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浅谈发展科教的意义
浅谈发展科教对提高国民素质、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
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但我国科教领域仍存在着观念与技术相对落后的许多问题,这有必要让我们认识科教人文化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改革,大力发展科教事业。
一、科教人文化的重要意义
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普遍的课题,科技文化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一切工作的基础在于发展科学文化教育,教育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现在各国各领域激烈的竞争,其实根本落脚点在人才的培养和出新上。美国之所以超过了苏联而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就在于他曾吸收了国外各类高级人才,积极吸收先进文化。我国要想在21世纪成为世界新崛起的现代化强国,也在于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而这也要求发展人文化的科教事业。创新人才来源于创新教育,学习实践会不断继承发展人类文明,会革新社会经济,改进人们的观念和生产生活的方式。
早在中国古代,学习、立身、功名的关系是一致的,金榜题名、功成名就是他们人生的最高理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人生的最大欢乐。中国老百姓不是都知道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其中虽然有古代封建思想的糟粕,但也有些许人生与社会的真义。一个人只有有了文化知识,才会有未来前途,一个社会只有崇尚文化知识,才是一个向上的社会,才会有春天与希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广大青少年身心正在迅速成长,迫切需要知识,迫切需要在学校里的学习。比尔•盖茨从自己的生活及个人经历中总结出了一些成功准则,其中有一条就是你往往只有一次机会,“学校会给你无数的机会,这和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没有一点相似之处”。古代贤文诗书中也有“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之语,意思是说,功课就是钱粮,早早学完功课,心里就没有负担,上不欠官粮,自得最大的快乐。这足见教育与学习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古代的教育,“学而优则仕”,读书志在圣贤、仕途,是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封建礼教的灌输,而现在教育进而演变成应试教育。有些学生迫于自身的条件,有很大的学习压力,学习起来有很大困难。他们虽然失去了学习的成功,但这些孩子自身并没有罪过,也同样需要一个美好愉快的童年,只要按部就班地学习,仍然能获取新的学习思维方法,掌握新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所以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他们。我们应该把教育的意义从为广大青少年未来事业、生活从优选择提供一个筛子,转变成为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的需要。爱因斯坦说:“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
现在的教育使学生头脑中的一些感性知识,被所学理论知识提升得荡然无存,感性认识在学习、记忆、考试中被一一抹去,学生只会按标准答案,按规定模式去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及灵性被慢慢抹杀。我们教育考核的实质不是在考察学生的实践力与创造力,而是在考学生的记忆力,能够复述出标准答案的就是好学生,但记忆力不好具有自己的主见和一定创造性的孩子却成绩很差。这不能不说我们现行的教育考核制度与教育意义及未来人才的需求在严重背离。现代化建设尤其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只会循规蹈矩、毫无创造力、只会学习的书呆子,这足见科教人文化的重要意义。使教育脱离功利思想,打破传统应试教育带给我们的教育思想的束缚,突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误区,这是中国教育向长年来传统思维定势的挑战。只有大力发展人文教育,才会使学生真正成材,使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科教事业的相对落后及对策
现在我国与国外主要的差距还是在科学技术上,在国际竞争与国家建设的新形势下,科教事业加快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显得十分明显。普及教育已经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据分析,中国的全民教育水平要比美国落后100年,而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只达到了日本1900年的水平。但普及教育却有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在于教育自身不断积极的建设。
1、人才缺乏及对策
国家针对基础教育提出新课程改革,学校不在于是否是重点,问题在于要有足够的受过新思想、新文化培养的合格教师,去培养身心平衡健康地发展的学生。而现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仍存在着思想落伍、教育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教育教学水平低下。普及高中已是普九与大学扩招之后的形势所向,而现在大约53%的高中入学率,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大学教育在美国、日本是相当普及的,一个大学生在美国不算稀奇,他们更多的是硕士、博士,而且是跨学科的,而在我国,高中就已成为广大青少年教育成长的门槛。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在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大学向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所以,普及基础和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需要,这就需要一支广泛的符合要求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也需要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新型人才,去完成教育自身的理论建设,去不断发展教育。
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教育自身。要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广大高级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水平,完成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为国家培养新一代人才。“名师出高徒”,只有有了大批具有先进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十倍、百倍的优秀学生,然后学生再充实到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中,包括教育部门,成为合格的新型人才。
2、资金缺乏及对策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但高等院校仍存在着教育教学经费紧缺的现象,经济负担反过来又成为高级人才入学的门槛,这成为限制高等教育推广普及的因素。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也迫切需要解决资金、经费来源问题,但国家有限的经济收入在基础科学上的低投入,极大约束了基础学科的发展。而在基础教育上,由于政策地区倾斜、资金缺乏,造成西部地区国家教育投资明显不足。所以我国的教育明显是“穷教育”。
