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纲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情况汇报
建设数字化校园 提升办学品位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张纲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张纲小学地处仙女镇南郊,创办于1932年。现有学生1230人,23个班级。多年来我校坚持“优化过程管理,提升办学品位。”的办学理念,着力于提升教师素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由于地处城郊,学校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自1996年以来,学校的校舍设施几乎没有改变,目前教室紧张,专用教室短缺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虽然如此,但是我们认为,面对新课改,如果我们仍然靠一面黑板、一支粉笔维持教学,质量必定难以提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我们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下面就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强化基础建设,提供应用平台。
自2001年以来,我校先后投入数十万元用于信息化设施的建设,自购电脑90多台,电视机20多台和一套广播电视的播放设备。2007年就实现了班班通。自购了8台实物投影仪。加上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时教育局的设备配备,在硬件方面已完全达标。信息点通过有线加无线的方式覆盖所有的教学办公场所,为教师的电子备课、资源浏览等提供了便利。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强化软件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建立《电教制度》、《信息化考评方案》、《学校资源建设激励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来保障各类信息平台的建设,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工资的考核。
二、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应用效益。
我们认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须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相契合,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而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我们在下面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应用能力。
近年来,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先后进行了课件制作培训、网页制作培训、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实物投影仪使用培训、移动小推车使用培训等,做到教学一线教师人人会使用相关设备。
2、明确使用要求,提高使用频率。
我们提出“宁可用坏,也不摆坏。”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考虑现有设备的使用,以提高课堂效益。教导处在进行备课笔记检查和课堂教学常规巡查的过程中要关注教师使用现代化设备的情况,并在政治学习时加以点评。现在,我校课堂教学中电教设备的使用率已达到60%以上,班级电脑、实物投影仪都处于高负荷的使用状态。
3、坚持电子备课,加强自主备课的监管。
学校要求教师能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电子教案,并且电子教案要有二次备课的痕迹,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提供相当数量的电子教案。
4、培养带头人,促进共同提高。
在现有师资条件下,要想每个教师都能对信息技术掌握得好,显
然不太可能,尤其对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有难度。为此,我们在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培养一名对信息技术较为精通的教师作为该年级的带头人,指导其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并负责保管维护本年级正在使用的信息技术设备,从而促进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三、建好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平台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好信息平台,才能克服单打独斗的现象,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无纸化办公。
首先是建好学校网站。做到“四个一”:一是将学校的门户网站打造成一站式服务平台,集办公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资源系统、师生交流和家校联系于一体;二是明确各板块的任务分工,做到每周至少一次内容更新;三是各部门布置的工作一律在网站上发布,不再印发纸质材料;四是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对网站、资源建设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其次是依托门户网站打造“五大系统”。一是校园资讯系统,使师生都能通过学校网站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资讯。
二是打造FTP服务系统。以校园ftp为载体,实现电子教案资源、课件资源、软件资源、习题资源、测评试题资源的共享。
三是打造资源网站。为了丰富教学手段,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施教学,我校投入资金建设了我校的动漫资源库,其容量达到35G。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思品等各学科的动漫教学资源。每个学科分年级按现行教材内容配置了数十个动漫教学资源,老师们既
可以下载到自己的课件中,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网络教学。这是语文资源,例如一年级的拼音动漫,它既解决了教师发音不准的难题,生动的形象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英语资源,它帮助师生克服了英语发音中国化、乡土化的弊病,而且学生也可以在家登录我们的资源网站,享受居家式的优质教育。
四是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设有家校通管理平台、资产与技术装备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电子图书管理系统等。实现了图书管理、借还的电子化,资产管理、实验管理、学籍管理和家校联系的电子化。
五是建设专题网站。学校有不少教师纷纷建设了自己的个人网站。语文组的专题网站《扬州小语》,因其资源丰富,实用性强,吸引了很多网民的注意力,日访问量达到了1000多IP。
此外,我校还建设了“书香校园”特色课题研究网站、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网站、教师博客群、各种学习专题网站:如《小小科学家》、《美术之家》、《银杏文学社》等。建立了23个班级主页。指导学生建立了数十个学生主页。这是我们学校顾太忠校长的博客,内容丰富,频繁更新,引领了一批教师的进步。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办学品位的提升。两年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字化的监控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学校安全管理的水平,先后创建成扬州市平安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手段的更新,促进了教师理念的更新,提高了教师的信心,这两年还顺利创建成扬州市绿色学校、扬州市素质教育先进校等,被评为江都市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被评为江都区A类学校。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中,我校做了一些工作,但与现实教学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数字化设施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建设,以使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也期待着各位专家、同仁给我们留下宝贵的建议。
谢谢大家!
