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综合实力,全民族素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长效性作用的工作,从教育的战略高度出发,构建有效的人才机制,积极开发教师的人力资源,激发教师的专业能力,使教师水平能适度超前的发展,使之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当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培训,我校围绕县教育局的有关策略,结合校情实际开展了师资培训,设计确立了校本培训三级管理网络,从教师角色转变实际出发,逐步把师资教育培训的目标提升到使教师在思想观念,学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初步转变。在学校领导决策领导以及全校教师的大力配合下,我校“十五”师训在教师教学理念,专业化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取得一定的成效。
即便如此,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如:目前本校教职工从年龄来看中青年居多,教师们工作状态良好,精力充沛,但由于缺少专业引领,成长速度较慢,缺少骨干教师,特别是缺乏在区域内有影响的学科领军型教师;校内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校际之间缺乏在区域内有影响的品牌学科;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引向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构建系统规划,科学操作,保障有力的师资培养管理机制。为了能尽快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制定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贯彻市、县关于教育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和师德教育这“四新一德”为重点,以校本研修为途径,通过学校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打造东坎小学优质教育品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
程。而内在专业结构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校贯彻“激发潜能,激励凝聚,学会学习”的办学理念,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和师德教育这“四新一德”为重点,聚焦“课改”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围绕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实施“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提升学历”的工作策略,更新教师专业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促进专业化发展。
(二)具体目标:
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提升学历
全员培训
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组织实施新一轮教职工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深化课改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对于市、县开设的一些基础性知识课程,要求全员参加并按时完成学分,以期提高全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对于基础性学习课程中的实践课程,在全员参加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岗位有所侧重地参加。
骨干培训
与县小学教育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相衔接,以学校名师,高级教师,学科骨干为龙头,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借助外力,构建学科领军型教师和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分层次,分类别,多模式地开展领军型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带头,示范,桥梁和辐射作用。为青年校级骨干重点培养对象聘请校外导师,使名师梯队的建设成为各年龄层次教师前进的动力。
二〇一三年一月十日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期继续教育规划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结合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按照“统筹协调、开放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方针,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机制,逐步构建起与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培训体系,加大骨干教师、农村教师、新任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力度,高质量地开展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设一支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教学名师和教育名家。
(一)构建灵活有效的教师培训体系
构建分学段、分学科、分级别的培训目标和课程体系,依据优势资源合理分工,互相衔接,完善市、区、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区
分批次建设覆盖中小学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高质量实施。
(三)专项培训
积极遴选和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等全国性培训项目,组织实施课程标准、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技术等培训项目,针对薄弱环节、薄弱学科开展针对性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
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求,5年内,对每位班主任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高班主任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新教师培训
根据新教师的特点,设计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方法,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培训,指导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五)提升教师学历水平
鼓励中小学教师结合岗位职责需要参加学历提高进修,不断提升我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
四、组织与实施
(一)任务分工
市级教师培训机构配合市教委承担重点工程和项目的推进实施,组织制定教师培训指导性课程方案,负责中学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承担中小学、幼教、特教教师培训的研究、咨询与业务指导工作。
区县教师培训机构配合市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开展,配合区县教育局做好区县重点培训工作的实施,负责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负责新教师的集中培训,负责校本研修的业务指导。
市幼儿师资培训中心、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负责制定学前教师、特教教师的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培训。
教师任职学校负责配合各级各类培训的开展,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并组织实施,支持和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
(二)实施要求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要注意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做好各级各类培训的有效衔接。各级培训机构要按照任务分工,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周密准备培训资源,认真组织实施培训,严格评价与考核、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总结评估,各级机构要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实施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重视培训资源和成果的收集、整理与提炼,加强培训资源及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共享。全员培训要注重针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实际需求,加强培训资源的建设,注重各类各级培训之间的统筹和衔接,有序推进,避免重复培训。
要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灵活采取远程培训、面授培训、专项培训、校本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改进教学组织方式,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
