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时间:2019-05-13 07:0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非常重视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了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校长以及骨干教师的新一轮培训,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但在具体培训中,培训内容以教育理念的传播以及改革的理论探讨为主,而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的指导较少,许多教师在实践中仍然感到力不从心等。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在研究部署新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尽快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确保师资培训的及时到位。

要尽快完善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制度保障体系。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局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建立,如新的考试制度、教育评估体系的出台和实施,将大大减轻教师在改革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有利于广大教师在参与课改中正确定位自己,并且鼓起克服矛盾和困难的信心。再者,教育决策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应清醒地认识到对新课程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对教师的适应过程要有实事求是的评估,特别是对于那些老教师在角色转换方面较为迟缓应持宽容的态度。

教师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主动提高心理素质。教师开展自我教育,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要调整认知偏差。由于人们对压力的理解和解释不同,在同一环境里,人们经常体验到的压力的程度也往往不一样。因此,积极修正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模糊的认识或不切实际的观念,将有助于对问题的解决。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改革的不可逆转性,是大势所趋,因而应以主动、积极的态势迎接改革,以比较理智和宽容的心态看待改革进程中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其次,要正确对待自身素质的缺失。如果以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为参照标准,许多教师确实都会感受到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既然是客观存在的,就应该坦然地接受它,并通过创造条件争取再学习、再提高,而不应整天沉浸在自我怀疑、自我贬低的消极情绪之中。妄自菲薄只会降低自己对职业的兴趣,并最终动摇自己对做好自身工作的信心。

树立教师心理教育观念,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面临的压力大大增加了,教育部门应树立教师也需要心理保健的观念,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建议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使教师出现的一些消极的心理感受能够及时得到疏解。

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这方面的影响也是造成心理障碍和精神失常的原因之一。例如内分泌机能障碍中,最突出的如甲状腺机能混乱、机能亢进时,往往出现敏感、暴躁、易怒、情绪冲动、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会引起躁狂症,而肾上腺素分泌不足则可能导致抑郁症等。

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

(一)国家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2002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途径与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与国的竞争将主要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要考虑面向21世纪教育怎么办?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成绩、思想品德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任务之一应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对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体力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纠正。我们教育工作中,应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中介,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品质。没有健康心理,人是不可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生的成败。不久前,有人曾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因此,心理素质是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潜能创造人生、享受人生、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它与其它素质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管一个整体系统中。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是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功能正常,无障碍或无心理疾病,且在教育的积极影响下,个体的意向与其所处环境的限制之间能够得到良好平衡的精神状态。

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索,现在,一般认为以下6个方面可作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1)有正常的智力;(2)有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3)有健全的人格;(4)有健康的情绪;(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6)有与社会协调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二、我国新时期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五个不同地区的16472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资料显示,近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对18000个咨询电话记录进行分析,发现本市中小学生的心理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14个方面:交往适应、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择业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心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理想追求、宗教影响、法律保护、行为不良、心理严重障碍等。其中学习问题、交往问题、情感问题所占比重最大。其比例分别为40%、35%、25%左右。青少年成长中的烦恼集中在14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17岁的孩子烦恼最多。

(一)学习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有两种现象:

1、恐惧: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校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2、厌学:厌学是目前中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学习差的同学。

据有关资料统计: 14%的小学生、29%的初中生、26%的高中生有厌学心理,高中生愿意上大学者100%,但愿意学习者不到10%;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谐,使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

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据有关资料统计:10%的小学生、28%的初中生、55%的高中生存在着交往上的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情感类问题

据有关资料统计:33%的小学生、41%的初中生、68%的高中生情绪波动性大,42%的小学生、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在生活适应性方面:相当一部分因娇生惯养致使其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

三、我国新时期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依赖心理

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

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5.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6、孤僻心理: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7.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

8、恐惧心理: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实际上 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学生最为普遍的恐惧心理。9.易怒心理: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

