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长领导力下的教师成长
校长领导力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杨晓霞北京 100048 首都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必由途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程度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指路人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同样关注,但是在我国学校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下,校长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力并不是直接的。为此,笔者参观了挪威特隆赫姆国际学校,撰写了校长领导力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文,阐述了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及其启示。
关键词:校长领导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校长领导力的文献综述
参阅已有的关于校长领导力的相关文献,发现教育界对校长领导力的定义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一下三种类型:校长领导力的内涵;校长领导过程性定义以及校长领导力作用效果。
从校长领导力内涵的角度,苏学忠认为新世纪中小学校长素质是在领导教育中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在发挥优势中创办学校特色;在合作中增强乐于竞争的意识;在管理中培养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进取中提高教育科研素养;在发展事业中树立开放的公关意识;在挫折中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1应俊峰认为校长应该具备的主要素质涉及到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组织管理水平和能力、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理论知识和素养、先进的办学理念、人际交往与科学决策能力、协调与宏观思维能力、开拓进取能力和创新精神、感染力和合作精神以及学习能力等等。
2综合不同学者提出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内涵的意义上校长领导力基本等同于校长素质,可以归纳为对校长优秀的个性品质;良好的专业素养,包括管理、领导能力和专业知识等;以及专业的教育视野和执行能力等几个维度综合能力的诉求。
从校长领导力过程性定义看,彼得·诺斯豪斯(P.G.Northouse)认为,领导力是个体通过各种行为影响组织群体或组织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的能力。
3张玲和倪振民给校长领导力的定义是:“校长在实现学校目标、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全校师生员工和以家长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以及与全校师生员工和以家长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是一种决策、规划学校发展的战略思
维能力,表现为一种沟通、协调、凝聚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这一类型的定义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环节: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综合协调各类资源,施加影响和控制用以改善或实现学校发展和提升。
从校长领导力作用效果的角度,主要是研究校长领导力对学校效能的影响作用,包括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学校特色等方面的作用效果。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校长的专业领导力对学校的效能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5二、校长领导力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从以上对校长领导力定义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校长领导力在学校这一概念水平上,涵盖内容广泛,纵贯目标实现的各个阶段,直接影响学校效能实现的水平和程度。但是笔者发现现有的文献对校长领导力的研究仍然集中于学校整体发展层面,而对校长领导力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特隆赫姆国际学校实习期间对这一方面的内容为例,试图说明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三、校长领导力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个案研究
1,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挪威特隆赫姆国际学校成立于2004年,包括幼儿园,小学部,中学部三位一体的教学机构,现有在校生210人,教师25人,开设课程涵盖英语/人文、挪威语、数学、科学、,技术,体育,法语。西班牙语,艺术等科目。
特隆赫姆国际学校层级结构简单,管理层共设校长一名,教学主任一名,长期以来形成了校长全面负责学校事务,教学主任积极配合校长工作,共同开展和维持学校局面的管理机制。
特隆赫姆国际学校校长(以下简称K)之前任职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教育部门,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曾担任小学、中学以及大学教师,并从事学生行为管理领域的研究工作。K校长热情,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经常与教师打成一片,关心教师成长,关注并积极引导教师解决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在工作中,K校长善于开拓创新,有宽阔的视野,先进的办学理念,强烈的感染力,严格的执行力,加大得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K校长重视教师在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配备高水平的教师,并开展提升教师质量的各种活动及配套的支持体系,组建有共同目标和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既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完满又促进教师在学校活动中增强自我意识,积极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创造性,做到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大化。
在校长积极探索新发展途径,鼓励和支持教师自我发展以及教师共同努力下,特隆赫姆国际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形成了多渠道、多方位、多支持的发展特色。
2,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1)超越学科教学的激励机制
K校长坚持贯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理念,在教师层面宣传倡导“多学科融合”的理念,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工作之外开展项目研究,并把项目研究立足于“建立多学
