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学校教研组建设
浅谈学校教研组建设
北票市高级中学
赵艳香
浅谈学校教研组建设
北票市高级中学赵艳香
教研组是学校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教改与教研的基础性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组的教研水平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只有大力加强教研组建设,才能完成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成为学者型、专家型、导师型教师,是教师的远大追求,也是教研组建设的长远目标和重要任务,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理想强修养,爱岗敬业多奉献
教研组建设需要把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在该项建设中,除了不断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外,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教师畅谈所从事职业的伟大、光荣和高尚,在组内形成一种健康而浓厚的集体舆论氛围,以培养教师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努力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把教书育人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更要把教育当作出于职业责任和良心的活动,而且还要把教育活动当作一种幸福的体验。教师的职业意识达到了这个境界,必然会在无私奉献的工作中感到生命的充实和生活的快乐,在教育活动中感悟到教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讲友谊重情感,互帮互助增干劲
友谊是团结的种子,教研组就是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师的“家”。一个教研组的教师朝夕相处,每人都是这个暖和大家庭的一员。教研组应当创造教师生活上相互关怀、思想上交流沟通、工作上取长补短、业务上精益求精的良好环境,这样的人文环境必能使人心情舒畅,工作舒畅,干劲倍增。
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每个人的授课也都有其闪光点。有的教师普通话纯正流利;有的教师板书飘逸洒脱;有的教师讲课旁征博引;有的教师谈吐风趣文雅;有的教师喜欢开讲座;有的教师善于搞研究;有的教师长于动口;有的教师长于动手;老教师具有丰富经验,年轻教师勇于开拓创新。教研组内的教师要树立起每个人在强项上都是别人的师傅,而在弱项上则甘当他人徒弟的观念,以谦虚、热情、进取的态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良好教风和学风。
3、改传统变教法,素质教育为指导
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自然也是教研组建设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校以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肯定的成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再如我校政治组通过探索总结,提出了“情感辅助教学法”,即以情导课,打开知识之门;以情激趣,引导学生学习;以情知意,解快乐中之谜;以情融文,巩固知识内容。该法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使教学改革深化扎实地开展下去,教研组对教学工作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改革思路,要求教师做到“三三四”。即发生“三个转变”(由“讲师”向“导师”转变,由“演员”向“导演”转变,由“运动员”向“教练员”转变);注意“三个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完成“四大任务”(传授学科知识,教会学习策略,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抓教研促教学,科研兴组出成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组实际上应当成为“研教组”。在研究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切实搞好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1)认真组织好公开课、观摩课、提高课等评课活动。要求高级教师上好示范课,中级教师上好研讨课,初级教师上好汇报课。通过教师自评、互评、联评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2)集思广益,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加强集体备课。(3)每周三下午准时举行教学研讨会,及时交流教研信息,开阔教师视野。(4)提倡教师课前说课,在教研组内开展试讲活动。(5)推行课后备课制度。详细要求是:备成功之处;备不足之点;备心得体会;备创新发现。
5、出想法挑重担,学科带头做贡献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是巨大的。教研组的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思广益,就能将教研组建设得更好。如我校语文教研组有19位教师,分别担任三个不同年级的课程。由于教材内容不同,有些教研活动不便统一进行。后来,教研组采纳了一位教师的建议,按年级分为三个教研小组,选拔骨干教师担任小组长,发挥他们的学科带头作用。各年级教研小组由于教材内容、教学进度、学生基础基本一致,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教研活动搞得更深、更细、更活、更有成效。遇有整体教研任务,各年级小组又可飞快化零为整,一起参加集体教研活动。
一个精彩的教研组必须有好的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小组长要勇挑重担,以身作则,“困难面前要上,荣誉面前要让”,真正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带领教师大胆实验,敢为人先,走在教改的前列。如我校政治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改革了课堂教学,总结提出了“学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疑问自己提,主动反刍自参与,行为坐标自己找,思想觉悟再提高”,充分体现了政治课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走出去请进来,学高为师宽胸怀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坐井观天,只会夜郎自大。教师要走出去取经,开阔视野,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还要请进来求教,向专家学者学习,查找自己的不足。
首先,要有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艺无止境,学高为师。不管别人年龄大小,教龄长短,只要博学多才,就是我们的老师,都要认真学习,虚心求教,甘当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其次,要走出封闭的小圈子。闭门造车、孤陋寡闻无法跟上时期前进的步伐。走出教研组,跨出校门,就会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每年我们的老师去外校学习,例如,前几天各组都派老师去衡水中学学习,使我校教师普遍感到受益匪浅。再次,要请进学术界的知名人士。聘请学术界的内行、知名人士指导教研教学,是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又一措施。最近,我校教研组请了一位清华TSDC主动本质教育研究院院长姜哲夫来我校做清华学习法讲座,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明显改善。
总之,学校的教研组建设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与教师的全力配合,我们数学教研组会认真执行,并且打造出我们自己的特色,让教研组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篇:学校教研组建设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建设策略
摘要: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学教研教改的重要阵地和有效组织,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关系到教育理念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队伍的发展、学校文化的建设,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面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新要求,教师要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学会发展,这些都迫切要求教研组加强自身建设。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学校教研组在教研文化、人际文化、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师培养、特色发展等方面的策略,促进教研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教研组;建设;策略;
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师落实教学常规、开展校本教研、实施教研课题的基层组织;是教师间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重要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关系到教育理念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所以,探讨教研组建设的策略,促进教研组基础组织的发展,有其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那么,应如何进行学校教研组建设呢?
