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二营小学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09-10年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按照学校学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积极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了教育网络步入正轨。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达成目标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活动内容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同时,有计划地分别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学校、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效果
教育网络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
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校不离教,并利用我乡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校除健全家访制度外,每学年家长学校开班一次,每学期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将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并进行经验交流。同时,学校加大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加强了校风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在楼道内悬挂的领袖、先烈和名人的画像、诗词、格言的同时,利用墙报、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通过不断努力,学生基本做到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了学生的道德行为。
09-10年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东二营中小德育处
2010年6月
第二篇:小学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以区委区政府以及区教体局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纲要,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扎实开展了学校三结合教育工作,使青少年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养成美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结合教育以“爱国·文明·安全”为主题,以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宗旨,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家庭化、社区化为发展方向,结合家庭教育实验、社区教育实验,形成了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
一、走家庭化、社区化道路,创“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
特色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努力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为加强对三结合工作的领导,我校在调整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成立了三结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办公室具体协调、安排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求三结合领导小组在广泛吸收其他学校经验的同时,继续吸纳部分优秀家长和社区单位负责同志加入领导小组,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特色二:结合我区家庭教育实验,扩大家庭在三结合教育中的参与面,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衔接,探索三结合教育工作的家庭化发展方向。三结合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支持,我们在发展、壮大家长学校的同时,安排了大量以家庭为主体参与的活动。一方面让家长了解了活动的过程,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有效实现教育活动向家庭的延伸;另一方面家长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提高素质,促进社区整体的文明建设。
特色三:结合社区教育实验,发挥社区少先队组织的优势,通过小手拉大手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村组和学习型社区。随着农民对社区认同感的不断增强,社区的教育功能也日益显著。少先队员通过社区少先队组织找到自己在社区的新岗位,将文明新风尚带进社区,他们在社区的管理、安全、宣传各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广泛地开展了道德实践活动。
二、以活动为载体,确保学校教育的连续性
(一)精心安排三结合活动
1.举办学校“三结合”教育培训班,我校青年教师大都参加了培训。集中培训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活动,切实有效,操作性强,为今后暑期乃至常年的“三结合”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开放图书馆,组织“我做合格小公民,全面准备建小 康”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全校师生参加了读书教育活动。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我校三结合教育为契机,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行动快、求实效,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与法制教育工作相结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尤其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让青少年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法律知识,认识犯罪行为,做知法、懂法、护法、守法的合格小公民;还举办了道路交通安全进社区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平时通过正常的教学,让孩子和家长们了解法律法规常识,促进文明学校的建设,为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3、与“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相结合。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开展“忆革命英烈,读英雄书籍”读书教育活动,了解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少年儿童了解以“三个了不起”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开展国情市情县情教育,引导学生把体验收获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4、与“养成道德好习惯”主题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优良品德,奠定做人之本、立业之基,从而获 得正确的认识世界、对待人生、选择生活的准则。同时要求少年儿童珍爱生命,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完成学业和未来繁重的工作,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使工作计划得到落实,圆满完成预期目标。但是“三结合”教育工作将长期存在,也将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工作发展的方向,我们要更进一步的提高对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事业的认识,紧密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索中学“三结合”教育工作向双休日、向全年延伸的新模式,为服务少年儿童成长成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而努力奋斗。
2012年12月30日
第三篇: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小城子九年一贯制学校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联系,形成立体化教育网络,在当今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学校不能再关门办学,只有努力构建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事半功倍地实现教育目标。因此,优化与社区的联系,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了我校在进行德育实验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要使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学 校同步,就必然要改变某些家长的心理状态。当然,家长对子女和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差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短期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是特殊的血缘关系,这种 关系是不能够改变的。所以要矫正家长对子女教育所产生的心理偏向,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最优化的途径是教师与家长经常地、作有目的且富有感情的联系。
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使教师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以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 解,相互支持、互树威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时,也可以增进和培养相互间的情感,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
