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蕾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8:2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蕾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蕾读后感》。

第一篇:红蕾读后感

《红蕾.教育文摘》读后感

每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总是爱不释手。《红蕾.教育文摘》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它的内容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素质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德育、课改与课堂教学、教育随笔、国外教育等设有专栏,对于我是一本宝典。

《文摘》在谈到素质教育时,主张引导学生成为会思考的人。“很多时候,教师宁可让时光淹没在无穷的讲解和训练中,也不情愿拿出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思考。”“今天,身处繁杂而多变的知识经济社会,书本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通过教学传递知识的职能实际上在弱化,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判断、提出主见的思维品质,则更显重要。”“思想家罗素指出,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是这样的,我认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独立思考,授之以渔。不仅要教孩子学习,还要教孩子会学习,通过一种什么方式使孩子会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独立思考。当孩子能够独立的思考时,在知识面前他们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要想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思考是第一位的。《文摘》里面的文章是来自各大教育报刊杂志和名家名著,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会受益匪浅。我们可以从里面找到各种教育案例,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专栏,可以让我们尽快成长起来,看国外教育概览可以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所但当的育人重任,需要从教者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有了这样一本好书,会成为我们从教路上的良师益友,会引领我们贴近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最合理的育人理念!

每每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总会不时的给我一种惊喜,让我的思维模式也在跳跃中补充着新鲜的血液,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作为教育者的自豪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是一个值得我把全部的情感和智慧融入其中的事业。

第二篇:红蕾读后感(10篇)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一

即墨美术学校

赵财昌

“走上讲台,你就是班主任”这句话是戴老师在今年的七年级级部会上发言说的一句话,当时听到以后我感触颇深,想到了戴老师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几天来,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有关文章,特别是在我读到《裴斯泰洛齐谈教学》中的部分内容时,这句话突然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深刻起来,是啊,“走上讲台,你就是班主任”,这话说的多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多么的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它反映了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作为一名物理任课老师,我所面对的学生犯错误多发生在课堂上,原因无非是学生不认真听讲、说话、扰乱课堂纪律等。开始的时候出现这种状况是,我总认为这些孩子的自律性太差,或者和归因于学生对于副科的不重视,这样的想法给了自己一点心理安慰,处理起来也简单了许多。教育大师裴斯泰洛奇说过:无论何时,只要儿童对学习漫不经心,并明显的表现出对课程缺乏兴趣,教师就应该始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恰恰忽略的就是这一点,忽略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态度。看到学生的错误,没有深思出现的原因,仅仅用简单的方法解决,虽然有时保证了课堂,但丢掉的却是很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兴趣是学生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即使对科学课不重视,但假使能够让他们有兴趣,也同样能够保证顺利的上一节课,我们应该尽力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而不是通过枯燥乏味的讲解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一点点的厌倦课堂,从而慢慢的丧失对这门课的兴趣,在学生寻求别的乐趣,导致课堂纪律乱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走上讲台,你就是班主任”这样一种态度和责任。

其实,把这种责任和态度坚持下去就是不平凡,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坚持。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二

每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总是爱不释手。首先吸引我的是封皮的插图,美轮美奂的,总是带给我无限遐想的空间,由此也足见编者的智慧,从细微之处入手,让拿此书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洗涤。看着插图,便忍不住翻阅此书。

我很喜欢开卷篇的一些小文章,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那些文字却充满了生命力,它们会变成精灵一样与我们的心灵对话,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开阔,让我觉得一篇小小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所得到的启示就会不同,从不同的话语和人物入手,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果实,只要肯用心,只要肯思考,只要心中有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就会让我们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

《红蕾.教育文摘》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毕竟是同一个职业,面对的都是孩子,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书写自己的疑惑,在碰撞中共同成长,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这条大路上奏响人生的凯歌。

读教育家的名言,像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更坚定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信念。同行老师的真诚语句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溪,述说着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曾经遇到过一样的问题,我们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一样的问题,原来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差别会那么大,有些事情原来可以那样去处理,读着读着,我们的思想如同行了万里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课改与课堂教学栏目,让我看到了各位老师的智慧,近距离的接触名师,让我感受到了课堂追求智慧教学的魅力。感受到了高超的语言技巧所展示出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高质量的设计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能动性,看后受益匪浅。

