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现代化水平 让人民满意——教育事业5年展望
提高现代化水平让人民满意——教育事业5年展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04月01日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 吴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已成为今后5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十一五”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展望“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在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路线图稳步实施,努力朝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阔步前进。
上得起学:为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在教育研究领域有一个共识: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广泛性和平等性。
“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推动教育服务均等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一项项成绩见证着过去5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平凡道路:
——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国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4%。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基本相当,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2.5%。
——国家每年资助近1.8亿学生,2010年资助经费达510多亿元。
——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左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7年。
从在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到在中职、高校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到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一项项政策已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有力地支撑了“十一五”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上得好学:教育现代化的惠民指标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指出,现代教育必须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教育要求,也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不仅涉及教育公平问题,也关系教育质量问题。
在专家看来,当前,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教育质量还不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是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突出反映。
不久前,教育部和16个省(区、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参与签署备忘录的有关地方政府都针对当地情况,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备忘录的形式是一种制度上的创新,教育部有要求,地方教育部门有承诺,打破了以往单纯通过行政手段自上而下检查的方式,中央和地方通过契约的方式,形成了彼此支持、相互促进的态势。”顾明远说。
当前,各地普遍把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作为工作重点。上海对郊区农村相对薄弱学校委托中心城区的品牌中小学进行管理;辽宁建设了100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覆盖了每个乡镇。
各地将区域内教师支教、教师交流等政策制度化,引导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北京要求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福建组织县域内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合理流动。
许多地方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重庆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完成率作为考核区县党政班子实绩的重要指标。北京、辽宁、陕西、河南、江苏、四川、广西等地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表彰奖励制度。
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教育现代化已不再是抽象空洞的概念,而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可以切实感受到的惠民指标。
到2012年底,河北全省所有县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初步均衡;天津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市政府确定的现代化办学标准„„
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切实的行动,“上得好学”的期望将不再遥远。
科学理念:教育现代化的破题关键
提到教育现代化,人们的脑海中可能会出现这样一幅图景:在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中,学生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随意选择喜爱的课程,倾听名师的讲座,阅读名家的作品,与世界各地的学生交流„„
这绝不是凭空想象。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没有围墙、突破时空、随时随地可学,国家开放大学将最终改变人们未来的受教育方式。”承担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杨志坚说。
当前,我国拥有7.69亿从业人员,1.2亿左右需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新增劳动力和1.6亿老龄人口。这些年龄阶段、生活环境、知识需求不同的人群,不但对各种类型的学习存在巨大需求,而且在学习目的、内容、方式、时间、地点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已经深入寻常百姓生活的手机、电脑,甚至正在如火如荼兴起的IPAD,未来都会成为人们的书桌、作业本,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将逐步形成。”杨志坚说。
在专家看来,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教育观念、制度、内容、设备和手段、方法、管理的现代化,但是教育观念现代化是关键,是灵魂。从国家开放大学这样一个集中展示教育现代化的具体案例来看,科学的管理观念尤为重要。
在经过严密的论证后,国家开放大学已确定了一系列创新管理思路和举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社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向行业、企业和城乡社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并把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革命老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农民工、老人、残疾人、士官等特殊群体,促进教育公平;学习者课程修完取得的学分可以存入“学分银行”,只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修满学业、达到毕业要求,即可获毕业文凭。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使得人们将有多次选择机会,所有人随时、随地、随心接受教育的梦想将逐步得到满足。”杨志坚说,“在教育信息化的引领下,教育现代化也将提速前进。”
第二篇:《提高师德水平,做人民满意教师》活动总结
《提高师德水平,做人民满意教师》活动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提高师德水平,做人民满意教师》文件精神,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结合我校实际,由党支部制定师德建设活动方案。本次活动本着既要保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活动的原则。这次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宣传动员学习提高阶段。由校长做动员报告,高校长宣读文件精神,党支部书记部署了活动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教师代表吴艳杰、依德臣做了典型发言。
第二阶段为讨论查摆剖析原因阶段。在第一阶段宣传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号入座,对症下药,党支部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查摆。
第三阶段为全面整顿,巩固提高阶段。我校采取了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的措施,对于发现的师德方面的问题,做了及时更正。
总之这次活动,在党支部认真、大力主抓下,全校各部门能力合作下,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通过关恒新、孙长翔、王国友、依德臣、关传丽、李桂凤等几名同志的德育报告,就是我校师德成果的真实写照。从这些同志的发言中,我们感到以下几个特点:
一、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守法公民;
二、能运用形式活泼、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教育教学工作;
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敷衍塞责的行为,也没有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四、具备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工作意识,关心爱护学生,爱护学校;
五、能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
六、能具备廉洁从教、敬来爱岗的意识,没有以权谋私的现象;
七、为人师表,工作日不饮酒、不参与赌博;上班期间不接打手机,在教室不吸烟,严格遵守课堂常规。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做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品格。希望全校教师要学习先进,正视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个充满爱心、品德高尚的人。对于这项活动,我们要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齐心协力,创建美好、和谐的育人环境。让良好的师德和师风永驻永合中学校园!
