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研究生考试参考书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院校合编2002年版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 1999版
《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2005年版 《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忠良、伍新春
《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炳照1994年版 《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2000年版 《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2003年版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外国教育史》周采等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外国教育史》王天
一、夏之莲、朱美玉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院校合编2002年版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 1999版
《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2005年版 《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忠良、伍新春
《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炳照1994年版 《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2000年版 《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2003年版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外国教育史》周采等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外国教育史》王天
一、夏之莲、朱美玉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第二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考试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考试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考试是全国统考,专业课考试科目为311教育学基础综合。关于考试是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同学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博仁的老师给同学们整理了关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考试的基本情况,以帮助大家准确定位、提高考研的成功率。
更多关于华中师大教育学考研的信息(如华中师大教育学考研报录比、真题、就业去向等)请咨询博仁教育老师QQ:4006262918,也可关注考研公众平台:boren2006
华中师大2015年招生简章将于2014年9月份公布,届时博仁教育会第一时间讲信息发布给同学,在这之前同学可以参考2014年的考试时间安排,具体如下:
1、网上报名时间:
预报名时间:9月25日至9月28日(应届生)
正式报名时间:10月10日至10月31日9:00--22:002、现场确认时间:11月10日至11月14日
3、打印准考证时间:12月12月25日至1月6日
4、初试时间:1月4日至5日(北京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1月4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1月4日下午外国语、1月5日上午业务课
一、1月5日下午业务课二。
5、复试时间约为2014年4月上中旬。
华中师大教育学考研考试科目共有三门:政治(100分),外国语(100分),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其中最重要的专业课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范围包含: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各科的复习方法和复习安排,可以进一步咨询博仁教育老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第三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北师大博仁教育考研辅导权威师资优质教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从2007年开始全国统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外国语(满分100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满分300分)三门科目,满分500分,各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由教育部统一命题。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外国语根据考的不同语种,有英语、日语、俄语,考试内容也有所差别,一般参加英语考试的最多,英语考试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主要考查词汇及语言运用能力。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博仁教育学考研辅导班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把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语作为复习的重点,因为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满分300分,是提高总成绩的科目,而且现在一般重点名校的研究生复试最低分数线为180分,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外国语也是令很多同学头疼的科目,自主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一般在50分到60分之间。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对这两门科目的复习。
以上资料由博仁教育编辑整理,更多教育学考研信息,请关注博仁教育教育学考研网站。
教育学考研参考资料:
http://http:///
教育学咨询QQ: ***454
电话:(010)58808856;QQ:807869347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1003
第四篇: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考试教育学真题
2002年《教育学》试卷A
一、填空(12分)
1、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的六艺是:礼、乐、射、御、___、___。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______,对不同年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其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把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4、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______。
5、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______和______。
6、教师备课时,必须做好钻研教材、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工作
7、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是________。
8、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注重_______,二是讲求______。
二、名词解释(8分)
9、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0、教学方法组合11、班级上课制
12、相对性评价
三、简述题(20分)
1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4分)
14、简要述评形式教育论(5分)
15、学生掌握知识包括哪几个基本阶段?(3分)
16、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分)
17道德情感及其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四、论述题(10分)
18、从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论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2003年《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题,共10分)
1、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基础的矛盾
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
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
D、知与不知的矛盾
3、学生年龄特征应包括下列哪两个方面的特征()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认识和性格的特征
C、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D、个性和性格的特征
4、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爱弥尔》
C、《教育漫画》
D、《大教学论》
5、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指()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社会实践
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调查法
