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的角色正在或将要从原来的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逐步向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者、教学的设计者、教学策略的决策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转变。随着我校现代信息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了信息技术的受益者、运用者和学习者。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与学生、同仁、专家互动交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校本教研,是催生“研究型”教师的有效方式。在目前的学校教研实践中,教师反思意识的旁落是有目共睹的。其原因是常规的教研活动,往往计划2个小时,由听课、评课、说课反思、主题研讨等环节组成。但是从教师角色来看是被研究者,被评判的对象;从参与态度的程度是旁观旁听;从参与过程上分析是一言堂或单向评价较多,即便课后反思也是也大多注重对具体实践结果的粗浅回顾,缺乏对实践过程的深入反思。这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教师的专业水平一直以来得不到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之一。
美国学者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因为无论是教师个体还是教研组群体,都应该做到善于跳出圈外去主动观察和思考自己是如何实践的。基于这种认识,必须对传统的那种仅就一次教学活动进行简单地回顾或“修补”式的活动形式作出改进。我校在建立数字化教室以后,明确提出了教研组要成为“合作学习型”群体,改变教研活动更多的被理解成了“教学观摩活动”以及成员间又相对彼此孤立的现状,开始依托信息技术积极尝试改变活动形式。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步,备课组成员合作策划制定教研主题活动和教学内容,一起完成背景材料和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形成教案并上传校园网教研活动专栏。第二步,提供原生态的教学现场,即执教老师在数字教室里上课(不试教不听课),信息办负责录像并上传至校园网供大家畅所欲言。第三步,注重强化个体深刻反思,执教教师上好课以后自己看录像写好课后反思。第四步,在教研组内互动教研之后,学校利用网络研讨的互补性开展网上论坛,继续深化研讨深度,由于网络论坛扩展了空间和延伸了时间,使论坛更具有教学实践的智慧。第五步,教师本人或组内同事再进行课后一课多上的重建。第六步在大家论坛和集体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案例和经验总结等。这种教研活动形式要求所有的参与者以自己或教研组成员的特定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并对其所做
出的决策和具体行动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结果进行“定向式”的审视与分析,继而以此为基础做出进一步的策略调整和再实践。如此,就能够逐步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智慧生成”的教研活动机制。对教师来说,学校备课组、教研组开展的一系列教研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就教学实践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的平台。特别是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强化“反思重建”理念,则更能保证教研活动目的的达成:一方面,期望通过活动中教师个体和群体对教学问题的反思、探讨来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增强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论坛形式期望通过教研组以及全体教师对教研全过程的积极参与和反思重建来逐步开放教研活动,进一步弥补教研活动时间和空间约束所带来的效益损失,从而架构起开放的、高效率的新型教学研讨活动平台。
二、信息技术支撑下校际教研,为开展多元化互动教研活动提供了有效途径。
1.区域性互动校际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的形式随着开放时代的到来,它不应是刻板的、一成不变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区域性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校互动活动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使教师多受益,这种形式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校际间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教学研讨活动。例如,本学年,明强小学、江川路小学和我校在进修学院小教部和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曾多次借助多媒体网络视频音频平台, 设置活动技术主持,通过主持学校的精心准备和联动学校积极互动的形式,已经成功开展了几次小型互动教学研讨活动,研讨成员兴趣盎然,他们说虽然在各个分会场,但通过数字化教室的音频、视频传播有零距离的感觉,这样我们可以节省许多来回路途的时间,几校又可以资源共享,形成了校际间的教研合作伙伴关系,达到了更好的研讨效果。
2.发挥网络教研中心。
每位教师在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总希望能不间断地得到专家名师的伙伴式的帮助,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往往不能实现。我校本学期尝试建立网络教研中心,以沙龙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即把课堂实录课上传在学校网站上,然后邀请专家名师参与,在“网络教研中心”听课,与教师直接对话,交流心得、发表看法。这种新型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让名师或专家们足不出户有更多的自由度参与“伙伴式”教研组的活动,帮助其他教师更快的成长。没有机会现场听到课的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和教案,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观点,参与研讨,从而促进了各种资源的联动融合与再生。
3.发挥网络教研资源库的作用。
学校根据实际活动需要,在专题栏目中收录了大量的视频、文字、图片资源,包括课改示范课、学科带头人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不仅如此,在各学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同时,也能使学生共享名师讲学之乐,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此外由于网络的公开性,拓宽了学校开放途径,使得家长、社会也能了解、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三、思考的一些问题
1、网络教研形式的运用,带来了新理念新课堂新教研,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从而教师更高层次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培训迫在眉睫。
2、随着网络数字化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区域内的学校联动组织和机制需要及时建立,以进一步促进这个新生事物的持续健康发展。
3、建构起区域内的网络教研论坛和资源库的共享中心,最大效益地发挥联动学校的各自优势,达到百家争鸣、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总之,校园和校际网络教研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我们的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带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它并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活动的职能,挖掘校内和校际资源,促使教研活动更科学、更有实效。我们将一如既往,相信信息环境下教研活动会不断完善,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第二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寿王坟镇中心校 栾云淑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有效途径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更新理念、加快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基础教育成败的关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平台,加强师资培训,拓宽网络学习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新进程。
