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7:5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业

一、概念题:

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内外协调的心理状态;适应良好,尤其是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发展状态。

2、催眠 :狭义: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3、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4、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5、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

二、简答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答:

(一)、社会支持系统要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1.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2.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提供保障。

4.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通过人文关怀让教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5.取得学生及学生家长、社会各方面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学校管理支持系统要为教师心理健康提供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1.民主的管理。2.尊重的管理。3.发现的管理。4.激励的管理。

二、教师自身的支持系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在动力。

答:1.教师要提高教育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动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与时俱进。2.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转换要有清楚的认识。3.教师要不断调整教育行为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健康的人格。

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技术。

答:(1)催眠--狭义: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2)自由联想(3)释梦(4)移情(5)直接分析疗法

3、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家长 过分溺爱、过分专制、忽视放任、“父爱缺失”、偏重物质奖励、隔代养育。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答:(1).生活辅导,包括自我意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情绪辅导、青春期辅导等。(2).学习辅导,包括智力因素辅导、非智力因素辅导。(3).职业辅导,包括学会生存、学会选择等。

5、简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答:(1).职业倦怠(2).自卑(3).焦虑(4).抑郁(5).嫉妒(6).亚健康状态(7).心理危机

第二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业

一、概念题:

1、心理健康

2、催眠

3、心理发展

4、逆反心理

5、心理咨询

二、简答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技术。

3、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5、简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第三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本刊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提倡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采取相应教育对策为己任,加强学生的心理分析与疏导,让学生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教师要把系统的教育工程划分为一个个子系统,使之成为日常性的心理启迪与心灵塑造工作。这就犹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棵棵树木连成密林,育人的长期功效是在点滴的培养中完成的。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招一式”,使育人工作具有艺术的魅力。以心理理论作指导,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在社会心理咨询和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和同事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浅显的理论研究。我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应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选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观随意滥施乱用,而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方法的运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相一致,要根据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客观的条件合理地选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可以自成系统的,这个系统既有灵活运用传统思想教育方法的继承性,又有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出的新颖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体系是赋予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在心理理论指导下创造新的教育方法的有机统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教育的兼容性,可以与学校教育的各种方法相结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比如,可以结合学校德育的方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德育也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特别是要培养道德意识倾向性(道德动机、道德目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和道德心理品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因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交叉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可以和德育相互促进的。又如,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与教学相结合。教学活动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活动,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必须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由于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文学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劳动工艺活动等,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与其它教育方法相通相联之外,也有独立操作的方法。这里,介绍一些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其方法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这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仅仅是我们的一些实践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的方法

一、心理指导法

二、心灵陶冶法

三、心理激励法

四、反马太效应的方法

五、心理控制法

六、面谈咨询法

七、电话咨询法

八、心理训练法

第四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个体一方面能够调整完善自我,顺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改变环境,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简言之,心理健康就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

广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人们树立起心理健康的概念,使人们产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从而采取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行为,并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寻求适当的帮助,达到提高全民族心理素质的目的。

狭义:心理健康教育专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3、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群体进行的,以促进其发展为目标的心理辅助和指导过程,其形式分为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

4、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对有心理疾病的人进行的以改正其不良行为、情绪情感和认知为目的的心理干预过程。

5、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采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6、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学习动机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知(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等四个方面。

7、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8、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

9、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就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示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精细加工策略是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10、元认知策略: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的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11、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12、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是指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和社会状况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是指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

13、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特征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1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亲子关系是夫妻关系之外的第二重要的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第二纽带。亲子关系具有永久性,是不可选择和不可改变的。

15、情绪:情绪指由某些情景带来的正性或负性感受,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个成分组成。

16、情绪认知:情绪认知是指对自己或他人内在情绪状态的推测,它依赖于个体情绪认知线索的知识、情境和情绪表现之间的知识、预测情绪反应结果的知识、情绪自我控制策略的知识。

17、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认识生命、保护及发展生命和尊重及珍视生命。认识生命即了解生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保护及发展生命即学会基本的生存和求生技能,提升生命的质量;尊重及珍视生命即要求个体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和自然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8、网络成瘾:又称网络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是指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

19、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内部、外部因素的干扰或阻碍,其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消极情绪反应。

20、休闲:是指个体在完成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后由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

21、休闲教育:休闲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休闲意识),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从而获得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22、生涯辅导:指为协助个体,在其一生的任何阶段提供教育、培训、职业选择来管理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服务和活动。

23、通情:通情就是咨询师体会认同来访者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通情。

24、无条件积极关注:指的是咨询师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来访者,不依据来访者行为的好坏来决定怎么对待来访者,无条件的从整体上接纳对方,对待来访者就像对待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人,一个独立于自己的人,有权在世界上占有一方之地生活的人,看重他、尊重他。

25、真诚:真诚就是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诚恳忠诚地对待来访者。真诚有两层涵义:一是咨询师真诚地展现自己;二是真诚地对待来访者。

