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券,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5篇)

时间:2019-05-13 08:3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券,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券,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第一篇:浅析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券,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源于美国的教育券制度能否在中国找到适合其生存的土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教育券在中国的推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资改革面临的问题出发,试图解决目前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探讨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券的可行性。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困境

(一)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现状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变革大致经历了1986 年以前的中央财政负责、1986 年-2001 年的地方各级政府分级负责、“以乡镇为主”及2001 年后“以县为主”的三个阶段。1986 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由中央财政负责;或者由中央按地方需要切块单列,下拨给地方,再由地方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从1986年起在各级政府之间则实行的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乡镇为主”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这种体制使义务教育重心下移到乡村,但由于乡镇财政收入项目有限,大部分乡镇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从2001 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将义务教育的重心上移到县级政府。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农村每年的教育经费来源有所减少,导致本来就紧张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雪上加霜,给义务教育带来诸多问题。[1]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实行“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即经费来源是多元化的,既有财政性的经费,又有非财政性的经费。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间的分担采取“以县为主”的方式。教育部在2009年的工作要点中提出“大力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出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基本教育国策。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薄弱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面临的困境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随着政府的努力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基本上普及了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对我国城乡差异大的实情怎样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投入,以期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1、城乡差异大,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之间在教育上的差距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出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城市义务教育总体质量高,教学设施完备、教师教学水平高,很多地方达到小班化教学。而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省市,教学设施破旧、老化、不齐备,很多学校为减少教育成本,每个班安排七八十人,这样拥挤的教室、这样多的学生数,再加上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2、经费得不到科学合理使用,产出效益不高

部分地区教育经费扣压、挤占、甚至挪用现象的存在,义务教育经费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的地方不得不通过增加集资或收费来

筹措办学经费,甚至出现了“乱集资”和“乱收费”等恶劣现象,这些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留不住人才,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一方面资金短缺,另一方面有限的公共资金并未被有效使用。如不解决经费使用的问题,仅通过增加微薄的教育经费来改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想法还是相当单纯的。

3、政府公共经费总量不足,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不够

我国政府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今年初政府提出把教育公平当作一项基本国策,以及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系列设想。但是还存在政府公共经费不足、转移支付力度不够、缺乏严格的规范制度等问题。现在虽然中央政府已经制定了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几乎全部用于解决人员的工资问题,没有明确用于教育运转和建设的份额。专项转移支付主要是危房改造专项转移支付,而且专项转移支付的份额很小在县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很难资金配套。[2]

4、农村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教育的发展不能维持在原有的水平,应体现为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目前,中央和省对义务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义务教育发展的任务很重,县乡财政却不能有效增长,势必影响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现在农村已逐步取消了民办教师,但代课教师仍然普遍存在。其次,硬件建设亟待加强。实验室、资料室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信息技术教育在部分农村中小学还是空白,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硬件的建设,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缺乏后劲。

二、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改革的出路与教育券制度

(一)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改革的出路

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改革的出路,笔者认为是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教育经费,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得到更大的产出效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还不能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那么,当务之急是增加经费使用效益,科学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经费,这样才可以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经费,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状况,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以达到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经费被扣压、挤占、挪用等现象的依然存在,我们只有通过改变教育经费拨款的模式,才能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分析是否可以在农村地区引入源于美国教育券制度。

(二)教育券制度的含义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1955 年,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弗里德曼在其《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了后来引起极大争议的教育券理论(该文后来被收入1962 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教育(Education voucher,又译教育凭证;另有School voucher,常译为学券制),是在教育领域中试行的一种代币券。教育券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政府改变对公立学校的直接补助的教育投入方式,而是由政府把经过预算的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教育券)直接发给学生,学生凭券自主选择公立学校或

私立学校就读,而不受学区的限制。学校则以收集到的教育券向政府有关部门兑换与券值等额的教育经费,以支付办学费用。[3]继米·弗里德曼后,英国的皮科克和怀曼等也提出了类似观点。教育券制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自主消费者,使学校和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的自主生产者,通过建立统一的教育市场,打破国家对教育的行政垄断和公私立学校之间的制度分割,促进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从而确保国民教育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4]

