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研活动策划的关键要素(人民教育)
教研活动策划的关键要素
屈指数来,自己在教研战线上已耕耘了近20个年头,组织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活动。其间,随着教研阅历的增长,逐步积累了教研活动组织的一些经验,有了自己驾轻就熟的套路和习以为常的思路,认为活动无非就是要选一个主题、定一个时间、找一个地点、上几节课、请几位专家,会议通知一发教师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活动的教师自然会有收获。这种自上而下、想当然的思维方式一直左右了自己近十年的教研,并且还自我感觉良好。直到2000年11月遭遇的一次尴尬,才使自己对教研活动开始进行深刻反思:教研活动该如何筹划才能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
记得那是2000年11月,在浙江省小学数学第六届年会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上,第一次尝试进行开放式评课,目的是想改变专家一言堂的局面。尽管台下有近千名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议论声也不小,但都不愿意上台发表意见。活动快结束时,终于上来一位年轻教师,慢条斯理地说:“在今天的6节课上,教师很少用黑板,学生没有用数学课本,也没有做课堂作业,我想问问主办单位这样的课是做给谁看的?我是一名偏远山区的教师,第一次有机会参加省级的教研活动,但这样的课我们怎么学呀!我们在学校上课,是不可能不用黑板、不用课本,甚至不做课堂作业的。请问主办单位可曾考虑过我们一线教师的需要……”
话音刚落,台下爆发出阵阵掌声。显然,他道出了许多教师的心声,揭开了现实中存在的公开课与日常课两张皮的现象。面对他字字在理、句句恳切的质疑,我作为活动策划者无言以对。凭近十年的教研经历,本以为他会在这样的千人大会上说一些“感谢”、“收获”之类的话,没料到他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否定,内心的尴尬可想而知。
事情虽然发生在十年前,但每次想起来当时的情景都历历在目,那位教师的话像一根鞭子,抽得我隐隐作痛。每当我组织活动时,总是不断追问:为什么要搞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价值何在,怎样的活动受教师欢迎,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动力何在,教研员在活动中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心里也渐渐地明晰和认同:作为教研员工作的重要抓手,如果不是教师所需,即便自己投入了满腔的热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活动的效率也不会高。多年的经历告诉自己:影响教研活动的因素很多,要想活动有效甚至高效,就必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的要素。
拟定适切的主题
如何提高落后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业如何设计和布置,如何提高一节课的效率……面对实践,教师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讨,有太多的需求有待满足,但究竟哪些问题最为关键,哪些需求需要满足、可以满足呢?这都需要我们充分调研、论证和取舍。事实上,任何一次教研活动,都会有一个背景,问题在于我们能否从中提取出适切的问题和议题,成为活动的主题。主题的适切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如果主题过大过空,教研活动就很可能走过场,“看看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一动也不能动”的结局便可想而知。
衡量主题适切与否,一方面要看研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具体,能否急广大教师之所急。换句话说,就是主办方对活动的价值定位不能一厢情愿,要与参与者的需求一致;另一方面要看主题与活动的定位是否匹配。实际上,活动的定位与参加活动的对象有关,参加活动对象的需求不同,活动的具体定位和指向就应有所差异。
如省教研室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规模大,影响面广,是指导全省学科教学实践和引领教学研究方向的重要窗口。相应地,参会人员素质高,对活动的期望也高,大多数承担“二传手”的任务。但由于地域分散,会议成本高,活动时间短(一般只有2~3天),活动次数少,问题的研讨很难深入。作为活动的策划者,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使每次活动都让参与者有所收获,并倡导一种方向?我们不能期望一场教研活动就能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能以活动为契机和引子,举全省之力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而持久的研究,然后通过活动进行展示和交流,以达到引发思考、倡导方向的目的,因此,如何“让一次活动牵动几年的研究”,便成了近几年我们对教研活动策划的追求。
从2005年的“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2007年的“问题解决领域的教学”,2008年的“平面图形面积周长的教学”,再到2009年的“概念教学”,都是为顺应不同时期基层学校和教师的需求而确立的主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针对性。
