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美德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研究课题方案
“学校德育与社区道德建设”及“中华美德教育与社
区道德建设互动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在学校中弘扬中华美德教育与社区道德建设是可以实现互动双赢的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李岚清同志指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各级党政领导都有责任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各级教育部门更要承担起指导和组织家庭教育的责任。”由此可见,党和政府领导人对教育的社会化、综合化早就有了重要的指导,这是我们开展中华美德教育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研究的重要政策依据。
素质教育是开放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应试教育的目标在学校,在课堂,在考试,在分数;而素质教育反过来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学校向校外延伸,学校、家庭、社会,一切现实的场景都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发挥其整体作用,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同时,素质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应当全方位地推进,才能奏效。社区既要认识到自身在道德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使命和责任,也要看到学校素质教育的延伸给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和动力。教育改革的成功,需要社区参与。
学校是社区教育的主要阵地。本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奥森提出,学校不应是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它应主动与社区架设各种桥梁,致力于解决社区的问题。80年代末,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所提出的报告,《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进一步提出:“要想形成21世纪要求的学习,教育体制应不同于目前的模式,可能其最重要的方面将是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和学校更多地参与社会。”可见,学校与社区的相互促进,应该是发展社区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使教育与其环境相依为命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中华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凝集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中学生是下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这一代人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这一代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今天,向中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就是向炎黄子孙传播中华美德,其目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中华美德,使我们的子孙万代都崇尚中华美德,促使其将“爱我中华”之情,转变为“报国之行”。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个文明古国,更是我们人类发展的泉源。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社会氛围中,人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面对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崛起,当代的孩子不仅要随时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同时也面对着伦理、道德、价值观的诸多考验。因此,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而指导他们将道德规范传统美德、伦理道德内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文明的、会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健康的孩子,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
4、当前学生群体现状
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思维活跃、信息丰富、视野开阔,独立判断能力较强,他们关心国家的发展,也关心自己的未来,这些都是他们得以成材的基础。但由于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且成长于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其身心的发展深受各方面的干扰,因而中学生的道德状况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新时期中学生道德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中追求享乐,彼此攀比,挥霍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不但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滋长了学生不良的道德习气,一些中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社会公德还不够完善。在父母过分照顾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较薄弱,尤其是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国家和集体的情感冷漠,强调个人奋斗,认同个人中心,个别学生甚至称“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这该是我们道德教育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将来都会成为未来社会的隐患。在校园内还有一些所谓的课桌文学以及墙壁上的污言秽语,而上课迟到早退、讲粗话、乱扔果皮纸屑等不良行为也屡有发生。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学生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有的学生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如何尊重别人。这种“受教育没礼貌,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正是中华美德教育缺失所造成的。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她体现着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是反映个人自我道德修养基本要求的文化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宝贵历史遗产,也是我们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对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公 民道德实施纲要》为指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礼仪礼貌等的传统美德教育。从以上几方面加强德育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新途径,采取新手段,开创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具有实施价值的切实的传美教育之路。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步入世界强林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永 远的强大。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使我们国家从根本上与国际接轨,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有计划、有目的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实施教育手段。总结教育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家庭与社会相结合,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这样的方式方法的指引下才会使我们的孩子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化成为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高贵的品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会更牢固以至于代代相传。
三、本课题的界定
我们认为本课题是从学校德育工作入手,借助于与社区道德建设的互动双赢,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营造良好的传统美德教育大环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目的与目标,也是评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指标。学校是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社区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社会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四方面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各有特点、各有侧重,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四方面必须紧密合力,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必须在四方合力中突出中华美德的独特教育功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探讨符合实际的“以学校的特殊辐射作用影响社区道德建设”、“以社区道德建设的优势与要求辅助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方法、途径及操作模式。教育思想的实践操作,为学生发展营造更好更广阔的育人环境,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参与和体验,让学生通过点点滴滴的传统美德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公民道德意识,并影响社区居民的道德水平,彼此共同促进,使学校德育工作与社区道德建设相得益彰,使人民切身感受到社区道德高水平的好处,使良好的社区道德能够转化为实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社区的物质文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的联动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多角度、多方位地挖掘传统文化源泉,多途径地开展文化熏陶。此外,如何有效处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德育等其他内容的关系,如何做到让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等问题,都需要德育工作者运用有效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和疏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一)、实验目的: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指导纲要》为契机,通过学校与社区的互动研究,使学生和社区公民(主要是学生家长)学美德人物事迹、树弘扬美德意识、做弘扬美德公民。
(二)、实验内容: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主轴,以“忠”“孝”“礼”等为主要内容,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使学生以及社区公民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步构建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道德建设活动模式。
