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2010年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
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印发《2006-2010年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京人发[2007]113号)
各区、县人事局,市政府各委、办、局(总公司),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民团体继续教育主管部门:
现将《2006-2010年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事局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三日
2006-2010年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
2006-2010年是北京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历史时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证,根据《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人才规划》和《北京市2006-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结合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紧缺人才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首都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任务和发展重点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紧紧围绕首都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2、以人为本,按需施教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全面发展。把握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使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和需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联系实际,注重能力
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将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把能力建设贯穿于继续教育工作的始终,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拓进取,改革创新
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研究继续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方式等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进步中变革、优化与发展,使继续教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总体目标
根据“十一五”时期首都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以《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为核心的继续教育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社会公共参与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构建起全方位、多渠道、社会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继续教育培训格局;建立以素质和能力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发体系,努力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造就一支以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主要任务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政策法规的教育。适应“十一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加大理论武装的力度,重点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主要围绕北京市举办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等内容,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以及与专业技术人员本职工作紧密相关的政策法规教育。
2、认真贯彻继续教育法规,广泛开展“四新”教育。认真贯彻《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强化责任,抓好落实,保障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完成72学时继续教育,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在强化职业道德,倡导爱岗敬业,增强责任意识的基础上,面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好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重点抓好继续教育公共课教学工作,不断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步伐,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道德修养、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3、适应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着力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的要求,围绕首都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力开展以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创新能力培训活动。重点是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结合“科技新星计划”的实施,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以及企业研发机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建设等,加大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着力提高他们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4、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农业人才培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围绕京郊农业提升非农产业发展水平、推进村镇规划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业人才队伍:一是以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为核心,实施“1521”培养计划,造就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的农村实用人才;二是以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基层推广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培养工程为载体,造就素质高、业务强、乐于奉献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三是以增强开拓能力为重点,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造就熟悉市场运作、有较强市场竞争意识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5、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
围绕“十一五”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以区域、产业、行业、单位内训的方式,突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适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需要,大力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做好循环经济人才的培养与深度开发工作。加强各类奥运人才的培养,为奥运经济的发展以及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需要,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员。同时,要适应北京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需要,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产业竞争力,培养造就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紧缺人才。“十一五”期间,通过举办150期左右的高级研修班,以及采取业务进修、特殊培养、学术交流、项目实践、技术考察等多种方式,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急需紧缺人才。
6、围绕国家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国家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优秀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造就一批技术骨干,特别是对行业发展起带动作用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构筑高素质专业技术骨干梯队:结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实施,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完善政策,健全措施,培养造就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高级专家以及在学科领域里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的优秀年轻人才;结合“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开展,市人事局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团体,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现代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活动,重点培训10万名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7、以教育、文化、卫生领域为重点,深入开展行业规范化教学
