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对策?
师德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 启蒙者和促进者的责任。
通过我园上月的政治学习中,我发现我们当前教师的师德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现在教师的工作心态薄弱,从中也体现出了对幼儿缺乏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从而使家长对我们有时会失去信心。在从事幼教岗位我们有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知不是太强,原本幼教是比较累和压力比较大的一个行业,所以她们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却在精神与回报中得到的不成比例,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从这个问题中就会使教师的思想发生问题。使教师缺乏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从而更严重的是幼教教师的流动量特别大转行的也特别多。对于解决的对策第一点:我觉得幼儿园本身就要对教师讲解清《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让教师更明白幼儿园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的责任。第二点: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抗压能力。对于情绪低弱的教师给予疏导的意见来缓和教师的情绪。第三点:对于教师工作中表现好的一面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的福利也因有所提高。应当对从事三年以上的教师购买三金。这样教师的流动量也不会太大,更能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为了幼儿美好的一天,我们因每时每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第二篇: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对策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对策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型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献身教育,忠于职守。只有真正献身教育、忠于职守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是否热爱学生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情感,是搞好教育的出发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首先不去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积极上进,互相帮助,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力求精益求精,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教师应有的又一种美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还必须注意自己的仪表美。
二.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物质利益原则、竞争机制也逐渐引入教育活动,带来了教育活动中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必然带来教育活动重要主体----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师能”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但是,教师的师德问题行为愈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少数教师敬业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恪尽职守,安贫乐教。但也确有部分教师,他们对选择“教书匠”的职业感到无奈,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轻视本职工作。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满足出勤,学习敷衍了事。
2、少数教师为人师而无表率作用。教师的魅力来自于教师自身所具有的广博的学问,卓越的见识,非凡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但少数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随心所欲,个性张扬,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难以发挥表率作用。主要表现为言行不一,说的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
3、少数教师奉献意识淡薄。学校的考核和奖励制度被少数人曲解,导致了部分教师把荣誉和利益看得过高过重,有了竞争没有了合作,重结果不重过程。影响了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对学校安排的工作先看是否对自己有利,无利可图。有的教师为个人业绩,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了学生活动时间,对违纪学生采取过激的教育手段等等,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紧张,背离了素质教育原则。部分教师受庸俗社会关系的影响,利用和要求家长为自己办私事谋私利,败坏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4、少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少,缺乏爱心,育人意识淡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靠的是教师。但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之甚少,对学生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不批评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思想道德教育,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育人意识淡薄。认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是学校领导和党务政工干部的事,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
目前造成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一般为(1)社会大环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冲击着社会道德规范,诱导畸化人们的思维。(2)学校内部的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失衡的影响。对教师重使用、轻培训,重素质、轻政治,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轻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等。(3)社会利益分配问题的影响,虽说提高了教师的待遇,但是,教师的物质待遇、尤其是待遇的落实仍是不尽人意。工资、住房等一些实际问题困扰着教师的生活,付出和回报的不成正比,以及不同学科、不同学校教师实际收入的差距等,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工作的负责。
三.加强当前师德建设的对策
1、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制度化,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人们总觉得道德是“软”的,是“虚”的,没有办法进行衡量和评价,因此,要使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真正发挥作用,在目前来看,必须将其制度化,也就是将其渗透到日常的行政性规章制度中,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从而使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变“硬”变“实”。
2、教研活动渗透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经验、互相探讨、共同提高的重要方式。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渗透在教研活动中,注意从那些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身上挖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涵,从师德与师能相互融合的角度开展教育。这种无形的教育,其作用往往要比有意识来开展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会更明显。
3、开展师德培训和教育。把师德教育列入全校教师培训总体计划,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个专题对全校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训,让师德规范入脑入心。
4、坚持正面典型带动,倡树师德新风。“教师的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师生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5、注重心理疏通,保持教师健康心态。近年来,教育行业的职称评定、教师聘任、学历及科研成果等要求提高,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等等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越来越重。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教师产生了焦虑情绪,甚至心理障碍。学校要积极发挥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关注教师的生活和遇到的困难,努力实施好“送温暖工程”。积极组织开展教职工的各项文体活动,活跃教师业余生活,让教师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理状态。