26、面质:面质是指咨询师质疑来访者言行表达和行为方式中不一致的地方,进而促进来访者反思和成长的地方。

27、自我暴露:自我暴露是咨询师公开、开放、暴露自己的某些经历、经验、思想、情感等,与来访者共享。

28、解释:解释是咨询师依据某一理论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说明和分析,使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

29、指导:指导就是咨询师直接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说、如何做,指导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咨询技术之一。

30、心理适应:指个体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i,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的过程。

31、心理游戏:指依据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定一系列游戏并进行筛选、分类、归纳、创新,使之系统化、逻辑化、形象化,达到改进不良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使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游戏。

32、沙盘游戏:P236框中

33、校园心理剧:P238

二、简答题

1、衡量心理健康的尺度

①医学尺度: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作为划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②社会尺度:社会尺度是以行为适应环境、符合社会规范与否作为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

③统计学尺度: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找出正常行为的数值分布。

2、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适应性标准:以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②发展性标准:根据自我实现者的心理品质来确定,即以自我实现者共有的那些心理特点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

①适应良好 ②无心理困扰 ③有较强的复原力

4、心理健康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 ②全体性原则 ③差异性原则 ④主体性原则 ⑤整体性原则 ⑥保密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特点

知识性、基础性、活动性、主体性、系统性

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一方面,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进学习动机。学习本身就是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8、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应注意: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②使学生参与能所能及的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并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③获得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是产生兴趣的基本条件;④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 在培养兴趣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习兴趣需注意: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②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趣味化;③课堂内容的新颖性、想象性和具体性;④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⑤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⑥组织合理的课堂活动结构,实施合作式学习。

9、反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反馈时:①反馈要及时; ② 反馈内容应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课内外作业和各种考试结果的反馈;③反馈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④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定的目标还有多远;⑤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从各个学习环节中发现其可取之处,并进行表扬。

评价时:①使学生对评价有正确的态度,尤其要正确对待考试和考试分数;

②评价要尽量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以正面表扬为主;

③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

10、如何科学使用惩罚

①偶尔使用

②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受惩罚

③给学生提供可选的方法以获得某种积极的强化

④强化学生与问题相反的行为,即有积极表现时应停止惩罚 ⑤避免使用体罚

⑥避免在非常愤怒和情绪不好时使用惩罚 ⑦在某个行为开始而不是结束时使用惩罚 ⑧惩罚应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11、成就动机训练与归因训练

成就动机训练:第一步,实施主题统觉测验,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第二步,阅读有关资料、观看录像片,识别高成就动机者的思想和行为特征;第三步,通过集体谈论个个别谈话,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动机倾向,了解成就动机在学习、生活中的主要意义;第四步,组织学生参加投环、掷镖等游戏,使学生确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五步,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经过他们努力能完成的学习任务。

归因训练:团体发展法、观察学习法、强化矫正法

12、考试焦虑形成原因及调试方法

形成原因:①不正确的认知 ②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父母、老师、同学、自身

③过分要面子,过分苛求自己 ④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 ⑤应试技巧差 ⑥具有焦虑人格特征或患有某些心理疾病

调试方法:①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

②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

③掌握和提高考试策略和技巧

④冷静处理“怯场”

13、中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特点:①自我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

②有自我控制的愿望,但自制力水平不高

③自我监控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监控效果不理想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突变阶段,敏感又容易感受到压力

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能力渐渐成熟,但又时常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现象

14、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培养

自尊心:(1)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重:①引导他们积极的评价自己

②教育学生正确度带挫折和失败

③教育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2)注意维护培养学生的自尊:①尊重学生 ②信任学生

15、初中阶段后期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特点:①学生在师生交往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和自尊,同时期望得到关心和抚慰

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学生不再把教师看成绝对的权威

③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开始具有选择性

④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①尊重学生,注重师生互动

②自我提升,注重师德礼仪

③不断学习,提高管理艺术

16、西伯曼师生关系的类型划分

友好型 冷淡型 关怀型 拒绝型

17、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积极的情绪与心理健康:①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认知;②积极情绪能撤销和冲淡消极情绪;③积极情绪能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不良的情绪与心理健康:①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②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会形成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

18、中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内在体验的发展:①情绪波动明显;②情绪心境化;③自尊感体验深刻

(2)情绪外在表现的发展:①情绪文饰现象增多;②表情更加成熟

19、怎样合理表达情绪

(1)有效的情绪表达:①觉察自己的情绪;②选择讨论感受的时机;③进入自己的内在语言并学会调整;④使用“我讯息”表达自己的情绪;⑤运用理性途径消除不合理性的想法而改变情绪

