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和模式

时间:2019-05-13 07:3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和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和模式》。

第一篇:浅谈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和模式

浅谈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和模式(转载)2009-10-10 13:56:46|分类: 教育感言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摘要]“校本教研”是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策略和关键环节。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整个校本教研过程之中。

[关键词]校本教研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革命”,不仅是教材的变革,还涉及到课程功能、教学方式、课程评价以等方面的变革。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和深入,部分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还不能及时有效地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基层学校和教师层面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教育部把“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策略和关键环节。

“以校为本”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学校、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而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整个校本教研过程之中。

一、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本模式。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也只是转化为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地落实。一般的反思重在对过去的整合。而校本教研所要求的教学反思则是对即将发生、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包括教师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教学中进行反思和教学后进行反思。

1、教学前进行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教学前反思主要在我们的备课过程中完成。备课始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实践能力培养。备课所要涉及的因素很多,例如:大纲、教材和教参;学生个体差异和整体水平;专业理论及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现实社会生活;突发性事件的预设等。为了做好教学前反思,教师必须多读书,重点读些教育报刊、专业书籍以及读学生喜爱的书等,及时了解教育教学信息,广泛采集课程资源,反思自我,不断创新,做创新型教师。

2、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启发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进行质疑、探究和创新。要把案例学习反思,困惑问题反思与教学反思有机结合起来,使师生在教学反思中学会反省,学会发现。

3、在教学后进行反思。教学后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上完一个单元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有助于今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为教师,要创设民主融洽的教学环境,敢于接受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敢于肯定和吸收学生发表的个人独特见解,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每节课结束,教师与学生座谈或采用问卷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征求同事的意见;教师还要注重自我反省教学过程,客观评价疑难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目标是否达到完成,总结教与学的得失,写“教学后记”,做课后小结。

英国学者劳伦斯·斯坦豪斯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论。建立“教学反思制度”,极大地促进教师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样,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二、同伴互助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探究问题,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1、常规活动

学校要使校本教研制度化、常规化。可以是定时、定点、定员的集体备课,重点是对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重难点的剖析和实践的反思等;也可以是综合教研活动,重点是理论学习、课例观摩、专题研讨、案例评析等。这种教研模式会形成重研讨、重互助、重实践的新型教研风气,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会议交流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是两个,甚至是两个以上的思想。”学校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读书报告会、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其目的是给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共享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活动可由学校组织,也可由教师自发组织,可以是同一学科的教师交流,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教师交流。

3、课例探讨

同一篇课文、同一章节可以采取一人多轮、多人循环、同课异构等方法让教师进行教学。一人多轮是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这对培养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明显;多人循环就是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内容一样,但教师不一样。每次上课都是在备课组或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讨论、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上课的过程就是不断改进的过程的过程。多人循环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意义和魅力,能够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同课异构就是由于教师专业知识有高低,经验经历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对同一内容的课,各个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同课异构使教师可以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中,通过比较,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4、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就是事件,是对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教育案例,就是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生的一个有疑难情境或某些决策行为的真实描述。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件,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有利于教师分析和反思。内容上教育案例可以是学生学习中的有趣故事,可以是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可以是师生交往中的经历,也可以是教师、学生成长的经历。

我们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围绕“怎样改进更好、更有效”展开讨论,教师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遗憾,更有效地反思与重建自己的教学。通过案例研究,教师们发现,研究的素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是有心人,肯钻研,长期积累,一定会加速专业成长。同时,案例交流,为教师之间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5、课题引领。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的核心和龙头,也是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的形式。课题研究要坚持校本研究为主,可以由教师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以教研组和由几个教师组成课题小组,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要善于将教育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要坚持微观研究为主,力争“小题大做”;要不断从备课中、从教学和研究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从中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样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集体教研活动,集中了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把同伴互助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强化了合作意识,做到了优势互补,实行了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提高。

三、专业引领潜移默化超越自我。

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介入。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围绕“本校”的实际和问题进行的研究,但它不仅仅依靠本校的力量,还需有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和引领。因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专家引领的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新构建。可以说,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的参与和引领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开展的根本保障。

为此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学校邀请靠专家、学者、和名教师作“走进新课程”“课改动态” “课程改革与教育科研”等学术专题报告、辅导讲座、教学专业咨询、教学现场指导等等;同时学校定期开展课改实验的专题教学研讨、教学观摩、与兄弟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主动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主动参与者、积极研究者,他们带着疑问与困惑,与专家、学者、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对话,进行批判性反思,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