6、不断总结,逐步提高,把师德建设工作引向深入。师德建设要紧密和形势要求相结合;领导重视程度是提高师德建设水平的关键;解决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学会打持久战;要抓制度落实,要深入开展工作。
7、提高自身素养,塑造自身形象。不断丰富自我,提高业务水平;树立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信念;要热爱学生,持之以恒;提高人格魅力。
师德建设专题研究
全球通希望小学
2012.4
师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涌现了大批先进人物,当前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当今社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少数教师身上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正之风。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忽视自我修养的提高。有的教师只注重提高学历,只满足于教学设计、语言表达、教学手段的运用,不注重以良好的师德熏陶学生,把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降到最低层面,变成了典型的“教书匠”;有的教师从走上工作岗位就一直照本宣科,一本教案用到老,不注重进修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教学水平长期低下;有的教师只重视职称的提高,不重视人格道德的提高,忽视道德修养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有的教师只图安逸,不思进取,以文凭、职称掩盖自己道德水平的低下。
二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对学生不是报以满腔热情,在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中家长制作风严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是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而是给予心理压力、呵斥和责骂。有的教师还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甚至漫骂。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还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导致有些教师除了以强制性手段让学生听课、维护课堂秩序外,根本无法把学生的心拴在课堂上。
三是变相体罚和体罚时有发生。有些教师因为学生表现不好,而对学生动辄罚作业、罚劳动、罚站,午餐时不让吃饭,到放学时间不让学生回家,以致一些本来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劳动、作业等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教育功能,成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可谓得不偿失。极少数教师素质低下,不注重师德修养,甚至打骂学生。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给学生的身心留下创伤。
四是“乱收”、“乱拿”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有的教师在物质享受诱惑下,采取各种方式向家长、学生伸手。一些教师不在课堂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是用“补课”、开展“课外活动”等形式做“挡箭牌”,收取学生费用,拒不执行中央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规定。极少数教师不仅收受学生财物,甚至明确地向家长开口要钱、要物,家长迫于压力,不得不拿。这些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出现上述师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管理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上还存在“几轻几重”的情况:
一是在教师培训中,重业务培训,轻师德培训。从历年的教师培训来看,我们主要重视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忽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考核在过去还只是限于对学校的考核和评论,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标准。
二是学校在考察引进教师工作中,重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考察,轻师德情况的了解。
三是导向奖励中,重教学工作奖励,轻职业道德奖励。从现行奖励机制看,学校重视对合格率、优生率等量化教师教学成绩的表彰奖励。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转变后进生等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被分数所掩盖。学校忽略了师德水平和教学成绩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学成绩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尺。这样的激励机制导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难以落到实处。四是教育教学研究中,重学科教学研究,轻师德方面的研究。从当前情况看,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研究课题相比,数量是非常少的。据了解,我县几乎每所小学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但是多数是关于教学方面的研究,德育工作、师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得很少。
五是学校管理工作中,重视教学管理,轻视师德管理。部分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中,重教学质量的管理与提高,轻师德建设的加强。在领导班子议事中,教学专题研究得多,师德建设专题研究得少。不少学校是平常对师德教育不抓,上级号召时抓一抓,出现严重体罚、变相体罚等问题时才重点抓。很多学校没有形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学校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主人的主体,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切实做到“以德治校”,搞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教师作为学生品德养成的主要指导者,教师的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平的发展。因此,狠抓师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十分重要的一环。
以我们双庙一中为例,今秋开学后,学校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提出了“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素质精、基本功扎实的教师队伍”的工作目标,并采取了以下对策和措施,加强师德建设。
(一)以德治师,加强教育。
一 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师德水平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开学前,学校加强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宣传学习,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使教师知法、懂法。
二是召开了“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民主生活会,梳理了本校在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制定了整改措施,要求班子成员和教师在思想上克服“学校教育软弱论”的倾向,树立“在影响学生成长诸因素中,学校教育占有主导地位”的信心。
三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过程管理。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工作作风教育,开展“树典型、铸师魄”系列活动,把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上,做到经常地开展师德教育,并对师德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持之以恒。
(二)建立机制,严格考核。
一是将师德建设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作为一级工作目标,成立强有力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对师德建设负总责,制定加强师德建设和考核的若干规定。
二 是学校对班子成员、教师个人考核,严格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学校若发生一起或多起在校内有重大影响的师德事件,经核实属校方负主要责任的,校长和分管领导考核为不合格。学校把师德测评结果作为对教师进行奖惩、聘任以及教师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工资晋升等的重要依据,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三是对于在考核中出现问题的班子成员和教师个人均严格限期要求整改,并将处理结果和整改意见交学校党支部备案。
(三)加强监督,依法治教。