2012年2月
第二篇: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叫XXX,来自XXXX小学。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就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向大家作一简短汇报,有不妥之处,恳请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批评指正。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我校在自去年申报创建“数字化校园”以来,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校长室总体规划,负责软硬件的添置,逐步尝试运用网络来进行学校管理,并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也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之中。目前我校校园新闻、各类活动安排、方案等都能通过网络及校园电视台等多种方式传达,逐步实现校园管理向无纸化办公的过渡。
二、完善设施,硬件保障
我校在原有校园广播网络的基础上,去年又投资近10万,组建了校园电视台,节目名称叫《每周播报》,包括校园动态、校园访谈、校园观察、魅力榆林等栏目,坚持每周播出一期。接收终端遍布各个办公室和教室。现已接入百兆光纤,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只要有教学需要,均可实现高速上网。
学校现有微机室2个,共97台计算机,可以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求。共36个教室及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阶梯教室、会议室等6个多媒体教室,全部配有“三机一幕”,即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示台、幕布等多媒体演示设备,让多媒体教学真正进入教室,走进学生;在多媒体制作方面,现有专业非编系统1套、5台数码相机、3台摄像机、2台刻录机、1台扫描仪。去年学校又加大投资,给每位老师配备台式电脑一台,36个教室和2个微机室的计算机也做了重新更换,同时有37台笔记本电脑供老师临时借用。硬件的不断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也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师资,积极参与 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积极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在时间上,采取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在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如介绍Office系列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简单应用,收发电子邮件、利用网络进行文件资料的传送等;通过校园网站、QQ群共享、建立FTP服务器等一系列的举措,建立并完善“网上办公区”,实现协同办公与管理,营造浓厚的数字校园文化氛围;
进一步完善资源库的建设,享用数字化资源,发挥数字化校园的积极作用。学校现建有500 G的动态资源库,包括2万多册图书的电子图书馆、课件资源库、课堂实录、每周播报等。(自去年起,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大家访政策,在学校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千名家长进课堂”的活动,规定4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讲1节公开课,必须邀请家长参与听课,安排专人进行全程摄像,所以学校每学期的公开课也是我们动态资源中的课件资源库、课堂实录的内容的主要来源。)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每位老师每天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学校的日常工作安排,有关会议通知、文件,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等内容,都及时上传到校园网站及QQ群共享,老师们只要打开学校网站,就可以随时浏览和下载,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基本实现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四、搭建平台,服务教学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通过建立FTP服务器,让老师们利用局域网访问动态资源库,进行“网上备课”,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电子备课,提高效率
学校鼓励所有的学科每学期至少一半课程使用电子备课,并设计了对应学科的电子备课模板。电子备课极大减轻了教师书写的工作量,释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前资料的收集和整合。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包括《榆林实验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教师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正在完善的制度有《榆林实验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及《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鼓励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有效上课,在各班教室悬挂《多媒体设备使用登记册》,期末根据使用的次数及效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能安全、快速、高效、健康的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我的汇报至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
创建数字化校园,推进现代化教育
---吴桥中学“数字化校园”创建汇报
2011-11-13
我校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有着50多年历史的农村初中。2010年,江都市实施教育现代化,为我校配备了两台服务器,一台网络行为审计控制系统设备,多台智能网络交换机和若干台电脑和一批实验、体育器材。目前我校已达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
今年上半年,我校申报创建扬州“数字化校园”,成立相关组织,积极动员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创建中来,下面简单谈谈数字化在我们学校中的应用:
1.教学方面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要求每位45周岁以内的教师,都能够利用电脑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做好相应的课件,并利用制作的教案和课件上好每节课,不仅如此,还要求老师们利用网络办公平台准备好每节课的随堂测试。以下,是我校的教师电子教案和课件,这个是我校的年轻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这个是我校朱成阳老师在微格教室利用电子白板上地理公开课,这个是班级多媒体使用记录,这个是我校教师的利用学校oa办公平台,进行网络组卷。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师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我们要求教师积极进行集体备课,当然,也是数字化的,我们的集体备课是放在学校的oa办公平台上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集