二十一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的角色正从原来知识的传授者逐步向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者、教学的设计者、教学策略的决策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转变。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更新理念、加快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基础教育成败的关键。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管理水平。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着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改革成了一个国家是否得以持续进步的关键。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同样,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探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成为当前很多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我校把网络教研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以及微机室、各年级组长为主要成员的网络教研领导小组。聘请有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为网络教研员,从组织和人员上为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证。
为使网络教研活动走向科学规划的轨道,我们还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对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督促和管理,为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1、制定了《教研组网络教研职责》、《网络备课、研讨制度》、《应用远教资源备课流程》等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2、定期检查教师网上教研的活动情况。每学期末,我们都组织人员上网查阅教师的网上材料,进行登记、汇总。
3、把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情况依据“教师网络教研管理考核评价办法”进行量化打分,并且把量化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档案中。
4、对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并且成绩突出的教师,我们给予表彰和
奖励,从而激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借助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在工作中享受到了专业化成长的快乐,享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生命质量。
二、建立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1、加大硬件投入,保证网络环境的畅通。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有它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及可能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硬件是基础,为使网络教研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加大了改善网络教研环境的投入力度。完善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电子备课室。充实并更新了现代信息教育基础设施,班内配置了电子白板,安装了基本的办公软件,达到了校园电脑台台能上宽带网的要求,并且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网络的畅通。
2建立校园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校园网站。网站中设有教育新闻、课程改革、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教研论坛、教学计划、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外活动等栏目。还分派学校的两名微机老师,轮流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与下载工作。并对下载的资源进行二次整理,根据授课内容对多种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查找、选择、组合、加工、创新,分别按“学科”以“课堂导入资源”、“重难点突破资源”、“知识总结资源”、“习题精选资源”和“探究创新资源”及“视野拓宽资源”等命名,存放到指定的学科文件夹,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把积累的所
有资源架设在校园网上供教师使用。校园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让教师获取信息简单而便捷,让本来就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更加生机盎然。
3、创建互动平台,促进教师的均衡发展。
我们创建了QQ教研群和BBS论坛,由校长、教研组长和微机老师任管理人员,为教师提供一个动态交流空间,QQ群和BBS论坛不但可以把教师关注的热点或困惑问题发布出去让大家发表看法,加强研讨和沟通,我们还尝试将集体备课放到论坛中,先确定主备人,由主备人提前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本学年的备课室中,所有参与备课的教师可以在教研之前指定时间打开论坛浏览教学设计并以跟帖的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主备人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结合自己班级的学情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备课,最后进行课堂实践。这种研讨形式促进了学年组的沟通和交流,让大家在一段段文字的碰撞中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
在创建QQ教研群和BBS论坛的基础上,我们又鼓励教师创建自己的教学博客,不出校门就能够实现同教育专家、教学名师近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及时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许多教师辛勤耕耘自己的博客家园,讲述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细说着学校管理、教学工作、教研交流等方面的体会感受,记录着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问题讨论等教研足迹,为学校、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和个人成长经验。
QQ群,教育论坛,与博客的优势互补,让老师们互相交流,互
通有无,取长补短,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咫尺天涯的专业成长在跨越时空中启航,困惑愉悦的思想情感在真诚碰撞中闪光。教师的教学研究观念正在发生着根本的转变,教研热情不断增强,逐步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网络教研的能力。
校园网络平台的搭建极大地拓宽了教师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构筑了理想的舞台,但要想借助这个舞台实现自我发展的梦想,还必须具有踏上信息高速路的技能。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必须掌握,这是老师提高网络教研能力的关键。英国语言学家柯里福曾说过,“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会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应用意识和主动应用的习惯,并能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才能实现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实现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和地位的转变,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求,我们把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考核列入学校重要工作安排,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培训活动,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网络教研能力培训。
1、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培训
我们首先组织全员教师开展“电脑扫盲”,活动,在培训中充分发挥本校微机教师的专长,进行了多次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脑操作基础知识、word的应用技能、多媒体素材的采集、电教设备的维护、电子白板的使用等,在计算机基本技能过关以后,又进行了“课件制作(powerpoint, flash, cooledit)和网页制作等培训,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应用。
2、网络技术培训
我校部分教师自身发展较快,且有着较强的信息意识,有进一步深入开发网络资源的意愿。学校便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和这些教师结对子,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网站,开通博客。在教师互学、能者为师的倡议下,现在大多数教师都已能在教学论坛上,教学博客中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3、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
