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心灵读后感
闲来之际,很喜欢去书店感受那份悠然与闲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当我捧读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为他的真诚感动,更为他的智慧折服。
书中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有人情味的人。我看了久久不能释怀。李老师以其真爱真情高举民主
教育旗帜,真诚开展民主教育实践活动。在李老师的心中,教育民主不仅仅局限于“教人做主人”,而更多的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态度、理解、尊重、热爱等等。
在《走进心灵》这本书中,共有九个主题,涉及方面从集体论到民主生活。再到向学生学习等等。件件真实感人的事情,一份份教育的真情,一一呈现。最难忘的莫过于手记五一深入心灵的教育,李镇西老师说:当我们不能理解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也不会理解我们,我们所有的“办法”、“措施”、“技巧”、“绝招”等等都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内涵。而仅仅成了“制服”学生的“杀手锏”——其后果必然是师生双方互相仇视。联想自己的工作,由于班级男孩子多,不是这个上课说话,就是那个在楼道里追逐打闹。刚制止住,又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因为一件事情打了起来,纠纷、矛盾不断出现,愤怒的情绪不禁产生,罚站、训斥成了常用的办法。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总以忙为借口,没有了解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也就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再读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迫不及的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我会把那个上课说话的孩子叫到身边,问问他上课说话的内容,让他自己讲讲上课说话的害处。并相信他会改掉这个毛病;我让打架的孩子先握手言和,再让他们想成对方,演一演,说一说,又会怎样做。没等说完,孩子都知道错了……有几分耐心,有几分真诚。把自己当成学生,就理解孩子的思维和做法。
教育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唤起孩子们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才会激励他们,以此班主任的管理必须是情感教育,走进心灵的教育。请让我们用和蔼、亲切、关心打开学生的心门,做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老师,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第二篇:《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
高二(7)班主任
薄慧杰
在李镇西《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里面,我看到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老师的点点滴滴,还有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整本著作话语平静,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语重心长的说教,但读来却深有感触,深受启发。
在此之前,我对李老师一无所知,后来学校组织班主任听他的讲座,我才知道李镇西老师是名师,并深深地被他的论述所吸引,做了大量的笔记,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一个新班主任来说,能有李老师的现场指导实属幸运,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还读了他的《走进心灵》,通过这本书我明白李老师不仅仅是一位名师,而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探索的问题深刻与详尽,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的教育理论不是从书房里想出来的,也不是研究前人的理论推衍出来的,而是完全通过实践得来的。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这些案例对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如何提升学生、提升自己的,以及如何处理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这样的书有着丰富的内容,读着里面的文字,就像在与名师对话,就感觉这位教育大家就坐在你的面前,向你娓娓道来。
一篇篇章节渗透着李老师在实践中的思考,他用大量的实例表述出来,读了让人有许多深刻的体会。在这些思考中,有一条主线就是民主教育理念,它贯穿于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在李老师的眼里,民主不是老师赏给学生的,也不是通过居高临下的管理得来的,它是由学生们自己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在书中,我看到了李老师是如何一次一次通过运用学生自己的错误让他们理解什么是民主,如何实践民主的,是如何让学生对“法治”有了感性的认识。而这种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正是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正是因为有了民主教育理念,李老师对集体主义才有了自己崭新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李老师提出的许多口号触动了我。“让别人因你而幸福!”每个人都要充满爱心,举手之劳,向别人献出爱心,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你的关爱,为有你这样一个同学而幸福。如果班里的学生都能让别人因自己的一丝关爱而幸福的话,那这个大家庭中该是多么温馨团结。
“向学生学习!”这一章里对于师生关系的剖析非常精辟。我也有这种感觉,也时时被学生感动,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所谓的后进生。这个口号里所体现的对学生的赏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肯定,正是教育的精要之所在。与此相应,李老师对于假德育的批判也是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另外,这本书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劝戒我们尽量避免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打学生,用语言伤学生的自尊心,冤枉学生,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他的绝望。要知道,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值得深思的是,现在我们周围对学生动手的老师绝对是很少的了,但在另三个方面有意或无意去伤害学生的,应是屡见不鲜的现象。所以,我钦佩李镇西,因为他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谓“丑事”公诸于世;我感谢李镇西,又因为他这些真诚的忏悔给了我警示!李老师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自身修养,来源于他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或许这才是一个教育者身上最重要的素质。
“一本好书犹如一位智者,可以在瞬间点燃你的生命之火,也可以是一把引导你走向光明未来的火炬!”读这本书,我感觉收获很大,也找到了这样一把火炬。