一、以先进理念为引领,营造学术研究之风
心理学家常说“知情意行”知为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教研组建设策略也是这样,研究,并快乐的研究之。教研组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之风。人人是研究之人,事事是研究之事,处处是研究之地。教学中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相长。交流中学中研、研中学,学研相长。古人有天人合一思想,陶行知有教学做合一观念。不仅教师教研合一,而且也要我们的学生学研合一,不仅要提高教师教学的学术含量,也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学术水平。营造研究之风需要以先进理念为引领。新课程强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1]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关注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要有理念引领,还要有标杆、有榜样,有高度、有目标。只有至高,才能望远。以初中语文教研组为例,他们提出并正在实施“高度”推进工程:一是走近名家。每次较大型教研组会都开设一个“走近名家”专题,现已完成陈日亮、王栋生(吴非)、王君、许国申等多位名家专题。二是全组统一自费每人购买一本《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初中语文卷)。三是要求读学科专业核心期刊,每人从中摘选3篇最满意的名家课堂实录,辑录成《名师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辑录》。四是直接采访名家,丰富对教育教学的理解。目前已成功采访台湾著名词作家方文山,全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教授,国际著名分析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汪尔康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之《红楼梦》主讲人张传芳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等,并直接采访一线名校校长。积极深度教研,快速提升了教师的学术品味,促进了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作为教学改革中最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外国语学校。学校赵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更有条件来积极破解“钱学森之问”。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交流与互动的方式,崇尚自由与独特个性,崇尚实践与创新。
同样,以孔子教育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观,也有许多到现在闪耀着光辉的思想: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吾师;勤于思考、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这些都对我们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具有很好指导和借鉴作用。
营造研究之风需要激情。有激情才能有思想,教育科研也要满腔热情。要变学校要我做科研、做课题为我要做科研、做课题。做科研能使我进步、教育更有点子、教学更有方法。因此,要人人参与教科研,人人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之道,人人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一个想法就记下,能试就试。初中英语组的课后三步反思法:先个人反思,再小组反思,最后综合小组反思形成个人再反思,就是一个有效反思。简言之,每位老师融研究为一种习惯,达到教研合一自我境界。
营造研究之风需要人人参与。“理性、内敛、执着、严谨”是初中数学教研组追求的目标。19位教师有13位担任班主任或年段长,2位中层干部,在教育教学岗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口号是“教研就在身边”“人人参与、个个成才”,他们提出“把题海留给老师,把好题带给学生”,每年暑期加班加点改编符合新课标要求,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数学校本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研风气浓厚,教务处主任周毅老师亲自参加板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获得第一名。他们渗透到细节问题、重点问题的研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分析,能说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对于“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规范的书写”“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已经达成共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二、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促进教师健康发展
作为学校中的基本组织和合作团体,学科教研组要担负起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的任务。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是学科教研组的一项重要任务。[2]
教研组要坚定一个理念:人人都要成才、人人都能成才。一方面,教师工作是独立的,没人可以替代的,每个人都要面对相同班级的学生,都必须负起教育和教学的责任,不能够误人子弟。教研组不仅有义务和责任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也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教困”教师的提高,要创造条件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为此,我校各教研组非常重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利用“厦门市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机会,组织全员教学技能训练和比赛,实现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由于重视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促进了全体老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热情高、可塑性强、进步神速,在厦门市的教师技能大赛中取得显著成绩,高中政治教研组教龄只有4年的郭晓静老师和高中数学教研组年轻的黄宁昌老师在最后的总决赛中分别夺得厦门市高中组的第一、二名。
教研组要树立一个目标:让更多的老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教研组要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让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发展;要根据组里不同成员的特点和特长,设计发展的方向;要搭建组内教师发展的平台;要在教育教学理论及学术领域引领全体老师健康、快速、有序成长。