同样,我们对配合新课程实施的长达6年12次的学科培训进行了规划。除了一以贯之地邀请教材编写人员介绍教材、国家级实验区的教师谈相关教材的使用体会外,针对课程实施中不同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增加了热点研讨的内容,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在内容和环节安排上,逐步形成了几个板块:听教材专家讲教材—听实验区教师谈体会—课例解剖—就教材教学答疑问难—热点论坛。几年来,我们对算法多样化、教研组建设问题、学业评价、教学常规问题、命题技术问题、教学规范问题等主题进行了培训和研讨。
无论是课堂教学评比还是学科培训,都需要有适切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教研活动应针对学科研究的情况进行整体规划,每个活动应该纳入到学科教学研究的整体规划之中,以体现教学研究的长期性和前瞻性。同时,每次教研活动必须依据当时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立主题,以体现教学研究的阶段性和针对性。这样能使每次活动有鲜明而具体的主题,每个活动之间既有层次性又有连贯性。
提前公布主题
即使有了适切的主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机制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主题也将成为空中楼阁。一般来说,教研活动不会对参加者提具体的、强制性的要求,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负担相对不重。虽然教师在活动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但他们往往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活动进行评头论足。因此,以往进行这样的活动,从活动的准备到结束,常常是上课教师在忙,评课专家在忙,广大听课教师只需带着耳朵当陪客,更不会惊动那些不参加活动的教师。
为此,我们就想方设法“让主题成为普通教师的日常话题”。以课堂教学观摩评比为例,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相关主题的研究中,我们提前一年将数学教学比赛的通知下发到各市县,并明确为概念教学,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收集和确定具体的赛课内容,并在活动前一个月通知各市县,在活动前半个月,授课教师现场抽签决定教学内容及上课次序。
教学内容的筛选有多种途径,2009年以概念教学为主题的6节课,我们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收集方法,即请一线教师代表、特级教师代表和各大市教研员每个人写出认为最难上的3节概念课,再从中根据进度确定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三角形的认识”等6个方面的内容。在准备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和教研员感觉到这些内容都不怎么好上,我们的答复就是:因为难上,所以要研究。有了这样的体验,也使彼此之间多了一分真诚和理解。最令人欣慰的是,在公布主题后到赛课前的不同时段里,每次到基层调研,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这段时间教研员让我们研究概念课”、“联片教研活动让我们上„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等”,说明省教研活动的主题和话题已成了普通教师的日常研究话题,也足见提前公布主题和教学内容的好处已不仅仅局限于让与会教师能“有备而来”。
试想:如果我们只定主题,课题由上课教师自己定,那么大多数上课教师会选一节什么样的课呢?毋庸置疑,他(她)一定会选一节自己经过千锤百炼的课,或者是可参考的资料颇多的经典老课,以确保在赛课中获得好成绩。但这样自定的课题常常会陷于对经典老课进行低层次的重复研究,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能收获什么,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进一步聚焦问题,我们无法掌控,也会因为课与课之间的难度系数不同带来评比的难度。所以,我们逐渐“垄断”了确定教学内容的权力,筛选一些平时不登舞台的或登了舞台有很大争议的课题。
从公布主题、不定赛课内容到公布赛课内容、不定具体上课人员,再到上课人员抽签决定具体哪节课的漫长过程,增加了教师学习和思考相关主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研究过程。概念课比赛结束后,一位教师不无感慨地说:“因不知道会抽到什么课,只好去阅读一些概念教学的文章,把12册教材中所有的概念课都梳理了一遍。”这样,参赛教师及其所在的教研团队在活动中一点点改变了磨课的习惯,逐渐形成了“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即从一节课能联想到几节课,再到一类课或一个领域,再到学科的核心价值观。长此以往,经历磨课的教师就有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正因为如此,一次活动就能牵动一段时间的研究,使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不再是“一个人或一个地市研究了一节课”,至少是一群人在一段时间里进行了一个领域的研究,甚至是“举全省之力研究了一类课”,让“舞台课”回归了常态,突出了“研究”的价值。也使我们更加坚信公开课的价值:一节课可以成为教
