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七章

时间:2019-05-13 08:5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七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七章》。

第一篇: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七章

1)人物通讯

报导各界知名人士和各条战线上先进人物的活动、业绩(的通讯形式)

2)事件通讯

报导现实生活中的动人事迹,从而表现时代精神引起人们的关注

3)工作通讯:报道先进经验或是,某项工作成就。

4)概貌通讯:报道某个地方。单位。部门等某种气象、变化或风情特色、风俗习惯。

5)主题通讯:把表现一个主题的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6)小通讯: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一是“小”,二是有“故事”,三是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写繁多人物,不必横生庞杂枝节,但求精悍、生动。

14、通讯如何选好典型,开拓主题?

通讯的报道内容,不仅要绝对真实,而且要有意义,有价值,也即是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某些社会现象的本质,体现时代精神,或是引起人们的思考,回答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新闻写作者的选择典型,开拓主题既要靠调查研究,深入采访,又要靠敏锐的眼光和敢于把自己的笔触及时伸向生活斗争的“漩涡”的勇气。

15、通讯写作中如何写活人物?

通讯刻划人物形象,必须注意展示人物的思想面貌。人物的思想面貌揭示得越是清晰、深刻,人物的所言所行就越有真实可信的依据,越能显示其独特社会意义。

刻划人物形象,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通过人物行动的具体描写,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2)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16、散文的不同概念:

1)散文的第一种概念是与韵文对称。在我国古代,常把文与诗对称,有韵的文字称为诗,无韵的称为文即散体,统称文章或散文。以先秦为例,除诗经、楚辞外所有典籍,包括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几乎都是散文。

2)散文的第二种概念是与骈文对称。南北朝时期,骈文体文盛行,它在字句声韵方面有严格的规矩和讲究。中唐以后,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改革形式主义的骈体文,向先秦散体文章学习。

3)散文的第三种概念是与小说、戏剧、诗歌等文体并称。概念似乎缩小,实际仍然宽泛,它泛指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散体文学样式,即现代散文

17、散文分类及代表作:

(1)记人叙事散文:叙述事件介绍人物《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白杨礼赞》

(3)议论性散文:培根《随笔》

18、拓展意境的途径有哪些?

从总体上说,意境的生成,并不是客观事物自然的显示,而是作者的胸襟情怀或审美感受的酿造成果。特别是当这些主观的思想感情因素能以含而不露、溢而不疏的形式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的时候,就更容易获得耐人咀嚼的情趣,也就是富有“意境”的表现。

散文的写景状物文字,还常有所谓形神兼备的要求。手法之一,就是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的思想感情或精神气质移注到描述对象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的效果。这种“摹形”与“传神”的结合,是散文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途径

第二篇: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六章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六章

第六章 作文过程

概念:构思、审题、拟题、运思

1、审题有几种类型,它们有什么不同?

审题有两种类型:

一是命题作文的审题。明确规定的取材范围内容重点;把握内在深层含义;抓住已有的线索

一是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在准确把握有关材料的性质、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因素和其他主客观因素,确立观察、表现的角度或切入点。

2、在文章构思中作者有哪些创造性的劳动?

作者在文章运思中的创造性劳动是全方位的。首先,具体表现在文章体裁的选择和创新上。作者一方面要遵守已有的体裁规范,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创造性的变异和超越。作者要在规范和反规范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其次,表现在主题的提炼上。作者要对写作对象作深层次的透视、体悟和思考,要开掘其深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从某种程度上说主题是作者人格、思想和精神的折射。再其次,作者要考虑采用哪一种表达方式的独特组合,来凸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再次,要考虑设置哪一种表现主题的合适构架,这种构架常常是因文而异,需要作者创造性的设计和建构。最后,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效果。有意识地在作品中留出足够的艺术想象空间,使读者参与到创造作品价值的审美活动中来。

3、一般来讲文章构思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首先,需要一个宁静悠闲的环境。其次,要保证文章构思的连续性。再次,要有丰富信息资料的储备。

4、执笔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书中黑色标题

一是注重文脉的贯通,要做到这点需有良好的写作环境,有打腹稿的习惯,会用电脑文字处理手段来促进文思,还要写好开头和用好关联词和过渡句、段。

二是掌握起草文章的方法,主要有一气呵成和化整为零两种。

三是讲究文面的规范和美观,包括标题署名、文字书写、标点符号、错别字、引文、注释、页码、修改符号等。

5、修改的一般程序:增、删、改、调

(1)检查主题是否正确深刻、集中鲜明;是否有心的角度

(2)增删材料

(3)调整结构

(4)推敲语言:

首先,检查用词是否妥贴,每个句子是否正确地表达了内容。

其次,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只有删去多余的字,文章才能豁达、醒目。

再次,调整或增补文字,使文意更加清楚、畅达。调整,主要是字、词、句逻辑关系的变动。增补,则侧重于文章内容的充实和完善

6、修改文章的方法:

文章修改有那几种方式?试比较它们的特点和长处。

冷却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文章的毛病,改变人们的思维定势。文章写完以后,由于人们思维的惯性定势,文章的构架不易被****,作者在当时很难发现什么问题。如果隔一段时间再看,原先的思维强度就会减弱,就会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文章写完后放一段时间再修改,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诵读法。它可以发现文章语句中的语法毛病。人们平时在说话的时候,是很少存在语法毛病的。这是因为语法规范在口语中具有强大的惯性。我们在读文章草稿的时候,如果在某处感觉拗口,就有可能存在语法毛病,就需要进行修改。这就是利用口语中语法规范的惯性来修改文章。

比较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它几乎渗透在所有的修改方法之中。

求助法。不是文章普遍的修改方法,但有时是必不可少的。如学生的文章请导师批改,下级的文章请上级审阅,政策的制定征求群众意见等等。因为旁观者清,它可以解决原作者在写作中的思维局限。

电脑修改法。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效率的文章修改方法。它快捷、方便、准确,但只能限于低层次的技术修改。而对于高层次的文体的变异,主题的变动,表达手法的改换,结构的调整,语言风格选择,这些它都无能为力。

7、修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一要遵守文章修改的逻辑程序,尤其是初稿,一般应按照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的顺序进行修改。

二要立足文章整体进行局部修改,保存文章有机的整体美。

三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有刻意修改的认真负责态度。

8、结合写作实际,谈谈你对古人“作文必先定体”这句话的理解。

古人“作文必先定体”这句话,是重要的经验之谈。因为确定体裁样式,是文章提炼主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否则,主题的表现形态和类型,结构的方式和框架,语言的体式和风格,都无所适从。

9、结合写作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

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是一个十分复杂和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地蓄积文思。如果文思蓄积不足,未达到一定的势能,就不可能有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气势和能量。因此,没有充分的酝酿和思考,就不要轻率地下笔。二是要寻找到一个好的行文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会展示出不同的视野和情节,甚至会提炼出完全不同的主题。切入点会影响到文章的基调、色彩和内容,要慎重考虑。三是要考虑不同的文章开头技巧。有的自然度入,有的先声夺人,有的警策发端,有的总括全文,有的先叙结局,有的意象诱导等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开头方式。

10、谈谈文章修改的主要原则,为什么要强调这些原则?

一是突出作者的个性。文章修改如果只强调了规范性,而没有作者的独特风格,读者阅读时就会觉得味同嚼蜡。虽然文章的各个方面都合乎写作的基本要求,然而不会有神韵和风采。从内容到形式,从文章中找到了独特二字,它就站得住脚了。修改只有突出了作者的独特个性,文章才有生存的空间和阅读的价值。

二是留由回旋余地。一篇文章的价值,常常是作者的创造和读者的接受共同来完成的。作品常常只提供了空筐,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而读者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往作品的空筐和空白中充填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读者参与了文章意义的艺术创造,他们是文章的隐作者。因此,在修改文章时要注意留出读者思索、想象和回味的宽广空间,而不要把话说尽,使读者一览无余、无所作为。这对文学作品尤为重要。

三是强调“得体”。因为“得体”是作者写作进入成熟阶段、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标志。作者修改文章时,根据大脑信息库中存储的某种文体模式,去规范自己的文章,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他以这种文体模式为坐标和参照系,一方面遵循它的基本框架和规格,一方面又进行自由扩张和变异,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11、为什么要强调按一定的程序来修改文章?

因为文章的结构系统,存在着相互制约、由表及里的严密层次。一般来说,内在层次的因素制约着外在层次的因素,然而也不排除外在层次的变化也会引起内在层次的变动,因此,文章修改就应该先着眼于主题,然后依次为材料、结构和语言。否则,只注重于外在层次如语言的修改,一旦内在层次有了变动。就会前功尽弃。

12、为什么我们要讲究文章的文面规范和审美效果?