体备课的情况,每个教师对同一年级组其他教师上传的电子教案进行合理的评价,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当然,我们还参与了扬州市文津中学,扬州市甘泉中学的网上结对,主要学科的教师被要求参加文津中学的教研平台进行集体备课。通过文津网络教研平台,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到文津中学的电子备课、在线评课和专题研讨。这是我校许小秋老师、张贻恒老师赵永锁老师等参与到网上集体备课.这是我校初二年级物理老师通过视频与文津中学进行网上教研。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我们先后就初二数学期中复习、初二物理、初二英语教学以及部门工作交流、课题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留守儿童教育和后进生转化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大家可以看到,网上结对工作,是我校数字化创建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2.教育管理方面
主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数字化,这是我们每周的工作安排,这是学校教务处的分工情况,总课表,分课表,这是学生的学籍管理,借助于网络来实现数字化,同时,我们利用扬州市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在学校的实验管理环节,我们借助于共创软件来实现,这个是实验室的相关情况。从实验仪器的采购入库,到实验的安排,实验的总结等我们都可以在这里实现。
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离不开教学科研,我们的教科研借助于学校网站下面的一个子网来实现,这是我们学校的教研课题专题网站。
图书是让人进步的阶梯。图书的管理同样实现了数字化,去年我们对图书进行了登录,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借阅,归还,续借,查询,统计等操作。
资产管理这个方面,我们借助于共创软件来实现数字化,资产的数字化有力的保障了学校资产不流失,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实验室管理方面,我们也是采用的共创的软件来完成数字化,实验室的设备采购,实验的设置,安排以及实验后的总结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财务管理方面,我们也实现了数字化,下面是我校财务方面的数字化情况。
创建“数字化校园”半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踊跃制作个人主页,这是我校部分学生的个人主页,这是童猛同学和陆王明珠同学的个人主页。年轻教师开通了个人主页这是学校部分教师的个人主页,这个是许晓秋老师的,这是语文老师周妹的。每个班级也都有自己的班级主页,每个学科组也都有自己的主页,学校的一些部门也都有了自己的主页。这是语文组、数学组和英语组,这是校长室,这是团委和学生会。
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为数字化的运用提供了保障。这是一些教师培训的证书。
可以说,在我校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数字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回顾这半年的工作,我们做了一些事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展望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以求实现数字化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滨湖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滨湖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我校在创建“市数字化校园”过程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的计划,排出创建日程,重点、难点事项及具体实施措施,尤其是对创建标准做详细解读,对每一项指标进行细化分工,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并明确具体操作日程。校长室总体规划,负责软硬件的添置,逐步尝试运用网络来进行学校管理;学校信息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栏目的开发、信息的采集与整理,负责学校校园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教学工作。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之中,与学校工作同规划、同计划、同检查、同总结。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合作,并且定期召开例会,互相交流沟通。在学校工作例会上,分别就创建工作进行过程性小结与评议,做到创建工作与学校工作同步。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信息网络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把数字化校园工作当作经常性工作来抓,提高了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保证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目前我校校园新闻、通知都能通过网络传达,逐步实现校园管理向无纸化办公的过渡。
二、完善设施,硬件保障
我校已经建成校园广播网络,接收终端已经遍布各个办公室和教室。有重要通知可以由广播室通过广播第一时间通知到学校各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建成光纤百兆到楼,百兆线缆到桌面的宽带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信息点覆盖学校所有场所。学校定期购买正版杀毒软件,一机多装,分时升级,节约资金。配备配齐了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多媒体制作设备,专人负责保管、使用。
为了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办公和教学,我校目前配置了台服务器,分别用于网络代理、数字化校园平台服务和学校网站服务和校园论坛。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校园周边架设无线网络。只要有教学需要,即可实现高速上网。
目前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共有30台计算机,学生数为160人生机比达5.3:1,可以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求。多媒体教室1个,用于对外开放的公开课使用,有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演示设备。媒体教学真正进入教室,走进学生;学校有多媒体制作设备1套(包括1台数码相机、1台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刻录机等)。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方便了老师们网上备课、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多数中青年教师都拥有笔记本电脑并能熟练使用。硬件的不断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师资,积极参与