10、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11.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12.猜疑强迫心理: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13、厌学心理: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略)

四、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家庭中的生活是否和谐,对自己孩子能否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否有效的和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证。家庭因素的影响: 1.家长的期望值太高。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的、实际的给孩子制定目标,也不重视实际潜能的开发,致使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于发生就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孩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

2.家长重钱轻学的思想。特别是个体经营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产业”的父母,时常要求子女前去助工或有意无意的灌输“拜金主义”的思想,宣传学习无用。给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带来消极的影响。3.家庭的溺爱。父母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偏低,并缺乏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家中两代人只有一个孩子,两代人对孩子的溺爱,尤其是隔代人的溺爱,往往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或不负责任的说教,或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都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4.家庭分裂的创伤。完满和谐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家庭中生活不平静,经常发生家庭纠纷,甚至于相互施暴或父母离异,孩子会因缺少家庭温暖而造成心理伤害,是不容忽视的。

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他们在这样的家庭中会出现自私、对他人施暴、喜怒无常、性格孤僻、情绪烦躁、忧郁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在家常感到很无聊”,“晚上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父母不加干预”的初中占51%,高中占45%;“在家中诉苦会使家人厌烦”的初中占58%,高中占48%。“能够在家中畅所欲言”的仅占41%左右。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上家庭破裂,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社会问题。如:贪污、受贿、假冒伪劣、卖淫嫖娼、贫困失业、抢劫、离婚率升高等。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使一些成人都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遗失,当然也会导致部分中学生思想上的混乱。

调查中显示:“受到过骚扰”的初中占68%,高中占37%;“羡慕那些不用学习,而自由自在的人”初中占38%,高中占22%。

(三)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个性特点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缺憾与不足,势必会影响他们健康品格的形成。

1.学校教育的误区 —考试及考试成绩压倒一切

2.教师的不健康心理的影响

初中213名同学中“有想不通的问题,首先想到与老师聊聊的”只占35%;认为老师不会理解学生的却占45%;不希望老师多做家访的占65%。高中150名同学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8%,42%,64%。.3.学校教育管理因素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了一些违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目前中学生厌学已达3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60%。

五、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因此,我们应在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对策。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2.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对全体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

4、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服务室和悄悄话热线信箱,建立心理网络聊天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

6、兼顾对学生家长宣传和指导。使亲子关系和谐;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用其所为,促其所成。

7、心理拓展训练

基本内容:个人及双人项目,沟通项目、破冰项目、团队协作项目

基本过程 :信赖关系的确立,目标设定、挑战压力、高峰体验、幽默与愉快、解决问题

基本方法 :从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平衡健康与否,将事关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兴衰与存亡。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下学期开展文艺、体育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在教育局、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体育教师和各班主任的组织协调下,我校本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010年今年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现将本体育课外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1、政教处、艺体组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职责,指定活动检查人员,在开学初召开全体教师和学生会,做好宣传工作,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

2、严格按照活动计划和要求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体育课外活动时间和场地。固定活动场地和时间,提供形式多样的活动器材。鼓励学生利用自带器材开张丰富多彩的活动。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特性,针对性指导学生活动。

3、加大检查力度,教务处和体育组分别安排专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向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反馈。

4、定期组织班级间的竞赛活动,如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乒乓球赛等,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乐于参加体育课外活动。

5、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做好总结并保存相应的活动资料,以便今后不断改进和对外交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健身和活跃学生生活,不但促进了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而且培养了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活动的参与,使学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使其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学校共有一千多名学生,小的只有六、七岁,大的有十二、三岁,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很喜欢体育课,喜欢各种体育活动。要利用课外活动的有利时机,为学生身心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体力,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二、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体育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每次活动体育组都会提前准备。有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负责,师生同乐。

2、内容多样化。本学期主要以任务完成型完成,还有集体活动型,教师讲解型。任务完成型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问题能力,集体活动型可以集中全组学生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灵活、更全面。

