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湖南省非师范类中学教育学简答题终级整理(缩
1.学校的产生条件: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30.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会条件。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31.教学过程的特点(或规律、规律性、必然联系、本质联系):1间接经立的社会活动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A.学生以学间接经验为主B.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等级性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性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也注力基础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重在实践中学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化的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动性相结合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2生产化4民主化53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国际化6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 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2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4.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2理论导向上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的冲突与融合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3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具 5.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体体现:(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享受权;2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发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挥作用;3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2宣传思想,3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要创设和谐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2要引形成舆论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3要根据学生的年7.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4要引发学生在思想和情感育是科学再生产的手段3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源的一种,其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投资。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5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生的个性和才能 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 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穿于整个教育活动,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 系,教育活动主要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实现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注意以下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几点: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②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③教师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要发展学生的自信 心。④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⑤建立轻松、和谐的8.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教学氛围。科学的体制化3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5.教学过程的结构(或学生掌握知识环节):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2促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3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36.我国中学的教育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10.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37.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11.学校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充分运用语言直观 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38.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1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和发展道路,对社会的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经济政治 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1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调动学生学习的(a.教育内容的继承b.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c.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c.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承性)2教育具有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滞后性、超前性问题的能力d发扬教学民主。1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2顺序性3阶段39.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1引导学生理性4个别差异性5互补性6稳定性和可变性。论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14.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练的关系4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40.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是: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课程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扬长避短)。的影响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41.发现教学:(包括四个环节)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15.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1学校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初探成果4提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 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42.课的基本组成部分: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5布置课外作业 且具有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5控4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或怎样评价一堂好课: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A.知制和利用环境。识本身正确B.内容处理正确,重难点突出C.要能教书育人)3方法得当教育目的(广义: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6组织严密。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44.作业检查与批改:要把握好这个重要环节教师应遵守下列要求:1作业果。(狭义: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同时要精练、典型2作业的分量要求。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有典型性、代表性3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提出明16.制定教育目的依据: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4教师要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45.德育的意义: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是中学生健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46.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A.1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道德认识是德育的基础.,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道德意志是内在动力;道德行为是重要标志B.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具有不平衡性)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活动和交往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要求学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47.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正面教育原则3知行统一原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致性与连贯性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18.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涵/怎样正确理解: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48.正面教育原则:指在进行德育时,教育者以正面引导,说理疏导的方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三)素质教育是式,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则。途径:1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2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学生进步3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4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结合起来 育的根本区别所在。49.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指在进行德育时,把尊重、19.学生的义务:学生的义务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公信任、爱护学生与合理、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途径:1尊重、民的义务,学生作为公民也应承。另一部分是作为学生应特殊承当的义务信任、爱护学生2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合理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3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3.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合起来 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0.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互20.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的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3教师的人格特点4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途径:1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2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2了解所教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方法论 51.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2共青2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4社会实践活动5校会、周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会、晨会和时政学习6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教好学生)23.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1)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2)语52.运用说服法注意以下几点:说服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言表达能力(最重要)3)组织管理能力4)交往能力 指导法等。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24.教师的人格特征:1积极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3坚忍不拔的毅53.榜样法:榜样有教育者、优秀人物、优等学生等。1树立的榜样要有典力4广泛的兴趣 型性和示范性2选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3榜样的崇高和伟大25.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要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4教育者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协作精神4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4.陶冶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陶冶法具有自26.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觉性、愉悦性、暗示性和情景性的特点。1)创设良好的情景,2)教育者A.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人格感化。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4)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B.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55.锻炼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1坚持严格系: 1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与评价。教学成功的喜悦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56.品德评价法:采取的方式有:奖励、惩罚、操行评定等。1)要以鼓励、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建立教师表扬为主,惩罚、批评为辅,切忌体罚、心罚。2)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威信③善于同学生交往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 客观、公正。3发扬民主,注重实效。教师的职业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57.班级管理的功能:是由班级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1)有助于实现教学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教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师职业的特点(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58.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7.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1安排课程表(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理适宜原则)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59.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2)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班级、班规)4集体成员之间28.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1课程管理僵化2课程结构不合理(A.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班风)。科目设置太多B.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C.重必修课,轻选修课D.课6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时比例分配不合理)3)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9.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我国实行国61.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是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使班级从一个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2课程综合化的趋势3稳定并加强基础松散的群体转变成一个具有班集体特征的群体的过程。班主任需作好哪方教育的趋势4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势5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面工作。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 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2.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方法有阅读有关材料、调查访问、观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63.如何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1班主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2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3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
