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8:5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教学》。

第一篇:散文教学

散文教学异彩丰呈

一、放怀心胸,敞开心扉。

对文章的理解是无法一步到位,理解透彻的。它随着学生经验的丰富,能力的提高由浅入深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逐步提高。曹老说:“解读是读者向文本的敞开,读者把自身体验融注到作品的生活表达中——即表达意向、感情、心结、感悟和欲望的‘他人的世界’,解读者希望在对这种‘他人的世界’的理解和解释过程中,扩展自己的世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异已世界的意义”,“始者泯灭自我,澄怀静虑;终则主客消融,浑然一体。”面对文本,如果学生存着对抗心理,那么阅读教学必然走向失败。身为教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帮他们打开心结,使其能够欢悦地面对文本。

注重课前导语的设计。散文有的偏重于叙事,有的偏重于绘景,有的则偏重于抒情,根据不同的散文篇目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可以重图景描绘,巧妙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渴望。比如,进行朱自清的名篇《春》的教学时,笔者就这样导入:“古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笔下的春是那样的生机盎然,令人心驰神往,而朱自清先生向我们展示的更是一幅幅如诗如画如歌般的春景图,让我们一起同他去感受春天的迷人景象吧。”教师缓缓地叙述,轻柔的语调,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他们自然而然地以一副愉悦的心态进文本阅读。

或者注重渲染氛围,用情感打开学生心扉。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浓列各有不同,或清谈婉约,如《秋魂》;或以哲理取胜如《生命》;或朴素沉郁,如朱自清的《背影》等,诸如此类的文章,可以激情的铺陈,亦可借用他人的文章作为切入点。如有人“借用余杰的文章《哪里有柔软的石头》设计《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开场:那时候,北京的天空还是很蓝很蓝,蓝得让人想下跪;那时候,正是五四运动退潮之后,青年的血还没有凉,青年的理想还没有湮没。你来北大旁听,你来了,又走了。但北大把它的烙印留在你的身上,直到你的生命终了。

二、入得情境,学有所法。

生能进入阅读情境,了解文本,那么他们的心灵,思悟也必然进入一片美的天地。根据散文作品的规律,授予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则是进入情境的必经途径。怎样做呢?笔者以为:

1、学会解题

经验所知,文章标题很容易为学生所忽略,但实际上它包含的信息量挺大,有的取自于物,有的拟之以情;有的标之以情思。细读文章的标题,较容易提纲挈领般地直奔文章的中心。比如《故都的秋》一文,标题中既流露了文章所涉及的地点,同时也标明了文章的内容,如能迅速浏览一下文章便可发现,作者是通过“故都的秋”和“北平的秋”进行比较来抒怀的。“故”蕴含眷念思旧之情,而“都”字则在文化上有底蕴。题目中有对自然景观的引述,也显示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样看来,题目和内容的结合是如此的紧密,怎能弃之于不顾呢。

2、学会把握线索

散文以“形散而神不散”来构筑全文,于是抓住线索成了理解文章的有益做法。记叙性散文重在情节的组织和铺展,可以从情节方面寻找线索。至于游记之类文章的线索则有可能是:空间的推移,时间的转变,移步换景等。而抒情性散文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物的方面去寻找。比如《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文以情感的流动为线索来展开的。文中紧紧围绕紫藤萝这个物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作者把静态的景物完全写活了。行文中,作者描写这一树紫藤萝‘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些文字,一反常态,入笔出新,给读者一种流动的动态享受,透露出作者欢快、欣喜的情感。”

3、学会理解文眼

《古文观止》在评注《曹刿论战》时说:“‘远谋’二字则一篇文眼”“未战考君德,方战养士气,既战察敌情,步步精评,着着奇妙,此用乃谓远谋也。”抓住“远谋”讲解此文,就像掌握了一把阅读钥匙,文章的中心、结构和方法等就不难理解了。文眼有时出现在篇首,有时出现在篇末,有时出现在篇中,它使文章的内容前后互有照应,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深刻的文章内涵,无论在哪,理解文眼对理解文章的主旨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此一来,抓住文眼就能举纲张目,有效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许多文眼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文章的主旨。比如《背影》中父亲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在文中不断的出现。“背影描写两次虚写,两次实写,笔墨互殊,虚实相济。起笔‘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以虚写挑明文眼,为全文抒情定下基调,引出了全篇对父

亲的回忆与思念,中间两次实写背影,详略有度,尺寸各异,作者用了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工笔细描父亲穿铁道买桔子而出现的背影,饱含作者铭感五衷的深情,把作品推向抒情的高潮,嗣后写离开车站的父亲只用了一笔:‘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地人里,再也找不着了’,作者对父亲离去的失落、依恋和愁绪交汇的感情潮水也随之夺眶而出。文章结尾处写泪光中的背影,纯系多年后同强烈思念而产生的幻影,实属以形写神的传神之笔!紧跟着光景惨淡、陷入绝境的父亲的来信而浮现的背影,融进了父亲晚年凄苦的悲剧形象,与起笔处的背影首尾关合,构思愈加缜密,而由于衬上了灰暗社会的背景色调,收到了言有尽而余音缭绕的艺术效果,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联想的余地。”理解了“背影”也就理解了一个父亲对儿子那份至真至诚的爱。