教研组要确立一个策略:因人而异、差异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帮助他形成自己的名片,树立品牌。有些教师擅长于学科竞赛,有些教师愿意承担教学科研课题,有些专攻课堂教学等等。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提出在“出优秀教师”上扎实推进,立足使高级教师走向学术引领之列;中级教师脱颖而出;二级教师勇于赶超。并协助每位老师确立自己的特色,“或做第一,或做唯一”。组织“五社活动”,在“人尽其才,差异发展”方面很有成效,不仅提升学校文化品味,同时也发挥了不同类型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师的发展。驰晖话剧社不仅有语文老师还有数学、政治甚至是体育组老师参加,他们组织厦外首届话剧原创大赛、改编了三台经典课本话剧并演出、组织了精品原创校园剧表演。驰墨文创社两年来组织了“驰墨讲坛”8期开讲,文学冬令营,出版了社刊《驰墨轩》三期。驰韵朗读社每两周举办一次朗读者沙龙,进行朗读交流活动,举办吟咏优美的诗歌散文比赛,配合学校的文化节等活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厦外之声”十大优秀朗诵明星公开选拔赛。驰邈谜联社组织厦外学子首届谜语、楹联原创大赛,谜联知识讲座,元宵、中秋、新年灯谜会。驰目读书社举行四次“读书.爬山.品茗”读书沙龙活动,定期向师生推荐“新书阅读提示”,为文学社社刊《驰墨轩》中“前沿之声”稿源,推荐高质量的读书心得。
三、以文化建设为核心,营造和谐人际环境
“好苗子必须在好的环境才能成长起来”。教师的成长也是一样,要在好的环境发展。环境的核心就是文化。教研组文化主要体现在组织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教研组教师是否志同道合、同心同德,关心互助、相互谦让,畅所欲言、共同分享,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等等,这就是文化。
在长期共同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乃至他们的共同生活方式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教研组文化。[3]当然,有的教研组文化使人感到很自由、很丰富、很美满。有的教研组文化让人窒息,毫无生气。什么样的教研组文化才是大家所向往的呢?通过与我校教研组长的交流,对教研组文化有了更深的思考----民主、合作、积极、和谐、探索、开拓、创新、奉献。不同的教研组有不同的侧重、特色和选择,数学、物理、化学教研组突出合作、探索、奉献。英语、语文、政治教研组侧重民主、和谐、创新。体育教研组提出积极、创新、奉献。
初中英语教研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确立了“全员管理”的理念,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组动手的工作氛围,全面营造“和谐教育”文化氛围。在教研组内,教师不论资历、年龄,各个组员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通过汇集每位组员的智慧,形成组内“整体资源共享、个体资源互补”。在教研组外,高度重视学生对教学的接受度,改变传统的输入性的教学模式,逐步提升为融入性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初中语文教研组以22位同仁姓名中的一个字,组成了一幅对联:“皓莲启志,远山丽树文继亮;春岚许杨,倩峰林云蕾胜新。”彰显他们的团队和谐文化。寓意:象征着中华文化与民族气节的洁白的莲藕,在润物无声地启迪着华夏儿女的志节,远处秀美的山与柔丽婀娜的树构成一副和谐的自然图景,这里的篇章依然光亮照人;春天朝雾腾挪,应许迷漫着的高大壮硕的杨树,美丽的峰峦白云绕林,这和谐的光景呀,胜过阵阵新雷。
“语文老师不动笔就不是语文老师”、“我们要实现师生共赢”、“我们的课应该是开放的课,要让公开课成为常态化”组长欧阳老师清晰明白的提出了作为语文教师的目标和要求。“每个学期要让每个班级都有一批的孩子获得校级以上的激励,让他们在快乐和实践中成长。”参加旁听的我为之一振。他还倡导和谐风格,会议风格:准时、高效、积极、不点名制;会议原则:如果不能对多数与会老师产生触动,或有所收获,宁愿不开。《教师月刊》2011年第2期关注栏之特别策划----“教研组建设”专题,以《让教研组生活充满文化味》为题,特别推介厦外初中部语文教研组文化建设经验。
四、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不断提高有效性
教研组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的方方面面,研究教学的效率,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备课、上课、改作业是教学常规,如何提高有效性?听课、评课、说课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像世界上没有同一片树叶一样,课堂教学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同的,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灵动的、艺术的、创造的、变化的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开展教研的主阵地。教研组深化校本教研,就是以“课例研究”,“课堂观察”为切入口。学校每学期举行全校的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大讨论。教研组每学期举行大型全组性有效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同时,每学期开展一次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的“聚焦课堂”活动。课后还进行了评课活动,让大家看到课堂教学活动的亮点与不足,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这样做为什么好,好在哪儿。
为了实现组内共享,许多教研组创建了年级学科文件夹,内设教案、课件、作业、单元复习、单元测试等子目录。由此各年段的资源就可以达到共享,不需再重复做无用功了。
作业的有效布置,也是研究的课题。初中数学教研组原有的校本作业完全改版,提出“两个半”模式:①基础巩固:课本题型和一些基础题,可有4题填空、4题选择、2题解答。②强化训练:从原校本作业中筛选,也可有4题填空、4题选择、2题解答,需精挑细选,有侧重点。③拓展提升(可视具体章节而定有无),1题左右。
同课异构活动,是研课磨课的好形式。许多教研组同课异构形成了常态化、主体化,在求异求同中共同发展。一些教研组还主动与外校同学科教师协作教研,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究。高中历史教研组和美国、法国教师,高中物理教研组和美国、新加坡开展了“三国演义”(三国教师同课异构大教研活动),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教学方式的不同和碰撞,给参与的教师引起震动和思考。