2001年夏天,浙江省长兴县政府为了缓解高中入学高峰的压力,鼓励部分学生进入民办高中或职业高中就读,决定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引入教育券制度,以教育券的形式对就读民办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新生予以一定数额的定向经费补贴。通过这种形式,既在经费上扶持了民办高中,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过于集中的普通高中生源流向。2002年,长兴县政府又把教育券制度扶持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功能扩展到了扶持贫困学生的范畴。长兴县实施了教育券制度后,职教招生有了较大改观,普职教得到了协调发展,现有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贫困学生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入学有了保障,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怀。

三、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券的意义

当前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但如果不合理地使用这些经费,将改变不了根本的问题,现在我国教育不是数量问题,关键在教育质量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教育券制度将使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得到改善。

1、改变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方式,突出效率

效率原本是个经济学概念,意指投入与产出之比,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被称为有效率,反之是无效率或低效率。将效率的概念引入到政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就是要通过投入方式改革,使得有限的教育经费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以达到最高效益。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着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主导型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办学经费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由政府部门按照计划(预算)的要求采取行政调拨的方式来完成。[7]这种带有强烈行政色彩的教育资金配置模式,导致了义务教育资源的闲置与紧缺并存、总体效益低下,发展严重不均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行政主导型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此,这种模式理所当然应该被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新型的政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模式所取代,教育券制度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新形式。在这一制度下政府将投入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转化成教育券发放给相关学生,通过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实现教育经费和相关教育资源在学校间的分配。在这种条件下,哪个学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培养的人才适合社会发展要求,哪个学校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去就读,于是中小学校在发展动力的驱使下,就会更加关注教学质量,这样提高了政府职业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

2、扩大贫困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实现教育公平[8]

在应接受教育的群体中,有一部分儿童由于禀赋、贫困等因素而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平等地占有教育资源,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每个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的公平。向这一部分学生发放教育券,补偿他们在占有教育资源上的不足,体现的教育公平的权利。同时,允许持有教育券的学生

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他们需要的学校接受教育,在学校群体内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制定公平的规则实现教育的效率公平。

3、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教育券制度的实质就是通过学生持券择校而增强学校的竞争,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券制度,废除公立学校享有固定生源、固定经费的特权,迫使公立学校进行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以吸引生源和获得办学经费,同时扶持了薄弱学校的办学。[4]同时,也废除了私立学校(我国称之为民办学校)高昂收费的特权,迫使他们放下身价,追求卓越,以吸引生源和获得政府资金资助。通过实施教育券制度,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有了选择学校的主动权,学校处于政府行政部门和受教育者的监督之下,有利于加大学校之间的竞争,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4、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能在异地获得同质义务教育

近些年来,外流务工的农民子女读书问题越来越多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就近入学的原则,禁止流动。近来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负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然而,流入地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仅够维持本地区儿童入学,若再接收外来农民工子女,政府又不增加教育经费,公办学校是难以承受的。基于种种原因和现状,笔者认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券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按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发放教育券,每个学生均能得到一张教育券,学校按收到的教育券向政府足额兑换成教育经费。这样流入地政府不会担心这些孩子会分担当地的教育经费,可以用券向政府兑换等值的经费。

四、推进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券的构想

笔者认为,教育券虽然不一定能在全国推展开,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模式,但在现阶段的中国,尽管政府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但教育经费依然不足,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更现实的态度应该是:在既有的经费盘子中,使有限的经费产出更高的效率(即没有额外增加经费),那么,使用教育券,通过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来弥补经费的不足。具体的模式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如下:

(一)模式的选择

在借鉴教育券制度实现政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方式改革时,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模式的选择问题。到底是选择弗里德曼式的自由市场竞争模式的教育券,还是詹克斯的社会政策调节模式的教育券呢? 自由市场竞争的教育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是不能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社会政策调节的教育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公平问题,但是由于这种模式要求对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对待,在教育券接受对象确定中强调政府的作用,可能又会重新带来政府的过多的干涉和低效率,从而违背了设置教育券的初衷。