当然,理解一篇散文不是单凭以上几点便可以达到目的的,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根据不同的散文特点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尽快地走入文本,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以上所阐述的这几点做法,只是针对文章,让学生对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而要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还应做到:

三、心物同型,文我相融。

曹老说“解读是一种‘参与’,它力图亲身再次地体验和思考别人已经体验过的经验和思考过的观念”“解读者通过散文来探索和表达自己对世界、人生的感受与认识”。他又说到“心物同型的感应应该是文本解读活动的最佳境界”。散文是一种至美的文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走进它描绘的情境,感受真情带给心灵的震撼,让作者的喜怒哀乐进入读者的心胸,引起共鸣,感同身受。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融入文本,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如何使学生领略到散文的意境之美。

意境教学是散文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难关,其实在于解读过程中的细节处理。许多老师都有自己的高招,在这,我只就几点深有感受的地方进行重点阐述。

1、重视朗读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如果只做无声的语言来接受的话,那真是一大缺撼。拿起朗读这个最基本的教学武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感受美带给自己的冲击和对心灵涤荡般的快乐。周颐认为真正的解读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即:“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吾性灵与相浃而俱化,乃真实为吾有而外物不能夺。〔12”也就是说,真正理解了一篇散文应该是文我相融,情我相同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读是一条不错的途径。散文本是一种适宜朗读的文章,文章的情感抒发不同,指导的方法也就不同。比如朱自清的《春》,恬美而有生气,感情极其细腻、丰富。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以轻松,欢快,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以此营造出一种和谐,惬意的氛围。通过朗读消除了文本和读者两者之间的对立,从而使彼此界限消融,也许这就是我们教学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怎样才是文我相融的境界呢?看看朱光潜读李白的诗《经下邳圮桥怀张子房》,也许对我们会有所启发。他说:“常常高声朗读。朗诵时的心情是振奋的,仿佛满脸热血都沸腾起来了,特别是读到最后‘惟见碧流水’四句,调子就震颤起来,胸襟也开阔起来,仿佛自己心中也有无限的豪情胜慨,大有低回往复、依依不舍之意。〔13〕”假如我们的学生朗读时也能像这样全身心的投入,通过自己的理解,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调的高昂或沉痛,以及情感的酝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所悟,我们便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了。

2、重视音乐的渲染。

乐曲是有声的力量,当它与文本散发的情调相一致时,对文本的理解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适合的音乐背景伴于深情的朗读,对学生是一种有力的直观的冲击,在这样强烈的情感氛围中,学生能自然而然的进入文本的意境之中。比如《春》可以配之以的《星光》,而像《荷塘月色》则可选择恬静的《月光奏鸣曲》了。

音乐的渲染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也不必篇篇都用,有选择的采用,才能做到使学生耳目一新。

3、咬文嚼字,欣赏语言。

浅浅地流于对课文走马观花般的理解是很难消融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必须直接地深入到文中,学会咬文嚼字,读出自己的味,感受语言的生动和情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对于表现力丰富的字、词深入品析。比如《春》这一课,其中的一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踢几脚球„„”这段描写春天的小草,一个“钻”字就把尖尖的草破土而出的情状写活了,春草那绿绿的情态,多种多样的姿态仿佛触手可及。其

次对于文中修辞语句,学会展开想象进行美化。比如《紫藤萝瀑布》中,这样写道:“第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文中提到发“帆”,人们自然会想到“海洋”,因而就更感受到了这一树紫藤萝以外更为广阔的世界。像这样的例子在这篇散文中俯拾皆是,比喻、拟人,象征、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共同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理解了这些情景交融的语句,我们也就会跟着走进了这一片美丽的世界,认识一种新的生命,懂得了作者对未来的满怀憧憬。

4、抓住细节,品出其味。

生动的细节是散文富有感受染力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细节的刻画,往往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把握细节的内涵,往往能很快地走进那一片情感世界。还是以《背影》来谈吧。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在文中,我们却一再发现,作者一次又一次的泪流满面,那一种强烈的情感,一次次撞击着读者的心,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赤子心。”“四次流泪着墨不多,情意深长,儿子的一种无可排解、无从宽恕的自责、愧悔之负疚感受,一种不能去怀、无可慰藉的惆怅、失落与感激思念之情,更衬托了父爱的恳挚无私一弥足珍贵和无可报偿!"抓住了这一细节,品评这一细节,谁能不为这一片深情所打动呢。