3、针对性教育。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要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活动有时比较缺少目的性,学生不知如何学习。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虽然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争取使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意义。

健康教育活动专题之校运会

丹桂飘香送走了金秋,伴随着和煦的冬日,我校第---届冬季田径运动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在为期一天的校运会期间,各班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展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校运会期间,各年级各班凝心聚力,团结一心,展现出空前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种拼搏精神、团结精神鼓舞着运动员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好成绩。

在校运会开幕式上,各班方阵队整齐的队形,舞动着手中的道具大踏步向主席台走来。他们个个衣着鲜艳,面带笑容,昂首阔步,展示出青年特有的朝气与活力。这些班级的表演各有千秋,有的队形多样,有的衣着亮眼,有的动作齐整,有的编排新颖,他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口号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插入方阵队照片)

比赛开始了,各班有秩序地听从大会指挥和安排,这与平时同学们严格自我约束是分不开的,女子1500米和男子3000米是最考验选手体力和毅力的项目,它虽然不如短跑那样让人兴奋,令人激动,但是绝对比短跑更加让人感动。在比赛中,选手要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参加这个项目的运动员真正体现了努力拚搏,永不服输的运动精神。

(插入比赛图片)

运动会既是检验学校体育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展示学生青春风采,考验体能与心理的具体实践,也是学校教学改革与事业发展的一次综合展演。它锻炼的是体力,激活的是生命,弘扬的是个性和青春活力,收获的是笑脸和精神风貌。所有选手在本届运动会上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比赛中寻觅了更多的光彩和梦想,在比赛中创造了更多的美好和辉煌。

校运会结束了,同学们应该赶快从运动会上的热闹和兴奋当中走出来,但是不要忘记带上运动场上那种拼搏进取、永不言败、团结一心的精神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来,让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多、更大、更理想、更优异的成绩!

校运会总结:(老师)(参考上一页)

前面的一段客套话我不晓得写。。⊙﹏⊙b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方阵布置及演练:为了开幕式方阵队的成功,班主任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努力是最多的,从策划到组织,经过她们精心的策划和刻苦的训练,方阵队的表演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认可,这与她们的付出是相关的。

二、在选拔运动员方面,各班班主任积极参与校运会报名工作,努力挖掘班上体育精英,甚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和选拔,以求适合项目的运动员中优中选优,体现了班主任班级荣誉感强,不甘落后的精神风貌。

三、拉拉队:比赛时拉拉队是很重要的,它能给运动员无限的力量,很多时候它能带动运动员的激情,喊加油的时候,甚至有些班主任都成了学生,与同学们一起为本班的运动健儿加油。充分展现了各班师生团结一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准备工作:本次校运会在*****老师的策划的尽心安排,---------------------为确保校运会的顺利进行,***老师做出来大量的准备工作,从开幕式节目的准备,到。。。(不会写)

五、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比赛中裁判的工作中,各岗位各部门的老师们各司其职,尽职尽责才保证了本次校运会的完美结束,老师们顶着烈日,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像****老师,那么大年纪了,他在担任****裁判过程中,比赛之前因为不了解比赛规则,认真积极地向组委会请教,非常不容易。。

校运会告一段落,它让我看到了坪塘中学的老师们团结一心,为班级争光的精神风貌,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各年级各班要认真做好各项总结工作,带领学生们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分享会问题解决对策

分享会问题解决对策

1,对马总的要求:马总参与晨会1周至少三次,若有事必须现在落地委微信群请假。必须

参加90活动。马总必须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落地委支持,若对落地委的提议有异议,也需要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李思巢红定马总参与机制,若马总没做到要处罚)2,落地委的家人都是身兼工作,所以首先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用四大心态五颗心

来要求自己,付出不求回报,只要自己尽力,就问心无愧,不要有心理负担。有任何想法可以私下找马副总沟通(全体落地委用心服务)