国内外的教育券实践表明,两种模式各有优点也各自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所以笔者认

为,我们应该综合两种教育券模式,即采取一种社会政策调节为主市场竞争为辅的混合型教育券模式,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私人产品,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模式,而要体现教育公平。先按照一定的标准面向所有的受教育者发放统一的教育券,然后再根据个别情况给予具有助贫性质的教育券,这样主要解决了不懂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公平问题,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实力相对薄弱学校倾斜,即加大对他们的资助力度。

(二)辅助措施

1、转变政府角色,转变社会公众观念

教育券制度使政府不再在教育经费运作中居于绝对中心的地位,只负责从税收中按律发券,足额兑换,也即政府不但不能从经济上制约学校,还要承担国民受教育的经济责任与义务。将经费控制权转让给学生,这肯定会给目前的政府带来权力转让的阵痛。政府是否愿意让出这个权力,是否愿意接受监督,调整心态,正确进行角色定位,做改革的促进派是关键所在。

“教育券”在我国还是一项正处于尝试中的新生事物,一般人不了解它的真正意义,因此要与家长、学校、社会沟通,就我国实行“教育券”政策的理由、意义和对教育事业未来的影响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特别要引导家长正确使用“教育券”,为子女负责任地择校。对于家长来说,实行“教育券”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赋予他们公正的代理学生选择教育机会的权利,这需要家长有着较好的教育素质,否则“教育券”政策将效果不佳。

2、调整资源,平衡差异,创造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

在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条件差异十分明显,几乎每一地(社)区的学校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格局。而教育券制度的实施的目的就是引发学校间的竞争,在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教育券制度的实施会诱发畸形竞争。学生必然纷纷涌向优质学校,形成“马太效应”,使相对薄弱的学校一开始就处于竞争的被动地位,甚至将少部分学校推向关门的危险境地,引发矛盾。因此,在教育券制度实施之前,政府有责任调整资源,尤其是要在同一地(社)区内,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平衡学校间的差异,为教育券制度实施后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3、打破现有师资格局,加强流动,定期培训

实施教育券制度,首先就要使得各个学校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该校教师教学水平。目前状况是大部分优秀教师被调到相对好的学校,这样下去,好的学校也越来越好,差点学校越来越差,而我国现行的是就近入学原则,验证严重不公平。为此,要打破这一现状,就必须在教师流动的问题上寻找着眼点。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教师分布格局,对愿意到乡下执教的教师加以鼓励,并且直接体现在工资上。另外,在农村地区教学成绩出色的,按一定的规则分不同的名师等级,另加奖金。这样可以引导部分优秀教师到乡下执教。另外,定期对教师进培训,由县级政府与著名师范大学合作,邀请大学的教授、各地名师对他们进行指导,提高目前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4、省级政府拨款,负责教育人员经费,扶持薄弱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不均衡现状是地区发展不均衡,地区内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很多学者根据以往“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出现的问题,已经论述并达成一致观点,即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应提升至国家、由省级政府承担。首先省级政府要负担全体教师的人员经费,这样利于缩小城乡之间教师工资的差异,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政府还必须扶持薄弱学校,另开资金留作薄弱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如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体育场地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等等。义务教育经费要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使得经费用的合理。

本文章由西安牛皮癣医院http:///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第二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券,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论文

论文关键词:义务教育 农村 均衡发展 教育券

论文摘要:源于美国的教育券制度能否在中国找到适合其生存的土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教育券在中国的推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资改革面临的问题出发,试图解决目前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探讨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券的可行性。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困境