师成长的里程碑;一节课可以折射出一个团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水平;一节课可以勾勒出一个领域的教学定位……
营造开放的氛围
俗话说:当蜘蛛同心协力织网时,他们可以捆住一头狮子。教研也是一样,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活动是大家的事,要走群众路线,教研员在活动中也只是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要通过活动打造一支教研团队。但要让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有主人翁的意识,敢于坦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不容易,它有赖于一种民主、平等、求真、质疑的教研氛围,而氛围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取决于教研团队的姿态和心态,尤其是面对观点激进、言辞激烈的质疑声,教研员应平静地接纳、反思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尴尬一阵子,幸福一辈子”。在这种教研心态的驱使下,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尽可能留出一些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们也慢慢地习惯于心平气和地质疑或面对质疑,少了许多客套和拘泥。
活动氛围的营造仅仅依靠姿态和心态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倡导教研活动的民主和开放,并不意味着只满足于就事论事,或茶馆式的泛泛而谈;倡导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无视专业人员的引领。前面定主题、定内容的做法,已为在开放的互动交流中聚焦问题提供了前提。为此,我们就在活动的形式和程序上进行探索,巧妙地设计教师的参与点,力求开放而有序地推进活动。如从2005年开始,我们把评优课活动以“同上一堂课”为名,按下列流程推进过程:
每个课题至少有两位教师执教,便于展示他们对教材内容的多元解读,对教学目标的不同定位,对教学过程的个性设计,这样的同课异构本身就是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好方法。教师们容易在比较中引发思考,便于他们有话可说,激起“再上一堂课”的欲望。正因为我们更为注重研讨与交流的价值,所以即使是评比活动,我们也从不回避对问题的研讨,适时穿插上课教师课后反思、与听课教师互动,专家讲评,教师与专家互动等环节。这样,在开放、互动的过程中,上课教师坦诚地面对听课教师的评头论足和质疑问难,因为他们懂得,无论是凡人俗言,还是名人名言,都能使他们对课堂、对教学打开思路,促使自己进一步成长。
随着平等、合作与分享的教研氛围的形成,教师们广泛发表意见的需要与有限的时间和渠道之间的矛盾便日益显现出来,出现了少数教师争台面,多数教师做陪客的现象。久而久之,会大大打击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为此,我们曾经将QQ和手机作为一种研讨工具应用到教研活动中,现场的大屏幕上动态呈现着通过短信平台发送的听课教师的即时提问,这一活泼的形式节约了教师们研讨交流质疑提问的时间,避免了教师面面相对质疑的尴尬,尊重了他们的话语权,增强了参与的广泛性,当时的5节研讨课就收到了600多条信息。当然,如果能够有专家适时介入,对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
事实上,无论是当众提问、传递纸条还是借助网络平台,目的只有一个:改变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方式,包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正因为有了平等、合作和分享的氛围和开放的心态,无论是台上的专家还是台下的教师,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投入活动,敢于争着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专家直接对话,使整个研讨活动始终处于热烈友好的气氛之中。也只有如此,才能改善教师的思维方式,确保教研活动的群众性和学术性的有机融合,从而使教研活动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梳理并提升活动成果