领着学生走进了散文这情与景的美妙意境中去,对农村学生来讲,这样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了,但是,仅停留于此,显然是不够的,因而,我们还希望学生能:

四、跨出文本,实现超越。

散文教学不仅要求读懂文章,而且还要求学生还能在原文本的基础能建立自己独特的感悟,文本不能成为约束心灵的羁绊,而应是再创造的依据。伽达默尔曾这样说过:“对一个文本或艺术品真正意义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不仅新的误解不断克服,而使真义得以从遮蔽它的那些事件中敞亮,而且新的理解也不断涌现,并揭示出全新的意义。”其实,也就是指阅读时能做到“见人之所不能见,感人之所不能感受。”这样的解读“不但是情感的宣泄,而且是灵魂的唤醒,是生命的超越。”但是,这样的阅读要求对初中生来讲难度很大,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更是一大挑战。因而笔者只是偶尔进行简单

地尝试,希望能让学生在收获一种创造带来的愉悦的同时,也为今后地阅读安上一对想象的翅膀。

寻找文中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补写,实在不失为一种最真接,最有效的尝试方法。正如伊塞尔所说:“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于他参与 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鲁迅在《风筝》这篇文章中提到:看着弟弟偷偷的扎风筝“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踏扁了”“„„于是傲然走出”“„„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此处的叙写留下的空白值得探讨,于是我就设计让学生即时进行练笔。提示:请你根据当时的情境,想一想,弟弟的内心是怎样想,他又会怎样做呢?然后写下一段话。这种于空白处的再创造解读,必然跨出文本,揭开新发现,新感受,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重新获取一次检视自己,感悟生活的机会。散文中的空白之处很多,比如看图、改写、叙写,读后感等等,这些都可成为教学中对文本超越的有益尝试。

其实教无定法,学也如此,散文教学的四步教法只是对自己几年来教学尝试的一个小结,瑕疵是难免的,怎样用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呢?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如继往地继续探索。

第二篇:散文教学

2017年房山区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参评论文

科:

语文

学校编码:

10A

论文编号(学会填写):

目:

雾里看“花”花在语 内容摘要: 摘要:从教十余年,自我感觉高中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从阅读中领悟人生,理性思考,再者,有利于我们的写作教学,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模板。因此,在高中阶段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职责。我将结合课堂教学论述散文教学中所应关注的问题。关键词:学情、思考、分类、人文、情操、文学、导航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中学 作者姓名:张云香

通讯地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中学

编:

联系电话

单位:

手机:

***

是否同意转载或引用:是()否()

诚信承诺:此论文为本人撰写,非网上下载、抄袭、拼凑或重复参评

2017年房山区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参评论文

学 科: 语文

学校编码: 10A

论文编号(区教育学会填写):

题 目: 雾里看“花”花在语

内容摘要: 从教十余年,自我感觉高中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从阅读中领悟人生,理性思考,再者,有利于我们的写作教学,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模板。因此,在高中阶段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职责。我将结合课堂教学论述散文教学中所应关注的问题。关键词:

学情、思考、分类、人文、情操、文学、导航

雾里看“花”花在语

摘要:从教十余年,自我感觉高中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从阅读中领悟人生,理性思考,再者,有利于我们的写作教学,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模板。因此,在高中阶段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职责。我将结合课堂教学论述散文教学中所应关注的问题。

一、学生现状分析:

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读不进去、读后不知所云。

2.不了解散文阅读的一般路径,无章可循。

3.答题时跟着感觉走,不能深入文本,感性有余、理性不足。

二、带来的思考:

为什么读不进去呢?究其原因就是平时没有阅读习惯,一见到厚厚的书籍就绕着走,当然这类孩子也很羡慕和倾佩那些爱读书、学识渊博的人,但是自己在面对书籍的时候却是满心畏惧,因此书读得少,加之厌弃阅读,自然在阅读散文这样形散神不散的美文时,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字“难”,对于这类学生深表同情,但是我们的教学是为了高考为了人生后天的阅读习惯服务的,而不是同情能够解决他们先天阅读的不足的,因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1、分类教学,目标明确 散文和诗歌、小说、戏剧的区别非常明显,即使是散文化的小说,和散文诗,也比较容易分开。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是区别于记叙文的关键,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有序教学。首先,按类型可以分为写景状物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叙事说理散文。其次,按类型分别教学,让学生知道每种类型散文的鉴赏方法,进而树立良好的欣赏习惯和答题思维,对以后变得写作也会大有帮助。

2、人文入脑海,心田开红花

散文是文学海洋中的一颗颗明珠,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驰骋联想的经典佳作,而这些作品就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征,很多都是人类优秀思想的成果,对高中生的品德修养、气质修为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田。对我们学生后天人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让这些精神同化学生,进而内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品德修养、气质个性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提升。具体来说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并且把这些所谓的人文教材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内化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感悟,体会到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在高中语文散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的整合教材和学情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自信,展现豪情,树立信念,获得感悟,确立高尚的人格。