为切实发挥网络教研平台的作用,除每次培训实行签名制,学校还制定了《信息技术量化考核方案》,加强对教师办公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学校教务处定时对多媒体使用、课件的应用、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检查,每月公示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情况,激励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课;在学校开展学科优质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中,让平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次数多、课件运用好、课堂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优先参加;教务处按照考核方案对开展网络教研的年级组进行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培训与考核相辅相成,有力地促进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现在,我校教师已经100%做到“五会”,即:会浏览校园网(互联网),会下载运用网上资源,会使用教室的电脑多媒体三大件设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实物展示台,大型显示器),会使用课件点播系统,会文书处理和常用的课件制作。全校能运用电教手段上课的老师比例为
100%;开展电教的学科比例为100%;采用电教手段的课时比例为86%。由于参与的教师多,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拓宽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只有在游泳中学游泳才能学会真正的本领,开展网络环境下多样化的教学教研活动既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也是老师练武习兵的擂台。
1、开通教学博客,促进自我反思。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争当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勤于记录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教学博客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最佳技术支撑平台,为教师的继续学习、经验交流、教学反思等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博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在教研工作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博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能,高度重视教师博客平台的搭建与完善,鼓励教师利用教学博客的写录、分类、更新、互动等功能,记叙生活感悟、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研论文等等,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为工作总结准备材料、为管理工作积累经验。在进行知识梳理与积累的同时,阅读其他教师的博文,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过程中,促进
了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老师深切地感受到在博客上写反思,不会因为文章无处发表而苦恼,更不必因为文笔不美而气馁。在教学博客上没有明显的等级序列和权威,有的只是相互间平等的交流;没有现实人际的尴尬,有的只是教育的研讨与关爱。在博客上进行反思学习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几年来,教学博客成了我校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同伴互助的平台。
2、立足教育论坛,实现同伴互助。
教育论坛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一个贴近一线、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学术研讨平台。在论坛上,教师可以阅读版主、网友的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可以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还可以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获取专家的引领。论坛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创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耕耘的花园、精神的家园、成长的乐园。我们把“儿童教育论坛”、“当代教育论坛”“小学教育论坛”等优秀教育论坛推荐给老师,督促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浏览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欣赏名师名家的教案、课间反思;鼓励教师遇到教育难题时可发贴到论坛,在论坛的自由交流中,老师的认识逐渐变得明晰了,最后形成了比较客观的共识。在论坛上进行探讨,改变了老师的交流方式,使得那些在传统教研工作会议上,由于缺乏自信,不善言辞,碍于面子,不敢主动参与问题讨论的教师都能畅所欲言,增强了参与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
了自身的理论素养。我们还常常组织同一教研组的教师参与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在线研讨,为专家名师和我校基层教师零距离接触提供平台,实现了理论界和教学实践工作的亲密交流,使论坛研讨真正介入我校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一直以来,在线研讨活动以其专家的引领、同行的思辨、平等的交流、坦诚的即时互动而深深地吸引着各位教师,教育论坛成为教师深度学习的场所,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3、借助网络教研,提升教师备课能力。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为集体备课插上了双翼。依托教研论坛,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是我们在网络环境下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新探索。小学教育论坛中的备课室中有丰富的备课资源,每学期初,我校要求各学年教师以学年为单位登陆论坛备课室学习。好的课例直接下载附到教师教案中作为备课资料,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结合备课资料进行有效教学预设。除了下载教学资源为我所用,我们还及时组织教师走进备课室参与各年段的备课研讨,让教师借助论坛拓宽备课的空间,在各地同仁的研讨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备课能力。几年来,在网络教研组的引领下,所有一线教师们由原来的“要我上网”逐渐转变成“我要上网”,网络教研已成为老师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因积极参与网络教研,老师钻研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提高了。
4、依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之中,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整合应用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因此,每学年我们都举办一次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和“优秀课件评选”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加比武大赛,重点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认真评选,把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课件发布到校园网站上,供全校教师学习、研究。此举大大推动了全校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研究、实验的积极性。
多样化的网络教研活动,把教师专业化发展引向开放、引向深入,在活动中教师们传递着教育信息,共享着教育资源,实现了同伴互助,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是一个需要做出艰苦努力,并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信息时代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相信有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教师作为全新教育的生力军,基础教育改革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焦建利教授聚焦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让我们意识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将信息技术与教师的发展、与教育结合的重要性。本专题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知识的结合以及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方式。在第一板块中以生动形象的事例及图片,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如今社会发展的首要趋势——技术的迅猛发展,由此引发人们去思考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中来。