新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学校必须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力军,在活动中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必定会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篇:校本教研活动基本流程

校本教研活动基本流程

一、发现问题

教研内容往往源自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而,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寻找有价值的问题。

二、确定主题

校领导或教研组长要随时将教师的困惑集中、并归纳整理,将具有普遍性的、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教研主题。

三、确定人员

在此基础上组建研究团队(学校、学科组),着手制定研究计划。

四、制定计划

学校或学科组根据确定的研究主题(一般每学期3——5个),确定研究的基本思路,制定教研计划,并安排好具体活动时间。

五、组织实施

1.学习准备。根据教研计划,教师或教研组应该为有效完成研究而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和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专题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先从理论上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

(1)自我反思。针对教研主题,教师要找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同伴互助。借助组员之间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等形式,发挥集体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专家引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向专家(各级教研人员、特级教师等)咨询,或查阅教研刊物、上网查询等途径,整合多方资源,以提高研究效能。

(4)网上互动。教师可以把教研主题发布于“校园网络论坛”等平台,让“有识之士”参与其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问题得到广泛深入地探讨。

2.集中研讨。

按教研计划,研究团队(学科组)针对教研活动主题,进行集中研讨。教师(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将自己的经验和自己多方获取的解决问题的信息介绍给其他成员。(这个过程中,团队人员不仅要全员发言,而且要畅所欲言。记录人员要做好记录,记录以附上发言人员的文字材料为好)

3.归纳整理。

校领导或教研组长在研讨过程中,要随时对教师的发言做简单的点评,最后再归纳总结,将达成的共识整理成文字材料。

4.运用实践。

教师要将达成的共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将“共识”不断完善和提高。学校或教研组要确定一名教师,结合“共识”有针对性的准备一节公开课,下次教研活动时公开展示,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布置下次教研活动内容。

第三篇:校本教研的基本环节

校本教研的基本环节

(1),陈述问题.研究始于问题.开展校本教研之初,教师首先应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并结合理论学习向同伴或专业人员陈述你所发现的问题.问题陈述出来后,通过集体研讨,相互启发,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更加清晰.(2),制订方案.校本教研不同于专业的纯理论研究,在制订方案时重在考虑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策略步骤要心中有数,认真,仔细地规划设计.(3),寻求合作.相互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方案制订好以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寻求合作.合作对象既可以是同行教师,也可以是专业人员.通过合作,一来可以得到他们的配合,支持,二来如果他们也在关心同样的问题时,彼此可以共同探讨,共享成果.(4),采取行动.实施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研究资料,以证明你确实已经开始努力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一纸方案.研究资料可以包括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学生作业,学生考卷,活动照片,课后反思,教学随笔,日记等等.(5),评价效果.行动结束以后,需要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而不是急于公布研究成果.效果不是预设的,不能刻意选择特定材料往预先期望的效果靠拢.效果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生成的,留有许多讨论的空间,应该允许不同的人对效果发表不同的意见,重视并尊重,接纳并包容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你的观点,结论才会更让人接受,研究成效也才会更让人认可.(6),发表成果.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最终也需要发表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接受人们的审视.校本教研通常是叙述一个故事,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通常就是故事的主角之一,因此必须善于口头陈述,善于“讲故事”,善于用广大教师所熟知,简洁明了而又合乎专业规范的语言来描述与诠释研究的历程和结果,这有利于对话和讨论,有利于成果分享,也是提笔写作的基础.一旦提笔写作,校本教研也更多地提倡以叙事方式写作鲜活的个案研究报告,而不必一律写成规范,严格的学术论文.校本教研不等同于以往的教研活动.以前学校一级的这种教研活动虽然存在,但往往缺少基本的制度规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的时候会出现学校一级的教学研究脱离自身实际的倾向,或流于形式走过场,收不到的效果.校本教研首先要把教研作为一项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因为它是以单个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其次,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以及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三,提倡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专业引领是使校本教研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力量.离开了专业引领,校本教研往往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运作,研究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校本教研甚至会出现机械化,形式化和平庸化的危险.第四,强调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互助.校本教研比传统教研进一步加强教师集体之间的合作式研究,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研究和协调支持,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超越年级和学科。