3、情怀满心漾,情操尽升华 语文的功用之一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具有文学的情怀,让语文真正地实现区分文人与一般人的功用。而在这过程中,散文教学起了很大的作用,散文的情是指情愫,操是指思想。一篇好散文,它具备了细枝末节,具备了纵深横侧,还应该做到有感而发,动之以情。风花雪月,小景小情很难引起大家心灵的共振。而散文有了悲悯的情怀和大爱的气概,文字就会有质感,就会生动美丽起来。好的散文,它是作家心智和情思的结晶,他的每个字都是作家对日常生活历史的烙印和醒悟。那么在散文的教学中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他们具有人本性和人情味。所以在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释放文章中的情感味道,增加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升华学生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成长和成才。课堂中,人情味的注入需要教师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并且能通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能给学生宣传某些思想情感,并且能让学生做出一定的反思和情感的内化。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散文牵涉到爱国情怀、浓厚的亲情、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这些情愫的表达恰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人情味。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恰恰可以帮助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父亲的形象,了解自己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和关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进而实现人情味的教育,实现情感的共鸣。《荷塘月色》抒发了朱自清先生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揭露了当时蒋介石社会的统治黑暗和一心救国的爱国热情。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在黑暗社会中知识分子一心救国的热望,进而实现爱国情怀的教育。

4、文学味再升,文学修养再高

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对文章的选择上要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向学生讲授了不同类型散文的赏析、鉴别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有效的掌握这些资料,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那他们的文学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文人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高中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学习之用,通过学习的知识能进行文学创作,语文课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文学基本功夯实的过程,通过一点一滴的文学素养的积累,最后能让学生创作出充满文学色彩的文章,这就是说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需要高中语文课堂中给与知识的普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文学味、文学修养的提升。

5、与时俱进话新闻,导航学习现高招

今天的语文知识涉猎面积广泛,唯有高度警惕,时时关注方能应对这巨新的知识的洗礼,唯有与时俱进方能方寸不乱,唯有时时关注国家大事方能教学不偏移。那么我们散文教学更是要有时时更新,处处改变方能应对这朦胧中悟人生的美文。现代社会,发展节奏迅速,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结合当先的先进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那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新形势下散文教学应该突出自身的散文特性、引导性和辅助性的作用,要有效的嫁接新闻,体现散文教学的与时俱进,将社会的发展和教学仅仅的捆绑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用散文的学习解说今天的沧桑巨变,用今天的划时代的变化展现散文学习的技巧,进而提升自我。

第三篇:浅谈散文教学设计

浅谈散文教学设计

贾汉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不尽人意,“少、慢、差、废”这道阴影始终笼罩着语文教师的心,但苦于没有救治的良方。其实,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作教学的有心人,精心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设计,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笔者与同组语文同仁们,准备分文体进行系列的语文教学设计研究,现已进行了近半年的散文教学设计研究,摸索到了一条路,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同仁们一致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不景气”的现象,特别是在职高语文教学缺乏统一标准,不便统一调控的现实条件下,作有心人,精心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设计,这是使职高语文摆脱“困境”的有效办法。那么何为精心散文教学设计,优化散文教学设计呢?我们的经验是:

一、散文教学设计思路要清晰:

一堂课的清晰主要指:第一,教师对所讲知识点、教学目的要清晰,重点难点也要清晰;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本课要了解哪些内容,学懂哪些知识,掌握哪些知识。透明度越高,目的性越强,指向目标的动力就越大,动力越大,各种感官调动的程度就越高,当然效果就越好。例如《灯》的设计,目的定为学习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托物言志、托物咏怀的写法及作者情感的变化与所托之物的关系。课上明确告诉同学,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学习的重点,告诉同学了解多少,懂得多少,掌握多少。接着用反首为尾的方法,让学生朗读开头结尾部分,通过朗读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截然相反。开头作者从寒夜恶梦中惊醒,感到“窒闷”,结尾“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作者的感情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教师接着指导学生阅读中间部分,让同学们找找作者都写了哪些灯,并要求同学通过阅读理解,说出这些灯的相似处。让同学在读中感悟灯与灯之间的关系,灯与作者感情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些灯岂止是普普通通的照明用具,在它身上蕴含了更新的内容,赋予了更深的含义。灯光成了光明、希望、力量、勇气的象征,成了爱的象征,成了真情的象征。最后请同学们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动人故事,更深地挖掘现实生活中“灯”的深意:如茫茫的雨夜,上家为生病的孩子补课的教师;漫漫的旅途,鼓励你披荆斩棘的陌生人;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为残疾人让座的小学生„„他们不都是生活中的“灯”吗?学生积极的思维,完成了认识的过程,学到了迁移,创造了本领。掌握了所谓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不过是人们能够赋予深刻内涵的某一事物,所谓托物咏怀是指借某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当然由于各人的理解水平,原有基础不同,掌握情况不一。但却清晰了托物咏怀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作者情感的变化与所托之物的密切关系。