这主要是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讲究文章的文面规范,这是实现信息顺利传递的需要。只有文面的规范,读者才能在约定俗成的信息传播方式中,接受作者所希望传递的各种文化信息。否则,信息的传递就会存在人为的障碍。讲究文章的审美效果,决不单单是为了使读者得到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爱一种强调的、凸现的、清晰的信息内容。

第三篇: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三章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三章 第三章 结构

1、结构的含义:又叫间架,是指文章的组织形式,是意图与材料的物化轮廓

2、结构的要素:开头、结尾 段落层次 过渡照应 线索脉络

2、开头和结尾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答:开头的作用:一,是有利于表现主题和围绕主题拓展作者的思路。作者设计开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因此不能起笔就远离主题和主题的顺畅表达。二,还要能吸引和引导读者阅读,作者设计开头时要认真考虑读者的需求。

结尾的作用:一是总结全文。或重申论点,或展示结局,或升华情感,目的是给读者一个简明、清晰的概念或印象。二是留有余味。结尾处把什么都说尽了,不利于读者发挥阅读中的创造力。

3、常见的议论文和记叙文开头的方式(选择、判断)

议论文:一,开门见山吴晗《谈骨气》;二,指明论述的范围和对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三,交代写作背景和动机,叶圣陶的在《樱花精神》;四,宕开笔墨,曲折入题《廖承志之蒋经国先生信》;

记叙文:一,交代背景和原由,阿累《一面》;二,描绘场面,《永不落的白帆——访天津SOS儿童村》;三,介绍人物,《哥德巴赫猜想》。

4、段落和层次关系怎样?了解这一点有什么意义?

答:一般说,层次要大于段落,一个层次往往由若干段落构成。在特殊情况下,层次又可能小于或等于段落。不少报刊上的“编后”和“短评”只有一个段落表达一层基本意思,这时层次等于段落;有的短文也只有一个段落,但其中又含有几小层意思,这样就出现了层次小于段落的特例。了解段落和层次的各种关系并自觉运用到写作中,是为了使文章内在思路清晰,富有逻辑性,外部结构醒目,便于阅读。

5、分别说明常见的几种照应形式及其作用。

答:开头和结尾照应:开头提到的意思,在结尾处再加以强调和深化。其作用主要是:

(1)使结构完整、主旨突出。(2)抒发感情和渲染氛围。

正文与标题照应:在正文中一次或多次提到或点化标题是点题的照应。点题的地方常常是“文眼”,作用是把文章思想精华(有时就是主题)触目地提示给读者。具体解释标题是解题的照应。有的标题含蓄难懂;往往需要特别加以解释,这种解释不但可解开读者对标题的悬疑,还可能生发言外之意。

行文中前后照应:这是最常用的照应形式。大体可分成两类:一是前后遥相呼应的“远照应”如:“千里伏线”、“隔年下种”;一是不断重复某些细节或提法的“近照应”,如金圣叹的“草蛇灰线”。远照应表现形态多为前呼后应,如小说中前面的伏笔和后头的挑明,可制造和解开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加紧凑。近照应可从反面或正面强调某些内容(人物某一性格特点,作者某一重要看法、某种情绪等。)

6、什么是文眼: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如:小思写的《蝉》中,“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就是文章的文眼,揭示了生命的意义,点明了主题。

7、简述线索与脉络的联系与区别。

答:线索是文章深层脉络的形态标志,是将文章联成一体的东西。脉络是文章的意念联系属于内部结构。

线索是可见的、显性的,脉络,是隐性的、内在的。线索和脉络是表与里的关系,这是二者的统一性。二者的差异性表现在:深层的脉络必须符合客观对象或主观认识的发展逻辑和变化规律;表层的线索却允许非逻辑化的设置安排。

8、记叙型的特点结构方式代表作

特点:按照对象存在与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设置总体结构体现的是一种内在的逻辑因果联系。

方式:

1、时空正常式:线索朴素、明晰、连贯、适合传统阅读习惯。《藤野先生》、《项链》时空倒置结构的如《祝福》

2、时空异常式:故意追求制造时空破碎、叠合、放射、交错等为特点。标志着主观意识的强化和对人的心灵世界的特别关注。刘以鬯的《大打错了》

9、论证型的特点、方式是:

是一种抽象因果型,特点:以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为结构的基本依据。

1)总分式,如巴普洛夫的《致青年们的信》、鲁迅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之走狗》

2)并列式,如斯大林的《悼列宁》

3)递进式,如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

10、说明型的结构方式代表作

1)以对象时空关系为序。说明静态对象的特点和构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利用动态改变说明对象的发展过程,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

2)以对象属性功能等为序。《神奇的激光》

3)以对象的逻辑关系为序。这是一般说明文的总体说明方式。《北国江城特景——树挂》

11、综合型

1)以抒情为主,局部叙事和议论。王蒙的《雨》

2)以议论为中心,局部抒情叙事巴人的《况钟的笔》

3)以叙事为中心,局部议论抒情。这是散文常用的结构。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12、“文章的结构就是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固有条理、秩序和联系在文章中的反映。”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这个说法不正确。文章结构是以表现对象的固有结构为基础,但不能是对象原始结构形态的简单复制,结构应该是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固有的条理、秩序、联系和作者观察认识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的辩证结合。

13、怎样理解结构的完整性要求?

答:结构的完整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1)构成文章的各个局部应该结合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

(2)构成文章整体的各个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

(3)各个部分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

第四篇: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七章

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

第七章 记叙文体

12、简述通讯的特点。

通讯有如下三个特点:

(1)新闻性。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具有新闻意义的近期出现的真人真事,而且要有针对性,有时代感。

(2)评论性。通讯可以对报道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直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用自己的情感或见解加强对读者的影响。通讯中评和论,要紧扣人物事件进行;要善于即事生情,缘情见理,以“点睛”之笔,突出主题。

(3)文学性。通讯虽不是文学作品,却是可以也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形象化表述手法。通讯的语言和表达手法所要求的文学性,主要是指通讯在叙述真人真事的过程中,善于形象化地刻划人物的思想活动,描写生动的场景,渲染环境气氛。

真实性是通讯的生命,评论性是通讯的精神,文学性是通讯的风彩,三者熔为一炉,才算是一篇好通讯。

13、通讯的种类:

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此内容补充,不同于课本)

1)人物通讯

报导各界知名人士和各条战线上先进人物的活动、业绩(的通讯形式)

2)事件通讯

报导现实生活中的动人事迹,从而表现时代精神引起人们的关注

3)工作通讯:报道先进经验或是,某项工作成就。

4)概貌通讯:报道某个地方。单位。部门等某种气象、变化或风情特色、风俗习惯。

5)主题通讯:把表现一个主题的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6)小通讯: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一是“小”,二是有“故事”,三是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写繁多人物,不必横生庞杂枝节,但求精悍、生动。

14、通讯如何选好典型,开拓主题?

通讯的报道内容,不仅要绝对真实,而且要有意义,有价值,也即是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某些社会现象的本质,体现时代精神,或是引起人们的思考,回答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新闻写作者的选择典型,开拓主题既要靠调查研究,深入采访,又要靠敏锐的眼光和敢于把自己的笔触及时伸向生活斗争的“漩涡”的勇气。

15、通讯写作中如何写活人物?

通讯刻划人物形象,必须注意展示人物的思想面貌。人物的思想面貌揭示得越是清晰、深刻,人物的所言所行就越有真实可信的依据,越能显示其独特社会意义。

刻划人物形象,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通过人物行动的具体描写,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2)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16、散文的不同概念:

1)散文的第一种概念是与韵文对称。在我国古代,常把文与诗对称,有韵的文字称为诗,无韵的称为文即散体,统称文章或散文。以先秦为例,除诗经、楚辞外所有典籍,包括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几乎都是散文。

2)散文的第二种概念是与骈文对称。南北朝时期,骈文体文盛行,它在字句声韵方面有严格的规矩和讲究。中唐以后,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改革形式主义的骈体文,向先秦散体文章学习。

3)散文的第三种概念是与小说、戏剧、诗歌等文体并称。概念似乎缩小,实际仍然宽泛,它泛指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散体文学样式,即现代散文

17、散文分类及代表作:

(1)记人叙事散文:叙述事件介绍人物《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白杨礼赞》

(3)议论性散文:培根《随笔》

18、拓展意境的途径有哪些?