要努力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并不断丰富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培训的
第三篇:继续教育规划
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研究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培训目标与培训原则
1、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学习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奠定基础。在我校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能胜任新课程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培训原则
(1)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
(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5)开放性原则:注重校外与兄弟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培训机构的协同与结合,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协同与组合,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寻求专家学者和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
三、培训内容
(一)全员培训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学习书目:《新时期师德修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班主任》等。每学期集中培训6学时,写出一篇心得体会。
2、新理念 以实施素质教育理论为核心、通识培训、教育理论专著、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每学期集中培训4学时,写出一则教育教学案例或反思。
通过学习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研究如何把学科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创新课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探索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探索新的德育评价体系,进而实现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创新。
通过政治理论、国情知识、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管理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提升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坚持人本管理、能本管理和校本管理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上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的效能,推进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3、新课程培训
新课程培训主要包括通教学常规培训和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常规培训,是学校教导处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优化教学各环节设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技能培训,主要是以远教资源为平台,以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校要在培训机构、教研部门的指导下,运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培训书目:聚焦新课程系列丛书等。每学期集中培训12学时,写出一则优秀教育教学设计。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重视科研培训与教育科研紧密的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践,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根据学校、教师个体实际,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信息技术培训
按照上级有关规定,1955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男教师和1960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的女教师要积极参加新一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学习和应用新教育技术的能力,并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训书目:《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程》等。每学期集中培训8学时,制作优秀教育教学课件。
(二)专项培训 1管理者培训:学校负责人教导主任等管理人员要积极认真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集中培训,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业务指导水平和服务水平。
2、培训者培训: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各科教师参加相关的集中培训,或选派到省州进行短期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培训者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业务水平、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宗合素质,并能有效组织各种培训和校本培训。
3、农村教师培训:各片区中心校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开展送教下乡、“手拉手”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4、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要充分发掘教师潜能,认真选拔教师参加省州县骨干教师培训。
5、新教师培训:学校要加强对教龄在一年以内或见习期教师的培训。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新教师参加各级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0学时。
6、学历提高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进修来提升学历。
四、培训形式
学校根据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层次等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校本培训特色,其基本形式主要有:
1、自主学习:教师自主学习、记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推荐书目,组织教师开展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定期交流学习体会、探讨教学方法、研讨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
4、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学校内部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的教学观摩,并形成制度。
5、名师指导:聘请校内外名优教师、专家学者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现场教学研究的指导。
6、课题研究:学校加强与培训机构、教科研机构合作,组织申报课题,研究确定课题。定期组织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财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7、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8、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对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水平突出,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与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重点培养,研修提高,培养专家型的教师。
五、实施步骤与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组织教师对学习和反思、实践、科研三个阶段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切实提高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各种评比、竞赛活动,对培训成果进一步综合运用,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2011年9月底前,完成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自评检查,写出自评报告,迎接省教育厅继续教育办公室的检查验收。
六、考核办法
1、参训教师每年每人集中培训不得少于60不学时,学分不得少于20分即21——25为合格,26——30分为良,31分以上为优。2006——2010年五年汇总,80——100为合格,101——120分为良,121分以上为优。
2、学分折算分项:
(1)学习笔记:每10000字5学分。
(2)论文发表:校级获奖每篇3学分,发表县级获奖4学分,发表州级获奖5分学,省级6学分,国家级7学分,论文以最高奖记学分。
(3)读书心得、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案例每篇1学分。(4)优质课评比获奖:校级2学分,县级4学分,州级6学分,省级8学分,优质课以最高奖记学分。
(5)上示范课每节:校级2学分,县级3学分,州级4学分,省级5学分,国家级6学分。
(6)上辅导课每节:校级1学分,县级2学分,州级3学分,省级4学分。
(7)教学业务学术交流:校级1学分,县级2学分,州级3学分,省级4学分,国家级5学分。(8)教育理论考试每及格一科:县级3学分,州级4学分,省级5学分。
(9)教学技能比赛获奖:校级1学分,县级2学分,州级3学分,省级4学分,国学级10学分。
(10)普通话国家等级测试:合格5学分。(11)五年内学历提升一个层次:5学分。
(12)参加课题研究:校级2学分,县级3学分,州级5学分,省级7学分,国家级10学分。
(13)完成个人专业素质现状分析和个人专业化成长设想1学分。
(14)单项培训合格一科:县级5学分,州级6学分,省级7学分,国家级8学分。
七、保障措施
1、加强对继续教工作的领导
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继教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并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特点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2、完善继续教育工作培训的管理体制
积极配合县教育局继教办公室对学校的指导、考评和督导,认真制定学校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由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落实校本培训经费 按照有关规定,学校学校保证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不低于教职工工资总额的5%;把培训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教师外出培训,按规定报销有关费用;积极配备教学设施,逐步实现培训手段的现代化。
4、聘请专家学者指导
邀请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县教育局领导对学校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以增强校本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5、实行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培训健康发展
把校本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范围,折算继续教育学分,记入继续教育证书;实行教师培训与职称评审、考核、评优评模“三挂钩”制度。
第四篇:2008-2013年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宜宾县观音镇初级中学校2008—2013年
教师继续教育总体规划
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手
段、富有创新实践能力、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我校教育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7‟14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教师[2003]2号)《宜宾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在进行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统
揽教育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树立了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把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把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作为开展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坚持教师培训面向基础教育、适应基础教育和服务基础教育的方向,重点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经过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在理顺管理体制、规范制度建设、加强基地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以贯彻落实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为契机,围绕构建与满足教师终身学习需要的开放、高效的教师远程教育体系,探索以远程教育为抓手、全面构建新型的区域性教师培训体系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逐步形成网络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和自考、函授三头并举 1的继续教育工作格局。广大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师德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新课程培训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培训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提供了思想观念和师资方面的支持,学历达标和学历提升培训使我校教师学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能较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迅速提高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教育强
校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我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教育的发展正逐步实现由“满足型”向“优质型”转变,由“小教育”向“大教育”的转变,由“教育大校”向“教育强校”转变。我校教育将在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这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继续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校的教师继续教育还存在着亟待改革和完善的地方:高水平、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终身学习、专业发展的评价与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管理体制、保障措施和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化等。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宗旨,坚持开放创新”的工作原则,整体规划我校
教师继续教育,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现代远程教育为重点,整合培训资源,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突出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加大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大力支持教师的培训,加强校级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良好、专业化水平高、胜任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健全和完善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制定和完善教师继
续教育配套制度,规范教师培训审查、项目审核、课程建设、质量监控、经费保障、激励约束机制等制度,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教师终身教育长效发展的有效机制,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打造教师终身学习文化,逐步形成终身教育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整合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资
源,构建服务全校教师的学历培训和非学历培养的教师教育一体化培训体系,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师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至2013年,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力争达到100%,学历拔高率争取达到65%以上。建设一支拥有县级名师、市级骨干教师和多名校级骨干教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使其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规划和落实教师培训优先发展的措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
统筹规划,投入专项支持经费,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扶持教师培训
工作,使全体教师享受公平优质的继续教育,促进教师均衡发展,协同并进。
二、任务与要求
(一)教师学历提升培训
继续开展多渠道的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加大学历培训与非学