教学方法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改革实践,也由此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教育家或教学先进典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现代教学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比如早些的问题教学法、发现法、探索法、自学辅导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近期以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构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体系。对这些教学方法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各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这些教学方法,都有自身实践的基础和成功与可取之处。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一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我们既不能照搬,又必须研究与学习。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关键就是得法。教学要得法,就要研究各家各派的精华,悟出其中的真谛。精髓领悟了,教法的应用才能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随心灵的感应而作用。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有法亦无法,无法亦有法,酷似此法,又似彼法,有情、有理,有知、有智,有师、有生,一切是那么的交融,一切是那么的妥帖„„。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吗?![4]
五、以开拓创新为动力,打造特色教研组
就像学校要有特色,教师要有特长一样,教研组也要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创造性的活动和成果。教研组的特色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教研组的特色也要结合教师的实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教研组的特色表现在教研组建设的方方面面,重点是教研组的文化和精神。比如一个教研组擅长用QQ群开展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备课,家访,建立起工作室或者博客或者开通微博等等,说明该教研组的信息化水平高,这是特色。这就是初中数学组。一个教研组组内许多老师工作生活时时在一起,一起讨论、备课、改作,甚至吃饭、散步、聊天,坦诚相见、和谐共处,说明该教研组的人际交流文化非常和谐,这也是特色。这就是高中生物组。一个教研组人人有事做,积极主动承担课外活动,搭建了许多平台给学生锻炼,学科文化非常丰富,说明该教研组精神风貌好,这是特色。这就是高中英语组和初中语文组。
初中外语组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巾帼队伍,平均年龄28岁,42位教师中女教师40位。她们当中,有特别多的年轻妻子,准妈妈和年轻的妈妈!这是一支精干而团结协作的人才队伍。这里藏龙卧虎,有党支部的负责人,处室的主任助理,团委学生会的负责人,年段长,更多的班主任教师。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她们用树的哲学建设着教研组的文化。
他们说:树是真正的哲学家,用整个生命过程实践自己的哲学理念。树哪儿也不去,生在哪儿,就在哪儿。落地生根,一生抓住根下的泥土不放。树用根须把自己和整个大地融为一体,因而拥有了整个大地的全部潜能。树有自己的方向---向上的方向,这是最没有尽头,最没有阻碍的方向。
落地生根--我们都热爱外语教学的事业
根基扎实--我们都掌握外语教学的本领
永远向上--我们都攀登外语教学的高峰
和谐共处--我们都关爱外语教学的伙伴
枝繁叶茂--我们都收获外语教学的成果
充满希望--我们共创造外语教学的明天
富有朝气,生机勃勃,充满文化气息和梦想,这应该是教研组建设精神所在。
学校要营造教研组主动、积极打造特色教研组,让所有教研组根据各组的特点、特色,分析新情况,研究新对策、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新项目、新成就,积极建设特色教研组,从而促进教研组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6
[2]周侠.学科教研组的职能及其建设[J].新课程研究.2011.3
[3]李政涛.什么是“教研组文化”?[J].上海教育科研.2006(7):4-5.[4]吴启建.对化学教学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厦门教育学院学报.1999.3
第三篇:学校教研组建设方案
学校教研组建设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上级教育部门文件的有关精神,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改进学校教研组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新功能,全面提升教研组工作水平,现就加强我校教研组建设制定如下方案:
一、教研组的组织与保障
1、教研组的设置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共设X学科X教研组。其中语文教研组X人、数学教研组X人、英语教研组X人、物理教研组X人、化学教研组X人、生物教研组X人、政治教研组X人、历史教研组X人、地理教研组X人、体育教研组X人、艺术教研组X人、综合教研组X人。按年级组,教研组下设X
个备课组。
2、教研组长的选用
学校选拔了一批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根据教研组的设置,共设教研组长X人。分别是:
语文教研组长:XXX3、教研组经费保障
学校给予教研组必要的工作经费支持,按相关规定保障教研组外出培训、教研活动、竞赛活动和购买资料等的开支。
二、教研组工作职责
1、组织业务学习
要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团体学习”等观念,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除由教导处统一组织业务学习外,其余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安排好学习内容及形式,做好记录。
2.加强规范化管理
教研组要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际,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等常规工作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努力实现教研组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3.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要突出“生本课堂”的主题,努力增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要突出“四研”:即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课堂教学、研究阶段质量。要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好“三课”(研讨课、观摩课、展示课)的研讨。要切实改变重教师轻学生、重评定轻讨论、重结果轻过程的“三重三轻”现象,强化评课的“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关注事件和关注过程。
4.加强对训练、考试及评价的研究
教研组应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要注重学生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统一,并积极探索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适当增加体现学科特点、探究性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试题。要引导教师认真选编、批改、评讲作业,研究编制个性化、层次化的作业和试题。
