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后题及其重点前五章

时间:2019-05-13 08:3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课后题及其重点前五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课后题及其重点前五章》。

第一篇:教育学课后题及其重点前五章

绪论思考题

一、教育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结识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发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个阶段

1.萌芽阶段:(前5世纪到6世纪)

教育学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人们只是教育实践中对教育经验和概括,并产生了一定的教育思想。《论语》—记录孔子教育思想《学记》—世界上最早教育专著

《雄辩术原理》—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学方法论)《理想国》—柏拉图

2.形成阶段:(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最早、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专著,教育学成立的标志。

3.科学教育学形成阶段:(19世纪50年代~20世纪中叶)

(1)赫尔巴特(德):《普通教育法》1806年,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专著。

(2)三个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他是传统教育的代表。

(3)杜威:《学校与社会》实用主义代表人,新三个中心:学生、经验、活动

(4)凯洛夫(苏):《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科学教育学。

4.现代教育学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

(1)布鲁纳《教育过程》(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3)赞可夫《教育与发展》

(4)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思考题

一、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什么?

1.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目的和任务;劳动方式和影响因素

2.创造性:对不同对象的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遵循与运用 教育机智: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的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3.示范性:

4.长期性:人才培养的周期性;教师劳动成果显效时间长;劳动成果显效十分长二、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必备那些基本素质?

(一)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1)热爱学生—师德的核心内容(2)热爱教育事业(3)热爱教师集体,尊重学生家长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科学文化素质:1.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2.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三)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学质量观

1.宏观层次的教育价值观:指对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和评价1

2.微观层次的教育价值观:只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

(四)教育能力的素养:教训能力、德育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五)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1.积极地心态2.自我控制能力3.永远向上的精神4.宽容的态度5.个性魅力6.富有激情7.合作精神

三、教师需要遵循哪些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四、试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途径

(一)福特和布朗: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二)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1.求生阶段2.调整阶段3.成熟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1.新手阶段:实现理论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的心理存在形式转化

2.胜任阶段:实现理论知识实践性和知识转化

3.熟练阶段:实践性知识的定向性迁移

4.专家阶段:从实践性知识到理论性知识的转化

五、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一)教师自身因素:教师本人是自身专业成长的主人,为自己的专业成长负责。教师专业成长不是靠外界灌输得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教师是七专业成长中的决定因素。

1.教师专业心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职业认同,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2.教师知识观3.教师知识管理能力

(二)外部原因:1.教育经济制度及政策法规2.上级领导态度3.教师间的合作关系

第二章思考题

一、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认识这些影响因素?

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因素: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内发论与外铄论、成熟优势与学习优势。如何认识这些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

(1)主张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先天的遗传素质早就决定了人的未来发展

(2)遗传决定论的提出要归于19世纪英国的高尔顿。

(3)美国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提出了著名的“基因决定论”,他认为“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社会与人的各方面,都确实服从了他的隐蔽的主人—基因。基因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程度”

2.环境决定论:

(1)一般认为环境决定的思想从哲学上起源于英国经验决定者洛克。

(2)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来自后天

(3)环境决定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华生(给我一个人培养成任何一个人)

3.教育决定论:

(1)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传统教育,把人培养成各种类型,人的发展完全的由其所受的教育来决定,也叫教育万能论

(2)严格来说,完整的,传统的“教育万能论”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4.内发论与外铄论:

内发论: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代表人孟子、苏格拉底、卢梭

外铄论:性恶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行为主义心理学都有外铄论的倾向,代表人:荀子、洛克、华生

5.成熟优势与学习优势:

学习优势给人一积极主动地印象,在实践中激励人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

成熟优势说给人一种消极无为的印象,会省时省力,如果身心的成熟去学习,一下子会掌握。

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一)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

(二)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育不能一刀切

(三)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四)学生身心发展有个别差异,教育要因材施教

三、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2)学校教育是在教育作用的主导下进行的,教师受过专门训练,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3)学校教育可以调控各科环境因素,按需要做出取舍

