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非师范教育类毕业教育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大全]
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C、教育原则D、教育技术
2.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C)。
A、布卢姆B、凯洛夫C、杜威D、布鲁纳
3.“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B)思潮的体现。
A、制度化教育B、非制度化教育C、形式化教育D、非形式化教育
4.“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D)。
A、不变性B、发展性C、保守性D、历史继承性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B)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学校教育
6.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讲,洛克的“白板说”属于(B)。
A、内发论B、外铄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个体身心发展的(A)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心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A、不均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8.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D)。
A、学校B、家长C、学生D、教师
9.“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隐喻学生的学生中具有(A)。
A、主体性B、客体性C、被动性D、强制性
10.校园文化属于一种(A)。
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C、学科课程D、学校课程
11.(D)不属于教师职业的角色。
A、示范者B、管理者C、研究者D、法人
12.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C)为中心。
A、劳动B、科研C、教学D、社会服务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4.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D)是关键。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D)。
A、了解和研究学生B、家访C、转化后进生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二、填空题
1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 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7.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或培养)》。
18.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
19.学期结束时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写评语,这种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
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 作用。
21.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2.我国现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育育人。
2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 的关系。
25.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26.我国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2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点)、学校的特点以及校外环境。
28.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应当以直接经验 为基础。
29.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说明了教学具有教育(或思想)性。
30.领会知识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1.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上)课制。
32.中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
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间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称作平等管理。
3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适合的领导方式是民主(型、式)。
三、简答题:
36.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1)积极的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3)坚忍不拔的毅力;(4)广泛的兴趣。
37.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
3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哪些方面?
(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巩固新教材;(4)布置课外作业。
39.在德育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陶冶法?
(1)创设良好的情境;(2)教育者的人格感化;(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4)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0.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论述题:
4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2)教育对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42.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1)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地教育影响;
(2)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在德育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该原则要求:
①校内外各方面的影响要协调一致;②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中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D)
A、陶行知B、潘菽C、房东岳D、廖世承
2.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B)
A、关键期B、学习准备C、最近发展区D、印刻现象
3.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D、玩走迷宫游戏
4.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
与量的差异
5.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B)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
6.“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C)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积极强化
7.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D)
A、安全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审美需要
8.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B)
A、具体内容B、学习过程C、概括D、获得策略知识
9.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规则的学习,属于(B)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
10.“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B)
A、初期B、中期C、后期D、各阶段都可能
1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C)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
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份是(D)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
13.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A)
A、初二年级B、初三年级C、高一年级D、高二年级
14.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A、诊断问题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寻求发展
15.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B、分析使能目标C、分析支持性条件D、分析学习结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 作用。
17.在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中,着重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测量》和《学习心理》 三大问题。
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提出的学习类型有:言语信息学习、心智技能学习、动作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和态度学习。
19.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观,学习中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词清楚地表达新概念的主要特征时,该学生已在其头脑中建立起了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实质性 联系。
20.通常,动机可引起个体的行为。这是动机的激活(启动)功能之表现。
2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原有认知结构、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者的心向和定势。
22.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感知事物,这种直观形式属于模象 直观。
23.从迁移的性质和发生的方向看,倒摄抵制属于逆向负 迁移。
24.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 策略。
25.“我们能熟练地操作该知识,但不一定能清楚地说出它”,这讲的是程序性 知识。
26.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途径)是练习。
27.在学习策略的分类中,记忆术属于复述 策略。
28.根据问题的清晰性分类,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问题多属于结构不良 问题。
29.根据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一个高智力者,其创造性可能高也可能低。
30.态度通常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构成。
31.根据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扩关系,学校中的课外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 群体。
32.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等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变化的力量统称为群体动力。
33.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当学生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使其动机强度控制在中等偏低 水平。
34.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监控 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3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任务是否完成,而对学生个体的表现关注较少。据此该教师现在主要处在成长阶段中的关注情境 阶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
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②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7.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①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②是各类学习的关键环节③对学与教具有重要作用
38.简述错误观念的主要性质特点。
①广泛性②自发性③顽固性④隐蔽性