(一)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现状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变革大致经历了1986 年以前的中央财政负责、1986 年-2001 年的地方各级政府分级负责、“以乡镇为主”及2001 年后“以县为主”的三个阶段。1986 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由中央财政负责;或者由中央按地方需要切块单列,下拨给地方,再由地方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从1986年起在各级政府之间则实行的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乡镇为主”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这种体制使义务教育重心下移到乡村,但由于乡镇财政收入项目有限,大部分乡镇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从2001 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将义务教育的重心上移到县级政府。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农村每年的教育经费来源有所减少,导致本来就紧张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雪上加霜,给义务教育带来诸多问题。[1]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实行“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即经费来源是多元化的,既有财政性的经费,又有非财政性的经费。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间的分担采取“以县为主”的方式。教育部在2009年的工作要点中提出“大力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出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基本教育国策。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薄弱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面临的困境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随着政府的努力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基本上普及了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对我国城乡差异大的实情怎样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投入,以期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1、城乡差异大,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之间在教育上的差距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出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城市义务教育总体质量高,教学设施完备、教师教学水平高,很多地方达到小班化教学。而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省市,教学设施破旧、老化、不齐备,很多学校为减少教育成本,每个班安排七八十人,这样拥挤的教室、这样多的学生数,再加上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2、经费得不到科学合理使用,产出效益不高

部分地区教育经费扣压、挤占、甚至挪用现象的存在,义务教育经费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的地方不得不通过增加集资或收费来筹措办学经费,甚至出现了“乱集资”和“乱收费”等恶劣现象,这些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留不住人才,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一方面资金短缺,另一方面有限的公共资金并未被有效使用。如不解决经费使用的问题,仅通过增加微薄的教育经费来改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想法还是相当单纯的。

3、政府公共经费总量不足,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不够

我国政府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今年初政府提出把教育公平当作一项基本国策,以及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系列设想。但是还存在政府公共经费不足、转移支付力度不够、缺乏严格的规范制度等问题。现在虽然中央政府已经制定了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几乎全部用于解决人员的工资问题,没有明确用于教育运转和建设的份额。专项转移支付主要是危房改造专项转移支付,而且专项转移支付的份额很小在县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很难资金配套。[2]

4、农村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教育的发展不能维持在原有的水平,应体现为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目前,中央和省对义务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义务教育发展的任务很重,县乡财政却不能有效增长,势必影响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现在农村已逐步取消了民办教师,但代课教师仍然普遍存在。其次,硬件建设亟待加强。实验室、资料室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信息技术教育在部分农村中小学还是空白,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硬件的建设,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缺乏后劲。

二、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改革的出路与教育券制度

(一)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改革的出路

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改革的出路,笔者认为是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教育经费,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得到更大的产出效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还不能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那么,当务之急是增加经费使用效益,科学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经费,这样才可以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经费,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状况,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以达到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经费被扣压、挤占、挪用等现象的依然存在,我们只有通过改变教育经费拨款的模式,才能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分析是否可以在农村地区引入源于美国教育券制度。

(二)教育券制度的含义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1955 年,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弗里德曼在其《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了后来引起极大争议的教育券理论(该文后来被收入1962 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教育(Education voucher,又译教育凭证;另有School voucher,常译为学券制),是在教育领域中试行的一种代币券。教育券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政府改变对公立学校的直接补助的教育投入方式,而是由政府把经过预算的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教育券)直接发给学生,学生凭券自主选择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而不受学区的限制。学校则以收集到的教育券向政府有关部门兑换与券值等额的教育经费,以支付办学费用。[3]继米·弗里德曼后,英国的皮科克和怀曼等也提出了类似观点。教育券制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自主消费者,使学校和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的自主生产者,通过建立统一的教育市场,打破国家对教育的行政垄断和公私立学校之间的制度分割,促进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从而确保国民教育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4]

2001年夏天,浙江省长兴县政府为了缓解高中入学高峰的压力,鼓励部分学生进入民办高中或职业高中就读,决定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引入教育券制度,以教育券的形式对就读民办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新生予以一定数额的定向经费补贴。通过这种形式,既在经费上扶持了民办高中,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过于集中的普通高中生源流向。2002年,长兴县政府又把教育券制度扶持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功能扩展到了扶持贫困学生的范畴。长兴县实施了教育券制度后,职教招生有了较大改观,普职教得到了协调发展,现有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贫困学生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入学有了保障,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怀。