(4)学校教育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教育对象本身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第三章思考题

一、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教育对人的发展意义:人的发展不是短期的而是可持续发展,即人的协调发展,保持均衡持久。

1.教育是学习者具有环保意识2.教育是学习者具有全球意识 3.教育是学习者具有参与意识

(二)教育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

1.教育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多元智力理论霍华德•加德纳

分为: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自我认知

2.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快的社会化3.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具有力量4.教育可以推动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

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教育需要培养人具有哪些理念?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由一定条件下的社会、经济、技术基础决定的。

(一)发展的理念:(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必然影响经济增长

(二)具有素养理念

(三)具有生态观

(四)具有协调观—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道路

(五)具有伦理观

三、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哪些方向?

(一)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可以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三)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四、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和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跟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教育的基本形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人的培养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五、教育的三种起源论的观点和代表人物?

(一)教育生物起源论:观点:教育发源于动物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法)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错误根源:把动物界本能也就是抚养看成是教育的基础。

(二)教育心理起源论: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美)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孟禄

错误根源:把教育归于无意识的模仿。

(三)教育劳动起源论: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苏联)教育界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提出了“教育劳动起源论”

七、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看法?

第四章思考题

一、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哪些?

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1.普遍性目标2.行为性目标3.生成性目标4.表现性目标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校本课程开发的常用方法:1.调查研究2.集体审议3.课程编制

三、简述教学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要素及其关系:三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内容是学生的认识对象,学生又是认识的主体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多种描述,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是教的主体、学

生是学的主体等等。

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掌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效组织,知道学习教学内容的,这是一种时间改革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的特征:(现代教学设计的特征)

1.学生为主2.教学设计使目标导引的3.教学设计关注真实世界中的表现

4.教学设计强调评价手段的信度和效度5.教学设计是经验性活动

6.教学设计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协作活动

五、教学评价改革包括那几个方面?(新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

(一)评价功能型转化

(二)评价指标多样化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五)评价重心转移

第五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班集体:是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认为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它是

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

班级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所为班级活动,是指教育管理者根据班级的教育管理目标以及班级学生发展的实际,在课堂教学管理者根据班级的教育管理目标以及班级学生发展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的策划和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旨在促进班集体发展健康成长的活动。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1、社会化功能

2、选择功能

3、个性化功能

4、保护功能

5、调整功能

三、班级组织目标的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调控作用5.评价作用

四、班级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主体性原则6.创造性原则

五、如何进行班级物质环境管理?

(一)班级制度环境管理:

1.班级秩序管理2.考勤管理3.课堂行为管理4.自习管理5.考试管理6.偶发事件处理

(二)班级环境物质管理:

1.教师的布置:布置原则:教育性、实用性、安全性、整体性与美观性、创造性与主动性、经济性

2.班级座位编排:秧田编排时、圆形编排式、马蹄编排式、小组编排式、队列编排式、队列编排式、方向编排式

六、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1.只有创建班集体,才能保证育人的方向

2.只有创建班集体,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3.只有创建班集体,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4.只有创建班集体,才能使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七、班级教育性管理中的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根据班级成员发展的个体特点,给与特别指导,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可能发展

优秀生及其教育:

(一)特点:1.表里如一健康人格2.积极向上的健康态度3.和谐的人际关系4.顽强的求知欲望5.敢于进取的创新精神6.争取发展的体质体能

(二)优秀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虚荣、自负、嫉妒、脆弱心理

中等神及其教育:

(一)特点:渴望进步、满足现状、欲进畏难、性格却懦

(二)教育中等生的方法:把爱撒向中等生、帮助中等生确定目标、创造中等生展现自我的空间

后进生及其教育:

(一)特点: 自尊性强、任性、自制力差、知识基础比较差、是非观念淡薄、喜群好斗、损人利己、报复心理强、自卑感强

(二)后进生的原则: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晓之以理,增强后进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创设情境,锻炼后进生意志;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进行个别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深入了解,解除心理防线。

2.摸清情况,有的放矢。

3.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4.教师进行个别教育要讲究时间、地点、场合。

5.教师的个别教育态度要诚恳和有启发性。

第二篇:王道俊教育学 前五章答案

教育学,王道俊版,课后习题前五章

第一章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仸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异同?