永合中学
2005.07.10
第三篇:党员思想汇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水平
尊敬的党组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我们农林科大同学们也同样关注三农问题,学习三农问题,思考三农问题。我们相信,我们的关注和学习一定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农村,了解我国农村的改革。最终在我们当中的一些同学,在不就得将来也可能提出有见地的思想。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必须始终紧紧抓住这个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10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三个作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是今后指导“三农”工作总体思路的一个新概括新论述。
最近,金融危机让世界都陷入僵局。在目前面临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下,要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关键是要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加大农民的收益。影响农民收益的因素,一是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健全,现在农村中的计划经济成分还是很大。因为市场经济的关键是等价交换。但是中国农村的情况却是:农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农村的其他资源如土地和农业劳动力,也都存在相同问题。如何使农业的资源的价格与价值相符,这是提高消费需求的关键环节。二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路径单一。那就是只有以农民工的形式到城市打工,在城市的经济发展顺利时,农民可以获得工资,得以生存;而当城市经济发展不景气时,只得回乡。国外的农民,也是向城市转移,但转移的路径比我们多样。譬如国外的许多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在工业化过程中,土地的价格上升得很快,所以农民可以通过出卖土地进城,买房子住下并投资第二、第三产业。但是我国的农民没有土地个人所有权,这是我国农民劳动力转移缓慢和困难的原因之一,其直接结果是影响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影响收入快速增 长。三是资金的社会化问题。农民要发展生产,就需要资金。但现在农村的金融制度很不完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成本很高,风险大,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生产和生话的需要。所以,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解决农村信贷问题。国家要斥资扶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大力开展小额贷款;并给民间借贷以较宽松的政策环境。
中国的农民,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实行农户经营。30年来,作为家庭经营的性质来说没有变,而且今后也不会变。但从现代化水平来说,农户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有的还维持原有的经营和耕作水平,有的走向了现代化。现代农户有如下特点:一是技术装备先进,用现代技术和生态技术装备起来;二是资源积聚的社会化。原来只能靠一家一户积聚资源,现在通过社会积聚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三是生产力的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生产规模化、批量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格化。这些农户的劳动生产率高、竞争力强、收入大。还有一类农户介于传统农户和现代农户之间、已开始走向现代化却不完全具备现代化农户的条件。要加快农户现代化的步伐,需要将传统农户推向半现代、现代农户。当今,现代农户数量还少,却是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业的希望所在。
就整个农村发展来说,我们还要推动生态建设、社会进步和民主政治建设。我们要让发展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坚定的扎在科学的土壤上,不会像浮云一样常长常消。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充分的发展。
此致
敬礼!