根据《北京市行业继续教育规范化教学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做好行业继续教育科目指南、继续教育学习任务的制定与组织实施工作,不断加大各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教育领域,围绕基础教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高等教育人才强教计划,着力建设一支适应学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在文化领域,以“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文艺人才百人工程”和“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品德优良、业绩突出的优秀骨干人才。在卫生领域,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宜、专业配套、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重点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农村卫生人才、公共卫生人才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扎实推进全市各行业规范化教学,带动全市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8、拓宽服务范围,为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决定”,围绕首都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需要,将继续教育工作拓展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立健全适应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特点的继续教育模式,加大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服务的力度,以促进多种所有制单位人才协调发展。根据“京津冀人才培训一体化合作协议书”,建立完善为京津冀三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服务的合作机制,扩大培训对象的服务范围,强化京津冀人才培训一体化合作。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为西部地区、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培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各级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新任务下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目标责任制,切实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纳入本地区、本系统的发展战略之中,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整体部署,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行分级分类、分工负责的管理方式。市人事局负责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统一领导和宏观管理;各区、县人事局负责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综合管理;本市各系统、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系统、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本市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要抓好规划(或计划)制定、法规实施、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认真履行好主管继续教育工作的职责。
2、建立健全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要在规范继续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首都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注重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发、整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中介组织等现有继续教育资源,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共享。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有实力的各类培训机构通过竞争,承担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培育和发展继续教育市场。继续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晋升、执业资格注册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继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问题、沟通情况,强化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健全科学的继续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继续教育效果评估工作,确保继续教育法规得到落实。进一步完善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切实加强对继续教育经费的管理。
3、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继续教育模式和适应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的培训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等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要建设适应分类分级需要的统一、规范、配套、实用的继续教育教材体系,教材内容要充分体现继续教育教材起点高、内容新、学科广、针对性强和着重创造力培养的特点。按照德才兼备、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建设一支政治优良、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在此基础上,完善以竞争择优为机制的实行动态管理的师资信息库建设,实现继续教育师资资源共享,为全市各单位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
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继续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实现继续教育数据、信息交换的数字化,推广网络培训、视频教育,用继续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推动继续教育工作向高水平发展。重点是适应网络培训的发展要求,有计划地对北京继续教育网进行系统扩充与升级改造工作,健全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网上学习的学科结构和课程体系,满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个性化、差别化的学习培训需求。与此同时,开发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拓展继续教育信息统计分析、工作交流、宏观管理功能。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搭建全新的学习的平台、畅通的交流平台、有效的管理平台和全能的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继续教育的服务与管理水平。
5、突出能力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管理队伍
适应继续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需要,结合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改革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引导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研究、探索继续教育内在规律,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切实加强继续教育管理人员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以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专业基础理论、培训管理实务、人文素养等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境外培训考察、国内交流借鉴、市内参观学习、培训者培训、工作总结交流、学术年会等方式,计划五年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努力通过普遍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轮训,全面提高全市继续教育管理者组织实施继续教育活动的能力与水平。
6、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理论与工作研究
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要求,提高为继续教育决策、咨询与服务水平,切实加强继续教育理论与工作的研究。要根据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岗位工作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发展需要,积极组织力量,围绕继续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加强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思路,促进继续教育理论创新。要注重理论成果的转化和运用,积极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继续教育工作实践,增强继续教育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7、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各行业继续教育协会的作用