教师的教育随笔更是让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看似错事却也能够变成好事,而且如果我们处理得当,会大大的提高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也会从中受益。每每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总会不时的给我一种惊喜,让我的思维模式也在跳跃中补充着新鲜的血液,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作为教育者的自豪。

《红蕾.教育文摘》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前进路上的指航灯。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三

从开学至今,我们已经发了三本教育文摘,不瞒各位,除了第一本因为是在假期发的,使我能够有时间细细的品读外,其余两本实在是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只是挑了几篇题目比较吸引我的略微读了一下,读的不细不深,体会必然也就不那么深刻,但即使这样,也还是想把自己粗浅的一点体会老师们交流一下。

在我所认真学习的这些内容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篇内容《批评教育的智慧》和《裴斯泰洛齐谈教学》中的部分内容。我个人认为这两部分内容是有内在联系的,都与批评有关:一个是说教师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用智慧化解矛盾;另一个是说面对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时,教师不能只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一味的批评教育学生,而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否问题的根源是老师而非学生。

说实话,参加工作这半年多的时间来。面对了不少让我头痛的孩子,开始的时候,我还能耐着性子进行劝说,可是当屡次劝说还看不到他的改变的时候,我忍耐的极限就被打破了,从原先的心平气和转变为大声的训斥,然而每次对着孩子们吼完了之后,我自己就开始后悔,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批评教育只能使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并且改的心不甘情不愿,更严重的后果甚至能让学生对我的课堂产生厌倦的心理。但是即使这样,却总还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而现在《批评教育的智慧》一文中的方法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课堂上,我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错误而忽视他们的良好表现,评价的时候也大部分是以反面评价为主,很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表扬某个孩子,因为我片面的认为,作为中高年级的孩子,这样的表扬根本对它们起不了多大作用。现在看来,我真的错了,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当你当着大家的面大声表扬他的时候,他所得到的成就感、自豪感、荣誉感只会更大,可能他表面上不明显的流露出他的喜悦,但内心却已感受到你的肯定,反之,批评时尽量把学生拉到一边谈话,尽可能的缩小范围,降低影响,维护学生的尊严,避免他破罐子破摔。即大声表扬,小声批评。

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科任老师,我所面对的学生犯错误多发生在课堂上,原因无非是学生不认真听讲、说话、扰乱课堂纪律等。开始的时候出现这种状况是,我总认为这些孩子的自律性太差,或者和归因于学生对于副科的不重视,这样的想法给了自己一点心理安慰,却也把自己陷入了误区。教育大师裴斯泰洛奇说过:无论何时,只要儿童对学习漫不经心,并明显的表现出对课程缺乏兴趣,教师就应该始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恰恰忽略的就是这一点。兴趣是学生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即使对科学课不重视,但假使能够让他们有兴趣,也同样能够保证顺利的上一节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力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而不是通过枯燥乏味的讲解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一点点的厌倦课堂,从而慢慢的丧失对这门课的兴趣,在这个时候,学生必然会寻求别的乐趣,课堂纪律必然会乱。

总之,教学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切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四

打开《教育文摘》,每篇文章都让我感触颇深。现在我就结合着自己这一年来的教育经历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首先,对待学生要宽容有耐心。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希望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学生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经常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要求学生马上在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其实,作为小学生这样做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关键是教师该如何面对这一情况呢?我在实践中认为表扬要远远胜于批评。当我进入这种情况的班级中,我也会要求学生们安静下来。这时我首先会表扬某某学生,再表扬某某学生,当表扬到五到六位学生时,整个班级就会慢慢地安静下来了。这时再对整个班组进行一下表扬。此时的班级安静下来了,而且学生们会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心情是愉快的,班级的纪律也好了。

其次,最主要的还是要有责任心和爱心。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每个人除了主动而积极的学习之外,还要懂得爱与尊重。即使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人,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对他进行挽救和改造,尤其作为教师更应担负起教育、引导、的责任。教师育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必须具备爱心和责任心。一位名符其实的好老师必须具备这种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职业作风,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教育、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工作应该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对待差生首先要树立“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转变人,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思想,坚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教育,尊重教育效果的客观性,探讨教育措施,进行不懈的教育效果和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在塑造人、转变差生过程中,要细致了解和分析学生,找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做到眼中有“人”,因人施教,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学生犯了错误,批评处理要恰当,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教师就要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形成较完美的人格。