64.如何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1要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及时和家长互通信息,全面了解家长和学生情况2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将家长的各种教育条件,化为共同搞好班级工作的教育力量3要积极争取、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各种积极的教育因
素对学校提供支持,开展活动。65.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2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3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即人的身心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66.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和著作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7.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68.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69.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70.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80.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8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82.简述师生关系: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8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84、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85、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86、学校课程: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87、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88、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有领导的认识。
89、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90、简述教学过程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91、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92、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7、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规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93、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4)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94、如何形成和培养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9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组织者2)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96、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
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97、结合实际谈谈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9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掌握知识要有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
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一方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没有正比关系。学生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状况,并不是绝对一致的,学生的知识多少,并不标志着智力水平的高低。
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规律不同。知识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积累,人对知识的掌握是无止境的,而智力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定的限度。
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变化:①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联系起来;②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环境意识的教育;③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④既强调健康体魄,又强调健 康心理。
第二篇:非师范类2011教育学考试最新总结概要
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2.中学教育学:是研究中学教育,揭示中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3.中学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因为学习教育学能帮助老师明确教育观念,中学教育学以提高中学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及应用能力为
出发点,以使中学教师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中学教育观;帮助中学教师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中学教育策略,形成和完善教育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4.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的首推《论语》和《学记》。大约写于战国末年的《学记》对古代儒家的教育经验和理论作了总结,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门著述。
2)教育学的独立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1776——184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代表作。
3)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1916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4)教育学发展的深化阶段。
5.教育: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6.微观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7.宏观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人员,教育途径。
8.教育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施教的人。
9.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的人。
10.教育措施:是指教育者用来影响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向教育者学习的内容及其方式。
11.一个人经历的三个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12.按生产力的需要吧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包括了原始群和原始公社两个阶段),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
13.教育的人的价值意义:1)教育能构建人的生存素养,提高人的生存质量。2)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个人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2)社会发展制约教育。3)教育与社会的相对独立性。
2.教育的社会构成要素: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环境。
3.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3)社会政治制约着教育内容。4)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利和机会。5)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
4.经济对教育的制约:1)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2)社会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的制约作用。4)经济对教育人员的制约作用。5)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形式的制约。
5.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2)文化影响教育制度的确定。
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内容和结构。4)文化影响着教育人员。5)文化影响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7.为什么说教育必然促进社会政治的发展?1)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
1.人的发展的定义: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变化的过程。
2.人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均衡性4)互补性5)差异性
3.影响个人发展因素有哪及种?1)遗传素质 2)环境 3)教育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什么教遗传素质? 是指从上帝继承下来的、与生具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5.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什么作用?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4)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6.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教育的目的:国家要求教育所培养的人的数量和质量的规定。
2.怎么确定教育目的?—)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个人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二)确立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 1)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瑰丽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三)确立教育目的还需重视借鉴前人及国外的思想成果。
3.办教育为什么要确立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意义或者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调控作用3)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评价作用。
1.什么叫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
2.为什么要建立学校教育制度? 为实现教育目的提供了机构和章程的保证。
3.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一)理论依据二)实践依据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社会依据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合理有用的成分,借鉴其他国家学制的经验。
4.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5.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按级别分四级: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了解)
乌申斯基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英国著名学者费兰西斯培根吧教师称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
1.教师: 是指在学校中以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人。
2.中学教师:履行中等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中等教育中教师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使命。
3.中学教师的职业价值: 第一,中学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二,中学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能促进个人的发展。
4.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一)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2.对待学生的态度3.对待自己的态度(教师要严于律己;教师要勤于进取)4.对待同事的态度5.对待家长的态度6.对待领导的态度。二)中学教师的业务素养1.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2.广播的文化知识3.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4.从事教育活动的能力素养((1)组织管理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3)自我调控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
5.中学生的定义:在中等学校中以学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人。
6.师生关系:从本质上看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切属性,但是,与社会上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比较,师生关系又具有其特殊性。
7.师生关系的特点: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和道德关系。
1.什么是课程?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标、内容、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2.办教育为什么要先确立课程?