(1)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而现代教育已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代学校出现并逐渐发展;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其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仸用上。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学校的教育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与生产劳动联系紧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异同?

1)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而现代教育已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代学校出现并逐渐发展;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其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仸用上。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学校的教育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与生产劳动联系紧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4、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地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

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

4)警惕“学校消亡论”、“教师取消论”和“教育万能论。

第三章

1、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两者的关系?

答:教育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传统、人口、经济政治制度等的制约。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活动,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由于教育具有双性,所以在分析教育问题时一方面要考虑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的制约,要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状况,不可超越。另一方面也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不能将教育视为政治、经济的附庸,不能用经济、政治的方法取代教育特有的方法。所以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2、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怎样评价这种功能?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培养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积极作用?

答: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1)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主要体现在教育培养人、传递新的意识形态、进而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政治革新等方面。

2)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教育具有双重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即预期达成的目标)往往是通过教育引起社会变迁的意义上加以设计的;同时教育还具有隐性功能(即在未被预计的情况下,在完成显性功能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功能),后者正是导致其他社会变迁的条件。同时,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还意味着,教育在引起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功能有限性”,教育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有其他相应的条件和环境。

3、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领域、职业岗位等转换、调动,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抱负的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具有多重意义:

1)对个人而言,有利于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个人物质上、事业上、家庭上等多方面的成功,实现个体素质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对社会而言,可以通过提过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从而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对教育本身而言,也可以再提高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促进本身的发展。在当代社会,教育的流动功能更加凸显,1)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2)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3)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4、怎样理解教育是一种投资,是一种人力资本?

教育通过传授生产经验、科学知识,使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不断推动具有更高效能、更为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的采用和推广;教育还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分流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教育是一种投资,是提高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重要原因。

5、为什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怎样落实这一决策?

1)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看,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占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在提高综合国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地位。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2)从文化传播看,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发展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3)从文化传承看,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的发展需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关键在于国兴教育,教育为本,教育先行。

6、为什么要实现教育公平?教育不公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

教育涉及到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基础教育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质量对个人发展和前途具有深远影响,所以要实现教育公平。

产生的原因:

1)城乡经济实力的差距;

2)优质资源短缺造成教育机会不公平;

3)城乡、地区、校际教育数量和质量严重不均衡。

对策:

1)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2)缩短城乡和地区经济差距

3)积极扩大优质教育面,着力引导和扶持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转化为优质学校等。

4)大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

5)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第四章

1、应然的教育目的与实然的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答:1)这两种教育目的是有区别的。应然的教育目的又称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实然的教育目的又称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如学生、家长),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

2)两者也具有联系。现实生活中,实然的教育目的要以应然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不至于使实然的教育目的偏离轨道;同时还要将应然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实然的教育目的。

2、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的内涵?

答: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就是指再国家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结构。包括四个层级: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是教育目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包括

1)身心素质作出规定:知识、能力、品德、审美、体质,这是教育目的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2)社会价值: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求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现实意义?

答: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表现在1)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2)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更显得重要,3)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4)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制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为我们确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4、个人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对人的培养和成长有何重大意义?

答:个人本体论是指教育的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观点有

1)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挥职能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社会本位论是指教育的目的由社会的需要来决定的,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观点:

1)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教育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

2)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级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个人本体论意义:个人本体论在解放人的个性、尊重人的要求、人的价值,教育要从人的自身需求出发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但若片面只强调个人需求。而一味贬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也是错误的,必然导致教育的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

社会本位论意义:教育的社会作用十分重要,教育满足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并培养出社会所需要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是十分重要的。但抹杀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也是不正确的,极易破坏教育的因材施教和主动活泼,导致对人身心、个性的压抑和璀璨。所以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要兼顾个人和社会双方的需要。

5、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答: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以人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致力于对受教者个体的培养、塑造、促进身心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造就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价值取向就集中在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教育的外在价值。教育的内在目的是指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实现和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变化的意图。教育的外在目的是指旨在通过教育来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以及一定的思想意识来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促进社会变化发展的意图称为教育的外在价值。

6、如何理解我国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仸务?