为了更好地加强家校联系,开办家长学校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成立家长学校不仅是学校的需要,更是家长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在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的今天,家长共同来探索家庭教育规律,以实现教育子女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家长学校学习首先是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家长们普遍感到现在的孩子难教难管。由于这一代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受到的各种教育,与自己青少年时代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前辈那里接受下来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已难于奏效。古代先哲先贤们留下来的“家训”一类经验之谈往往在实践中碰壁。直觉使他们感到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为了孩子的明天和家庭的幸福,他们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这门学问,即提高自身科学教育儿童方面的素质。而家长学校无疑可以满足他们这种要求。其次是交流家教经验的需要。许多家长发现,同样聪明、一起成长的孩子,上学以后在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方面就出现了不小的差异。他们在羡慕别家学习“尖子”和升学成功者的同时,急切想要了解他们的教子经验,以便及早发现和改进自己家教的不当或不足。而家长学校则可以成为交流家教经验的理想场所。
第四篇:2013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联系,形成立体化教育网络,在当今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学校不能再关门办学,只有努力构建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事半功倍地实现教育目标。因此,优化与社区的联系,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了我校在进行德育实验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要使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学 校同步,就必然要改变某些家长的心理状态。当然,家长对子女和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差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短期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是特殊的血缘关系,这种 关系是不能够改变的。所以要矫正家长对子女教育所产生的心理偏向,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最优化的途径是教师与家长经常地、作有目的且富有感情的联系。
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使教师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以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树威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时,也可以增进和
1培养相互间的情感,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
为了更好地加强家校联系,开办家长学校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成立家长学校不仅是学校的需要,更是家长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在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的今天,家长共同来探索家庭教育规律,以实现教育子女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家长学校学习首先是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家长们普遍感到现在的孩子难教难管。由于这一代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受到的各种教育,与自己青少年时代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前辈那里接受下来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已难于奏效。古代先哲先贤们留下来的“家训”一类经验之谈往往在实践中碰壁。直觉使他们感到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为了孩子的明天和家庭的幸福,他们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这门学问,即提高自身科学教育儿童方面的素质。而家长学校无疑可以满足他们这种要求。其次是交流家教经验的需要。许多家长发现,同样聪明、一起成长的孩子,上学以后在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方面就出现了不小的差异。他们在羡慕别家学习“尖子”和升学成功者的同时,急切想要了解他们的教子经验,以便及早发现和改进自己家教的不当或不足。而家长学校则可以成为交流家教经验的理想场所。
第五篇:东梁小学暑期三结合工作计划
东梁小学暑期三结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童心向党·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依托社区、学校、家庭,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参与,让中小学生在暑期能受到教育、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活动主题: 童心向党·共筑中国梦
三、活动形式:
以社区(街道)为中心,以学校为纽带,以家庭为依托开展的素质教育乐园,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对留守儿童、特困子女给与特别关注。
四、活动时间:
2004年7月18日------8月19日
五、活动内容:
(一)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
根据社会事业局《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通知》(开社字[2013]235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和暑期学生活动特点,开展系列主题教育:
1、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励志电影,讲述自己亲历亲见的“中国梦”;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鼓励教师利用暑期积极参加“中小学德育精品课程”、“育人精彩瞬间”等教育教学比赛活动。
2、开展“我的中国梦”实践体验活动。动员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向农村,给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孤寡老人送关怀、送温暖,坚持开展“爱在校园,教育志愿者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安全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
(二)扎实开展“学雷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
1、以“学雷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家庭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在社会开展“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为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素质,培养他们与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评选“身边的小雷锋”等活动,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讲雷锋故事、背雷锋名言、看雷锋电影、唱雷锋歌曲、写学雷锋心得体会等活动。
(三)开展以“倡导低碳环保,践行绿色生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1、以节能环保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暑期行动”、“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环保责任意识。
2、充分发挥中小学生在节约型社会、节约型家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小手拉大手,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动员全民崇尚绿色生活,共建绿色文明家园。
(四)精心组织暑期读书教育活动和体艺、科技活动。
1、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好暑期读书活动。开展“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根据市级相关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参加第九届以“我的梦 中国梦”为主题的全市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
2、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童心向党”歌咏活动,优秀童谣、少儿歌曲传唱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养未成年人爱国爱党的情操,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3、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参观新农村建设、农业生态园、科技馆、博物馆,以及小手拉大手和家长一起完成一项家庭环保小制作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各中小学可在开学初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和展示。
(五)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自护教育。
1、各校要根据实际,在放假前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学生家长了解暑期工作的要求和安排。
2、要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知识竞赛、故事会、模拟法庭、以案说法、法制展览等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教育学生远离社会网吧和“三厅二室”;开展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消防教育、生命教育、禁毒教育、防灾避险教育、反迷信邪教教育等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训练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帮助中小学生掌握防灾避险、自护自救的实用技能。
(六)切实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暑期生活。
1、本校的留守流动少年儿童状况和发展态势进行清楚全面的了解,通过建档管理、亲情沟通、师生拉手、警校结对等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关爱和帮扶留守流动儿童。
2、切实发挥“留守儿童活动室”、“留守儿童之家”、“亲情电话”的作用,积极开展“爱心家书”等关爱教育活动。重视对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流动儿童充分感受暑期生活的快乐。
六、活动要求:.1、各班要广泛动员,制定具体可行的班级暑期教育活动方案,认真开展好假期每一项活动,积极带领学生并吸引家长参加活动,增强暑期活动的教育性。
2、各班在开展暑期活动时,要注意及时地收集资料。
3、学校将于暑期结束后,评比最佳素质教育活动、优秀少先队员等各项评优活动。
芜湖市东梁小学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