3.怎么来确立课程?
4.中学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计划:是指国家教委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关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文件。课程标准:是指国家教委依据课程计划制定关于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文件。
5.什么叫课程的类型?是指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具有某一相同属性或共同特征的课程所形成的汇集或种类。
6.什么叫课程的结构?是指课的各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课程由哪些部分组成及其组成方式)
7.设置选修课程的主要依据: 1)社会需求2)地区差异3)个性差异。
8.课程由开发主体可以划分为: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
9.怎么理解素质教育?(理解素质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提高民族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2)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的教育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1.中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六个方面(弄明白每一个得含义)。
2.什么叫德育? 是指老师向学生传递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3.中学德育应遵循的规律和要求:第一,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角度看,德育室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应使知行的培养统一。第二,从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角度看,德育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应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第三,从教育方法的角度看,德育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应使社会性和实践性统一。第四,从教育作用的角度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规律。(知,即思想道德认识; 情,即思想道德情感; 意,即思想道德意志;行,即思想道德行为。)
4.存在三种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知识或文化、社会、儿童。
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二)课程功能的改革
三)课程结构的改革四)课程标准的改革五)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改革。
1.什么叫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在教学目的的规范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获得一定的人格发展的一种活动。
2.教学的价值? 教学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能促进个人的发展,教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3.怎么才能搞好教学? 1)遵循教学规律2)贯彻教学原则3)设计教学方法4)有效地实施教学方案。
4.中学教学的任务:第一,使学生系统掌握适合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第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第三,培养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第四,培养学生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5.教学规律的定义: 是指教学过程与其他活动过程之间,教学内部各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6.教学规律包含哪几种?一)静态: 第一,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第二,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辩证统一规律。第三,教学与发展辩证统一规律。第四,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二)动态:第一,引起动机。第二,领会知识。第三,巩固知识。第四,运用知识。第五,教学效果测评。(理解每一条的意思)
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第一,引起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领会知识(初步感知,深入理解)。第三,巩固知识。第四,运用知识。第五,教学效果测评。
8什么叫教学原则?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9.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的依据: 1)教育目的2)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3)实践依据
10.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是指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中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各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两者有机联系起来)。第二,发展性原则(是指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师生双方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11.什么叫教学设计? 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以前,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作出的假设、安排。
12.怎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依据)第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第二,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1)教学的实际需要 2)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3)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特点。
13.中学教学设计的程序: 第一,目标分析。第二,内容研究。第三,教学方法的选择.第十一章
1.什么叫教学技术? 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2.教学技术的类型1)导入技术 2)语言技术 3)板书技术 4)教态变化技术 5)演示技术
6)讲解技术 7)提问技术 8)强化技术 9)结束技术 10)教学组织技术。
3.导入技术的基本要求:第一,导入要有针对性;第二,导入要有趣味性;第三,导入要有启发性;第四,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4.导入技术的构成:1)集中注意2)引起兴趣 3)激发思维4)明确目的 5)进入课题。
5.什么叫讲解技术? 是指教师利用口头语言并配合手势、板书和各种教学媒体,阐释事实、揭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
6.讲解技术的类型:1)事实性知识的讲解 2)概括性知识的讲解。
7.什么叫提问技术? 是指教师利用提问的方法,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8.提问的类型:第一,低级提问:1)回忆提问 2)理解提问 3)运用提问。第二,高级提问:1)分析提问 2)综合提问 3)评价提问。
9.什么叫教学组织技术?是指在课题教学中,教师通过管理措施,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的技能和方法。
答题方法: 概念题回答是什么;解答题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论述题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第三篇: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简答: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森严的等级性.第三,学校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确的保守性.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2.现代教育的特点?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3.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4.简述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第一,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第二,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第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第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第四,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 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7.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第一,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第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 第三,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
第一,教育不能无视生产力发展提供的条件而盲目发展,生产力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第二,教育也不能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加速或滞后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三,如果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改造的是教育而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10.生产力如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第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
第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11.为什么说教育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 第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第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第三,人力资本理论
12.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第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第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第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第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3.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第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第二,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 第三,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4.学校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第二,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第三,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已任 第四,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5.学生文化的成因? 第一,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第二,同伴群体的影响 第三,师生的交互作用 第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第五,社区的影响
16.为什么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1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形式?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均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19.遗传的意义是什么?
