革命》,凯文.都迪的《魔术记忆》等书籍,从更微观更深入的角度研究了智力、潜能、学习规律等课题,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启迪,有助于重组他们的认知结构,调整他们的工作方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坚持以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掌握现代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的熟练使用,对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1)懂得微机的使用方法,掌握多媒体的操作过程;(2)能用微机编辑、处理文字资料;(3)能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制作课件;(4)能在互联网查找、下载所需的资料。
(二)以分层培训构建人力资源的“金字塔”
1、新任教师培训培训对象:0~1年教龄的教师。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受训者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内容: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以及班主任工作,普通话测试等,注意与职前培训内容相衔接。
2、教师岗位培训培训对象:1年以上教龄的全体在职教师。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教师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掌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适应新大纲新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具备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育科研能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培训内容:主要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小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更新与扩展,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研究,新大纲新教材的深入学习,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等。突出新教材新大纲对教师知识能力的新需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重点。通过培训,使教师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同程度地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3、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对象:15名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水平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熟悉并在根据新大纲新教材进行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参与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使其尽快成为师德模范、教育教学学科骨干。培训内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小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学科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综述,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课程改革现状专题,新教材新大纲专题研究等;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理论和实践等,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等。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可免于参加同期继续教育教师岗位培训
4、培训者培训培训对象: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后备管理人员。通过培训,使其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管理理论和管理研究水平,更新知识,逐步提高专业水平,增强职业意识,熟悉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及其管理的特点、规律,能够胜任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三、突破性工作
(一)继续教育的内容要更新 继续教育内容趋向综合化,在教师培训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兼顾教育工作的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是设计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基本指导思想。所以,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要突破以往只重视理论指导或只重视技能培训的片面性,要同时关注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建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实现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能力中心向素质中心转变。
(二)继续教育的方式要灵活为了鼓励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能仅由单一的、灌输式的讲授组成,而是要逐渐纳入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合作探究的方式应大力推广。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培训者学习,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有益的经验,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共同学习去寻求形式多样的解决方案,从而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继续教育的体系要完备利用建设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机会,健全学校继续教育“三网相通”的体系。“三网”即:人网(学校教师教育体系)、天网(卫星电视)、地网(计算机互联网)。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负载的丰富资源,实现教师时时学习,处处学习,高效率学习,高质量学习,真正把继续教育变成老师的终身学习,为教师追求个人发展创造最大限度的资源条件。
(四)继续教育的质量要一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在全校教师普遍提高基础上,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学校学科带头人10名,县学科带头人3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力争培养省学科带头人1名。 中国教育文摘wWw.eDuzHAi.nEt;×小学2005——2007年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第二篇: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综合实力,全民族素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长效性作用的工作,从教育的战略高度出发,构建有效的人才机制,积极开发教师的人力资源,激发教师的专业能力,使教师水平能适度超前的发展,使之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当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培训,我校围绕县教育局的有关策略,结合校情实际开展了师资培训,设计确立了校本培训三级管理网络,从教师角色转变实际出发,逐步把师资教育培训的目标提升到使教师在思想观念,学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初步转变。在学校领导决策领导以及全校教师的大力配合下,我校“十五”师训在教师教学理念,专业化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取得一定的成效。