作为教师,我们要自始至终把“师德”二字铭记于心,用微笑和宽容包容学生的不足和过错,用情感和真诚激励学生的志趣,用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育人的本职工作。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就不会有“孺子不可教”的现象存在了。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五

很喜欢红蕾中开卷篇的一些小文章,文章虽短,却很耐人寻味。简短的文字充满了生命力,时常会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与心灵对话。它会让我们的思维开阔,尤其底端的感悟,更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将开卷篇的短文升华到一定的境界。无论哪一期的《红蕾教育文摘》开卷篇的文章,都是我最喜欢看的内容,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

“他是一名很勤奋的学生,但成绩总是徘徊于下游,因此很是自卑。他羡慕那些看起来不费什么力气就能考得很好的同学,于是,他归咎于自己的不够聪明。在一次作文中,他写道:春天是花的季节,夏天是雨的季节,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冬天是雪的季节。我却似乎没有季节。”他是一个非常自卑的男孩,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然而他却很有才,简短的几句话,可以感受到他身上充满才气。在这样一个情窦初开,满腔热情而又爱幻想的年龄段,成绩不好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

学生时代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如果当年我也能碰上这样一位语文教师,“新来的语文教师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批语:你的季节终会来,就像毛竹,就像十七年蝉。他捧着本子开心的笑了,到图书管查询了毛竹和十七年蝉的解释,他更加能体会老师的用意。”这是一名新教师的教育智慧,一句含蓄的鼓励换来的是男孩一生命运的转变,他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季节。

看到这个男孩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我曾经也自卑过,平平淡淡的我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同学羡慕我当了老师,夸我有前途,而在我眼里前途是什么一片茫然,我还那样也个默默无闻的女孩,只喜欢运动,除此之外,也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爱好。每到学习有活动的时候,我总会羡慕那些能唱会跳,才艺满身的同学,人家是那么的全面,而我是如此的单一。要感谢我的导师,他是我最敬重的人,正式他的一席话让我顿悟,让我越来越开朗和自信。拨开自卑的乌云是蓝天碧日,阳光是那么的灿烂。

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岁月可以磨练一个人,教师则可以感化一代代人,这是教师之伟大之处。身为人师,我们所作的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其实就是把我们老师爱一代代传递给下一代,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分。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六

几年来,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订阅了《红蕾教育文摘》,一一翻看,觉得对自己的帮助真大,阅读教育文摘已经成为每月的习惯。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教育文摘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

2010年12月期最先吸引我的是《课堂缘何变得静悄悄》、《关注细节,成就有效数学课堂》,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我也想教育日记,但总是不能坚持;对后进生我更是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质地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秉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但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后,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很困难很困难。那个“费加”是苏霍姆林斯基难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加的,她“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她的思想曲折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认定的笨的学生非常相似,那我们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她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侍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不要让像费加这样的孩子在短时间里一下子记住要背的课文,一下子理解这道应用题,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其实,这里每一个我觉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下。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七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细细品读《红蕾教育文摘》。这本杂志让我触动很大,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它的内容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素质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德育、课改与课堂教学、教育随笔、国外教育等设有专栏,对于像我这样经验不足的新教师而言,是一本宝典。

《文摘》在谈到素质教育时,主张引导学生成为会思考的人。“很多时候,教师宁可让时光淹没在无穷的讲解和训练中,也不情愿拿出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思考。”“今天,身处繁杂而多变的知识经济社会,书本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通过教学传递知识的职能实际上在弱化,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判断、提出主见的思维品质,则更显重要。”“思想家罗素指出,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是这样的,我认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独立思考,授之以渔。不仅要教孩子学习,还要教孩子会学习,通过一种什么方式使孩子会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独立思考。当孩子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能够独立的思考时,在知识面前他们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要想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思考是第一位的。

在课改与课堂教学环节中《文摘》给了我们“教学设计时的五个自问”:

一、教材要给学生什么?

二、教材的内容安排对学生最合适吗?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吗?

四、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吗?