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遗传素质是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遗传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20.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三、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2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是什么?
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及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2.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
二、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
三、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24.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25.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6.学生的义务?
一、受教育的义务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五、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7.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养教育的基础。教师的人格特征包括: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绝对的善良。28.简述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29.学科课程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一是它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二是它符合学校特定任务的要求,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曾经接受过学科的训练,适合于教师组织教材的特长。三是按科目组织课程易于编订教材,可以使学习材料清楚地列出,并且易于评价。
缺点:一是学校在课程中逐渐形成传统之后,对纳入课程的新科目往往作出抗拒或排斥,以至于对课程改革造成障碍。二是因为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课程的编制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对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容易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常常会把非学科的知识排除在课程之外,在进行学习时,远离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不利于学生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不易唤起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三是学科课程把知识切割成零碎而孤立的科目,忽视了生活是一个整体,使学习者很难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世界,也与当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不相适应。四是它常常忽略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教师也习惯于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很少关注问题解决和知识的获得过程。30.简述制订课程的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和活动中心课程论;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对课程的影响 31.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32.课程的改革趋势?
一是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二是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三是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33.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
课程管理僵化,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34.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是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二是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三是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 35.教学的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36.教学进程的特点?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37.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8.如何处理好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与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发展、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关系 39.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
第一,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还引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二,还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发挥着作用;第三,还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40.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进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41.运用教学过程应注意?
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要割裂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阶段对整体的功用 42.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第三,充分运用语言直观。44.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发扬教学民主 45.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6.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第二,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第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7.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 48.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第四,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49.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
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50.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和参观法等;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
51.最有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哪些? 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暗示教学 52.选择教学方法的因素?
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要求;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师本身的素质;各种教学方法本身的功能以及教学时间、设备等其他教学条件。53.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容易理论脱离实践 54.分组教学制的优缺点?
优点: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缺点:第一,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鉴别不一定科学,却要按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第二,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被分到所谓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被分到所谓慢班或普通班的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第三,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师与学校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第四,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分组教学中能受到恰当的教育,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教育管理上比较麻烦。55.综合课的构成?
一般来说,综合课大体上由如下五个环节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56.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5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58.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 59.中学德育的内容?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60.德育规律?
包括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61.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2.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第二,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第三,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第四,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63.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联系实际,讲清理论。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解决实践中的德育问题。第三,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64.贯彻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第二,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第三,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65.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差异性。第二,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品德现实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切忌采用成人化,一般化的做法。第三,要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 66.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第二,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第三,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67.德育的途径?