39.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①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③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40.简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③根据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④多提供练习、应用的机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联系实际谈谈影响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①简述态度、品德的含义(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品德,个体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②认知失调③态度定势④道德认知⑤联系实际
42.试述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①使任务更有趣②引发认知冲突③合理使用表扬④给予合适的反馈
第二篇:湖南省教育学心理学真题中学
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 D、教育技术
2.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C)。A、布卢姆 B、凯洛夫 C、杜威 D、布鲁纳
3.“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B)思潮的体现。A、制度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
4.“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A、不变性 B、发展性 C、保守性 D、历史继承性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B)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学校教育 6.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讲,洛克的“白板说”属于(B)。A、内发论 B、外铄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个体身心发展的(A)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心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D)。A、学校 B、家长 C、学生 D、教师 9.“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隐喻学生的学生中具有(A)。A、主体性 B、客体性 C、被动性 D、强制性 10.校园文化属于一种(A)。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学校课程 11.(D)不属于教师职业的角色。
A、示范者 B、管理者 C、研究者 D、法人 12.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C)为中心。
A、劳动 B、科研 C、教学 D、社会服务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 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D)是关键。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D)。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家访
C、转化后进生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二、填空题
1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 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7.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或培养)》。18.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19.学期结束时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写评语,这种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 作用。
21.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2.我国现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育育人。
2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 的关系。
25.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26.我国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点)、学校的特点以及校外环境。
28.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应当以直接经验 为基础。
29.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说明了教学具有教育(或思想)性。30.领会知识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1.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上)课制。
32.中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间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称作平等管理。3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适合的领导方式是民主(型、式)。
三、简答题:
36.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1)积极的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
2(3)坚忍不拔的毅力;(4)广泛的兴趣。
37.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
(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3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哪些方面?(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巩固新教材;(4)布置课外作业。
39.在德育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陶冶法?(1)创设良好的情境;(2)教育者的人格感化;(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4)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0.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论述题: 4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2)教育对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42.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1)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地教育影响;
(2)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在德育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该原则要求:
①校内外各方面的影响要协调一致; ②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加强德育的计划性。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D)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2.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B)A、关键期 B、学习准备 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 3.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4.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5.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B)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6.“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C)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7.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D)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8.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B)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9.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规则的学习,属于(B)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10.“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B)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1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C)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份是(D)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13.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A)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14.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5.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 作用。
17.在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中,着重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测量》和《学习心理》 三大问题。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提出的学习类型有:言语信息学习、心智技能学习、动作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和态度学习。19.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观,学习中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词清楚地表达新概念的主要特征时,该学生已在其头脑中建立起了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实质性 联系。20.通常,动机可引起个体的行为。这是动机的激活(启动)功能之表现。2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原有认知结构、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者的心向和定势。22.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感知事物,这种直观形式属于模象 直观。23.从迁移的性质和发生的方向看,倒摄抵制属于逆向负 迁移。24.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 策略。
25.“我们能熟练地操作该知识,但不一定能清楚地说出它”,这讲的是程序性 知识。26.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途径)是练习。27.在学习策略的分类中,记忆术属于复述 策略。
28.根据问题的清晰性分类,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问题多属于结构不良 问题。29.根据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一个高智力者,其创造性可能高也可能低。30.态度通常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构成。
31.根据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扩关系,学校中的课外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 群体。32.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等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变化的力量统称为群体动力。
33.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当学生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使其动机强度控制在中等偏低 水平。
34.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监控 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3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任务是否完成,而对学生个体的表现关注较少。据此该教师现在主要处在成长阶段中的关注情境 阶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 ②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 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7.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①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
②是各类学习的关键环节 ③对学与教具有重要作用
38.简述错误观念的主要性质特点。①广泛性 ②自发性 ③顽固性 ④隐蔽性