(2)无效情绪表达:①使用模糊的语言;②惯用非语言动作;③依赖虚假的情绪语言;④无法拥有感受 20、情绪管理策略

(1)合理宣泄

(2)适当控制:理智、转移、幽默、升华、辩证、暗示、放松

21、如何提高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

(1)情感辨析技术

(2)情境体验法:①移情发 ②情绪表演

22、生命教育与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①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②实施分享和体验教学

③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

23、常见心理挫折及挫折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常见挫折:成就挫折,人际挫折,情感挫折

途径与方法:(1)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①引导合理宣泄;②进行归因训练;③培养自我监控能力;④培养挫折容忍力;(2)优化整体性教育策略:①实施赏识教育;②实施多元教育

24、方案设计:P152

25、生涯辅导理论

①霍兰德的类型论 ②社会学系理论 ③毕生发展理论

26、个别心理咨询特点、阶段

特点: 心理性、职业性、人际性、成长性

阶段:A、进入与定向阶段B、问题——个人探索阶段C目标与方案探讨阶段D行动|转变阶段E评估|结束阶段

27、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建立关系的技术:通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

(2)常用技术:积极倾听、询问、观察、面质、自我暴露、解释、指导

28、个别心理咨询的伦理

(1)转介:①咨询内容与咨询师不匹配;②价值观念与咨询师不相容;③个性与咨询是比相容;④与咨询师有双重关系

(2)保密

29、团体心理咨询的功能、类型

(1)①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性功能

②团体心理咨询的教育性功能

③团体心理咨询的预防性功能

④团体心理咨询的治疗性功能

(2)学业发展团体、自我成长团体、人际交往团体、情绪管理团体、生涯发展团体

30、人际交往活动方案设计(第四章)

31、入学适应常见的问题:

(1)学习适应问题:1新课程、新内容的增加2教师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不能适应3学习自信心不足

(2)人际关系适应问题:1师生关系适应问题2同伴关系适应问题3亲子关系适应问题

第五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踏水镇九义校教师杨耀达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关注。目前制定的《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进一步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被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被看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突破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怎样认识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就我个人历经三十八个春秋的教育生涯,在工作中的体会,谈点粗浅的看法,仅与大家共勉。

一、平时留心观察,收集学习和生活中的典范

我认为教师只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以下现象:

1、老师对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说:“老师经常关照你,你的成绩始终提不高,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了!”这个学生低着头,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抱怨的目光。

2、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敢讲话。

3、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不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或逃学了。

4、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20或50遍,再错,罚做100遍,依次翻番。”结果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因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迷津”,被罚做1000遍!这样一个近乎天文数字的庞大作业量,使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上学了!

5、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现象

6、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用小棍打左手心,导致学生的左手发肿,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阻拦不让家长去学校。这是为什么呢?值得我们去深思。

二、认真分析现象,找出现象的共同点

以上六种现象是对小学生心理上的惩罚和心灵上的伤害,这些现象的特点是:

第一、教师不讲究科学,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例如前面提到的罚学生翻番地做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自卑感、受挫感、丧失自信、缺乏兴趣、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形象降低,不在与同学交往,甚至„„

第二、教师不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对学生的体罚、讽刺以及家长式的“霸权主义”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谎、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

害却是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共同调研查找,探究产生伤害的原因

第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有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

第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自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第三、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概念模糊。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第四、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些名词更是闻所未闻,也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生如父母,教师对学生没坏心,打两下也没关系”,“教师总是对的,无论怎样批评学生都应该的和可以的,对老师的语言、方法态度不能苛求”,“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那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打两下”“批评”“惩罚”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也就开始“打两下”、“批评”、“惩罚”。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伤害,什么是心理障碍等也就懒得问津了,自认为“省事无事”,却不知是其害无穷,有的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四、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教师开展培训

近两年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吴中良校长的带领下,组织教师开展培训,从而使教师认识到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升华。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具有稳定的情感;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4、智力正常;

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探索。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具体包括:

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6、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第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

具体包括:

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

5、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第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

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三)、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

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矫正、自我诊治、自我训练、自我修复心理障碍,这样也最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5、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社会家庭教育环境等。

总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这是一项系工程,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把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必须有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学生共同努力,是教师应该手当其冲。只要我们把教育教学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园地里,一定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

2014年3月26日

下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2014版) 北京师范大学大连普湾附属学校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我读书计划中的第一本书,它是由沈曙虹和李建军两位老师主编。分为八个章节讲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3月30日,我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虽然时间只有一天,而且是在网络上培训,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收获确是丰富且充实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通过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本市组织的为期两天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此次培训为周六和周日两天,本市各......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培训C证考核作业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连南县金坑中心学校伍金照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传媒对孩子的影响,使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 (2010.3) 尊敬的老师,为了解您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我们搞一个问卷调查。调查采用无记名,请您积极配合,如实回答以下问题,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 **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于2002年10月。在上级指导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指导中心开展了多方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下全体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师生建立积极、稳定、适应的心理状态,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