五、研究对象
我校全体初、高中学生
六、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体;
2、实践性原则:道德行为的养成,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3、互动性原则:依据实验课题要求,围绕实验计划和内容,通过学校与社区等不同渠道,分别对教师学生和家长提出具体的道德要求,通过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参与,逐步摸索学校与社区道德建设活动的成功模式。
七、课题的实施步骤1、2001年12月——2002年4月:实验的准备阶段
包括确定实验校和实验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以及实验计划的制定等前期准备工作; 2、2002年5月——2003年12月:实验的实施阶段
根据实验计划开展实验工作以及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
为了使实验工作扎实、深入、持久,要求各实验校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建立以下工作制度: ①传统美德宣传制度。
在学校、家庭、社区建立传统美德宣传阵地(如学校板报、广播等,家庭美德宣传角,社区美德信息报等),及时通报各种信息,使学校、家庭、社区,学生、教师、家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②活动成果展示制度。
每个学校每学年要开展一次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全面总结活动成果和经验,为实施的深入进行奠定基础;
③实验先进表彰制度。
实验校要坚持每学年表彰一次先进典型,如传统美德教育先进班集体、先进家庭、优秀学生、优秀教师、优秀家长等,并及时总结推广这些先进的典型经验,树立身边学习的榜样。3、2004年1月——2004年5月:实验的总结阶段
区教委小教科及实验校结合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包括结题报告,典型事迹汇编,录音录象材料等;
八、课题预期成果:
1、实验过程中的活动成果展示如有关的书籍、录像材料等;
2、结合实验计划的专题报告。
第二篇:道德与美德
优先预测悲剧后作出的忍让是道德.优先预测胜利前作出的竞争是博弈.竞争与忍让基本对立,博弈与道德基本对立.赢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赢得道德,就缺少博弈.领导人的行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决策优先,道德是对抗默认.超智慧的领导人知道多少忍让,又何时竞争.他们总是寻找战略主题,制定规则,让他人竞赛.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有些时代又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人类的道德有共通性.不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美德是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同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古希腊奴隶主把智慧、勇敢、节制与正义这四主德作为主要美德.中世纪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爱三种基本美德.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种美德.在社会主义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美德,同时肯定勤劳、勇敢、节俭、诚实等历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道德感是人的独特品质的一个组成部分.道德的根本,是自制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从全体.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人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当良心、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在你的心灵中永远扎下根来的时候,你就会形成一种有道德的个性.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法国教育家安德烈·孔特-斯蓬维尔提出人类的18种美德:
1、礼貌
2、忠诚
3、明智
4、节制
5、勇气
6、正义
7、慷慨
8、怜悯
9、仁慈
10、感激
11、谦虚
12、单纯
13、宽容
14、纯洁
15、温和
16、真诚
17、幽默
18、爱情
而展现给我们的是人类本性中永远不变的十大美德:同情,自律,真人,友谊,勇气,坚韧,城市,信仰,忠诚,工作.道德与美德辨析
因为根据人的利己与利他、自爱与爱人的双重生命本性,人的社会行为事实地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利己与自爱之要求,人的社会行为必须怎样做才可实现真 正的利己与自爱?二是根据利他与爱人之要求,人的社会化为应该怎样做才可实现真正的利他与爱人?然而,无论是利己与自爱之必须行为,还是利他与爱人之应该行为,都须以利益为轴心,即利益构成了人利己与自爱之必须行为和利他与爱人之应该行为的实际尺度。在利己与自爱行为中,其人性化的表现是利益等同或利害等同:对任何人来讲,其利己与自爱行为追求对自我利益和爱的实现的必须前提,是不能损害他者的利益和爱,或要保证他者同等的利益和爱,这就 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低的利爱之道,也是最基本的和最低的利爱之德(即 “得”、“悳”): 利爱等同,是最基本的和最低的行为之道,也是最基本的和最低的行为之德;利爱等同,构成了人类社会人人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和最低规范,所以,它是人的行为之“必须”,是必须的伦理行为。在利他与爱人的行为中,其人性化的表现是利益的自我超越或利益的自我牺牲,即一个人的利他与爱人行为追求利他和爱人之价值实现的前提,是他必须自我超越利益追逐,以(部分或全部地)放弃或牺牲自我利益为代价,来实现对他者利益的增进或保 全。所以,自我利益超越或自我利益牺牲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更高的行为之道,也是一种更高的行为之德。它不能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只能成为一种社会要求。因为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它构成了对人人的约束与限制,这种对人人的约束与限制,就是行为之必须,做不到,就是违背了社会规则,就是侵犯了他者的利益,就应该受到惩罚。作为一种社会要求,它只能成为社会对个人行为之倡导,它希望每个人都这样做,但它绝不能强迫人人这样做。所以,超越自我利益或牺牲自我利益而有益于他者的行为,对个体而言,只能是应该之伦理行为。
道德之所以是规范,是因为道德是人人要遵守的行为之“必须”,它所涉及的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达向其“伦理行为必须”的共守准则;美德之所以是要求,是因为美德是人人需要努力做到的行为之“应该”,它所涉及的是人的“伦理行为必须” 如何达向其“伦理行为应该”之个性自由。
由于道德是行为之必须,美德是行为之应该,虽然道德和美德建设都需要社会来推动,但方式方法却根本不同。一般地讲,道德需要社会来治理,美德需要社会来鼓励。因而,我们可以说道德他律,但却绝不能说美德他律。因为,作为规范的道德,需要他律;作为要求的美德,需要的是自律。所以,道德他律,美德自律。
确实,正如王海明在《新伦理学》中所论那样,道德与法律一样,是一种必要的恶,即以一种小恶来实现对更大的恶的抑制但却不能说美德也是一种恶。
道德之所以是一种必要的恶,是因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这种社会治理方式就是对人的过度需要和欲望予以硬性的、武断的抵制,来规范、约束、引导人对一种行为边界的遵守,从而实现对社会秩序的构建。比如“抚幼养老”,这是一种硬性的、武断的社会道德规范,它是人人必须遵循的,一旦你成为人,就必须担负起这样一种责任:抚养孩子,瞻养老人。如果你人性觉醒而自觉担当此一天赋的责任,社会就不制约你;如果你人性盲昧而不愿担当此一天赋生命责任,或想要逃避这一天赋生命责任,社会就强迫你做。于是,抚育孩子,瞻养老人之于你,就成为社会强迫你必须履行责任的必要的恶。通过这种“必要的恶”的贯彻,生命得以正当的延续和延展,种得以繁衍和生息,由此,这种“必要的恶”换来了人间最大的善。
但美德却与此相反:美德作为对道德超越的个性方式和自由形态,它本身仅是一种社会要求,而不是一种社会规范。作为一种要求,仅仅需要倡导,它所遵循的是只能是个性与自由,因而,它没有强制,更没有相伴随的惩罚机制。比如,人必须抚育自己的孩子,瞻养自己父母,这就是道德,是人人必须完成的人生责任,也是人人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但社会却不能做出 “人人必须抚育他人的孩子”和“人人必须瞻养他人的父母”的社会规范。一个道德的社会只能倡导“人人应该关怀他人的孩子”和 “人人应该善待他人的父母”,或如孟子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人们做不到,也不强求,如果人们做到了,这是社会所需要的,是超越了道德的更高的德,它体现了人性的完美,所以,先祖们把它称之为美德。
诚然,道德与美德,都是一种付出。付出之于人、之于生命的本质呈现,就是对自由的丧失。道德和美德虽然都同是丧失自由:道德对自由的丧失,是由社会规范所形成的,它丧失自由而获得了自由;美德对自由的丧失,是个人追求所实现的,他放弃自由而创造了自由。
从动因方面讲,道德丧失自由,是被迫的;且人通过对必须之责任担当,所获得的自由是意外的,是被迫行动和适应的结果。并且,道德通过被迫丧失自由而重新获得自由,这是一种利益化的自由。比如按劳分配,这是社会治理之公正道德原则所规定的。个人必须按照此一社会之规定而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技能与智慧而劳动,并通过劳动奉献的大小来获取报酬。这一劳动奉献行为,就是个人生命自由的被迫丧失,但正是通过这种丧失,才以“按劳分配”原则方式而获得了应有的劳动报酬。这种劳动报酬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一种自由实体,即你可以运用这种劳动报酬而任意地安排你的生活与行动。美德则不同,它丧失自由,不是必须之社会规范,而是他本人积极、主动、自主地放弃自己的自由(自由的存在本质是利益,自由的行为本质是责任),而追求自我利益放弃、自我利益牺牲,其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创造更大的、更高的(心灵、意志、情感、思想、智慧、信仰等方面的)自由天地、自由境界。
从性质方面看,道德所丧失的自由,是不自愿的;美德所丧失的自由,是自愿的、自觉的、主动的、自主的。同时,道德所获得的自由,是非目的性的,是利益的附加物,所以,它是行为之意外收获。美德所获得的自由,是目的性的,是创造的,是利益的当得之报酬,是行为之明确结果。
进一步讲,道德追逐利益,所以它需要社会治理。美德 却不要需要社会治理,原因在于美德是一种对自我利益的放弃行为,美德是通过自觉主动地放弃利益自由而创造心灵自由、意志自由、情感自由、认知自由、信仰自由,或可简言之精神自由。所以,一个人有不有美德,并不受人干涉,也不受社会规范。社会可以倡导人要美德,但决不能强迫人去行美德。这如同一个人有能力帮助他者,但是否实际地帮助他者,比如是否将自己的劳动所得之报酬施舍给穷人、贫困者、不幸遭遇者、乞丐等等,却在于他自己是否乐意通过此而实现自己的精神自由,这是任何人、包括政府,都不能强迫他做或不做。这就是道德与美德的根本区别。
道德与美德的这一区别,还可以从其起源和所达到的目的两个方面看:
道德起源于个人的社会性需要,即功利需要;美德起源于个人的精神自由,即道义需要。并且,道德之目的有二,构建社会秩序和使人成为人;美德所欲达到的目的,是实现个人成就为大人。伦理学是人性塑造的学问,从这个角度看,人性的塑造涉及两个方面,一是“ 使人成为人”;二是“使人成为大人”。前者是道德之努力目标,后者乃美德之努力目标。
概言之,道德是社会促使人成为人,美德是个人鼓动自己成为大人,完人。
客观论之,道德属于他律,是人人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所以,道德是功利的,它以自我利益持守为出发点,以权利与责任对等为基本原则,以实现个人利益为直接目的。道德是美德的基础,因而,美德属于自律,是对道德的卓越,是人人应该响应的社会倡导,所以,美德是道义的,它以自我利益放弃或超越为起步,以无私利他为基本准则,以履行责任之外的义务来增进他者利益为展开方式,以实现个性张扬和精神自由为直接目的。
第三篇:道德讲堂(弘扬传统中华美德)
弘扬传统中华美德