缺乏的资金从哪里来?靠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发展教育可以为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人才和先进观念,可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改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国民经济发展了,又可以增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增加教育和科研经费,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改善并促进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也可以为交不起学费的穷孩子提供就学成材的机会,创造促进他们继续学习的环境。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也有哲人说,知识在学习时是艰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有的学科可能是基础性的,有时所学所专虽无一时之效益,但可能对未来实践产生重大革命。我们应掌握现代的正确合理的思想,重视知识,改革科学教育。
3、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当前高校院所的教科研成果没有产业化、市场化,使无数科研人员研究的成果得不到实践应用,这就限制了产学研的循环发展,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产生于生产生活实际,也要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要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大量科学技术没有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难以创造出经济效益,难以用于科学教育自身的再发展。倡导科教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倡导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高教科研水平,使教育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生活中的产品,使科教产生经济效益,这是科教事业循环发展的第三个动力,也是使教育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
教育在不同程度上介入新知识的生产,是其教育功能的副产品或联合产品。当前已步入信息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就是知识传授、普及、创新的过程,教育将成为知识经济得以发展的中心环节。现代化的文明浪潮告诉我们,现代化就是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与先进观念理念、科学理论精神不断结合的过程,我国现在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这就为科教成果的产生与应用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和无限美好的前景。我们应借助科研教育成果的不断发展成熟,来促成我国物质与文化领域的一场革命,这样发展教育事业就可以解决发展国民经济的大问题。
4、就业市场容量的狭窄及对策
我国应普遍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者文化水平,但庞大的大学生毕业数量与狭窄的就业市场的矛盾,却使部分大学生面临着择业难,专业不对口的现实,这浪费了教育的成果与人才,降低了受教育的收益,制约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使高等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只有解决好教育的去向问题,扩大大学生就业面,同时增加扩大产业形式,使大学生学有所用,才能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相信社会经济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发展与观念的更新,会安排好大学生等高等人才的工作去向。只要改变陈旧落后的观念与习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就会有新人才施展才华的天地,就会产生经济活力,进而改进人们的观念,发展社会的文明,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5、教育思想的弊端及对策
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经济建设,迅速加强国家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是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提高的迫切要求。而一切工作包括教育工作也就要适应这个基本要求,培育出国家经济建设所必需的人才和未来新一代的国民。而当前教育领域,教育观念的弊端、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落后,这些都不利于培育未来需要的真正人才和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国家的教育只是应试教育,是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延续。培育的广大学生,对知识不会活学活用,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创新精神,而肩负着教育任务的教师们却只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使得教育难以适应祖国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也严重影响着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和未来的前途。现在教育阵地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最难介入、最难改变的一块天地,教育已经在与社会发展趋势相背离,在与社会生活相掣肘。不符合社会进程的事物必将遭淘汰,这个道理显而易见。经济与社会的转型,要求学校这方天地也应适应转型的变化,成为新型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一落后的面貌也需靠教育自身的改革、教育思想的丰富完善、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来解决。教育只有适应国家改革的发展而进一步向前发展,只有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需要,而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改革,提倡增加人性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柔和的程度,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断生活化、人文化,与时俱进,才会创造出教育崭新的新局面。只有给我国教育事业注入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才会使祖国教育事业的肌体更加健康、完善。这需要国家从上到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实现,大到教育理念的改变、教师培养的多元化,小到教师压力的减轻、教师自身的解放,这才会使教育不会一潭死水。教育要一改脱离现实生活、死板生硬的人为的说教,多与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教育要一改陈旧落后的禁锢,发展人文教育,提倡与学生交朋友,改变传统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教育思想的束缚,既而改变人们头脑中历来的“师道尊严”的形象,使老师不再是管制孩子的工具。提倡形成师生民主关系,提倡充满爱的教育,以真诚的心与学生交往,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平衡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个性,不压抑孩子的天性,让学校不再是孩子受管制的地方。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改革,改进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方式,让学生不再厌倦学习,而是爱学习,对学习产生感情。教育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增加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结合,而不再是死读书。这样才会使教育有生命的活力与欣欣向荣的未来,中国社会也才会有新的希望,才有发展的无限前景。
三、结论
不断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必须不断提高社会文化水平这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主要的方法和途径就是发展科教事业。而发展科教事业又应不断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体制的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使科教事业与人文精神不断结合,提高管理的水平,实现科学教育的现代化,使科教对促进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不断普及中等、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为国家培养多方面的人才,为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产生促进作用。