教材内容可以用板书,做到清晰、简洁、明了。如《我的空中楼阁》用图案的方式板书:

INCLUDEPICTURE “http://www.xiexiebang.com/web/2shi/jiaoyanshi/jiaojianjiaogai/image/lunwen1.gif” * MERGEFORMATINET

这样的板书再加上说明,使学生明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从哪些角度写小屋的,也明晰山树及其它景物对“小屋”逐渐幻化成“空中楼阁”的作用,同时明晰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更明晰了作者的向往和追求。

二、散文教学设计要有趣要生动引人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教师自己有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深入钻研问题。散文的趣味设计,可从教材内容中寻找,还可以从题目中寻找。

例《菱角》从唱 “菱角儿,两头尖”,捞菱角,吃菱角中引发学生兴趣。问:同学小时候唱什么、玩什么、吃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从生活中你感悟到某些哲理了吗?大家的兴趣上来了,纷纷说出童年记忆最深最美的故事。又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师故设悬念。“梦幻”是非现实的,那么作者写的是虚景还是实景。这样的设计,一语引起同学的兴趣,教学效果会更好。

激情洋溢,既指教师饶有兴趣,充满情感,又指学生兴趣盎然,渴望求知。也就是创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只有做到了热烈、活跃,才能使学生大脑兴奋,心情愉快,思维敏捷。这绝不是指热热闹闹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的满堂问,最后学生什么也没学到。心理学告诉教师:中学生课堂听课的有意注意力每间隔五至七分钟就会有松弛,这就要求教师巧设45分钟,做到动静结合,张驰相兼,因此静谧和谐的课堂气氛,对调节学生的情绪帮助极大。教师在讲授时,若一味的图热烈,只要求快节奏,就不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联想的余地。无论多么动人的讲授也必须留有品味的时间空间,听课不是机械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用感官感知,用心灵感悟的过程。留下时空让学生思考。合适的等待,不是思考的中止,而是思考的开始和深化。如果“雷鸣电闪”一掠而过,必会使学生如入云里雾里。当然也不能像蜗牛爬行,老牛破车,白白的浪费宝贵的时光,并且会把学生搞得精疲力竭,恹恹欲睡。所以热烈的快节奏与和谐的小乐曲结合,就能创造有静有动、有张有弛的课堂氛围。例如《绿》的设计,开篇便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之由来;然后通过听录音,热烈惊喜的氛围迅速形成。教师和学生一起被文章热烈明快的笔调,明丽浓艳的景物及洋溢在作者心中的激情感染了。接着教师有意识地把这种热烈的氛围推向高潮。教师一连提出三个问题:

1、从“惊诧”到“不禁惊诧”这之中是什么在起作用?

2、瀑布在襟袖之间为什么我的心中没有瀑布了?

3、作者的狂喜之情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把几个问题从浅层次上解决了。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品读课文,在品读中,细细咀嚼作者由“惊诧”到“不禁惊诧”的过渡方法,品“招引”“追捉”“揪”“攀”等动词的妙用。在静静的品味中,体会出了作者前文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写梅雨潭的“绿”服务的。在写梅雨潭的“绿”时,还是用衬托的方法,把“绿”写得恰到好处:不浓不淡、不明不暗,它是人间最美的“绿”。

散文教学设计是我们延庆职高语文教研的新课题,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我们只是做了最初的尝试。但我们认为思路是正确的,只要我们作有心人,必能优化散文教学设计,必能改变语文教学不景气的现状。

admin8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上传资料作文教学.docadmin=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上传资料散文教学“三美谈”.docadmin@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上传资料浅谈散文教学中的情境设置.docadmin

⩎쓎첽⩎숺짛캢뷄퇌떧쇄뢽닶쏣æ⩎http://www.xiexiebang.com/web/2 shi/jiaoyanshi/jiaojianjiaogai/image/lunwen1.gif

第四篇:散文教学之我见

散文教学之我见

城关区青石小学 时小花

在我重要的学习阶段,散文就像一枚枚撒落在海边的贝壳,小巧而精致,总忍不住拿在手中细细把玩,又像月夜下的一朵雪莲,如此娇美,却总也看不清晰。是的,每每途经荷塘,总忍不住停下脚步,感受心情颇不宁静的叹息;秋风萧瑟,总想说上一句“让我也饱尝一尝这秋的滋味吧!”;当离别的火车驶向远方,脑海总浮现一位父亲的背影;当生活的痛苦让我倍感压抑,心头总能开出朵朵百合,闻着花香,又不知不觉看到了一大片紫藤萝瀑布„„

我是爱散文的。那时,是对散文单纯的喜欢,喜欢那优美的文字,喜欢那悠悠的韵律,喜欢那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意。现在,作为老师,要去教散文,顿时觉得不知从何入手,结合才学的一点知识和微劣的教学经验,就班门弄斧,简单谈谈我的看法吧!