1998年1月28日至2月1日,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聚在法国首都巴黎,为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研讨。会议期间,有人向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教:“您认为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的知识最重要?”大家都在等待着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深思熟虑的答案。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却说:“是在幼儿园。”提问者一下了愣住了,接着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科学家耐心地回答说:“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用过的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表示自己的歉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位科学家一口气说出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基本行为习惯。谁也没有想到,在我们平时看起来最平常的行为习惯,竟是成就这位科学家辉煌事业的重要因素!这位获奖者的确席话真是耐人寻味啊!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的一生,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行为习惯是道德习惯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养成道德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道德”的理念和规范,是最厚重的积淀,是维系中华民族持续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公民道德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所在。民族精神激发道德力量,道德力量支撑民族精神。平时看似润物无声的道德建设,在民族危难之时,如涓涓溪流汇集为波澜壮阔的洪流!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在成都新光华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护的帐篷,里面住着46个产妇和婴儿。一个中年女性医务人员,从下午地震开始就忙着搭帐篷、安臵病员,直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家,记者问:“你有孩子吗?”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说:“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么样。”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记者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她摇摇头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面对残酷的灾难,谁不牵挂自己家人的安危?对她自己的孩子来说,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但她却是那46位已出生或将要出生的孩子最伟大的母亲,她的大爱感天动地——这就是道德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1年9月20日,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可以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是公民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内容。
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感情,是每一个有祖国的人都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情感归宿和奋斗的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仁人,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爱国壮剧。他们或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或气贯长虹,宁死不屈;或历尽艰辛,不辱使命;或直言敢谏,嫉恶如仇;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或兴利除弊,拯救民生。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勇当国难、凛然赴死的气魄,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生命力和希望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支柱和永恒的时代主题。
国家法令是每个公民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同学们熟悉的我们宋代的“青天”包拯(包公)曾说:“法令即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这便是所谓的“法行则国治”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其主要标志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种社会秩序是否良好。这也是国家、社会正常运转,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条件。接受法纪教育,增强法纪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于我们城市管理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大到国家宪法,小到社会公德,只要是正确的,我们都要遵守,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法制的社会、一个安定的社会。
“明礼诚信”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道德素质。
重“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这一重要道德范畴已深深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内心世界,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如今的中国国力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也逐步提高。在新的时代,继承优良传统,提高中华民族的礼仪水平,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加强自身对“礼”的修养,使自己成为“明礼”的好公民,使我们的国家充满和谐文明之风。
明礼为先、为本是做人的重要原则。我们可以从浩瀚的中华典籍中,看到无数的先哲们关于“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品质,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而言,还是对各种社会交往的规范、对社会风气的净化而言,“诚实守信”都是至关重要的。提倡全社会发扬“诚信”的美德,必将大大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养。
政府诚信是立政之纲,商家诚信是立市之本,个人诚信的立身之本。总书记说: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海尔砸冰箱事件不仅改变了海尔员工的质量观念,为企业赢得了美誉,而且引发了中国企业质量竞争的局面,反映出中国企业质量意识的觉醒,对中国企业及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尔此举正是诚信的体现。
“团结友善”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原则。
团结,简单来说就是目标一致,和睦友好。友善就是与人为善,善解人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人群和组织中的,因而不可能不一他人打交道。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他人友善的人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对他人敌视的人也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敌视。一个孤立无援的人常常陷入困境,而一个经常帮助他人的人则处处都是坦途。能否团结他人、友善他人,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
要做到团结友善,必须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要反省自己的短处。一个人如果总是自以为是,是不可能做到团结友善的。人都一样,不可能身上没有一点毛病,做事也不可能永远正确。这一点对别人是适用的,对自己也同样是适用的。一个人如果能想到这一点,就要在与人交往时,对于别人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有宽容之心,不必事事都斤斤计较。一个人如果能记住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对于自己要时常反省,看看自己有什么对不住人、做得不好的地方,从而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得简单点,对己严、对人宽,就容易做到团结友善。
团结、友善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最基本的东西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人人讲团结、讲友善,那么我们每个人就都能体会到与人为善的快乐和幸福,我们的世界就能变成美好的家园。
“勤俭自强”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有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要求。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勤劳勇敢而又节俭朴素,因而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警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历览古来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时尤其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的民族。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也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炎黄子孙,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保持坚强团结和旺盛生机的力量之源。从中华民族所走过的艰辛历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力量――它既不是“恐惧”,也不是“屈从”,而是以大无畏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斗志,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不畏强暴、不甘屈服,同外乱内患奋勇斗争,向着大自然、向着恶劣的环境勇敢挑战的伟大精神,这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就是要努力向上,奋发进取,就是要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和不懈的追求。“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句千古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肯定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惟有自强不息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敬业奉献”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
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大力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敬业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翻开古今历史的篇章,早就有“凡百事之成也,必有敬之,其败也,必有慢之”的古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踏遍青山吃尽千辛万苦,才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惠及亿万后人。雷锋更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使“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世界许多国家闪闪发光。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事实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事业心与使命感,不正是中华民族敬业奉献精神的最好证明吗?