汇报人:高年予
2008年10
第四篇:兖矿集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企业集团
兖矿集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企业集团
字号:[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09-07-0
12008煤炭工业信息化推进大会上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发言
赵军
各位领导、各与会企业代表:
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此次会议,而这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能将“煤炭工业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颁发给我们兖矿集团,我们倍感荣幸,这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我们兖矿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以及对我们此项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为此我谨代表兖矿集团向给位领导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下面,我将兖矿集团多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及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做简要汇报,并与各与会企业共享、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加强企业管控体系建设,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安全保障能力,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兖矿集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依靠自主创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管控体系建设,初步探索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61.29亿元,利税总额85.61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排序,兖矿集团名列2007中国大型工业企业500强第93位,纳税居全国200佳第56位。
一、兖矿集团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十五”以来,兖矿集团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加强基础工程建设,推广先进应用系统,完善管理制度,基本建成一个规模大、层次高、功能强的综合信息网络,提高了安全生产自动化水平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1.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成立由董事局主席、总经理任组长,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推动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坚持“集团统管、部门负责、基层分管与应用”的原则,健全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保证了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二是整合信息资源。完成网络通信系统人力资源、设备资产和组织机构整合,组建兖矿集团信息中心,在矿处成立10个信息站,理顺管理体制,提高了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和使用效率。三是加快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编制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兖矿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规定》、《兖矿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等一个规定、六个办法,促进了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基础网建设扎实推进。紧紧围绕生产建设需要,编制《兖矿集团综合信息网改造方案》,投资1.29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优化扩容现有网络,建成了传输网、交换网、数据网。传输网采用国际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和两级环型结构,累计敷设各种骨干传输光缆160公里,可满足语音、数据、视频、矿井自动化系统等的信息传输需求,最大
可支撑20多万门电话通讯需要。交换网拥有4个母局,18个模块局,新增用户量3万线,交换机总端口达到12万,矿区住宅电话普及率达到98%以上,具备了语音邮箱、拨号上网等功能,并与新有运营商互联互通。数据网采用两级环型结构,最大可支撑10万台网络终端,闭路电视、工业电视等系统主干网络传输至9矿、厂电视台,实现了对井下及重要场所的工业电视监控。
3.安全生产综合自动化程度显著提升。围绕提高安全生产自动化水平,大力实施“数字矿井”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一是开发建设生产指挥系统。建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总调度室与各单位之间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运输销售等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远程实时监视。二是建设矿井自动化系统。完成济三煤矿、兴隆庄煤矿、东滩煤矿等3对矿井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完成南屯煤矿、东滩煤矿、鲍店煤矿和兴隆庄煤矿选煤厂本质安全选煤厂建设一期工程,实现对矿井生产的集中控制和实时调度,提高了矿井集约生产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三是实施生产矿井综放工作面自动化系统。采用光纤以太网络结构技术,开发建设年产600万吨自动化综放工作面成套设备与工艺技术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煤矿井下工作面中部自动割煤、液压支架跟随采煤机自动操作、自动控制放顶煤,工作面设备工况、有害气体实时监测监控,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自动化水平。四是建设煤化工企业管控一体化系统。开发鲁南化肥厂、峄山化工公司、国泰化工公司管控一体化生产综合调度系统,建成过程控制系统层、制造执行系统层、经营计划系统层,形成涵盖内部市场核算、采购、销售、办公等业务的一体化平台。
4.企业管理信息化迈上新台阶。坚持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开发运用一批网络应用系统。一是开发建设办公、会议应用系统。建成覆盖集团总部部室、煤业公司机关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邮件通信、信息发布、文档管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促进了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建成数字视频会议系统,涵盖公司总部、专业公司、能化公司、生产矿处及澳大利亚、委内瑞拉等驻外机构。二是开发应用经营、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建设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电子结算系统、煤业公司ERP系统,完成医疗养老保险、计划生育管理、机电设备管理、工程质量监督、人力资源规划等近50种专业管理应用系统。三是拓宽企业信息发布和对外宣传的渠道。开发建设“兖矿集团”门户网站,创新宣传载体,提高了宣传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5.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五年累计举办信息化建设培训班20期,培训职工3000人次。创新人才管理方式,对信息中心实施全员下岗、竞聘上岗和管理、技术、技能三岗分设改革,建立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调动了信息人才的积极性。目前,兖矿集团信息专业共有中高级职称人才70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110人,形成了一支基本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今后五年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兖矿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目标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基础数据、流程再造、管理优化四项信息化工程,积极开发应用具有兖矿特色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公司实现数据网络化、办公无纸化、会议远程化、安全监测监控自动化。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拓展基础网络平台。以现有的办公数据网、监控数据网和视频传输网为依托,实现集团本部与异地企业互联互通。一是拓展数据网络平台。简化网络布线,推广无线网络技术,实施千兆工业环网项目,规划建设新的互联网出口,扩充出口处理能力。二是拓展语音通信网络平台。加快华为交换机用户扩展容量的进度。对集团公司及下属单位调度交换机实施技术改造,统一设备选型。落实资源开发单位调度、综合语音通信系统建设方案,实现资源开发单位与公司本部等位直拨、统一管理、统一计费。三是拓展数据视频传输网