五、这节课学生快乐吗,他们有什么收获?这五个问题是每位教师每天要面对的问题。

《文摘》里面的文章是来自各大教育报刊杂志和名家名著,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会受益匪浅。我们可以从里面找到各种教育案例,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专栏,可以让我们尽快成长起来,看国外教育概览可以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所但当的育人重任,需要从教者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有了这样一本好书,会成为我们从教路上的良师益友,会引领我们贴近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最合理的育人理念!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八

周末在家,仔细品读了《创设满足学生内在需求的学习环境》,很有感悟。老师必须做到四会,这四会看似简单,可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看似简单的几条呢?生活喧嚣,社会浮华,很多年轻时的誓言和美好的理想已随风而逝,整日只是为了一些琐碎的事而抱怨。读过此文以后,如醍醐灌顶,看来不断学习和充电的确可以净化心灵。首先告诉我们做老师第一要学会沉默,学会倾听。教师的倾听素养比讲述素养更重要。一个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让人难以拒绝。国外有这样一句谚语:“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可是多少次我们喋喋不休地说,讲那些自以为是学生也都知道的所谓大道理,以至于学生被道理所伤。我们缺少蹲下来身子来倾听,其实学会倾听,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倾听是一种情感活动,你必须带着感情才能去倾听。这种感情会感染学生,会让学生和你的感情进行交流。学生就能回报你更加投入的情感。只有静心聆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才能听到孩子心中最美的心声。可是,现实的我们,有多少人在不断的破坏学生的心中梦想、让他们失去脸上天真明媚的笑容呢?因此文中告诉我们:“请记住,要让自己的话语有价值,请先保持沉默。”

第二,告诉我们教师要学会适当示弱。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大人几乎无一例外对于他们来说是强者。但是教育专家林格曾形象地说“教育者最好少一只手”,因为只有一只手的我们成了最需要帮助、最无助的人。只有我们弱下来,孩子才会强大起来。第三,教师学会等待,学会宽容。一定要把学生的错误当成理解学生的宝贵契机,最重要的是教师有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以身正为范。还记得温总理的致歉信,总理每日日理万机,却为了纠正知识性错误而专门发函更正,这是多么可贵的科学精神。这一封更正信折射出的是总理虚怀若谷的坦荡胸怀和求真务实、有错必改的科学精神。所以,我们作为日日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必须放平心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若是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一定要给孩子承认,做出榜样,而遇到他们犯了错误,我们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成长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有时,错误是通往科学发现的通道。作者告诉我们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人只有在不断独行中,才能让灵魂变得坚强和独立。所以唯有放手,孩子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教育文摘》有感九

今天在《红蕾.教育文摘》读了《怎样的教师才算得上高水平》,想写写自己的感受。法国教育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指出,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然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优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科专业的指导方面,更在于由他们带给学生的追求科学、献身科学、严谨做学问的精神和思考、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由他们形成的知识至上、真理至上的优良教风和学风。

高水平的老师,就是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敬你,才是最重要的。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高水平的老师,肯定是一位有自己精神追求的老师。今天的老师,不仅要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各级各类的检查验收,还要承受学校内部各项指标的量化考核,每天像个转个不停的陀螺,钻研教材,备课、上课,改作业……要从容应对这一切,老师必须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

高水平的老师,肯定是一位有文化品位的老师。一位有品位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高雅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曾有人这样比喻:老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老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老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十

今天在《红蕾.教育文摘》读了读了毛洪其的《教师的最高境界》,回想之前看过的一些相关的文章和自己的教学历程,对“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些茫然。下面是我摘取的一些片段及感悟:

片段一:传统的“教师苦教”就像是农民插秧,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的越多。可是,这样做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没有给它们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于是,秧苗们拥挤着,无奈着,无法发展。后来,人们发现了“抛秧”的方法,减少了劳动量,却保护了秧苗,给它们带来自由生长的欢快,也当然地带来了高产。……