历培训相衔接工作力度,整体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到2013年止,在全校教师均达到合格学历的基础上,85%的教师应达到本科或以上学历,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二)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的非学历全员培训
教师全员培训是教师培训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必须
以专业化发展为导向、师德为首、师能为主、新课程为核心组织培训,并针对教师不同的成长阶段、提供不同的培训服务,包括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适应期教师的基础培训,发展期教师的充实培训,成熟期教师的提高培训,针对不同的职务和岗位,开展包括承担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学辅助等任务的各类人员在内的分类培训。教师在2008-2013年内必须参加各级各类课程培训,其中要有网络远程教育课程培训,校本培训(含教研活动)。
师德为首的培训:多渠道、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
式的师德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加强全员师德塑造和德育专职队伍建设。师德教育立足学校具体实际,坚持以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全过程,重视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立足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明显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人文底蕴、育德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
师能为主的培训:新一轮全员培训的重点是以新课程为核心,以理论学习学科知识为基础,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的教师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教育技术能力、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新课程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并在新课程岗前培训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新课程培训工作,尤其是要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安排进行专题培训,将新课程师资培训引向深入。
课堂教学技能培训,面向全体教师,立足岗位,贯穿素质教
育思想,紧密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上岗培训和跟进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校本培训以技能培训、教学研讨为主),各有侧重地着力于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实训,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优质教学实践,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通过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
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有关规定,以教育部“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契机,至2008基本完成全员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和考核工作,2013年9月前完成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和考核工作,有效促进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
中的应用,探索和建立通过教育技术提升教师学科专业水平、教育专业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水平的有效机制。
教科研能力培训,通过教科研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方法、案
例分析、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使广大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增强科研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三)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梯队培养
加快我校以名师为龙头、中青年教学骨干为中坚、年轻骨干
教师为后盾的教师梯队培养工作,结合新课程全面实施和各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确定各类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确立目标定位和培训内容,拓宽渠道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探索骨干教师的多种培养模式,采用导师制、名校研修制、课题研究、教学展示等多种形式,通过动态遴选后备人选,发现和选拔一批在教育特别是学科教学领域具有专长和培养潜质的较高层次人才,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地开展培养,着力造就一支专家型的骨干教师,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带教、支教,争取承担各级培训任务,在指导别人的过程中加速其专业成长。
观音镇初级中学校
二〇一0年九月
第五篇:2012继续医学教育规划
2012年宝清县
人民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规划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继续落实“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方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举办到学分档案的管理、进修管理等工作,都要迈上一个新台阶,现制定2012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划。
总体目标: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从单纯技术型向提高人文素质型转变,培养创新能力、医学技术、人文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务人员。结合我院实际情况,2012继续医学教育将继续实行“请进来”(请专家讲学、技术指导、会诊、带教),“送出去”(外出进修学习、参加院内外各类学术活动及培训班)的形式,及院内组织专题学术讲座,科主任(护士长)查房、科室内定期业务学习。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诊疗水平,举办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活动,提高授课教师、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规范临床教学活动,保障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继续加大继续医学教育投入,积极鼓励多学科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加强省级以上高级别项目的申报,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
一、积极组织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鼓励、引导有能力的科室骨干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申报国家、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等级。组织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学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本将选送6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要求进修学习归来人员,必须科室内讲课新知识、新技术。
三.有计划的安排各科主任、护士长参加省、市学术会议及短期培训班等,为培养学科带头人奠定良好基础。
四、加强科主任、护士长业务查房制度,要求科主任、护士长查房1-2次/周,并且科室内有记录,并作为科室质控检查内容之一,年终考核、评优的标准之一。
五、鼓励医护人员通过自学、自考、函授等形式取得高层次学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继续鼓励各级医师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学历结构,六、鼓励并支持医务人员在各种期刊上撰写、发表学术论文,每年至少有一人以上发表论文并上报医务科备案。
七、鼓励各科室及个人引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确实能给医院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室及个人,医院年终评议后授予“科技奖”。
八、医务科制定医院中长期及短期人才培训计划,建立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特色专科。
九、积极开展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计划,以学术讲座的形式举办,每月至少组织2次专题讲座。
十、做好学分档案的管理工作,按规定授予学分,学分档案登记在册。保证继续教育学分合格率100%。
宝清县人民医院
2012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