学校在加强考核的同时,重视对师德建设的监督。一是学校设立“师德师风意见箱”,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家长可以整天随堂听课,将师德情况置于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之下。二是在校外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对学校的师德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向学校或县教育局检举揭发。三是学校领导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学生、家长之中了解师德建设情况。四是深化校务公开,在校务公开栏中,将师德建设情况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有效的制度监督、舆论监督,进一步提高学校和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三篇:浅谈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确实,良好的师德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特别是对于善于模仿、可塑性大的中小学生来说,这种导向作用更大,影响更长远。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教师是关键。然而,由于受社会各种思想的影响,当前学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是好的,大多数教师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是高的,他们能够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默默无闻的辛勤耕耘,赢得了社会舆论的赞誉和学生家长的敬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社会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1、事业心不强,敬业奉献精神不足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中小学教师的心态也产生了变化。有的教师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呈上升趋势,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在教学中投入精力不足,热衷于利用第二职业挣钱,消极应付本职工作,缺乏敬业精神。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不认真备课, 不钻研教材, 不更新知识,不研究教学法, 上课内容空洞,照本
宣科,教学信息量少,深度不够,没有把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动态及时补充到讲课内容中去,对教学敷衍了事。
2、为人师表意识淡薄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为人师表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道德、人格乃至为人处事的要求比对一般人的要求要高,这一点对我们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光荣,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不注重自身修养,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塑造和表率作用,缺乏自尊自爱。不能用教师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去影响教育学生。有的教师不遵守教学纪律,随意变更教学时间,课堂上信口开河,甚至随意接听手机。甚至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表露不满情绪,极个别教师物欲膨胀,以“教”谋私,以“分”谋私,严重影响和损害了教师的高尚形象。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自身的模范行为维护教师队伍的群体形象。
3、缺乏上进心,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人类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能力素质。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仍然抱着一种“学习----工作----退休”的旧的学习观念,从走上工作岗位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再学习,不再去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一本教材、一套教法用一辈子。
例如,目前在我县推行的“新课改”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师仍然
没有积极参与,还是照着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我们教师也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4、教书育人意识不足,重智育,轻德育。
学校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但有不少的教师却不能自觉地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积极贯穿和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教了,就是完成任务,就是育人了。这些教师平时只是教书上课,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一概置之不理,不热爱和尊重学生,从不与学生谈心,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成长毫不关心。
二、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持之以恒,加强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也包括教师队伍整体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这个综合素质上去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也就上去了。首先应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使教师能够树立起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质量观,自觉地把师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可以抓一阵放松一阵,必须持之以恒,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重在治本,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搞好。
2、要充分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
在调查中有69.7%的教师认为“领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教师”是最有效的途径。事实上,领导不带头,要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做不到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发挥作用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教师的表率;二是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转变教育观念,不因为眼前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默许、放纵教师中任何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3、制定规章制度,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加强师德建设,除了教师自身的自觉性和良好的素质外,明确师德的规范对于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中华人民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都对师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本上形成了教师道德规范体系。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订教师的师德规范和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并在完善制度、规范师德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广大教师真正将制度规范融入道德理念。
4、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加强师德建设,不但要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且要帮助教师创造达到这些要求所必备的条件。通过丰富校园生活,弘扬民族文化,强化了师德理念,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教师工作的崇高感和幸福感,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向心力和人格魅力。同时,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利益要求,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之中,通过细心、周到的工作,为教师创造“多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工作环境中,创造良好师德建设氛围。
第四篇:浅谈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3-10 来源:
“十五”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农村交通环境得到有效地改善,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方便,改变了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但通过审计发现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投资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着农村公路规划未得到全面有效地实施、多头申报项目、已建设项目立项申报、项目未按期完成、降低建设标准或缩小建设规模等问题。
二、资金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资金计划下达不及时、资金不能按时按量到位、挪用资金用于计划外项目、项目外工程投资挤占建设成本、工程管理咨询设计等费用挤占上级拨款、拖欠工程款现象、已竣工项目未及时办理财务决算等问题。
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着项目设计、监理、施工、物资采购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已完工项目未及时进行交竣工验收、已完工项目未办理价款结算审计、工期拖延增加建设成本等问题。
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面存在着养护体制不顺、重建轻养、养护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相关部门为多争取项目,多争取上级补助建设资金,农村公路规划的编制不完全符合实际,规划建设的项目数量和投资估算均超过中央和地方的经济承受能力,从而使得计划与规划脱节,计划与现实脱节。二、一些部门和人员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缺乏正确地认识,一味强调地方利益,同时公路建设的成绩明显,对提高经济指标作用明显,容易体现“政绩”。另外由于上级相关部门对投资的计划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这些都从客观上和主观上造成多头申报项目和已建项目再次申报项目。
三、由于现行的体制导致投资计划管理环节多,审批程序复杂,资金
计划从中央至省市,最终到县级主管部门往往要几个月时间。同时由于资金往往层层滞留,不能及时到位,因此使得一些项目很难按时开工建设,影响了公路工程的建设进程,项目不能按期完工。
四、当前县级财政大多还是“吃饭型”财政,很难拿出钱用于基本建设,县级配套资金基本不能到位。
县交通主管部门由于上级安排的行政管理经费及事业经费不足,而县财政预算又未安排行政管理经费,对市局及县财政返还或分成的小机养路费、客货运附加费主要用于弥补机关及事业经费,也很难用于县乡公路工程建设。
乡镇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路基土方均由群众完成,青苗补偿、路基拓宽、整修路肩等费用基本是零投入,这部分所需资金估算应占到工程总造价的35%左右。而税费改革后,群众集资和“两工”(农民劳动积累工和农民义务工)都已取消,乡村基础建设基本无筹资渠道,只能靠“一事一议”制度,而“一事一议”所筹集的资金一是总量少,向从事农业的人口收取,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对公路建设所需的配套资金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二是所筹集的资金还得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其他公益事业。而在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乡镇负责的土方工程不到位,也经常影响了工程的工期。
配套资金的不到位,使得农村公路建设只能按照国家补助资金的标准量入为出,降低建设标准,减少计划建设里程。同时也导致工程管理、咨询、设计等费用挤占上级拨款,拖欠工程款等现象的发生。而工期的延长,又相应地增加了工程的建设成本。
五、因为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民得实惠的事,群众的积极性高,每年的“两会”期间,都有较多的议案和提案要求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但由于县乡财政拮据,以及交通主管部门前述的原因而缺乏相应的资金,而为了解决群众的一些迫切需求,也客观上导致了挪用、挤占资金修建计划外工程或用于乡镇农村公路建设补助现象的发生。
六、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很多都从交通建设单位脱钩改制而来,甚至有些仍从属于其管理,他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地方保护的现象,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招投标不规范,甚至不招标或者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七、农村公路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资金不足,缺口大,资金来源缺乏相应的长期、有效的资金保障政策,相对于修路一次性筹钱来讲,经常性地筹钱养路确实是难题,特别是乡村两级道路养护的人员、经费、设备均难以落实。二是主观上还存在着修路有政绩,养护无政绩的观念。三是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路政管理还未触及村道。
对策: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农村路网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与扶贫开发结合,与村镇整体发展规划结合。规划与计划要充分考虑县乡的人力、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讲求实际,注重实效,使得规划更加合理、可行,防止规划流于形式。
(二)提高认识,加强动员。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农民群众盼望已久,惠及子孙后代的一件好事,被广泛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修路积极性。路是大家的,修路也应该是大家的事。要制定鼓励农村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为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因地制宜,讲究实用。根据县乡两级财政实际情况,农村公路的建设要讲究经济实用、保持经久耐用、保证安全畅通、厉行环保节约、利于维修养护,与当前县级运输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度超前。在符合基本的技术要求基础上,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最大程度地节约建设资金、节约资源、节约土地。要做到数量和质量的并重。
(四)广开渠道,筹措资金。国家实行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主要是用于路面改造工程的,其他的路基等配套资金主要靠地方自筹。当前应结合县级财政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多元化投资体制,千方百计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科学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一是将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其他支农专项资金进行打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二是主动挖掘对外关系资源,积极向上争取,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在不违规、违纪的前提下,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发动当地能人大户、在外有成人士、外来办企业的老板、客商捐资修路,也可以采取公路冠名权的方法向他们筹集资金。三是严格履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科学调度使用“一事一议”资金。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不修农民不需要和不愿意建的路,除农民自愿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外,不搞强行摊派和集资,不能增加农民负担。四是要妥善处理好资金使用与严格管理的关系。严防跑、冒、滴、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益,防止资金浪费。
(五)加强监督,确保规范。要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加大对资金的挪用、挤占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使得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财务核算,对已竣工项目要及时编制财务决算,准确、完整地反映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要依据国家和省、县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相关规定,加强工程项目价款结算的审计
工作。
(六)加强监管,提高质量。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设质量。交通主管部门和乡镇都要把道路质量工作作为首要目标和头等大事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一要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严格落实公路建设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每条公路都能经受历史考验。二要落实质量责任制度,要全面落实设计、施工、监理和业主责任制,做到分层管理,逐级负责。三要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乡镇政府自检,县交通部门抽检,做到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四要从严查处质量问题,如发现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要责令立即进行整改,该返工的坚决返工。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不予拨付补助资金。对出现的重大质量问题,要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打破体制,规范运作。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规范操作,工程设计、监理、施工均应按法定程序进行,应公开招标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制止暗箱操作结果。消除地方保护意识,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同体”关联现象,使得农村公路建设真正成为“阳光”工程。