39.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①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③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40.简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③根据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④多提供练习、应用的机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联系实际谈谈影响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①简述态度、品德的含义(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品德,个体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②认知失调 ③态度定势 ④道德认知 ⑤联系实际
42.试述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①使任务更有趣 ②引发认知冲突 ③合理使用表扬 ④给予合适的反馈
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 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A、《学会关心》
B、《学会做事》 C、《学会生存》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A、弦琴学校
B、鸿都门学 C、国子监
D、航海学校
3、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4、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
B、《礼记》 C、《史记》
D、《左传》
5、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D、学生亚文化
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A、方向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必然性
9、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10、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1、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4、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5、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增容题栏内。
16、正规教育又称制度化教育,是近代以__________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17、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__________ 从而影响人类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8、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式相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制性、相对稳定性和__________性等特点。
19、普通教育学有两大基本任务,分别是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和教育学的__________。20、1657年发表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的学者是__________。21、20世纪上半叶,对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与赫尔巴教育学形成对峙的教育理论,首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__________教育理论。
2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性。
23、教育教学中“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规律。
24、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在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最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论和__________本位论。
25、从层次来看,教育目的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 __________。
2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和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能力。
27、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关系。
28、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包括社会、儿童和__________。
29、常用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和__________评价模式。
30、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包括:__________、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3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
32、教学策略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综合型和__________型四种主要类型。
33、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情、意、行。
34、教师就某一思想道德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明白事理的方法叫__________。
35、班主任的领导风格一般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__________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与原始社会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哪些特点?
37、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38、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9、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40、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4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了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
43、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也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的问题。
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
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时,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下列哪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的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茨基 D、埃里克森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6、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下列哪类自我意识()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7、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上渴 D、近墨者黑
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A、言语信息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C、智慧技能学习D、认知策略学习
1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后,掌握了“四边形”概念。这种学习是()A、连锁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
11、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问接的、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12、“闻一知十”属学习中的 现象()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
13、创造思维的核心是()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图柆
15、“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下列哪种社会心理效应的表现()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激化 D、从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法有__________、自然实验研究。
17、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咶能力、教学__________和教学监控能力三方面。
18、在个体心理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正好处在少年期,高中阶段正好处在__________期。
19、在影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中,随年龄增加,__________的影响越来越强。
2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1、条件学习有经典条件学习和__________条件学习两类。
22、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__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还是对现实的准确表现,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具有__________性。
24、班图拉将人们事先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种任务的估计称之为__________。
25、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因学生的__________而异。
26、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__________理论。
27、在课堂教学中,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直观材料,这种直观方式属__________ 直观。
28、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 技能。
29、阅读时的“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__________策略。
30、在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两种一般问题解决策略是:算法式的和__________式。
31、观察学习和 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
32、在个体品德的构成中,道德__________是其品德的核心部分。
33、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辅导、__________、心理治疗及普及心理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34、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之为__________。
35、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__________问题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37、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39、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4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41、简述专家型教师需具有的主要知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3、有些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门开设了学习策略课程,但发现这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试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来分析之。
第三篇:心理学和教育学2012真题及答案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科目模拟试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1~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最佳答案。
1.将学习看成是一个“闻-见-知-行”的过程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庄子
2.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50岁
3.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A.水平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性别差异 4.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行为 A. 谈虎色变 B.杯弓蛇影 C.近朱者赤 D.蜜蜂采蜜