政治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以文化的创新与复兴为先导,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要求中国文化的建设要跟得上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文化建设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一切社会形式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文化必然受经济基础的制约,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才会促进经济基础,所以文化教育随着经济的不
断发展而得到解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西方在近现代不正是由于他们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创新与复兴,才促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从而诞生了西方文明吗?而中国也是在五四运动后有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成为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无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并领导中国革命的开端。所以中国要想在新世纪首先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必须向西方学习他们先进的科教事业,复兴文化,不断改革完善教育,提高科学教育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才能发展国民经济,实现文化的革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真正富强。
第二篇:职业发展教育意义
职业发展教育的意义
学院:外语学院 班级:0905 姓名:刘文清 学号:20094818090
5摘要:科学的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从而促进大学生理性的规划未来的自身发展,并努力在大学阶段自觉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求职就业竞争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顺利就业和职业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提高 能力树立 观念
通过职业发展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能够使大学生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征、职业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通过职业发展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掌握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等,还能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如沟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职业发展与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基本问题。科学的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从而促进大学生理性的规划未来的自身发展,并努力在大学阶段自觉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求职就业竞争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顺利就业和职业良好的发展。
首先,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不断增长知识才干,提高自身素质,能够在将来得到满意的社会职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不错的经济收入,不断地体验成功和满足,获得愉快和幸福。职业发展教育能够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是学习目的的实现途径变得具体和清晰,在职业素质具备时,促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建立大学生学习目的的持续动力,不断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其次,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形成的知识和能力最终要接受社会职业的检验。职业发展教育不仅能够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信息,指导他们根据社会职业需求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也能够促进他们奋发学习,注重道德修养,完善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再次,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每种职业有其独特的要求与元素,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工作适合不同的人。通过职业发展教育,可以让大学生理性地确定职业观念,客观认识社会职业观念。掌握就业技巧和提高就业能力,毕业后顺利就业。能够使其尽快适应社会,提高职业
生涯管理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大力推进教育普及和发展,着力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当前,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作出了明确的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要坚持“一个主题”,即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完成“三项任务”,即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起新型的学习型社会。其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它对教育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解决教育不公,实现教育和谐。现在的初高中毕业生,年龄普遍较小,尤其是初中毕业生,尚不到就业的法定年龄。若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适龄青年接受职业培训,这些学生就会既没学可上又无法就业,后果不堪设想。适龄青年接受不到相应的教育就不能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社会和谐也将无从谈起。按照人才结构理论,社会人才数量分布应该呈金字塔状。高等教育承担金字塔上部尖端人才的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承担金字塔中下部人才的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生应该是高等院校在校生数量的数倍或更多倍。若果这种结构被破坏,就会造成人才结构的失衡,一方面造成社会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这几年的大学生就业难充分说明,对教育必须宏观调控,有计划地发展,否则,教育的不和谐将会造成未来社会人才结构上的不和谐,包括 有些行业人才短缺,有些行业人才过剩等等,人才的长期不足和浪费都会影响教育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和谐与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因此,要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第三篇:科教教育交流材料
强化科技教育,形成科技特色
———开县镇安镇中心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交流材料