第三篇:浅析走进心灵读后感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走进心灵》读后感
三江街道中心小学张君钗
以前,我总以为能及时处理班级事情,把班级管理好,这样的班主任就算是不错了,可是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之后,我发觉自己的看法错了。李镇西老师既要开会、又要出差,可他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仍感到得心应手。即使李老师不在,学生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这样的工作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李老师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出色。李老师真令人佩服。
李老师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是因为他找到了一条通向学生的捷径——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这本书中李老师说的话“教育着是美丽的,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李老师提出的观点“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想想我们自己,平时忙里忙外,一会儿处理学生吵架,一会儿整顿班级,而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只是徘徊在学生的门口,我们只知道把今天的事解决,却未曾思考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做的仅仅是表面的工作,所以效率不高。而李老师解决的是人,从学生身上入手,解决了学生,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事。
李老师为学生搭起的是一座平等的桥梁,他让学生给老师提意见,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提倡向学生学习。这种互相监督的民主的形式,给师生平等对话搭建了舞台。有了师生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就有了彼此的交流,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读了李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后,我深深地知道: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班主任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班主任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学生,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能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有源头活水,常做常新。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说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老师走下讲台是学生,学生走上讲台是老师,师生融为一体。老师敞开胸怀让学生走进来,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把老
师拒之于门外呢?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很多事便会在萌芽状态得到根本解决。然而 我们老师总是对学生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却从没有在学生面前对自己提什么要求,把老师和学生分得清清除楚楚。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要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学生做的任何事情我能一起做,这样才能体验学生的感受。
读了李老师《走进心灵》这本书之后我体会到: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应该理解、尊重学生。由于老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位子,为学生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用什么方法对我进行教育我能接受。对任何一件都能事都能替学生多考虑考虑。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考虑,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真是太多太多。高度而真诚的尊重发自于教师心底的自觉与自律。以后我会把尊重、理解学生作为师德修养的第一要义,尽量做到不在办公室批评学生,不在大庭广众前批评学生,不在情绪对抗的时候批评学生,不严声厉色地批评学生。当然,要时刻尊重、理解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冤枉学生了,还要敢于向学生道歉。
班主任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去做这项工作,不但自己会感到又苦又累又烦,而且会耽误和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学生心灵世界中洞察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探究其心灵和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育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讲的是爱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是方法。博大的爱心加上科学的方法是走向学生心灵的全部真谛。
想做一个轻松的班主任吗?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心与学生的心交流。我相信,沿着李老师的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也会在教学工作中奏响一首首和谐、动听的歌曲。
第四篇:《走进心灵》读后感[模版]
闲暇时,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从中受益良多。书里讲述了一个个的真实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老师的一句话:教师应该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啊,教师不应该只单纯地研究如何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把教育当作一门心灵的艺术去钻研。可是,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呢?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心上都有一扇小小的门扉,只要我们能扣开那扇门,就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
开启孩子的心扉,首先要求教师打开自己的心扉,去包容孩子的失误,呵护他们的心灵。魏书生老师说过: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不错,其实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你给他们一分爱,他们必会回报你同等的爱。
在班上,有一位小调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却仍然效果不彰,常常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的反效果就是他有点无所谓了。在一次我无意地呼叫了他的名字时,他居然自动地站了起来,一副低头认罪的表情。那一刻,我震撼了!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孩子,老师不断地批评在他心中,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啊!或许他在心中已经认定了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了,以后就会破罐破摔吧!该怎么才能走进他的心灵,帮助他摆脱失败的阴影呢?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让我找到了方向。