科教师团队组合,为其他科目的教师教学提供便利,促进和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经过一学期的试验,多个教师研究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和好评,并通过学校董事会的认可,为教师超越学科教学项目设立了专项资金及奖励机制。
2)基于全球视野的PD培训项目
特隆赫姆国际学校,人数虽少,但是有50%的学生和70%来自世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多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以及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在这里汇合,这自身对教师
“多文化融合”的意识提出了要求,同时也给在单一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带来了压力,如何使得教师认同并且顺利的克服文化冲突带来的冲击,K校长设立了基于全球视野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通过这一项目教师可以参加全球各地的教师培训、workshop、以及教育会议,学校为教师参加PD项目设立专门的资金并列入每一名教师专业发展的年度预算。学校成立至今,参加专业发展项目教师的足迹遍及美国、新加坡、中国、越南、迪拜、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教师在各类型的培训、工作坊和会议中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态度和知识的进一步发展。
3)“请进来”与“走出去”
K校长利用学校和自身的资源,积极实现特隆赫姆国际学校和其他地区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互访,在教师层面实现了“既面对教师整体,又面向个体教师”两个水平上的“请进来”策略,一是请专家进校,为全校教师做报告,驻校指导教师教学实践工作。二是请专业人员为有特殊需求的教师提供支持,三年级有一名癫痫儿童,日常的生活和学习都给班级的老师带来挑战,校长除了根据自身经验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还积极邀请教育学硕士进入课堂观察,从教育学的角度为教师提供策略和支持,同时也邀请心理学专家,为该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向教师和助教普及癫痫疾病常识,引导教师对学生行为学习期望做出适当调整,降低教师教学压力,使教师从内心和实践层面得到支持和指导。学校也为教师“走出去”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除了上文提到的PD项目,K校长也为学校教师提供访问信息,鼓励教师参与跨国跨校访问,并将其列入PD资金支持的项目。访问学习结束后,校长要求教师积极反思,探讨可供学校借鉴的经验和技术,同时也召开教师会议,与其他教师分享所见所闻所得。
4)信息技术领导力
K校长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地位,保证专项资金实现学校信息技术与市场同步。学校教学设备走在世界的前端,教室内配备smart-board,无线网络,实现了电脑、网络与传统“黑板”的功能互通,大大扩展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空间。学校为教师个人配备相机、电脑。Ipad2上市后不久,学校免费为教师配置了Ipad2,并同步更新网络、打印设备,实现了信息技术无障碍式教学。学校不仅重视硬件上的配备,在软件方面,学校购买了专业的学习软件,初步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随时监测获取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也可以通过该软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了教师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扩大了教师教学的支持系统。
5)多支持体系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环境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特隆赫姆国际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时间、资金和制度方面的支持,才能够顺利实施,缺少了哪一方面的衔接都会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K校长与学校教师一起,经过不断的试验、调整,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体系,保障教师专业化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配备助教和代课教师,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需求。二,积极申请政府资助项目,通过董事会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提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将教师专业化发展时间和次数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小结
总结特隆赫姆国际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校长领导力作用的发挥体现在加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营造环境,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社会水平;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从专业发展走向“全面”的成长和发挥。
校长不仅是学校的领路人,更是教师的领路人。校长不仅要为学生的成长负责,也要为教师的成长负责,是一个现代校长应有的责任和情怀。
校长领导力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同学生一样,属于完满的“未完成”时态,既要要求教师最大能力化教学,但
更要注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更大潜力的开发。
2,校长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保障上有巨大的积极能动性,应当将教师专业化发
展作为校长工作的一个方向,与学校效能的实现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实施,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到实处。
3,加强校长与教师的直接联系,事实证明,教师与校长的进一步接触能够促使教师更
好的融入学校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跳出学科教学的局限,发挥更大的功能,超越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学忠.对新世纪中小学校长素质的几点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103-105.[2] 应俊峰.优秀中学校长的素质及其培训——对重点中学校长的调查 [J].教育发展研究, 2002(9):88.[3] 彼得·诺斯豪斯著, 吴荣先等译.领导学: 理论与实践 [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2.[4] 张玲, 倪振民: 校长领导力与和谐校园建设初探 [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 黄香琴, 梁荣恒, 林国健: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发展的研究综述 [J].南方论刊, 2010(11):82.