教研活动搞得好不好,绝不是只看参加人数的多少。对于成千上万的一线教师来说,能亲临现场的毕竟是少数,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绝不仅仅是少数教师的事情。作为活动的策划者,总是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实情况是:我们辛辛苦苦策划了一个活动,而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不错,但看看现实的课堂,教师的行为依旧,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套,连活动的影子都没见着。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教学本身的复杂性,每一场教学改革都会涉及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行为的跟进,但观念的转变既需要时日,更需要成功经验的支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线教师如果没有行为变化在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深刻的。而要真正让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运用于课堂,外显于学生的发展,要允许他们有一个感悟和累积的过程,有一个怀疑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有一个借鉴和亲身实践,并体验成功的过程。况且,同样的活动,同样的课,每个人内心的体验是不同的。因此,即使是在亲临现场的教师身上也不见得能立竿见影,更何况是“道听途说”的场外教师呢!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做的是:活动后及时跟进对教研活动成果的梳理和提升,以进一步促进对相关主题的研究、思考和实践。所以,如何梳理和提升活动的成果,怎样扩大活动的受益面,便逐渐成为教研活动策划的组成部分。
首先,我们把磨课过程中的种种“煎熬”、“磕磕碰碰”和“争议分歧”作为上课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宝贵财富。活动结束后,让每一位上课教师依据自己的磨课经历写出详尽的教学设想、教学过程和反思,让他们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梳理过程,把自己即时的感受积淀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上一个台阶,才能使这节课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真正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能让旁观者分享他们的经历,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此外,为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活动的影响力,我们要求相关人员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撰写综述。综述不是对活动过程的简单复述,而是要深入挖掘和梳理研讨后达成的共识,提出今后教学的改进建议。也鼓励大家把自己的体会和思考诉诸笔端。
在此基础上,我们争取宣传阵地,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如借助报刊登载详尽的会议材料,或利用教研网络,把一些案例和文章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这样,即便是未能参加活动的教师也能随时浏览,从中获得启发。
活动策划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很强的工作,从前期准备、流程的安排到后期的延伸都需要一个个细节进行保障。一场成功的教研活动牵涉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不能忽视的是用心聆听来自一线教师的心声。事实上,教研员的成长又何尝能离开这些一线教师呢?!因此,每当自己组织的活动被广大教师认可时,我依然会想起2000年的那场活动,浮现出那位年轻教师的身影,我由衷地感谢他。
第二篇:关键要素
1、人力资源总体规划。
2、招聘渠道的拓展、维护及专场招聘会。
3、薪酬绩效管理体系及办法。
4、人员晋升体系与薪酬体系的建设,人力薪酬结构。
5、员工激励方案。
6、组织架构,定岗定编。
7、社保账户开户、销户办理,人员增减、社保费用申报结算、社保稽核等。
8、公积金账户开设,人员增减、审核、公积金基数调整、公积金业务办理。
第三篇:活动策划要素
活动策划的几个主要特点
活动策划就是一种策略、筹划、谋划或者计划、打算、它是为个人、企业、组织机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充分调查市场环境、以及相关联的环境的基础之上,遵循一定的方法或者规则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系统、周密、科学地预测并制定科学的可行性的策划方案,同时在发展中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方案就叫做策划。综上所述策划有一下几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活动策划的本质一种思维智慧的结晶。第二、活动策划具有目的性,不论什么策划方案,都是有一定的目的,不然策划就没意义了。
第三、活动策划具有前瞻性、预测性,策划是人们在一定思考以及调查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科学的预测、因此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第四、活动策划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性。策划既然是一种预测或者筹划就一定具有不确定性或者风险。第五、活动策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策划是人们在调查的基础之上、进行总结、科学的预测,策划不是一种突然的想法、或者突发奇想的方法、它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预测、筹划。