7、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8、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9、课外校外教育是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的()
A、社会教育的总称
B、家庭教育的总称
C、成人教育的总称
D、多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10、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
A、五分制记分法
B、等级制记分法 C、文字记分法
D、数字记分法
二、填空题(30分)
11、欧洲封建社会中的教会教育内容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____、_____、_____。“四学” 是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七艺”。
12、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__计划、课题计划和__________计划。
13、在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曾出现过教育万能论、________、________等错误理论观点。
14、学生既是________的客体,又是________的主体。
15、教育有两大社会职能,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16、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一般分为三类,即:_____直观、_____直观和言语直观。
17、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以及________和________的能力。
18、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制度。
19、教学方法中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____、讲读以及学校讲演。
20、“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法,教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法。
三、名词解释(20分)
21教育目的 22教学大纲 23教学方法 24班级授课制
25德育过程
四、论述题(30分)
26、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7、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什么?它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
28、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9、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30、班主任应当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五、论述题(10分)
31、联系当前教改实际,论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系
2004年《教育学》试卷(A)
一、选择题(单选题,共15分)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2、《学记》上说:“不凌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C、巩固性教学原则
D、启发性教学原则
3、欧洲奴隶社会中的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智力训练
B、军事体育训练
C、艺术训练
D、文法修辞训练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学制
D、壬戌学制
6、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科书
D、教案
7、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教育
9、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10、班级体的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班委会
B、开展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
D、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二、填空题(20分)
11、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论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德国教育家_______撰写的________。
12、我国古代教学内容中的“四书”指《大学》、____、《孟子》、____,“五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
13、欧洲封建社会曾出现两种教育体系,分别是____和____。
1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在于社会主义建设人才、____和____。
15、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法”是指预备、____、联系、____和应用。
16、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具体方式有____、____、讲读以及学校讲演等。
17、德育一般包括____教育、____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18、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____、和____。
1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____总结和____总结。
20、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____活动和____活动。
三、简答题(35分)
2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2、班级上课制的概念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23、我国普通学校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4、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25、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
26、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原理阐述教育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 高人口素质方面的作用。
27、试述在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关系。
2005年《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著作()
A.教育论;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
2.1975年,前苏联出版了心理学家,教育家的()《教育与发展》一 书.A.布卢姆;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3.中国历史上专门叙述教育学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4.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 作用的人,都可称为()
A.教育者;B.导师;C.教师;D.教授
5.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 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称为()A.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C.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D.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6.与活动课程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 C.学科课程论;D.学科结构论
7.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与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 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培养方案;D.教学设想
8.提出五步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赞可夫
9.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者实验使学生获得只是或者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实验法;B.练习法;C.实习法;D.演示法
10.在教学进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A.总结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
二、填空题(每题2个空,共10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1欧洲周封建社会中的教会教育内容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
“四学”是
。合称七艺。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和。
13.教育有两大社会职能,一是
,二是。
14.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一般分三类
直观、直观和言语直观。
15.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是学生
、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是学生的。
16.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