道德,有时是一种习惯。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就会成为有道德的人。孟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争做新时期合格好干部。
第四篇:书香班级建设与运作研究课题方案
读书型班级建设与运作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苏联伟大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书籍是走向未来的基石。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读书是学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人文积淀的重要手段。
作为承担育人功能的校园,禀赋着培育一代新人的重任,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如何让学生度过有意义、有价值的校园课余时间,读书,成了我们的追求,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抓住机会,潜心于对学生的濡染熏陶,努力创设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读书氛围,营造读书型班级,让学生与书为伴,与知识为友,学会爱书,学会看书,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环境,让班级“墨香弥漫,书声琅琅”。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 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努力营造“读书型班级”,走内涵发展之路,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让实验班级走出去的每一个学生都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当成每日生活的必修,视阅读为自己生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终成为有内涵的人。这里的“有内涵”,包括两个层面的意义,即:在知识的层面上,让孩子们成为有丰富知识的人;在做人的层面上,让孩子们成为有涵养的人。
2、教师,作为“读书型级”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通过阅读活动,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生命。
3、借助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通过教师、学生,甚至于家长的共同阅读,努力营造“读书型级”氛围,丰厚班级文化底蕴,为进一步打造“读书型校园”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①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在本课题研究的物质上、人力上、时间上给于充分支持和保障。
②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他们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②建立课题研究资料档案专柜,明确分工,专人负责。
③时间保证:课题组每2周一次小型活动(可与业务学习结合)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
④学校收集一批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电子资料库,提供给课题组成员学习。
⑤硬件支持: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管理局域网;图书资料室。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1)让书香飘在班级中
精心布置教室读书环境,墙面布置师生撰写的阅读名言、古诗等内容;黑板报上开辟专栏,张贴学生的读书心得,使师生进入班级就时时处处置身读书氛围之中
(2)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
完善班级图书角建设,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到班级,交换阅读、定期更换,指定专人管理,使每个孩子随时想读书,随时有书读。
(3)创建读书家庭,拓展读书空间
除学校图书室、班级读书角外,学校将组织家长委员会,召开学生家长会,将学校读书计划布置给每个家长,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交流读书心得,并且每个家庭设立“家庭读书架”,家长给孩子定期购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做到家长、校长、教师共谋学生读书成长。
2、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
(1)常读书。班级集体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它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在班级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随时能打开书本阅读,可以让学生时时处处有收获,因此,教师从自身做起,并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让学生知道开卷有益的道理,并常常打开书本。
(2)诵经典。名著里积淀着智慧,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向,是人类文化中的精华,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学生对书的选择缺乏方向性,教师要定期向学生介绍经典,引领学生在有价值的书籍里畅游。
(3)开设“阅读课”。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师生系列阅读,“童话、名著、历史、名人、家乡”等都可以成为阅读的系列主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获得体验,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和心得。
(4)欣赏文章。赏析美文、古诗文、故事,对朗读的文章进行评析,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语言文字美的熏陶,并且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
(5)举办读书活动。在读书中体会着乐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把书本的乐趣延续到生活之中。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手抄报、读书征文比赛等形式,会让学生的阅读更多收获。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幸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对社会进步进行哲学思考,获得成长的外部支撑,懂得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发挥读书育人的综合作用——拓展知识、创造、调节身心、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完美人格。探索中学生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策略及评价体系。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中学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七、课题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问卷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喜欢阅读的原因、学生喜欢怎样的读物、喜欢怎样的阅读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2、课案研究法:对在课题背景下的进行阅读指导课和读书交流会案例的分析研究,了解阅读指导与评价的教学策略。
3、个案研究法:选择调查研究的对象,做好相关的跟踪记录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定期进行情况分析。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中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对外校他人的有关经验进行总结,及时撰写教育教学故事与教学案例分析。
(二)研究对象:
高二全体学生。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11月——2009年12月
1、完成课题申报,建立健全课题组织网络和管理网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了解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3、向家长发倡议书,宣传本课题的意义,尽最大可能取得家长的支持。
4、号召各学生积极阅读,并组建好班级图书角。
(二)、实施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1月
1、“读书型班级”文化氛围的建设:利用黑板报、队角、班级网页等形式,营造多维立体的班级读书氛围;
2、阅读指导:
(1)利用多种途径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籍,并指导读书方法。选读和共读结合,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级读书会,创造性地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定期向学生推荐选读书目,并组织学生谈读书体会。
(2)每周一次阅读课,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尤其是组织好对共读书目的读书会。
(3)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4)每周开设一堂欣赏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散文、诗歌、故事、小说,共同品味美丽的文章。
(5)在扩充班级图书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网上阅读,将阅读拓展到一个更广义的范畴。
(6)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等与家长交流的机会,指导“亲子共读”活动,继续推进书香家庭的建设。
3、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在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三)、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0年12月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阶段汇报、结题报告)
2、教师论文。
3、学生作文选。
5、读书指导课展示。
十、课题组人员分工
秦洪涛:负责负责全面组织、设计、指导课题实施。撰写立项申报书、实施方案、结题报告,、撰写研究论文。
周艳伟:协助全面组织、设计、指导课题实施,撰写结题工作总结
李云梅:协助全面组织、设计、指导课题实施,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结题工作总结。
任伟伟:协助全面组织、设计、指导课题实施,撰写结题工作总结
第五篇: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
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
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美德,继承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个人理想和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主题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主旨在通过幼儿故事讲述的方式提高幼儿语言、肢体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习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感受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从中汲取营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活动时间
10月。
四、参加对象
中、大班全体幼儿及家长(中心+东六)
五、活动内容
各班可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幼儿故事讲述“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学习、理解中国传统美德。
六、组织领导及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是20xx年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班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系列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形成{}“学校主抓、幼儿参与、家长支持”的浓厚氛围。
(二)注重导向,严格把关。
各班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保申报作品能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做到作品主题鲜明,思想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向上,上报的作品能代表本班水平。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班要广泛利用主题墙、宣传栏、校园网、微博、微信、学校公众号,对“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各班活动开展情况持续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
(四)积极参加,层层发动。
各班要主动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对专题活动进行评选,激发幼儿及家长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并按照参赛要求,按时上报学生作品参与学校评比。
七、赛事说明。
1.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各班在班举行初赛“人人皆参与,班班广讲述”时间自定。各班从初赛中选出1-2名初赛选手参加决赛,决赛地点实在小河中心幼儿园一楼多功能厅。
2.本次决赛活动由专家评委现场打分,依照得分情况评出不同奖项。本次奖项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2
一、活动时间:
20xx年1月——2月
二、活动主题
随昌金矿黄金龙游店—金矿赠金“福” 礼轻情谊重
三、活动背景:
红红火火的春节即将来到,除了贴春联、贴窗花的`同时,人们还喜欢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福气”和“运气”,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表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民间还有把“福”字倒过来贴,意为“福到”了。
传说,民间贴“福”之风开始于姜太公封神之时。各路神仙分派妥当,姜太公那丑陋、粗俗的老婆也伸手来讨神位。姜太公无奈,便把她封为“穷神”,并规定凡是贴了“福”字的地方不能去。于是,老百姓便家家贴“福”、燃放鞭炮,驱赶这位不受欢迎的“穷神”。
如今,大大小小的“福”精心雕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带有各种美好寓意图案应有尽有,在表达美好祝愿的同时,将农历新年装扮的更加多姿多彩!
四、目标顾客:
店内外来往顾客及市场周边地区和城市
五、活动分析: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庆祝春节的风俗习惯,除了贴对联、贴年画相传至今外,“福”字以成为当今老百姓春节必备之物。每家每户多多少少也要买几张回家贴在房门内外增添“喜气”、“财气”和“运气”。
当下 ,金矿赠金“福”活动正符合了春节前期老百姓办年货的时期,每家每户贴着遂昌金矿黄金龙游店赠与的“福”字,必然提高金店在当地及周边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顺民意,得民心,一传十,十传百,不仅能增加卖场的人气,而且在春节黄金销售的旺期,提高 同类黄金市场竞争力,带来丰厚的营业额。
在国传统习惯里,“福”字临门就是一年,带有遂昌金矿龙游黄金店字样的“福”字便成为了有效期长达一年的广告,不管是下班回家还是走亲访友,广告效应无形之中便传达到了老百姓的记忆中。作为经销商的您,拥有这种长期又廉价的“广告”何乐而不为呢!