答: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他的仸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或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7、分析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措施:1)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仸务,要坚持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坚持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的仸务。

2)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再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发展。

3)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第五章

1、为什么终身教育会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怎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答: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就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前者从纵向上江,说明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后者从横向上来讲,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在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方面的作用,还要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每个人的潜能和才干得到充分的发展。终身教育主要不是一种教育形式或一个教育阶段,而是教育领域的活动指导原则。在当前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改革中,教育制度已由过去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与组织系统发展为当代以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与组织系统为中心,校外儿童教育结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结构与组织系统的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一改革的趋势就是走向终身教育。当前世界各国都把终身教育从原则和政策转向实际的应用。终身教育应该处于社会的中心位臵上;终身教育是打开21世纪之门的一把钥匙,终身教育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正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教育制度正在越来越多地向终身教育的方向迈进。

2、现代学制有哪些类型?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哪种类型?

答: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①双轨学制:是指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它有两个平等的学制系统,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以后的职业学校(显示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这两个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代表时期是18、19世纪的欧洲 ②单轨学制:是指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它只有一个系列,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各级学校形成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六六、四四四等多种模式。这种学制形式有利于逐级普及教育,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因此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

③分支型学制:这是前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学制,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互连,有其优点。我国现行的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3、现代学制的变革有哪些趋势?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再制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

答:发展趋势: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好单轨学制方向发展。西欧的双轨学制则正在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步并轨,小学和初中已基本并轨。这就使原先的双轨学制演变成了分支型学制,即下段单轨,上段多轨。近年来欧洲高中有向综合高中发展的明显趋势,说明这种单轨化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可以说,欧洲学制的发展变化显示了现代学制发展的完整轨迹。我国现行学制是由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我国的改革趋势应是完善分支型学制,再通过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制。

4、分析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答:1)、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虽然建立起来,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对于大多农村学校来说,国家教育经费只是保障了学校最基本的运转需求,还不能适应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难以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较差。二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方面是教师素质不能满足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音、体、美、外语等学科教师短缺,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关于教师津贴、补贴发放的政策未及时出台,2008年教师

在收入上同公务员的差距开始拉大。三是城市“择校”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学校间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差距较大,教育行政部门虽屡出新的政策力图制止“择校”,但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并不明显,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也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

3)、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总体上看,由于一些深层次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目前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仍处在政策引导、舆论倡导阶段,只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仸重道远。“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违背教育规律、偏离教育方针、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考试分数、考试名次、升学率仍然是教师评价学生、校长评价教师、社会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学校在德育、教育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待改革创新。学校教育在个体的成长中的作用。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这样学校教育对个体的教育更加系统。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肩负重大的责仸,家庭教育时学校教育的补充,应该和学校教育相一致,共同培养个人的良好发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避免出现5+2=0或者2+5=0。对于教育的评价而更应该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特点,公平客观的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教育评价。

第三篇:《朝花夕拾》前五章读后感

朝花夕拾前五章读后感

在假期中我阅读了朝花夕拾前五章,我虽然只读了这本书的一小部分,但却感触颇深。

顾名思义,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儿,傍晚的时候把它们收集起来,其实就是鲁迅对儿时一些故事的记忆。《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我所读的前五篇写于北京。

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在这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鲁迅对阿长情感的变化,由“憎恶”到“敬意”以及最后敬意淡薄,消失之后又发生“新的敬意”。在这过程中我体会到大文豪的功底,他并没有加入太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很多的比喻。但在每句中都能体现出朴实无华的美丽,这使我想起了我的亲人。

文中的阿长虽然没有过教育,却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教育“讯哥”。从这里能看出阿长是个负责任有爱心的保姆。她还总鼓励鲁迅读书,看到鲁迅十分想读山海经,就自费买