现在的教育,我们越来越做着“片段一”的事情,而且有过之而不及。我们的校长、家长,还有教师自己,一直以为做得多,是一种光荣的传统,是服务充分的表现,教育质量会因此提高。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的学校、家长希望通过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进行补习,使学生失去了“休息日”,失去了应有的爱好和放松自我的时间。然而,当我们把知识划分得十分细密、又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时,学生的思维就被局限住了。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后来是懒得想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对违背自然的教育的报复。每当我看到学生周日背着书包忙于奔波在“学习的大道上”,我的心酸酸的,这到底是怎么了? 片段二:一个案例,一年的中考结束,全区第一名的老师竟然出自山沟里的一所学校。……一进门惊呆了,老师手里除了教材就是一本新华字典,没有教参,没有练习册,更没有其他教辅读物。于是专家领导现场办公,为这位老师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资料。第二年中考结束,排行榜上再也找不到这位老师的名字了……摘自《教师的最高境界》

想想自己的教学历程,一些教学现象历历在目。学校近几年的多媒体功能越来越齐全,初三的“白板”已配备了两年,想为老师们提供更便捷的教学工具,可此举并没由此提高教学成绩。今年我所教的几个班中有一个班的多媒体设备开学以来就不好用,所以平时上课只能采用无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方式,但奇怪的是,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此班的成绩确名列前茅。这怎么理解呢?

面对来势凶猛的教育改革,面对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对教育态度和期望,我真是有些惘然,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第三篇:学红蕾心得体会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初次看到《红蕾〃教育文摘》,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地“迷”住了,以致有一种“期盼”的感觉。

《红蕾〃教育文摘》是一种文摘类刊物,它与我们常见的教学专业刊物不同,内容广泛,设臵的栏目很多,有“素质教育大家谈”、“教师专业发展”、“德育纵横”、“课改与课堂教学”、“教师随笔”、“域外视窗”、“读者园地”、我与文摘“等大栏目,大栏目中还有很多小栏目。其栏目的设臵紧紧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侧面,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师、刊互动、又有贴近教学实际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教学和专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指导性刊物。在新的课改与课堂教学环节中,《文摘》给了我们“教学设计时的五个自问”:

一、教材要给学生什么?

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最适合学生的吗?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吗?

四、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吗?

五、这节课学生快乐吗,他们有什么收获?这五个问题是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切实解决好的问题。

“教材要给学生什么”就是告诉我们要研究教材,感悟、领会教材,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教学思想和内涵。这是前提,只有对教材的充分的把握和解读才能做到在课堂上的灵活自如。

“教材的内容安排是最适合学生的吗”是要求我们把教材用好、用活,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量身定做教材,这样会更加适合学生。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教材编制的内容有时候已经落后于我们的生活实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照本宣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我们要做到教给学生的知识永远是最适合学生的而且是紧扣时代脉搏的。《红蕾〃教育文摘》中的一些栏目紧扣时代的脉搏,选择与当今教育密

切相关的文章,急教师之所急,是教师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吗”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教育智慧。在实际的教学中深有体会,有时候教师的“良苦用心”反而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抑制学生思维的自由放飞。所以,问题情境的设臵要合情合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应该考虑他们的心理特征。《红蕾〃教育文摘》中的“德育纵横”、“教师随笔”等栏目摘录了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对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启迪性和可借鉴性,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良师益友.”。“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吗?”这个问题也涉及到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组织的活动呆板没有新意,学生的主动性不高,难以调动学习兴趣。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这点深切体会到一名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节课学生快乐吗,他们有什么收获”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有所收获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所期望的。我们不能把个人的情感带入课堂,而是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愉快的学习,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收获,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不能均衡对待。接受能力好的学生要求高,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要他们有所得,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是一种收获。

夜深人静之时,一杯清茶,一本《红蕾〃教育文摘》,反复磨读,每一次品读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心灵震撼,一期期《红蕾〃教育文摘》不仅凝聚了编辑老师的心血,也留下了我们一线教师读后长长地思索,愿我们的《红蕾〃教育文摘》在教育教学的报刊之林中越办越好!