从总体上说,意境的生成,并不是客观事物自然的显示,而是作者的胸襟情怀或审美感受的酿造成果。特别是当这些主观的思想感情因素能以含而不露、溢而不疏的形式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的时候,就更容易获得耐人咀嚼的情趣,也就是富有“意境”的表现。

散文的写景状物文字,还常有所谓形神兼备的要求。手法之一,就是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的思想感情或精神气质移注到描述对象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的效果。这种“摹形”与“传神”的结合,是散文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途径。

第五篇: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一章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一章 第一章 主题

1、主题的涵义。

答:主题的涵义包括三方面内容:

(1)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的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

(2)主题是文章内容的凝聚点,决策着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

(3)主题是读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理解。这种独特理解的深广度,往往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宽泛性、多样性、灵活性。

主题的表达方式因文体而异,不同文体的文章中对主题有不同的说法。文学作品中,主题一般被称为“主题思想”,或简答为“主题”。它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全部题材的叙述和描写,所体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或从中折射、透露出来的某种情趣、格调、氛围等。一般记叙文中,主题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意思。说明文中,主题可称为中心内容或中心意思。议论主题,主题一般被称作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

2、简述标题的涵义、形式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答:标题是文章的名称。它可以暗示文章的体裁,引导读者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探索文章的内在主题,也可以画龙点睛,先给读者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

标题的表现形式有三种:(1)大标题,也称主标题、正题,主要同文章中的小标题、副题相对而言。主要用于直接或间接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主要内容、暗示文章体裁,是文章标题的基本形式。

(2)副题,也称辅题,是对文章整体而言。主要用于补充正题的不足,或拽出文章的内容范围,或补充交代事实,或点明主题的来源依据等。

(3)小标题,也称分题、插题。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中每一小部分的标题,它同大标题是纲与目的关系,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主要用于概括文章中每一相结独立部分的中心内容,使文章条理分明。

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标题同主题关系十分密切。有的标题直接有主题;有的用形象的手法间接暗示主题;有的揭示内容的对象、范围和性质;有的说明主题表达的体裁和方式;有的标明主题的线索;有的用设问、感叹句表明主题的倾向和基调、色彩等。这提示我们大家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通过标题去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3、简述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是:(1)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主题在文章中,把有关的内容聚合到一起,并通过相应的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表现出来,使其整和成为一完整有机的文章。没有主题,文章就会支离破碎,不知所云,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主题统摄文章的其他要素。主题决定材料取舍。只有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和提炼,才能使它们变成典型的、富有生命力的、表现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主题支配布局谋篇。文章的组织结构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骨架,是主题表达的外部形态。任何一个主题都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和布局。主题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文章结构的相应调整。

主题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一定的文章主题,总要寻找最适合于表现自己的表达手法。不同性质的主题,其表达手法往往不同;就是性质相同的主题,由于其具体内容上的差异所采用的表达手法,也会同中有异互不雷同。

主题影响遣词造句。语言的运用由文章的内容决定,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不能以词害意、哗众取宠。

主题决定审美价值。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大小,主要看其主题是否具有普遍和深远的意义,即是否提供了深刻的思想、科学的方法、有益的知识、健康的情感,是否具有时代的穿透力。

4、结合范文,谈谈为什么文章主题的理解允许具有某种宽泛性、多义性和灵活性?

答:这是因为读者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广度,往往取决于他独特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读者和作者的文化视野是完全不同的。随着作品与时代的距离越来越远,读者对作品主题的解读会越来越偏离于作者的原先意图,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将会不断从作品中开掘出全新的内涵。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时代人们对《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新说迭出,并从中去开掘出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思想和观点,就是一个明证。

5、主题与课题、论题、标题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内在的联系?

答:主题和课题、论题、标题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一点上说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主题可以说是属于内在的因素,而后三者属于外在的因素,是主题生发的基础和表现的手段。课题和论题是主题论说的对象和范围,是主题展开的平台。而标题是主题传神的眼睛,透露出主题的灵魂和神情。

6、确定主题的原则:

一、符合对象本质,揭示真想本质。

二、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针对性:关注时代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回答时代的提出的最尖锐最迫切的课题。普遍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三、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主要指的是作者与有关写作对象的资料积累、知识储备、真实感受、写作热情认知能力等。

7、确定主题的要求:

(一)明确。思想性、科学性、审美价值,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符合客观规律,引导人向上。

(二)集中。简明、单一。

(三)贴切。主题要和材料完美的统一,主题来源于对材料的抽象和提炼。

(四)深刻。主题要有深度,不能是表面现象的罗列和叙述,应着力于揭示事物的某种本质和内在规律。

8、提炼主题为什么要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和普遍意义?