了一本送给鲁迅。她的做法激起了鲁迅阅读的兴趣,才使鲁迅对《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点石斋丛画》等等有了兴趣,可以说她像寿先生一样也是大文豪的老师。

读了朝花夕拾我有很大的感触,朝花夕拾让我明白了人生百味,也让我懂得珍惜自己的童年。

第四篇:教育学课后题答案 论述

第三章

1、试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

(1)顺序性 → 循序渐进

(2)阶段性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 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2、试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和作用。

1.遗传素质:其作用在于⑴ 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⑵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⑶遗传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2.环境:其作用在于⑴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和条件;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

3.学校教育:其作用在于⑴学校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方向作出了社会性规范;⑵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功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作用在于⑴选择性作用;⑵自觉性作用;⑶ 创造性作用。

第四章

1、试述“五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育”之间具有如下的关系:

①“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德育是教人如何做人处世,智育注重提高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体育关注改善人的身体素质,美育则提升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则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精神和技术的准备。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各有其独特的功能,谁也不能取代谁。因此,我们应坚持五育并举的精神,防止教育的片面性。

②“五育”之间互相联系。

五育虽然相对独立,但并非互不相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中德育为首,起导向和保证作用;智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为其它各育提供科学依据;体育是实施各育的身体保证;美育是全面教育的升华;劳动技能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手段。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③“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五育并举并不意味着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应强调德育和智育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德育解决的是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的问题,它保证教育的大方向,因而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智育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提供科学知识与智慧基础,没有科学知识,人的品行、美感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就难以有效进行。当然强调德育和智育的基础地位,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各育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2、论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和新课程的关系:

1.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在层次上是不同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最高层次,素质教育相对全面发展教育而言是隶属层,它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必经阶段。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时代的反应,素质教育必须依据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来确定自己的内容,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大力

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旧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力争取得素质教育突破性进展。如果说素质教育是导向、是目标的话,那么新课改则是行动、是方法,它会更加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素质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基本任务。素质教育呼唤新课程,新课程的实施也是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创设了平台,可以说新课程在全国全面铺开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对传统的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密切课程与现实生活、时代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新课程的实施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第五章

第六章

??

第七章

1、我国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转变课程评价的功能,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服务。具体要求是:

第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第二,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第八章

1、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能力

2、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学科性质来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

4.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来选择教学方法

5.根据学生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6.要根据教师本人的素质条件来选择

7.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3、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学生个别差异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2.针对学生的一般特点进行教学

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看法?

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才能转化成他们自身的财富。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再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5、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实际,讲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掌握知识,同时还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学习新知识时要注重联系实际

2.学懂新知识后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

4.根据实际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第九章

1、当前我国小班化教学发展有哪些机遇?存在哪些挑战?

??

2、怎样进行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安排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才能够实现学习需要分析所确定的总的教学目标。即“ 学什么”的问题。

教师要做好学习内容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

2.泛读有关资料,3.通读整个教材

4.细读每一部分教材

5.精读每一节教材

第十章

1、论述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及内容各部分的关系?

??

1.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4.法制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2、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一)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第十一章

??

第五篇:教育学重点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教育不是人特有的--发过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心理起源说: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国孟禄;劳动起源说:教育是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与要和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需要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延生,我国

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有意识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即为

学校教育,指有组织有目的有系统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制

度化的、专门性的实践活动。

人的发展规律与教育:阶段性和顺序性,全面性和差异性;差异性:由于受到不同的遗传、环境、教育等影响,不同人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现代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观,要以整体、和谐的眼光关注人的发展,实现作为一个完善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开发学生作为主体的本质力量,弘扬个体生命的主体性,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发展。因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观要求个体通过德育、智育、美育追求自身的道德品质、智力能力、情感态度

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塑造真善美三位一体、相互融合的理想个性;通过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密切配合,促进个体身心的统一发展;改善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在现代教育中树