5.语文课学习作为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A.智力技能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言语信息的学习D.运动技能的学习6.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经典型条件作用 B.社会学习理论 C.操作性条件作用 D人本学习理论
7.“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最适应的解释是 A.期待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8.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育心理学是 A.布鲁纳 B.托尔曼 C.斯金纳 D.布卢姆
9.下列情境中代表外部动机的情境是
A.张明每天早上自己阅读40分钟英语(论坛)B.课间休息时,王风回到教室看书 C.全校大会上校长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杨杨每天晚上坚持写日记
10.小明考试不佳,他对自己说,我真笨。小明的归因是 A.稳定的、可控的 B.内在的、不可控的 C.外在的、稳定的 D.内在的、不稳定的
11.说明“是什么”和“为什么”,用于表述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知识属于
A.描述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1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
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13、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4.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迁移理论。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5.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会上,王老师说:“创造性可意会不可言传,创造性有哪些特征,我还不是特清楚。”李老师说:“我们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怎么做。“张老师说:“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为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答辩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请根据创造力及其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的困惑。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科目模拟试题
(一)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D 5.A 6.C 7.D 8.A 9.C 10.B 11.B 12.B
二、辨析题 16.【答案要点】
答:错误,负强化是撤销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是行为的反应频率增加的一种措施,它和惩罚的作用结果是完全相反的。
三、简答题 17.【答案要点】
答:(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认知结构是迁移得以产生的重要中介。(2)影响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变量是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可利用性,即认知结构中要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概括性、包容性更强的先前经验;稳定性,即认知结构中的先前经验必须被牢固地掌握;可辨别性,即认知结构中先前经验的各成分之间及其新旧经验之间能够清晰分辨。
四、论述题 18.【答案要点】
答: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产品的一种智力品质。简言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
1>变通性,即思维的灵活性,也是一个人能举一反三,不受功能固着,定势作用的影响的能力。
2>独特性,即个人提出超乎寻常、独特、新异的见解,还有重新定义或按新方式对所见所闻组织的能力。3>流畅性,即个体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多寡的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可以考虑如下方面的措施: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首先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对学生一些奇特甚至荒诞的想法也应以引导为主,让学生感到在课堂上有一种安全感。其次要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让学生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学习,学习多长时间,以什么方式学习。其次,要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要让考试真正称为选拔由创造性人次的有效工具,比如在考试内容上增加那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发散性思维的问题。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为此,我们应当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对有兴趣的事物做进一步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还应当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可以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其中发散思维训练是一种重要途径。发散思维训练包括材料扩散、功能扩散、结构扩散、特征扩散等多种形式。以材料扩散为例,就是以某个物品作为材料当作扩散点,训练学生尽可能的说出这种材料的用途。而功能扩散是以某种事物的功能作为扩散点,设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此外,头脑风暴训练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头脑风暴训练是由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他将头脑风暴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其具体做法为: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2012年考研心理学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理状态的是()A、感觉 B、想象 C、注意 D、记忆
答案:D
解析:感觉、想象、注意都是心理状态,记忆则不然。
2、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结构是()
A、杏仁核 B、内囊 C、边缘系统 D、胼胝体
答案:D
解析: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
3、神经系统最小的单位是()
A、突触 B、轴突 C、神经元D、胞体
答案:C
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是神经元。
4、大部分色盲不能区分()
A、红和青B、红和黄C、红和蓝D、红和绿
答案:D
解析:色盲以红绿色盲较为多见,蓝色盲及全色盲较少见。
5、感受性提高的感觉适应现象是()
A、触觉适应B、嗅觉适应C、暗适应D、明适应
答案:D
解析:在暗适应时是出现感受性提高,而明适应是感受性降低。
6、当人看到下图,一般都只看到一些乱点,经提示这是一幅骑马图片后,人们就觉得像所提示的内容。这主要体现的知觉特性是()(图略)
A、知觉整体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选择性
答案:B
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该题目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7、立体电影利用知觉的()
A、运动视差B、纹理梯度C、线条透视D、双眼视差
答案:A
解析:立体电影是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
8、一名5岁小儿童向怀里抱的布娃娃讲妈妈曾给她讲过的故事,这种语言属于()
A、对话B、独白C、语言获得D、语言理解
答案:B
解析:独白是一个人自言自语,自问自答。
9、安德森提出语言产生三阶段,包括()
A、构造、转化、执行
B、概念化、公式化、发音
C、构造、转化、发音
D、概念化、公式化、执行
答案:A
解析:安德森提出语言产生三阶段,包括,1.构造阶段,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的思想;2.转化阶段,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的形式;3.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
10、在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中,对情绪产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A、注意B、认知C、生理变化D、情境
答案:B
解析:沙赫特的而因素理论的认为情绪经验来源与对刺激情境和自身生理唤醒两方面的认知。情绪产生的关键取决于认知因素。
11、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应的动机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C。
解析:对同一个目标既想接近又想回避它就会产生趋避冲突。
1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
A、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D、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B
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某生学业成绩好,但其他表现一般,根据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其在校表现优异智力是()
A、分析性智力B、创造性智力C、实践智力D、综合性智力
答案:A。
解析: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成功是通过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智力的平衡获得的,其中分析性智力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或比较和对照的能力,也是传统智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创造性智力是面对新任务、新情境产生新观念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是把经验应用于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14、下列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B、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
C、理解词汇能力
D、知觉的速度
答案:B
解析:晶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等。
15、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答案:C
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16、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属于()
A、首要特质B、中心特质C、根源特质D、共同特质
答案:B
解析: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特性的重要特质,一般一个人约有5-10个。
17、根据人对问题思考的速度的差异,卡根等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
A、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同时性与继时性
D、整体加工与部分加工
答案:B
解析:卡根等人(1964)把认知风格分为2种:冲动型和沉思型。
18、让吸烟上瘾的人扮演因吸烟患肺癌接受治疗,之后他戒了烟。其戒烟起作用因素是:
A、相似性B、可说服性C、卷入D、心境
答案:C
解析:吸烟上瘾的人扮演因吸烟患肺癌接受治疗而戒烟是因为卷入因素起了作用。亦可使用排除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19、自我服务偏差的主要成因()
A、利用认知捷径 B、团体极化 C、维持和保护自尊 D、可得性启发
答案:C
解析:在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中,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在对他人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则正好相反,即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而把他人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差。
20、下列不正确的是()
A、荣格最先开展对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B、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C、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学》,创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D、皮亚杰以活动特点标准将心理学发展划分四个阶段。
答案:D
解析:皮亚杰以儿童认知特点将儿童的发展划分四个阶段。即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1.下列设计中,既描述因变量的年龄差异,又描述年龄变化 对年龄群组测量时间效应进行分离()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双生子设计