3,如何让员工参与到90中来。首先我们大家要摆正心态,不要有一点负面思想,然后在员工面前建立正面的形象,其次要求大家多在员工中宣传90,让大家认识90,了解90。4,关于工资事宜。员工工作最关心的问题,所以以后工资晚发了必须要让员工有知情权,为什么晚发,什么时候发。但是希望以后不要出现晚发工资的情况。(建立工资机制,要求车间最晚每月5日前交结算报表,延误一天罚款50/天,财务最晚月底前付工资,如遇节假日,往前顺延,李思巢红定工资机制)

5,对于晨会不积极,不跳舞的员工,首先由带班的去和这些员工沟通,了解他们为什么不

积极参与,如若实在接受不了,允许他们不参加晨会,因为反而增加负面影响。(主要是太阳能车间,由张梅红和杨志华负责)

6,机制需要相互承诺,若下面员工对上级领导有承诺,同理上级领导也要有相应的承诺为

下面员工服务。(李思巢红定相互承诺机制)

7,严景士提出来的仓库问题,由巢红去负责完成8,机制要执行到位,目前五金车间问题较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所以对于五金车间的机

制和管理由(马副总负责)

9,车间5S培训,工作职责培训(由各车间和秦光辉合作完成)

10,关于包装车间的收尾工作,订单当月清掉等问题(由吕工和巢红负责完成)11,食堂问题,关于食堂故意不给车间员工菜的问题,(请吕工带来督察组负责)12,晨会场地问题:每周一,全公司大集合晨会在公司行政大楼前空地举行,除非下雨

等特殊原因可以顺延,其他时间各车间各自组织晨会,其中注塑车间和模具车间在注塑车间举行;装配车间和包装车间在包装车间举行;其他行政部员工在行政大楼内举行。对于晨会表现出色的车间或部门奖励晨会先进车间流动小红旗,同时该车间参与晨会的人均可以获得精美奖品一份。(李思巢红定工资机制)

13,落地委以后工作及开展活动,必须定事,定人,定时间,定结果,定责任,同时计

划单和预算必须通过马总签字批准。(李思巢红定工资机制)

14,员工关怀:对于员工生日,生孩子等可喜可贺的事件,落地委要送礼物表示祝贺,对于员工家里有困难等需要帮助的时候,落地委要提供关怀及帮助。(车间或部门负责人要及时通报马副总或邬雪)

15,及时公布积分奖励政策,需要陆艳和王聪灵加紧将积分板及积分兑换奖品板展示出

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由陆艳和王聪灵负责)

16,分享会及生日会的时间暂定为12日,还需要大家进一步敲定。

17,6月28日,同学会,开展的7项PK,要参加的员工可以提前在微信中报名,我会

登记的。分别是分享会PK、头脑风暴PK、启动会PK、最佳主席PK、日志标兵PK、四大心态五颗心PK、感恩PK。详见微信我会再发一遍。

18,旅游事宜,时间6月21日周六,地点是象山影视城及海边游玩一日游。参与人数

由潘姐进行统计。旅游路线和价格由王聪灵进行咨询。若有带家属人员请与邬雪联系进行登记。

19,车间需求晨会音响的,请与邬雪联系,进行统一购买。

第四篇: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据资料10%—17%的中小学生心理异常。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夯实青少年幸福人生的基石。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来说,个体从6、7岁到17、18岁称之为青少年期,这期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学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学生发展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依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身心发展及他们在现实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心理问题的程度,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考试焦虑、厌学、自卑、逆反心理、抗挫折能力差、异性交往问题等。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建议进行探讨:

一、考试焦虑情绪辅导

焦虑是指一种即将面临威胁性处境时的紧张、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具 有警戒性的适应反应。正常人在生活体验中几乎都有过这种及你和体验。

案例1:爱丽(化名)是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 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紧张的压力状态下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都一片空白,手脚发抖,手心冒汗。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对得起父母,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心理困惑,紧张。