六、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增加活动期间卖场人气;
2、提高遂昌金矿黄金龙游店在当地及周边城市的知名度;
3、进一步提高遂昌金矿黄金店美誉度,有利于长期推广。
七、活动经费预算:
“金矿赠金‘福’ 礼轻情谊重”福字印刷费用:
八、总结
策划到此就要结束了,其实营销是一个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活动。它需要您根据市场情况不停的作出判断和调整。因为对具体商场专柜情况和市场环境欠缺调查和了解,本策划中难免还有疏漏和不足之处,希望您见谅。如果您感到满意请为我们介绍更多的客户,如果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或进一步的意见请联系我们,谢谢。
最后,祝遂昌金矿黄金店能够蒸蒸日上,销售额芝麻开花节节高。
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3
一、指导思想:
和谐校园、共创辉煌。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我校办学取得的喜人成绩和全校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努力营造文明高雅、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决定举办迎20xx年元旦文艺汇演。
二、活动主题:
拥抱朝阳—我心飞翔
三、参加对象:
全体师生
四、汇演时间:
20xx年12月26日下午1点半(初定)
五、汇演地点:
学校舞台
六、组织机构:
总策划:罗集中严武
总负责:方兴明段炼王修南李铁光张建军谢新祥排练监督:教务科、督查科后勤保障:后勤科、财务科舞台布置:后勤科、团委活动部音响控制:兰文华、团委广播室
服装道具:全体班主任会场协调:学生科、保卫科、各班班主任节目主持人:待定节目衔接:团委文化部评委:校级领导
(一)节目征集
1、节目构成内容
舞蹈类(独舞、双人舞、集体舞)
综合类(歌曲表演、歌舞表演、戏曲、器乐演凑、小品、相声、话剧、音乐剧、快板说唱、诗朗诵魔术、杂技等)
2、节目征集须知
1)节目来源
①每班至少推选一个优秀节目,除歌唱类节目每班限报一个外,其他类节目可以多报;
②学校教师。
2)要求:能够围绕活动主题,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气氛,节目新颖,有创意,紧凑、连贯,演员表现力强,能够抓住基本要领,将节目完整地展示给现场观众;节目可原创或改编形成。
七、文艺汇演筹备进度:
(二)时间安排(初定)
1、节目时间:每个节目时间不超过5分钟,语言类不超过8分钟
2、节目征集时间:20xx年11月14至20xx年11月24日
3、节目征集方式:由各班文娱委员于20xx年11月24日13:00前统一报至团委办公室
4、节目筛选:20xx年12月在17、18、19日在六楼多功能厅
5、节目名单确定:20xx年12月20日完成主持词撰写,节目单设计,准备道具
6、节目彩排:20xx年12月25日晚自习在六楼多功能厅
7、现场安装布置,查漏补缺:20xx年12月26日上午
8、正式演出:20xx年12月26日下午1点半(初定)
(三)评分标准(10分)
1、紧扣主题,思想性强3分
2、表演形式新颖,演出效果好5分
3、服装整齐,鲜艳,台风正1分
4、遵守纪律,指挥服从1分
(四)奖励办法
1、舞蹈类节目
一等奖1名奖荣誉证书及奖金500元
二等奖1名奖荣誉证书及奖金400元
三等奖1名奖荣誉证书及奖金300元
2、综合类节目
一等奖1名奖荣誉证书及奖金400元
二等奖2名奖荣誉证书及奖金300元
三等奖3名奖荣誉证书及奖金200元
3、优秀奖节目
优秀奖10名奖荣誉证书及奖金100元
另在12月优秀班级竞赛评比中根据获奖等级分别加8、6、4、2分。注:奖金包括服装、道具、指导老师和班主任奖励等费用。
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相约20xx年,共迎我校美好的明天。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我校办学取得的喜人成绩和全校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努力营造文明高雅、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方案如下:
二、活动主题:
励志·和谐·奋进
三、参加对象:
全体师生
四、汇演时间:
20xx年12月30日(初定)
五、汇演地点:
学校舞台
六、组织机构
总策划:XXX
总负责:XXX
艺术指导:XXX
舞台总监:XXX
节目统筹:XXX
舞台布置:XXX
音响控制:XXX
服装道具:XXX
编辑撰稿:XXX
会场协调:XXX
节目主持人:待定
后台工作人员:老师2名、学生会成员若干名
节目衔接:老师4名
评委:待定
七、具体要求
(一)节目征集
1、节目构成内容
1)歌曲类
(1)歌颂祖国,弘扬民族文化主旋律的歌曲(民族,美声类);
(2)、青春、阳光、健康、向上的歌曲(能够反映学生们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反映教师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等)。
2)舞蹈类
(1)以喜庆、热烈、祥和为基调的各类舞蹈;
(2)具有校园时代气息、积极向上、寓意深刻的创意性舞蹈;
(3)群众喜闻乐见的街舞、现代舞、健美操、武术等;
(4)相关主题歌曲的伴舞。
3)曲艺(语言)类
(1)、喜庆、热闹反映校园生活的的相声、小品;
(2)、经典的传统曲艺类节目;
(3)、音乐诗歌朗诵。
4)其他类:包括器乐表演、时装秀、技能表演等。
2、节目征集须知
1)、节目来源
(1)以班为单位,每班一个节目,选送具有班级特色的节目;
(2)由学校舞蹈队选送的节目;
(3)学校老师。
2)要求:能够围绕活动主题,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气氛,节目新颖,有创意,紧凑、连贯,演员表现力强,能够抓住基本要领,将节目完整地展示给现场观众;节目可原创或改编形成。
3、节目时间:每个节目时间不超过5分钟,语言类不超过8分钟。
4、节目征集时间:20xx年11月15至20xx年11月30日
5、节目征集方式:由各班文娱委员统一报至幼教部。
注:选送节目的音源必须是质量较好的cd或vcd。
(二)时间安排(初定)
1、节目初审(20xx年12月10—12日)
2、节目复审(20xx年12月16日)
3、节目三审(20xx年12月18日)
4、节目优化(20xx年12月20日)
5、节目彩排(20xx年12月29日)
6、正式演出(20xx年12月30日)
(三)奖励办法
设幼师专业组:一、二、三等奖各1、2、3名,优秀奖若干名。
设非幼师专业组:一、二、三等奖各1、2、3名,优秀奖若干名。
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5
一、参赛主题及内容
围绕“阳光下童心飞扬”的主题,开展“三独”比赛(即“独唱、独舞、独奏节目),参赛节目内容要健康向上,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二、比赛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1、独唱:参赛者每人演唱一首歌曲,时间不超过5分钟。
2、独舞:舞蹈体裁不限,时间不超过4分钟。
3、独奏:参赛者每人演奏一首乐曲(除钢琴外其他乐器自备),乐器种类不限,时间不超过5分钟,伴奏形式不限。
(二)初赛要求及办法
1、每班每个比赛类别至少报一个节目(必须由班主任审核后同意才能上报),每个类别最多不超过3个。每人限报一个。
2、有意参赛的学生根据自选的参赛类别和节目内容摄制为视频。微视频要求光线明亮,像素要大于800万,格式为MP4。视频内容分为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XXX,来自广丰县实验小学XX班,我参加的是独X,节目名称是XXX)和节目表演两部分(合计不超过6分钟,视频最好配有片头:姓名、班级、节目类型、名称)。
3、视频文件统一用“班级+姓名+节目类型+名称”命名,如:“四(3)班王展颜独唱童年”。
4、参赛视频请于12月23日前以U盘的方式拷给班主任,班主任再拷给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在12月25日前拷给德育处。
5、家长如果拍摄视频有困难可以请音乐组饶方清组长协助拍摄。
(三)决赛要求及办法
1、比赛分小学1—2年级组、3—4年级组、5—6年级组。
2、学校根据所报送的视频情况,择优选取部分节目参加比赛及汇演,其中5—6年级组入选独唱、独奏、独舞各4个;其他两个组分别入选独唱、独奏、独舞各3个。
3、选手自备服装,伴奏视频或mp3格式音频文件提前一天上交给音乐组饶芳清组长。
三、汇演地点、时间
1、汇演比赛地点:五六年级(东校区),一至四年级(本部演出台)
2、汇演比赛时间:五六年级(12月30日下午二三节课),一至四年级(12月31日下午一二节课)
如遇特殊天气,另行通知。
四、评委及设奖
1、评委由学校行政和专职音乐教师组成。
2、根据每组的节目质量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6
一、活动主题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活动时间
8月-11月。
三、参加对象
全市普通中小学校学生(每项主题活动中,一位辅导教师只能辅导报送一件学生作品)。
四、活动内容
20xx年“少年传承中华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包括“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小小传承人”“我的家风故事”“英雄在我心中”。
(一)“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之“小小百家讲坛”
组织中小学生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中国古典文学、民族文化、历史典故、神话寓言等经典读物,开展诵读和主题演讲,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奖项设置。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每个组别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项奖项名额按实际评选结果核定。
报送数量。各县市区每组别推荐作品各3件,开发区分局每组别推荐作品各2件,市少年宫每组别推荐作品各2件,有关直属学校可根据本校所处学段推荐作品各1件。
(二)“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之“墨香书法”
积极推动书法教育健康和深入发展,激发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欣赏书法的热情,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努力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奖项设置。设小学硬笔组、小学毛笔组、初中硬笔组、初中毛笔组、高中硬笔组、高中毛笔组,每个组别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项奖项名额按实际评选结果核定。
报送数量。各县市区每组别推荐作品各5件,开发区分局每组别推荐作品各3件,市少年宫每组别推荐作品各5件,有关直属学校可根据本校所处学段和书法组别分别推荐作品各1件。
报送时间:20xx年10月15日前报送书法作品。
报送要求:报送时要在作品背面标明作者姓名、学校、学段、组别等信息(信息标注不明确,无法参与评选,视为自动放弃)。
(三)“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之“寻访红色足迹”