第六、活动策划具有科学的创意,策划是人们思维智慧的结晶,策划是一种思维的革新、具有创意的策划,才是真正的策划,策划的灵魂就是创意。
第七、活动策划具有可操作性,这是策划方案的前提,如果一个策划连最基本的可操作性就没有,那么这个策划方案,再有创意、再好也是一个失败的策划方案。活动策划书这样写更好:
1、明白给谁写策划案
一定要按企业的属性确定要做什么活动。生产啤酒的企业搞个啤酒节很合适,大学迎新生晚会就不适合模特走秀,别墅促销搞个葡萄酒品酒会欣赏个钻石拉个小提琴很合适,雇个三流歌手唱歌就不合适了。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写案子的时候别糊涂就可以了,而且提案者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品位原则,不要因为大学里有现成的模特队为省费用就凑合了,岂不知每个从业细节积累的都是自己的信誉。
2、策划的这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做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在策划整个案子中时刻想这目的,每个细节都向目标靠拢,跟目标没有关系的一概砍去,这样才能主题明确。活动无非两个目的:销售产品和提升企业形象,是为产品与企业服务,不要搞成个人的秀场,自恋的裹脚布大家都恶心。
3、案子中要策划出明晰的活动三个阶段
活动的三个阶段就是铺垫期(也叫传播期);执行期;降温期。
铺垫期。告诉参与者要做什么,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慢慢传播,好处一次比一次多,慢慢升温,这个时期想各种办法过勾引,勾引起参与者的兴趣,尽量让他们期待。
活动期。期待中,高潮终于来了。饿了半天,给碗炒米饭,真好吃。这个活动中的主要阶段一定好有亮眼的点子,对这个点子是否亮眼,就看者是高手还是衰手。
降温期(后续阶段)。这个阶段也很重要,通过活动让参与者对产品或企业产生了好感,这个阶段是完成购买的阶段,趁热再给点好处,就能达到活动的目的。
4、搞出活动鲜明的记忆点
活动的三个阶段有明确的记忆点,每个阶段的记忆点一个就好。举个演出例子说,铺垫期——发门票了,凭门票还可领礼品;活动期——那个歌真好听,让我想起了我初恋或让我回到了从前;降温期——主办方说产品打折还要持续10天,下个星期天去商场看看,买个回来。综上所述记忆点是:第一阶段(把目标消费者勾引来)——到哪里去领个不错的演出门票;第二阶段(勾引来了要有让他们念念不忘的东西)——一定要有出彩的参与者喜欢的点;第三阶段:(利用他们的好感完成销售)——手里那张票没舍得仍,留者去商场看看他们打折情况,买一个回来。
5、注意细节
在提案的过程中,客户短时间内无法判断你的大智慧大策略,于是细节就成为成败的关键。这个细节包括提案文件的格式,段起头是否空格,用词是否准确,有没有错字等。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案子的执行时间、流程、工作分工等是否细致科学。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把活动执行明晰到一张表格中,细到客户拿到这张表格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什么事情,也就是把方案支解到日历中,客户非常高兴,他认为我非常专业,这是个很讨好的招。当然,要确保执行的精彩,就必须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真正把每个细节做到表中,提醒自己和配合的其他部门做好每个细节,方案执行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第四篇:网络营销活动策划要素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见商家企业搞一些很有意思的商业活动来吸引消费者,为商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互联网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及时互动,强调的是用户的参与,因此赋予了网站活动营销更深更广阔的营销空间。网站的营销活动不仅仅局限与线下的传统活动模式,而通过互联网就有了一个更加无限的营销空间。
活动营销是一个典型的整和营销,一个具有轰动性的活动要求非常高,因此精心策划和彻底执行是一个活动营销成败的关键。策划一个成功的网络营销活动,笔者以为有五大关键要素影响需要把握好:采集者退散
一、吸引力
能不能吸引到用户的关注是活动营销策划成功与否的基础。在一个活动营销策划中,要充分吸引用户的注意和参与,就要抓住所在用户群体非常关注的热点,对用户效之以情,效之以利,激发用户的热情,促使用户非常积极的参与。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就要有创意,策划主题的要能够体现用户的好奇心、荣誉感、自我价值体现、责任感、主人翁、利益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给予适当的精神或者物质激励,这将会大大的提高用户的关注度以及参与意识。今年淘宝网的美胸大赛就非常成功,满足了女人的自我表现和荣誉感,同时也满足了男性用户的猎艳心态,所以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果。
二、可信度
活动策划策划好,还需要有一定的可信度,让用户信任你。特别是创业型的网站,基本就没有什么知名度,你的活动策划的再好,但用户都没听书过你的网站,用户的认同感不强,那参与你这个活动的人就不是很多,营销效果也就不是很大。而如何去增强活动营销的可信度呢?