即便如此,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如:目前本校教职工从年龄来看中青年居多,教师们工作状态良好,精力充沛,但由于缺少专业引领,成长速度较慢,缺少骨干教师,特别是缺乏在区域内有影响的学科领军型教师;校内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校际之间缺乏在区域内有影响的品牌学科;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引向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构建系统规划,科学操作,保障有力的师资培养管理机制。为了能尽快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制定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贯彻市、县关于教育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和师德教育这“四新一德”为重点,以校本研修为途径,通过学校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打造东坎小学优质教育品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
程。而内在专业结构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校贯彻“激发潜能,激励凝聚,学会学习”的办学理念,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和师德教育这“四新一德”为重点,聚焦“课改”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围绕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实施“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提升学历”的工作策略,更新教师专业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促进专业化发展。
(二)具体目标:
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提升学历
全员培训
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组织实施新一轮教职工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深化课改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对于市、县开设的一些基础性知识课程,要求全员参加并按时完成学分,以期提高全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对于基础性学习课程中的实践课程,在全员参加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岗位有所侧重地参加。
骨干培训
与县小学教育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相衔接,以学校名师,高级教师,学科骨干为龙头,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借助外力,构建学科领军型教师和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分层次,分类别,多模式地开展领军型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带头,示范,桥梁和辐射作用。为青年校级骨干重点培养对象聘请校外导师,使名师梯队的建设成为各年龄层次教师前进的动力。
二〇一三年一月十日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期继续教育规划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结合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按照“统筹协调、开放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方针,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机制,逐步构建起与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培训体系,加大骨干教师、农村教师、新任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力度,高质量地开展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设一支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教学名师和教育名家。
(一)构建灵活有效的教师培训体系
构建分学段、分学科、分级别的培训目标和课程体系,依据优势资源合理分工,互相衔接,完善市、区、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区
分批次建设覆盖中小学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高质量实施。
(三)专项培训
积极遴选和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等全国性培训项目,组织实施课程标准、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技术等培训项目,针对薄弱环节、薄弱学科开展针对性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
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求,5年内,对每位班主任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高班主任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新教师培训
根据新教师的特点,设计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方法,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培训,指导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五)提升教师学历水平
鼓励中小学教师结合岗位职责需要参加学历提高进修,不断提升我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
四、组织与实施
(一)任务分工
市级教师培训机构配合市教委承担重点工程和项目的推进实施,组织制定教师培训指导性课程方案,负责中学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承担中小学、幼教、特教教师培训的研究、咨询与业务指导工作。
区县教师培训机构配合市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开展,配合区县教育局做好区县重点培训工作的实施,负责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负责新教师的集中培训,负责校本研修的业务指导。
市幼儿师资培训中心、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负责制定学前教师、特教教师的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培训。
教师任职学校负责配合各级各类培训的开展,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并组织实施,支持和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
(二)实施要求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要注意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做好各级各类培训的有效衔接。各级培训机构要按照任务分工,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周密准备培训资源,认真组织实施培训,严格评价与考核、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总结评估,各级机构要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实施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重视培训资源和成果的收集、整理与提炼,加强培训资源及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共享。全员培训要注重针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实际需求,加强培训资源的建设,注重各类各级培训之间的统筹和衔接,有序推进,避免重复培训。
要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灵活采取远程培训、面授培训、专项培训、校本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改进教学组织方式,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
要努力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并不断丰富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培训的
第四篇:×小学2005——2007年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太和二小2005——2007年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指导思想:以《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内容,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打造学习型教师组织,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目标:完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构建继续教育科学体系,夯实继续教育基础,增强教师工作能力,实现教师职业需要和个人成长需要的统一。工作思路: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两个必须”,突出“四个结合”。一个核心——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两个必须——必须以素质观、超前观、殴邸⑹导畚绦逃呐Ψ较颍槐匦胍孕吕砟睢⑿驴纬獭⑿轮丁⑿录际跷绦逃闹匾谌荨?/Agt;五个结合——