答案:C
解析:聚合交叉设计将纵向设计与横向设计结合起来,克服了纵向设计的缺点,又保留了横向设计的长处。
22.将青少年从家庭独立的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的学者是()
A。米德B。普莱尔C。霍尔D。何林渥斯
答案:D
解析:青年由于生理发育成熟,知识、经验和活动能力随之增长,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他们开始以具有独立人格的成人的目光来认识自己,考察自己与家庭的关系;要求从父母的保护和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摆脱出来,并在家庭中占有平等和独立自主的地位。如果这种要求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就会在两代人之间产生隔阂。青年和父母之间在关系上的这种变化,何林渥斯把它称之为心理性断乳。
23.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游戏类型()
A。象征性游戏 B。练习游戏 C。结构游戏 D。观察性游戏
答案:A
解析:前运算阶段是2-7岁,此阶段儿童游戏类型是象征性游戏。
24.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排序正确的是()
A。翻身、坐、抬头、站、走
B。抬头、坐、翻身、站、走
C。翻身、抬头、坐、站、走
D。抬头、翻身、坐、站、走
答案:D
解析:婴儿动作发展符合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儿童成长外层系统的是:
A。父母工作单位 B。家长与学校关系 C。社会文化 D。家庭
答案:A
解析:外系统指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如邻里社区、儿童的医疗保险、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
26.奥苏泊尔认为当学习者是高同化有逻辑一样的材料所必须的背景知识是,则该材料具备了()
A。心理意义 B。潜在意义 C。显示意义 D。参考意义
答案:B
解析:奥苏泊尔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没有可以同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观念,就会使教材失去潜在意义。
27.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共性是强调()
A。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B。事实情境对学习的价值
C。社会互动是学习的决定因素
D。师生关系对于学习的促进
答案:A
解析: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28.教师向学生随机呈现一个词表,并要求记住表中的单词,学生学会了按蔬菜、肉类、水果等对单词归类组织,并运用该方法记忆其他单词,根据加涅的观点属于()
A。言语信息的学习B。智力技能的学习C。认知策略的学习D。语义信息的学习
答案:D
解析:认知策略的学习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技能的学习。这种能力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29.对于自发的,原本就有兴趣的学习任务,外部物质奖励往往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
A。行为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自我价值理论 D。自我决定理论
答案:D
解析:自我决定理论强调内部动机的东西,也关注外部动机的影响,认为外在动机使用不当会导致内在动机的抵消
30.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当个体取得学业成功是,应将其成功归因于()
A。努力 B。能力 C。运气 D。方法
答案:
解析:
31.强调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维系于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明确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A。布鲁纳 B。奥苏泊尔 C。马斯洛 D。罗杰斯
答案:D
解析:罗杰斯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与教学观。他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32.记忆表象有可操作性的经典实验是()
A。心理旋转实验 B。人工概念实验 C.stroop实验 D。点探测实验
答案:A
解析:这是历年的考点,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库伯等人的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有可操作性。
33.在反应实验中,常用的两个因变量是:
A。速度和准确性 B。速度和稳定性 C。稳定性和准确性 D。灵敏性和稳定性
答案:A
解析:常识性知识,反应时实验中的两个基本因变量是速度和准确性。
34.根据唐德思的ABC法辨别时间应是:
A。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辨别反应是减去选择反应时
D。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答案:A
解析:有人会认为答案是B,但只要分清楚以下内容,即可清楚答案应该选什么:A反应,又称简单反应时,是反应的基线时间。B反应,又称选择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反应选择时间。C反应,又称辨别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
35.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是()
A.GO-NOGO范式 B.PDP范式 C.IAT范式 D.DRM范式
答案:D
解析:集中联想范式(DRM范式)是错误记忆研究的经典范式(见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78)
36.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A。需要更多的被试 B。研究效率低
C。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答案:C
解析:被试内实验设计由于每个被试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所以节省了被试,并且不会受到来自不同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但会受实验顺序的影响。(见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6)
37.考察7、8、9岁三个年龄但女生对4种不同材料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
A.3种 B.4种 C.7种 D.12种
答案:D
解析:3(三个年龄)x 4(四种不同材料)
38.保持量=(认对刺激数目-认错刺激数目)/(新刺激数目+旧刺激数目)×100%,采用这个公式计算,记忆保持量的方法是()
A。再认法
B。自由回忆法
C。节省法
D。系列回忆法
答案:A
解析:(见朱滢.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59-360)
39.当实验出现了“霍桑效应”时,为了改进实验,后续研究应采取()
A。双盲法B。消除法C。平衡法D。对抗法
答案:A
解析:霍桑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对此应排除实验者效应和要求特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宜采用双盲法来加以排除。
40.霍尔瓦-多尔曼仪常用于测量()
A。深度知觉 B。时间知觉 C。活动知觉 D。似动知觉
答案:A
解析:对深度视锐的测定一般使用深度知觉仪,它由霍尔瓦-多尔曼设计,因此也称霍尔瓦-多尔曼知觉仪。
41、在一系列快速呈现的刺激中,如果第一个靶刺激出现之后的200-600ms内呈现第二个靶刺激,那么探测第第二个靶刺激的能力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A、注意瞬间B、注意分散C、返回抑制D、非注意盲视
答案:C
解析:注意实验考题,返回抑制(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
42、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随机呈现相同数量的靶子词,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左耳或右耳听到靶子词时,要分别做出反应,结果发现,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超过50%,且差异不明显,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理论是()
A、衰减理论 B、晚选择理论C、资源有限理论D、早期选择理论
答案:B
解析:(见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1;或者见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15-317)
43、补笔测验通常用来研究()
A、前瞻记忆 B、内隐记忆C、外显记忆D、元记忆
答案:B
解析:补笔是提供缺笔字,要求被试把他心中首先想到的单字填出来。通常用于内隐记忆的研究。
44、小明在一次由50人参加的英语测验中得了80分,排名第8,其百分等级为()
A、160 B、80 C、85 D、88
答案:C
解析:8/50=0.16, 1-0.16=0.84,说明有84%的同学比小明分数低,即小名的百分等级为85。
45、应用方差分析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其回归自由度和残差度分别为:
A、1和n-1 B、1,n-2 C、2,n-1 D、2,n-2
答案:A
解析:回归自由度为1, 残差自由度为N-2(张厚灿。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69页)
46、某研究将工人、农民、公务员、上任安生活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介于两者之间,观察研究不同职业人员之间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分析该研究数据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A、相关分析B、X2检验C、因素分析D、t检验
答案:
解析:
47、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如果要使抽样标准误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倍数为()
A、2 B、4 C、5 D、8
答案:
解析: 根据公式算的n将扩大4倍。
48、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100的样本,其均值平均值=80,标准差S=10,所属总体均值u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78.04,81.96] B、[60.40,99.60] C、[76.08,83.92] D、[79.80,80.20]
答案:A
解析:Z=1.96, SE=S/根号(100)=1.故95%的置信区间为[78.04,81.96]。
49、数据2、5、9、11、8、9、10、13、10、24中位数是()
A、8.0 B、8.5 C、9.0 D、9.5
答案:D
解析:排序后为2、5、8、9、9、10、10、11、13、24。n=10,平均数为(9+10)/2=9.5
50、一组数据的分布曲线呈双峰状态,据此可以推测该组数据中可能有两个()
A、中数 B、众数 C、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答案:B
解析:两个峰对应两个众数。
54、在下列测验中,属于文字测验的是:
A、16PF B、TAT C、罗夏墨迹测验 D、瑞文推理测验
答案:A
解析:16PF为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简称16PDF。是文字测验,其余都不是。
55、如果某测验的效度系数是0.70,则该测验无法做出解释的变异比例为()
A、30% B、49% C、51% D、70%
答案:C
解析:信度最高为效度系数的平方,求出信度系数为0.7x0.7=0.49。则1-0.49=0.51为测验无法做出解释的变异比例。
56、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变量,且服从正态分布,计算相关系数最恰当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双列相关
答案:A
解析:上述命题满足积差相关的4个条件,两列、正态、连续、线性。故使用积差相关。
57、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是()
A、行为观察法 B、他评量表 C、访谈法 D、自陈量表
答案:D
解析:基本知识点,无需解析。
58、信度系数不仅可以解释测验总变异中的随机测量误差,还可以解释()
A、样本标准差 B、组间误差 C、真分数变异 D、组内误差
答案:C
解析:信度乃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比。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亦可看出信度是可以解释真分数变异的。
59、通过考察甲测验与测量同一特质的标准化乙测验之间的维度相似性,可以分析甲测验的效度类型是()
A、内容效度 B、区分效度 C、校标效度 D、构想效度
答案:D
解析:区分效度检验测验构想效度的方法之一。检验一个测验的构想效度,要检验两个假设:一是与测验相同特质的测验分数应该有较高的相关。二是测量不同特质的测验分数间应有较低的相关,如数学能力测验与语文能力测验应该相关较低。
6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MMPI效度量表是()
A、说谎量表 B、诈病量表 C、校正量表 D、疑病量表
答案:D
解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由10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组成,分别是:疑问量表、说谎量表、诈病量表、校正量表。而题干中的疑病量表是属于10个临床量表里的。
61.在概化理论中,公式(其中)为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为绝对误差方差)表示的是()
A.G系数 B.Φ系数 C.CV系数 D.W系数
答案:B
解析:用相对误差估计出来的信度系数是G系数,它是测量目标的有效变异占有效变异与相对误差变异之和的比值。用绝对误差估计出来的信度系数是Φ系数,它是测量目标自身的分数变异在全体分数变异中所占的比率。