(八)强化措施,建养并重。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在养护管理上狠下功夫,巩固公路建设成果,推动公路建、管、养协调发展。要不断拓宽养护资金筹集渠道,县交通主管部门要尽量压缩非生产性的经费开支,保证农村公路的养护投入,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养护资源。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力度,加强路政管理,打击车辆超载超限、抛洒,遏制侵害公路行为,从而更好地发挥已建公路的作用。
第五篇:当前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及强化执行力建设的途径
执行力是我们基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人和制度的融合,没有制度保证的执行是很难的,同样没有执行人去保证的执行,再好的战略目标和管理也将是空洞的。
一、调查发现存在问题
在调研工作中发现影响我们执行力的主要弊端表现形成有:
1、贯彻执行力简单盲目。把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看作是贯彻执行,只讲执行的形式,不讲执行的结果,根本达不到贯彻落实的目的。或者脱离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教条式的执行。不带头做表率,不深入工作调查研究,做事草率马虎,热一阵冷一阵,或甩手不管。把岗位职责的执行力歪曲的理解为权威或权力,把个人的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没有落实好上级的精神实质,反映迟缓,不能有效地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议而不决,执而不行。
2、执行力未从一而终。执行力建设没有有效地渗透到管理工作中,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虎头蛇尾;有布置没检查,或有检查无结论。对已经形成的、现有的、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不重视执行,流于口号式的管理。决策不够审慎严谨,常常对决策未经过充分的调研和 论证就出台,导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因缺乏可行性而无法执行,降低了决策者的权威性,给执行力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部分人员对现有制度管理有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有关系撑腰,二是不求上进,三是安于现状,四是害怕变革。没有落实好上级的精神实质,反映迟缓,不能有效地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议而不决,执而不行。
3、通力合作精神不强。机关各部门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未能有效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部门协调沟通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影响了党委政府决策的具体执行。
执行力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全系统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中抓紧、抓严、抓细。只有不断提高执行力,才能使企业的各项大政方针和决策措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二、强化执行力建设的途径
1、领导干部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关键
执行力的建设,关键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既是上级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本级各项决策、任务的制定者,是整个执行活动的组织者和督促者,其执行情况如何,落实的效果怎么样,关键就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执行的力度和决心。要提高党委政府的执行力,领 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决策、决定的精神实质,吃透上情,同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的贯彻执行;二要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因决策失误或不慎而难以执行;三要建立执行过程中的检查督促机制,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督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按照“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要求,不断提高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措施的顺利贯彻执行。
执行者也是基层各级领导者,首先要贯彻执行好公司战略目标及各项工作任务,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成为带动全局的发动机,深入实践调查研究,认真研究现状、制度的执行、员工的状态。运用本身对工作的了解,不断探索找出弱点集职工之力共同改善。其次明确领导层及岗位责权利,权利、利益应与其承担的责任挂钩。强化监督机制,第三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要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形成规范、有章可循的管理制度,增强内部管理的公平性。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易制毒为准绳,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目标,从而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2、职工队伍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主体 人是执行力的决定因素,政府的发展目标最终必须通过职工的执行能力来实现。执行力是职工素质的综合反映,职工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弱。加强执行力建设,就必须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我镇的发展才能充满希望。因此,必须把教育和培训工作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立足当前,考虑长远,有计划、分层次的搞好教育培训工作,建立科学、长效的培训体系。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培训,使职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培养敬业、负责、服从、诚实的精神,不断提高执行决策、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作风建设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根本
作风的转变决定着执行的效果。加强执行力建设,首要的是领导干部和机关各部门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提倡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反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的不良行为;要提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反对一切形式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要提倡领导成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员工、深入用户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抓检查督促,抓工作落实,要坚决纠正蹲在机关多、深入基层少,会议布置多、检查督促少,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的不良倾向。要提倡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创实绩,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做表面文章。机关各部门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项任务、决策的执行。因此,提高执行力,机关必须按照“完善、规范、巩固、提高”的总体要求,以转变作风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理顺工作关系,规范岗位标准,加强内部检查和考核,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切实改变机关作风和机关形象,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建设一个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行流畅、工作高效的管理机关。
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要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建立科学发展机制和增强基层执行力上下功夫。增强服务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加强自身理论、政策法规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保障各项规章制度和上级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