1、继续教育与教师过去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2、继续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3、继续教育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4、继续教育与教育科研相结合;
5、继续教育与教师的学历提高相结合。三大措施:
一、丰富培训内容通过政策法规的学习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学科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新知识的补充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通过选修文史知识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
二、创新培训模式培训方式从实际出发,从教师需要出发,以新颖性吸引教师乐于参与,以灵活性让教师轻松参与,体现个人自学、教研组合作、统一培训相结合的培训特点。培训主要有自学理论、合作探讨、小组研究、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考察调研、教师论坛、经验交流等模式。
三、保障培训经费学校每年预计投入培训经费贰万元,用于外出学习,添置培训设备,购置图书和音像资料,奖励继续教育成绩优秀的教师等。重点工作:
一、基础性工作
(一)完善两个机制
1、领导机制成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加强继续教育的领导、管理和指导。组长:郭传金(负责继续教育的统筹和协调工作)副组长:张德才(负责继续教育的组织安排)钱敬(负责继续教育的理论指导)组员:郑泽辉杨俊西(重点负责数学科的师培工作)陈建新李春(重点负责语文科的师培工作)罗中权(重点负责师德方面的教育工作)陈斌昌(重点负责常科的师培工作)
2、激励机制完善的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建立《太和二小教师基本功考核制度》、《太和二小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太和二小集体备课制度》、《太和二小校本教研制度》、《太和二小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太和二小继续教育奖励条例》、《太和二小青年教师成长管理意见》等管理措施。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人事改革制度结合起来,与教师资格证书再认证和职务评聘相结合,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转变两个观念
1、师德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对教师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变“唯我独尊”为“服务第一”,密切师生关系,密切家校关系。
2、教育观强化新理念的传播学习,内化先进教育理念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需要,变“经验主义”为“终身学习”,变抱残守缺为改革创新,变教书为育人,实现教学相长。
(三)开展“三三练功”在教师中大力提倡“三三练功法”,即:读好一本书,做好一份读书笔记,写好一篇读书心得;钻研好一册教材,上好一堂课,说好一份教案;讲好一口普通话,写好一手字,用好一种信息技术。
(四)开展好校本教研突出一个主体,开展好五项工作。
1、校本教研要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眼光去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2、开展好这五项工作:(1)课堂教学反思是教学六认真检查的重要内容;(2)优秀案例评析是教师反思性工作的重要表现;(3)变问题为课题是教师用研究的眼光对待自己工作的结晶;(4)资源共有,经验分享是打造学习型、合作型团队的重要保证。(5)教师论坛是教师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
二、提高性工作
(一)以两个“坚持”引导继续教育的正确方向
1、坚持以新知识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地引进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教学思想、儿童心理、大脑潜能、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人性化、高效化。如美国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珍妮特.沃斯和戈登.德莱顿合著的《学习的革命》,凯文.都迪的《魔术记忆》等书籍,从更微观更深入的角度研究了智力、潜能、学习规律等课题,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启迪,有助于重组他们的认知结构,调整他们的工作方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坚持以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掌握现代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的熟练使用,对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1)懂得微机的使用方法,掌握多媒体的操作过程;(2)能用微机编辑、处理文字资料;(3)能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制作课件;(4)能在互联网查找、下载所需的资料。
(二)以分层培训构建人力资源的“金字塔”
1、新任教师培训培训对象:0~1年教龄的教师。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受训者
第五篇:继续教育规划
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研究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培训目标与培训原则
1、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学习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奠定基础。在我校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能胜任新课程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培训原则
(1)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
(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5)开放性原则:注重校外与兄弟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培训机构的协同与结合,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协同与组合,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寻求专家学者和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
三、培训内容
(一)全员培训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学习书目:《新时期师德修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班主任》等。每学期集中培训6学时,写出一篇心得体会。
2、新理念 以实施素质教育理论为核心、通识培训、教育理论专著、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每学期集中培训4学时,写出一则教育教学案例或反思。
通过学习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研究如何把学科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创新课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探索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探索新的德育评价体系,进而实现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创新。
通过政治理论、国情知识、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管理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提升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坚持人本管理、能本管理和校本管理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上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的效能,推进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3、新课程培训