62.在项目反应理论三参数logistic模型。数学表达式 中,表示项目区分度参数的符号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在三参数模型中,参数a表示难度,参数b表示鉴别度,参数c表示猜测度。此题问区分度,应该是选择B。
根据材料答63-65题
已知X1、X2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连续变量,两个总体均为正态分布。检验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63.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需要()
A。检验两个样本的联合方差是否齐性
B。检验两个样本的方差是否齐性
C。检验两个总体的方差是否齐性
D。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答案:C
解析:当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要用t检验来检验差异。这里由于两个总体方差未知,都需要用样本方差来估计,因而这时进行£检验需要考虑的条件更多,不但应该区分独立样本与相关样本,还需要考虑两个未知的总体方差是否相等,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些条件。
64.对这两个变量的均值进行差异检验,最恰当的方法是()
A.t检验 B.z检验 C.q检验 D.χ2检验
答案: A
解析:当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要用t检验来检验差异。
65.差异检验的自由度为()
A.9 B.10 C.19 D.20
答案:C
解析:df=n1+n2-2=19。
二、多项选择题:66~7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66.视网膜上的椎体细胞与杆体细胞的区别有()
A。数量不同 B。形状不同 C。功能不同 D。分布位置不同
答案:ABCD
解析:
1.数量不同,人的网膜上有1.2亿个棒体细胞和600万个锥体胞细胞。
2.形状不同,棒体细胞细长,呈棒状,长度为0.04mm~0.06mm,直径为0.002mm。锥体细胞短粗,呈锥形,长度为0.028mm~0,058mm,直径为0.002 5mm~0.007 5mm。
3.分布位置不同,在网膜中央窝,只有锥体,没有棒体。
4.功能不同,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67.在斯腾伯格的爱情理论中,其基本要素包括()
A。信任 B。亲密 C。激情 D。承诺
答案:BCD
解析:斯腾伯格在爱情三元论中指出,爱情的三个要素是激情(陶醉感和性兴奋),亲密感(感到被爱的人理解和亲近)和承诺(长期的忠诚),三个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类型的爱情。
68.表情主要包括()
A。面部表情 B。躯体表情 C。手势表情 D。言语表情
答案:ABD
解析:人的表情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
69.根据成就目标理论,评价“成功”的标准有()
A。任务标准 B。价值标准 C。自我标准 D。他人标准
答案:ACD
解析:德韦克成就目标定向理论认为,人们对能力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自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是可以提高的;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随学;学习而改变的。两种人的成就目标存在差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的能力;而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研究表明,虽然这两类成就目标都可以促进个体主动而有效地从事挑战性任务,但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比如在任务选择方面、在评价标准方面、在情感反应方面、在对学习的归因方面、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等。
70.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习俗水平的发展阶段包括()
A。好孩子定向 B。处罚与服从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 D。维持社会秩序定向
答案:AD
解析:习俗水平(9~15岁),包含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水平和社会制度、道德法律和秩序定向水平。
71.下列学习与教学方式中,社会建构主义倡导的有()
A。支架式教学 B。认知学徒制 C。同伴辅导 D。合作学习
答案:ABD
解析:社会建构主义提倡使用的方法有:
教学方法:认知学徒制、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
学习方法:分布式学习、合作学习。
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维果茨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认知学徒制是指一位具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引领新手进行学习,经由这位专家的示范和讲解以及新手的观察与主要学习,在一个真实的社会情境脉络下,透过彼此的社会互动,让新手主动坚守知识的学习过程。
72.内隐学习的研究范式主要有()
A。双任务范式 B。序列学习范式 C。人工语法范式 D。信号检测范式
答案:ABCD
解析:双任务范式、序列学习范式、人工语法范式、信号检测范式等皆可以用于内隐学习的研究。
73.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特点有()
A。可检验前测验处理的效应
B。将“有无前测程序”这一变量引入实验设计中
C。可采用被试内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所有主效应
D。可检验“前—后测效应”与“实验处理”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
答案:AD
解析: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也叫“重叠实验设计”,是把后测设计和前测后测设计结合起来的一种实验设计,分别有两个实验组和两个控制组。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除了具有单因素完全随机后测设计、单因素完全随机前测后测设计的优点外,对实验处理的效果进行了两次检验,既可以确认实验处理的效果,还可以检验测验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74.效标是衡量心理测验有效性的外在标准,下列选项中,通常被研究者选为效标的有()
A。工作绩效
B。临床诊断
C。学业成就
D。心理特征的描述性评价
答案:ABC
解析:在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中,常用的效标主要有学业成就、等级评定、临床诊断、专门的训练成绩、实际的工作表现、对团体的区分能力以及其他现成的有效测验。
75.下列关于χ2分布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A.χ2取值均为正值
B.χ2分布是正偏态分布
C.χ2分布为非连续性分布
D.χ2分布的标准差与自由度相同
答案:AB
解析:卡方分布的特点:
χ2值是正值
χ2分布呈正偏态,随着参数 n 的增大,χ2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
df>2时有uχ2=df,而是不是标准差。
χ2分布具有可加性,χ2分布的和也是χ2分布
χ2分布是连续分布,但有些离散分布也服从χ2分布,尤其在次数统计上非常广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
76、简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及对梦的解释。
⑴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并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经验,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作用,组织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无意识处于大脑底层,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毫无理性,个人无法意识到却影响人的行为。
⑵冰山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大脑比作海上冰山,意识部分只是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随海水波动时而露出海面时而没入海下,无意识则像没入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
⑶意识与无意识: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意识是清醒理性的却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盲目的却又是有力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因此,无意识是占据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
(4)梦的解释:精神分析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这些冲动和愿望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压抑和控制,无法出现在意识中。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有所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弗洛伊德看来,通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线索,以帮助发现病人的问题。这种看法颇有吸引力,但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77、什么是短时记忆?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有哪些?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觉醒状态
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
2.组块
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利用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
3.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语义的加工效果要好。
78、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这种理论是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官能就是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白的,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司对肌肉的训练一样。
(2)对教育的影响
从形式训练的角度看,心理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成分的改进会加强其他的各种官能,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官能训练重点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也就是,学校教材的选择不必重视其使用价值,只应重视它们对心理官能训练所具备的形式。
形式训练说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和现实依据,其对迁移的解释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的。
79、根据方差分析表回答问题
SS df MS F A因素 6 2 3 B因素 12 1 12 A x B 26
残差 192 66 2.91 总和 236 71
(1)计算A x B 的自由度、均方
A x B的自由度为71-26-1-2=2, 均方值为 26/2=13
(2)检验B以及A x B的显著性。
求出B以及AxB的F值、自由度,FB(1,66)=12/2.91= 4.12 F AxB(2, 66)= 13/2.91= 4.47
查表可以得出结论。
80、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第二,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知给受测试者。
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5)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
(6)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如需加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尺度上。
四、综合题(每题30分,共3题)
81、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什么是问题解决?并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策略的因素。
(1)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影响因素(举例略)
问题解决受策略的影响。
算法,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启发法,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常常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常用的启发法有:
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
问题解决除受策略、知识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
82、在一项心理学实验中,将婴儿和母亲带到一个实验室中观察婴儿在游戏时与母亲的互动情况,下面是两岁的平平和乐乐在实验中的表现。
平平:在与母亲独自相处时积极的探索环境,在与母亲分离后明显的感觉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就找母亲,很快的与母亲接触,很容易高兴起来。
乐乐:在与母亲独处的过程中相当焦虑,不愿意进行探索活动,与母亲分离后表现的非常不安,母亲返回来时对母亲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试图留在母亲的身边,但对母亲的接触又表示反对。
(1)该实验程序是什么?