负面情绪的背后往往有消极信念的支持,认知改变技术就是辅导者协助当事人,找到困扰自己的负性想法和信念。它是考试焦虑辅导的主要方法之一。我设计了三个阶段的治疗步骤:一是找出考试焦虑的不合理信念,二是利用现实分析心理辅导,消除消极的信念;三是实施取利去弊策略,利用暗示、自我鼓励、自我安慰等自助式的心理辅导,以理性的我来提醒、暗示、战胜情感的我。具体辅导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改变对焦虑的态度

考试焦虑是考生对考试事件在认知上的歪曲,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因此,要纠正对考试焦虑的歪曲认知,正确认识考试焦虑。“考试一出现考试紧张就完蛋了”、“遇到难题就想到自己复习偏了”、“我千万不能失败”。针对存在的这些认知歪曲要逐一“击破”,使他们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压力的关键,认识考试焦虑的普遍性,不再高估别人看低自己;也不要把考试焦虑看成是孝敬长辈的事,不必为此而产生压力。让考生知道 “考试正常发挥的前提是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接受了自己的考试焦虑,就可以紧张适度,因为大考出现焦虑是正常现象,关注其焦虑现象,学会调整和利用考试焦虑,这将有助于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降低焦虑水平,强化信心

有效的降低考试压力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首要措施。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考生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保持考生恰当的压力,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身体状况和心态,确定自己升学考试的目标,期待分值拟定为考前“一模、二模”分数或略低,这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努力复习,掌握知识,临近考试以基础的东西为主,碰难题太多会加大思想压力,误认为自己准备还不充分,损害自信心。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太计较考试结果,养成将考试当作业,作业当考试的习惯。

(三)放松训练

深呼吸法:慢吸(4秒)→停(2秒)→慢呼(4秒)×3~5次。要求在考前学会方法以备急用,同时进行自我暗示:“目前我的焦虑刚好是能在大考发挥水平所需要的紧张水平,现感觉真好!”。

(四)支持性辅导

学生考试焦虑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不利方面过分担忧。比如:不管自己学习怎样,考试准备得怎样,一到考试就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父母和老师批评自己等。针对这些担忧的心理,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释,提供情绪支持和鼓励,以消除或者减少他们的担忧,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从而降低焦虑情绪。

二、厌学心理辅导

厌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吃冷漠态度 乃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机器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厌学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是学习为复旦,把学习看做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的导致辍学。

案例2: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小周,对学习毫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下课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勉强动笔。老师多次劝告批评不起作用,反而与老师对立、发火,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父母因为他不好好学习,经常打骂,祖父母又溺爱孙子。小周自己也觉得很苦恼,想要改变。

我采用以当事人为中心的辅导方法,用关注、倾听、理解、同情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家庭辅导;用自我暗示法和代币制帮助小周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厌学的原因很多,从学生内部因素考虑,大致可以分为:心理压力大而导致的倦怠型厌学;经常学业失败而引起的自卑型厌学,心智不成熟,学习适应困难而引起的适应不良型厌学。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阐述具体心理辅导建议:

(一)对于倦怠型厌学心理辅导。

这些学生中不乏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第一,腰围他们进行心理减压的辅导,教会他们放松训练的方法;第二,要让他们辩证地看待压力,压力是学习的动力,压力具有双重性,要用积极的验光看待压力,把压力看做是对自己的挑战和机遇;第三,专注于自己的学习,不要总是与别人比较。不恰当的比较会破坏自己的心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二)对于自卑型厌学心理辅导

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即自信心。教师要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念:一要始终对自己抱有信心,永不放弃,尤其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丧失信心;二要相信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可塑的,变化的,发展的。一个人把自己的能力能固化是不可取的,这样容易自卑,遇到困难就会认为自己能力不够。

(三)对于适应不良厌学心理辅导

老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增强其独立性和责任心,使其逐渐对自己的事负责,合理运用奖励惩罚,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合理运用奖惩手段要注意一下原则(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学生):