新课程培训主要包括通教学常规培训和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常规培训,是学校教导处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优化教学各环节设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技能培训,主要是以远教资源为平台,以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校要在培训机构、教研部门的指导下,运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培训书目:聚焦新课程系列丛书等。每学期集中培训12学时,写出一则优秀教育教学设计。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重视科研培训与教育科研紧密的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践,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根据学校、教师个体实际,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信息技术培训
按照上级有关规定,1955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男教师和1960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女教师要积极参加新一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学习和应用新教育技术的能力,并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训书目:《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程》等。每学期集中培训8学时,制作优秀教育教学课件。
(二)专项培训 1管理者培训:学校负责人教导主任等管理人员要积极认真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集中培训,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业务指导水平和服务水平。
2、培训者培训: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各科教师参加相关的集中培训,或选派到省州进行短期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培训者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业务水平、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宗合素质,并能有效组织各种培训和校本培训。
3、农村教师培训:各片区中心校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开展送教下乡、“手拉手”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4、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要充分发掘教师潜能,认真选拔教师参加省州县骨干教师培训。
5、新教师培训:学校要加强对教龄在一年以内或见习期教师的培训。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新教师参加各级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0学时。
6、学历提高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进修来提升学历。
四、培训形式
学校根据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层次等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校本培训特色,其基本形式主要有:
1、自主学习:教师自主学习、记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推荐书目,组织教师开展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定期交流学习体会、探讨教学方法、研讨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
4、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学校内部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的教学观摩,并形成制度。
5、名师指导:聘请校内外名优教师、专家学者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现场教学研究的指导。
6、课题研究:学校加强与培训机构、教科研机构合作,组织申报课题,研究确定课题。定期组织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财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7、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8、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对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水平突出,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与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重点培养,研修提高,培养专家型的教师。
五、实施步骤与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组织教师对学习和反思、实践、科研三个阶段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切实提高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各种评比、竞赛活动,对培训成果进一步综合运用,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2011年9月底前,完成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自评检查,写出自评报告,迎接省教育厅继续教育办公室的检查验收。
六、考核办法
1、参训教师每年每人集中培训不得少于60不学时,学分不得少于20分即21——25为合格,26——30分为良,31分以上为优。2006——2010年五年汇总,80——100为合格,101——120分为良,121分以上为优。
2、学分折算分项:
(1)学习笔记:每10000字5学分。
(2)论文发表:校级获奖每篇3学分,发表县级获奖4学分,发表州级获奖5分学,省级6学分,国家级7学分,论文以最高奖记学分。
(3)读书心得、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案例每篇1学分。(4)优质课评比获奖:校级2学分,县级4学分,州级6学分,省级8学分,优质课以最高奖记学分。
(5)上示范课每节:校级2学分,县级3学分,州级4学分,省级5学分,国家级6学分。
(6)上辅导课每节:校级1学分,县级2学分,州级3学分,省级4学分。
(7)教学业务学术交流:校级1学分,县级2学分,州级3学分,省级4学分,国家级5学分。(8)教育理论考试每及格一科:县级3学分,州级4学分,省级5学分。
(9)教学技能比赛获奖:校级1学分,县级2学分,州级3学分,省级4学分,国学级10学分。
(10)普通话国家等级测试:合格5学分。(11)五年内学历提升一个层次:5学分。
(12)参加课题研究:校级2学分,县级3学分,州级5学分,省级7学分,国家级10学分。
(13)完成个人专业素质现状分析和个人专业化成长设想1学分。
(14)单项培训合格一科:县级5学分,州级6学分,省级7学分,国家级8学分。
七、保障措施
1、加强对继续教工作的领导
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继教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并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特点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2、完善继续教育工作培训的管理体制
积极配合县教育局继教办公室对学校的指导、考评和督导,认真制定学校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由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落实校本培训经费 按照有关规定,学校学校保证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不低于教职工工资总额的5%;把培训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教师外出培训,按规定报销有关费用;积极配备教学设施,逐步实现培训手段的现代化。
4、聘请专家学者指导
邀请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县教育局领导对学校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以增强校本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5、实行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培训健康发展
把校本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范围,折算继续教育学分,记入继续教育证书;实行教师培训与职称评审、考核、评优评模“三挂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