要充分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研学实践基(营)地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教育、冬夏令营等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到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参观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加深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感悟,传承红色基因。
奖项设置。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每个组别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项奖项名额按实际评选结果核定。
报送数量。各县市区每组别推荐作品各3件,开发区分局每组别推荐作品各2件,市少年宫每组别推荐作品各2件,有关直属学校可根据本校所处学段推荐作品各1件。
(四)“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之“小小传承人”
各地各校要组织中小学生在了解历史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掘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并动手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产品(表现形式不限),争做非遗的小传承者。通过传承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于心。
奖项设置。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每个组别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项奖项名额按实际评选结果核定。
报送数量。各县市区每组别推荐作品各3件,开发区分局每组别推荐作品各2件,市少年宫每组别推荐作品各2件,有关直属学校可根据本校所处学段推荐作品各1件。
(五)“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之“我的家风故事”
鼓励中小学生熟记自己家族中的优良家风故事,通过征文、演讲、主题班会、微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孝顺、坚韧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培养学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的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奖项设置。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每个组别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项奖项名额按实际评选结果核定。
报送数量。各县市区每组别推荐作品各3件,开发区分局每组别推荐作品各2件,市少年宫每组别推荐作品各2件,有关直属学校可根据本校所处学段推荐作品各1件。
(六)“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之“英雄在我心中”
通过宣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阅读英雄革命家书,走访革命后代,引导学生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传承和弘扬无私无畏、精忠报国的英雄精神。
奖项设置。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每个组别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项奖项名额按实际评选结果核定。
报送数量。各县市区每组别推荐作品各3件,开发区分局每组别推荐作品各2件,市少年宫每组别推荐作品各2件,有关直属学校可根据本校所处学段推荐作品各1件。
五、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是20xx年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对系列活动的领导和组织协调,统一部署,层层动员,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案,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注重导向,严格把关。
各地各校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保申报作品能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做到作品主题鲜明,思想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向上,上报的作品能代表本地水平。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地各校要广泛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电子显示屏、校报校刊、微博、微信,以及本地主流新闻媒体,对“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各地各校活动开展情况持续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
(四)积极参与,推新荐优。
各地各校要主动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系列活动。组织评委对每一个专题活动进行评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并按照上报指标,按时上报学生作品参与市级评选。
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7
在走进20xx年之际,让我们与新的一年相约,共同迎接我校美好的明天。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展示近年来我校办学取得的喜人成绩和全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努力营造文明高雅、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决定于20xx年12月30日举办我校20xx年元旦文艺汇演,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活跃校园文化艺术生活,优化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推动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前期工作内容及人员安排:
主持人:主持人两名(男女各一名,高生琴老师负责安排)奖状:吴主任
音响:张生龙
三、参赛内容及形式:
1、节目内容健康向上、具有时代性和校园特点,健康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节目要体现集体力量,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提倡“个人秀”。
2、节目形式:
(1)舞蹈:独舞、双人舞、群舞。
(2)歌曲:独唱(有伴奏)、对唱、小合唱、大合唱、歌伴舞。
(3)戏曲类:表演形式不限。
(4)相声、小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5)其他形式
3、每班精心准备一个节目,每个节目不超过6分钟。各班自备MP3及表演道具。
4、教师表演节目。教师自由报名。
四、活动要求:
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准备、积极踊跃参与,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节目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展示新时期,青少年的青春朝气和聪明才智。
五、节目彩排时间及地点:
20xx年12月29日操场。
六、汇演时间及地点:
20xx年12月30日下午校操场
七、节目上报时间:
教师及各班学生表演节目于12月20日前交张生龙老师处。
八、评奖办法:
1、按照评委平均分的高低,经组委会核定,评选出20xx年元旦文艺汇演十佳节目并颁发“十佳节目奖”。
2、根据各班节目质量和学生观演纪律在各年级评选出一个最佳组织奖并颁发奖状。
九、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8
一、主题目标
1.知道元旦的由来及意义,了解元旦的各种庆祝方式。
2.通过动手装扮元旦环境,体会元旦的节日氛围。
3.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元旦,表达自己的愉悦心情。
二、主题设计结构
1.认识元旦
2.迎接元旦,新年新气象。
3.迎接新年,精美卡片。
4.庆祝元旦,以班级为单位个子开展庆祝会。
三、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1月1日就是元旦,是新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2.知道过了新年,又长大了一岁。
3.了解和认识庆祝元旦的各种方式。
四、活动准备
日历卡、幼儿相片、庆祝元旦的各种卡片或背景图。
五、活动重难点
理解元旦的意义,了解庆祝元旦的方式。
六、活动过程
A、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交流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出示各种节日的日历卡片,引导幼儿说出节日名称:国庆节、春节、元宵节、五一劳动节、妇女节、元旦)今天呀,我们主要来学习元旦。
2.教师提问:有谁知道元旦是几月几日?代表什么?(新一年的到来,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元旦是怎么来的吗?提示:元旦是在1月1日,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一天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B、向幼儿介绍迎接新年的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庆祝元旦
1.引导幼儿交流以往是怎样过新年的?(放烟花、吃饺子等)
2.了解全国各地人们是过新年的不同方式,出示各种卡片或背景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制作成课件),引导幼儿认识人们为了迎接元旦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提示: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馍馍、包饺子、放烟花、送元旦卡片等。
3.引导幼儿交流以往过新年的方法,然后,引导幼儿说出今年想怎样迎接元旦的到来?提示:教师向幼儿表达自己迎接元旦的想法,再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元旦很快就到了,我最想剪一些窗花贴在小朋友们家的窗户上,送一张我自己制作的贺卡给我的爸爸妈妈。
4.播放庆祝元旦的视频,提出问题,让幼儿发现我们庆祝元旦要跟别人说祝福语,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庆祝元旦要说哪些祝福语,体验集体庆祝元旦的喜悦。
C、引导幼儿谈谈新一年的想法和愿望
1.教师出示幼儿的相片,讨论相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比以前长大了,比以前更能干了,知道过了这个新年,又长大了一岁。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新的一年想做哪些事?