第四篇:《红蕾教育文摘》读后感1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每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总是爱不释手。首先吸引我的是封皮的插图,美轮美奂的,总是带给我无限遐想的空间,由此也足见编者的智慧,从细微之处入手,让拿此书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洗涤。看着插图,便忍不住翻阅此书。

我很喜欢开卷篇的一些小文章,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那些文字却充满了生命力,它们会变成精灵一样与我们的心灵对话,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开阔,让我觉得一篇小小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所得到的启示就会不同,从不同的话语和人物入手,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果实,只要肯用心,只要肯思考,只要心中有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就会让我们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

《红蕾.教育文摘》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毕竟是同一个职业,面对的都是孩子,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书写自己的疑惑,在碰撞中共同成长,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这条大路上奏响人生的凯歌。

读教育家的名言,像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更坚定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信念。同行老师的真诚语句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溪,述说着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曾经遇到过一样的问题,我们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一样的问题,原来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差别会那么大,有些事情原来可以那样去处理,读着读着,我们的思想如同行了万里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课改与课堂教学栏目,让我看到了各位老师的智慧,近距离的接触名师,让我感受到了课堂追求智慧教学的魅力。感受到了高超的语言技巧所展示出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高质量的设计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能动性,看后受益匪浅。

教师的教育随笔更是让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看似错事却也能够变成好事,而且如果我们处理得当,会大大的提高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也会从中受益。每每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总会不时的给我一种

惊喜,让我的思维模式也在跳跃中补充着新鲜的血液,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作为教育者的自豪。

《红蕾.教育文摘》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前进路上的指航灯。

第五篇:红蕾读后感姜志林

走上讲台,你就是班主任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姜志林

“走上讲台,你就是班主任”这句话是戴老师在今年的七

年级级部会上发言说的一句话,当时听到以后我感触颇深,想到了戴老师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几天来,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有关文章,特别是在我读到《裴斯泰洛齐谈教学》中的部分内容时,这句话突然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深刻起来,是啊,“走上讲台,你就是班主任”,这话说的多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多么的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它反映了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一种态度,一种责任。

作为一名历史任课老师,我所面对的学生犯错误多发生在课堂上,原因无非是学生不认真听讲、说话、扰乱课堂纪律等。开始的时候出现这种状况是,我总认为这些孩子的自律性太差,或者和归因于学生对于副科的不重视,这样的想法给了自己一点心理安慰,处理起来也简单了许多。教育大师裴斯泰洛奇说过:无论何时,只要儿童对学习漫不经心,并明显的表现出对课程缺乏兴趣,教师就应该始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恰恰忽略的就是这一点,忽略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态度。看到学生的错误,没有深思出现的原因,仅仅用简单的方法解决,虽然有时保证了课堂,但丢掉的却是很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兴趣是学生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即使对科学课不重视,但假使能够让他们有兴趣,也同样能够保证顺利的上一节课,我们应该尽力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而不是通过枯燥乏味的讲解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一点点的厌倦课堂,从而慢慢的丧失对这门课的兴趣,在学生寻求别的乐趣,导致课堂纪律乱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走上讲台,你就是班主任”这样一种态度和责任。

其实,把这种责任和态度坚持下去就是不平凡,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坚持。

下载红蕾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蕾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后感 任蕾

    关爱那些特殊的孩子---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中四班:任蕾 再读《窗边的小豆豆》,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同时了解到“窗边族”在日本往往是被大人冷落的孩子们的称号,窗边好似......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即墨市通济街道办事处山东小学郭雪丽 也许是受环境的影响,家庭的熏陶,我从小时候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像父......

    巴雁镇红蕾学校2010

    巴雁镇红蕾学校2010—2011学年(下)安全工作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

    红蕾学校幼儿园三八节新闻稿

    浓浓亲情,感恩妈妈 --红蕾幼儿园庆“三八妇女节”活动 在这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三八”国际妇女节。为了激发孩子们爱妈妈、奶奶、外婆、阿姨的情感,让孩子......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莱西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迟文先 初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这本杂志,马上勾起了我小时的回忆。不夸张的说,在那个年代,《红蕾》是我的最爱,至今还记得......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对教师的要求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那么在当今社会,对于小学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能够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

    特蕾莎读后感

    《德蘭修女傳》讀後感這世上,唯有愛,生生不息,世代相傳。 暑假期間,我看了由華姿著寫,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德蘭修女傳》。德蘭修女,阿爾巴尼亞人,一生都在印度的加爾各答爲窮人......

    红蕾幼儿园2011年园长述职报告

    红蕾幼儿园2011年园长述职报告各位领导:大家好!回首这一年的工作,我倍感欣慰,虽然说不上创造了一流业绩,但我立足于岗位,锐意进取,推动幼儿园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促进教师们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