光有一流的设施,不用,只能是一种摆设;只有个别教师参与其中,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也只能是徒具外壳,缺少生命力,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时间上,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如介绍了班级网站、专题网站、教师博客的建设、更新、维护,介绍有关教学软件的下载运行等;形式上,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相结合;组织上,加强领导考核。老师们也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学得积极,学得主动,遇到问题能主动请教。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网上办公区”,实现协同办公与管理;进一步建设完善网站栏目,营造“数字校园文化”;进一步建设完善资源库,享用数字化资源;发挥数字校园的作用,促进师生的发展。目前,全校所有班主任都能熟练维护班级网站的运行。大多数的教师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获得合格证书。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会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运用ppt软件制作幻灯片,会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目前,学校工作安排,有关会议通知、文件,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等内容,老师们只要打开学校网站,就可以随时浏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大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基本实现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四、搭建平台,服务教学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为教育教学服务:通过强大的资源库老师们可以进行“网上备课”教师们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为学生学习服务: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各学科都能引导学生课后上网收集资料信息,把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增强了学生全方位的素质。
为学校管理服务:“校讯通知”发布办公信息、“校园新闻”报道校园事件、“管理制度”公示学校的各项工作规范与制度,“计划总结”把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总结进行公示。内网上的“校产管理”是对整个学校资产进行统计,让老师完成在线报修,“协同办公”则是对学校平时办公的管理,如值日记录,代课通知,表扬批评等都可以在这里呈现。目前,学校主页交互性强,教师、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新闻更新速度快,网站点击率和认同率逐日增加。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高速发展必由之路。我们在学校管理方面处处渗透出现代化办公的管理模式。
2、个人主页,展示风采
教师博客的出现,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博客在短时间内蓬勃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流和有效方式。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均在扬州教育上注册了自己的博客并号召教师在扬州教育上注册自己的个人博客网站。鼓励各年级组和教师通过网络来展示和宣传自己,鼓励教师在博客上撰写教育日志,教学随笔、班级管理经验等,鼓励老师们参加博客大赛、论坛研讨。老师们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日记写进了博客,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进了博客,将自己的收藏也装进了博客。
建立班级网页和优秀学生的个人网页,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也建立了个人博客,同时也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写博客,从而突显了班级特色,增强了家校联系沟通,充分体现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
3、电子备课,提高效率
电子备课极大减轻了教师书写的工作量,释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前的资料的收集整合,教师在网上交流心得,探讨问题,共享资源,实现了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的互补。学校鼓励“语、数、英、思品、科学、音、体、美”所有学科逐步使用电子备课,使用网络组织教学、测试、拓展,日益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便捷的通道。形象生动的课堂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活力,丰富有趣的知识开阔了师生的眼界。
4、挖掘资源,发挥效应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为我所用,并积极购买软件资源:语数外学科的每册教材均购买了教学配套光盘,语文、作文、英语购买了课外学习光盘。教师方面购买了各科课堂精彩实录等。在引进购买教育资源库的同时,学校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认真整理和组织各种教育资料、信息、素材、课件等,把它们归入资源库,做到科学、有序地丰厚资源内容。
5、开设课程,夯实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对三到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都补充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制度包括《滨湖小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滨湖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滨湖小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滨湖小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制度》、《滨湖小学网络教室使用与管理制度》。正在完善的制度有《滨湖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滨湖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必须使用其进行有效上课,包括使用次数,使用效果都必须提供有效过程资料方具备绩效考核资格。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健康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运用,广大师生体会到了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魅力,同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教学,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大环境成为可能。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第五篇: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
以教育技术现代化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李虹街道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
山东省李虹市李虹区李虹中心小学创建于1985年,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022名学生,专任教师54名。校园整体布局合理,育人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特色凸显。近年来,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