我们学校是一所城郊小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以科技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在县教委和各级科技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学校找到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科技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学校科技教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一、明确一个目标
我校制定了科技教育的总目标,那就是: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培养热爱科技的兴趣,研究普及科学的规律,探索发展个性的门路,争创科技教育先进学校。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分三步走的科技教育发展规划:第一步是探索科技教育特点;第二步是争创县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第三步是跻身于一流科技教育学校行列。
二、狠抓五个落实 1.思想落实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学习国家有关科技教育的法令条文,学习与科技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转变不适应科技教育思想的观念,不断钻研科科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技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热爱科技教育,争当科技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2)加强法治,健全制度。为了把科技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引领师生主动地开展科技工作,学校加强科技工作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科技活动室制度》、《科技辅导员例会 制度》、《科技成果奖励制度》以及各专用教室规章制度二十余项,以制度规范科技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技工作的开展。
2.组织落实
学校建立三级科普管理网络,认真做到层层落实。
(1)一级网络:学校建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分管领导和科技总辅导员任副组长,并且由总务主任、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团支部书记等为组员。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落实措施、物色安排指导教师,保证活动经费到位,同时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发动、过程安排、检查指导及总结奖励。
(2)二级网络:包括两个方面:①由专职常识教师、电脑辅导教师、图书管理员组成。②由8位科技辅导老师组成。这支队伍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的思想动员、组织管理、纪律监督,保证活动有序地顺利开展,同时对学生进行科技思想教育、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科技知识及科技技能的辅导,组织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发现及培养科技苗子,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3)三级网络:每个年级各班落实2名科技兴趣浓厚、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科技小辅导员,学校建立一支由20名学生组成的科技小辅导员队伍,他们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进行宣传发动、起着带动全校科技活动开展的领头羊作用。
3.内容落实
(1)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①普及型: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学生全员参与。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提高不同要求,开展不同的科技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普及科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创造实践机会,提高动手能力。a.低年级以折纸、小风车、画画表达对大自然热爱等活动为主;b.中年级以方 正棋、建筑模型制作、设计科技小报等活动为主;c.高年级以空模、车模、船模的制作及操作比赛、出金点子、写科普小论文等活动为主。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制作与训练,把学生引进各种科技活动的大门,为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显示学生的才能创造条件。
②提高型: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个性特长的科技苗子,开设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主动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2)科技活动与科技教育相结合
多年来,我校紧密配合市科技教育同步开展学校科技活动,针对市科技教育的要求,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参加制作空模、车模、建模等各项活动,同时通过作品展示,比赛评选,层层选拔优秀苗子,进行强化训练,参加镇、县、市各项比赛。
(3)科技活动与读书活动相结合
每学期要求学生至少看一本科技书,学校图书室精心挑选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科技书,学生利用午间阅览时间到阅览室阅读,同学们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摘录自己感兴趣的小常识、小制作、小发明等,为他们出科技小报及写科普小论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他们的科技兴趣,丰富了他们的科技知识。
(4)科技活动与影视活动相结合
根据小学生直观性强的认识特点,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动物世界”、“白色污染”、“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教片,影片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形象生动的解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学生 3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懂得爱护动物、净化环境、保护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5)科技活动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自编科技小报已成为同学们喜爱的一项科技活动,通过内容的选择、版面的设计、文字的书写及美工的处理,学生的语文、美术、书写等综合能力及审美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许多学生精心设计的“科技小报”在校园里公开亮相,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展示,学生、家长争先观赏,赞不绝口。
(6)科技活动与班团活动相结合
学校经常要求各班级召开科普主题班会,班主任及班干部们精心准备,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宣传科普知识的,有交流科普小论文的,有展示科普小报及科普小制作的,有讲科学家故事的,还有的亲自做冷菜拼盆的,真是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7)科技活动与艺术教育相结合
学生利用废料易拉罐、雪碧瓶、细铅丝,通过艺术设计,精心制作成品种多样的小制作品,还有橡皮泥捏制、陶泥作品、绒线编结、布艺粘贴、剪纸绘画等,材料之丰富、品种之繁多,充分显示了学生聪明的智慧、丰富的想象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8)科技活动与培养创新精神相结合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创意征文活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大胆设想,写了60篇创意征文,学校选拔一些好的设计在科技小嗽叭中广播。
4.阵地落实