5.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6.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要研究制定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规划,把握课改方向,明确教改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落实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与研究特色。要协助校行政做好组内教师的思想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和谐氛围。要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确定和落实本年部教师分层次培养的具体目标及措施,对青年教师推行“导师制”,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全面引导,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要努力突破骨干教师的高原期,充分开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超越自我。
7.注重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能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年部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
8.重视教研组文档建设
要建立年部组工作档案,重视各项教研活动的记载,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要善于及时总结年部组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年部组之间的交流。
三、教研组管理与评价
1、管理
学校建立以校长牵头,由校长室、教务处等组成的管理核心小组,形成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导主任、年级组长为骨干力量的管理机制。教研组教研活动每两周不得少于二小时,可以每周进行,也可隔周集中开展。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年部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8节,要根据学校科研计划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专题,每学期做到“三个一”,即读一本教学专著,上一节研讨(展示)课,撰写(发布、发表)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
2、评价
建立好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推广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激励各年部组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和教研文化。
学校将在每学期末对教研组进行考评,每学期评选出优秀教研组。
第四篇:关于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3月15日召开的全市教学工作专题会议上,传达了《黄骅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黄教通〈2012〉8号文)》,要求各单位强化对教研组的指导和管理力度。官庄乡中心学校白桂锡副校长结合本乡的具体情况,撰写了《关于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关于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官庄乡中心学校白桂锡
我们知道,一所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反过来说,学校的发展、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同时又制约着教研组的建设。有些先进学校,因为教研组建设的出色,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同时,因为有优秀的教师引领,也使教研组更加出色。但我们作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编配不足,课务繁重,没有优秀骨干教师支撑。不免产生这样的困惑:作为我们这样的学校,我们又该怎样来加强教研组建设呢?
一、教研组建设的现状如何?
1、形式单一,缺少创新
教研组活动往往流于一种固定模式。学期初制定教研组计划,主要内容无外乎本学期教研课的安排,然后一学期中就始终围绕着这份计划开展工作;教研无活动主题和方案,更少具体评价考核措施。从教研组成员角度来看,平时是没有什么事的,轮到上教研课了,就随便抽一节课,应付一下了事。因为活动的单一,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孤军作战,几乎感觉不到教研组存在的意义。如此的活动模式,自然难以让老师全身心地投入,教研组也就谈不上有什么作用了。即使是一位十分出色的青年教师,如果长期身处在这样一个教研氛围中,也会慢慢变得懒惰起来,日复一日,最后又成了一位慵慵无为的“老”师。
2、流于形式,缺少实质
许多教研组开展活动,表面上看都搞得热热闹闹,一星期内排满了教研课,让组员走马灯似地追着听课,但静下心来看看,这些活动其实都流于形式,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工作与计划打折扣,纸上写得漂亮,实际做得少。比如教研课,上教研课是教研组内一项常规的活动,任何一个教研组都会让组员上一些教研课,通过上课,暴露一些平时个人不容易发现或难以改正的、有争议的问题,然后通过评课、讨论,来进一步认识这些问题,并集中大家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很多时候,在我们的课上完之后,我们的任务也就结束了。活动虎头蛇尾,缺少小结,更缺评价。即便评课时,全场多半唱“赞歌”。即便偶尔有一句两句,也因为教研课已经“结束”,要改?等到下学期的教研课吧。因为在我们农村学校,除了上教研课,其它上公开课的机会很少。评课时,基本上是能推则推,能不说尽量不说,实在没办法非得说了,也尽拣好听的说,生怕说重了,上课的人会误会。这样的教研氛围,又怎能帮助教师尽快成长呢?
3、靠上级强势干预,教研“集体无意识”
不少教研组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思想;完成教研任务都是靠上级“推一推,动一下”;教研计划和实际工作都是“两张皮”,缺少务实的教学行动研究。甭管是制定各种计划,抑或担当活动主持人,参加征文、承担校内外公开课、辅导学生参赛、课题研究等,几乎都是组长“包办代替”,要不就是靠少得可怜的几个骨干轮流“唱戏”,一般教师以站在门外“看戏”偏多。
4、资料的收集整理不够及时、完整。
资料的收集整理非常重要,平时积累教研资料,在以后的工作中,如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也能不时地翻阅、查找。但是,许多学校对此都是忽略了。有的学校工作开展得不少,活动也搞得十分丰富,但资料保存却少得可怜。偶有学校检查时被查材料“堆积如山”,但多半“渗了水”,或者是网上下载的“组装件”,缺少过程管理的“痕迹”。这也是亟需改进的地方。
二、教研组建设不能及时跟进的原因何在?
教研组建设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到底原因在哪里?