1.淡化奖励的外部控制作用。如果奖赏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奖赏物,则会使奖赏成为外部控制手段,反而会抑制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奖赏不是目的,而是辅助性评价,给予奖赏意味着对个人学有成效的肯定。

2.奖赏要与学生付出的实际努力相一致。恰如其分的奖励,能够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激励,从而能持久地激励其学习。3.建立一套明确的奖励办法。凡符合规则的行为获得奖励,教师具体实施时,切忌凭自己情绪波动变更奖励办法,否则,奖励就成了教师的“私有财物”。

4.奖励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低年级而言,一颗红星,一包饼干的奖励可能比加分更有效,对高年级而言,获得自由活动的时间、去图书馆、做自己爱干的事等等更有价值。5.奖励要以物质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6.惩罚应“就事论事”,避免翻“老账”。7.切忌把惩罚作为老师报复泄愤的手段,切忌体罚学生。

三、自卑心理辅导

自卑感指因对自己的能力及某方面的心理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一种消极自我信念。

案例3:平是个初二女生,长得又高又胖眼睛显得特别小,确实有点其貌不扬,她神情沮丧地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但学习还是很差,而且学习中遇到问题我既不敢问同学,也不敢问老师,怕他们取笑我。除了一名留级生外,班上就属我最差了,我真笨。”我隐隐感到平的心里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随着深入的了解,平含泪告诉一件痛苦的往事,这件事在心里不停地困扰着她:一年级期末,父母接平回家,她数学考试得了88分,她担心父亲责骂,便央求来校接她的母亲不要告诉父亲。但在火车上还是被父亲翻出了考试卷,父亲非常生气,一边威胁要把她推下车,一边粗暴地把她拖向列车的门口,当时她幼小的心灵中最害怕的倒不是把她推下火车,而是火车上的人都知道了它是一个成绩差的坏孩子,都看到爸爸打骂她,真是太丢脸了,可怕极了。

父亲的严厉和粗暴留给小女孩心里的是长久地伤痛,自己成绩差,脑子笨的自我标签凝固为她的消极信念。如何解开她的这个心结是帮助平走出自卑的关键。

本案例中,咨询师设计了两个阶段:挑战消极信念和增强自信心。挑战消极信念采用苏格拉底提问法,通过追问观点证据何在启发当事人发现原有观点的错误之处,进而挑战自己的消极观念;通过客观地评价他人,达到理性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具体心理辅导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改变错误信念,建立客观自我评价

容易自卑的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错误的信念。把事物的负面情绪无限扩大化,对自己能力看法凝固化,这些都是思维绝对化和片面化的表现。教师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它们的错误认知,使其挑战错误信念,建立理性信念。

(二)正视挫折,合理归因

不要把失败归结于能力不足,而应该归结为努力不够,进而克服自卑心理。

(三)自我激励,学会自我欣赏

自我激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赞美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价值,帮助学生获得自信,摆脱自卑的阴影。

(四)教师要有耐心的期待

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教师要多关心,多支持,多鼓励容易自卑的学生,对那些学生尤其要有耐心的期待。

四、逆反心理辅导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 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境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案例4:宁某,男,15岁,某普通中学初三(3)班学生。学习成绩优良,智力较好,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理科成绩较突出。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无计可施,有时还得到学校搬来班主任才勉强解决问题。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数学老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和数学老师作对,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数学成绩明显滑坡,竟然亮起了“红灯”。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是个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这是一个典型的逆反心理问题孩子,咨询师没有急于正面应对,而是采用冷处理,缓和宁某的敌对情绪,然后运用“角色转换法”,让学生穿着老师的鞋来走路,让他们体验做老师的辛苦,从而使他能设身处地地位老师着想,珍惜、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具体的心理辅导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慎用禁令