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观,从而培育出个体的健全和谐的人格。

现代教育对经济的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提高劳动力生产能力的主要手段;教育

是科学技术的生产手段;教育是发展,创造科学技术的重要阵地

政治对现代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

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得总要求,教育目的对教育任

务、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至关重要。教育目的确定以后

教育事业才能有组织有计划向预定目标进行。教育目的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大致有以下几

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教育目的,第二层次为培养目标,第三层次为各育目标,第四层次为

各级各次的目标,第五层次为单元教学目标,第六层次为课时目标。

教育目的的分类:以制定教育目的的主体指向分类标准分为正规的教育目的和非正规的教育

目的,指令性教育目的和指导性教育目的;以制定教育目的结果指向的分类标准分为终极性

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以制定教育目的存在方式指向分类分为应然目的和实然目的。现代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1)基本依据:个人本位论以西方为代表主张根据个人的完善与

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社会本位论一我国威代表主张根据社会

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学活动

教育的法律层面的目标: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和建设者

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

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P115

教育制度的特点具有强制性、宏观性、历史性、理想化、客观性、时代性。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

系。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和相互之间

衔接关系。学校教育是制度化最高的教育,被称做正规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制度也是现代

教育制度的核心。

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的趋势:义务教育的时间延长;中等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扩大招生普及高等教育;发展终身教育思想。

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是以教书育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高民族素质为己任的教育专业人员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乐业爱岗的敬业精神,诲人不倦的爱生精神,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共事精神,勤奋努力的进取追求。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基本知识、能力和相关心理素质,其中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科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实践知识;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研能力;教师的心理素质。

现代师生关系的构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原则为爱生尊师、民主平等、和谐共享;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观条件为师生的认识与态度,客观条件为教师的素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策略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师生关系观、提高教师修养健全教师人格、以情动人。课程: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课程有客体性、教育性、系统性的特点

现代课程实施的策略:1)给与学校课程实施的自主权;2)创设良好的课程实施外部环境3)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

课程设计:指以一定思想为依据,对课程的基本要素进行组织和安排,并形成课程方案的过程。课程设计有学科中心取向、学生中心取向和社会中心取向三种。课程设计的模式主要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和情景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知识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学生观: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知识经验。教师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的建构知识,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并进行引导。

教学设计的内容:广义的教学设计包含了对学校教学全部内容的设计。狭义的教学设计则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与活动的具体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情况、安排教学时间、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设计教学评价六个基本方面。

教学方法: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使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和。

教学方法的选择的依据:1,教学的规律和原则;2,教学目的和任务;3,课程内容和特点;4,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5,教师本身的可能性;6,时间和空间的条件;7,班集体的特征;8,教学环境和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程度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运用讲授法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而且能结合知识的传授,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参观法和实习作业法。

现代课堂管理的内容: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空间管理、课堂时间管理和课堂制度管理。现代班级建设的内容:班级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

下载教育学课后题及其重点前五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课后题及其重点前五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重点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3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

    教育学重点

    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2.中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阐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新教育大纲》 3.古希腊教育“七艺”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

    教育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评价自我标准 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课程设计要求:1、合目的性2、合科学性3、合发展性课程设计程序:(泰勒原理)1、确定教育目......

    教育学重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

    《国际贸易实务》前五章练习答案

    考试163 www.xiexiebang.com 职业资格考试辅导专业网站 《国际商务单证教程》第一部分综合练习答案 一、单选题: 1,按照《2000年通则》的规定,以FOB贸易术语的变形FOB trimme......

    教师证教育学课后题答案小抄版(精选)

    我国并且也是世界最早的一步教育专著是《学记》。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普通教育学》作者是赫尔巴特。......

    教育学课后题答案(整理好的)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

    第二、三、五章课后作业(精选多篇)

    第二章课后作业: 1.银行希望在6个月后对客户提供一笔6个月的远期贷款。银行发现金融市场上即期利率水平是:6个月利率为9.5%,12个月利率为9.875%,按照无套利定价思想,银行为这笔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