三、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券的意义

当前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但如果不合理地使用这些经费,将改变不了根本的问题,现在我国教育不是数量问题,关键在教育质量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教育券制度将使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得到改善。

1、改变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方式,突出效率

效率原本是个经济学概念,意指投入与产出之比,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被称为有效率,反之是无效率或低效率。将效率的概念引入到政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就是要通过投入方式改革,使得有限的教育经费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以达到最高效益。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着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主导型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办学经费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由政府部门按照计划(预算)的要求采取行政调拨的方式来完成。[7]这种带有强烈行政色彩的教育资金配置模式,导致了义务教育资源的闲置与紧缺并存、总体效益低下,发展严重不均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行政主导型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此,这种模式理所当然应该被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新型的政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模式所取代,教育券制度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新形式。在这一制度下政府将投入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转化成教育券发放给相关学生,通过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实现教育经费和相关教育资源在学校间的分配。在这种条件下,哪个学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培养的人才适合社会发展要求,哪个学校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去就读,于是中小学校在发展动力的驱使下,就会更加关注教学质量,这样提高了政府职业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

2、扩大贫困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实现教育公平[8]

在应接受教育的群体中,有一部分儿童由于禀赋、贫困等因素而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平等地占有教育资源,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每个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的公平。向这一部分学生发放教育券,补偿他们在占有教育资源上的不足,体现的教育公平的权利。同时,允许持有教育券的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他们需要的学校接受教育,在学校群体内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制定公平的规则实现教育的效率公平。

3、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教育券制度的实质就是通过学生持券择校而增强学校的竞争,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券制度,废除公立学校享有固定生源、固定经费的特权,迫使公立学校进行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以吸引生源和获得办学经费,同时扶持了薄弱学校的办学。[4]同时,也废除了私立学校(我国称之为民办学校)高昂收费的特权,迫使他们放下身价,追求卓越,以吸引生源和获得政府资金资助。通过实施教育券制度,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有了选择学校的主动权,学校处于政府行政部门和受教育者的监督之下,有利于加大学校之间的竞争,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4、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能在异地获得同质义务教育

近些年来,外流务工的农民子女读书问题越来越多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就近入学的原则,禁止流动。近来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负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然而,流入地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仅够维持本地区儿童入学,若再接收外来农民工子女,政府又不增加教育经费,公办学校是难以承受的。基于种种原因和现状,笔者认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券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按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发放教育券,每个学生均能得到一张教育券,学校按收到的教育券向政府足额兑换成教育经费。这样流入地政府不会担心这些孩子会分担当地的教育经费,可以用券向政府兑换等值的经费。

四、推进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券的构想

笔者认为,教育券虽然不一定能在全国推展开,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模式,但在现阶段的中国,尽管政府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但教育经费依然不足,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更现实的态度应该是:在既有的经费盘子中,使有限的经费产出更高的效率(即没有额外增加经费),那么,使用教育券,通过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来弥补经费的不足。具体的模式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如下:

(一)模式的选择

在借鉴教育券制度实现政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方式改革时,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模式的选择问题。到底是选择弗里德曼式的自由市场竞争模式的教育券,还是詹克斯的社会政策调节模式的教育券呢? 自由市场竞争的教育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是不能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社会政策调节的教育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公平问题,但是由于这种模式要求对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对待,在教育券接受对象确定中强调政府的作用,可能又会重新带来政府的过多的干涉和低效率,从而违背了设置教育券的初衷。

国内外的教育券实践表明,两种模式各有优点也各自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综合两种教育券模式,即采取一种社会政策调节为主市场竞争为辅的混合型教育券模式,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私人产品,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模式,而要体现教育公平。先按照一定的标准面向所有的受教育者发放统一的教育券,然后再根据个别情况给予具有助贫性质的教育券,这样主要解决了不懂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公平问题,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实力相对薄弱学校倾斜,即加大对他们的资助力度。