越是禁止的内容,越容易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行为。因此,如果能用其他的方法消除某种有害的事物和现象,就不要用禁止的方法。

耐心说服和讨论优于硬性禁止。当教师和父母认为要避免某种有害的事物和现象时,如果耐心地说服他们,与他们进行平等地讨论,使其明白这些事物的有害性,就有可能使青少年自觉地加以避免。

禁止要说明理由。如果一定要使用禁止的方法,则一定要说明禁止的理由,否则,容易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各种假设,推测,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

(二)教师的榜样示范

有时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是由于对老师缺乏信任,因此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自己所提倡的观点。

(三)批评要维护学生自尊

许多学生逆反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情境的不对。因此,教师应当注意 教育情境的利用,尤其要限制惩罚性情境的范围。考虑到情境性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尊心在别人面前收到损害而引起的,因此,为了减轻这种负面效应,如果学生的问题不是极端严重的话,批评性的教育活动最好在比较封闭的情境中进行。

(四)平等地与学生沟通,客观评价学生

教师对待学生态度要平等,谦虚。要理解学生的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考虑和尊重他们的意愿。同时教师应对学生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评价不要带有情绪化,要注意评价前后的一致性。

由于时间关系,对抗挫折能力和异性交往心理辅导便不再就此展开讨论。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即有单一因素,也有混合因素。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心理问题的产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五个方面。

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遗传。虽然人的心理不能遗传。但是,人作为身心兼备的整体,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外貌、气质、神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异常心理中的精神障碍即精神疾病具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这正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从父母遗传中获得的外貌和残疾对心理的影响也具有相关性。家族遗传的多毛现象(毛孩)对心理的影响也说明遗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人口质量,防止近亲结婚,预防病菌感染是减少生物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2、心理因素

心理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个体的现实心理状态水平:认知水平的高低、情绪稳定的程度、人格完善的程度与防御外界刺激的能力呈正相关。即现实心理状态愈高,防御刺激能力愈强。因此,提高认知水平,强化积极情绪,培养健全人格是避免心理因素干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3、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社会化的摇篮,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一方面,家庭结构完整,功能健全。教育方式、感情交流协调的家庭有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家庭结构不完整,功能不健全。教育方式、感情交流不协调的家庭有害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因而,提高社会道德风尚,增强家庭成员素质,完善家庭功能是防止家庭因素困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路。

4、学校因素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和技能的机构,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的教育氛围、学习生活环境、师生同伴关系、校风学风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为深刻。校风学风不正,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式不当,教师责任心不强,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紧张,都会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据此,端正校园风气,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加强职业道德是预防学校因素感染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5、社会因素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社会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个体的价值观,社会生活中的腐败堕落丑恶现象对青少年侵害甚大。社会的毒瘤--黄,赌,毒,恶势力,黑社会无不冲击着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大众传媒的负面效应;暴力、黄色的宣扬,也侵蚀着无邪的中小学生纯洁的心灵。为此,净化社会风气,加强法治建设,打击黑恶势力是防范社会因素侵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良药。

第五篇:中国就业问题解决对策

中国就业问题解决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扩大就业的压力很大,就业形势严峻将是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必须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就业难题,扩大我国就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完善法规,科学管理

当前,我们必须制订更加完善有关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应通过一整套有关就业的法规,用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把就业政策的具体实施纳入法律体系,用法律确定政策的依据、具体实施措施,理顺与其他主管部门的关系,逐步化解当前的就业矛盾。应着重对劳动力市场的解雇、招聘、选任、酬劳、工作时间、失业待遇、培训等做出明确规定,以协调劳资关系,使就业政策的体系制度化,减少临时性。通过完善就业法规,使每个公民明确自己在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消除实际运作中因无法可依而产生的管理混乱和就业纠纷,使就业保障走上科学的法制轨道,通过法律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二)提供帮助,鼓励就业