作为科技特色学校,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持久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十分重视科技教育阵地创设,建立了校内外许多教育基地。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为使学生在校有更多的科技活动场所,充分利用 和发挥科技活动室的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活动室的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网络活动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这些都为学校提供了“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平台,基于做到科技教育“环境化”。课堂教学作为科普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把科普教育纳入课程计划之中,学校利用课堂主阵地进行科普教育;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生活劳动室、阅览室、广播室也是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电影,实验室组织学生做小实验,阅览室组织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广播室进行科技小嗽叭宣传活动;校园内我们还开设了花木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花木培育、种植、保护教育,科技组还给学校所有的花木挂牌,介绍名称、习性和特点。
5.经费落实。
在经费不宽裕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从各方面节约资金,挤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科技教育上去,而且保证资金逐年增长。资金的投入,用于添置科技活动的专用设备、购买活动材料、教师培训、外出考察,确保我校科技教育正常、有序、更好地发展。
三、实现五个提高
1.思想认识提高。提高思想认识是实施科技教育的思想基础,几年来,全校上下,无论领导、老师,还是学生都对科技教育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都把科技教育当作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面,都把科技教育当作推进素质教育创出办学特色的重要抓手,乃至把科技教育当作科教兴市、科教兴国的基础工作。
2.科技普及提高。学校还十分重视科技教育的普及率,让每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科技教育。我校在全县率先实行科技教育进课程,各年级每周都排一节科技课,在课外教育活动方面,学校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县规定 5 的科技项目外,还自己设计了不少科技活动项目。另外各科任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科渗透科技教育。
3.辅导水平提高。由于我们建立了科技辅导员例会制度和小辅导员例会制度,使我们对校内科技辅导员的辅导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形成制度化。同时我们选派科技辅导员专职教师赴重庆参加培训,有时还请专家来辅导,使辅导员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提高了各自的辅导水平,并且近年来,随着校内赛事的增多,辅导水平更上新台阶了,许多老师在科技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我校的张国庆老师成了全县科技教育领头雁,经常被县抽去检查指导学校科技教育工作。邓婷多次被评为重庆市科技辅导员。
4.学生兴趣提高。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科技兴趣的培养。一方面,在校会上动员、班主任宣传意义;一方面,积极组织各类科技活动,各班做到每月每周有活动、有竞赛。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镇、县、市级的各类竞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一方面,我们对在科技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班级予以表彰,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得到更大的提高。
5.教育质量提高。我校以科技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来,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科技竞赛成绩的优异,还表现在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创新意识的增强、科学精神的发扬。科技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带动了学科教学、艺术教育、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全方位的提高。
四、存在问题
1、由于学校科技教育发展历史短、内涵不丰厚,对科技教育只是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在科技教育的某些环节上尚嫌粗糙。
2、部分师生对科技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存在对工作的解怠或不力的现象。
3、由于学校科技教育者还严重缺乏,有些科技教育工作无力开展。总之,几年来,我们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在县教委、县科协的帮助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教育初见成效,但以后还需不段加强对科技教育的常规管理,加强科技教育的校本开发,走出一条符合镇安镇中心小学特色的科技教育之路。7
第四篇:浅谈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意义
浅谈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意义
【摘要】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心理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 自信心 尊重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也得到重视,但却往往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社会的责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体会到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幼儿将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幼儿素质的提高,首先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首,我认为作为幼儿教师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热爱、关注幼儿
冰心老人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慰、支持、信任、奖励、赞扬等等,教师的热爱关注给予孩子信心和希望,使孩子倍感温暖、愉快。如:给胆小的幼儿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等待,多一些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及自我表现能力,给调皮孩子多一些耐心的交谈,或一个轻轻的抚摸和拥抱,或经常为他竖起大拇指,多肯定他的优点,委婉地指出其不足,这样会让调皮的孩子从心里产生自信心,促使他力改不足,努力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但能使孩子倍感老师的关爱,会让孩子更加喜爱教师,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使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从而也增强孩子的学习积极性。2.尊重、信任幼儿
只有尊重、信任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任。作为教师首先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幼儿聪颖,有的幼儿较迟钝;有的幼儿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幼儿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喜欢歌舞„„每位幼儿都存在先天不同的素质,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及生活环境,教师应了解孩子差异产生的根源,对孩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适当的空间,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同时和其家长多交流,家园配合对其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对不同的幼儿进行正确地分析、判断、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从而促使孩子身心协调地发展。