第二篇:校长领导力 文档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目前,课程领导的概念很多,但却不统一,中外研究者从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学校课程文化氛围等不同方面对课程领导作出了不同的界定。而且课程领导作为一个多层级的动态运行系统,不同层级的领导主体和职能是不一样的,校长、教研员与教师因其角色职能不同,其课程领导的内涵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单从某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来揭示其内涵是不够的。从校长这一层次看,中小学校长校本课领导具有决策、组织、引导三个基本职能。这三种职能主要体现在下述职责中:
第一,课程和课程结构的设置。课程没置是实现学校发展远景规划的具体步骤。通过结合本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引导教师出谋划策,规划课程设置,并不断完善课程的发展方案,指引课程发展方向。
第二,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中小学校长是课程实施最核心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主要任务是依据目标规划教学计划,并能带动学校成员落实教学目标;统合协调课程与教学事宣,均衡安排师资,确保各科教学正常进行;协助教师改进教学,解决教师的教学困难;鼓励教师进修,安排各种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促进专业成长;建立安全、支持、有序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纪律,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尊重并支持教师的教学,与家长及社区保持良好关系。
第三,课程评价的组织与指导。校长对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评价应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整体设计,即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课程改革目标,是否合理安排、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是否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基础性;二是教师的行为,即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是否改善了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等,要打破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状态,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程资源的统筹与运用。通常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有其匮乏性,但如何在有限分配的资源中,再争取有利的其它来源,则有赖于校长的运筹帷幄。校长需要密切联系政府、企业、社会、家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要加强与校外机构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如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同时也要注重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及能力。
第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确定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校本课程的结构、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要求和策略、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与保障措施等。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规划,组织审定教师提出的校本课程内容,组织校本课程的修订和改革,协调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1.提升校长认识课程的理解力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表现在国家课程的正确理解、校本实施上。对国家课程的忠实执行,既体现在对精神的领悟、思想的统一和步调的一致上,也体现在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背景、教育文化形态、教育特色和教育能力,甚至根据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教学追求、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和不同经验基础、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发展速度的学生对国家课程作符合实际的校本实施。国家课程的权威性、指导意义和强制要求并非排除课程应具有的因地制宜的可选择、可创造的空间。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学生对国家课程在准确领会精神的前提下的不同理解和实施,才使国家课程呈现它的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呈现它的教育魅力和弹性空间。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还体现在对校本课程的准确理解。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个性化补充、拓展、延伸和丰富。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理想和培养目标,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的是国家课程的指导性、学校的主体性、资源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
2.提升校长对课程现状的判断力
分析判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学校的课程文化形态,主要是指学校管理层,尤其是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意识、课程设计能力、课程管理组织能力;二是全体教师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力、忠诚度和执行力;三是课堂教学状况;四是学生对课程的需要度与满足度;五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六是学校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丰富度。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度有赖于校长对获取途径的用心设计和实施。最有效的手段是走进课堂,校长可以走进课堂广泛听课,与师生对话,倾听师生的心声;可以与师生、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面对面地交流;或直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某些课程管理工作。
3.提升校长对课程氛围的营造力
首先,校长应该致力于营造民主、开放和合作的氛围。校长应在广泛征求教师和其他成员的意见前提下,在对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拟定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规划,公开地、经常地加以阐述和说明,让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目的、构想和操作方案有全面、深入和一致的理解,从而达到情感认同和目标集合的目的。