一、何为散文

当发现一些议论文也选入《世界散文精品选》之中时,引起我深长的思考,散文的范围也许远不止我之前的理解。《辞海》说:“散文”,文学的一大样式。为区别于韵文、骈文,曾将中国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及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甚或三者兼有。散文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学词典》也把报告文学和杂文划归一类,但事实是,报告文学和杂文已经突破了散文的一些特点,如杂文的政论性质和社会评论性质,报告文学的纪实性质,已经压倒了散文的“片断性”、“灵动性”及“形散神聚”等特点而居于主要特征的地位。再如中等师范学校的语文教材,把散文分类为状物、写景、叙事、记人四种;《文学词典》按表现手段把散文分为抒情、叙事、议论三种;《辞海》又分为杂文、小品、随笔、报告文学等等;全国职业高中“八五” 规划教材中,则把散文(内有《绿》《荷塘月色》)与议论文(内有《拿来主义》)、文言文(内有《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采草药》《雁荡山》)、记叙文(内有《雨中登泰山》《天山景物记》)及说明文并列起来。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散文,界定其概念的外延,就必须自己先理清楚。郭风在《散文浅说——散文的分离.归化.渗透„„》中的见解值得重视。他说,先有诗歌,后出现散文,随着诗歌与散文的混合而出现韵文,也出现戏曲以至散文诗。此即古代的三大文体即诗歌、散文和戏剧。在一定条件和文学气候影响下,散文从本体中产生了小说(在我国如唐传奇)。降至现代,散文又从本体中产生了杂文和报告文学。几乎与此同时,诗歌、小说向散文归化、回流,于是出现了自由诗、散文化的诗、散文化的小说。如此梳说自古至今“散文”概念的演变,是能够解释得通的,对于廓清模糊、混乱的文体观念也有着重要意义。据此,有人把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唐以前为所有的非韵文体统称散文;唐至“五四”,除小说以外的非韵文体为散文;“五四”至今,除小说、报告文学、杂文以外的非韵文体为散文。而此三个时期的“散文”都是“广义”。狭义的散文分类似乎不宜按表现手段划分,而宜按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的划分方法去划分,如状物、写景、叙事、记人、游记、历史等。如此,学生会更易接受一些。因而,首先得明白散文的概念和范围,心中有数,才能胸有成竹。

二、“贵在有我”的体悟

散文通过谈天说地、写景抒情、托物言志,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奥秘的真谛,能给人以强大的思辩力量,能诱导读者去探索宇宙奥秘、追寻历史足迹、思考人生价值,给人一种深邃悠长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教学散文,就要让学生感悟这种哲理,并学会怎样感悟,直至应用到写作中去,这是散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觉得散文就像一位禅师,将深刻的道理放入一个美好的情境里,让你步入美好的同时,也感受体悟着深深地道理。所以说,在教学上只有教会学生感悟哲理,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散文的深层意蕴、奇妙意境,感受到散文的真正魅力,从而激发其审美的强烈愿望,和模仿写作的冲动欲念。

借用名家的话,散文,姓散,名文,叫自我。散文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时时彰显着它鲜明的个性和主观愿望,那是一幅会说话的油画,无时无刻不在向你表达他的想法,即便说得如此朦胧,但是难掩一颗悸动的心。所以,如若能体会作者这般心境,也不枉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立意架构的一片苦心啦!因而,体悟感受,并且培养学生一颗善于感受的心,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散文有不同的类别,体悟的侧重点也是因文而异的。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因而,散文当作为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散文类型做不同的侧重,总体来讲,还是要注重吟诵和朗读,耐人寻味之处,再做一点拨,抓住散文的特征,体悟感知。

三、精妙绝伦的表达

一个好的想法是需要一个精妙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的,这就是散文的表达了,包括构思,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修辞等等。散文,取材范围很广,内容非常丰富,篇幅却不长,形式灵活,语言运用自由,而且非常优美,不想诗词那样严格的韵律要求,骈散结合,更增加了几分灵动。这种种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对于读者,对于教师,对于学生,就要针对其特点有的放矢了。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现所教散文的特点,启发引导理解,并加以总结。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朗读和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了,以至背诵下来,即使不理解,“无意识记”、“无意渗透、熏陶”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许多背诵诗文多的学生,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呈现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成长趋势,无论是写作、谈吐,还是气质、风度,明显有长足进步。其次,教师恰当的点拨也是很重要的。譬如朱自清《绿》,除了让学生熟读全文、背诵重点段落之外,教师应归纳修辞,如可重点分析比喻的妙用,但不要太“絮”。而对《荷塘月色》教师宜点拨“叠词”的妙用,然后让学生熟读、背诵,体会汲取。碧野《天山景物记》和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宜重点分析作者绘画渲染般的写景手段——联系地而非孤立地写景,等等。总之,教学散文宜以指导学生熟读、背诵为主,以点拨为辅;如此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否则教师太“絮”,就会出现油水分离的无效状态。