要通过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组织机构,完善协会运行机制,大力发展会员,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切实促进各行业继续教育协会自身的组织和能力建设。要遵循“宣传、推动、研究、组织、服务”这一协会定位与发展的工作方针,紧密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专业技术人员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各行业继续教育协会的作用,鼓励行业继续教育协会根据自身实际,立足协会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拓展协会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积极发挥好协会在理论研究、参谋咨询、培训服务、市场开拓和行业自律方面的职责,促进北京地区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继续教育规划
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研究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培训目标与培训原则
1、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学习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奠定基础。在我校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能胜任新课程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培训原则
(1)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
(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5)开放性原则:注重校外与兄弟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培训机构的协同与结合,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协同与组合,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寻求专家学者和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
三、培训内容
(一)全员培训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学习书目:《新时期师德修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班主任》等。每学期集中培训6学时,写出一篇心得体会。
2、新理念 以实施素质教育理论为核心、通识培训、教育理论专著、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每学期集中培训4学时,写出一则教育教学案例或反思。
通过学习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研究如何把学科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创新课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探索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探索新的德育评价体系,进而实现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创新。
通过政治理论、国情知识、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管理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提升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坚持人本管理、能本管理和校本管理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上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的效能,推进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3、新课程培训
新课程培训主要包括通教学常规培训和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常规培训,是学校教导处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优化教学各环节设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技能培训,主要是以远教资源为平台,以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校要在培训机构、教研部门的指导下,运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培训书目:聚焦新课程系列丛书等。每学期集中培训12学时,写出一则优秀教育教学设计。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重视科研培训与教育科研紧密的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践,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根据学校、教师个体实际,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信息技术培训
按照上级有关规定,1955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男教师和1960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女教师要积极参加新一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学习和应用新教育技术的能力,并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训书目:《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程》等。每学期集中培训8学时,制作优秀教育教学课件。
(二)专项培训 1管理者培训:学校负责人教导主任等管理人员要积极认真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集中培训,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业务指导水平和服务水平。
2、培训者培训: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各科教师参加相关的集中培训,或选派到省州进行短期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培训者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业务水平、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宗合素质,并能有效组织各种培训和校本培训。
3、农村教师培训:各片区中心校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开展送教下乡、“手拉手”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4、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要充分发掘教师潜能,认真选拔教师参加省州县骨干教师培训。
5、新教师培训:学校要加强对教龄在一年以内或见习期教师的培训。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新教师参加各级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0学时。
6、学历提高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进修来提升学历。
四、培训形式
学校根据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层次等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校本培训特色,其基本形式主要有:
1、自主学习:教师自主学习、记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推荐书目,组织教师开展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定期交流学习体会、探讨教学方法、研讨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
4、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学校内部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的教学观摩,并形成制度。
5、名师指导:聘请校内外名优教师、专家学者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现场教学研究的指导。
6、课题研究:学校加强与培训机构、教科研机构合作,组织申报课题,研究确定课题。定期组织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财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7、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8、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对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水平突出,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与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重点培养,研修提高,培养专家型的教师。
五、实施步骤与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组织教师对学习和反思、实践、科研三个阶段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切实提高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各种评比、竞赛活动,对培训成果进一步综合运用,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2011年9月底前,完成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自评检查,写出自评报告,迎接省教育厅继续教育办公室的检查验收。
六、考核办法
1、参训教师每年每人集中培训不得少于60不学时,学分不得少于20分即21——25为合格,26——30分为良,31分以上为优。2006——2010年五年汇总,80——100为合格,101——120分为良,121分以上为优。
2、学分折算分项:
(1)学习笔记:每10000字5学分。
(2)论文发表:校级获奖每篇3学分,发表县级获奖4学分,发表州级获奖5分学,省级6学分,国家级7学分,论文以最高奖记学分。
(3)读书心得、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案例每篇1学分。(4)优质课评比获奖:校级2学分,县级4学分,州级6学分,省级8学分,优质课以最高奖记学分。