陌生情景法
(2)什么是依恋?平平和乐乐属于什么类型?
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的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平平是安全依恋型
乐乐是反抗型依恋
(3)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两位母亲在养教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有依恋的机会、抚育的质量、婴儿的心理特点以及家庭环境和文化因素。
(4)依恋安全性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
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人格特征及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83、实验设计分析题(材料略)
勤思解析:此类题目给出材料,让我们指出其中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实验,这是考察大家实验设计的能力。再次提醒考生要注重实验心理学中实验设计的复习。
第四篇:2008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考试大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法 B.沟通
C.教劳结合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考试大
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考试大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考试大收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考试大s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
3.教育目的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D 2.B 3.B 4.A 5.C 6.C 7.B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 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2.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考试大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略 考试大整理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第五篇:2014年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4年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中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的形成机制是()。
A.建构
B.顿悟
C.试误
D.强化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个体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年龄阶段是()。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4.某学生经常将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运气属于()。
A.外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B.外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C.外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
D.外在、稳定、可控的因素 5.某学生把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中获得的规则运用到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问题解决中。解释这种迁移现象的最佳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类化说
C.相同因素说
D.关系转化说
6.在读一首短诗时,某学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他又学习了几分钟。这种刚好成诵的附加学习,被称为()。
A.发现学习
B.意义学习
C.过度学习
D.掌握学习
7.某学生的广播体操训练表现为: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多余动作有所减少,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但动作执行尚未达到自动化。从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来看,该生的广播体操技能处于()
A.操作定向阶段
B.操作模仿阶段
C.操作熟练阶段
D.操作整合阶段
8.某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考试中对自己的阅读活动进行了一番安排:先掌握试题中的问题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监控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9.“在规定时间内个体发散项目数量的多少”这一指标主要用来衡量发散思维的()。
A.灵活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10.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会影响观察者的行为。如果榜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观察者就会从中学会扬善抑恶。这种行为学习的机制是()。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内部强化 11.下列心理评估方法中,属于标准化评估方法的是()。
A.自述法
B.评估性会谈法 C.观察法
D.心理测验法
12.在布卢姆教学目标的认知目标层次中,处于最低层次和最高层次的分别是()。
A.知识,评价
B.知识,应用
C.知识,综合D.知识,分析
13.某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弄出响声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这时最为适宜的处置方法是()。
A.言语提醒
B.有意忽视 C.非言语暗示
D.暂时隔离
14.掌握学习所说的“掌握程度”通常要求学生正确完成评价项目的比例是()。
A.60—70%
B.70—80% C.80—90%
D.90—100% 15.经常担心“学生喜欢我吗?”等这样的问题的教师,其成长阶段很可能处于()。
A.关注自我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二、填空题:
16.20世纪50年代西方兴起了程序教学,其理论基础是
所提出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17.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并开始出现
思维。18.加涅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把学习分为: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态度学习。
19.马斯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为
需要。
20.按照奥苏伯尔的理论,原有认知结构通过可利用性、和稳定性三个变量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影响。
21.所谓,就是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22.心智技能具有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
、过程具有简缩性。23.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等策略,主要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策略。
24.在问题解决中,穷尽一切方案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的方法叫做
。25.在品德的心理结构中,衡量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26.常用而有效的品德培养方法包括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和赏罚控制。27.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即,对学生趋向成功的每一步都给予强化,以引导学生实现最终目标。这种行为改变方法就是。
28.发现学习有四大优点:有利于激发智慧潜能、有利于培养、有利于学会发现技能,有利于知识的保持。29.学生已经有三角形的观念,现在来学习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新知识。这种下位学习被奥苏伯尔称为
类属学习。
30.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就是材料本身必须具有。
31.奥苏伯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分为三种不同形式的内驱力,其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内驱力。32.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这种教学评价就是
评价。
33.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
为中心,并有预见性。34.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35.维果斯基的“
”的概念使人们认识到:教学不能仅仅适应儿童现有发展水平,而应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即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三、简答题:
36.简述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37.简述促进知识有效概括的方法。
38.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39.简述影响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40.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思考问题习惯的主要方法。
四、论述题:
41.有人以为智力高的人创造性就高,试辨析之。(答题要求:先判断观点正确与否,再阐明理由)。
问题:试根据个别化教学的一般环节分析并指出,该教师的个别辅导中尚缺乏对什么的思考?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心理学家应一所学校的邀请,对该学校某些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诊断。他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并分别进行了单独访谈,发现每一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但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于是他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时做到:
(1)和这些学生一起分析学业失败的原因;
(2)给这些学生提供一些难度不太大且较有趣味的问题;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给予具体的、及时的鼓励;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就其错误进行具体的、及时的纠正;
(4)鼓励这些学生的点滴进步。
问题:(1)该心理学家对教师所提的工作要求,主要调适的是学生哪方面的学习心理?