(二)辅助措施

1、转变政府角色,转变社会公众观念

教育券制度使政府不再在教育经费运作中居于绝对中心的地位,只负责从税收中按律发券,足额兑换,也即政府不但不能从经济上制约学校,还要承担国民受教育的经济责任与义务。将经费控制权转让给学生,这肯定会给目前的政府带来权力转让的阵痛。政府是否愿意让出这个权力,是否愿意接受监督,调整心态,正确进行角色定位,做改革的促进派是关键所在。

“教育券”在我国还是一项正处于尝试中的新生事物,一般人不了解它的真正意义,因此要与家长、学校、社会沟通,就我国实行“教育券”政策的理由、意义和对教育事业未来的影响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特别要引导家长正确使用“教育券”,为子女负责任地择校。对于家长来说,实行“教育券”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赋予他们公正的代理学生选择教育机会的权利,这需要家长有着较好的教育素质,否则“教育券”政策将效果不佳。

2、调整资源,平衡差异,创造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

在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条件差异十分明显,几乎每一地(社)区的学校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格局。而教育券制度的实施的目的就是引发学校间的竞争,在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教育券制度的实施会诱发畸形竞争。学生必然纷纷涌向优质学校,形成“马太效应”,使相对薄弱的学校一开始就处于竞争的被动地位,甚至将少部分学校推向关门的危险境地,引发矛盾。因此,在教育券制度实施之前,政府有责任调整资源,尤其是要在同一地(社)区内,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平衡学校间的差异,为教育券制度实施后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3、打破现有师资格局,加强流动,定期培训

实施教育券制度,首先就要使得各个学校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该校教师教学水平。目前状况是大部分优秀教师被调到相对好的学校,这样下去,好的学校也越来越好,差点学校越来越差,而我国现行的是就近入学原则,验证严重不公平。为此,要打破这一现状,就必须在教师流动的问题上寻找着眼点。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教师分布格局,对愿意到乡下执教的教师加以鼓励,并且直接体现在工资上。另外,在农村地区教学成绩出色的,按一定的规则分不同的名师等级,另加奖金。这样可以引导部分优秀教师到乡下执教。另外,定期对教师进培训,由县级政府与著名师范大学合作,邀请大学的教授、各地名师对他们进行指导,提高目前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4、省级政府拨款,负责教育人员经费,扶持薄弱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不均衡现状是地区发展不均衡,地区内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很多学者根据以往“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出现的问题,已经论述并达成一致观点,即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应提升至国家、由省级政府承担。首先省级政府要负担全体教师的人员经费,这样利于缩小城乡之间教师工资的差异,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政府还必须扶持薄弱学校,另开资金留作薄弱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如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体育场地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等等。义务教育经费要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使得经费用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戴罗仙.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5)

[2]谭春芳,李继宏.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J].教育与经济,2003,(3)

[3]赵宏斌.教育券:基础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4]文新华.关于“教育券”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1)

[5]张平,何霖俐.教育券制度在我国的实施策略分析[J].教育探索,2007,(1)

[6]张传萍.关于我国实施“教育券制度”的若干思考[J].云南教育,2003,(36)

[7]皮江红.教育券与我国政府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方式改革[J].教育科学,2006,(2)

[8]来新安,张丽萍.教育公平与教育券的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3,(8)

Abstract:The education voucher system,originat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whether could find suitable soil for their survival in China or not.Scholars has done a certain extensive and in-depth research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 voucher in China.This article try to re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 of uneven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coupons of implement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Key words:compulsory education;rural area;balanced development;Education voucher