政府应在适当时候提供就业的帮助,尤其是对一些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帮助,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对自主创业的劳动者,通过组织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通过实行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和提供创业咨询及开业服务,为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环境。针对城乡劳动者求职就业需要,及时收集、发布准确有效的岗位信息,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信息服务、能力测评、政策咨询服务、就业失业登记等各项就业服务。同时,加强职业中介机构管理和市场运行监测。开展一系列“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就业援助系列活动”、“春风行动系列活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各类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切实落实近期已出台的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基础。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有利于广大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既能够及时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又能够正确引导求职者实现就业。

(三)调整结构,增加岗位

在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扩大就业规模,还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通过积极地调整结构,以增加就业岗位。首先应先着眼于调整第二产业。现阶段由于第二产业的生产结构趋同,一些产品生产严重过剩,因此,当前应通过加快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并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高附加值和延长产业链条来提高第二产业对富裕劳动力的消化能力和扩大就业容量,并同时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高达60%以上,而我国不到30%。据专家估计,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每提高1%就可以增加700万个就业岗位,这充分显示了第三产业在增加就业方面的巨大潜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当前,我国的服务业还处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阶段,今后,在服务业领域,还应增加从事脑力劳动,如金融服务、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类似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使服务业向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转换;同时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来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机会

(四)加强培训,改进服务

首先,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就业与失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完善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其次,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所有社区都要建立劳动保障平台,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基层就业服务水平,将劳动力资源状况,就业与失业状况从源头抓起,动态管理。第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要加强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强化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从培养、选拔、评价、交流、激励、使用、保障等环节入手,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扩大培训鉴定范围,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第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要鼓励和引导求职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逐步解决技能型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梯次发展。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重点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五)完善社保,提高福利

针对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不高的状况,中国应尽快建立从业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保障制度的社会化、货币化进程。要改变目前多头管理、地区分割、标准各异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集中协调和分工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同时要积极探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流动中的社会保障衔接办法,消除人才就业创业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确保人才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稳定人才提供条件。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开展做实个人帐户试点,全面推进省级统筹,并在条件具备时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随着省级统筹的全面实施,参保人员在本省的各城市流动就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将更加顺畅,因此,当前的重点是解决跨省流动就业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制订全国统一的政策和操作实施办法,以保证参保人员在哪里就业就在哪里参保缴费,其养老保险关系可转移接续,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时能够如期享受养老待遇。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对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和户口所在地的新农合;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

参考文献:

[1] 《扩大就业的思路与对策》课题组.扩大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EB/OL].新华网,2008-1-9.http://61.138.127.246/xxzx/pages/embed/20.[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5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1-64.[3]兰珊.我国就业的严重性及促进劳动力就业的就业转移的对策 [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188-189.[4]刘瑾.我国就业的严重性及对策性分析 [J].发展战略,5:60-62.[5]李杰.当前我国就业的严重性与扩大就业的对策 [J].哈尔 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6:24-25.[6]胡国晖.当前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的对策思考 [J].武汉汽 车工业大学学报,1999,5:87-89.[7]邵爱华.关于当前解决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J]时代经贸 2011,3,05:56-57

下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我国现实应试教育的模式,让学生产生各种各种的心理偏差。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

    中小学生心理测试题

    说明:下面有50道题,每道题有3个备选项,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每题只能选择一种结果。 A、较符合自己的情况 B、、难回答 C、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第一部分:学习方法 1、喜欢用......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精选合集]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摘要】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农村中小学生大部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

    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

    第一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及其教育[定稿]

    第二讲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入学后,便以学习作为主导活动了。在系统的教学活动影响下,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技能,而且智力水平逐渐提高。集体和不断扩大的社会活动领域,......

    谈谈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对策

    谈谈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对策 摘 要 数学是初中义务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其不仅可以培养初中学生养成严谨理性的思维,而且还能不断提升他们......

    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对策探讨

    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对策探讨 摘 要: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作为新时期政府实现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重大改革任务,更是完善和健全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