(5)上示范课每节:校级2学分,县级3学分,州级4学分,省级5学分,国家级6学分。
(6)上辅导课每节:校级1学分,县级2学分,州级3学分,省级4学分。
(7)教学业务学术交流:校级1学分,县级2学分,州级3学分,省级4学分,国家级5学分。(8)教育理论考试每及格一科:县级3学分,州级4学分,省级5学分。
(9)教学技能比赛获奖:校级1学分,县级2学分,州级3学分,省级4学分,国学级10学分。
(10)普通话国家等级测试:合格5学分。(11)五年内学历提升一个层次:5学分。
(12)参加课题研究:校级2学分,县级3学分,州级5学分,省级7学分,国家级10学分。
(13)完成个人专业素质现状分析和个人专业化成长设想1学分。
(14)单项培训合格一科:县级5学分,州级6学分,省级7学分,国家级8学分。
七、保障措施
1、加强对继续教工作的领导
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继教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并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特点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2、完善继续教育工作培训的管理体制
积极配合县教育局继教办公室对学校的指导、考评和督导,认真制定学校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由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落实校本培训经费 按照有关规定,学校学校保证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不低于教职工工资总额的5%;把培训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教师外出培训,按规定报销有关费用;积极配备教学设施,逐步实现培训手段的现代化。
4、聘请专家学者指导
邀请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县教育局领导对学校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以增强校本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5、实行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培训健康发展
把校本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范围,折算继续教育学分,记入继续教育证书;实行教师培训与职称评审、考核、评优评模“三挂钩”制度。
第三篇:2012继续医学教育规划
2012年宝清县
人民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规划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继续落实“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方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举办到学分档案的管理、进修管理等工作,都要迈上一个新台阶,现制定2012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划。
总体目标: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从单纯技术型向提高人文素质型转变,培养创新能力、医学技术、人文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务人员。结合我院实际情况,2012继续医学教育将继续实行“请进来”(请专家讲学、技术指导、会诊、带教),“送出去”(外出进修学习、参加院内外各类学术活动及培训班)的形式,及院内组织专题学术讲座,科主任(护士长)查房、科室内定期业务学习。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诊疗水平,举办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活动,提高授课教师、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规范临床教学活动,保障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继续加大继续医学教育投入,积极鼓励多学科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加强省级以上高级别项目的申报,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
一、积极组织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鼓励、引导有能力的科室骨干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申报国家、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等级。组织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学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本将选送6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要求进修学习归来人员,必须科室内讲课新知识、新技术。
三.有计划的安排各科主任、护士长参加省、市学术会议及短期培训班等,为培养学科带头人奠定良好基础。
四、加强科主任、护士长业务查房制度,要求科主任、护士长查房1-2次/周,并且科室内有记录,并作为科室质控检查内容之一,年终考核、评优的标准之一。
五、鼓励医护人员通过自学、自考、函授等形式取得高层次学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继续鼓励各级医师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学历结构,六、鼓励并支持医务人员在各种期刊上撰写、发表学术论文,每年至少有一人以上发表论文并上报医务科备案。
七、鼓励各科室及个人引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确实能给医院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室及个人,医院年终评议后授予“科技奖”。
八、医务科制定医院中长期及短期人才培训计划,建立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特色专科。
九、积极开展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计划,以学术讲座的形式举办,每月至少组织2次专题讲座。
十、做好学分档案的管理工作,按规定授予学分,学分档案登记在册。保证继续教育学分合格率100%。
宝清县人民医院
2012年3月7日
第四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为依据,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坚持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以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为抓手,以提高师德水平和课堂教学技能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要目标,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二)依法治训的原则。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师法》和关于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快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法制化进程。(三)坚持服务的原则。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坚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为中小学教师服务,更新培训理念,调整工作思路。(四)多元、开放的原则。
在强化原有培训机构力量的同时,要广泛开发和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多元、开放的培训体系。三、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全员培训,达到如下目标:
1、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敬业精神不断增强;
2、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理论素养基本具备;
3、教学水平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4、教育技术能力、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稳步提高,自我反思、自我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
5、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
通过骨干培训,达到如下目标:
1、一支理念新、能力强、想干事、会干事的各学科队伍;
2、一支素质好、教学强、具有示范作用的农牧区教师带头人队伍;
3、一支以名师为龙头,各级骨干教师为中坚的有影响、有专长、能领军的基础教育骨干团队;
4、一支能力强、善研究、能创新、受欢迎的培训者团队。
(二)主要任务
1、教师全员培训
教师全员培训是教师培训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项目。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教师培训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全员”意识,坚持凡是在教师岗位上从事教师工作的人都应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培训院校和教师任职学校要将师德教育作为全员培训的重点内容,多渠道、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
新课程培训仍是贯穿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要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并在新课程岗前培训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新课程培训工作,尤其是要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将新课程师资培训引向深入。
将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全员培训的重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分学科地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基本功训练主要依托教师所在学校,以岗位训练、专业和学科技能训练为主
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有关规定,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使符合年龄要求的教师接受规定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2、教师骨干培训