第三篇:关于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提案

关于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21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民进中央 主 题 词:教育,教育经费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年均增长幅度超出中央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近20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始终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5%。2010年,全国24个省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15%以上。西部地区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基数低、增速快,东部和沿海地区基数高、增速慢,从而使东部和西部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是,区域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最高与最低省区的差距均在6-8倍之间。2010年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差距仍然很明显,普通小学阶段,最高的上海(16143.85元),是最低的河南(2186.14元)的7.39倍;普通初中阶段,最高的北京(20023.04元),是最低的贵州(3204.20元)的6.25倍;普通高中阶段,最高的北京(20619.66元),是最低的河南(2457.82元)的8.39倍;中等职业学校阶段,最高的北京(15583.79元),是最低的湖北(2728.00元)的5.71倍;普通高校阶段,最高的北京(34546.43元),是最低的河南(4276.64元)的8.08倍。

同时,不同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差异明显,学前教育经费明显偏低,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快速减少。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使用规定中硬件方面占比较高,教师发展等软件占比偏低;同时经常性经费与专项经费没有打通,经费浪费现象较为明显。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突出的“严预算、宽追加”的现象。

一、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

中央新增教育经费投入要在保运转、保工资、保安全的基础上,做到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

首先,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学级结构。明确和规范各级政府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应承担的责任,建立中央、省和市县共同分担的办法,把教育支出的重点放在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重点增加对学前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其次,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结构。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加大对西部地区必要的教育发展的投入,努力实现各地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东中西部地区教育的协调发展。

最后,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支出结构。正确处理改善办学条件投入与正常办学投入的关系,逐步提高人员经费的支出比例,向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倾斜,向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倾斜。

二、积极推进教育财政体制改革

切实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教育经费的分级拨付方式改革为国库集中支付,既有利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又符合教育支出居财政极为重要支出地位的要求,有助于加强财政对教育经费的管理。

明确政府财政预算中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数量指标并规定最低限额,并加强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行为的监督,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教育经费的落实到位、教育经费的投向与效益。

对于中央财政资助的重点建设项目,要强化项目管理,建立行政、专家和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的项目评估体系。并要在逐年评价督查的基础上,实行与项目实效挂钩的滚动拨款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支持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等多种方式,兴办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鼓励大、中型企业以职业学校为重点投资办学。同时允许境内外资金依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三、严肃预算控制、完善管理方式

严肃预算控制,遏制随意性费用支出。教育经费预算要体现办学目标实现的实际需要,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并明确各级相关责任。预算执行中,要允许根据办学目标的变化,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办学发展的实际。

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审核决定专项支出预算。对每年决定在教育系统要办的大事、实事,财政部门应优先安排或预留资金,确保重点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积极推进项目绩效评价的试点工作,跟踪整个预算执行过程的财务监控,减少学校将定额公用经费用于专项开支、预算执行中的挤占混用,以及会计核算乱列支的状况。应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程序,逐步实现标准周期预算。推进信息化建设,调整和完善预算的编制及监控办法。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四篇:如何提高农用电机使用效率

如何提高农用电机使用效率

在现有农用电机中,有一些是旧型号低效率的,其各种损耗大、功率因数低、浪费电能高,对这些电机可采取以下节能措施进行改进。

对于连续运行的电机,如果负载率达60%以上,每年连续运行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应采用高效率电机。国产YX系列高效率节能电机总损耗比Y系列的平均下降25.8%(在下降的总损耗中,铜损耗占20%,铁损耗占10%,杂耗占30%,风摩损耗占40%),效率平均提高3%。电机在负载率为50%-100%时,具有较平坦的效率特性,在75%时效率最高。更换高效率电机增多的费用,可在短期的节电费用中得到补偿,以后每年还可继续节省大量电费。

如果考虑到一时投资较多,旧电机换下后又被闲置,可在电机修理过程中通过降低电机的各种损耗来提高电机效率。

在修理标准电机时,通过降低电机损耗改制成高效率电机的标准是:总损耗应比原电机降低20%-30%,功率因数不低于原电机水平。

在重绕电机线圈时,增加导线截面积可以降低铜损耗,提高电机效率,但铜重量增加,由于铜重引起修理成本增加,增加的电磁线费用可以靠节省的电费在短期内偿还。

在重绕铝线电机绕组时,可以以铜代铝,在线圈形式、匝数和导线截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定子铜损耗为原来铝线时的一半左右。