(2)分别指出这些要求各自所体现出来的具体激发策略。
2014年湖南省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A B C D C B C D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6.斯金纳 17.辩证 18.认知策略 19.自我实现 20.可辨别性 21.变式 22.内潜性 23.组织 24.算法式 25.道德行为 26.价值辨析 27.塑造 28.内部动机 29.派生 30.逻辑意义 31.认知 32.常模参照 33.学生 34.练习
35.最近发展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家庭教养模式(2分)学校教育(2分)同辈群体(2分)
37.用好正例、反例(2分)正确运用变式(1分)科学地进行比较(1分)
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2分)38.活动定向阶段(1分)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2分)有声言语活动阶段(1分)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1分)内部言语活动阶段(1分)39.认知失调(2分)态度定势(2分)道德认知(2分)
40.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分)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2分)
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答案要点:
1、不一定。(3分;持否定观点的回答都可计分)
2、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是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智力高的人可能创造性高,也有可能不高;(4分)个体的创造性还受个性等其它因素影响。(3分)42.答案要点:
(1)主要调适的是学生学习动机(回答学习积极性也可)(3分)?(2)第一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结果归因。(2分)
第二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以利于学生参与。(2分)
第三点,充分利用反馈信息。(2分)
第四点,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1分)
2014年湖南省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
试题卷
一、选择题: 1.“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出自()。
A.《说文解字》
B.《学记》
C.《论语》
D.《大学》 2.苏格拉底问答法的三步是指()。
A.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B.定义、苏格拉底讽刺、助产术 C.定义、提问、发现
D.呈现、提问、定义 3.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成熟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4.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特殊功能,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可控性和()。
A.实践性
B.随意性
C.开放性
D.专门性 5.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者应该()。
A.因材施教
B.培养学生的自信品质
C.及时施教
D.循序渐进开展教学 6.在教育目的观上,柏拉图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文化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知识本位论 7.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表述不科学的是()。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特长的教育
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8.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主要侵犯了学生的()。
A.名誉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受教育权 9.“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个体差异性 10.我国中学开设的“艺术”课属于()。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1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德育
B.教学
C.管理
D.校园文化建设
12.教学过程中要区分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这主要是遵循()。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3.主张在教学内容上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的教学策略属于()。
A.结构化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问题化策略
14.德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多一些表扬、鼓励,少一些批评、惩罚,这主要是遵循()。
A.导向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15.班主任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这种领导方式属于()。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自由型
二、填空题:
16.我国古代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
17.杜威提出的现代教育“三中心”是指学生、活动和
。18.“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提出者是。
19.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证明了教育对的巨大贡献。20.“中学生行为准则”属于
形态的文化。21.“有志者事竟成”凸显了
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总体特征,这是因为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4.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造就
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5.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规律。
26.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
。27.有些人在年少时淘气厌学,后来老师利用教育契机将其彻底转变进而成为大家,这说明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
。28.《科学课程标准》中设定的“科学探究”目标主要体现的是三维目标中的的价值。
29.教科书是依据
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30.暗示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潜能参与学习,特别是传统教学不容易注意到的因素。
31.分组教学中的外部分组是指根据学生的 编班。32.
是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33.“润物细无声”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34.思想品德四要素中,是关键。
35.我国中学班级管理主要有四种模式:常规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三、简答题:
36.说说你对“教育相对独立性”的理解。37.综合课的课堂教学通常从哪几个环节展开? 38.简述课程实施的动态结构。39.健全的班集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40.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四、论述题: 41.熊老师是某中学的政治思品课教师,教学中她总是注重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典型现实材料(或者是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或者是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事件),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阐释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请问熊老师的这种做法主要遵循的是哪一条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试论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42.王老师班上有几名男生总爱在教室乱扔垃圾,为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王老师在对他们晓之以理后,和他们约法三章:以后再发现乱扔垃圾就罚做一周教室卫生。这办法开始似乎有效,但没过几天教室里垃圾又泛滥,这次王老师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批评,之后教室又干净了两周。这天早上王老师去检查早自习,刚进教室就看到莫小华将一揉皱的草稿纸随手扔到了地上,她顿时火起„„
试用德育的相关原理分析案例中学生“屡教不改”的原因。在解决这些男生乱扔垃圾的问题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说说你的理论依据。
2014年湖南省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D A C C B A D B D A C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6.个别教学 17.经验 18.巴班斯基 19.经济发展 20.制度
21.个体主观能动性 22.阶段性 23.环境 24.德智体美 25.身心发展
26.教师的教学目标 27.可塑性 28.“过程与方法” 29.课程标准 30.非智力因素
31.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 32.教学进程 33.陶冶法 34.道德行为 35.平行管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1)含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2分)(2)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①具有历史继承性;(2分)
②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滞后性与超前性;(2分)37.①组织教学(1.5分)
②检查复习(1分)③讲授新教材(1.5分)
④巩固新教材(1分)⑤布置课外作业(1分)
38.①安排课程表
②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③研究学生的特点
④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⑤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⑥组织教学活动 ⑦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以上七点每答对一点记1分,答对6点记满分)
39.①明确的共同目标(1.5分)
②一定的组织结构(1.5分)
③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1.5分)
④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1.5分)40.①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1.5分)
②热爱学生(1.5分)③团结协作精神(1.5分)
④良好的道德修养(1.5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①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分)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导,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1分)
②该原则的理论依据:一是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二是教育目的。(2分)
③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一,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1分)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分)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1分)四,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1分)
能展开分析论述记2分。
42.原因分析:一是由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所决定。(2分)二是王老师的德育方法有待改进;针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单纯领先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和实施惩罚是不够的。(1分)
对策建议:一是要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如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连贯性原则等。(2分)二是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法:如锻炼法,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会自我监督更为有效;综合运用品德评价法,表扬鼓励为主,惩罚批评为辅。(2分)
能展开分析论述,酌情记1—3分。
本题对策建议部分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就应酌情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