同时,校长要通过培训或其他形式,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与教师自身发展的关系,从而产生紧迫感;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是校长对全体成员的一种深层的长远的关心,从而产生信任感;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是关及自己更关及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从而产生认同感;通过切实有效的课程实施的培训,支持、服务、引导教师的课程实施,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全体成员产生依赖感;要鼓励尊重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创造性劳动,让全
体成员产生幸福感。还要作广泛宣传和讲解,赢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4.提升校长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
学校课程资源主要依赖于学校自身的资源开发,其中教师资源是最需要开发的资源。教师是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其中既包括对国家课程的创造性的实施,也包括利用自己的专业和非专业优势,在学校的课程框架内,按课程的基本要素,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教学资源。校长要充分认识到这个资源的意义和价值,并按课程建设的逻辑和要求开发好、管理好教师资源。学生是课程开发的受惠者,同时也应该是参与者,有时甚至是执行者。
学校的制度文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环境布置等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非显性环境资源。如果学校能按课程的要素对它们加以整合和利用,让它以课程的形式呈现,就能激活学校对课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立体的课程形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提升校长对课程实施的规划力
课程实施规划的制定,首先要求制定者有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要考虑到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搭建,课程内容的挖掘,课程实施方案的设定,课程评价方案的跟进,以及课程管理组织机构、工作程序、改进机制的建立等。
在课程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要充分强调构成课程基本要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程的设计、开发、整合、执行、评价、反思、修正过程中,校长要特别提醒学校全体成员对构成课程基本要素的重视和遵循。课程的基本要素主要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课程评价等因素。另外,学校课程体系的建立也是校长需要精心规划的重要工作。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要观念先行,要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要努力探索以学生的人性需要为出发点,以满足、提升作为成长中的人的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为重点,以形成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统一起来的新的教学方式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6.提升校长对课程文化的构建力
课程文化的构建首先是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规划的情感认同和精神归属,让全体成员产生一种自觉和内驱力,并内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最终通过艰苦的历练,这样课程实施才有精神保障,才能持续积极地发展。课程文化的形成需要艰辛的沉淀和积累,并在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中形成鲜明的特色,这个过程的积累与沉淀必须是全体成员经过认同、实践、创造、反思后的感性体悟和理性认识。它是许多有亮点和特色的个体经验的集合,也是有体系、有序列的优化组合。它具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有推广意义和示范作用。同时,课程文化的构建过程也是个开放、变化、调整、充实的动态过程。学校需要不断总结,适应时代的变迁,吸纳有利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种积极因素,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和方案,以期课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总之,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校长学校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校长课
程领导力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素质、专业知识的素质以及学校行政管理和实践决策能力的综合素养。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校长课程领导力浅论
新课改背景下校长课程领导力浅论
桐乡市高级中学陆炳荣
[摘要]
新课改已经进入第二轮,但“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之现状并没有根本改变。要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理想的课改方案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最终落脚点是在学校,在校长,在教师。新课改越往前推进,越加显示出课程领导力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落实新课改,校长起着关键作用。校长应该是新理念的倡导者,新课程的践行者,新教学的引路人,新课堂的开拓者。实施新课程,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校长课程领导力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发展。
这次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课改来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新课改指导思想要转化为教育实践,理想的课改方案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最终落脚点是在学校,在领导,在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许多学校边研究、边实验、边推进,继承与创新并举,开拓与进取共存,学校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课改中校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思考一: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我这里所讲的校长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的综合性能力。其内涵包括课程规划与开发、课程整合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团队专业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
思考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否就是课程管理的能力呢?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来源于课程管理,但又高于课程管理。“领导”作为学校内部驱动的统领行为,往往与领导者自身的专业权威和个人魅力密切相关;而“管理”则是外部授权的强制行为,更多的是依赖于行政的权威。校长应该以课程领导为主,课程管理为辅,并逐步由管理型校长向教育家型校长发展。
思考三:我们应如何确立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呢?