D、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收集全国上下庆祝元旦或有关元旦的资料,制作成元旦专题,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元旦。
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9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宗旨:
秉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积累文化底蕴,熏陶人格情操。
二、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领导班子成员(略)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原则:
1、整体性原则,不割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能以“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观点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2、实用性原则,不形式化。古为今用,实实在在地进行文化传承,不搞花架子的形式化。
3、明确性原则,不随意。以有关专家理论为引领,以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在学校统一明确的思路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随心所欲。
4、时代性原则,不复古。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也要考虑时代性,不等同于复古,不能任何事情皆以古为法,盲目模仿。
四、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1、培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养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道德修养,熏陶高尚的人格情操。
2、初步认识、了解、吸收、秉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积累传统文化底蕴,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初步掌握一些基本传统文化知识技能,培养高雅的情趣爱好,如经典诗文诵读、书法、国画、武术、围棋、民族乐器、剪纸、刺绣等等。
五、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1、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2、传统经典诗文诵读
3、传统艺术(书法、国画、篆刻、民族器乐、戏曲、剪纸、刺绣等)
4、传统武术与跳绳、踢毽子、围棋、象棋
5、茶文化、石文化
6、科技数学手工
7、我校传统历史文化底蕴和我市的地方文化
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1、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结合学宫、棂星门等,构建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展示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和震撼力量,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2、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以
“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为研究课题,加快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步伐,精心打造精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师资队伍。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并要形成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成果,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各个学科教学整合的进程。
3、与特长兴趣小组相结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兴趣活动,培养自己琴棋诗书画等等传统文化特长,提高自身素质的发展。
4、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各学科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广泛并深入地挖掘与自身学科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运用科学手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建构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整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去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及深化。
5、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孩子的中华传统美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6、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了解传统文化习俗,家乡历史名人与古迹等等活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扩大学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影响,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七、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步骤
1、探索准备阶段: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全校教代会上进行讨论,确定在全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宣传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讨论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制定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确定各学科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XXXX年X月至XXXX年X月,学校各学科各部门根据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强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课题的研究,做到边实施边研究,在研究中实施,在实施中研究,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3、申报验收阶段: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总结经验,申报传统文化化教育特色学校,验收传统文化教育成果。
4、全面推广阶段:XXXX年以后,根据课题实验研究经验成果,全面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八、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措施
1、构建古朴典雅、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
①校园建筑以及装修装饰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在保持原遗迹大成殿的基础上,对棂星门予以保护性修复。
②对于学校内的几栋教学楼以及新建的两座小亭、三座长廊,分别命名予以丰富的内涵,然后以中国书法的形式予以题字。
③对于多面墙壁加以利用和命名,制作古诗词、国画墙壁等等。
④对于廊檐加以中国传统建筑模式的适当的小型装饰。
⑤在花园里或显著地方适当增添奇石,或古朴,或奇秀,为校园增添地方文化色彩和灵气。
⑥学校大门制作仿古大门,以古色古香为特点,逢节日以红灯笼等加以悬挂、装饰。制作巨幅宣传广告时,充分考虑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运用,并在大门上方留出一块作为学校的传统文化特色教
育的宣传广告
⑦学校由于面积小,花园面积不多,可以适当增添盆栽植物或者盆景。
⑧学校室外装修以中国传统的木石砖瓦为材料,细节亦要体现传统元素。
⑨做一些古代中国贤人志士的雕塑或者浮雕等。
(2)校园广播
学校广播在文化氛围的创造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原有基础上做适当的改进,一是可以增加童声的经典释文诵读,二是多增加清新典雅的经典民族器乐曲,例如古筝、竹笛等等,让校园的空气里弥漫着传统民族音乐的韵味。
(3)校园节日与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与校园节日相结合,比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等,均可以选择在和我国传统节日同步进行,做到互相结合和渗透。
(4)校园刊物和网站
学校出版《**报》,成立文学社,可以定期出版《**文集》,建立学校网站和论坛,可以以此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
(5)校园日常常规活动
①上课前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诗词等,边诵读,边做好上课准备工作。
②课间将踢毽子、跳绳作为主要活动项目,还可以将其他的游
戏活动与经典诵读相结合,编排成有效可行且受学生喜爱的游戏。
④学校编排学生武术操,作为每天早上的早操必练项目,如同广播操一样。教师则可以练太极拳。
(6)挖掘整理本校传统历史文化底蕴
(7)办公日常用品等细节也注重于传统元素的渗透和结合。比如办公室里的布置可以悬挂一些国画书法作品、办公桌上的小型装饰摆设、学校簿本信纸等的设计、办公用品的选购等等细节问题。
2、以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第一是爱国主义精神,第二是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三是道德与修养,围绕这三点,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指导,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弟子规》紧密结合,在升旗仪式、班队会、大小型集体活动、传统节假日与校园节日以及日常行为管理中,走向社会,走进家庭,三位一体,全方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3、结合新课程改革,开设传统文化课,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结合新课程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各学科教学可以根据自己本学科的特点,适当予以渗透。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教学中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要从中汲取精华,在数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要学习中国古代数学家、科学家的刻苦钻