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68.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三是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69.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高级形式,它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健全的班集体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7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7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一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二是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三是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72.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第四篇:2013届省级级非师范类优秀毕业生事迹材料
2013
(XXX)
光电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
XXX,女,汉族,1988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招远市,现就读于XXX光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曾担任光电工程学院外联部部长。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曾获得了“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我一直坚持着“认真学习,服务同学,努力奋斗,完善自我”的思想。在这两年的大学生活中,无论是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我都一直严于律己,努力奋斗,在人生这条长长的路上一步步的完善着自己。
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国家大事,并学习党的各项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参加校院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教育活动,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及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不断深刻的剖析自己,修正自己思想认识偏差的地方。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其他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党组织的严格考核下,我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时刻不忘党的宗旨,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接受党对我的考验。
在工作中,我积极认真,入校我就积极的加入了学生会,在班级中还担任着副班长,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在班级中我和同学们和睦相处,经常和同学沟通,和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和谐的走过两年的岁月。在这两年的学生会工作中,我也一直认真负责,敢于创新,用较强的工作能力领导着学生会开创了院部学生工作的新局面。曾先后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英语演讲、新老生交流会、就业演讲比赛、创业实践大赛以及省级高校篮球赛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与生活氛围,得到师生一致好评。先后获得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在学习上,我刻苦努力,态度端正,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率,不骄不躁,稳扎稳打,本着“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对待各门专业课,并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更加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自己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帮助其他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尤其是考试的时候,主动为同学总结讲解各科文化知识,耐心地为他们讲解,不厌其烦,一直讲到他们会为止。由于自己的努力,在老师和同学中受到一致的好评。
在生活上,能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热心待人,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勤劳、正直、忠诚和负责的品性,做一个诚实、热情、谦恭,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有事业心和荣誉感的新时代青年是该生对自己的一贯要求。由于平易近人,乐于助人,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真诚地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同学,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困难之处,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宿舍生活比较拥挤,同学间难免出现摩擦和矛盾,该生总是细心分析矛盾耐心劝导,解决争执,使班级始终团结一致,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工作学习生活之余也没忘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并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在文艺方面,在学院举办的“讲文明,树新风”征文比赛中获得优秀奖,在实践创新方面,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我积极的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充分的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团队意思和创新精神,并获得了不错的成果,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物理教学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并获得三等奖。
日月如梭,此时此刻回首一路走来的大学生活,有成功的喜悦亦有一丝淡淡的遗憾;再次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和教诲,感谢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昔日的荣誉和成绩,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过去的问题和不足,启示我未来努力的方向!我愿意秉承牧专人踏实奋进、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牢记老师们的嘱托和教诲,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第五篇:湖南省教育学心理学真题中学
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 D、教育技术
2.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C)。A、布卢姆 B、凯洛夫 C、杜威 D、布鲁纳
3.“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B)思潮的体现。A、制度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
4.“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A、不变性 B、发展性 C、保守性 D、历史继承性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B)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学校教育 6.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讲,洛克的“白板说”属于(B)。A、内发论 B、外铄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个体身心发展的(A)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心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D)。A、学校 B、家长 C、学生 D、教师 9.“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隐喻学生的学生中具有(A)。A、主体性 B、客体性 C、被动性 D、强制性 10.校园文化属于一种(A)。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学校课程 11.(D)不属于教师职业的角色。
A、示范者 B、管理者 C、研究者 D、法人 12.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C)为中心。
A、劳动 B、科研 C、教学 D、社会服务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 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D)是关键。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D)。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家访
C、转化后进生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二、填空题
1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 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7.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或培养)》。18.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19.学期结束时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写评语,这种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 作用。
21.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2.我国现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育育人。
2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 的关系。
25.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26.我国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点)、学校的特点以及校外环境。
28.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应当以直接经验 为基础。
29.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说明了教学具有教育(或思想)性。30.领会知识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1.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上)课制。
32.中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间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称作平等管理。3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适合的领导方式是民主(型、式)。
三、简答题:
36.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1)积极的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
2(3)坚忍不拔的毅力;(4)广泛的兴趣。
37.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
(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3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哪些方面?(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巩固新教材;(4)布置课外作业。
39.在德育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陶冶法?(1)创设良好的情境;(2)教育者的人格感化;(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4)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0.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论述题: 4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2)教育对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42.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1)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地教育影响;
(2)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在德育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该原则要求:
①校内外各方面的影响要协调一致; ②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加强德育的计划性。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D)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2.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B)A、关键期 B、学习准备 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 3.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4.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5.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B)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6.“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C)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7.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D)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8.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B)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9.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规则的学习,属于(B)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10.“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B)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1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C)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份是(D)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13.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A)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14.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5.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 作用。