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一)、确立新理念,校长是倡导者
校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国家课程的坚决执行者,也是国家实施新课程的一面“旗帜”。校长的教育观念、角色行为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如果校长对新课程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解,就很难保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措施得到贯彻,更难做到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这次新课程的改革,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尤为重要的是强调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谈到新课程的实施时是这样说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沿,作为一校之长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积极倡导全体教师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教学体系——由钢性体系向弹性体系转变,价值取向——由制造适合教学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
1学转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首长,应该站在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把自己学到的新课程知识、领悟到的新课程思想介绍给全体教师,引导教师增强课程意识,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育手段和技能等。如校长可以亲自或请专家定期为教师做讲座,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校内外的新课程培训,引导他们看一些有关新课程的资料等。
实施新课程有利于对广大教师的思想引导和管理。当课程处于相对稳定的非变革状态时,原有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领导的某些作用。而一所学校一旦进入新的课程实践,先前以常规为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将被打破,人们对校长就会产生某种依赖感。因为,在新状态下,会产生新的观念目标,行为指向、操作程序等相对不明朗,这个时候只有看校长,校长在学校代表着一种权威,当然主要是学术方面的。特别是新课程将课程的部分决策权下移了,校长领导课程的角色身份更加明显。新课程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所谓三级课程,实际上就是国定课程、地定课程和校定课程。新课程赋予了校长课程领导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课程领导的责任。
(二)、实施新课程,校长是践行者
校长在领导学校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要承担首要职责。
在新课程推进的不同阶段,校长对课程的领导作用各不相同。在进入新课程前吃透有关精神,当好课程改革的预见者和设计者;进入新课程后,引领队伍,整合资源、选择策略,当好课改的组织者。所谓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显特色。这是新课程对校长领导角色的期待和检验。
与以往相比,高中新课程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评价制度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顺应时代潮流,凸显了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和课程改革目标,构建以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为基本特征的新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则呈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并且通过创建新的课程实施与评价制度,推动课程体制与课程观念的同步变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情况还跟不上要求,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在课程设置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设不够规范,成了摆设和装饰品;在学时安排方面,语文、数学、物理等高考科目增加了学时,而一些活动类、艺术类课程则减少了学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校长们统一思想,设法解决,而一些新课程实验学校的做法可以借鉴。
(三)、研究新教学,校长是引路人
在新课改背景下,校长不仅是一个新观念、新方法倡导者,更应该是一个实践者、引领者。新课改迫切需要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了解和研究课改实际情况,与教师一起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了解和把握各方面的动态,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变革的执行者,是提高全民教育质量的保证。名校并不是因为有高楼大厦,而是因为有一大批名师。没有一支观念新、业务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新课改不可能取得成功。
教育科研是教师的发展线。新课程实施需要教育教学科研有效跟进。而教科研发展了,反过来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在新课程教学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教师搞教育科研的空间很大。作为校长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积极倡导教师加大教科研的力度,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进行研究。新课程下的新型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对实施新课程的目标和意义,对新课程的功能的改革,结构的改革,内容的改革,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课程管理的改革等都要有深入的了解。特别要研究实施新课程后应确立什么样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教师必须注重两个字,那就是“研究”,学校是研究中心,课堂是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存在进行认识和发现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教育规律进而构建教育科学理论以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目的就在于沟通教育科学活动与理论的联系。