四、尝试仿写

我们教学散文,目的不仅仅是鉴赏;只是提高鉴赏能力,还远远不够,目的要教学生会写散文,通过散文这个“入口”为其他文体的写作做好文笔准备,并最终为塑造学生美的心灵、雅的风度,及为培养学生创造人格、创新素质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有这方面的经验,最起码要懂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就无法指导学生写好散文。

在仿写这一块,我就发现很多学生特别钟情模仿优美华丽的语言,堆砌着辞藻,强说着哀愁。也许为赋新词强说愁是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而散文这种形式又极为适合这种表达,这种迎合是很自然的,一方面,它激发了学生练习散文写作的兴趣,毕竟这也是反应他们现实心境的表达途径。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纠正这种以辞藻华丽,或过于注重外在形式的模仿,表达朦胧作为散文优劣的评判标准。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方法兼用比、兴修辞,使得文采华美。但是他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文采来。古今大散文家,都是这样写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我们还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因而,作为教师,要正视这一创作规律,多加研究,勤于总结,甚至勇于“下水”,亲身体验,才能找到写作散文的最佳状态,也才能更有效地教学散文。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我在散文的世界里,洋洋洒洒说了些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希冀在我的学习中寻求散文教学的出口。秦牧说,散文像苏州的园林,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天地开阔。我愿醉心于小小的园林,收获别有洞天的意境。

第五篇:散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散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白蝴蝶之恋》课堂增值案例

上外静中盛丽萍

案例背景:

《白蝴蝶之恋》是刘白羽晚年之作,与他以往刚健豪放,意境阔大的风格不同的是,这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细腻丰富,表现自我更真切、复杂的散文。初读文章,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自认为找到了一篇好教材,也能让学生喜欢的好读本。

文章具有三大亮点:首先是它的文学性。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极富表现力,文中对白蝴蝶外貌的刻画,作者的心理活动及景物描写都极为细腻、生动,可以让学生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词句,培养语感。其次是主题的深刻性。文章虽然讲的是“我”对一只受伤的白胡蝶的怜悯和救助,是一个关于自然界中小生命遭受厄运的故事,但折射的主题却是对生命意识的关注,对爱的感悟,对战胜逆境的思考,如此丰富、深刻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再者是作品的人文性。人物内心情感的复杂、多样性,有助于唤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作者对白蝴蝶不幸遭遇的怜悯到它生命复苏时的喜悦,及为它展翅高飞时的赞美,最后又因为它的离开而惆怅。人物情感的丰富、多变,拓展了作品的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同情、关心弱者的美好心灵。

本着对作品的喜欢,去年的公开课上我潇洒走一回。今年,我在原教案的基础上,又作了精心的设计、反复的修改,受到了极好的课堂效果。不仅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大容量的教学目标,超越了原有的教学思路与风格,而且对学生探究知识、提高质疑能力、感悟生命的意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过程:

导语:昨天,同学们预习了《白蝴蝶之恋》,文中一只孤苦无助的白蝴蝶时时牵动着作者的心,它勇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也一定在同学们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或激起阵阵波澜。这位作者是?(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体验)

一、介绍:作者、作品、背景

作家: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生于北京。一生戎马生涯,参加多次战

役,是一位老革命、老战士、老作家。

作品:以散文为主,是个多产作家!《红月》、《长江泪》、《红玛瑙》、《五

台山下》、《火光在前》、《刘白羽散文集》等。

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笔墨雄健、粗狂豪迈、意境阔大形成独有的抒情风格。《白》与他众多作品相比,独树一帜。

二、《白蝴蝶之恋》的恋字饱含着作者对白蝴蝶怎样的情感?(带着问题朗读)

1.分角色配音朗读。(三位同学分别读两个自然段,集体读最后一段。)

2.我对白蝴蝶的情感?

(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出作者的情感线索:怜悯——喜悦——赞美)

三、多角度品味:

《白蝴蝶之恋》是篇优美的散文,欣赏这一类散文,我们可以对文中的好

词、佳句、段落等表现手法方面任选一处,进行品味。

(体现了自主阅读、自主体验的真实阅读原则。)

词语:痴痴地:专注,现作者对白蝴蝶投入很多情感。

捏:轻轻的拿,表现作者对白蝴蝶的小心呵护。

缓缓地:慢慢地,与句中的“蠕”相呼应,表现白蝴蝶努力与命

运抗争的过程。

句子:可能找出外貌、心理的句子。(以读带讲)

段落:景物描写作用:交待环境、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白蝴

蝶的不同命运。(通过集体朗读感受情节的发展,作者丰富的情感。)

四、我的疑问:(对有疑问的句子进行筛选。)

如: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像有一滴圣洁的水?