3.多肯定、赞扬幼儿
赏识教育家园周弘教授曾讲过:“每个生命来到这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花有花的美,草有草的美。”作为教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其优点首先加以肯定和赞扬,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及努力的方向,这样孩子会乐于接受,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我班的钱鑫程小朋友聪明、活泼、乐于帮助别人,但做事虎头蛇尾,缺乏坚持性和毅力。比如画画时画得很好,但涂色时没有耐心,胡乱涂两笔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是采取了上述方法,首先肯定和表扬他的优点,然后提出希望,结果钱鑫程小朋友很快改正了他的不足,画画也有了很大进步。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未被打磨的璞,他能不能成为玉,就看你如何去雕琢他。
4.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如通过科学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探索精神,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坚持、忍耐、勇敢及坚持不懈,通过社会课引导幼儿关心社会,乐于与他人交往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角色游戏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从而更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下面结合我的一点教育经验,谈一谈幼儿园,家庭、社会如何为幼儿园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和维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幼儿教师要发挥其在幼儿心理健
康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作为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儿童。如教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性情多变,偏执偏激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健康人格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保证。
第二,注意教师言行对幼儿人格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即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气氛。这要求教师要无条件地爱孩子,无论美亦或丑,无论聪明亦或愚钝,充分地接纳和尊重幼儿,切忌偏爱。
第四,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密切配合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与教育进行。在幼儿园里,让幼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养成合作性行为,能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园,教师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态度、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变化,若教师心情好,相应地对孩子更关爱,更有耐心,给孩子的感觉是老师关心,疼爱他们,他们也喜欢老师,给孩子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若教师的情绪不好,表现得脾气暴躁,对孩子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发脾气,孩子从心理上感到老师很可怕,老师很讨厌他们,从而孩子也从心理上、行为上疏远老师,给孩子的影响是一种消极的、冷漠的,从而影响孩子友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是幼儿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前提。
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家庭教育,总以为孩子年龄小,还不懂事,谈不上有什么心理问题,殊不知,当前由于独生子女的急剧增
多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目前幼儿身上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自私、胆怯、独立性差、娇惯、耐挫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够、交往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差,做事缺乏坚持性等等,这些已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爷爷奶奶关爱备至,父母心疼不已,可是,长辈的溺爱,缺少玩伴,家长期望值太高,结果反而导致不少幼儿也出现了心理问题,因此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除了教师发挥的作用还有遵循幼儿心理健康的原则,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的心理及其问题。幼儿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意志及人格,任何轻视他们人格的言行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对抗。
幼儿正处于性格形成初期,也是打基础的时期,因此要让孩子摆正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尤其是把他摆在什么位置上,让他担当什么角色,都对他的性格形成起了巨大作用。以孩子为核心,娇生惯养,要啥给啥,说啥是啥,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子,这样娇惯的孩子,大都任性,自我中心、自私、无礼,缺乏独立性,怯懦等。这样一些不良的性格特点一旦稳定下来,就会变成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将来一旦失去家庭的保护,父母的仗恃,就会变得胆小、畏缩,人际关系紧张,势必在心理上遭受更多的冲突与创伤。
总之,作为父母爱孩子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首先要关心、尊重、理解孩子,凡事不包办代替,注重言传身教,时刻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孩子的过失和错误要心平气和,教育要耐心细致,尤其要讲清道理,适当地做个惩戒也是可以的,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批评教育孩子时父母口径要一致,假如一方批评,一方袒护,就会使孩子是非混淆,不愿接受教育,批评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父母出气,或是让孩子服软,而是要引导孩子认识错误,鼓励孩子心情舒畅地改正错误。
俗话说:“不怕做不好,只怕想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
都健康快乐的成长,3-6岁的幼儿,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如何发展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次爱是心理健康的营养素,亲人及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心理健康中最宝贵的营养素,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各样的环境,学会与他人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那么该如何开展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呢?