一次,他为和同学争座位的事向我告状,我却正忙得不可开交,便随口应了一句:“乖乖,你是懂事的孩子,和同学商量着好好解决吧,老师相信你。”结果这件事居然很顺利地在他的谦让下解决了。我还发现那天他特别兴奋,难道就只是因为我那句无心的赞许吗?他拥有一颗多么可爱而又纯洁的心啊!这无意付出的一份爱给了我启示。于是,从那天起,我特别注意对他的教育。在一些意外事件发生后,我不再先入为主,一味地认定一切都是他的错,进而火山爆发地批评他,而是尽量使用亲切、信任的语气让他慢慢地讲述事情的经过,讲不清楚的,就让他写说明。渐渐地,我发现有时会先入为主错怪他,我也会不掩饰地向他道歉,并就事论事地指出他不对的地方,同时也表扬他做得正确的部分。渐渐地,他开始有了转变,不再故意惹是生非。然后,我特意安排他负责拿牛奶,他认真负责的程度甚至高于以前负责这个工作的同学,他也不再频繁地惹是生非,发生在他身上的转变让人为之欣慰不已。他没有让我失望,我对他付出的爱得到了同等甚至更多的回报!
当然,仅仅包容与呵护是不够的。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体察孩子的需要,并适时地帮助与引导,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扉。而这本书,还需要我用更多的时间细细去体会。
第五篇:关于针对走进心灵读后感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走进心灵》读后感
三江街道中心小学张君钗
以前,我总以为能及时处理班级事情,把班级管理好,这样的班主任就算是不错了,可是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之后,我发觉自己的看法错了。李镇西老师既要开会、又要出差,可他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仍感到得心应手。即使李老师不在,学生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这样的工作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李老师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出色。李老师真令人佩服。
李老师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是因为他找到了一条通向学生的捷径——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这本书中李老师说的话“教育着是美丽的,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李老师提出的观点“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想想我们自己,平时忙里忙外,一会儿处理学生吵架,一会儿整顿班级,而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只是徘徊在学生的门口,我们只知道把今天的事解决,却未曾思考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做的仅仅是表面的工作,所以效率不高。而李老师解决的是人,从学生身上入手,解决了学生,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事。
李老师为学生搭起的是一座平等的桥梁,他让学生给老师提意见,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提倡向学生学习。这种互相监督的民主的形式,给师生平等对话搭建了舞台。有了师生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就有了彼此的交流,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读了李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后,我深深地知道: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班主任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班主任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学生,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能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有源头活水,常做常新。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说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老师走下讲台是学生,学生走上讲台是老师,师生融为一体。老师敞开胸怀让学生走进来,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把老师拒之于门外呢?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很多事便会在萌芽状态得到根本解决。然而 我们老师总是对学生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却从没有在学生面前对自己提什么要求,把老师和学生分得清清除楚楚。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要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学生做的任何事情我能一起做,这样才能体验学生的感受。
读了李老师《走进心灵》这本书之后我体会到: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应该理解、尊重学生。由于老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位子,为学生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用什么方法对我进行教育我能接受。对任何一件都能事都能替学生多考虑考虑。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考虑,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真是太多太多。高度而真诚的尊重发自于教师心底的自觉与自律。以后我会把尊重、理解学生作为师德修养的第一要义,尽量做到不在办公室批评学生,不在大庭广众前批评学生,不在情绪对抗的时候批评学生,不严声厉色地批评学生。当然,要时刻尊重、理解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冤枉学生了,还要敢于向学生道歉。
班主任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去做这项工作,不但自己会感到又苦又累又烦,而且会耽误和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学生心灵世界中洞察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探究其心灵和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育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讲的是爱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是方法。博大的爱心加上科学的方法是走向学生心灵的全部真谛。
想做一个轻松的班主任吗?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心与学生的心交流。我相信,沿着李老师的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也会在教学工作中奏响一首首和谐、动听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