第四篇:校本教研活动基本流程

校本教研活动基本流程

一、发现问题

教研内容往往源自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而,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寻找有价值的问题。

二、确定主题

校领导或教研组长要随时将教师的困惑集中、并归纳整理,将具有普遍性的、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教研主题。

三、确定人员

在此基础上组建研究团队(学校、学科组),着手制定研究计划。

四、制定计划

学校或学科组根据确定的研究主题(一般每学期3——5个),确定研究的基本思路,制定教研计划,并安排好具体活动时间。

五、组织实施

1.学习准备。根据教研计划,教师或教研组应该为有效完成研究而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和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专题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先从理论上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

(1)自我反思。针对教研主题,教师要找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同伴互助。借助组员之间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等形式,发挥集体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专家引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向专家(各级教研人员、特级教师等)咨询,或查阅教研刊物、上网查询等途径,整合多方资源,以提高研究效能。

(4)网上互动。教师可以把教研主题发布于“校园网络论坛”等平台,让“有识之士”参与其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问题得到广泛深入地探讨。

2.集中研讨。

按教研计划,研究团队(学科组)针对教研活动主题,进行集中研讨。教师(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将自己的经验和自己多方获取的解决问题的信息介绍给其他成员。(这个过程中,团队人员不仅要全员发言,而且要畅所欲言。记录人员要做好记录,记录以附上发言人员的文字材料为好)

3.归纳整理。

校领导或教研组长在研讨过程中,要随时对教师的发言做简单的点评,最后再归纳总结,将达成的共识整理成文字材料。

4.运用实践。

教师要将达成的共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将“共识”不断完善和提高。学校或教研组要确定一名教师,结合“共识”有针对性的准备一节公开课,下次教研活动时公开展示,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布置下次教研活动内容。

具体要求:校本教研要体现延续性,本次活动是上一次的延续,要对上次活动有简单描述。

准备阶段:研究主题要合理、体现学科特点,带有普遍性,确定主题后要告知所有参与人员。做课教师要根据主题进行备课、上课。上课教师的教学在主题研究上要有所突破。听课教师也要提前备课,对所研究的主题有所了解,以便研讨时发言针对性强,主持人对研究主题要有深入了解,理论上要有一定深度。

研讨阶段:做课教师要针对研讨主题进行反思,研讨时要围绕主题进行,不得就课论课,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谈出看法。要有理论基础。

小结阶段:主持人要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重点总结研讨主题的突破,本次未能涉及、解决的问题延续到下一次活动。

第五篇:校本教研模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徐李小学校本教研模式

1.校本教研模式。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强调以校本教研为主,实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科研与培训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模式,如“课题研究模式”、“诊断反省模式”、“骨干培训模式”、“问题培训模式”、“课改论坛模式”等,提升资教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校本培训模式。目标是解决本校资教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三种基本策略:以学习型的校本培训加快资教教师的专业角色意识养成;以实践型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情意;以发展型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我诊断和反思能力等。

3.案例研究模式。帮助资教教师很快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能力,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践生活情境的差距。

4.教例研究模式。把资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部过程写成“教例”,通过分析、取得新发现、教例归纳、新教例的创设及专题研究5个环节来实施。

下载浅谈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和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和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规范校本教研模式”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开展实效校本教研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如何规范校本教研模式”心得体会2013年暑期研修已经结束,“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研修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范式。团队合作,......

    浅谈校本教研的缺失和基本思考

    浅谈校本教研的缺失和基本思考 新疆石河子一小李佳晓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旧教学观念的碰撞,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等问题日渐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凸显出来。如何帮助教师解......

    校本教研

    学习《课改后校本教研的新方式》心得体会 钦北区大寺镇天白小学 黄振光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燃烧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把自己平凡的生活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紧......

    校本教研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越来越多,一些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也随之浮出水面、与日俱增,使得学校推进课改实验的步伐愈加艰辛。......

    校本教研材料

    校本教研材料 关于“县教研室严主任浅谈如何听评课”的讨论 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原方法和手段。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从学校组建一年来,我们就把校本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不应付,不走过场,扎扎实实地开展,使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动因浦东“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组一、基本认识 (一)校本办学是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许多发达地区、发达国家,都把“校本办学”作为教育发......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我成长的摇篮曾见过这样几句话“读书厚底、研课提质、观摩阔野、反思超己”这是一名青年教师成长的必备因素。那么,一个教师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最大程度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