(一)走近幼儿,聆听心声。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幼儿就是要了解幼儿,我认为要了解幼儿就必须要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人们常用“六月的天,娃娃的脸”来形容幼儿,因为幼儿的心地是十分纯真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小脸上。
(二)尊重幼儿,多些宽容。
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尊重幼儿是让教师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幼儿听命于教师的现象,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
(三)培养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基础,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是不会快乐的,在与同伴和成人相处时也会有困难。在活动中我总针对不同个体制订不同任务,如能力较低的幼儿,我会为他们制订一些简单易完成的事情,简单易完成的事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最后,不要无视孩子的独立愿望,幼儿在心理发展上有个自我中心时期,三岁就可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他们本领不大,但往往这要自己来,那要自己干,显得不太听话了。常听有的父母说:“真气人,才三、四岁的孩子就有主意了,就不听话了!”其实,这正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标志,是独立性开始发展的表现。有人称这时为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这时孩子要求独立,有时不太听话,正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只宜因势利导,切不可违背规律硬是要治
服孩子的“强劲”。否则,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会留下精神创伤,等长大成人易罹患某些心理疾病。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和未来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首。它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第五篇: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育发展的意义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育发展的意义
许青云平顶山学院 467000
摘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两基本一进入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文章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及问题,探寻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营造教学的文化氛围;更加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行的方针,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分类规划建设;加强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发展工作;努力为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创造良好环境,解除教师后顾之忧。关键词 高校 师资 问题 对策
一、充分认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育发展的意义
自1999年政府实施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教育方向上取得了飞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较好地适应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大众化教育发展的保障作用。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2011年教育统计公板表明,高校招生规模由1998年的 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 万人,14年间增加了 万人。毕业生人数从1998年的 万人,到2011年的 万人,14年间增加到 万人,高校志专任教师队伍由1998年 万人,增加到2011年 万人,14年间增加了 万人,基本满足了新增学生的教学工作要求,保证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河南2004年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6%,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中数达 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 万人。
2.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高校教师队伍在不断状大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推动本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2007年国家正式启动“质量工程”建设,近千万名高校师生员工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根据教育部高校抽样调查,2000年全国高校约有三分之一的副教授,三分之二的教授不上本科生的课,而如今,为本科生授课已经成为高校评聘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国家评选表彰了500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邀选取建设了1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003—2008年超过700所高校的教师在14家高等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刊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达到1.8万篇,占统计期刊论文数的90%。
3.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撑作用。据科学部统计,2000—2009年共承担了中央政府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国有科技计划项目27700多个,获得科技经费额277.5亿元,占中央政府国家科技计划总经费的5.7%,“973”计划项目中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并任首席科学家的有43项,占立项总数的57.1%,2008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后,已有150余所高校参加重大专项的研发工作,承担项目经费达19.34亿元,占总经费额度的18%。
这些都反映出我国的高校具有坚实的科研实力,在国家科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家创新??支撑作用。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教师对教育核心价值认同的弱化。伴随着大学职能由人才培养向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拓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高校教师个人价值体现的途径也日趋多样。由于我国高校教师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利益选择面前,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花大量时间开展科研项目,导致对教学的少投入或不投入,教学水平难以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对教学感情投入不足,进而导致教师对教育核心价值认同感的下降,部分教师对利益的过度追逐,也引发敬业精神,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感召力不足;部分教师对教书育人的忠诚不够,对学生缺少关爱和沟通;有的教师不能为人师表,作风浮躁,个人私利膨胀,甚至将学生也作为谋取私利的对象。
2.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依然存在。由于相关政策和考评指标的导向效应,以及教师工作负担重、人才培养周期长、教学成果较之科研成果显示度低等种种原因,高等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对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精力投入相对不足,科研和教学相互脱胎换骨节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状况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而从公共问责的角度而言,这必然导致社会、学生家长及公众舆论对大学基本功能发挥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疑和批评。
3.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相对凸显。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为吸引优秀人才到高等学校工作,出台了包括“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在内的诸多人才项目和计划,不惜重金从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对高等学校选留、调入的本土优秀毕业生及博士后出站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职后培养却重视不够,有效的教师职业拓展体系亟待完善。这种现象的存在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中青年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拓展;从长远而言,必将影响到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有计划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后培养培训,并初步构建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这愈加凸显了抓好高校教师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有效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和制度保障措施尚待完善。从现实情况看,尽管高等学校采取了不少措施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但在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举措,甚至在某些方面基本上放任自流。而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改革和调整,社会对于大学教学功能的发牢固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加关注,这就更加需要通过政策导师向和制度保证,鼓励和引导中青年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之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以及教材、课程、实验室和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