当然这里有两点我们必须明确:一是教师研究的立足点在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教师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沟通教育科学与实践的联系。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教科研氛围。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落实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不能仅仅依靠听几场专家报告、听几节有关新课程的优质课、搞几次教研活动就行了,必须紧紧依赖于持久深入的教育教研,必须扎根于日常的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背景下,校长还必须引导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说君子在九个方面要经常进行反思:看的时候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听明白了没有,脸色是否温和,表情是否端庄,说话是否忠诚,工作是否认真负责,遇到疑问如何向人家请教,发脾气的时候考虑后果,有利可图时想想是否该拿。可以说,这九个方面包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假如能做到,即使不是十全十美,也是“九全九美”了!一位教师假如能经常考虑诸如“我能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吗?”“我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吗?”“我能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吗?”等问题,那么你的教学能力会不断地改进和提高,面对新课程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四)、构建新课堂,校长是开拓者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关键。校长应该身体力行,成为实施新课程,构建新课堂的开拓者。新课改的生命线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课堂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生态环境中鲜活的生命体,所以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是师生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
以新课改为挈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着力构建好四种课堂:
①情感课堂:教师上课充满激情,神采飞扬,精力旺盛,以教师激情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②和谐课堂:教师上课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积极主动创设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使学生感觉充满愉悦的、气氛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
③动态课堂: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要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合理地、大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④高效课堂:实行新课程以后,我们在教学上仍然要坚持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坚持教学创新,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强调有效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减少无效时间,实现有效时间最大化,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新教材只是课改的一张皮,只有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真正占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时,我们才可以坦然地说,我们已经实施了新课程。
思考四:我们应如何有效行使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要有效行使校长课程领导力,必须着力做好下面四点:
(一)优化学校课程的组织结构
良好的学校管理组织体制是课程实施的有效保障。为加强学校课程的组织力,我校积极优化组织结构,实行扁平化质量管理。纵向管理,为适应新课改、新教学,我们学校组织机构设置为一室两处三中心,即校务办,教务处与学生处,质量保障与资源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
横向管理,赋予年级部行政管理地位和权限,同时成立年级部工作管理指导小组,使年级部成为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交织点和连接点,成为学校一个最重要的管理实体。这样纵横结合,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也提升校长对课程管理的领导力。
(二)增强对国家课程的执行力
校长对课程的执行力是新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设不够规范,成了摆设和装饰品;在学时安排方面,数学、物理等高考科目增加学时,而一些活动类、艺术类课程则减少了学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校长们统一思想,设法解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根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性质和采用研究方法的不同,我校的做法是将其分为调查研究、科学实验、设计制作和服务体验四种类型。学校根据课题类型进行分班,课程教师在不同的课型班级进行授课,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指导形式称为“课型化”教学指导法。
“课型化指导”法的操作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在目前很多学校几乎没有专职教师的情况下,可以选用与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比较接近的老师担任课程教师。
如请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的老师担任调查类班级的任课教师,请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老师担任实验类的任课教师,请物理、通用技术等学科老师担任制作类的任课教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
(三)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方面,我们制定了《桐乡市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试行)》。从90年代开始学校就十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我校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课、阅读指导课的省内学校之一。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有:
高一年级:合唱、书法欣赏与创作、物理思维能力开发、中国现代文学史、世界战争影视鉴赏、无线电制作与测向、物理思维能力训练、时政热点专题讲座、新概念英语、数码摄影入门实践、趣味英语、化学与生活、数学思想方法入门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奥赛辅导、男女篮球队等2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
高二年段主要开设了古诗赏析、函数研究、数学思想方法、新概念英语(BⅡ)及学法
指导、高中英语趣味视听、物理高考题赏析、化学基础实验、自然的奥秘、文化现象鉴赏、历史经典视频赏析和简易机器人制作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奥赛辅导、舞蹈等18门选修课程。