络平台。加快网络建设,完善工业电视视频网络和生产矿井运销调度视频传输网络,实现集团公司集中控制。
2.加强生产安全信息化建设。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天字号大事,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根据兖矿集团主导产业大部分属于高危行业的实际,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监测监控自动化水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一是深化数字化矿井建设工程。在现有生产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束管监测系统、瓦斯超限断电报警系统、综采工作面压力监测系统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加快矿井综合自动化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实现资源开发单位与集团公司全面联网,生产、运输、洗选加工、销售等环节实时远程监控。推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实现下井人员自动考勤、人员定位和移动通信一体化。二是完善煤化工企业管控一体化系统。建设覆盖集团公司所有化工项目的重大危险源监测和生产综合调度系统,对煤化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装备重大危险源实施在线监测,并与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测系统实现联网。三是提高煤电铝产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电解铝厂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生产自动化和信息综合利用水平。启动华聚能源公司全方位动态安全管理及评价系统,确保发供电安全。四是推进实业公司安全管理和生产经营调度系统。及时掌握各单位安全管理、施工产值及工程形象进度、重点项目建设等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在机电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中,同期建设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加大管理软件推广应用力度。坚持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一是完善办公自动化和视频会议系统。在各专业公司、各能化公司推广OA办公自动化系统,规范邮件通信、信息发布、公文收发、审批等业务流程,建成集团公司统一的电子办公平台。扩大视频会议系统覆盖面,切实降低会议和办公费用,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以人力资源管理动态化、精确化、系统化为目标,建立功能完备的人力资源数据库。推动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在集团公司、专业公司、矿处、区队车间四个层次,尽快实现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管理、计划生育等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三是完善ERP系统。抓好系统优化整合和ERP系统在榆林能化公司的推广应用,增强系统运行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实现对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业务活动的集中、实时监控和调度。推广网上资金集中结算系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系统。推进“数字环保节能”工程,对主要生产环节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科学合理地利用监测数据,加强环保节能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主要产品能耗保持行业先进水平。五是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安全认证、网上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实现物资采购、产品销售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六是完善集团公司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整合报纸、电视、网络等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和信息发布审核机制,办好集团公司门户网站,提高新闻宣传的现代化水平,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4.提高信息化技术研发和服务水平。围绕提高集团管控能力和安全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面向煤炭行业和全社会,积极开发具有兖矿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加大软硬件研发工作力度。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应用、储备一批关键、共性、适用技术。紧紧围绕煤炭生产综合自动化,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及装备,推动生产信息化,争取形成相应的技术产业。建立完善的网络应用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开发网络增值业务,大力发展宽带网络用户,开展电子政务、远程办公、视频点播、网上电视直播、信息咨询服务、在线游戏等服务业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以软件开发为基础,推
动软件维护和服务业发展,增强信息产业竞争力。
5.强化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措施。一是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单位和部门分工负责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制度,研究制定先进科学、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价标准,与领导班子年薪制挂钩,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二是完善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先进、方便适用”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管理,严格项目调研、论证、审批制度,强化质量、工期、造价“三大控制”,确保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优质高效推进。加强系统运行管理,完善业务流程、数据维护、用户管理等相关制度和标准,使系统切实发挥作用。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激励机制。通过高校招聘、面向社会引进等多种形式,满足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发挥好技术专家、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面向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织开展多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信息化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坚持贡献与报酬挂钩的原则,打破现行工资分配模式,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鼓励创造、鼓励奉献的分配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信息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认真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建立完善的人才保障机制,提高各类信息人才的工作、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三、有关问题和建议
1.国家在基础电信业务方面的政策不利于企业专网发展,恳请协调解决国有企业专用网基础电信业务运营资格问题。