对于创业型的网站,活动营销整和有利资源,寻求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合作伙伴,通过合作伙伴借势起家,这样才会更有权威性。前几年本人刚搭建了一个地方旅游网站,这个时候没有多少人气。这个时候我们先借用政府的名义,和当地最出名的一个自助游论坛合作,利用他们的资源搞了一次非常庞大的旅游活动,从而引起当地甚至周遍城市旅游爱好者的关注,从而把这些核心用户引进我们的网站。最后加快速度自己又搞了几次活动,这样,网站人气和知名度迅速扩大,起到了非常好的营销效果。
三、关联度
活动营销要和网站的产品、品牌文化关联好,不能偏移主要的用户群体,要善于整和关联性的事件以及相关的资源。活动营销没有关联性是非常幼稚和糟糕的策划。
比如,一个B2B行业网站搞一个象芙蓉姐姐、胡哥之类的网络红人吵作活动就非常不妙,B2B行业网站的营销活动必须和其产品服务相关联,能够体现其电子商务领域专业权威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产品、企业家、行业专家、市场事件等相关的领域都是营销活动策划的方向。活动营销的关联度越高其营销效果也就越集中,也就更能体现网站宣传的性价比。
四、执行力
活动营销的效果主要来源于前期精心的策划工作,而营销策划的方案能不能最大化的体现营销目的,营销活动的执行力在整个营销活动中就显得非常重要。执行力主要体现在详细的工作描述、工作流程步骤、执行人员、执行时间、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等。在活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引起用户的不满情绪,那活动的营销效果就会打折扣,甚至对网站起到恶劣的反作用。因此活动营销的谨慎有序的执行力,是整个活动营销中非常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活动前,对于整个活动的活动方案进行反复推敲,检查是否有漏洞。对于大型的线下营销活动,为保证执行的畅通,最好
有一个比较好的培训和演戏。在活动中要统一指挥,严格有序的执行,保证网站的顺利开展。
五、传播力
网站做活动营销的目的就是把网站的品牌文化传播给更多的用户群体,实现最大化的品牌宣传效益,这也是整个活动营销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集中体现活动营销目的所在。
活动营销的传播力体现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各个阶段。活动前,勾起用户的兴趣和关注,为活动产生预热功效;活动中,做好活动组织工作,把活动的内容与主题集中体现出来,通过用户的参与,获取用户对网站产品或网站文化良好的形象;活动结束后,把宣传效应进一步扩散和延伸。通过其他的信息传播媒介,把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
第五篇:活动策划的关键[模版]
活动策划的关键
活动策划作为营销策划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一项繁杂而重要的“工程”,从项目推介、新闻发布到认购开盘、样板间开放等等,无所不包。它不仅使销售、招商工作直接受益,而且可以通过扩大项目知名度,提升开发商和项目的品牌美誉度,形成良好的口碑宣传。
为了达到效果,策划人往往使出“浑身解数”,以充分利用这把“利器”打开市场,把握商战的先机。如何才能成功地策划一次活动,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和秘诀可寻呢?在此,我们对活动策划的经历进行了梳理,希望找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对其他同事和部门的工作提供借鉴。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活动策划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很强的工作。活动必须根据项目的整体推盘策略和节奏来确定。我们认为,活动策划组织的关键因素主要有:
目标目的是导向:
明确活动策划目的,做到提纲挈领、有的放矢。从目的来看,活动策划大体上分为:营销主导型、传播主导型和混合型。营销主导型就是为了销售为主的活动。传播主导型就是为了项目品牌宣传为主,盈利销售为辅。混合型则兼备了以上两者的特点,既做营销又搞传播。
什么样的目的决定什么样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目标目的就是活动策划的“大是大非”问题,必须再确定方案前把握好大方向、树好旗帜,明确了目标做起事来也就变得更加明晰。比如做一个老客户维系活动,我们的目的就是邀请老客户来到现场,通过与业务员的再次接触对项目的近况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增加对项目的信心,更体现开发商对客户的重视。我们将活动目的确定后,执行就有了明显的目标,尽可能广地邀请目标客户,多制造业务员与客户接触沟通的机会,这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严谨形式配合多样的内容: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目的,活动的内容也就围绕着目标展开。内容是血肉,形式是框架,二者必定是相互依存而共生。
严谨形式配合多样的内容。形式的选择是展现活动内涵的基本要求,恰当的形式使得内容表现得更加充分而丰富。比如做渠道定向推广活动,邀请的客户肯定是目标客户群,针对这部分客户首先要了解客户的来源渠道和客户的年龄职业划分,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活动形式,而活动内容就可以根据每次定向活动的客户群做适当的调整,这样就可以使渠道定向推广活动进行得非常系统、非常有条理,更能有效的支持销售。
坚持创意先行:
在地产盛世的今天,各商家绞尽脑汁,各大活动铺天盖地,面对这样的情况,创意就显得由为重要,好的活动创意不仅会促成销售,同时更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现在有很多项目以事件营销来统领策略,这就是活动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它不但能将项目的知名度最大程度的放大,更能在树立项目品牌的阶段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一切为了销售,这是前提,在符合销售规律的基础上,在符合大策略的前提下,就需要灵光一现的敏锐以及不断地总结经验,并且深入地思考。另外,团队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也是非常有效果的一种办法。
流程安排是纲领
流程安排是对活动策划方案的直接体现,是活动实施的纲领。流程要达到专业、系统、严密,从细节保障成功。细节流程一般可以从任务分工、时间分配、活动对接、物资保证等若干部分去把握。每次活动,都要把活动的基本要素落实到人,细到每个环节,也正是有了这份细致,才有一项又一项精彩活动的不断推出与成功。而对于整个流程的全程把控也是整个活动执行的精髓所在,它不但能将方案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更能有助于后期跟踪宣传的发挥。所以细节决定成功!——在活动策划中,这绝对是真理。
前期准备是基础:
“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须强调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按照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流程三项来紧密准备。这当中同样必须注意细节的准备,无论是展台布置、项目资料,还是人员分派,都要从细从严地要求。前期工作准备得充分,也会让我们在活动现场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自如,毕竟突发事件是我们无法预知的,那么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将会为活动现场带来很大的方便。每一次的大型活动至少要提前20天确定具体方案,而之后的20天全部都是准备阶段,准备得越充分,活动执行越顺利,只有执行的顺利完成,才能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
合作执行是关键
再好的活动创意,也必须在行动实施中才能够反映出来。每一项活动的成功完成都不是靠个人,而是靠团队,团队要运作执行则靠很好的纪律,没有纪律,执行就会走样。每一项活动策划从时间、地点、人员、主题到流程,一旦确定,那就一定会风雨无阻稳步推进,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允许打折扣,确保既定的标准高度、执行速度与工作力度。而且在整个团队的合作过程中,不仅能将活动的各个环节想的更加深入,而且能使每一位参与者从中得到合作的乐趣,这样一来,即提高了每个人的操作能力又锻炼了团队合作意识。
控制应变是保障:
在活动现场的应变控制和危机处理是活动组织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是活动策划应有的思想准备。进行活动策划要注意考虑到多变因素对活动的影响,比如天气情况、安全情况等。而活动现场是策划实施的核心地带,必须给予重视。现场是“透明”的,媒体、商家、业主、客户等都可以直接接触到现场的各种情况,荣耀与成功、纰漏与失败都会毫无遮拦地一一呈现在“台面”上。一旦现场出现了问题,往往来不及请示,这就要求活动人员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及时而准确的反应,迅速解决危机。
细节的把控决定效果:
任何一个大创意,一个细节的忽视就可能导致整个活动的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因此,对于活动流程、细节的关注和计划制定的紧密性和可操作性是关系到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从目的到创作,从创作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尤其是执行的时候,流程的安排、现场的控制、媒体的调配以及活动前的造势、活动后的呼应,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特别重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前期的规划、活动过程的把控以及活动效果的评定几方面都需要考虑的更加周密、更加全面,真正将活动做到完美,成为支持销售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形式。
后期跟踪是超越的所在:
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整体过程的完结,科学的效果检测与数据支持是促使下阶段活动更加完善的重要支持。其中诸如:现场效果的拍摄、客户到访量的统计以及后期媒体跟进的情况、单位时间内的成交量等等,在活动过后这些效果的分析将成为活动成效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检测,同时为下一次活动找出问题点,从而有目的的制造机会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对以后活动能否达到效果的有力的支撑。如何有效持续地运用活动策划来推动地产项目的实施,这是需要我们长时间思考、摸索的问题。有的人甚至说,策划需要哲学、心理学、符号学、市场学等等,它是我们思想和眼光的引航灯,它可以使我们在做策划时,想得更宽,看得更远,做得更深!这是一个漫长的,需要永远不停进取的工作,新鲜的视角、敏锐的洞察,严谨的操作这一整套体系都是需要一个策划人员在处理每一个活动时候认真对待的问题。同时,对于公关活动效果的度量不只是表面上的、定性的现象,而是整体品牌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它会直接影响品牌承诺,成为构建品牌系统的强力支撑,它无时不在促使着我们不断与时代融合,从容的以政治、经济、文化的视角去达到创作的更高层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