1、客观原因
(1)因为种种原因,每个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缺编的现象。因为缺编,就有一部分的临代教师;因为缺编,教师的课务普遍较为繁重;因为缺编,许多接近退休的、观念早已老化的教师仍处在教学第一线;因为缺编,专职教师的人数就相对较少,许多老师几乎包班,身兼数职,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数学教师,同时担任其他多门课程,一天根本没有空闲的时
间去钻研教材,去研究教学。同时,各学校几乎处于包班状态,人员少,每个人因为身兼数职,一个人又要参加多个教研组活动,有点分身乏术、力不从心的感觉。
(2)学校布点分散,基础参差不齐,磨合性差,且集中一起搞教研,不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主观原因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首先是干部惰性十足,认识上不去,认为教研活动就那么回事,劳民伤财。其次是有些干部根本不懂教研,指导教研自然没有底气,干脆就不组织。
(2)、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参加教研活动有抵触情绪。本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考试任务,再搞一些形式化的教研,对教学考试势必干扰冲击。
三、切实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有无对策?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教研组。教研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教研组。规模较小的学校,以关联性较强学科合并设立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时必须参加一定的兼课学科的教研组活动。学校领导按兼课情况或专业编入相应的教研组。
2、狠抓队伍建设,确保教研“轮子”顺利运转。在重视物色组长人选基础上,重点抓培养和培训。帮助组长熟悉业务,进入角色,提高领导水平,提升教研品位。要给教研组长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本学科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在职称评聘、评优评模等方面,享受与班主任相同待遇,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学校重要工作,如组织考核、聘任教师、分配绩效工资等,要让教研组长参加。学校在制定财务预算时要充分考虑教研需要,要给予教研组一定的活动经费,保证各项活动正常开展。
3、加强校际合作,架构教研联合体。对小学科和薄弱学科教研组来说,因客观条件制约,教研工作难以开展,长此以往,教师会进入校本教研“集体无意识”的怪圈。面对这个问题,学校尤其是教研组长要主动出击,及时收集教研资料和各种有用信息,积极做好教学教研参谋,运用“借鸡生蛋”的办法,通过和兄弟学校结对子,寻找教研合作伙伴,架构教研联合体,实行“捆绑”式发展;通过不同形式的借势造力,在“输血”的同时,逐渐提升教研组的自我“造血功能”。基于这一点,乡中心学校可考虑在全乡范围统一组织活动。
4、开发差异资源,促进组内教师整体优化。组内教师因文化背景、知识结构、能力素养、年龄层次和实际执教能力不同,客观上存在着素质差异。面对现实,要积极开发教师差异资源,利用骨干帮扶弱势教师、国办教师帮扶代课教师、中老年教师帮扶新上岗教师,开展多元化帮扶活动。组织教学示范和结对帮扶。让普通教师去骨干教师的课堂里定期跟踪听课,通过品课、赏课,拓宽思路、开阔眼界。让骨干教师去普通教师课堂“捉虫”,通过听课评课、教学会诊、咨询质疑、互动对话、探讨交流等,帮助他们改进行为。
提倡平民教研。克服组长唱“独脚戏”、骨干教师“挑大梁”而普通教师做“看客”现象,努力做到每次活动有明确主题,并细化活动内容,要落实责任人和主讲人,轮流做东,让每个教师都有“表演”机会,给予他们“话语权”。活动主题和内容要瞄准课堂,抓住课堂“主阵地”。同时要优化考评机制,建章立制。重视教研过程管理,确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思想,通过教学检查与考核,把检查结果与评先、评优以及绩效工资等挂起钩来,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并激励教师。
5、加强氛围建设,努力提升教研文化。强化氛围先从规范活动抓起,并抓好落实;构建目标机制,既制定好近期计划,有明确主题和具体活动方案,又有考核评价措施,更有教研长远目标,促使全体教师在原来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尤其注重隐性教研,提倡业余时间、办公时间不拘形式的个别探讨,引导教师随时随地切磋交流,在团队力量的引领下,促使教师增长教学智慧,提高个体教学能力。
6、让小课题研究成为教研的重要载体。探讨问题来自实践,这既是教师力所能及的事情,又能直接服务于教学。这样,教师参与教研积极性才会高涨。基于此,我们要引领教师做有心人,在实践中积极挖掘并梳理具体、真实、棘手和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教学需要和能力实际,确定小课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教育观察等行动研究,在教育叙事、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课例分析等多种成果表达形式中,选定最拿手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把研究成果表达出来,应用于教学,分享于同行,还能申报立项,获得荣誉。
7、重视资源库建设,放大共享功能。引领教师树立档案意识,确立教研资源管理原生态思想,留下教研“痕迹”。资源库建设是提升教研组品位的重要工作,必须从资源共享的基础工程抓起。可先抓好以下几点:典型课例、教例集;学生个案研究材料;教学重难点突破思路;典型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有一定梯度的各种典型习题;学生典型错题集;教学日志、随笔和反思笔记以及其它教学素材。在共享静态资源同时,骨干教师还应当经常为组内
普通教师搞一些基本培训,随时解疑答难。各教研组若能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建设有共享功能的资源库,用不了几年,教师素质和学科质量必将有质的飞跃。
2012年3月15日
第五篇:加强教研组建设
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团结中心校教研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教育局及进修校的领导给了我校这样一个机会,能让我们把近几年来关于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开展的不成熟的做法向大家做以汇报。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我很欣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的一句话(PPT 1):“把每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曾经说过:“坚持就是一种品格,坚持就是一种美德。”我想今天我能代表我乡教研组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可能就是缘于我校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所以生长在双城大西北的野百合也有了春天!