2.信息化产业对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对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管控体系建设,对于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仅靠维简资金投入,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恳请省国资委协调有关部门,同意企业按照吨煤产量提取一定比例,设立信息化建设专用资金。
各位领导,2008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兖矿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2008年即将过去,所有成绩也都属于过去,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2009年,我们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并此项荣誉为动力,按照我们兖矿集团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既定方针认真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
以上就是兖矿集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情况汇报,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与会企业批评指正。
最后预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作文水平
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作文水平
摘 要:“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语文的学习,尤其是讲究传情达意的作文学习,其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并在多种激励中满足成功体验。
关键词:体验 激活 多元评价 作文能力提高
目前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的作文内容空洞,或随意编造,或抄袭作文。造成这种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缺乏习作方面的体验不无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体验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1.1引导学生关爱校园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庭。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也感受着集体的温暖。教师应设法通过诱导,引导学生关爱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动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活动中学生尽情展示自我,切身地体验过程。体验的直觉并不意味着体验是一种感知活动,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不能够事事亲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体验不能继续,体验还包含高级的心理活动,如想象、思维。虚拟体验可以补偿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的缺乏。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创设模拟情形,如法庭、采访现场、争辩现场、商场、工地、军人营地、清洁工的任务场地等,要求学生寻觅一个岗位,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所、一种气氛,从而发生表达的愿望、写作的资料和作文的灵感。
1.2引导学生关爱家庭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学生与家庭成员特别亲近,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充分展示着性格的真实。作文课程向家庭生活开放,成长的烦恼在家庭生活中解读,瞬间的感悟在家庭生活中体验,这是又一个不容小视的方面。开发作文课程资源,让孩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点,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家庭实践活动,如洗衣做饭、布置房间、打扫卫生,让孩子当家一天,体验父母在家庭中的辛劳。学生在家里学做家务,掌握了家庭生活的技能和技巧,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在家庭开展娱乐活动,可以丰富家庭生活色彩,加强孩子同父母的感情。
1.3引导学生关爱社会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在于人们的创造性劳动中,存在于人们的英雄业绩和日常的高尚行为中。”社会生活五彩缤纷,社会生活和人的个性生活的美,为学生提供了无穷的写作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挖掘其中的“宝藏”,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温暖;去公园或其他公共场地打扫卫生;调查采访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参观书画展……,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当商店营业员、公交车售票员等。
二、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
2.1教师语言引领,引发共鸣
学生的情感是纯真而又丰富的,引人入胜的语言,有趣的故事,能让学生融入到浓浓的情感氛围中,这样可激发他们快乐的情感,才能畅所欲言,使作文成为其内在的需求。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是一个满怀激情的人,应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拓宽思路,帮助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从而融动学生内心的“情弦”。
2.2利用现场表演,创设情境
作文指导中,往往发现学生主体部分内容不具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创设情境,为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可大大减缓习作坡度。对于精彩动作,要求表演者“定格”、“慢放”、“重放”,引导其他同学观察描绘。创设情境进行体验习作,以观察为基础,以激发兴趣、扎实训练为核心,把学生独立的个性融于语言文字之中,是进行作文指导的好途径。立个性之人、主体之人、真实之人,正是作文教学的崇高追求!
三、组织多种活动,拓展体验空间
教材是一个根据地,尽力拓展教材空间,就是尽力扩大语文学习的根据地,但是,仅靠这个根据地还是远远不够的,应由此走向外面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加强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沟通,与实践的沟通,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主张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既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如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好动、好表演也是学生的天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如果发现学生主体部分内容不具体,要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创设情境,为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可大大减缓习作坡度。对于精彩?幼鳎?要求表演者“定格”“慢放”“重放”,引导其他同学观察描绘。此外,面对课堂内外涌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应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机智去重组,并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他们的内心体验。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作文教学的目标“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也就不难达成。总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学习才称得上是主动的;只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并在实际中应用,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想,无拘无束地说,挥洒自如地写,写出个性来,从而开创“百花齐放”的作文新天地;才能更好地让作文教学在学生的体验中获取、深化、升华!
参考文献
[1]郑灵芝.“情境教学”尝试[J].云南教育,1997,(Z1).[2]陈浩.语文“活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学语文,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