要结合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确定骨干培训的计划,确立目标定位和培训内容。骨干培训以集中培训为主。
3、班主任上岗培训。实施班主任全员培训,建立中小学班主任上岗培训制度,开展以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为主要内容的、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内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
三、主要措施和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培训网络
(二)强化管理,完善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三)加大投入,确保畅通,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四)更新理念,创新机制,加强培训资源建设
(五)深入研究,优化业务指导积极探索,创造新型培训模式
第五篇:十二五继续教育规划
松林坡乡中心小学“十二五”(2011—2015年)
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十二五”是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松林坡乡教育事业应立足于分析现状,努力建立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安排的相关工作任务,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为主题,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目标,不断完善分级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坚持创新,加强协调,全面推进全乡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训目标
“十二五”的教师培训工作要以提升教师师德、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具备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高质量完成全乡每位教师五年共360学时的全员岗位培训任务,完成新录用教师一年120学时的新教师培训任务。
2、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构建高效的校本研修服务体系,确保完成每人每年24学时的校本研修任务。进一步规范校本研修工作,形成“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3、进一步提高全乡教师学历水平,使全乡教师学历全部达到大专化。并逐渐向本科化和更高学历发展。
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形成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健全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新型的教师培训组织体系、内容体系、模式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创师训工作新局面。
三、工作措施
(一)以学科培养计划为龙头,形成分层分类培养机制,构建覆盖全员的教师培训新体系。
根据公平均衡原则和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十二五”教师培训的重点是构建分层分类、覆盖全员的教师培训新体系,以保障全体教师获得高质量、个性化的岗位培训。“十二五”期间,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将以专业发展阶段为导向,分为新教师培训、初级教师培训、中级教师培训。各级培训按学科分类组织,将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有机结合,形成全员岗位培训的有序体系。
1、青年教师成长计划
本计划由新教师培训、初级教师培训两部分组成。根据上级要求,每位新录用的教师均需接受120学时的入职培训。已完成入职培训的青年教师,在其任教2—6年期间将接受初级教师培训,培训以课堂教学设计与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等为主要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
2、中青年骨干教师成才计划
本计划以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为主要对象,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以问题研讨、反思交流、课题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使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不断前行为主要目的。通过培训,引导教师学会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不断积累、提炼教学经验,参与教学理论的研讨过程,提高中青年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形态,促使中青年教师向专业成熟型教师发展。通过培训,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并鼓励其参评省、地、县学科骨干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二)以校本研修示范计划为着力点,形成上下联动的组织机制,构建立足自主的教师培训新机制。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要实现培训机制的根本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的需求差异,提高参训教师的自主选择性。以校本研修示范计划为突破口,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发展需要,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将教师发展需求、学校发展需求和上级部门对教育的规范需求有机结合,形成上下联动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在五年内修满规定的360学分。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特点和需求制定五年学习计划。引导教师成为高学历、高技能、高职称、高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学习计划可从学历进修计划、职业技能达标计划、课题研究计划、阅读计划等方面考虑,在此基础上拟定自生学习计划。学校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管理,对教师的发展过程进行指导;结合学校工作安排和经费条件,统筹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每学年对教师的发展目标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做好骨干教师的跟踪培养工作。
(三)以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为抓手,形成团队共进的研修机制,开拓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新渠道。
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是新时期教师培训的重要动向。“十二五”教师培训要整合各级网络资源,以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为抓手,拓展培训渠道,提高培训水平。各校、点应以“国培计划”“远程班主任培训”为依托全面实现资源共享、团队共进、滚动发展的运作模式。
四、保障机制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各校、点要将教师培训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优先保证。加强对教师参训的教育和管理,建立教师培训工作责任制,按照有关规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继续加大经费投入
各校、点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各校年初预算,按不少于生均公用经费的5%预算作为教师培训经费。并加强培训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培训经费做到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
3、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建设
各校、点教务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成立本校教师校本培训机构,根据实情认真选好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应认真备课并作好本校教师校本培训。教务处注重过程的监督和资料的归档整理。各校、点应认真培养本校骨干教师,使骨干教师为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实施培训项目中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4、加强培训制度建设
坚持“五年一周期”的区域教师培训工作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加强培训工作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价,将教师培训工作列为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教师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五、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1年11月—12月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认真组织学习省、地、县有关文件,领会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培训规划、计划。
2、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4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全面自学和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
3、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1月—12月为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5月底前迎接乡“继教工程”检查验收;2015年6月底前,迎接县 “继教工程”的检查验收;2015年9月底前,迎接地区的检查验收;2015年10—12月,接受省的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