第四篇:《加强校本教研_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报告
《校本教研 对教师成长促进作用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实施课改能力和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围绕教师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特征。校本教研不仅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保障,同时也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深入探究的课题。孟庄镇三旺马小学地处乡镇,是新郑市孟庄镇的一所不起眼的小学,学校现有学生200余,教师10人,其中中老年教师8人,因此,立足校情,加强校本教研,进一步帮助广大中老年教师提升业务素质,教科研能力等就成为我校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现实依据
1、理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将课题研究的开展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
2、创设课题研究五项保障条件
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了以曹智魁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二是学术保障,成立了以敬新红教导主任为组长的中年级教师组成的专家组;三是经费保障,将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列入学校的预算,确保阶段性研究经费及时足额
落实;四是时间保障,给各子课题研究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时间,尽量减轻兼课同志的额外工作任务,确保每位参与研究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题研究。五是资料保障,学校安排专人采购了《新世纪教师素养》、《有效教师》专用书籍各10本,供参与研究者适时参考。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农远工程设施,教师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为参与研究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设备和资料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为首,以教育科研、教育现代化培训和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纽带,以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通过校本教研,研究与实践,使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2、研究的主要内容:
重点围绕在加强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提升中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知识和以教育教学经验升华的基础为实践性知识所构成的校本教研体系,着重是现代教师特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如人际关系与交流、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教研实践、创新能力等。(1)师德师风的塑造
以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开展教师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依法施教,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去感染学生,培养一批具有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的师德标兵。(2)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根据教师职业和专业基本功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把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运用,提高教学效能。(3)教育科研能力的加强
以学校课题研究为载体,把教育科研和课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和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以《有效教师》和《新世纪教师素养》等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师研究学习有关专业发展的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学习并借鉴其他兄弟学校有关校本教研方法及先进经验。
2、调查研究法。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我校确定专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概况,设计撮镇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专题,组织本校教师认真填写和统计分析,同时根据我校教师特点,制定《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找出教师在专业素质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制约因素,了解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专业规划,为我校后期积极探究构建适合本校教师有效发展的支持
体系,形成促进本校教师有效发展的管理机制,探究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提炼创新“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有效教师实践模式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3、行动研究法。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反思,一边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有效教师实践模式。
4、经验总结法。采用座谈会和论文交流的形式,总结校本教研的实效,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确保课题研究有序进行(2012年8月至2012年10月)
制定研究方案;课题组对本校现状进行调研;召开课题启动会和课题培训会。
(二)研究阶段:加强学习,开展活动,确保课题研究落到实处(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
根据《实施方案的》安排,我校以“教学管理年”为契机,以“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为主要途径,深入细致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表现在:
1、狠抓常规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更新教育观念,全力推进课程改革
第一方面:广泛开展“学课标,促课改”活动。学校组织每一位教师深
入学习、理解新课改的有关要求,研读所授学科课程标准,全力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改。按照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全体教师撰写不少于2000字研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同时,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足开齐了课程,把教学教研渗透到新课程的诸工作环节中。
第二方面:广泛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学校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活动,认真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教学中的不足,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广大教师写反思总结,要求教师就每一课时的教学情况,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写反思后记。教务处把此项要求作为教学检查的必查内容,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三方面,学校还多次派出领导和教师参加省市县教研部门组织的新课程理论研讨会、报告会,多次派出领导和教师对省内名校就贯彻实施新课程以及科学规范化管理等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2)规范学习、检查制度,切实落实教学管理工作