灵魂在呐喊什么?

五、遐想园:

1、白蝴蝶终于勇敢地飞向空中,渐渐消失了,此时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样?

请为文章补上一个结尾?

2、学生想象、小组讨论。

3、教师总结:同学的结尾大致有祝愿式、祈祷、担忧。

4、出示原结尾(朗读原结尾)。

5、望着远去的白蝴蝶,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惆怅?

6、再次分角色配音朗读。

六、作业:课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给了你哪些启示?(深层次感悟)

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有效性在于:

1、精心设计是成功的关键。

我在把握课标要求,反复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精要而富有个性化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个体感悟—双向质疑—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在个体感悟中以赏读作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从喜欢的字词句切入,把

学习的镜头直接聚焦在对文本中的好词佳句、结构段落、修辞手法的赏析上。如:学生对文中的簌簌颤动、楚楚动人、痴痴等词语的品读,体会出作者对纤细、柔弱的白蝴蝶的同情。通过对文中多处景物描写的赏析,使学生理解了景物描写不仅交待季节、环境特点,渲染气氛,还暗示了白蝴蝶的命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通过揣摩作家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情感的线索,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同情弱者的美好心灵。最后拓展延伸部分——为文章补结尾,更是达到了高潮,有祝愿白蝴蝶有美好的生活;有为它的将来祈祷;有赞美它的勇气;有流露失落惆怅情绪的„„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打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作业设计尤为成功,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的从强者与弱者角度来思考应同情弱者;有的从关爱生命角度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有的美的追寻者角度来阐发,成功者将付出艰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2、还学生真实的阅读。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没有学生的参与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提高语文的素养。语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由教师来精心设计问题,学生读的是教师的提问而不是自己的需要。而让学生自主提问,则体现了发现学习的新理念。只有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与思考基础上的自由提问,学生才会真实表达自己的困惑,教师才能恰到好处地给予指导,基于这个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质疑,如:学生所提的:“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一滴圣洁的水指什么”?“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这句话的含义?等问题,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把它作为推进教学进程、解决课堂质疑的策略和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真实性,才能如实地反映了学生阅读中的困惑,解决问题才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才有实效性。

3、朗读让学生品出滋味。

朗读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朗读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文本,培养语感,还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高雅的阅读趣味。尤其是这样的美文,语言的韵律、语义的意境、节奏的把握,情感的变化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品悟。朗读成了教学过程的主旋律。如:教学开始的配乐朗读,用如泣如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文章的由凄凉到明朗气氛,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中间部分的赏析词、句则采取散读、集体读。文中景物描写的多处变化,则用集体朗读,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来表现情节的变化,在深情的朗读中,学生感受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融入了对白蝴蝶终于战胜困境,飞向光明的赞美之情。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用分角色配音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再次沉浸到文本中,用自己的声音来体验语言的和谐感、情味感,体验作品的意境美,感悟作品丰富的主题。同学们声情并茂、淋漓尽致的朗读感染了所有听课的老师,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案例反思:

教学之后,反思其中的得与失,感受颇深。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更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之美的引路人,是“平等中的首席”,回想课堂上学生积极的思考、激烈的讨论、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激情的朗读、满足的微笑,这也许就是语文老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20102、6

下载散文教学(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教学(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散文教学反思

    散文教学反思 篇一:散文>教学反思提到散文,我们自然就会联想起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灵动的想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散文以它“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摄人心魄......

    抒情性散文教学之我见

    抒情性散文教学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基于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但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而且还应考虑学生的学法以及文体类型。......

    散文教学的心得体会doc

    浅谈散文教学的心得 散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我的“软肋”,每次碰到散文教学单元我就头疼,总感觉到花费的精力不小,可课堂效果并不好。有时一节课下来自己的教学思路竟然糊里糊涂的,......

    “散文教学”发言稿(五篇模版)

    浅谈散文教学 散文,是一种可以“铿锵得像诗,雄壮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锐得像戏剧的对话”的文学体裁。翻看语文课本,散文占有很大比重,散文的教与学尤被关注。积累以......

    写景散文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写景散文”教学模式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 【寻根溯源,把握意图】 || 【质疑深化,小结收获】 || 【反馈练习,拓展延伸】 ||......

    教学设计 散文诗二首

    7* 散文诗二首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以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情感、......

    散文教学的一般步骤

    散文教学的步骤 面对各种压力,疲于探究语文教学,参加这次语文工作坊培训,让我有机会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十分难得。对于散文的教学,我谈一下自己平时的教学步骤:我觉得一篇散......

    小学语文散文教学初探(最新)

    追寻本真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散文之教学策略初探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它在小学教材中占有不少篇目,而且每篇课文在它所在的年级和单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