几年来,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选修课、体育与健康课程、选修ⅠB课程以及高二年级的音乐课,有不少课程实行了“走班学习制”的方式,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四)有效提升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校长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力对教师起着导向、激励和监控作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实施和培养目标的落实。对课程实施的评价最终要落实到对教师和学生个体的评价上。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业评价与学生成长手册记录相结合;对教师评价采取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经教代会讨论并通过了《桐乡高级中学教师客观性评价方案》,建立了重过程兼顾结果的多元、民主、开放和动态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同时通过开展“春蚕杯”技能大赛、量力教育奖励基金突出贡献奖、量力终身教育成就奖、量力英才奖、恒美教育奖励基金中青年教师奖、恒美优秀学子奖、红星教育基金园丁之星、领雁之星、教坛新星、学习之星等评选活动,调动师生积极性,更好地调控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策略,有力地发挥了课程评价的“指挥棒”的作用。
“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老师;对国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
因为我们是校长,所以为国家培养明天的优秀人才,我们责无旁贷!因为我们是校长,所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季氏》;
2、校长专业发展的新使命 ——提升“课程领导力”《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第6期作者:王雪莲;
3、简谈校长课程领导力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08-01 作者:汪卫平
4、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领导力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PPT
5、努力以教育家精神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上海奉贤中学季洪旭
6、《人民教育》2009年第一期,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寄语中小学校长
第四篇:浅谈提升校长领导力
浅谈提升校长领导力
郑金洲《学校内涵发展与校长领导力》讲座,让我知道领导力是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总和,主要由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执行能力构成。提升校长领导力主要包括以下这四个方面。
1、决策能力的提升。决策源于熟悉情况,综合提炼,正确判断和果敢气魄。由此,校长要领悟法律法规,把握学校发展方向,确立科学教育理念,制定学校发展目标。深入学校的各个领域,调查研究,熟悉情况,遵循规律,捕捉学校发展关键问题,综合提炼,正确判断,果断决策。另外,校长要光明磊落,胸襟宽广,品德高尚,才能使自己决策能力不断提升。
2、沟通能力的提升。沟通是管理的浓缩,要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共享智慧,必遵循白金法则,做到沟通到位,改进并运用多种沟通方式与师生沟通,要遵循并努力提升非言语的沟通能力和水平。
3、团队建设能力的提升。校长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两个团队的建设,要引领教职工确立和明确学校发展愿景,建立以人为本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校长要以身作则,实现政令畅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校长要有激情,以此激发全体师生的激情,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4、执行能力的提升。校长应带头并引导教师,完整高效实现学校决策,做事要做实做细,养成注重细节的工作习惯。遇到困难要充满激情,永不言败。领导力校长还应具备多维的,并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整合,即: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社区领导力、自我领导力等等。
第五篇: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
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他的领导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符号,他的领导能力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位。
校长的领导能力包括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执行能力,是校长的支配力与影响力的统一,是职务权威与自然权威的统一,更关键的是执行力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认为,提升校长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倾听
放下校长的架子,走向教师这一群体中去。作为一名校长,首先和要自己的被领导者建立和谐的上下属关系,要关注教师的生活情况,要第一时间了解教师的需要。这些教师的需要来自哪里,来自于校长的观察、来自于校长的倾听,不管哪位校长都曾经是一位一线的教师,几年的校长经历后是否还记得自己作为青年教师时候的快乐和苦恼?是否还记得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和埋怨?是否还记得作为老师的自己还有一群愿意交流谈心的同事?而今你是否还有那么一群曾经同伴愿意和你交流、愿意和你唠叨生活琐事、愿意给你出谋划策?如果你反思到了这点,你该到群众中去,好好去倾听大家的需要,这样让你感觉到被领导者时刻和他们在一起,这样的校长才会被尊重、这样的校长才会树立无形的威信。
2.关注课堂
学校的校长都是来自曾经的优秀教师,而今做了校长以后,你是否还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你还能每周上一节满意的课?每学期上一节优秀的课?你能否还能在教师前面放样上课?学校的教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而今你已经离开课堂,离开学生,你还能在教学工作上有什么威信和权威呢?因此校长除了自己一直是教学工作的权威者更要是指导和引导学校教学工作的权威者才行,因此校长要时时走进学生、关注课堂。
3.虚心学习
学而知不足,做而知困,校长要有做不完的事情,才能充满幸福充满挑战的。校长要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有充分的能力去管理去决策去沟通。这样的学识来自于书本、来自于生活、更来自于实践。
4.勇于创新
创新是永恒的话题。一个校长的职权履行了一年两年后就必须去反思,“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是各行业都可以采纳的口号,作为领导者你是怎么构建,怎么实施都必须胸有成竹,如果学校几年没有改变你是否该思考自己的决策和方法?为此,校长要具有广阔的胸襟,不计较得失。更要具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能够把握关键问题,注重细节,“阳光表扬、严厉批评”,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带领自己的团队迈向成功的一步,在团难面前永不言败。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提升自已的领导能力。
普陀区希望小学校长:臧德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