进行,使他们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 17.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它包括
和。
18.在教学史上先后 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和道尔顿制和。
19.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和
和。
20.教育学上的德育,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其中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政治品质和。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共30分)
21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什么?她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
23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4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启发性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25.现阶段,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他的主要特地和功能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26.分析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27.试述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2006年《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我国学校的正式产生,一般说是在()。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A“六艺” B“骑士七技”
C“七艺” D“四书五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是有()提出的。
A 夸美纽斯;B 马卡连柯;C 加里宁;D赫尔巴特。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学记上“不凌节而施”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1922年颁布的“六三三”学制又称作()学制。
A壬寅;B癸卯;C壬子 癸丑;D壬戌
8,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9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10教学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地位。
A主导
B一般
C中心
D从属
1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研究的方法称之为().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12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 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二、填空题
13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和创造——的能力。
14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教学论思想,他认为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
15教育的两个社会职能是传递——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16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的“三科”是指文法、修辞和——,“四学”是指算术、几何、——和音乐。
17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是指困难、——、假设、验证和——。
18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19社会通过教师向社会提出的——与学生已有的——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和——的特点。
21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做出的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做出规定。
22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及其——。
23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和——。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进行——和——,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无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教师通过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三、简答题
26简述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
27简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过程的阶段及相互关系。
28备好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备课主要做哪些工作? 29中小学生常用的德育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30教师劳动的特点及其素质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
31试述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之间的必然联系。
32为什么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33运用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原理,试述党中央为什么要把教育列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
2009年教育学试卷
一.填空、选择
1.《论语》一书,汇集了我过古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2.《学记》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年。
3。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4.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部自成体系的。。。5.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6.在欧洲奴隶社会中,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7.僧侣封建主的教育内容是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地理),合称:七艺
8.我国教育的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9.普通中小学包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
10.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牲。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切合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
11.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科书为课程内容的具体形式。
12.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与圆周式(螺旋式)两 种。直线式即一门学科和内容按一定的系统排列,后面不重复前面已讲过的内容。
13.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14.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的教学过程,俗称五段教学法 15.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也有人把它叫做五步教学法
16.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
17.学生通过发现法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易理解,记忆,便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这是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18.教学过程具有显著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19.直观教具繁多,一般可分两类:实物直观,包括实物,标本,实验参观;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
20.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这个空我不知道对不对,你再看看)2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22.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不定期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3.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双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4.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5.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26.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27.德育原则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8.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29.教师劳动的特点: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二、简答:
1.班级上课制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2.什么是德育原则?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3.家庭教育的任务
4.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5.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的主要依据 6.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区别
三、论述题:
1.试从遗传,环境,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论述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2.试论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第五篇:教育学书读后感
教育创造力的悬崖勒马
--------读《创造力危机》有感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问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刻命题。教育普遍缺乏创造力的现状,不得不引起国人的反思。由上官子木编著的《创造力危机》一书便较为细致地整理出教育中存在的抑制创造力的因素,用大量调查数据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深感目前教育改革之迫切而又艰难。
一、禁锢心灵 扼杀创造力
“官本位”实际上是一种高级权利的“下放”,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现行的干部建制不仅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少年儿童的自主人格,而且还强化了一种富有等级意义的职权意识,孩子们不得不用等级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同伴,并按照这种班干部等级来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由此,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易变得专横、虚荣心强,以自我为中心,被管制的学生易走向卑屈,甚至奴性。也就是说,在孩子需要建立平等观念的阶段,我们却人为地将鲜明的等级意识生生植入孩子们还不成熟的心灵。素质教育的原则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教育中受到同样的重视,而现行的等级化的班干部制度似乎与这一原则相悖。
我在高中担任语文课代表时,虽然每天只是照常交收作业,但是在班级同学我似乎和语文老师有某些不可告人的交易。我的一个朋友有次问我,我是不是总向班主任告状,我大喊冤枉,她却告诉我,班级里很多人犯错被老师知道了都以为是我向老师告的状,我顿时觉得不可思议。但看出,在她们心里,已经为我找好了一个角色,那就是老师的帮凶,班级的奸细。这种不正常的观念怎么能使得班干部和“平民“融洽相处呢?即使在大学,班级的班干部也会是一些”百姓“攻击的对象,在教育体系中,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表里不一。
效果上,这种班干部制度的存在实际上把学生按照既定标准划分等级,然后种种荣誉和奖赏按等级分配下去。比如,在班级选举优秀团员时,班主任一般都会从学习好的或者是班干部的人中挑选。高中那时候我在班级做课代表,年级里
有优秀团员的名额,班主任把我叫去,对我说,这次你虽然没考到第一名,但是这个名额给你,某某考了第一名,就暂时不给她了,我当时便觉得有些自愧不如,在学校里尚且如此,在社会又会是怎么样。这种由上级分配的荣誉是不是该让更多有进步的学生获得以作为一种鼓励,而不是总是被所谓的好学生一直占据。那这样的精英只会更精英,百姓只会更百姓。即使他们有能力,也会被这种等级观念忽视、轻视,不利于学生对自我人格对自我能力的正确定位,又谈何创造力。
二、权威管理 重创创造力
“教育在线”论坛有很多在职教师发帖讨论教学问题,其中有个叫“晓风叮咚”的老师提供了一个案例,她在看学生上体育课时,一个学生正拉着体育老师的袖子大声喊,“你快给我去拿接力棒啊”,神情不亚于和父亲撒娇,而平时这个学生在她这个班主任面前时是个不爱说话的女孩子。其实这个现象在中小学很常见,无论你是否对学生严苛,只要带上班主任这个帽子,那么大部分学生便会对你产生畏惧感。学生在知识的高度积累和强化吸收方面的优势,主要是靠外在压力而获得的,其中教师的权威的存在时重要的压力源泉。
我也遇到过很严厉的班主任,在我初中时,我的班主任是位英语老师,虽然个子不高,但是上课时要求很严格,每次一上英语课,大家的神经都很紧张,老师的尺子在讲台上是讲过一道题敲一次,还很大声。我有次上课因为和后面同学讲话,她便让我在教室后面站了两天。但是正由于这个老师的严格要求,我们班的英语水平都不错,在年级都是第一第二。老师后来生病,班级学生自己组织去医院看望她,当时我还给老师唱了歌。这个经历或许很多学生都有过,就是,虽然那个老师严格的很,但是后来想想,你还是要感谢他,也许是做人方面也许是学习方面。有点矛盾,在课堂上没有自由的学生依然可以考出好成绩,那为什么素质教育还要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其实,大部分的人赞成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中高考的门槛在那里,家长需要的是能考上重点高中、好的大学的孩子,谁还在意孩子是否有看似虚无的创造力?而事实证明,创造力不适合在正规的中高考试卷上展示,中规中矩才是硬道理。
有时候,师生关系处理不好甚至会引起悲剧,想必清浦中学的教师不堪受辱重伤初三学生的事淮安人都有所耳闻,言行不当的学生,备受侮辱的老师,最终以这种方式结束,将师生关系的正常化带到聚光灯下。
而在教师严格的管理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会很自然,学生养成对了权威的依赖和服从,难以形成民主精神、平等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及责任意识,选择能力低并缺乏客观的判断力。在强权下的知识灌输,学生觉得要我学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东西,不要我学的就是考试不会考的,不重要的。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一代又一代遵循书本知识的学生,而不是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学习乐趣的人。应试教育下的权威管理,在抹杀掉学生创造力的代价下创造了高升学率。
三、纪律约束 “和谐”创造力
中小学不像大学,课堂上如果感兴趣就听,不敢兴趣可以选择不听,或者如果本章内容你已经学会,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而在中小学,一节课45分钟,要求你一直听老师讲,即使你早就听懂了,也不可以做其他事情。显然,这种规定是为了保证课堂秩序,使老师的授课能够连贯,学生易于管理,但是忽略了这种上课纪律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能力的形成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小学课堂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不能“插嘴”,回答问题必须举手,但是如果是求知的需要,又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相反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思维,就应该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诉诸自由„教育从自由中不断获得东西为其内容。如果教育成了权威,他就失败了„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由。”这告诉我们,教育应当帮助儿童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强求一律。
我在初高中上课时便已经开始试着在课堂上学会自己调节,主要是英语课,如果老师教授内容我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再听,便会自己做题目或者看书,在大学更是如此。在大学,西方学者来华讲课,总是不满于中国学生埋头记笔记,一言不发。遗憾的是,中国学生早在小学阶段便学会了如何“倾听”,大多数人缺乏在大庭广众之下表达自己看法的勇气,缺乏在众人面前流畅地表达自己见解的能
力,并认为打断他人演讲时不道德不理智的行为。在这种严格的纪律约束下,思维的流畅性和表达便被规范掉了。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在青少年时期尽快具备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就使得教育必须把儿童自身无法感兴趣的但对于他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灌输给他。而教师一般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越是负责的老师越是要考虑一个现实社会对儿童的要求,他用现实社会的标准来培养自己的学生,并且强调把学生的兴趣纳入到符合社会要求的兴趣中。
四、评优偏见 偏才遭淘汰
榜样教育是中小学、大学乃至到社会都一直存在的,这种评优制度主要目的是鼓励大家争当先进。但是,在评优过程中,由于条件高且有人数限制,所以总是少数人,所以也起不到鼓励大多数的预期目的。甚至可以说,纪律规范涵盖了学生所能犯的过错,而奖惩项目却未能扩展到学生所能做的一切值得表扬的方面。不管是评什么优,总体水平是最重要的指标,比如三好学生。但是鼓励全面发展对于单向发展或是仅一项达不到评奖要求的学生来说,就必然是一种压力甚至压抑,个性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抑制。
我记得我上小学时,班级到学期末有两种奖状,一种是三好学生,一种是优秀少先队员,考试考得好,给你三好生,考试成绩差一点一点的且表现不错的话,优秀少先队员。全班五十几个学生,坐在下面安安静静,等着老师在讲台上报名字。我至今记得,那时候心跳得真的是超常。等到报完名单,拿到三好生的和拿到优秀少先队员的表情不一样,拿到少先队员的和什么都没有的表情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在这过程中,有的人期盼自己能如愿以偿三好生,有的人只是期盼小小的优秀少先队员,那些没有拿到三好生的学生心理和那些没有拿到优秀少先队员的心理肯定是不一样的。试想一个是需要最微薄的鼓励却没有能够得到满足,一个是期望自己能够保持优秀,这两种失落程度,肯定是前者大于后者。但是名额限制和班主任有限的眼光,如何能将这样的心理洞察透彻?