17.在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中,着重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测量》和《学习心理》 三大问题。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提出的学习类型有:言语信息学习、心智技能学习、动作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和态度学习。19.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观,学习中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词清楚地表达新概念的主要特征时,该学生已在其头脑中建立起了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实质性 联系。20.通常,动机可引起个体的行为。这是动机的激活(启动)功能之表现。2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原有认知结构、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者的心向和定势。22.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感知事物,这种直观形式属于模象 直观。23.从迁移的性质和发生的方向看,倒摄抵制属于逆向负 迁移。24.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 策略。
25.“我们能熟练地操作该知识,但不一定能清楚地说出它”,这讲的是程序性 知识。26.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途径)是练习。27.在学习策略的分类中,记忆术属于复述 策略。
28.根据问题的清晰性分类,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问题多属于结构不良 问题。29.根据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一个高智力者,其创造性可能高也可能低。30.态度通常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构成。
31.根据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扩关系,学校中的课外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 群体。32.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等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变化的力量统称为群体动力。
33.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当学生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使其动机强度控制在中等偏低 水平。
34.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监控 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3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任务是否完成,而对学生个体的表现关注较少。据此该教师现在主要处在成长阶段中的关注情境 阶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 ②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 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7.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①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
②是各类学习的关键环节 ③对学与教具有重要作用
38.简述错误观念的主要性质特点。①广泛性 ②自发性 ③顽固性 ④隐蔽性
39.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①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③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40.简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③根据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④多提供练习、应用的机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联系实际谈谈影响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①简述态度、品德的含义(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品德,个体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②认知失调 ③态度定势 ④道德认知 ⑤联系实际
42.试述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①使任务更有趣 ②引发认知冲突 ③合理使用表扬 ④给予合适的反馈
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 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A、《学会关心》
B、《学会做事》 C、《学会生存》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A、弦琴学校
B、鸿都门学 C、国子监
D、航海学校
3、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4、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
B、《礼记》 C、《史记》
D、《左传》
5、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D、学生亚文化
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A、方向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必然性
9、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10、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1、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4、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5、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增容题栏内。
16、正规教育又称制度化教育,是近代以__________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17、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__________ 从而影响人类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8、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式相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制性、相对稳定性和__________性等特点。
19、普通教育学有两大基本任务,分别是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和教育学的__________。20、1657年发表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的学者是__________。21、20世纪上半叶,对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与赫尔巴教育学形成对峙的教育理论,首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__________教育理论。
2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性。
23、教育教学中“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规律。
24、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在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最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论和__________本位论。
25、从层次来看,教育目的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 __________。
2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和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能力。
27、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关系。
28、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包括社会、儿童和__________。
29、常用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和__________评价模式。
30、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包括:__________、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3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
32、教学策略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综合型和__________型四种主要类型。
33、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情、意、行。
34、教师就某一思想道德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明白事理的方法叫__________。
35、班主任的领导风格一般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__________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与原始社会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哪些特点?
3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38、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9、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40、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4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了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
43、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也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的问题。
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
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时,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下列哪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的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茨基 D、埃里克森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6、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下列哪类自我意识()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7、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上渴 D、近墨者黑
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A、言语信息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C、智慧技能学习D、认知策略学习
1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后,掌握了“四边形”概念。这种学习是()A、连锁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
11、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问接的、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12、“闻一知十”属学习中的 现象()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
13、创造思维的核心是()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图柆
15、“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下列哪种社会心理效应的表现()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激化 D、从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法有__________、自然实验研究。
17、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咶能力、教学__________和教学监控能力三方面。
18、在个体心理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正好处在少年期,高中阶段正好处在__________期。
19、在影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中,随年龄增加,__________的影响越来越强。
2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1、条件学习有经典条件学习和__________条件学习两类。
22、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__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还是对现实的准确表现,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具有__________性。
24、班图拉将人们事先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种任务的估计称之为__________。
25、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因学生的__________而异。
26、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__________理论。
27、在课堂教学中,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直观材料,这种直观方式属__________ 直观。
28、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 技能。
29、阅读时的“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__________策略。
30、在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两种一般问题解决策略是:算法式的和__________式。
31、观察学习和 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
32、在个体品德的构成中,道德__________是其品德的核心部分。
33、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辅导、__________、心理治疗及普及心理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34、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之为__________。
35、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__________问题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37、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39、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4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41、简述专家型教师需具有的主要知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3、有些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门开设了学习策略课程,但发现这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试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来分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