一、加大投入,配备一流硬件设施
建设一流的数字化校园,首先就要有一流的现代化设备作保障。我校以创建 “数学化校园”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本着学校、党委政府和企业三方面共投入的方式,对全处各校的学生微机室、校园网、教师电脑进行系统的建设与更新,于 2010年投入资金60多万元,在全区率先建成了语音室新上液晶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24套,完善校园广播。2011年又筹措资金10多万元,添置一批专用设备,实现班班通。
1、校园网络中心。学校的网络中心由3台服务器、16台交换机、4台路由器和1台网管工作站组成,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国际互联网和教育城域网。共有计算机网络终端215个,各教室、专用教室、计算机房、教师办公室都设有终端。现在学校班班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播放系统,每个办公室都有计算机,有学生用计算机52台,教师用计算机55台。
2、校园广播系统。学校新建的有线广播系统,采用了智能控制器,具有独立的分区广播功能,各区域可以独立进行分区广播。控制室分为:广播室(总控室),拥有独立的智能定时控制,可以分时间段播放各类音频信号,例如学生广播台、眼保健操、英语听力测试等。
3、学生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现在我校只有学生计算机教室一个,计算机52台。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为每个教室都装配了整套的多媒体播放系统(含计算机、数字式视频展台、电视机),部分弥补了计算机教室数量少的不足。
4、其它硬件设施。学校现有数码摄象机两台(为索尼专业摄象机),数码照相机两台,激光打印机两台,扫描仪两台,光盘刻录机4个,视频采集、编辑系统4套。
二、加强培训,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
1、重视教师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我们重视抓好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普及型培训。普及层面的要求是适应性的培训,依据教师年龄段实施培训,并据要求完成作业,做好记录。通过培训,老师们基本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软件,同时也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搜索、查找、筛选、加工、下载教育资源与网上通邮。
二是提高型培训。这一层面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学校中青年教师。培训从教育的发展需要出发,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教育的需要。培训的内容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 , flash动画制作软件。最后达到教师都会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当中。
三是新上岗教师技术培训。学校每年对新上岗教师的培训中,除了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外,还专门组织他们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内容有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应用,常见的网络应有,另外还进行实地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培训。为保证培训的效果,新上岗教师的基本功和讲课比赛中都
会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考核。
2、开展学科整合和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推进课改实践
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通过培训和行政推动双管齐下,促进教师观念更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视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抓研究、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积极尝试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资源,提升了教师的网络研究水平,更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和辐射。学校要求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要求他们在上课的时候都必须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上课。这样既给了教师压力,也给予教师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我校教师刘振红在全市信息技术整合和农远工程应用课堂比赛中获一等奖。
三、挖掘资源,实现共享,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用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为我所用,并积极购买软件资源:语数外学科的每册教材均购买了教学配套光盘,语文、作文、英语购买了课外学习光盘。教师方面购买了各科课堂精彩实录等。在引进购买教育资源库的同时,学校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要求青年教师自制课件不少于所带学科教材的50%,并充实到学校资源库,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对三到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都补充
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上课内容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上课内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上课内容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六年级上课内容为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构建数学化校园的长效机制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制度包括《李虹中心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李虹中心小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李虹中心小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制度》、《李虹中心小学网络教室使用与管理制度》。正在完善的制度有《李虹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李虹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必须使用其进行有效上课,包括使用次数,使用效果都必须提供有效过程资料方具备绩效考核资格。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健康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运用,广大师生体会到了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魅力,同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教学,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大环境成为可能。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