研的精神,感受数学、科学传统文化的魅力,继承并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数学哲理和科学思想,在音乐、美术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等。
在地方课程和活动课程上下功夫,整合开设传统文化课,如经典诵读课、书法课、校史与地方历史课、围棋课、武术课、剪纸课,传统文化知识课等等,编撰传统文化教材,明确地方课和活动课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利用地方课和活动课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精心选择我校传统文化教育有关重点元素,凸现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
元素一、经典诗文诵读。规定诵读篇目,实行诵读考级制度,打造书香校园。
元素二、大型武术操。人人会做武术操,天天必练武术操。
元素三、书法。开设书法课,使学生人人能写毛笔字。
元素四、跳绳、踢花毽。跳绳、踢毽子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演,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应该加以挖掘整理继承发扬。
元素五、具有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校园建筑。
元素六、各种传统文化的特长兴趣小组及其成果,如国画、剪纸、民族器乐、围棋、象棋等等。
元素七、茶文化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茶道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生活礼仪,表现茶赋予人的一种生活方向
或方法,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使人们在品茶过程中懂得的道理。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文化内涵丰富,应该大力弘扬,并且可以作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元素八、石文化。
石文化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石文化特色。
九、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
总课题:新课程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
分课题: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核心;
现代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了解的现状调查分析;
新教材所蕴含的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
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积淀民族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
家乡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
在新课标下弘扬民族文化的策略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十、各学科各部门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10
一、活动目的:
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审美情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特长,给学生搭建一个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展示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庆祝新年的到来。
二、活动时间:
第一场:20xx年12月28日下午2:00——4:30一、三、五年级
第二场:20xx年12月29日上午8:30——11:00二、四、六年级
三、活动地点:
瑞安剧院
四、参加对象:
全校师生
五、节目形式及要求:
1、节目内容健康向上,能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时代感强。
2、各班选送一个节目,鼓励多人参与,师生、家长同台演出,不提倡独舞、独唱或独奏。舞蹈、器乐、童谣、合唱、小品、相声、快板、配乐诗朗诵、健美操、时装秀、歌伴舞、校园剧(情景剧)均可。
六、奖项设置及评分要求:
评比采用十分制评分法,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取总分(评分标准由音乐组确定)。按场次,根据得分的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校级节目和市级获奖的节目只参演,不作班级节目参赛)。
七、活动具体安排:
(一)汇演前期准备人员安排:
1.校级
节目筹备:德育处
2.主持人选拔赛、节目单汇总制作、组织彩排:叶芙芳
3.节目表演训练:各班主任负责
4.主持人串词及培训:叶芙芳、金燕燕
5.舞台设计(背景)及制作:胡蕃蕃
6.节目伴奏带汇总、刻录:周丽燕、曹启福
(二)文艺汇演活动人员安排(同彩排)
顾问:徐晖、周贤豹
总策划:沈欢
活动协调:叶芙芳
艺术指导:李丹、郑秀秀
音响灯光:剧院工作人员
舞台剧务组(舞台道具、话筒):
董秀波、林传单(第一场);叶星、黄炜洁(第二场)
舞台主持人指导:叶芙芳
催台(提前两个节目候场):张玲玲(第一场)、余肖(第二场)
后台纪律、安全管理:吴朝双
会场纪律、安全保卫:各班主任、带班教师
摄影:孙晓节(第一场)、孙胜光(第二场)
评委计分:李丹、郑秀秀、胡蕃蕃、陈晓琴、董晶晶、
黄淑微、林其展、叶锦钗、曹胡叶(统分)
(三)汇演活动后期
奖状证书打印、颁发:叶芙芳
照片资料汇总、报道撰写:雷冬梅
八、注意事项:
1、元旦文艺汇演分两场进行,请各班级务必要提前二十分钟入场。
2、节目的演出顺序由抽签来决定。明天大课间活动后,请各班中队长到大队部进行抽签。
3、为确保演出顺利进行,表演的节目要提前两个节目候场,在节目磁带或光盘上写明班级和节目名称,交给音响师。节目间务必要做到紧凑。
4、节目踩台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场:12月25日下午1:00—5:00,第二场:12月26日下午1:00—5:00。每班彩排时间约15分钟。演出时的音乐、服装、化妆、道具等由各班自行解决。
5、各班主任要做好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带班教师要协助班主任维持好会场秩序,以确保演出正常进行。
6、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方案11
各学区、中小学,县局直属各学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精神,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化氛围,经研究,决定举办20xx年xx县“传承中华美德·发扬优秀家风”学生读书节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传承中华美德·发扬优秀家风。
二、活动内容:
(一)“暑假读好书”征比赛(月—10月)
通过“暑假读好书”活动,丰富学生的暑假生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视野,增强成长成才的信心,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详情见永教发〔20xx〕128号《关于举办xx县第十二届“新华杯”中小学生暑假读好书暨“传承中华美德·发扬优秀家风”读书活动的通知》)。
(二)“千名读书之星”评选活动(月—11月)
具体步骤:
1.各校组织宣传发动,结合学生平时读书习惯和读书笔记数量、参加各级读书节情况开展评比。
2.各学区、直属学校先组织学区内、学校级段间“读书之星”评选活动(详见附1、),然后在开展各层次评比的基础上按名额上报县局学生中心审核,读书之星上报名额数:上塘学区140名、瓯北学区270名、永临学区12名、岩头学区12名、碧学区6名,xx中学26名、温州翔宇中学24名(高中12名、初中12名)、罗浮中学20名、上塘中学20名、永临中学20名、xx二中18名、碧中学16名、县职中20名、县二职20名、县三职16名、四川职校2名、实验中学18名、县崇德实验学校10名、实验小学17名、永外实小(少艺校)19名、楠江中学名、县体校4名。
请各学区、直属学校于20xx年11月日前将推荐表及汇总
表电子稿发送至邮箱xx其他材料留存学区、直属学校备查。
(三)“百佳书香班级”评选活动(9月—11月)
1.各校组织宣传发动,开展全校书香班级评比(详见附2、4)。各学区在学校开展书香班级评比的基础上进行联评,并按名额数上报县局学生中心联评,县局最终确定100个班级予以表彰,百佳书香班级上报联评名额数:上塘学区14个、瓯北学区27个、永临学区12个、岩头学区12个、碧学区6个,xx中学2个、罗浮中学2个、上塘中学2个、永临中学2个、温州翔宇中学2名(高中1名、初中1名)、县实验中学2个、县崇德实验学校1个、实验小学2个、永外实小(少艺校)2个,县职中2个、县二职2个、县二中2名、碧中学2名、xx三职1名、四川职校1名、楠江中学1名、县体校1名。
2.请各学区、直属学校于20xx年11月日前将推荐表及汇总表电子稿发送至邮箱xx其他材料留存学区、直属学校备查。
(四)“xx好家风”主题演讲比赛(10月)
联合县委宣传部、县新华书店举行“xx好家风”主题演讲比赛(详见x教学〔20xx〕x号《关于在全县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xx好家风”演讲比赛的通知》),通过解读xx经典家训、讲述xx历史化名人家教典故和当今“最美家庭”的故事、寻找身边的好家风,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我省、我市、我县的优秀家风化,传承向善向美向上的化基因,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三、活动要求
(一)各学区、直属学校要成立学生读书节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本学区、本校学生读书节活动。要精心组织,认真做好选拔、推荐工作。
(二)各地各校要把“读书之星”评比、“书香班级”创建活动融合到读书活动中,积极为读书节活动创设有利条和环境,确保读书活动扎实有效。
(三)要高度重视读书节活动的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县局有关安全工作规定,确保师生在各项比赛中的安全。
四、总结表彰
(一)各学区、直属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总结学校开展读书节活动的经验。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请于20xx年11月2日前将电子稿发送至。
(二)县局将对“百佳书香班级”“千名学生读书之星”、读书活动各项比赛获奖者进行表彰。获得“百佳书香班级”“千名学生读书之星”称号的获奖者由所在学校予以奖励。
(三)评出县级各个单项读书活动项目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四)优秀指导师评选。以辅导的学生获奖为依据,其中至少要有一名学生获得一等奖,所任班级积极开展县教育局推荐的优秀学生刊物和中外经典名著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