答:主题的提炼必须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和普遍意义。主题必须与材料完美统一。主题应该是立足全部材料,从材料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这样,主题才能很贴切,具有说服力。提炼主题时,必须深入把握材料的普遍意义,使主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穿越时代的强大的辐射力。

9、简述提炼主题的原则。

答:提炼主题要做到:

(1)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

主题的提炼,取决于材料的具体性质和蕴涵其中的深层意义。主题是从材料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材料是主题提炼的基础,它影响着主题的内涵和色彩

(2)理解时代、社会的需求。

文章主题,应该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触及时代和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应该与时代的旋律相共鸣,能够触摸时代的脉搏,拨动人们的心弦。

(3)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

文章主题应该是作者真实感受或心声的自然流露。这种真实的感受是一种心灵的体悟,灵魂的撞击,思想的积淀,情感的升华。没有作者真切体会的文字,就会装腔作势、令人生厌。因此,在提炼主题时,应该从自己有深切感受的点上切入进去,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新的思想或情感的天地,以提升读者的精神境界。

(4)选取新的切入角度。

文章选取新的切入角度,常常能开掘出新的主题内涵,使主题萌发出新意,从而给读者留下独特新颖的印象。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观察角度,一是新的认识角度。采用新的观察角度,就是要善于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写作对象,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这就要求在写文章时,要认真观察写作对象,寻找其最佳侧面和最优部位,尽可能的开掘和表现出最大的主题价值。选取新的认识角度,就是要尽可能地表现出作者的独到见解。关键在于作者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角度要新。

(5)反复锤炼,开掘深化。

主题的提炼不能一次完成,需要作者不断深化认识,进行多次反复。它贯穿于文章写作的全过程,文章从定题、收集材料时就开始酝酿主题,在编写提纲、选用材料时确定主题,在执笔起草时又不时地修正主题,即使在文章的修改、润色阶段还在不断地提炼和深化,甚至在写作过程中或在修改阶段,还有可能完全变更原有主题。而且在不同时代、不同阶段,表现同一个问题的文章主题,也总是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和开拓。

10、简述写作中“意在笔先”与“主题先行”的区别。

答:所谓“意在笔先”是指写文章要先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它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应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因此,在写作中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支配着布局谋篇、制约着表达手法的选择运用、影响着遣词造句、决定着文章的审美价值。动手写作时只有对文章的主题了然于胸,才能做到对文章各组成要素运用、安排自如,保证文气贯通、顺理成章。

这里所说的文章主题是作者真实感受和心声的自然流露。它来自于作者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积累。它经过了作者的认真思索,体现着作者的真切情感,饱含着作者的创作激情。它不是从某个地方拿来的某个主题硬贴到文章上去的,不是将头脑中固有的想法,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通过材料的生硬组合,毫无生气与情感地硬塞到文章中去的。这些是“意在笔先”与“主题先行”最大的不同之处。

11、提炼主题,如何考虑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

答:侧重记人的文章,一般应着重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以显示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的社会涵义。

侧重叙事的文章,一般要努力反映出事件蕴含的思想意义。

侧重状物的文章,一般要注重揭示事物本身的审美价值,或作者熔铸于事物中的某种情感和寓意。

侧重抒情的文章,一般应着重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侧重说明的文章,一般要注重揭示说明对象的科学内涵。

侧重议论的文章,一般应致力于事理的剖析,正确揭示论点和论据间的内在联系。

下载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七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七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八章

    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 第八章 议论文体 1、读后感与书评、剧评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它们都属于议论丈范畴,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或是逻辑论证等议论手段表述作者的某种思......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二章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辅导精粹之热点问答100题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辅导精粹之热点问答100题 一、简答题 第1题: 现在实施的《旅行社管理条例》是何时发布,何时修订的? 【参考答案】......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四章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四章 第四章 表达方式 1、第一人称叙述中的“我”,在不同文章中有什么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第一人称叙述中的“我”,在不同文章......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一章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一章 1.主题的涵义。 答:主题的涵义包括三方面内容: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的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十章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十章 第十章 应用文体 1、我国行政公文有哪几类几种?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1993年11月21日修订、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三章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三章 1.文章语言受语境规定或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境性,是指文章语言处于一定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并受其制约的特点。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省......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十章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十章 龙耒为你整理 第十章 应用文体 1、写好书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写好书信的基本要求是: 思想明确。写信是和别人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商量......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二章[推荐阅读]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二章 第二章 材料 1、材料的功能 (一)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是作者在分析、研究、消化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提炼出来并得以确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