为改变业务学习形式化的局面,切实提升全体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教学素质,保证教研的实效性,学校确定以各年级备课组为中心开展业务学习。各备课组必须要制定好学期初的工作计划、开展好学期中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或研讨教学问题)、总结好学期末的各项工作。教务处通过检查和听汇报,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整改方向。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对教师个体常规业务的检查: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由校长室牵头、教务处组织、各备课组长参加对全体教师进行教案、作业、听课等工作的检查(检查结果计入绩效)。从检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一批“优秀教案”、作业批改的“优秀”等级脱颖而出。
2、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全力推进校本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切实落实教学管理年的各项要求,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加强了校本教研工作。(1)开展知识培训活动
从2012年暑期始,在曹智魁校长的安排下,敬新红主任对所有教师进行了新课标知识培训;范瑞芝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创新案例的校本培训;王新会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计算机知识培训等。这些校本培训让老师们从不同方面汲取了营养,理论和实践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广泛开展“上好每一节课”和进行全校性的优质课评比活动 为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探究教法,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组织了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观摩课。每一位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学期,为配合和响应孟庄镇举行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我们又安排了全校性的优质课评比活动。各年级备课组对参赛选手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在组织学科组内教师进行初赛的基础上,将各学科涌现的优秀选手集中起来,由学校统一组织第二轮比赛。经过公开公正的选拔,马书芳老师被推荐到县内参加优质课大赛。通过优质课评比活动,实践了教师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召开课题结题总结工作研讨会,回顾分析课题研究的得与失,汇编教师《论文集》、《案例集》,整合研究材料,拟定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半年来我校在课题研究和“教学管理年”活动开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我们今后努力去改进与提高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1、课题研究活动开展有待更全面、深入。从开展的活动来看,存在个别教师对活动重视不够,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有极少数教师不能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研究任务。
2、对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研究解决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管理工作还应该向更高层次上延伸和发展。
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牢牢把握质量这条生命线,以“教学管理年”活动为契机,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教学和管理工作,坚持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科学化,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有效教师》的课题研究继续推向深入,形成促进本校教师有效发展的管理机制,探究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发展提供保障,进而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全面提升。
第五篇: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网络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逐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和律师、医生一样,有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养和训练,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水准等保障机制,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因此,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下面我就把自己在这方面的粗浅认识,与老师们分享。
一、积极的心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积极的心态,就是一份对工作的热情和热爱。就以我们国家一些教育专家或比较知名的校长为例,像魏书生、任小艾、李烈等,当然还有好多在教育方面有巨大成就的教育专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没有把教书单纯地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把教书当作一种乐趣,把工作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凭着对工作执着的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在写工作总结时,都会这样写: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做到的。但是如果要说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工作,我想就廖廖无几了。如果,教师能把每一节课,当成是检验自己教学能力的场所,或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原来讲课也会变得有趣起来。你就不会再抱怨:今天的课怎么这么多?你也不会再抱怨:××同学怎么这么笨?你会走近他,寻找他的长处和闪光点,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和他一起成长。
二、学习借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变“一桶水”为“常流水”,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
“没有时间啊!”有的教师可能会这样说。是啊,教师跟所有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记得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以致于听课的教师竟忘了做记录。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请教这位历史教师: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段答话为我们开启了一个窗口,使我们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那么,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我们也要像教育专家那样,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政治思想理论,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其它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就像跳棋那样,双方互相利用,让自己趋于完美。除此还要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而我们的许多教师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太愿意进行教育反思,总觉得写反思是一种负担,教案中强调教师要写课后反思,但真正用心去写的不多;无论是写论文还是总结,也都是敷衍了事,总不想认真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反思的过程实际是对问题本质的追问,反思是校本研究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是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趋完美。
总之,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有积极的心态,有扎实的学习,有深刻的反思,我们就能达到“职业有认同感,事业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念境界。愿广大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矫健的步伐,让脚下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