杨局长曾经说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的徐校长也说过:校本教研是学校的发展线。几年来我们团结中心校的领导班子,在徐向阳校长的带领下,着眼于实际,坚持教研组的建设和提高,重点在学习培训和活动策略上做文章,(PPT 2)坚持把小事做成实事,坚持把小事做成大事。
(PPT 3)
一、凝心静气搞建设,改变教研组构建模式
我乡是两乡合并乡镇,合并时是24所小学,现在除中心校是7校集中办学之外还有12所村小学,班级和教师分配极其不均,三分之二的学校只有三四个教师,而且以老教师居多。以前我们采用的是以校为本,一校一组的教研方式。但在只有一两名教师甚至是三四名教师的小学校里根本不能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这就形成了我乡的“两极分化式”教研现象的产生,一部分搞的好,一部分根本不搞。说句实话,对于以前这些比较零散的教研组,我们中心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无形当中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思路决定出路,(PPT 4)07年我们按学年把全乡教师分成了六大教研组,这样虽然便于集体备课,但由于过于分散,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08年初我们又经过周密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大胆决策,打破一校一组的陈规,形成校际联动式的区域性教研组,把全乡(当时是18所)学校分成五个大的教研组,09年因为有些村小合并,所以我们又进行了重新调整,改成了四个教研组,这四个教研组以中心校教研组为牵动,有目的的开展教研活动。实践证明,把小组变成大组,有利于校际的交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PPT 5)
二、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扎扎实实抓培训
教师决定教研组活动的成败。我乡共有82位任课教师,中青年教师有32人,而其中仅有18人毕业于正规的师范院校。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底子薄,教学基本功差,新课改观念落后、执教能力差已成为我乡教师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现状,(PPT 6)中心校从教师的需要入手,针对教师的教学困惑、教学薄弱点,建立以教师需求为主导的校本培训模式。
(PPT 7)
1、针对文化底子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首先我们建议教师参加自学或函授考试,增强自身文化修养;二是(PPT 8)为全乡教师购买了140本3500常用字贴,组织教师习练,让老师在常用字使用上人人过关;三是多年来我校一直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必须至少订阅一本教育教学杂志或报刊,以扩大自己的信息量;四是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好书,并撰写读书笔记,从而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不但倡导教师多读书,还在学生中开展“少吃零食多读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PPT 9--11)现在我校有些师生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习惯。但这也仅仅是我校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的一个小小的开始。
(PPT 12)
2、针对教学基本功差我们的做法是:我校首先从培训教师两笔字入手,(PPT 13)因为从03年起我校一直把学生的规范化书写当成特色,纳入常规工作去抓,可是效果一直不明显。总结原因是教师书写不过关、指导上不去。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而我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教师先学好!所以中心校为全体教师制定了五年培训计划,(PPT 14)前两年练习楷书打基础,后三年练习行书成风格。(PPT 15)并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楷书和行书字贴,印发了大量的钢楷纸。我们能这样做,庆幸的是因为我校拥有一位“国宝级人物”,一位精通书法的美术老师姜书全,每周三的大课间就成了他培训教师们的操练场,从基本笔划,间架结构,一笔一划、一个字一个字的练起,雷打不动,这已经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的一种习惯,(PPT 16)为此大家乐此不疲。现在此项工作已开展近两年,初见成效,进步显著,师生的字已经可以用赏心悦目来形容了。(PPT 17)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但让教师的基本功大有长进,还大大鼓舞了教师的士气,带动了其他工作的开展,现在中心校的教师无论年青年老个个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这都是有效培训带来的不同反响的效果。(PPT 18---20)
(PPT 21)
3、针对观念落后、执教能力差我们的做法是: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以集体培训和个人自主研修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相结合,(PPT 22)让教师们多看(多看名师教学和案例)、多听(多听他人意见,博采众长)、多记(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思,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案例)。让理论学习真正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09年初通过听课调研我和两位主任发现部分教师对语文教科版新教材各类型课不会讲,为此我通过请教刘正生主任,查阅大量资料,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按学年段,为教师们整理了近三万字的业务培训材料下发到各教研组,解决了部分教师不了解教材、不了解教法、不会上各种类型课的三大问题。像这样的业务学习材料我们每学期都要下发,以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最近我们又与哈市教研院的于志强老师和刘正生主任联系,请教怎样培养师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并能找到准确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准备从下学期起全面启动此项培训工作,以达到师生的双赢。
(PPT 23)
三、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全面成长
08年3月中心校出台了《教研组活动细则》,每周四定为全乡教研日,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大型的教研活动,一次教师论坛。而且做到 “四课教研”,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在联片教研组成立以来,他们在中心校的引领下努力把四课教研做到了:课前学、课中练、课后议。