5.教师总量不足和教师结构的不均衡发展。2008年我国普通院校在校生规模相对1997年增加了1706万人净增5.42倍,年均增长16.8%,其中专任教师12年间仅增加了83.3万人,净增2倍,年均增长9.7%,专任教师总量呈现较为紧张的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普通高校生均比由1999年的13.57提升到2009年的17.27。近年来?通过大量引进高学历年轻教师等途径,使得高校教师学历和职称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凸现,2007年我国专任教师中其有高级职称的为38.2%,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仅占10.2%,与国际发达地区差距甚大,同期美国学历教育全职指导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占45.1%,其中教授职称占24.6%,大量低职称的年轻教师会逐步成为教学与科研的主力,??教育培训,体系不能及时跟进,将对稳定教学质量产生很大压力。
6.教学人才流失呈扩大趋势。由于受年龄、待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离开教师队伍人数逐年呈扩大态势。在原有专任教师总量到显不足的背景下,专任教师的大量流失,无疑对现有教学队伍发展的持续挫伤。有资料显示,除去离体因素,2008年离开专任教师岗位人数达6.4万人,是2001年离开人员的1.8倍,达到历史之最。除存在显性流失之外,高校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一些隐性流失。比如,一些高校教师在不离开本职岗位的前提下,把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第二职业,集中表现在社会机构中兼职过多,或承接了大量横向?项目,或自己办公司,教师队伍的隐性流失使高校教学质量和秩序受到较大影响。
三、努力探寻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营造教学的文化氛围。《教育规划纲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到了实现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保障措施之前。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并安排了重大项目。高校要抓住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它内化于大学的理念、价值追求和学术品位,外显于大学的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物质条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大学的发展,是提升大学办学水平和特色发展的内在支持。要努力在校园中营造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高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先进的教学观和科学的发展观,这既是实现大学本质功能的需要,也是体现的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抓好教师发展和学生培养的必然要求。
2.更加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节代表座谈会上,殷切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努力成为爱岗敬业的模范,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四点希望”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也是新时期新阶段造就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努力方向。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素质,肩负着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使命。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素质,其中师德是首位的、最重要的素质。
3.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重的方针,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成为一流大学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一流的教师队伍,就有了一流的大学,就有了一流的办学质量。
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必须抓好两个重点:一是要着力引进人才,重点是紧紧围绕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求,引进拔尖创新人才和优秀领军人物。要从平台建设、组建团队、科研启动费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舞台,使他们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中真正发挥领军作用。二是要着眼于培养人才,制定培养计划、选好培养对象、创造平台条件,通过给任务、压担子,重点抓好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才的教育培训,促进他们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加快专业发展,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造就具有战略眼光、能够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善于组织大规模科技创新活动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具有崇高道德风尚和人格魅力的帅才、将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积极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海外一流学科专业,师从一流导师学习深造,促进青年教师掌握国际学术前沿动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还要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培养的关系,树立引进人才是人才、现有人才也是人才的观念,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加强教师队伍的分类规划建设。教学科研队伍是推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不断扩大教学科研队伍规模,培育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提升教学科研队伍整体水平,仍然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伴随高校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优化,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教学科研队伍、实验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已经构成高校发展的三大队伍支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做好三支队伍的分类规划指导,形成以教学科研队伍重点,实验技术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协同发展的建设格局,明确各自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推动教学科研队伍的高水平,无论是教学为主的高校还是研究型高校,都承担着培养人的重任,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高校教师尤其中青年教师必须把教学工作做好,并重视通过科学研究来促进学术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倡导教研相长,自觉避免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的影响。
5.加大经费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发展工作。要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教师发展,尤其是增加用于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的预算,加强对教师发展的政策引导和项目引导。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和培养计划;制定和完善教师发展和在职培养培训的相关机制政策。比如借鉴外国大学成功经验,学校设立教师发展或教学研究促进中心,切实抓好教师发展工作。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可甄选若干有条件的大学,承担高校教学骨干教师和教学骨干管理人员的国家级、省级培训工作;选派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到国外研修,拓展国际视野,提高教学和教学能力等。
6.努力为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创造良好环境,解除后顾之忧。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更加细致地深入地关心教师,为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有利于广大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大力倡导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积极鼓励教学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不怕艰难、勇攀高峰,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坚决摒弃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心浮气燥、弄虚作假,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操守。二是积极营造学术民主、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贯彻“双百”方针,坚持实事求是,发扬学术民主,营造公平环境,鼓励推陈出新,为教学科研人员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努力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校园环境。三是要大力提倡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的团队精神。要在继续鼓励教师开展自由探索式研究的同时,引导教师树立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教师跨学科、跨平台、跨团队流动,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培养更多跨学科、复合型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要处理的工作支持和生活关心的关系。在思想上尊重教师,在工作上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努力发送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特别解决好教师的住房问题和医疗及社会保障问题,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参考文献
【1】http://2012gzhy.haedu.cn/2012/03/02/***70.html 【2】科学技术部:发挥高校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N]中国教育报2010-03-26 【3】乔建永:切实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11(1)【4】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