在修理铸造铝笼型转子时,可改用铜条焊接结构。由于降低了转子横向泄漏电流所产生的涡流损耗和铁耗,可使转子铜损耗和附加损耗降低。如果有条件重新铸铝,可以在转子铁槽内壁涂敷绝缘漆,使铝导条与铁心接触电阻增加,能使杂散损耗降低11%左右。

泵阀交易网

为了降低通风损耗,可改用高效率风扇。当电机所需风量和风压不变时,通风损耗与风扇效率成反比,如果把效率为20%左右的大刀式或盆式风扇改为效率为67%左右的高效机翼型轴流式风扇,通风损耗可降低为原来的30%左右。

采用上述措施处理的农用旧型号电机的运行效率和功率因数得到很大提高,达到了节能、节支的效果。

第五篇:如何提高空压机的使用效率

如何提高空压机的使用效率

对于空压机的基本认识大部分是停留在以压缩空气产生能量,普遍用于工厂中。但对于如何节能减少气体能量流失却很少有人关注,今天就为大家指出如何提高空压机的使用效率!

减少耗气量就是节能

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压缩空气系统能源利用情况不容乐观,虽然空压机设备较好,但供需匹配率偏低,在用气企业中由于普遍存在着末端设备不合理、跑、冒、滴、漏现象普遍、计量缺失等问题,生产过程中耗气量的严重浪费。另外,工厂对“气”的实际需求存在季节性、时间性波动,其用气量波动也较大;同时,空压机多数时间并非满载运行造成的频繁加卸载过程也会极大程度地浪费气电。

由此可见,企业最直接的节能办法就是提升“用气成本”意识、重视“管理出效益”这样的普遍真理。

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整体管理空气压缩机系统节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方面,要对源头空压站房进行“省能”管理。“省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空压机的运行效率、加大用气匹配率。通过预测控制、容错控制、自学习算法、云计算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对空压机群进行控制,优化运行后的产气量即可匹配工业现场的耗气量。

另一方面,对末端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末端需求是直接减用量,从使用根源上削减能耗。因此,如何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提高末端及管网相关设备的利用效率,是该环节节能要考虑的最主要问题。

在整个节能过程中,“源头”的节能空间占比为10%,而“末端”高达30%。因此,节能需要进行整体管理。

从“源头到末端”的节能思想汉钟空压机率先提出的,这种整体节能解决方案已经经过30多家知名企业的验证。另外,它还有一个特色服务叫“个性化节能诊断服务”。节能诊断中“对压缩机进行加载和卸载优先权的设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空压机系统进行“从源头到末端”的整体判断,确定出“节能率”,在后期节能项目实施后,一定能够完成该节能目标。

提高“气能”的使用效率,以最小的成本产出最大的回报,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同时也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创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号召。

下载浅析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券,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券,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郭垣小学石璐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效率,我觉得首先得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早读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早读效率 张小萍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新集中学 摘要:读书是提高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听和写的桥梁。英语早读效率影响着每一节英语课堂......

    如何提高光纤激光切割机使用效率

    台州亚古机床设备有限公司 如何提高光纤激光切割机使用效率 从2013上半年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激光切割设备继续保持上升,各主要的经济指数也都实现了回升,激光切割机行业继续处......

    如何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

    如何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集团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手段和模式面临着挑战。企业集团如何利用集团优势......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杨劲松 [摘要]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目前企业在资金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

    如何提高价格调节基金使用效率

    如何提高价格调节基金使用效率价格调节基金是物价部门用以调控市场价格,防止物价指数上涨过快的手段之一。实践证明,它在微观领域调控物价是行之有效的。作为物价部门调控市场......

    XX乡农村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经费管理办法

    XX乡农村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经费管理办法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基本标准为:小学生4元/天、初中生5元/天,学生每年在校天数均按250天计算。所需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