(PPT 24)
1、课前学。学课标、学教材、学名师、学理论。为了把这四学落到实处,07年在中心校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全乡每位教师购买了各科课程标准和名师光碟,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培训和业务培训,有机会还把各科教研员请到我校中进行专业引领,这样的自学和引领,自悟和提高,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理论和知识水平。
(PPT 25)
2、课中练。(PPT 26)每学期教研组都会开展每人必上的拉练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PPT 27)教研组长的引领课,外出学习归来的汇报课还有中心校组织的竞赛课。(PPT 28)08年10月份我乡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创新杯”教学法设计大赛和课堂教学大赛,并有幸请到了王琦和刘正生老师担当评委。本学期由于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我校在六一之后还有一个全乡型“汇报会”(PPT 29),这样的会中心校年年都开,各种类型课年年都上,在不同的课堂拉练中,教师们练出了问题,练出了热情,也练出了方法,从她们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总结中我们就深有体会,她们已经把教研当成了一种乐趣,一种动力。(PPT 30)(第一教研组的闫淑艳老师在拉练课总结中这样写到:“拉练”,狂出了团结,狂出了合作。“拉练”,狂出了风采,狂出了自信。“拉练”,狂出了激情,狂出了进取。
“拉练”,让我们疯狂,我们愿一直这样“疯狂”下去,让我们以后的课堂因“疯狂”而飘满花香,因“疯狂”而异彩纷呈,因“疯狂”而充满智慧,而“疯狂”而教学相长。)这就是我们的教研课,这就是我们最可亲最可敬的老师!
(PPT 31)
3、课后议。研究始于问题。在教研活动中,问题的缺失,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味道,从而也就失去了教研组活动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求,观课后必须针对主题来议课,(PPT 32)议课时也要围绕一到两个问题来进行,问题力求小而精。现在我们的教研组成员都明确了:主题应从实际问题中提炼,而教研重在解决问题,再把寻求的方法和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现在议课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的最爱,她们每每在思想的碰撞和语言的交锋后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思路。用我们教研组中的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拉练也疯狂,议课更疯狂啊!”其实我要说:“这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交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PPT 33)
4、课余升。除此之外,我们还把网络和教研“联姻”。因为我们地处农村,虽然徐校长给教师们创造了大量外出学习的机会,但还是有的教研组成员出不去,因此我们借助网络教研的平台,参与哈市和省里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开拓视野、增进与外界之间、教师与教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从而引领教师全面成长。(PPT 34)从08起我们还倡导有条件的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PPT 35)在我们的引领下,目前我乡已有十几位教研组成员(PPT 36)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博客(温丹凤、闫淑艳、刘宏福、于海超、张 洁、高洪波、何玉芳、姜书全、刘晓丹、程铁胜、王玉林等),他们用键盘记录工作中的得失,(PPT 37)反思教学中的成败,品悟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她们正在用网络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
四、注重工作总结、注重材料积累(PPT 38)
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这是我校领导班子常说的一句话。教研组活动也是一样。几年来我校一直注重工作的总结和材料的积累。教研活动有总结,业务培训有总结,外出学习有总结,岗位练兵有总结,特色活动有总结、科研工作更要有总结等等。而且也十分注重详实的教研材料的积累。比如说:教师的练功本、业务学习笔记、教研记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表、评课议课表、教学反思等。特别是教学反思,我们每学期都把优秀的教师反思装订成集锦下发各校,今年已经是第四册了。
五、教研组成效(PPT 39)
经过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两年来我校教研组得到了初教部各位领导的关注和认可。09年4份我乡教研组成员参加了“双城市UC网络小语团队的展示活动”,吸引一百多位省、市同行的参与,这在双城的教育史上还是首次。此次活动受到了刘正生主任的关注和好评,会后他以“团结团队名副其实”为题发表了一篇感后观,这对于我们一个偏远的农村中心校来说、对于我们的四个教研组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PPT 40)同年6月份“双城市区域教研组展示”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市直和农村十所兄弟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及我乡小学校长及教研组成员近百位教师参加,(PPT 41)我乡的四个教研组以数学学科“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进行了现场展示。此次活动受到马主任和张云霞老师的重视,几次莅临我校检查指导。(PPT 42)活动当天进修校的苏校长、王琦和牛艳红老师全程参加,并给予高度评价!虽然那次活动留下许多遗憾,但用本学期中心校教研组的流行语来说(PPT43):“我们宁要遗憾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
总之,有效教研活动一定是立求实际的、与时俱进的,一定是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定是能落实、又能坚持下去的,而且还需要反复打磨的。虽然我乡的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在中心校领导班子眼里依然有别样的风采,有长足的进步,那真是:(PPT44)
横看成岭侧成峰,教研风格各不同。
区域联动成效显,全体师生乐融融。
感谢大家的聆听,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