此外,我国的中高考一般都以总分高低来录取学生,这就便利了大部分各科
虽然成绩平平,但是总分仍旧可以达线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偏科生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们大部分因为严重偏科而失去将这门偏科的技艺发展的可能。但是,这些偏科生往往是真正科学家、奇才的最有可能人选,因为他们的偏科不是外界压力带来的,而是出自自身的一种强烈的本能渴望,如果加以适当引导,相信在这些人中会出现不少的精英份子。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的单一化,限定了特定类型的受到教育“认可”的人群。几张试卷到底能否真正检验出一个学生的素养,我表示怀疑。或许这也满足了大部分学生有学上的要求,但是打击埋没了多少“潜人才”也是不可计数的。一代代新生大学生,都是高考的成功者,当代教育的成功典范,一个问题过后的几乎统一的答案,印证了权威教育的辉煌成果,将创造力变得无地自容。
五、重负难减 无时间创造
据资料统计,我国与欧盟12国及俄罗斯、日本相比,大陆中小学生每年上课时数是最高的,全年在校天数也最多。但是我们的中小学生在学校又在做些什么呢?做数学题、背诵课文、单词。大量时间都花在了记忆、背诵、抄写、演算等机械性、模式性的训练上,没有足够时间思考问题、动手参与或进行课外阅读,也就没有剩余时间来积累课本以外的知识。学生在放学回到家之后,完成各科作业,也到了该睡觉的时间,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就被省略了。但是,从早到晚的学习,不仅损害了学生的体力,也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厌烦,导致知识面的狭窄,最终导致创造力缺乏。可以说,中国的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但是数学能力的过度发展实际上是以透支其他能力的发展潜能为代价的。而且这种数学能力过于空洞,和实际生活并没有过多的联系,比如对于利息、折旧、保险、分期付款、纳税、股票、期货等基本经济常识的讲解在数学书中占据的比例很少,我记得当时老师也没有当做重点讲,而且由于计算很复杂,老师说没有必要掌握很深。
虽然现在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意识到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活动和动手能力,但是在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并没有减少原有课程的难度,也就是
说,学生在原有课时的基础上又被增加了课时,这种在教学时间分配上,不肯降低主科比重的改革,注定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们疲于完成已为成人教育家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各科作业,周末又要被家长安排去参加补习班,没有余暇去独立组合、加工知识,根本没有心思去参加课外活动或阅读。而只有广泛的阅读,积累知识,才可能拓展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我家里至今还有一箱小学时要求看的新课标课外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和《鲁滨逊漂流记》,但大多数是全新的,可见当时买了也没有物尽所用。小学时只有一次美术课是老师带着我们到楼下,要我们选择一个喜欢的景物画一幅画,其余都是在班级里先讲后按照老师要求画画。
在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掌握考试技巧的学生,他们学会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取出存储在记忆中的解题方法,是在已知领域的一种综合提取能力,而创造需要的是在未知领域里的探索,要求突破常规,解决未知问题,所以,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似乎与这种创造力需要的能力不吻合。
六、看重基础 误解创造力
我们的教师似乎总是急于把知识交给我们,却不告诉我们哪些是重要的,在中小学,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不知道归类和转换,只知道记忆。总是被告知,先记忆后理解,可是在进行了大量的记忆后,谁还有精力回过头来一一理解。这似乎是一个误区,认为接受的知识越多,越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认为先用权威压力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再在其基础上发展创造力,但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叠加并不等于创造力的提升,并且我们打下的基础是否与创造力有关也没有定论。然而,比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选择知识的能力,为自我所用,为兴趣所用。一个学生各门成绩都好,也只能表示他的认知能力发展良好,而并不能说明他的创造力强。
我记得,在高三时,我们每天就是做试卷、讲试卷,如此往复。除了高三,就是以前,没到大考,就是大量试卷来临的时刻。听一位老师说,他见过一些学生,曾经犹豫地问他,活着有什么意思,还不是每天写作业。我想,这些学生都
在试着找寻生命的意义,难道自己的青春里就充满着这些成堆的作业本,看不到尽头的作业,到底活着的意义是为了什么。教师在给予学生知识时,是否想过这些,是否想过,将学生的灵魂变得有意义。
七、精神匮乏 无力去创造
上课时,老师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问题有没有谁还不懂了?”下面一般是没有人回答,或者回答没有,这时这个问题就过了。典型的“消灭问题”式教学。我们的老师重在消除学生的问题,认为这样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殊不知这却是对学生创造力的磨灭。学生能提出新的问题必是深入思考的产物,结束问题就意味着停止思考。任何创造性活动都是始于新问题,知识发展的推动力正是来自不断涌现的问题。创造力的发展不在于知识的积累量,而取决于质疑精神和批判能力。
当然,这些只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的浅浅的认识,如果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还需要阅读更多的书籍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多加关注和体会。
外院1003班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